可压纹变色薄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39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压纹变色薄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sheet)。
背景技术
可压纹变色薄片是一种经由热压纹制程处理后,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呈现不同颜色的薄片材料,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衣物、鞋子、皮包、沙发或是商标上。
公知制造可压纹变色薄片的方法是仅将一层聚胺脂(polyurethane,以下称PU)树脂组成物涂覆于作为基材的塑料膜或织布上,依序经凝固、水洗、干燥等加工制程,该PU涂覆层的表层在干燥后其颜色会变成比该PU涂覆层的里层浅,藉此得到一个可压纹变色薄片。
这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在以公知的轮具印刷制程处理后,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呈现出该PU涂覆层里层的颜色,而其它未受热受压的部分则呈现该PU涂覆表层的颜色,而形成对比。此外,也可将该可压纹变色薄片与具有纹路的离型纸贴合加工(该离型纸上已涂布一层一液型PU组成物以及一层当作接着层的二液型PU组成物),当剥离离型纸时,受纹路压迫的部位会呈现出该PU涂覆层里层的颜色,而其它末受热受压的部分则呈现该PU涂覆表层的颜色,而形成对比。
然而,公知的可压纹变色薄片的表层与里层皆由相同的PU树脂组成物组成,因此在热压纹制程处理后仅能呈现同一颜色深浅的差异而无法形成两种不同色系,因而无法提供强烈的对比。此外,公知可压纹变色薄片的表层与里层既由相同的PU树脂组成物组成,则其耐热温度也就没有差别,因此当对该可压纹变色薄片进行热压纹制程处理时,加热会熔化压纹部位的表面材料,也会熔化压纹部位的里层材料,熔化的表面材料与里层材料混在一起,使得纹路模糊不明显,因而较无价值感以及活泼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压纹部分与表面部分可呈现两种不同色系,以提供良好的对比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压纹部分具有清晰轮廓。
为了达成上述及其它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两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其包含一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以及一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设于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之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高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且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可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不同且具有较深的颜色,藉此当该薄片以一热压纹制程处理后,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显现出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三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其包含一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设于前述的两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使得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夹设于该第二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也高于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且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也可与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不同且具有较深的颜色。较佳地,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与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相同,藉此使用者可任意选择于第二或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表面进行热压纹制程。
较佳地,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为不透明的白色,不但提供良好的对比,且在经过热压纹制程处理后,熔化的第二(或/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不易影响显露出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所呈现的颜色。若是可压纹变色薄片的表面希望呈现较深的颜色,例如灰色,该可压纹变色薄片可另包含一色层印刷于该第二(或/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上,藉此当该薄片具有色层的表面以热压纹制程处理后,未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显现出该色层的颜色。
前述的两层式或三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可设于一基材上,该基材可为一塑料膜或是经含浸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例如尼龙织布),且该基材可与底层高分子聚合物层分离,因此在使用该可压纹变色薄片时,可撕下该基材使该可压纹变色薄片直接粘附于工作件上。
本发明可压纹变色薄片的柔软度、手感均较公知技术优越,且该可压纹变色薄片经贴合不织布、弹性布、二榔皮...等基材后,可广泛适用于衣物、鞋子、皮包、沙发的人造皮革或商标。另外,公知技术的可压纹变色薄片经压纹变色处理之后,其呈现的颜色对比非常不明显;相对地,本发明提供的可压纹变色薄片经压纹变色处理之后,无论作为底色的表层有没有印刷颜料,都能呈现对比明显完全不同的色系,较公知技术的成品有更多样的选择以及变化。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标,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三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的剖视图;图2是对图1所示的可压纹变色薄片进行热压纹制程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的两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表面印刷有色层的可压纹变色薄片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可压纹变色薄片设于一基材上的剖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可压纹变色之薄片粘贴在工作件上的剖视图;图7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压纹变色薄片;图7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压纹变色薄片;图7c是根据本发明的比较实施例1的压纹变色薄片。
图号说明

100三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104高分子聚合物层106高分子聚合物层108高分子聚合物层110多微孔结构202轮具300两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400可压纹变色薄片402色层502基材602工作件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三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100,其包含三层层叠的高分子聚合物(例如含聚胺酯(PU)树脂组成物)层104、106、108(其总厚度较佳在约0.2mm至约1mm之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高分子聚合物层106的耐热温度高于高分子聚合物层104以及108的耐热温度,且高分子聚合物层106的颜色与高分子聚合物层104以及108的颜色不同且具有较深的颜色。较佳地,该三层高分子聚合物层104、106、108各自具有开放性多微孔结构110,藉此使该可压纹变色薄片100具有更类似真正皮革的质感以及透气性。
