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06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燥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带有至少两个干燥组的、制备纸料幅、纸板料幅或其它纤 维料幅的机器中干燥该料幅的干燥部,在所述干燥组中纤维料幅由封闭环形的干燥带支 承,并交替地通过加热的、一列并排布置的干燥滚筒和导辊导引,其中,干燥带向着干燥滚 筒的筒套表面挤压纤维料幅,并且在各干燥组中仅纤维料幅的某一侧与干燥筒接触。
背景技术
由于构造简单并且尤其在幅面脱开时很容易运走幅面残留物,人们越来越多地使 用带有单列干燥组的干燥部。在此,仅仅纤维料幅的下侧与干燥滚筒接触。因此,在这种干燥部中纤维料幅会产 生较严重的卷曲倾向或卷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案,这些方案使纤维料幅湿润来减少卷曲倾向, 然而这会影响干燥的效果。同样已知的是使用在干燥部端部的双列干燥组,但这也较耗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良好的幅面导引下减少或完全消除纤维 料幅的卷曲倾向。按本发明该技术问题通过这样解决,S卩,在最后一个干燥组中纤维料幅的上侧与 加热的干燥滚筒接触,并且在之前布置的所有干燥组中纤维料幅的下侧与加热的干燥滚筒 接触,以及最后一个干燥组的干燥滚筒列在幅面运行方向上向下倾斜地延伸,并且其中在 最后一个干燥组的端部设有用于将纤维料幅转运到下一个机器区段中的传送装置。由于仅仅应用单列干燥组,所以在其结构中的布置很简单。由于纤维料幅在干燥 带下面运行,从置于最后一个干燥组之前的干燥组中运出废品也很容易。因为最后的干燥组通过与加热的干燥滚筒接触来干燥在那之前没有直接被干燥 的纤维料幅的上侧,所以可大大减少卷曲倾向。通过最后一个干燥组的干燥滚筒列的倾斜来改善废品以及污物从这个区域的运
出O为了在脱开时使纤维料幅可迅速地并因此仅以最小的生产损失地以尽可能不变 的运行速度再次(auffuehren)投入运行,在最后一个干燥组的端部设有一个用于将纤维 料幅转运到下一个机器区段,例如涂敷装置或卷绕装置的传送装置。幅面导引由此得到改
口 ο通过按本发明的装置将幅面残留物和污物经过干燥带从干燥滚筒处导走,使得它 们不再在干燥带和干燥滚筒之间被导引。在高速运转时,所述纤维料幅的机械负载增加,并且当单位面积重量大时,所述干 燥带在脱开时受损的风险很大。因此,当卷绕站上造纸机速度大于lOOOm/min,尤其是大于
51200m/min,优选大于1300m/min时,以及当单位面积质量在40g/m2到180g/m2,尤其在50g/ m2到180g/m2之间,优选在50g/m2到130g/m2之间时,按本发明的干燥部是尤其有利的。与输送带相似的运出可以这样得到改善,S卩,最后一个干燥组中的干燥带和纤维 料幅的分别从干燥滚筒之一到该干燥组中紧接的导辊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呈水平。然而也可以有利的是,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中的干燥带和纤维料幅的分别从干燥 滚筒之一到该干燥组中紧接着的导辊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相对水平线倾斜,尤其也向下倾 斜。倾角可以在90°的范围内且,优选在小于50°的范围内。在最后一个干燥组特别的布置中,尤其在具有较平的倾角时,最后一个干燥组中 的干燥带和纤维料幅的分别从干燥滚筒之一到该干燥组中紧接着的导辊的共同幅面运行 轨迹可以相对水平线在小于等于90°,优选不超过50°的范围内向上倾斜。有利的是,如果最后一个干燥组的干燥滚筒列在幅面运行方向上与垂线成负20° 至正30°范围内角度地,尤其是垂直地延伸。为了同时限制所需的结构空间,在此有利的是,如果所述倒数第二个干燥组的干 燥滚筒列在幅面运行方向上向上倾斜地延伸。在所有情况下,应该通过干燥带将幅面残留物和污物从干燥滚筒处输送到各干燥 带的下方区域内。这可以一直进行直到幅面残留物和污物落入机器栈中,在这里幅面残留 物和污物由布置在机器栈干燥部端的收集装置收集。该收集装置例如可以是碎浆机。为了保证干燥部的易接近性,所述干燥滚筒优选布置在机器栈的上方。此外,考虑到安全的幅面导引有利的是,如果在整个干燥部中的纤维料幅持续地 由带子和/或辊子和/或滚筒支承。与至相关联地也有利的是,如果设计所述幅面导引也 在前置或后置的机器区段不间断地,亦即,持续地被支承。为了保证安全可靠的幅面导引也重要的是,在幅面脱开的情况下,迅速再将纤维 料幅投入运行。