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底袋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72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角底袋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续成形,例如,糖果袋、药袋等角底的纸袋的角底袋制袋机。
背景技术
在特开平11-091004号公报和特开平7-164579号公报等公开这种制袋机。例如,在特开平11-091004号公报发表的制袋机,其结构如下即具有纸筒形成装置和袋底形成装置。该纸筒形成装置把纸袋用纸折叠成两折互相粘接且把其两侧部向内侧折入成M形,而成形在两侧形成为M形褶部的纸筒;该袋底形成装置形成由该纸筒形成装置形成的纸筒的角底部分。
而且,上述袋底形成装置具有隔开间隔连续供给成形的纸筒的供给装置;在靠近成为纸袋的角底部分的袋底,条线形地刻出底折入线和底翻折线的刻折线装置;通过转动运送上述纸筒的底折叠滚筒;接近于该底折叠滚筒的外周配置,吸住该纸筒的袋底侧而展开袋底的底展开装置;接近于底折叠滚筒的外周而设,从通过上述刻折线装置形成的底翻折线把表侧折入挡片翻向里面翻折,使表里各折入挡片沿着底折叠滚筒展开成平面状的挡片翻折装置;对展开的纸筒加压的压辊;在表侧的各折入挡片上涂敷浆糊的涂糊装置;使表里的各折入挡片直立的挡片直立装置;粘接该各折入挡片的袋底折入装置。
在底折叠滚筒的外周配置补足纸筒的里侧折入挡片的端部的补足爪;夹住里侧折入挡片的底折入线的前后位置的前夹持爪;对应于配置在底展开装置的开闭爪,从折入部分夹持纸筒的开闭爪;位于表侧折入挡片的底折入线附近的后压爪和后举起爪;用于吸住里侧折入挡片的吸住口。
上述补足爪位于底折叠滚筒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分,其尖端部分从内部延伸设置到底折叠滚筒的外周外侧,由该补足爪的尖端部分和底折叠滚筒夹持上述里侧折入挡片。另一方面,前夹持爪由固定于底折叠滚筒的内部的固定爪和对着该固定爪而设于底折叠滚筒的内部的可动爪组成,形成通过该可动爪的开闭、夹持里侧折入挡片的底折入线的前后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底折叠滚筒的两侧组装后压爪和后举起爪。该后压爪把上述表侧折入挡片的底折入线的前侧位置从表侧折入挡片的上侧压入,该后举起爪在表侧折入挡片的底折入线的后侧位置,位于表侧折入挡片和纸筒的表面纸之间。
后压爪和后举起爪,在底折叠滚筒的宽方向各配置一对,安装在与该后压爪和后举起爪分别形成一体的安装架上。该安装架分别滑动自如地被固定于上述底折叠滚筒与该底折叠滚筒成一体转动的支持用托架导向,并且固定连接于能转动支持的可动轴上。在该可动轴上固定连接用于使后压爪向底折叠滚筒侧转动的上推杆和用于使后举起爪向底折叠滚筒侧转动的下推杆。
各可动轴的外侧端部成为凸轮接触部,该凸轮接触部通过与位于上述底折叠滚筒的侧部固定于本体框架的各凸轮面接触而移动,形成后压爪和后举起爪可在底折叠滚筒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动作。
另外,在上述上推杆和下推杆的端部配设凸出的凸轮接触部。
进而,对应于各可动轴,在上述本体框架上,位于上述底折叠滚筒的两侧外侧固定与各可动轴的凸轮接触部接触的第一左右凸轮和第二左右凸轮。在该第一和第二左右凸轮的从底折叠滚筒的轴线的半径方向,分别与上述上推杆和下推杆的端部的凸轮接触部接触的第一上下凸轮和第二上下凸轮,与该第一和第二左右凸轮成为一体固定。
另外,上述可动轴构成通过配置于在其另一端侧形成的凹部内的弹簧,推在第一和第二左右凸轮上,同时通过在各安装架和上述支持用托架之间架设的弹簧,上述下推杆和上推杆压进第一和第二上下凸轮的结构。
第一上下和左右的凸轮形成后举起爪在由底展开装置展开纸筒袋底时按压纸筒的表面纸的形状;第二上下和左右的凸轮形成后压爪按压用压辊压的纸筒的形状。
作为挡片直立装置,在底折叠滚筒的前方侧,横设具有二枚平板状的压入片的转动轴,形成通过该转动轴的转动,使上述折入片沿着由上述底折叠滚筒运送的纸筒的表里的各折入挡片中的底折入线压接,把该底折入线附近引入保持为开状态的前夹持爪之间以及后压爪和后举起爪之间。
此时,把表侧折入挡片中的底折入线的前侧从其宽方向两侧用后压爪压住,且把底折入线的后侧从其宽方向两侧用后举起爪举起,由此,形成把表侧折入挡片从底折入线分别向内侧折入的状态。
而且,被折叠了表里各折入挡片的纸筒,首先,通过链条的转动使底折叠棒接触表侧折入挡片,这样,把该表侧折入挡片向内侧折入,然后,由底折叠板把里侧折入挡片向内侧折入,通过由底折叠滚筒运送,使里侧折入挡片通过底折叠滚筒和底折叠板之间,把里侧折入挡片折叠重合在表侧折入挡片上。
然后,通过把纸筒夹在架设于多个导辊上的两条环形带之间,使表里各折入挡片重合,由转动运送滚筒和环形带把该纸筒运送到后面工序的加压装置的供给位置。由压辊对被折入的表里各折入挡片加压而形成纸袋的角底部。最后,由计数部统计成形纸袋的数量,同时,把纸袋并排置于成品台上。
在具有上述现有的袋底形成装置的角底袋制袋机中,存在如下等缺点当为了在袋表面进行印刷而用一般印刷纸作为袋用纸进行制袋的场合,由于这种纸比制袋纸薄。制袋时容易发生皱纹,因此,造成角底成形精度恶化。另外,由于纸薄,在运送途中纸容易凌乱不稳定,因此,产生不能正常运送等故障而使制袋过程困难,即使能够制袋也造成生产速度慢生产效率恶化。另外,还容易在生产的袋表面产生凹凸,由于该凹凸,即使要用印刷机等印刷,也不能运行于印刷机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问题为鉴,目的是提供即使使用一般印刷用的比较薄的纸也不会发生皱纹、能够制袋的角底袋制袋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涉及本发明的角底袋制袋机基本构成包括供给折叠成两折、粘接且在其两侧部设向内折入成M形的褶部的纸筒的纸筒供给装置;在纸筒运送方向的一端刻出角底形成用折线的刻折线装置;在纸筒沿转动的底折叠滚筒移动中,沿上述折线把纸筒的一端向纸筒的表里方向展开的第一底展开装置;把在上下方向展开的部分沿上述折线推开成表侧和里侧的折页状的第二底展开装置;把被展开成折页状的各挡片压成平面状的加压装置;在被展开的挡开的规定的部分上涂敷浆糊的涂糊装置;把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折立起的折立装置;把两挡片向内侧折入重叠的折入装置;运送排出被折入了挡片的纸筒的运送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构成如下结构上述刻折线装置除设置分别刻出纸筒的角底形成用的底折线和底翻折线的刻底折线装置和刻底翻折线装置之外,还设置在由底折线到纸筒的前端两侧刻出成为表侧和里侧的挡片的折线的斜折线的刻挡片折线装置。