图2是对图1所示的可压纹变色薄片100进行热压纹制程的示意图,所谓“热压纹制程”即是利用例如刻有纹路的轮具202施加高温及高压于可压纹变色薄片100,藉此熔化并压缩该可压纹变色薄片100受加热加压的部位的高分子聚合物层108,以显现出该高分子聚合物层106的颜色并形成浮雕图案(embossment)的效果。
较佳地,高分子聚合物层104以及高分子聚合物层108是为不透明的白色或浅色,如此不但提供良好的对比,且在经过热压纹制程处理后,熔化的高分子聚合物层108不易影响显露出的高分子聚合物层106所呈现的颜色。
前述三层式的可压纹变色薄片100的设计,是为了让该薄片100的高分子聚合物层106的颜色可以在压纹变色前完全被该高分子聚合物层104、108遮盖,以及方便使用者可任意选择高分子聚合物层104或108的表面进行热压纹制程。此外,本发明也提供一种两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300示于图3,该两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300仅包含高分子聚合物层106以及108,经过热压纹制程之后也可具有两种不同色系达到良好的对比效果,且压纹部分具有清晰轮廓。
另外,若是该可压纹变色薄片的表面希望呈现较深的颜色,例如灰色,本发明另提供一实施例可压纹变色薄片400,如图4所示,该可压纹变色薄片400可另包含一色层402印刷于该高分子聚合物层108上,藉此当该薄片400具有色层402的表面以热压纹制程处理后,末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显现出该色层402的颜色。同理,当为方便使用者可任意选择欲进行热压纹制程的薄片表面,也可形成一色层402于高分子聚合物层104上。
前述两层式或三层式可压纹变色薄片可设于一基材上(该基材较佳的厚度为约0.1mm至约2mm)。如图5所示,该基材502可为一塑料膜或是经含浸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例如尼龙织布或不织布),且该基材可与高分子聚合物层104分离。在使用该可压纹变色薄片时,可撕下该基材然后将该可压纹变色薄片100贴合至一工作件602(参见图6)上。此外,作为基材的基布需先经过含浸高分子聚合物的原因,是为使基材与该可压纹变色薄片能顺利分离,并提供该基材与该可压纹变色薄片足够的黏合性。
本发明另提供前述可压纹变色薄片的制造方法。大致上,该方法是于一基材上依序形成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且所形成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高于第一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且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较第一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深。
首先,若使用基布作为底材,需先将基布浸渍于高分子聚合物之后加以烘干。详细言之,其是将基布浸于含有水性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的槽中,再经过压轧轮压轧以控制基布上含浸溶液的厚度,便将多余的含浸溶液流回槽中,随后将具有含浸溶液的基布置入烘干装置中加热将水份烘干,于基布表面形成一薄膜。此外,也可直接以塑料膜为底材。
然后,将此覆有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或塑料膜通过一涂布装置,将依特定比例溶于溶剂中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例如PU树脂溶液)涂覆在该基布表面,形成预定厚度,较佳地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不加色料或仅添加少量色料。
再将此覆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输送至内部装有配合液的凝固槽中约5-10分钟,其中该配合液的成份为溶剂(DMF)和非溶剂(水),溶剂的比例可从0-30%,而非溶剂占大部份(溶剂的比例可为0),当被覆有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通过凝固槽时,利用水与溶剂(DMF)的兼容特性,使得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溶剂与配合的非溶剂会在内部产生置换反应(combined action),也即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溶剂(DMF)自内部释出且溶于非溶剂(水)中,而溶剂(DMF)释出后所形成的空间会由非溶剂(水)填入,即可造成涂布层的高分子聚合物凝固并形成一开放性多微孔结构。
然后再将覆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置入一水洗槽,水洗槽内为非溶剂的水,其作用为洗去残留于高分子聚合物的溶剂。
之后,将覆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置入一烘干装置,进行烘干。
接着,再将此覆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的基材置于一涂布装置,于其上涂布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例如一PU树脂溶液)并形成预定厚度该第二层高分子聚合物的耐热性要高于第一层的耐热性且需要添加色料。
将此覆有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的基材依序输送至内部装有配合液的凝固槽中,历时约5-10分钟;输送至水洗槽,洗去残留于高分子聚合物的溶剂;最后,输送至烘干装置,进行烘干。
最后,再涂布预定厚度的第三高分子聚合物,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的耐热性低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且不加色料或仅添加少量色料。较佳地,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采用与第一层相同的材料。
将此覆有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的基材依序输送至内部装有配合液的凝固槽中,历时约5-10分钟;输送至水洗槽,洗去残留于高分子聚合物的溶剂;最后,输送至烘干装置,进行烘干之后即得到一可压纹变色薄片。
另外,也可先依序涂布前述的三层高分子聚合物于一基材,再一同进行凝固、水洗、烘干也可得到本发明可压纹变色薄片。
下述实施例是用以更详细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以尼龙(nylon)织布为基材,先将该尼龙织布以80%水性压克力树脂组成物与20%水所构成的涂料含浸,并在140℃下干燥以形成具弹性的材料。将该基材送入一涂布装置,涂布一20%不添加色料的一液型PU树脂溶液(以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 formamida,简称DMF)为溶剂)。再将此覆有PU树脂溶液的基材输送至内部装有配合液的凝固槽中8分钟,其中该配合液成份的比例为DMF∶水=15∶85。然后再将覆有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送入一装有水的水洗槽以洗去残留于高分子聚合物的溶剂。之后,将覆有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布置入一烘干装置,于130℃下进行烘干10分钟再于底层PU树脂上涂布一层耐热温度较底层PU树脂高的20%蓝色一液型PU树脂溶液(以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 formamida,简称DMF)为溶剂),再以与前述相同的凝固、水洗、烘干步骤,形成一中间层PU树脂;最后于中间层PU树脂上涂布一层耐热温度较中间层PU树脂低的20%不添加色料的一液型PU树脂溶液(以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 formamida,简称DMF)为溶剂),并再以与前述相同的凝固、水洗、烘干步骤加工便得到一可压纹变色薄片。将该薄片以刻有纹路的轮具印刷其表面,可得一表面有蓝色纹路底色为白色的压纹变色薄片成品,如图7a所示。
实施例2以尼龙(nylon)织布为基材,先将该尼龙织布以80%水性PU树脂组成物与20%水所构成的涂料含浸,并在140℃下干燥以形成具弹性的材料。于上述的基材上依序涂布一底层20%不添加色料的一液型PU树脂溶液,一中间层20%蓝色一液型PU树脂溶液以及一表层20%不添加色料的一液型PU树脂溶液,其中该中间层PU树脂溶液的耐热温度高于该底层或表层PU树脂溶液;最后再对此三层PU树脂溶液进行凝固、水洗、烘干便得到一可压纹变色薄片。将该薄片以刻有纹路的轮具印刷其表面,可得一表面有蓝色纹路底色为白色的压纹变色薄片成品。
实施例3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程制造一可压纹变色薄片之后,于该可压纹变色薄片表层印刷一灰色颜料,再以刻有纹路的轮具印刷具有灰色颜料的表面,可得一表面有蓝色纹路底色为灰色的压纹变色薄片成品。如图7b所示。