这可以通过一个传送装置来确保,该传送装置适合将纤维料幅或转运条从 最后一个干燥组的下部区域输送到下一个通常布置得较高的机器区段。为了转运的目的, 优选通过切割装置从纤维料幅的宽度上截出狭长的转运条,并且借助传送装置来转运。该 传送装置可以是一个带有钢绳牵弓I的鼓风装置和/或至少一个真空带和/或导风装置的组 合。尤其在高速时,为了可靠地转运例如可以通过多个连续布置的真空带设计转运装置不 带钢绳。可靠的转运也是从先前的带子表面或辊子表面安全地取走纤维料幅或转运条的 先决条件。拾取装置例如可以设计带有吸取装置和/或吹管,其使转运条从给定的表面脱 离并因此开始转运,并且将转运条导向转运装置。为了形成转运条,在最后一个干燥组的最后一个被抽吸的导辊区域内和/或倒数 第二个干燥组之前例如在干燥滚筒区域内设置一个切割装置。在最后一个变型方案中,纤 维料幅接触地位于干燥滚筒表面上。该切割装置优选可以设计为喷水式切割装置。对于转运条在最后一个或倒数第二个干燥组前被切割的情况,有利的是,如果至 少最后一个干燥组的被抽吸的导辊至少在用于传送所述转运条的一侧上具有被抽吸的边 缘吸取区域。就幅面导引而言,另一个优点是,如果这样设计倒数第二个干燥组和最后一个干 燥组之间的转运区域,使得直接在纤维料幅或转运条于过渡位置处从倒数第二个干燥组的干燥带过渡到最后一个干燥组的干燥带上之后,它们的运行方向向量具有在机器运行方向 的分量。由此可能产生的幅面残留物沿机器运行方向运输,并且通过最后一个干燥组导引 至碎浆机或机器栈。因此,没有干扰的幅面残留物留在干燥组中。在此有利的是,如果运行方向向量直接在纤维料幅于过渡位置处过渡之后具有一 个与垂线成大于0°和小于180°范围内,优选大于10°和小于90°范围内的角度。同样有利的是,如果最后一个干燥组的干燥带和纤维料幅在过渡位置和该干燥组 的紧接着的第一导辊之间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相对水平线在不超过30°的范围内,优选 0°向上倾斜,以及在不超过90°的范围内,优选30°向下倾斜。在一种变型设计方案中,最后一个干燥组与另一个干燥装置组合。这例如可以是 冲击空气流干燥器(Pralllufttrockner)或照射干燥器。按本发明的干燥部可以布置在造纸机的预干燥部和/或再干燥部中。如果布置在 预干燥部中,干燥部可直接布置在造纸机的砑光和/或涂敷装置之前。所述涂敷装置可以 是胶料涂敷装置或颜料涂敷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最后一个干燥组实施纤维料幅 的卷曲修正。也可以提前补偿涂敷装置对卷曲的影响。按本发明的干燥部的作用可与后续 机器区段的影响相协调。这可以例如通过在最后一个干燥组中匹配干燥滚筒的干燥温度来 实现。与之相关地尤其有利的是,将最后一个干燥组的各干燥滚筒归置在一个单独的加 热级中。为了产生更好的影响,最后一个干燥组的干燥滚筒的蒸汽压力高于至少一个先前 各干燥组中的蒸汽压力。因此有利的是,如果最后一个和倒数第二个干燥滚筒之间的压差 位于2至8巴之间。尤其最后一个干燥组的干燥滚筒的蒸汽压力大于10巴,优选大于12 巴,并且尤其大于12. 5巴。为了改善卷曲修正,也可以在最后一个干燥组中使用至少一个高效干燥滚筒。该 高效干燥滚筒的特征为,与纤维料幅接触的筒表面具有大于120°C的温度。这导致较高的热 流密度。该热流密度应大于25kw/m2,尤其大于38kw/m2较,优选大于42kw/m2。最后一个干燥组尤其在滚筒直径小于等于2500mm,尤其小于等于1800mm,并且非 常特别地在直径小于等于1500mm时具有至少两个干燥滚筒。为了提升效果,最后一个干燥组的至少一个干燥滚筒的直径大于1000mm,优选大 于等于1800mm。尤其为大于1800mm,尤其大于2500mm的大直径也可以仅设计一个干燥滚筒。对于良好的功率匹配有利的是,如果在最后一个干燥组中的干燥带和纤维料幅在 过渡位置和该干燥组紧接的第一导辊之间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区域内设计一个附加的干 燥装置。这可以是一个冲击空气流干燥器。为了稳定所述幅面运行轨迹,可在最后一个干燥组中的干燥带和纤维料幅在过渡 位置和该干燥组紧接的第一导辊之间的共同的幅面运行轨迹区域内设计一个用于稳定幅 面运行轨迹的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可以通过盖住该区域内的纤维料幅的环形带实现。为了控制或阻止幅面残留物从干燥部中四处飞扬,以致该幅面残留物达到后续的 干燥组中,有利的是,在最后一个干燥组区域内和/或倒数第二个干燥组区域内设置折流 导引壁(Prallleitwand)。该折流导引壁在此这样布置,使得幅面残留物被导入碎浆机、机器栈中或导至用于运出的传送装置上。