根据该结构,把纸筒的角底形成用折线,除底折线和底翻折线之外,还在成为纸筒的角底的前端部的两侧能够设置挡片折叠用的斜折线,在沿各折线把底部分展开成角状时,能够沿上述斜折线顺畅地折叠挡片部。由此,用于纸筒的纸从薄到厚,都能够正确成形这些角底的挡片的形状。特别在薄纸的场合不会发生皱纹,能够折入成形。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构成如下结构在上述底折叠滚筒的周面,在对着压住上述第一底展开装置部的纸筒的里侧的褶边的里侧展开爪的位置和由纸筒的里侧的挡片的底折线对着前端侧背面的位置分别在轴方向成列设置多个吸气孔;进而,在对着上述里侧的挡片的前端部分的宽方向中央部的里侧位置,在底折叠滚筒的转动方向成一列设置多个吸气孔。
据该结构,通过用各吸气孔吸引构成第一底展开装置中的纸筒的角底部的里侧面,能够消除里侧的挡片的宽方向两端部的凌乱不齐,同时,也能够把宽方向前端的中央部吸引在底折叠滚筒上,使该第一底展开装置中的展开动作能够在该部分不产生皱纹地确实地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构成如下结构上述第二底展开装置具有引导在第一底展开装置展开的纸筒的表侧前端部的两侧的侧导向部;接触纸筒的宽方向中央部,沿底折线折叠的中心导向部;位于该中心导向部的下游侧,压纸筒的中央部的中心压辊;位于中心压辊的下游侧,引导两挡片的宽方向的相对端的中心边导向部;位于中心导向部的两侧,接触纸筒的宽方向两侧的上面的侧边导向部;位于中心边导向部的两侧,压住纸筒的宽方向两侧的上面的侧压板。
根据该结构,在上述第一底展开装置从纸筒的里侧部分展开表侧的状态的底部分,在第二底展开装置的侧导向部角底部的两侧被导向,在中心导向部表侧的挡片被折入,同时,在侧边导向部角底的褶边被压住,另外,在中心压辊中央部被加压;进而,在中心边导向部挡片的宽方向的相对端在中央部边定位,表侧和里侧的挡片全体被压板加压;这样,就能够把纸筒的底展开的挡片部分沿各折线平坦地折入。另外,各导向部件,只用纸筒的宽方向的调整,不需要其他复杂的调整,就能够顺畅进行纸筒的底展开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构成如下结构上述折入装置由把纸筒的表侧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表侧挡片折入装置和把里侧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里侧挡片折入装置构成。表侧挡片折入装置具有从纸筒的表侧的挡片的后侧以此纸筒移动快的速度转动接触底折叠滚筒并超越移动、向内侧折入上述挡片的挡片折入辊。
进而,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构成如下结构上述折入装置由把纸筒的表侧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表侧挡片折入装置和把里侧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里侧挡片折入装置构成。里侧挡片折入装置具有向与底折叠滚筒反方向转动、转动接触沿着底折叠滚筒的转动移动的纸筒的里侧的挡片,而把该挡片向内侧折入的挡片折入辊。
根据该结构,表侧和里侧的两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分别能够用辊子折入。特别是在第四方式中的辊子,该辊子转动接触底折叠滚筒同时还进行上述折入动作,能够把表侧挡片正确并且以紧接触于挡片本体侧的状态折入。另外,两挡片分别被伴随着转动的辊子折入。这样,辊子的摩擦阻力几乎不作用在挡片上,能够不变形地把两挡片以正确的姿势折入。
而且,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构成如下结构在上述各方式中,上述加压装置具有左右一对托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托架同时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端部件;在该两端部件之间分别通过联轴节能折装地同轴配置的中间轴;能在轴方向移动地固定于该中间轴的多个辊子。
根据该结构,加压装置的压辊能够容易与支承它的轴一起折装。这样,就能够按照纸筒的宽度和纸厚等的变化自由更换该压辊的数量和大小。
而且,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构成如下结构在上述各方式中,在运送装置内设置一对表面用橡胶或金属构成的压辊,使纸筒通过该压辊间。这样,使折入底部形成平滑状。
根据该结构,被折叠了角底部的纸筒在用运送装置运送过程中,被设于运送装置的一对压辊压,能够使该折入底部形成平滑状。
进而,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构成如下结构在上述各方式中,在运送装置的下游部设输送滚筒,在该输送滚筒的周围部设衔爪,用设于输送滚筒内的凸轮机构使该衔爪进行开闭动作,衔住被运送装置运送来的纸筒的角底部的前端送到积存部。
根据该结构,经输送滚筒并且由设于该输送滚筒的衔爪能够把由运送装置运送的纸筒一枚一枚确实且整齐地集中到积存部。另外,在该第八方式,把衔爪在输送滚筒的轴方向延长,遍及全宽衔住纸筒的角底部的前端,由此,能够更顺利地按压角底部前端的折线。
参照表示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例的附图,研究以下的详细的说明及所列权利要求范围,由此,会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另外的目的、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法,就会最好理解本发明本身。


图1(a)、(b)、(c)、(d)是表示连续成形角底纸袋的工序的前半部的说明图;图2(a)、(b)、(c)、(d)是表示连续成形角底纸袋的工序的后半部的说明图;图3是示意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角底袋制袋机的结构说明图;图4是表示刻折线装置的结构说明图;图5是表示第一底展开装置的局部剖侧面图;图6是表示第一底展开装置的正面图;图7是表示表侧展开爪的动作机构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设于底折叠滚筒侧的里侧展开爪、捕捉爪、后压爪、后举起爪的配置关系的展开平面图;图9是第一底展开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0是第一底展开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1是表示第二底展开装置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第二底展开装置的侧面图;图13A是表示加压装置的局部剖侧面图,图13B是该联轴节部的剖面图;图14是表示涂糊装置的局部剖侧面图;图15是表示设于底折叠滚筒侧的里侧展开爪、捕捉爪、后压爪、后举起爪的配置关系的侧面图;图16A是表示后压爪的动作机构的剖面图,图16B是表示后举起爪的动作机构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用于驱动后压爪和后举起爪的凸轮的正面图;图18是表示折立装置的结构和动作的侧面图;图19是表示折立装置的结构和动作的侧面图;图20是示意表示折入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1是表示折入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剖面图;图22是示意表示折入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运送装置、加压装置、输送装置的说明图;
