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800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在边缘不留下空白并可在纸张整个面上转印所需 文字和图像等打印的打印纸。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满足高分辨率、多灰度或高速打印等要求,彩色打印机 多采用搭载了热敏头的热敏打印机,上述热敏头是在基板上排列由发热电 阻体组成的多个发热元件来形成的。
热敏打印机上的热敏头通过在热敏头安装台上安装上述基板的方式被 配设在打印机机身上。进行记录时,通过转动上述热敏头安装台,进行感 热纸打印时可直接抵接打印纸,而进行融解转印以及升华方式打印时,隔
着在透明PETP薄膜和PEN薄膜等衬底材料的一面侧上形成油墨层的墨膜 和普通纸、OHP纸等打印纸,使热敏头的发热元件与被配设在打印机机身 上的辊状压纸巻轴抵接。
打印时,通过控制部的控制,传送打印纸使其被夹持在上述热敏头和 压纸巻轴之间,而且在传送打印纸的同时边巻起墨膜边根据打印信息选择 性地使多个发热元件发热,通过加热墨膜,在热熔融型打印机时使油墨层 的油墨部分性地被熔融,在热升华打印机时使油墨层的油墨部分性地被升 华,而转印到打印纸上,记录所需的文字和图像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6—88622号公报
但是,近年来在打印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图像时等,对在事先被分割 成一定尺寸的打印纸的整个面上打印即、所谓"无边距打印"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且,在进行上述无边距打印时,必须要使打印纸PS的前端进入热 敏头和压纸巻轴接触的地方或者如图6所示热敏头和压纸巻轴位于比使用 的打印纸PS的厚度尺寸狭窄的极为接近接触状态的间隙尺寸的地方。
3前端进入热敏头1和压纸巻轴2接触或接近 接触状态的地方,理所当然地打印纸PS的进入暂时受到阻挡而产生打印纸 PS翘曲的状态。如上所述,打印纸PS向热敏头1和压纸巻轴2之间的进 入暂时受到阻止,产生所谓"抖动"的送纸速度变化,该速度变化以在打 印结果上留下横条等缺陷的方式出现。而且,还发生打印纸PS因翘曲而起 皱,成为卡纸的原因或者打印纸本身受到损伤而得不到良好打印结果等缺 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顺畅地进入位于接触或处在接近接触 状态的热敏头和压纸巻轴之间而可得到良好打印结果的打印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打印纸通过传送装置被传送并进入在打 印机的打印部相对置地配置的热敏头和压纸巻轴之间,以供于打印,该打 印纸的特征在于,至少在正反面的一面侧上,在向打印部进行供给的方向 的前端部上形成倒角部。
具体地为,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倒角部形成锥形状,该锥形状的厚度 方向尺寸y在将纸厚设为tmm时为t/2mm以下、长度方向尺寸x为从送纸 方向前端开始0.05 0.5mm、切口虚拟平面的倾角9为30°以下。
而且,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倒角部的上述一面侧为与上述热敏头及 压纸巻轴的摩擦负荷大的一面侧。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纸,因在向打印部进行供给的方向的前端形成倒角 部,所以当进入位于接触或接近接触状态的热敏头和压纸巻轴之间时,可 减少进入的力量,从而可顺畅地进入。因此,可防止送纸速度变化所引起 的横条的发生等现象,可得到良好的打印结果。而且,进入时因打印纸翘 曲而造成的损伤也不会出现,实现了也不容易发生卡纸的效果。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打印纸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打印纸结构的模式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打印纸的其它结构的模式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打印纸的倒角部的倾角和热敏头及压纸巻轴之间的 进入力的坐标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打印纸进入热敏头和压纸巻轴之间的进 入状态的模式图。
图6为表示以往的打印纸进入热敏头和压纸巻轴之间的进入状态的模 式图。
附图标记 PS打印纸 t 厚度尺寸 M倒角部
x 从送纸方向前端开始的长度方向尺寸 y 厚度方向尺寸
e 在倒角面上连接正反面侧端边A和前端面侧端边B而形成的切口 虚拟平面的倾角 1热敏头 2压纸巻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用图1至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打印纸。图1为表示本发明打印 纸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纸结构的模式图; 图3为表示其它结构的模式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打印纸倒角部的倾角和 进入热敏头及压纸巻轴之间的进入力的坐标图;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打 印纸进入热敏头和压纸巻轴之间的进入状态的模式图。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纸PS通过驱动一对传送辊来进行传送,该一对传 送辊配置在打印机内的传送路径上并能够以夹持打印纸PS的状态旋转。在 上述传送路径上对打印纸PS进行打印的打印部,使热敏头1与隔着上述传 送路径在下侧可旋转地配设的辊状压纸巻轴2,以比供打印的打印纸PS的 厚度尺寸窄的间隙相对置地配置,并且在打印时,使上述热敏头1与压纸 巻轴2以隔着打印纸PS的状态可压接。