如果在最后一个干燥组区域内和/或倒数第二个干燥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用 于修正纤维料幅卷曲的附加装置,也是有利的。这种装置可以是加湿装置,例如喷嘴加湿 器,蒸汽加湿器等,或者也可以是冲击空气流装置(Pralllufteinrichtimg)。这些装置可以 优选区域性地通过宽度调整。另一种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最后一个干燥组布置在干燥部外罩的外面。这可通 过干燥部端部的小干燥率以及以影响卷曲为主要目的来实现。在该变型方案中,改善了维 护和维修工作的易接近性。同样消除了外罩中的高温对工作人员造成的负荷。幅面运行轨 迹可以被很容易地看到和观测。按本发明的干燥部可以有利地用于尤其在较高的面积比重时,S卩,在面积比重大 于40g/m2或在180g/m2范围内,尤其是50g/m2至180g/m2之间,优选在50g/m2至130g/m2之 间制造复印纸或包装纸。在此,在幅面脱开时控制幅面残留物是一个特别的挑战。


下列根据图1至4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形式。附图中图1是带有最后三个干燥组7、8、9的干燥部端部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是最后一个干燥组垂直的布置图;图3是在最后一个干燥组端部的传送区的放大图;图4是在造纸机内按本发明的干燥部各可能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干燥部的所有干燥组7、8、9由一列并排布置的、加热的干燥滚筒3构成, 其中,在每两个干燥滚筒3之间有一个被抽吸(besaugt)的导辊4。在此,各干燥组7、8、9的形式为透气的干燥筛的闭环干燥带2曲折、交替地在干燥 滚筒3和导辊4的上方导引纤维料幅1。所述干燥带2将纤维料幅1向着干燥滚筒3热的筒套表面挤压,从而改善了对纤 维料幅1的热传递。在导辊4缠绕时纤维料幅1在外面,因此抽吸导辊4。这样导管4的低压将纤维料 幅1吸至干燥带2上。为此,导辊4具有穿孔的辊罩,其内腔与低压源连接。为了稳定所述幅面运行轨迹,在各干燥滚筒3之间的凹处有压板吸箱11,通过该 压板吸箱Il (Saugkasten)将干燥滚筒3和导辊4之间的纤维料幅1吸到干燥带2上。除了干燥组9外,在所有干燥组7、8中,干燥滚筒3位于纤维料幅1的下方,这意 味着,在干燥组7、8中仅纤维料幅1的下侧与干燥滚筒3接触。这使得纤维料幅1的下侧被更深入地干燥,并因此也造成卷曲倾向。因此,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滚筒3位于纤维料幅1的上方,这使得纤维料幅1 的上侧与干燥滚筒3热的筒套表面接触。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再次补偿单面干燥,并且大大减少卷曲倾向。因为所有干燥组只具有一列干燥滚筒3和一个干燥带2,所以干燥部只需相对较小的耗费。由于在纤维料幅1的上方运行的干燥带2,前方干燥组7、8中的幅面残留物和污物 也可以较容易地向下导出。为了也在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改善幅面的导出,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滚筒列 在幅面运行方向12上向下倾斜地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倾角为与垂线成正30°的角度。如果在最后的干燥组9中幅面残留物落至由干燥带2支承的纤维料幅1上,在该 纤维料幅从干燥滚筒3运行至导辊4时,该幅面残留物就从该导辊4中输出。在导辊4缠绕时,,幅面残留物就可落入机器栈5或也可落到干燥组9的下一个的 区段上,在此区段中所述纤维料幅1从干燥滚筒3运行至导辊4。为了进一步改善幅面残留物和污物的运输,在最后的干燥组中的纤维料幅1与支 承带2 —起大致水平地从干燥滚筒3延伸至紧接的导辊4。在干燥部的端部,用于接收从最后干燥组9中导出的污物、幅面残留物等的例如 碎浆机的收集装置6位于机器栈5中。考虑到干燥部各元件,尤其是干燥滚筒3的易接近性,它们全都位于机器栈5的上 方,并因此也在操作面之上。为了限制干燥部的所需空间,倒数第二个干燥组8的干燥滚筒列沿幅面运行方向 12向上倾斜。前置的干燥组7水平地延伸。在整个干燥部中,纤维料幅一直由滚筒3,辊子4或带子2支承,这使得幅面导引本 身在机器运转速度较高时十分安全。在干燥部之后,将纤维料幅1导向卷绕站10。在图2中示出图1的变型方案。它们的本质区别是,最后一个干燥组9垂直布置。 