比较实施例1以尼龙(nylon)织布为基材,先将该尼龙织布以80%压克力树脂组成物与20%水所构成的涂料含浸,并在140℃下干燥以形成具弹性的材料。于前述的基材上仅涂布一层PU树脂溶液,将该已涂布PU树脂溶液的基材施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凝固、水洗、烘干步骤加工便得到一可压纹变色薄片。将该薄片以刻有纹路的轮具印刷其表面,可得一表面有纹路的压纹变色薄片成品,如图7c所示。
前述的实施例1、2所制成的薄片与比较实施例1所制成的薄片的比较结果列于表1。
表1

注5优越;4良好;3可;2稍可;1差由上表的结果显而得知,本发明可压纹变色薄片的柔软度、手感均较公知技术优越,且该可压纹变色薄片经贴合不织布、弹性布、二榔皮...等基材后,可广泛适用于衣物、鞋子、皮包、沙发的人造皮革或商标。
另外,比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公知技术的比较实施例1的成品,从图7a、7b、7c可看出,公知技术的可压纹变色薄片经压纹变色处理之后,其呈现的颜色对比非常不明显;相对地,本发明提供的可压纹变色薄片经压纹变色处理之后,无论作为底色的表层有没有印刷颜料,都能呈现对比明显完全不同的色系,较公知技术的成品有更多样的选择以及变化。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揭示是以例示本发明而非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设于一基材上,其特征在于,该可压纹变色薄片包含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其设于该基材上;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其设于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上;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高于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较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可压纹变色薄片另包含有一色层印刷于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上,当该薄片以热压纹制程处理后,未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显现出该色层的颜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可压纹变色薄片另包含有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其设于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与该基材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或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包含一聚胺酯(PU)树脂组成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包含一聚胺酯(PU)树脂组成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为不透明的白色。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为不透明的白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或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包含一开放性多微孔结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包含一开放性多微孔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以及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总厚度在0.2mm至1m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的总厚度在0.2mm至1mm之间。
12.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特征在于,该可压纹变色薄片包含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其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其设于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上的上表面;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高于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较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深。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可压纹变色薄片另包含有一色层印刷于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上,当该薄片以热压纹制程处理后,未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显现出该色层的颜色。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可压纹变色薄片另包含有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其设于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的下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可压纹变色薄片另包含有一色层印刷于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上,当该薄片以热压纹制程处理后,未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显现出该色层的颜色。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或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包含一聚胺酯(PU)树脂组成物。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包含一聚胺酯(PU)树脂组成物。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为不透明的白色。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为不透明的白色。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或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包含一开放性多微孔结构。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包含一开放性多微孔结构。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以及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的总厚度在0.2mm至1mm之间。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中,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的总厚度在0.2mm至1mm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压纹变色薄片,其主要包含两层层叠的高分子聚合物层,其特征在于该二层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底层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高于其上的表层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耐热温度,且该底层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较该表层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深,藉此,当该薄片以一热压纹制程处理后,受加热加压的部位会显现出该底层高分子聚合物层的颜色。
文档编号B32B27/08GK1548290SQ03123798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2日
发明者王敬堂, 林孟经, 冯崇智, 李朝栋, 王俊达 申请人: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