图24A、图24B是表示输送滚筒的结构和作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和图2是表示从形成筒状的纸筒连续成形角底的纸袋的工序。图1(a)的刻折线工序在纸筒1的移动方向下游侧、在成为纸袋的角底部的前端部两侧,刻出作为表侧和里侧的挡片的折线的斜折线A、A,并平行于前端且从前端侧依次按规定间隔刻出底折线B、底翻折线C;图1(b)的第一展开工序展开上述底折线B和底翻折线C之间的两侧褶边D1、D2;图1(c)的第二展开工序沿上述各折线A、A、B、C折叠,向前后展开表侧挡片E1和里侧挡片E2;图1(d)的加压工序在展开的状态使上述表里的挡片E1、E2分别紧贴于纸筒1,压成大体一平面状。
图2(a)是继上述加压工序,进行在表里的挡片E1、E2的规定位置涂敷糊G的涂糊工序;图2(b)是由表里的挡片E1、E2的底折线B,分别直立折起前端侧的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的折立工序;图2(c)是折入表侧挡片E1的挡片的第一折入工序;图2(d)是把里侧的挡片E2的挡片折入在表侧挡片E1的挡片的上侧的第二折入工序。
另外,在上述工序供给刻折线工序的纸筒1,使用在折入装置把在前工序按规定尺寸预先裁断的纸折叠成两折,然后折入侧端边使该两侧部形成为截面M形的褶,再涂浆糊而形成前后开口的纸筒状的纸筒。
图3示意表示按照图1和图2所示的上述各工序,成形角底纸袋的角底袋制袋机。图中2是进行刻折线工序的刻折线装置;3是向该刻折线装置2供给纸筒1的纸筒供给装置;4、5是在第一展开工序和第二展开工序分别进行底展开的第一、第二底展开装置;6是进行加压工序的加压装置,7是进行涂糊的涂糊装置;8是进行折立工序的折立装置;9是进行第一、第二折入工序的折入装置;10、11、12分别是设于折入装置9的下游侧的运送装置,加压装置,输送装置。
上述纸筒供给装置3,例如,由通过传动机构用驱动电机15驱动的传送链16和上下一对压辊17a、17b构成,把由该纸筒供给装置3的上游侧的装置和工序成形为筒形的纸筒1在被压的状态供给刻折线装置2。
刻折线装置2,如图4所示,具有上下夹着纸筒1的通路同时在纸筒1的走行方向同步转动的上筒轴18和下筒19。而且,在下筒19的周面上相对纸筒背面成八字形设置并列于轴方向的一对斜片20,其用于刻出图1所示的挡片用的一对斜折线A、A。在上筒轴18上,相对纸筒表面成扇形设置按压在上述下筒19的斜片20的承受面21。另外,上述一对斜片20,通过侧捻,能够改变下筒19的轴方向的间隔。
在由下筒19的斜片20向转动方向上游侧设置的底折线用片22;另外,在上筒轴18上,设置对应于片22的底折线用片承受块23;进而,在由下筒19的底折线用片22向转动方向上游侧设底翻折线用片承受面24。而且,在上筒轴18上,能在上筒轴18上可转动地支承着转动筒25,在该转动筒25上设置底翻折线用片26。转动筒25通过调节螺栓27支承在上筒轴18上,通过转动该调节螺栓27,固定连接该调节螺栓27所螺纹连接的螺母28的转动筒25在上筒轴18圆周方向转动,能够在圆周方向调节底折线用片26的位置。
在该刻折线装置2,纸筒1通过上筒轴18和下筒19之间,这样,由斜片20和承受面21刻出如图1(a)所示的成为挡片的折线的斜折线A、A;另外,用底折线用片22和底折线用片承受块23刻出底折线B,还用底翻折线用片承受面24和底翻折线用片26刻出底翻折线C。
此时的斜折线A、A是45度,另外,从前端到底折线B的距离为在折回表和背的挡片时两者的前端重叠的长度。另外,底折叠线B和底翻折线C两线之间隔为纸筒1的两侧的褶宽的二分之一。
第一底展开装置4如图5~图8所示。图中,31是在圆周方向分割成多个构成的底折叠滚筒;32是与该底折叠滚筒31平行设置,与底折叠滚筒31反向转动的转动轴。在转动轴32上,在轴向隔开间距的位置嵌合与上述底折叠滚筒31的外周保持微小间隙相对的一对圆压板33、33;两圆压板33、33在转动方向互相连接并且能在轴向移动,能够变更其之间的间隔。而且,该各圆压板33、33按照与纸筒1的两侧部的表面接触的间隔调整位置。在各圆压板33、33的轴方向外侧,隔开间隔成一体地设置托架用圆板33a、33a。
在转动轴32的中间部设置圆弧径与圆压板33同径的圆弧板34;在该圆弧板34的转动方向的下游侧周面设置成真空帽35固定连接于转动轴32并且与设于转动轴32的没图示的吸气路连通。
在圆压板33、33上,能转动以及能轴向移动地在轴方向两侧设置表侧展开爪36,其进入图1(b)所示的纸筒1的底折线B和底翻折线C之间的表侧褶边D1的内侧,向打开褶边D1的内侧方向移动。
表侧展开爪36固定连接于臂38的前端;臂38的基端固定连接于贯通圆压板33和托架用圆板33a的可转动以及轴向移动的爪轴37上,且位于两圆板33、33a之间。该表侧展开爪36的成为L形的前端片大致与圆压板33的周面平行;通过爪轴37转动臂38摆动,表侧展开爪36的前端片相对圆压板33的周面成接离状态。另外,通过爪轴37在轴方向移动,表侧展开爪36相对圆压板33的外侧面成接离状态。
在爪轴37从托架用圆板33a凸出的外侧端部,在该前端固定连接尖端接触子39,在侧面固定连接垂直于轴向设置的转动用接触子40。而且,上述尖端接触子39接触的轴向凸轮41和转动用接触子40接触的转动方向凸轮42固定连接于凸台部件43。
该凸台部件43转动自如且在轴向固定嵌合于上述圆压板33的凸台部。而且,该凸台部件43,在设于支持上述转动轴32的框架44的固定部件45上轴向移动自如地连接,通过没图示的移动装置(或者由手动)可在转动轴38的轴方向移动。由于该凸台部件43的移动,上述圆压板33在轴方向移动,一对圆压板33、33的间隔对应纸筒1的宽度调节位置。
上述爪轴37,由没图示的弹簧驱动向其尖端接触子39接触轴向凸轮41的方向。另外,如图7所示,臂38由橡胶带或拉力弹簧等弹簧部件46驱动表侧展开爪36的前端片向接触圆压板33的周面方向。
上述转动用接触子40接触的转动方向凸轮42的形状,如图7中用虚线所示,由第一展开用凸轮42a和第二展开用凸轮42b构成。而且,第一展开用凸轮42a的形状形成可以进行以下动作,即随着圆压板33的转动,在表侧展开爪36向圆周方向移动的动作中,首先转动用接触子40接触第一展开用凸轮42a,在表侧展开爪36的前端片从最接近于底折叠滚筒31的位置慢慢地从圆压板33的周面离开之后,再接触圆压板33而进行第一离接动作。另外,第二展开用凸轮42b的形状形成可以进行以下动作,即转动用接触子40接触于第二展开用凸轮42b,表侧展开爪36再相对圆压板33进行离开接触的第二离接动作。