有利的是,如果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滚筒列在幅面运行方向上与垂线成负20°至正 30°范围内的角度,尤其如示出的,垂直地延伸。带有所有干燥组的干燥部布置在外罩21的内部。为了在脱开时使纤维料幅1可快速地并因此仅以最小的生产损失地以尽可能不 变的运行速度再次投入运行,在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端部设有一个用于将纤维料幅传送到 下一个机器区段10,例如涂敷装置或卷绕装置10中的传送装置13。由此改善幅面的导引。 在此将传送装置13设计为真空带。在图2中给出倾角“C”,该角度表示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纤维料幅1和干燥带2 分别从干燥滚筒3到紧接的导辊4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相对水平线的偏差。此处,该角度 “C”约为0°。有利的是,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纤维料幅1和干燥带2分别从干燥滚筒3到该 干燥组紧接的导辊4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相对水平线倾斜,尤其向下倾斜。倾角“C”可以 在不超过90°的范围内,优选在小于50°的范围内。在最后一个干燥组特别的布置中,尤其在扁平的倾角时,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 纤维料幅1和干燥带2分别从干燥滚筒3到该干燥组9紧接的导辊4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 相对水平线向上倾斜。那么,该倾角“C”可以优选在小于等于90°,优选小于50°的范围 内指向上。为了保证安全可靠的幅面导引同样重要的是,在幅面脱开的情况下,使纤维料幅1再次迅速地投入运行。图2和图3示出一个传送装置13,该传送装置13适于将纤维料幅 1或转运条从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下部区域取下并且输送至下一个通常布置较高的机器区 段。出于转运的目的,优选用切割装置14,15从纤维料幅的宽度上切出一个狭长的转 运条,并且采用传送装置转运。传送装置13可以包括带钢绳导向装置的鼓风机和/或至少 一个真空带和/或导气装置的组合。在高速时为了可靠地转运尤其可以设计该传送装置不 带钢绳。在图2中真空带13从导辊23中拾起转运条,并且将其输送到导辊24。从此处可 通过已知的钢绳导向装置或导气元件继续导引该转运条。所述切割装置14布置在最后抽 吸的导辊4的区域内。纤维料幅在切割过程中位于干燥带2上。由于靠近传送装置13和 碎浆机6,该位置是有利的。另一个设计是,将切割装置15布置在倒数第二个干燥组8之前 的干燥组7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区域内。纤维料幅在此直接位于干燥滚筒3的表面上。所 述切割装置例如设计为喷水式切割装置。在转运时剩余幅面运行至碎浆机中。可靠的转运也是安全地从先前的带子表面2或辊子表面23上取下纤维料幅1或 转运条的前提。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进行转运后的情况。在干燥滚筒3和导辊24之间 纤维料幅或转运条已被再次拉紧,并被转运到下一个未示出的机器区域。拾取装置在传送装置13的开端例如可设计带有从表面揭下转运条并从而开始转 运的抽吸装置和/或吹管。可由抽吸装置和/或鼓风装置25引起或促进转运条和/或纤维 料幅1或剩余幅面的拾取。为了稳定幅面运行,沿幅面运行方向12看,在抽吸装置和/或 鼓风装置的第一区域内优选抽吸该装置。在导辊24之前不远可以借助鼓风从干燥带2中 揭下转运条和/或纤维料幅1或剩余幅面,并且将它们转向传送装置13或碎浆机6。就幅面导引而言的另一个优点是,如果这样设计倒数第二个和最后一个干燥组之 间的传送区域,以便直接在所述纤维料幅1或转运条在过渡位置20处从倒数第二个干燥组 8的干燥带2过渡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带2上之后,该纤维料幅1或转运条的运行方 向向量19具有一个沿机器运行方向的分量。由此,可能产生的幅面残留物在机器运行方向 22上输送并且通过最后一个干燥组9导向碎浆机6或机器栈5。因此,在干燥组中不会留 下干扰的幅面残留物。在此有利的是,如果运行方向向量19与垂线形成角“a”,其范围是大于0°并小于 180°,优选大于10°并小于90°。