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喷绘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71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透明喷绘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明喷绘膜,特别是一种可即时粘贴在玻璃、车窗等透明板上的透明喷绘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透明喷绘膜包括透明喷绘层及底纸,并且在透明喷绘层的可喷绘面的反面涂布不干胶层,然后在不干胶层上粘贴底纸。使用时,只需在透明喷绘层的上表面喷绘图画,然后揭下底纸,把透明喷绘层粘贴到玻璃、车窗等透明板上即可。然而这种透明喷绘膜存在如下缺点1、粘贴时,容易产生气泡等现象,粘贴难度大,难以使画面平整;2、粘贴后, 由于图画位于透明的载体上,画面的颜色显示不出来,所以画面的对比度很低,容易受到其它景物的干扰,图画显示不清晰,视觉效果差,严重影响广告的展现效果,3、透明喷绘层上涂有不干胶,这些不干胶会影响透明喷绘膜的透明度,从而影响广告画面的背面表现效果; 4、透明喷绘膜是很薄的薄膜,画面没有立体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不但结构简单、粘贴方便,而且图画显示效果好,透光性好,画面有立体感,使人们可从透明板的两侧都能清晰地看到图画内容的透明喷绘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明喷绘膜,包括透明喷绘层及底纸,其特点是所述透明喷绘层与底纸之间设置有白色显色膜,该白色显色膜上密布有若干通孔。其中,透明喷绘层与白色显色膜之间可通过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成一体,如上述透明喷绘层与白色显色膜通过热贴合的形式连接成一体;或者上述透明喷绘层与白色显色膜通过粘胶层粘合的形式连接成一体;或者将透明材料加热成液态后涂布在白色显色膜上而形成透明喷绘层。为了使图画的视觉效果更好,上述白色显色膜与底纸之间设置有黑色或深灰色的遮光层,而且该遮光层也可以用黑色的不干胶层来达到遮光的效果,这样可使更多的光线发生折射,使图画的显示更清晰,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广告的展现效果。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多种多样,遮光层可设置成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上述遮光层为印刷在白色显色膜一侧面上的印刷层,上述底纸通过不干胶层与所述印刷层相连接;或者上述遮光层为与白色显色膜相连接的贴膜,所述贴膜上密布有若干孔洞,所述各孔洞与白色显色膜各通孔一一对应,上述底纸与所述贴膜通过不干胶层相连接。当遮光层为贴膜时,贴膜与白色显色膜通过粘胶层粘合的形式连接成一体或通过热贴合的方式或其它方式连接成一体。当然,也可以用黑色的不干胶层来达到遮光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透明喷绘层与底纸之间设置有白色显色膜,通过该白色显色膜将喷绘在透明喷绘层上的图画很清晰地显示出来,增强透明喷绘层上图画的对比性,防止画面背后的其它景物干扰,使图画的显示清晰,视觉效果好,从而有利于提高广告的展现效果,这样便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的透明喷绘膜由于透明喷绘层直接粘贴到玻璃或车窗等透明板上而导致画面不清晰、视觉效果差的问题,而且白色显色膜上密布有若干通孔,透明喷绘层在这些通孔处没有胶水,使透光效果达到最佳,并且在保证了图画显示清晰的情况下,又能满足透光和透视效果,使人们从透明板的两侧都能清楚地看到图画的内容,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广告的展现效果,并且更好地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另外,白色显色膜有一定的厚度,使喷绘在透明喷绘层上的画面看上去具有立体感,大幅提高了视觉效果。同时,可在白色显色膜与底纸之间设置有黑色或深灰色的遮光层,通过遮光层的遮挡,可使更多的光线发生折射,这样图画的显示更清晰,视觉效果更好,从背面看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金属感,从而可更进一步地提高广告的展现效果,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射入透明板另一面的光线强度,防止位于透明板另一面的人们的视线受到强光的干扰。由于白色显色膜是密布孔洞的网状薄膜,具有自动排除空气的作用,在使用粘贴时可防止产生气泡等现象,降低施工难度。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粘贴方便、经久耐用等优点,可适合于玻璃或车窗或其它透明板上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案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案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方案1或方案2或方案3或方案4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工流程的其中一种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工流程的另外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明喷绘膜,包括透明喷绘层1及底纸3,为了能将喷绘在透明喷绘层1上的图画很清晰地显示出来,增强透明喷绘层1上图画的对比性,使图画的显示清晰,视觉效果好,在透明喷绘层1与底纸3之间设置有白色显色膜2,该白色显色膜2上密布有若干通孔21。