另外,尽管没图示轴方向凸轮41的详细形状,爪轴37的尖端接触子39与轴方向凸轮41相互关系为由于尖端接触子39和轴方向凸轮41的接触,表侧展开爪36在上述第一离接动作和第二离接动作之间向圆压板33的轴方向外侧移动。
与上述表侧展开爪36成对的里侧展开爪51,如图5所示,设于底折叠滚筒31侧。
该里侧展开爪51,由在图8中设于底折叠滚筒31的轴方向两侧的切口52与上述表侧展开爪36连动进出,且沿轴方向移动,用其尖端片展开纸筒1的里侧的褶边。该里侧展开爪51的上述动作,在设于其上的接触子在底折叠滚筒31内与在设于框架等固定部件的凸轮部件上所设的凸轮(都没图示)接触而进行。而且,作为上述里侧展开爪51的尖端片接触而夹持纸筒1的里侧的褶边的部分,设于底折叠滚筒31的部分成为遍及轴向全长的夹持部件53。在该夹持部件53的表面的长方向设多个吸气孔54a。另外,在由该夹持部件53向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方向下游侧设置成可动爪55在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方向能稍微移动。由于该可动爪55向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移动,在与底折叠滚筒31之间能够形成小槽。
在从上述可动爪55向转动方向下游侧部的轴向中央部,在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夹持捕捉纸筒1的里侧前端部的捕捉爪56可相对底折叠滚筒31能进出地设置。而且,在该捕捉爪56相对的底折叠滚筒31的轴向中央部,沿转动方向成列设置一列吸气孔54b。另外,在由底折叠滚筒31的上述可动爪55向转动方向下游侧且在轴向两侧部,沿轴向成列设置多个袋宽用吸引孔54c。
在由底折叠滚筒31的上述里侧展开爪51向转动方向上游侧且在轴向两侧部,设置与后述的折立装置8的动作共动、在折立袋底的表侧的挡片E1的挡片时动作的后压爪57和后举起爪58(图5、图8)。
图9、图10是用于表示上述第一底展开装置4中的第一展开动作的示意作用说明图。通过这些图和图5说明第一底展开工序。
由导向板60导向、从刻折线装置2在底折叠滚筒31和圆压板33、33之间运送来的纸筒1,其表面的前端部被真空帽35吸住,该部分被圆弧板34导向而从里侧前端离开。接着,表侧和里侧的展开爪36、51进入纸筒1的底折线B与底翻折线C间的表侧和里侧的褶边D1、D2的内侧,通过向这些圆压板33、底折叠滚筒31的各个接触动作,展开该两褶边D1、D2。此时,对应于里侧褶边D2的纸筒1的背面被设于夹持部件53的吸气孔54a吸住,与此同时,前端部被捕捉爪56捕捉,进而,被设于相对该捕捉爪56的中央部的一列吸引孔54b吸引。另外,此时,纸筒1的里侧且由底折线B向前端侧的宽方向两侧部,由设置在比底折叠滚筒31的可动爪55靠转动方向下游侧的袋宽用的吸引孔54c吸引。另外,这些吸引孔54a、54b、54c位于离开纸筒1的位置的吸引孔用螺丝等栓塞封闭,只吸引纸筒部。
通过由该第一底展开装置4进行的第一底展开工序,底筒1的底部,成为图1(b)所示形状,表侧前端部由底翻折线C立起,该前端部开口。
接着,参照图11、图12,说明设于上述第一底展开装置4的下游侧的第二底展开装置5。
该第二底展开装置5,具有中心导向部61,轴向一对侧导向部62、62,侧边导向部63、63,中心边导向部64、64以及侧压板65、65,还有中心压辊66。上述部件向着纸筒1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设置。
中心导向部61,接收在第一展开工程展开的底部的中央部,把表侧的前端部由底翻折线C向翻折方向推倒,而按压在底折叠滚筒31上,形成斜面形状。另外,侧导向部62、62设于导向纸筒1的两侧的位置。侧边导向部63、63,形成把在上述中心导向部61翻折的底部的两侧部按压在底折叠滚筒31上的形状。进而,中心边导向部64、64,引导在上述中心导向部61被推开的挡片E1、E2的宽方向的相对端。而且,中心压辊66把经过各导向部的纸筒1的中央部按压在底折叠滚筒31上。另外,该中心压辊66在轴向中央设置用于不与捕捉爪56干涉的槽。
该结构中的中心导向部61,通过臂66a被安装棒66b可调节高度地支承。另外,侧导向部62、62,侧边导向部63、63,用没图示的支持部件可调节高度,并且对应纸筒1的宽度可调节其之间间隔,支承于框架侧。另外,中心边导向部64,侧压板65,中心压辊66,分别通过臂64a、65a、66a,可调节高度支承于框架侧。另外,中心边导向部64,侧压板65还能够在相对宽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在该第二底展开装置5,在中心导向部61压偏被第一底展开装置4翻折的表侧前端部,如图1(C)所示,展开成表侧挡片E1和里侧挡片E2。而且,此时的两挡片E1、E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端被侧导向部62导向。两挡片E1、E2的左右方向两侧的上面被侧边导向部63、63和侧压板65压住。进而,两挡片E1、E2的底部的相对端由中心边导向部64、64导向。另外,两挡片E1、E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被中心压辊66按压在底折叠滚筒31上。
加压装置6,如图12所示,设于紧靠近上述第二底展开装置5下游侧。而且,其构成如图13所示,压辊67由左右一对托架68、68和转动自如支承于该两托架68、68上的支承轴69和在该支承轴69上能够在轴向移动位置的多个辊67a、67b构成。两托架68、68在其偏心位置转动自如连接着连接棒70的一端,该连接棒70能调节长度地支承于设在框架侧的托架71上,通过调节该连接棒70的长度,左右托架68、68在上下方向转动,而调节由压辊67施加的按压力。
如图13A所示,上述支承轴69在轴向被分割成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托架68、68上的端部件69a、69b和中间部件69c三段,在该中间部件69c上固定连接着压辊67a、67b、67c、67d。该中间部件69c的两端部和两端部件69a、69b,用联轴节72、72连接在转动方向。该两联轴节72、72能够在轴方向移动,通过移动该两联轴节72、72直到从中间部件69c脱开,能够把中间部件69c由两端部件69a、69b拆下来。在联轴节72上,如图13B所示在轴向设切口72a,用螺栓72b收紧该切口72a的宽度,由此,联轴节72被固定连接在轴部,形成支轴69的端部件69a、69a与中间部件69c的连接。
上述压辊67,如上述用多个辊子67a、67b...构成,该辊子的个数按照纸筒1的宽度增减,此时辊子67a、67b...的增减,能够通过松开联轴节72的螺栓72b,把中间部件69c由两端部件69a、69b拆下,而简单地进行。