同样也有利的是,如果在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干燥带2和纤维料幅1在过渡位 置20和该干燥组9紧接的第一导辊4之间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与水平线成角“b”,其在不 超过30°的范围内,优选以0°向上倾斜,并且在不超过90°的范围内,优选以30°向下倾 斜。为了更好的功率匹配有利的是,在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干燥带2和纤维料幅1 在过渡位置20和该干燥组紧接的第一导辊4之间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区域内,设有附加的 干燥装置18。该干燥装置可以是冲击空气流干燥器18。为了稳定幅面运行轨迹,在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干燥带2和纤维料幅1在过渡 位置20和该干燥组紧接的第一导辊4之间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区域内,设有用于稳定幅面 运行轨迹的稳定装置17。在本实施例中该稳定装置17由盖住该区域内纤维料幅1的环形 带实现。为了控制或防止幅面残留物从干燥部中向外四处飞扬,致使该幅面残留物到达下
10一个干燥组,有利的是,在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区域内和/或倒数第二个干燥组8的区域内 设置一个折流导引壁16。该折流导引壁在此这样设置,以便将幅面残留物导入碎浆机6、机 器栈5和/或导至用于运出的传送装置上。 图4示出一种造纸机,其带有成型部27和压榨部28,以及带有接下来的分为预干 燥部29和再干燥部32的干燥部和卷绕部10。在预干燥部29和再干燥部32之间设有砑光 装置30和用于涂敷粘着剂和/或涂料的涂敷装置31。按本发明的干燥部既可以应用在预 干燥部中也可以应用于再干燥部32中。布置在预干燥部29中的优点是,可以至少部分地 补偿尤其是单侧涂敷对纤维料幅1卷绕的影响。
0084]附图标记列表0085]1纤维料幅0086]2干燥带0087]3干燥滚筒0088]4导辊0089]5机器栈0090]6收集装置,碎浆机0091]7,8,9干燥组0092]10机器区段,卷绕站0093]11压板吸箱0094]12幅面运行方向0095]13传送装置0096]14切割装置0097]15切割装置0098]16折流导引壁0099]17稳定装置0100]18干燥装置0101]19运行方向向量0102]20过渡位置0103]21干燥部上的罩0104]22机器运行方向0105]23导辊0106]24导辊0107]25抽吸装置/鼓风装0108]26刮刀0109]27成型部0110]28压榨部0111]29预干燥部0112]30砑光机0113]31涂敷装置0114]32再干燥部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在带有至少两个干燥组(7,8,9)的、制备纸料幅、纸板料幅或其它纤维料幅(1)的机器中干燥该料幅的干燥部,在所述干燥组(7,8,9)中,所述纤维料幅(1)由封闭环形的干燥带(2)支承,并交替地通过加热的、一列并排布置的干燥滚筒(3)和导辊(4)导引,其中,所述干燥带(2)向着所述干燥滚筒(3)的筒套表面挤压所述纤维料幅(1),并且在各干燥组(7,8,9)中仅所述纤维料幅(1)的某一侧与所述干燥筒(3)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所述纤维料幅(1)的上侧与所述加热的干燥滚筒(3)接触,在之前布置的所有干燥组(7,8)中所述纤维料幅(1)的下侧与所述加热的干燥滚筒(3)接触,并且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滚筒列在幅面运行方向(12)上的排列走向向下倾斜,并且其中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端部设有用于将所述纤维料幅(1)转运到下一个机器区段(10)中的传送装置(1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干燥带 (2)和纤维料幅(1)共同的幅面运行轨迹在分别从该干燥组(9)中的干燥滚筒(3)之一到 紧接着的导辊(4)时成水平。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干燥带 (2)和纤维料幅(1)共同的幅面运行轨迹在分别从该干燥组(9)中的干燥滚筒(3)之一到 紧接着的导辊(4)时相对水平线倾斜。