该通孔21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或菱形或三角形或其它形状。其中,底纸3为离型纸或淋膜纸或防粘纸或PET膜等。而且在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 的贴合面上涂布有不干胶层6,从而使白色显色膜2可通过该不干胶层6贴合在底纸3上。 为了使图画的视觉效果更好,可在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之间设置有黑色或深灰色的遮光层4。而且遮光层4可设置成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遮光层4为印刷在白色显色膜2 — 侧面上的印刷层,而底纸3通过不干胶层6与该印刷层相连接;或者遮光层4为与白色显色膜2相连接的贴膜,而且在贴膜上密布有若干孔洞41,并且各孔洞41与白色显色膜2的各通孔21 —一对应,而底纸3通过不干胶层6与该贴膜相连接。当遮光层4为贴膜时,贴膜与白色显色膜2通过粘胶层5粘合的形式连接成一体或通过热贴合的形式连接为一体。而遮光层4与底纸3的贴合面上涂布有不干胶层6,遮光层4通过该不干胶层6粘贴在底纸3上。遮光层4也可以用黑色的不干胶层6代替,这样不干胶层6同时还具有遮光层的作用。 此外,透明喷绘层1为表面可以喷绘着色的PVC薄膜或经过涂层处理的其它薄膜,而且透明喷绘层1与白色显色膜2及遮光层4可采用同类或不同类的材料制成。透明喷绘层1的厚度一般在0. 03 0. 25毫米,白色显色膜2的厚度一般在0. 04 0. 20毫米,不干胶层6的厚度一般在0. 004 0. 05毫米。其中,透明喷绘层1与白色显色膜3之间可通过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成一体, 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图1或图2所示,透明喷绘层1与白色显色膜2通过热贴合的形式连接成一体。 也就是说,透明喷绘层1是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贴合在白色显色膜2 —侧面上的。如图1 所示,白色显色膜2的另一侧面上涂布有不干胶层6,底纸3贴合在该不干胶层6上。如图 2所示,白色显色膜2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4,而遮光层4的另一侧面上涂布有不干胶层6,底纸3贴合在该不干胶层6上。此时,遮光层4可为印刷层或贴膜。当遮光层4为贴膜时,其可以通过粘胶层5贴合在白色显色膜2上,也可以通过热贴合的方式贴合在白色显色膜2上。另外,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案中,透明喷绘层1也可以通过涂布的方式与白色显色膜2相结合。其方法是用液态覆膜机把透明塑料处理成液态,然后将液态的透明塑料涂布在白色显色膜2上,使白色显色膜2表面形成透明喷绘层1。当然,这时透明喷绘层1会贯穿到白色显色膜2的孔洞里面,图中没有将这种情形显示出来。而将透明塑料处理成液态的方法可以是加热的方法,也可以是添加溶剂配方的方法,这要根据液体覆膜机的工艺来定。如图3或图4所示,透明喷绘层1与白色显色膜2通过粘胶层5粘合的形式连接成一体。如图3所示,白色显色膜2的另一侧面上涂布有不干胶层6,底纸3贴合在该不干胶层6上。如图4所示,白色显色膜2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4,而遮光层4的另一侧面上涂布有不干胶层6,底纸3贴合在该不干胶层6上。此时,遮光层4可为印刷层或贴膜。 当遮光层4为贴膜时,其通过粘胶层5贴合在白色显色膜2上,也可以是通过热贴合的形式贴合在白色显色膜2上。此外,透明喷绘层1与白色显色膜2之间还可以通过其它的连接方式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所述透明喷绘膜的制造方法及步骤如下(S》、用胶水涂布机7的涂胶机构71在底纸3的一侧面上涂布不干胶层6,接着通过胶水涂布机7的烘干机构72把不干胶层6烘干,然后用胶水涂布机7的贴合机构73将未打孔的白色显色膜2贴合到底纸3上通过不干胶层6连接成一复合体N,当底纸3撕开后,不干胶层6会反粘在白色显色膜2上;如果把不干胶层6做成黑色的不干胶层,本身就具有遮光层的作用,但对胶水的要求较高,不一定能满足遮光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可能还是需要设置专门的遮光层4。如果是设置有遮光层4,那么先在未打孔的白色显色膜2的一侧面上设置遮光层4,当遮光层4为印刷层时,则通过印刷机将其印刷到白色显色膜2 —侧面上;当遮光层4为贴膜时,则通过胶水或热贴合的方式将遮光层4和白色显色膜2贴合为一体,然后再将白色显色膜2具有遮光层4的一面通过不干胶层6贴合到底纸3上,使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及底纸3形成一复合体m,当底纸3撕开后,不干胶层6会反粘在遮光层 4上;[0026](&)、将贴合在底纸3上的未打孔的白色显色膜2通过打孔机9连同底纸3 —起打孔,也就是将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N通过打孔机进行打孔;如果是设置了遮光层4的,那么就是将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及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m通过打孔机进行打孔,而且打出来的孔是贯穿复合体上下侧的,不但白色显色膜2上有孔,遮光层4及底纸3以及不干胶层6上同样有孔;(&)、将透明喷绘层1设置到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上,也就是说,透明喷绘层1是设置在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N上或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及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m上,而且透明喷绘层1与白色显色膜2可采用热贴合机通过热贴合的方式连接成一体;或者采用胶水涂布机在白色显色膜2上涂布粘胶层5,然后通过粘胶层5 粘合的方式连接成一体;或者用液体覆膜机把透明塑料处理成液态后涂布在白色显色膜2 上而形成透明喷绘层1 ;(、)、将透明喷绘层1、白色显色膜2及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裁边、分切后包装,得到所需的透明喷绘膜材料。也就是,将贴好了透明喷绘层1的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N或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及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m分切后包装,从而得到所需的透明喷绘膜材料。在上述步骤(S3)中将透明喷绘层1通过热贴合的方式设置到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上,是通过热贴合机9先将透明喷绘层1及白色显色膜2加热,接着将打了孔的底纸3 剥离,然后将加热了的透明喷绘层1和白色显色膜2贴合,再把新的未被打孔的底纸3贴合到白色显色膜2上。其具体的贴合方式,如图6所示,加工流程中热贴合机9的贴合方案是这样实施的先通过人工将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N或白色显色膜 2与遮光层4及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m装在热贴合机9的动力辊Ml上、透明喷绘层1装置到热贴合机9的动力辊M3上、新的未被打孔的底纸3装置到热贴合机9的动力辊M4上, 同时将复合体N或复合体m中被打孔的底纸3剥离一段并绕紧在热贴合机9的动力辊M2 上,然后启动热贴合机9,当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N或白色显色膜 2与遮光层4及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m经过加热辊A时被加热,而加热后的复合体N或复合体m在经过底纸剥离辊C时,其上被打孔的底纸3被剥离并收卷到动力辊M2上,此时复合体N或复合体m对应地只剩下带有不干胶层6的白色显色膜2或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的结合体N2,当白色显色膜2或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的结合体N2从加压贴合辊 D及贴合辊E之间通过时,经过加热辊B加热后的透明喷绘层1在加压贴合辊D与贴合辊 E的共同加压作用下贴合到已被加热的白色显色膜2或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的结合体 N2没有不干胶层6的一面,而当贴合了透明喷绘层1的白色显色膜2或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的结合体N2从贴合辊F及贴合辊G之间通过时,在贴合辊G与贴合辊F的共同加压作用下,新的未被打孔的底纸3被贴合到白色显色膜2或遮光层4上带有不干胶层6的一面,这样便形成了透明喷绘膜成品N3,最后通过动力辊M5将透明喷绘膜成品N3收卷,再经过裁边、分切即可。其中,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N或白色显色膜2 与遮光层4及底纸3形成的复合体m通过动力辊Ml放送到加热辊A,透明喷绘层1通过动力辊M3放送到加热辊B,新的未被打孔的底纸3通过动力辊M4放送到贴合辊G,并且贴合辊E是经过特殊处理后表面不会粘贴不干胶的贴合辊(一般是在辊的表面用不粘涂料或硅胶处理),加压贴合辊D则采用钢材制成,而加热辊A和加热辊B工作时的温度在140°C 180°C之间。此外,热贴合机9上还根据加工的需要设置有若干导向辊H,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的复合体N或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及底纸3的复合体 Nl和透明喷绘层1的加热及被打孔而报废的底纸3的剥离。同时,还可以在各动力辊上设置张力控制器以及纠偏装置,通过张力控制器自动控制透明喷绘膜加工时的松紧度,通过纠偏装置防止和纠正薄膜在走料时产生走偏的现象。如图7所示,加工流程中采用了热贴合机9的另外一种贴合方案,该贴合方案与图 6所述的热贴合机9的贴合方案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在透明喷绘层1贴合到白色显色膜 2或白色显色膜2与遮光层4的结合体N2没有不干胶层6的一面的同时,通过贴合辊E将新的未被打孔的底纸3贴合到白色显色膜2或遮光层4上带有不干胶层6的一面,这样热贴合机9就不用另外再设置贴合辊F及贴合辊G,而且贴合辊E采用普通的贴合辊就可以了, 这样既简化了机器的结构,又降低了机器构件的选用要求,有利于节约成本。