然后,在该加压装置6把在上述第二底展开装置5展开的各挡片E1、E2压成如图1(d)所示形状。
涂糊装置7,如图3、图14所示,配置在上述加压装置6的下游侧,具有收容例如淀粉糊或化学糊系粘接到的罐75;外周面上有合成橡胶等制成的涂糊垫76的涂糊辊77;对着上述罐75的开口部,设于罐75和涂糊辊77之间的中继辊78,设于罐75和中继辊78的下侧的收集盘79。涂糊辊77通过没图示的空气缸等在可相对底折叠滚筒31接离方向移动。
而且,罐75内的粘接剂通过中继辊78涂敷在涂糊辊77的涂糊垫76上,通过涂糊辊77的转动在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E1、E2的规定位置(图形)涂糊。
此时,由涂糊垫76形成的涂糊图形,由于纸筒1的大小等需要变化。因此,尽管没图示,涂糊垫76使用能在涂糊辊77的外周面接脱的垫设定板上形成规定图形的垫,每次改变涂糊图形时,更换该垫设定板。
在底折叠滚筒31,如上述设置配置于底折叠滚筒31的外周,把纸筒1的里侧挡片E2的前端夹持在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上的捕捉爪56;夹住里侧挡片E2的底翻折线C的前后位置的夹持爪53和可动爪55;对应于第一底展装置4的表侧展开爪36,夹持纸筒1的里侧的褶边D2的里侧展开爪51;在表侧挡片E1的上侧,并且由底折叠线B按压后侧的后压爪57;在表侧挡片E的下侧,并且由底折叠线B插入前侧的后举起爪58;用于把里侧的挡片E2吸向底折叠滚筒31的表面侧的多个吸气孔54a、54b。
上述捕捉爪56,位于底折叠滚筒31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其尖端部从槽部延设在底折叠滚筒31的外周外侧,通过该捕捉爪56的尖端部和底折叠滚筒31的外周面夹持上述里侧挡片E2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夹持爪53和可动爪55,通过可动爪55的开闭,夹持里侧挡片E2的底折叠线B的前后。而且,上述捕捉爪56和可动爪55,没有图示,设置在延设于底折叠滚筒31内的臂上的接触子随着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接触底折叠滚筒31内固定于框架侧设置的凸轮,而进行规定动作。
后压爪57和后举起爪58,如图8、图15~图17所示,在底折叠滚筒31的轴向两侧各配置一对。而且,该各个后压爪57和后举起爪58设置在分别固定于可动轴82、83上的各个臂82a、83a的前端部。该可动轴82、83滑动及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在底折叠滚筒31内与其成一体设置的托架81上。而且,在支承后压爪57的可动轴82上设置用于使后压爪57向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侧转动的转动方向接触子84;另外,在支承后举起爪58的可动轴83上,设置用于使后举起爪58向离开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的方向转动的转动方向接触子85。
另外,上述可动轴82、83的各个外侧端部,如图16A、图16B所示分别形成为轴方向接触子86、87。
而且,如图16A、图16B所示,各可动轴82、83的各轴方向接触子86、87被弹簧驱动,与位于底折叠滚筒31的侧部、固定于本体框架的各轴方向凸轮88、89接触;按照该凸轮88、89的形状,各可动轴82、83在轴向进行往复移动。
另外,如图16A、图16B所示,分别与上述各轴向凸轮88、89形成一体,在底折叠滚筒31的半径方向内侧设置与设在上述后压用的可动轴82的转动方向接触子84接触的转动方向凸轮90;另外,在底折叠滚筒31的半径方向外侧设置与设在后举起用的可动轴83的转动方向接触子85接触的转动方向凸轮91。由于各接触子84、85与这些凸轮90、91接触,通过各可动轴82、83,后压爪57和后举起爪58与接离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上述各可动轴82、83,用没图示的弹簧部件,驱动各自的转动方向接触子84、85向接触各凸轮90、91的方向。
如图17所示,在上述本体框架侧设置的各凸轮88、89、90、91配置在对应于接触各接触子86、87、84、85的同步的位置。
而且,后压爪57的转动轴82通过该轴方向接触子86与轴方向凸轮88接触而向轴向内侧移动;如图8所示,使该后压爪57置于表侧挡片E1的底折叠线B的后侧上方内侧;通过转动方向接触子84接触转动方向凸轮90后压爪57向接触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的方向移动,而按压表侧挡片E1的底折叠线B的后侧。
另外,后举起爪58的转动轴83通过该轴方向接触子87与轴方向凸轮89接触而向轴向内侧移动;如图8所示,使该后举起爪58由表侧挡片E1的底折叠线B插入前端侧的下侧;通过转动方向接触子85接触转动方向凸轮91,后举起爪58向离开底折叠滚筒31周面的方向移动(上动),而把表侧挡片E1的挡片沿着底折线B折立。
如图3以及图18、19所示,折立装置8对着底折叠滚筒31,横设具有两枚平板形压入片95a、95b的转动轴96。该转动轴96与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同步向反方向转动。由于该转动轴96的转动,在由上述底折叠滚筒31运送的纸筒1的表里的各挡片E1、E2,当里侧挡片E2的底折叠线B到达夹持部件53和可动爪55的位置时,一个压入片95a的前端对着该位置;另外,当表侧挡片E1的底折叠线B到达后压爪57和后举起爪58之间时,另一个压入片95b的前端对着该位置。
而且,如图18所示,在张开按压着里侧挡片E2的前端的捕捉爪56之后,一个压入片95a的前端进入相对夹持部件53成开状态的可动爪55之间,由此,里侧挡片的底折线B的部分压进上述开口槽内。接着,在上述压入片95a拔出的状态,可动爪55闭合,夹住里侧挡片E2的底折叠线B的前后,这样,从里侧挡片E2前端侧的挡片沿着底折叠线B被立起来。
另外,如图19所示,处于底折线B的后侧被后压爪57按压的状态的纸筒1的表侧挡片E1的挡片,通过另一个压入片95b的前端接触在该挡片的底折叠线B上,同时插入该底折线B的前侧的下侧的后举起爪58向上动立起。
折入装置9,如图3所示,由把在折立装置8被折立的纸筒1的表侧的挡片E1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表侧挡片折入装置9a和把里侧的挡片E2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里侧挡片折入装置9b组成。