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干燥 带(2)和纤维料幅(1)共同的幅面运行轨迹在分别从该干燥组(9)中的干燥滚筒(3)之一 到紧接着的导辊(4)时相对水平线向下倾斜。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 干燥带(2)和纤维料幅(1)共同的幅面运行轨迹在分别从该干燥组(9)中的干燥滚筒(3) 之一到紧接着的导辊(4)时相对水平线在不超过90°的范围内,优选在不超过50°的范围 内向下倾斜。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的干燥带 (2)和纤维料幅(1)共同的幅面运行轨迹在分别从该干燥组(9)中的干燥滚筒(3)之一到 紧接着的导辊(4)时相对水平线在不超过90°的范围内,优选在不超过50°的范围内向上 倾斜。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滚筒列 在幅面运行方向(12)上的排列走向与垂线成负20°至正30°范围内的角度。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滚筒列 在幅面运行方向(12)上垂直地排列延伸。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数第二个干燥组(8)的 干燥滚筒列在幅面运行方向(12)上的排列走向向上倾斜。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个干燥部中的所述 纤维料幅(1)持续地由一带子(2)和/或一辊子(4)和/或一滚筒(3)支承。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滚筒(3)布置在机 器栈(5)的上方。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燥部的端部在机器 栈(5)中设有一收集装置(6)。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3)由与钢 绳牵引装置共同作用的鼓风装置和/或至少一个真空带和/或至少一个导风装置组成。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3)包括用 于从先前的支承面取走所述纤维料幅(1)的拾取装置。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传送装置(13)转运 的纤维料幅(1)设计为转运条。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 (9)的被抽吸的导辊(4)至少在用于传送所述转运条的一侧上具有被抽吸的边缘吸取区 域。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 的最后一个被抽吸的导辊(4)上和/或所述倒数第二个干燥组(8)之前设置一个切割装置 (14,15)用于形成转运条。
18.按照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这样设计所述倒数第二个 干燥组(8)和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之间的转运区域,以便直接在所述纤维料幅(1)和/ 或所述转运条在过渡位置(20)处从所述倒数第二个干燥组(8)的干燥带(2)过渡到所述 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带(2)上之后,该纤维料幅或转运条的所述运行方向向量(19) 具有在机器运行方向的分量。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方向向量(19)与垂线形成 了一个在大于0°并小于180°范围内,优选大于10°并小于90°范围内的角度。
20.按照权利要求1至19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 中的干燥带(2)和纤维料幅(1)在所述过渡位置(20)和该干燥组(9)紧接着的第一导辊 (4)之间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相对水平线在不超过30°,优选不超过0°的范围内向上倾 斜,并在不超过90°的范围内,优选30°向下倾斜。
21.按照权利要求1至20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与 另一个干燥装置组合。
22.按照权利要求1至21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部布置在造纸机的 预干燥部和/或再干燥部中。