为了减少新的底纸3和经过加热后的白色显色膜2及透明喷绘层1之间的温度差,防止因为温度差而产生的贴合后收缩不平现象,可以将新的未被打孔的底纸3经过一个加温箱(图中未画出)后再进入贴合辊E与贴合辊D之间,加温箱的温度可以调到适当的温度,以贴合后不产生透明喷绘膜与底纸之间收缩不平的现象为准。在上述步骤(S3)中将透明喷绘层1通过粘胶层5粘合的方式设置到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上,是在进行上述步骤(S2)之前,先在白色显色膜2上涂布粘胶层5,粘胶层5为透明热熔胶层,然后在完成上述步骤(S2)之后,用热复合机将透明喷绘层1贴合在涂有透明热熔胶层的白色显色膜2上。这样做的好处是,白色显色膜2的通孔21里没有胶水,从而使透明喷绘膜的透明度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在上述步骤(S3)中将透明喷绘层1通过涂布的方式设置到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 2上,是用液体覆膜机在打孔后的白色显色膜2上涂布已经处理成为液态的透明塑料,然后经过压平和固化,透明塑料吸附在白色显色膜2上形成透明喷绘层1。其具体的工艺可以是涂布好透明喷绘层1之后再更换底纸(即把被打孔的底纸剥离,换成没被打孔的新底纸),也可以是用自动覆膜机先更换底纸(即把被打孔的底纸剥离,换成没被打孔的新底纸),然后再用液体覆膜机将透明塑料处理成液态后涂布在白色显色膜2上。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是一种材料,在客户使用的时候,先在透明喷绘层1上喷上所需画面,然后裁剪,撕开底纸3,将画面贴到准备好的玻璃、车窗等透明板上即可。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透明喷绘膜,包括透明喷绘层(1)及底纸(3),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喷绘层(1) 与底纸(3 )之间设置有白色显色膜(2 ),该白色显色膜(2 )上密布有若干通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喷绘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喷绘层(1)与白色显色膜(2) 通过热贴合的形式连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喷绘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喷绘层(1)与白色显色膜(2) 通过粘胶层(5)粘合的形式连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喷绘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喷绘层(1)通过涂布的方式设置在白色显色膜(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喷绘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白色显色膜(2)与底纸(3)的贴合面上涂布有不干胶层(6 ),上述白色显色膜(2 )通过所述不干胶层(6 )贴合在所述底纸(3 ) 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透明喷绘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白色显色膜(2) 与底纸(3)之间设置有黑色或深灰色的遮光层(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透明喷绘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层(4)为印刷在白色显色膜 (2) —侧面上的印刷层,上述底纸(3)与所述印刷层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透明喷绘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层(4)为与白色显色膜(2) 相连接的贴膜,所述贴膜上密布有若干孔洞(41 ),所述各孔洞(41)与白色显色膜(2)各通孔(21) —一对应,上述底纸(3)与所述贴膜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透明喷绘膜,包括透明喷绘层及底纸,透明喷绘层与底纸之间设置有白色显色膜,该白色显色膜上密布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透明喷绘层与底纸之间设置有白色显色膜,通过该白色显色膜将喷绘在透明喷绘层上的图画很清晰地显示出来,增强透明喷绘层上图画的对比性,防止画面背后的其它景物干扰,使图画的显示清晰,视觉效果好,而且白色显色膜上密布有若干通孔,在保证了图画显示清晰的情况下,又能满足透视效果,使人们从透明板的两侧都能清楚地看到图画的内容,并且具有自动排除空气的作用,粘贴时可防止产生气泡等现象,降低施工难度。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粘贴方便、经久耐用等优点,可适合于玻璃或车窗或其它透明板上使用。
文档编号B32B7/12GK201960766SQ20112003064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文明华 申请人:文明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