而且,表侧挡片折入装置9a,如图20~图22所示,设置在底折叠滚筒31的圆周方向隔离配置的第一、第二转动轴97a、97b和设于从底折叠滚筒31在半径方向隔离的位置的第三转动轴97c;在该各转动轴97a~97c上分别固定连接在轴向隔离的各两个第一、第二、第三链轮98a、98b、98c;在该各链轮98a~98c上架设轴向一对链99a、99b。而且,在该一对链99a、99b的在轴向相对的小轴上,转动自如地支承第一挡片折入辊100。链99a、99b与底折叠滚筒31周面在同一方向被驱动转动,这样,在第一和第二转动轴97a、97b之间,第一挡片折入辊100接触在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转动。
在该表侧挡片折入装置9a的一个轴上,例如,在第一转动轴97a上,通过传动装置102连接图21所示的驱动轴101。使该驱动轴101与底折叠滚筒31、折立装置8等同步转动。另外,在图20、图22省略该驱动轴101和传动装置102的图示。
传动装置102有中间轴102a,在驱动轴101和中间轴102a上,设置互相啮合的一对椭圆齿轮103、104,使其中一个固定在驱动轴101上,且另一个相对中间轴102a自由转动。而且,上述从动侧的椭圆齿轮104和转动轴97a,用由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成的同步调整装置105连接。
同步调整装置105具有固定于中间轴102a的中心轮106;与该中心轮106啮合,且用设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中间轴102a的从动侧的椭圆齿轮104的机架支承的多个(4个)行星齿轮107;具有该各行星齿轮107啮合的内齿,并且在外周设外齿的环齿轮108;与该环齿轮108的外齿啮合,并且固定于转动轴96a的从动齿轮109;用于调整上述中心轮106的转动方向的相位的蜗轮装置110。
在该结构中,通过驱动轴101转动驱动,第一转动轴97a转动,链99a、99b运行,支承于该链的第一挡片折入辊100沿着链99a、99b的运行路径移动,在第一转动轴97a和第二转动轴97b之间接触底折叠滚筒31的外周面转动。
而且,在该第一挡片折入辊100接触底折叠滚筒31移动的区间,通过传动装置102的椭圆齿轮机构,转动轴97a的转动速度变快,第一挡片折入辊100的移动速度比底折叠滚筒31的圆周速度快。这样,在以该折叠滚筒31的圆周速度运送的纸筒1上,位于在上工序即折立工序被竖立起来的表侧的挡片E1的后侧的第一挡片折入辊100移动超过该表侧的挡片E1,由于该动作,表侧的挡片E1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
对应此时的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速度的第一挡片折入辊100的转动相位,通过由蜗轮装置110改变中间轴102a的转动方向的相位而改变中心轮106的转动相位进行调整。
折入装置9的里侧挡片折入装置9b设于表侧挡片折入装置9a的下游侧。该里侧挡片折入装置9b由圆周方向转动与底折叠滚筒31的圆周方向转动的第二挡片折入辊111构成。而且,该第二挡片折入辊111由构成配置在折入装置9下游侧的运送装置10的传送带112驱动。另外,该第二挡片折入辊111,通过相对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在接离方向和底折叠滚筒31的周方向、即纸筒1的运送方向能进行位置调整的没图示的支持结构支承。
在该里侧挡片折入装置9b,由折立装置8折立、通过表侧挡片折入装置9a的里侧的挡片E2的挡片被第二挡片折入辊111按压折叠向内侧折入,重叠在由上述表侧挡片折入装置9a折入的表侧的挡片E1的挡片的上侧,因此,底部被两挡片E1、E2的各挡片封闭。
运送装置10,如图3和图23所示,具有上述里侧挡片折入装置9b的第二挡片折入辊111;位于该辊111下游的反转滚筒113;配置于后述的加压装置11的入口侧的送入辊114a;卷挂在上述辊上的传送带112;配置于反转滚筒113的下游侧的导辊115;与上述送入辊114a成对的另一送入辊114b;卷挂在导辊115和另一送入辊114b,同时在其中途在反转滚筒113上从上述传送带112的上侧卷挂的夹带116。
而且,在该运送装置10,由折入装置9折入了两挡片E1、E2的纸筒1从该里侧挡片折入装置9b被传送带112和底折叠滚筒31夹住运送,接着沿反转滚筒113被传送带112和夹带116夹住送到成对的送入辊114a、114b,送入加压装置11。
加压装置11,如图3和图23所示,由使转接面互相向运送方向下游转动的一对辊117、118构成。该两辊117、118的表面用橡胶构成,其他表面用金属构成。而且,由于纸筒1通过其中间,纸筒1的底折叠部分被按压,把角底部分的胀起部分压平成极薄的平坦装,同时夹住涂糊部分而粘接住。上述两辊117、118的轴间距为可调节,由两辊117、118调节上述按压力。另外,两辊117、118是橡胶或金属都可以。
输送装置12,具有延设到上述加压装置11的下游侧的上侧传送带119;上述运送装置10的夹带116;与由该两带119、116组成的排送终端部相对而设的输送滚筒120和送辊121;积存部122。由传送带119和夹带116运送来的纸筒1由输送滚筒120和送辊121排向积存部122,在该部分被排列整齐。另外,在该积存部122的上游侧,还设置统计向该部分排出的纸筒1的数目的计数器(没图示)。
而且,在该输送装置12中的输送滚筒120上,如图24A、B所示,向着输送滚筒120的转动方向上游侧在其直径方向相对的位置设置衔爪123a、123b。该两衔爪123a、123b相对输送滚筒120的周面能接触且在接触方向由没图示的弹簧驱动,同时用成一体设置于输送滚筒120内的支轴124a、124b转动自如地支承。
在衔爪123a、123b上,分别固定前端上有转动用接触子125a、125b的臂126a、126b。通过转动用接触子125a、125b与在输送滚筒120内并且在支持输送滚筒120的框架侧设置的一对转动用凸轮127a、127b接触,臂126a、126b摇动,而形成上述各衔爪123a、123b离开输送滚筒120。该两转动用凸轮127a、127b,相对输送滚筒120的转动方向配置在输送入口部和输送出口部,在各个位置使上述各衔爪123a、123b进行瞬间开动作。
上述衔爪123a、123b,在输送滚筒120的轴方向加长,以衔住纸筒1的角底部前端的整个宽度。
以下,说明如上述构成的制袋机中的有角底的纸袋的制造工序。
在前工序预先制成在两侧部有M形的褶的、形成筒形的纸筒1,从供给装置3经压辊17a、17b供给刻折线装置2。
在该刻折线装置2,随着上筒轴18和下筒19的转动,用一对斜片20和承受面21,在纸筒1的前端部两侧刻出挡片的折线即斜折线A、A;接着,用底折线用片22和底折线用片承受块23刻出底折线B;进而,用底翻折线用片26和承受面24刻出底翻折线C。
之后,该纸筒1送向第一底展开装置4,首先,用真空帽35吸住纸筒1表侧的前端部,与此同时,纸筒1的里侧的前端部的中央部由设于底折叠滚筒31的轴方向中央的吸气孔54b吸住,表侧的前端部沿圆弧板32向上;另外,里侧的前端部沿底折叠滚筒31移动,纸筒1的前端部在上下被展开;与此同时,捕捉爪56动作,里侧的前端部被夹持在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另外,在此时,里侧挡片E2的底折叠线B的上游侧被设于夹持部件53的吸气孔54a吸引;另外,底折叠线B的下游侧被设于底折叠滚筒31的吸气孔54c吸引;该里侧挡片E2的两侧部被吸引在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侧。