23.按照权利要求1至22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部布置在造纸机的 砑光装置和/或涂敷装置之前。
24.按照权利要求1至23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 各干燥滚筒(3)归置在一个单独的加热级中。
25.按照权利要求1至24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 所述干燥滚筒(3)的蒸汽压力高于至少一个所述先前干燥组(7,8)中的蒸汽压力。
26.按照权利要求1至25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 干燥滚筒(3)的蒸汽压力大于10巴,优选大于12巴,并且尤其大于12. 5巴。
27.按照权利要求1至26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 至少一个干燥滚筒(3)的直径大于1000mm,优选大于等于1800_。
28.按照权利要求1至27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 中设有至少两个干燥滚筒(3)。3
29.按照权利要求1至28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 中的干燥带(2)和纤维料幅(1)在所述过渡位置(20)和该干燥组(9)紧接着的第一导辊 (4)之间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区域内,设有一附加的干燥装置(18)。
30.按照权利要求1至29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 中的干燥带(2)和纤维料幅(1)在所述过渡位置(20)和该干燥组(9)紧接着的第一导辊 (4)之间的共同幅面运行轨迹区域内,设有一用于稳定幅面运行轨迹的稳定装置(17)。
31.按照权利要求1至30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 区域内和/或在所述倒数第二个干燥组(8)区域内设置一折流导引壁(16)。
32.按照权利要求1至31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 区域内和/或在所述倒数第二个干燥组(8)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修正所述纤维料幅 (1)卷曲的附加装置。
33.按照权利要求1至32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布 置在外罩(21)的外部。
34.应用按照权利要求1至33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尤其用于在卷绕站上速度超过 1000m/min以及单位面积重量大于等于40g/m2地制造复印纸或包装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带有至少两个干燥组(7,8,9)的、制备纸料幅、纸板料幅或其它纤维料幅(1)的机器中干燥该料幅的干燥部,在所述干燥组(7,8,9)中所述纤维料幅(1)由封闭环形的干燥带(2)支承,并交替地通过加热的、一列并排布置的干燥滚筒(3)和导辊(4)导引,其中,所述干燥带(2)向着所述干燥滚筒(3)的筒套表面挤压所述纤维料幅(1),并且在各干燥组(7,8,9)中仅所述纤维料幅(1)的某一侧与所述干燥滚筒(3)接触。在此所述纤维料幅(1)的卷曲倾向在良好的幅面导引时由此得到改善性地减少,即,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中所述纤维料幅(1)的上侧与所述加热的干燥滚筒(3)接触,在之前布置的所有干燥组(7,8)中所述纤维料幅(1)的下侧与所述加热的干燥滚筒(3)接触,并且所述最后一个干燥组(9)的干燥滚筒列沿幅面运行方向(12)向下倾斜地延伸。
文档编号D21G9/00GK101925703SQ200880125462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3日
发明者亚历山大·斯图丹奇尼格, 吉多·克劳恩泽, 哈拉尔德·梅塞尔, 埃里克·罗尔尼茨, 彼得·卢格梅尔, 斯蒂芬·哈姆普, 赫伯特·博登 申请人:沃依特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