上述打印纸PS在其正反面的一面侧,在向打印部进行供给的方向的前端部上形成使纸厚逐渐减少的倒角部M。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倒角部 M在打印纸PS的与热敏头1抵接的表面侧上的送纸方向前端上形成锥形 状,如图1所示,该锥形状的厚度方向尺寸y在将纸厚t设为0.15 0.3mm 时为t/2mm以下,长度方向尺寸x为距送纸方向前端0.05 0.5mm,在倒 角面上连接正反面侧端边A和前端面侧端边B的切口虚拟平面的倾角e 为30°以下。更具体地为,如图2所示,上述倒角部M形成打印纸PS的 纸厚t为0.25mm、厚度方向尺寸y为O.lmm、长度方向尺寸x距送纸方向 前端0.3mm、切口虚拟平面的倾角e为11°的锥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纸PS的正面侧形成上述倒角部M的理由是, 因为考虑到上述热敏头1和打印纸PS之间的摩擦力会比旋转自如的压纸巻 轴2与打印纸PS之间的摩擦力大,所以为了在该摩擦负荷大的一侧使打 印纸PS容易进入到热敏头1和压纸巻轴2之间。
而且,逐渐减少纸厚的上述倒角部M不一定非要与本实施方式相同地 必须为平面,形成例如图3所示的曲面,也可以。此时,上述切口虚拟平 面的倾角9必须为30°以下。如上所述地使切口虚拟平面的倾角e成为 30°以下的理由在于,如图4所示,使打印纸PS进入热敏头1和压纸巻轴 2之间的能量(以下,称为"进入力")在倒角部M的倾角在30。以下时 减少S卩、使进入变得容易。另外,该实验是分别在倾角为15° 、 30°和45° 的情况下,对使其它尺寸与图2所示尺寸相同的3个试料测出了进入力[N] 而进行的。而且,使倒角部M的长度方向尺寸x距送纸方向前端小于0.5mm 的理由是,如果大于0.5mm,那么在打印纸PS前端边缘部分清楚可见程度 地形成不能恰当地转印所需文字和图像的范围,因此存在打印结果不好的 可能性。而且,使倒角部M的长度方向尺寸x距送纸方向前端大于0.05mm 的理由是,如果小于0.05mm,那么就不能达到减少进入时的进入力的目的。
于是,能够使在向打印部进行供给的方向的前端形成了倒角部M的打 印纸PS,如图5所示,在进入处于接触或接近接触状态的热敏头1和压纸 巻轴2之间时减少进入力,从而可顺畅地进入。因此,可防止因传送打印 纸的速度变化而造成的横条的发生等,可得到良好的打印结果。而且,还 达到进入时因打印纸的翘曲而造成损伤的现象不发生而不容易卡纸的效 果。并且,本发明不只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需要可做出各种变更。 譬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在传送时摩擦负荷变大的打印纸的正面侧
形成了上述倒角部,但是在双面形成也可以。而且,此时双面的倒角部的尺
寸不同也可以。
还有,使用单张打印纸时,很多情况下4个边的哪一边做为供给方向 前端被送到打印机上是不确定的,因此,譬如,为A尺寸、B尺寸、八开 纸等长方形打印纸PS且没有正反面时,至少在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之间形 成上述倒角部,也可以。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纸,通过传送装置被传送并进入在打印机打印部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热敏头和压纸卷轴之间而被供于打印,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正反面的一面侧上,在向上述打印部进行供给的方向的前端部形成使纸厚逐渐减少的倒角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纸,其特征在于, 上述倒角部形成锥形状,该锥形状的厚度方向尺寸y在将纸厚t设为0.15 0.3mm时为t/2mm以下、长度方向尺寸x距送纸方向前端0.05 0.5mm、切口虚拟平面的倾角9为30。以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纸,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倒角部的上述一面侧为,与上述热敏头及压纸巻轴的摩擦负荷大的一面侧。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纸,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倒角部的上述一面侧为,与上述热敏头及压纸巻轴的摩擦负荷大的一面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顺畅地进入处于接触或接近接触状态的热敏头和压纸卷轴之间并可获得良好打印结果的打印纸。通过传送装置被传送并进入在打印机打印部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热敏头(1)和压纸卷轴(2)之间而被供于打印的打印纸(PS),至少在正反面的一面侧上,在向打印部进行供给的方向的前端部形成使纸厚逐渐减少的倒角部(M)。具体地为,上述倒角部(M)形成锥形状,该锥形状的厚度方向尺寸(y)在将纸厚设为tmm时为t/2mm以下、长度方向尺寸(x)为从送纸方向前端开始0.05~0.5mm、切口虚拟平面的倾角θ为30°以下。
文档编号D21H27/00GK101624802SQ20091014998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1日
发明者佐佐木恒之, 寺尾博年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