而且,与上述动作连动,纸筒1的底折叠线B和底翻折线C之间的褶边D1、D2被表侧和里侧的展开爪36、51的动作展开。
另一方面,后压爪57和后举起爪58,由捕捉爪56夹持纸筒1的里侧前端之前,在固定着后压爪57和后举起爪58的可动轴82、83的各轴方向接触子86、87不接触各轴方向凸轮88、89的状态,由弹簧驱动而位于底折叠滚筒31的两侧外方;与此同时,该后压爪57和后举起爪58以各自的转动方向接触子84、85不接触各转动方向凸轮90、91的状态,由弹簧驱动而接触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位于纸筒1的外侧。
而且,在由捕捉爪56夹持纸筒1的里侧的前端大体同时,后举起爪58的轴方向接触子87接触轴方向凸轮89,后举起爪58抵抗弹力向轴方向内侧移动,该后举起爪58向纸筒1的上侧凸出。另外,在该后举起爪58的上述凸出动作的前后,转动方向接触子85与转动方向凸轮91一时接触,后举起爪58上下动,由此,后举起爪58与纸筒1的表面侧接触。此时,该后举起爪58在纸筒1的底翻折线C的后侧接触纸筒1的表侧面。另外,此时的后举起爪57接触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置于纸筒1的外侧。
在该状态,由于第一底展开装置4的动作,纸筒1的底部被展开。而且,此时,由两展开爪36、51对褶边D1、D2的夹持被解除。
这样,被展开了底部的纸筒1被侧导向部62、62引导并随着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被引导到第二底展开装置5,仅纸筒1的表侧挡片E1沿底翻折线C在该中心导向部61翻折。
而且,与该动作同时,表侧的挡片E1的两侧被侧边导向部63、63按压,另外,中央部被中心边导向部64、64导向,中央部被中心压辊66按压,表侧和里侧的两挡片E1、E2成为沿着底折叠滚筒31的周面展开成平面形的状态。而且,在该状态,随着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纸筒1被运送,在该运送途中,表侧和里侧的挡片E1、E2被加压装置6的各辊67a、67b...加压整形。此时,由于后压爪57位于纸筒1的外侧,因此,能够确实地进行成为纸筒1的底部侧线的底部两侧端的折叠。另外,此时,纸筒1的表侧的挡片E1的挡片位于后举起爪58上。
在与加压装置6进行加压动作同时,在底折叠滚筒31的外侧待机的后压爪57的轴方向接触子86与轴方向凸轮88接触,抵抗弹力向内侧按压,这样,向纸筒1的上方张开。另一方面,后压爪57的转动方向接触子84,由弹簧力从不接触转动方向凸轮90的状态,在与后压爪57向纸筒上方张开同时接触转动方向凸轮90,这样,后压爪57向下动,该后压爪57以上述各动作接触展开底的纸筒1的表侧挡片E1的上侧。
之后,随着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纸筒1被运送,在涂糊装置7,由于其涂糊辊77转动,由其涂糊垫76在底展开的前后挡片E1、E2的规定部分上进行涂糊。而且,在该涂糊工序完成之后,在折立装置8竖立起前后的挡片E1、E2的各挡片。
在折立装置8,如图18、19所示,由于转动轴96转动,各压入片95a、95b的前端沿着纸筒1的表侧和里侧各挡片E1、E2的底折叠线B、B插入。首先如图18所示,把里侧的挡片E2的底折叠线B部分,用一个压入片95a导入成为开状态的夹持部件53和可动爪55之间。
而且,与此大约同时,捕捉爪56随着底折叠滚筒31的转动,按没图示的凸轮机构的动作向上移动,离开至此一直被夹持的里侧的挡片E2,同时可动爪55按没图示的凸轮机构的动作进行闭动作,由此,里侧挡片E2的底折叠线B的前后被夹持部件53和可动爪55夹住,里侧挡片E2的挡片从底折叠线B折立起来。
之后,如图19所示,由于转动轴96的转动,通过另一压入片95b,把表侧挡片E1的底折叠线B的部分导入后举起爪58和后压爪57之间的后举起爪58侧。而且,在该状态,后举起爪58的转动方向接触子87与转动方向凸轮91接触,后举起爪58向上方转动,这样,由表侧的挡片E1中的底折叠线B把前端侧挡片折立起来。
接着,从该表侧和里侧的挡片E1、E2分别折立起挡片的纸筒1运送到折入装置9的表侧挡片折入装置9a,如图20~图22所示,首先,通过链99a、99b,第一挡片折入辊100接触表侧的挡片的后侧,该第一挡片折入辊100通过比底折叠滚筒31的圆周速度快的移动,把该表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与此同时,先行的里侧的挡片,由里侧挡片折入装置9b的第二挡片折入辊111压倒向内侧折入,折叠重合在上述表侧的挡片上侧。
之后,该纸筒1被运送装置10的运送带112和夹带116夹住,运送到反转滚筒113的周围,由送入辊114a、114b运送到加压装置11,在通过该加压装置11的两辊117、118的过程中被加压,各挡片被涂糊,形成纸筒1的角底部。
接着,该纸筒1被输送装置12输送,在由计数器计数的同时被排出,积存到积存部122。此时,被该输送装置12输送的纸筒1,在输送滚筒120的输送入口部被衔爪123a、123b衔住,沿着输送滚筒120的周面移动,在输送出口部该衔爪123a、123b的衔住被解开排向积存部。此时,上述衔爪123a、123b在输送滚筒120的轴向加长,以衔住纸筒1的角底部前端的整个宽度,由此,该角底部前端部的折叠线能够确实地被衔爪123a、123b压平。
权利要求
1.一种角底袋制袋机,其构成包括供给折叠成两折、粘接且在其两侧部设置向内折入成M形的褶部的纸筒的纸筒供给装置;在纸筒运送方向的一端部刻出角底形成用折线的刻折线装置;在纸筒沿转动的底折叠滚筒移动中,沿上述折线把纸筒的一端向纸筒的表里方向展开的第一底展开装置;把在上下方向展开的部分沿上述折线推开成表侧和里侧的折页状的第二底展开装置;把被展开成折页状的各挡片压成平面状的加压装置;在被展开的挡片的规定的部分上涂浆糊的涂糊装置;把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折立起的折立装置;把两挡片向内侧折入重叠的折入装置;运送排出被折入了挡片的纸筒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刻折线装置除设置分别刻出纸筒的角底形成用的底折线和底翻折线的刻底折线装置和刻底翻折线装置之外,还设置在由底折线到纸筒的前端两侧刻出成为表侧和里侧的挡片的折线的斜折线的刻挡片折线装置。
2.一种角底线制袋机,其构成包括供给折叠成两折、粘接且在其两侧部设置向内折入成M形的褶部的纸筒的纸筒供给装置;在纸筒运送方向的一端部刻出角底形成用折线的刻折线装置;在纸筒沿转动的底折叠滚筒移动中,沿上述折线把纸筒的一端向纸筒的表里方向展开的第一底展开装置;把在上下方向展开的部分沿上述折线推开成表侧和里侧的折页状的第二底展开装置;把被展开成折页状的各挡片压成平面状的加压装置;在被展开的挡片的规定的部分上涂浆糊的涂糊装置;把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折立起的折立装置;把两挡片向内侧折入重叠的折入装置;运送排出被折入了挡片的纸筒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折叠滚筒的周面,在对着压住上述第一底展开装置部的纸筒的里侧的褶边的里侧展开爪的位置和由纸筒的里侧的挡片的底折线对着前端侧背面的位置分别在轴向成列设置多个吸气孔;进而,在对着上述里侧的挡片的前端部分的宽方向中央部的里侧的位置,在底折叠滚筒的转动方向成一列设置多个吸气孔。
3.一种角底袋制袋机,其构成包括供给折叠成两折、粘接且在其两侧部设置向内折入成M形的褶部的纸筒的纸筒供给装置;在纸筒运送方向的一端部刻出角底形成用折线的刻折线装置;在纸筒沿转动的底折叠滚筒移动中,沿上述折线把纸筒的一端向纸筒的表里方向展开的第一底展开装置;把在上下方向展开的部分沿上述折线推开成表侧和里侧的折页状的第二底展开装置;把被展开成折页状的各挡片压成平面状的加压装置;在被展开的挡片的规定的部分上涂浆糊的涂糊装置;把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折立起的折立装置;把两挡片向内侧折入重叠的折入装置;运送排出被折入了挡片的纸筒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底展开装置具有引导在第一底展开装置展开的纸筒的表侧前端部的两侧的侧导向部;接触纸筒的宽方向中央部,沿底折线折叠的中心导向部;位于该中心导向部的下游侧,压纸筒的中央部的中心压辊;位于中心压辊的下游侧,引导两挡片的宽方向的相对端的中心边导向部;位于中心导向部的两侧,接触纸筒的宽方向两侧的上面的侧边导向部;位于中心边导向部的两侧,压住纸筒的宽方向两侧的上面的侧压板。
4.一种角底袋制袋机,其构成包括供给折叠成两折、粘接且在其两侧部设置向内折入成M形的褶部的纸筒的纸筒供给装置;在纸筒运送方向的一端部刻出角底形成用折线的刻折线装置;在纸筒沿转动的底折叠滚筒移动中,沿上述折线把纸筒的一端向纸筒的表里方向展开的第一底展开装置;把在上下方向展开的部分沿上述折线推开成表侧和里侧的折页状的第二底展开装置;把被展开成折页状的各挡片压成平面状的加压装置;在被展开的挡片的规定的部分上涂浆糊的涂糊装置;把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折立起的折立装置;把两挡片向内侧折入重叠的折入装置;运送排出被折入了挡片的纸筒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入装置由把纸筒的表侧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表侧挡片折入装置和把里侧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里侧挡片折入装置构成;表侧挡片折入装置具有从纸筒的表侧的挡片的后侧以比纸筒移动快的速度转动接触底折叠滚筒并超越移动、向内侧折入上述挡片的挡片折入辊。
5.一种角底袋制袋机,其构成包括供给折叠成两折、粘接且在其两侧部设置向内折入成M形的褶部的纸筒的纸筒供给装置;在纸筒运送方向的一端部刻出角底形成用折线的刻折线装置;在纸筒沿转动的底折叠滚筒移动中,沿上述折线把纸筒的一端向纸筒的表里方向展开的第一底展开装置;把在上下方向展开的部分沿上述折线推开成表侧和里侧的折页状的第二底展开装置;把被展开成折页状的各挡片压成平面状的加压装置;在被展开的挡片的规定的部分上涂浆糊的涂糊装置;把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折立起的折立装置;把两挡片向内侧折入重叠的折入装置;运送排出被折入了挡片的纸筒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入装置由把纸筒的表侧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表侧挡片折入装置和把里侧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的里侧挡片折入装置构成;里侧挡片折入装置具有向与底折叠滚筒反向转动、转动接触沿着底折叠滚筒的转动移动的纸筒的里侧的挡片、向内侧折入该挡片的挡片折入辊。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底袋制袋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压装置具有左右一对托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托架,同时一方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端部件;在该两端部件之间分别通过联轴节能折装地同轴配置的中间轴;能在轴方向移动地固定于该中间轴的多个辊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底袋制袋机,其特征在于,在运送装置内设置一对表面用橡胶或金属构成的压辊,使纸筒通过该压辊间,由此,使折入底部形成平滑状。
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角底袋制袋机,其特征在于,在运送装置的下游部设输送滚筒,在该输送滚筒的周围部设衔爪,用设于输送滚筒内的凸轮机构使该衔爪进行开闭动作,衔住被运送装置运送来的纸筒的角底部的前端送到积存部。
全文摘要
一种使用薄纸张而不发生皱纹制袋的角底袋制袋机。该制袋机构成包括供给纸筒(1)的纸筒供给装置(3);在纸筒的运送方向一端刻出角底形成用折线的刻折线装置(2);在纸筒沿转动的底折叠滚筒(31)移动中,沿折线把纸筒的一端向纸筒的表里方向展开的第一底展开装置(4);把在上下方向展开的部分,沿折线推开成表侧和里侧的折页状的第二底展开装置(5);把被展开成折页状的各挡片压成平面状的加压装置(6);在被展开的挡片的规定的部分上涂糊的涂糊装置(7);把表侧和里侧的各挡片的前端侧的挡片折立起来的折立装置(8);把两挡片向内侧折入重叠的折入装置(9);运送排出被折入了挡片的纸筒的输送装置(10)。在该制袋机中,除设置刻出纸筒的角底形成用底折线B和底翻折线C的刻底折线装置和刻底翻折线装置之外,还设置在由底折线到纸筒的前端两侧,刻出成为表侧和里侧的挡片的折线的斜折线A、A的刻挡片折线装置。
文档编号B31B31/00GK1820935SQ20061000859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8日
发明者齐藤清孝, 隅田正洋 申请人:株式会社宫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