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贴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4336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自动贴膜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贴膜机,其用于对加工件进行贴膜。自动贴膜体机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上的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上的贴膜工位、以及设置于贴膜工位处的挂膜装置和贴膜装置,所述挂膜装置绕设有膜带,所述膜带从贴膜装置靠近挂膜装置的一侧进入所述贴膜装置,并从贴膜装置远离挂膜装置的另一侧伸出所述贴膜装置,当所述加工件从所述贴膜工位靠近挂膜装置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挂膜装置另一侧移动时,所述膜带位于所述贴膜装置和所述加工件之间,且所述贴膜装置与所述加工件相抵。
【专利说明】自动贴膜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贴膜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贴膜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塑料件通常对其进行贴膜,以防止塑料件被划损。现有的贴膜方式需要由人工来进行,操作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作业的自动贴膜机。
[0004]一种自动贴膜机,其用于对加工件进行贴膜。自动贴膜体机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上的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上的贴膜工位、以及设置于贴膜工位处的挂膜装置和贴膜装置,所述挂膜装置绕设有膜带,所述膜带从贴膜装置靠近挂膜装置的一侧进入所述贴膜装置,并从贴膜装置远离挂膜装置的另一侧伸出所述贴膜装置,当所述加工件从所述贴膜工位靠近挂膜装置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挂膜装置另一侧移动时,所述膜带位于所述贴膜装置和所述加工件之间,且所述贴膜装置与所述加工件相抵。
[0005]上述自动贴膜机可以自动对加工件进行贴膜,无需用手工操作,方便作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自动贴膜机放置有载具的立体图。
[0007]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贴膜机和载具分离的示意图。
[0008]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贴膜机的工作台立体图。
[0009]图4为图1所示的自动贴膜机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10]图5为图4所示的自动贴膜机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11]图6为图1所示的自动贴膜机和贴膜装置分解图。
[0012]图7为图6所示的贴膜装置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1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自动贴膜机100 加工件99
顶面990 机台10 载具20 挂膜装置40 贴膜装置50 操作盒70 控制箱80 定位部21顶架11工作架12承载架13第一支脚14第二支脚15工作台16承载台17第一挡条160第二挡条161第三挡条162操作区163加工区1630待定区1632第一端部1631第二端部1633第三端部1635第四端部1637贴膜工位164第二通孔1640第一开口 165a第二开口 165b第三开口 165c第四开口 165d固定件166第一驱动装置167第二驱动装置168感应器169第一气缸本体1670第一气缸臂1671第一驱动块1672第二气缸本体1680第二气缸臂1681第二驱动块1682悬挂件41撑持件42支撑部410悬挂部412肋条4120凸起4121 第一悬挂部4122 第二悬挂部4123 膜带413 第一撑持部420 第二撑持部421 连接部423 凹槽 4201,4211 第一基部4230 第二基部4231 固定板51 第一连接件52 安装盒53 转轴54 第二连接件56 顶部530 侧壁531 启动按钮71 停止按钮72 指示灯7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请参看图1和图2,其为自动贴膜机100的立体图。自动贴膜机100对加工件99进行贴膜。加工件99包括长方形的顶面990。其中,顶面990需要进行贴膜。
[0015]自动贴膜机100包括机台10、放置于机台10上的载具20、挂膜装置40、贴膜装置50、操作盒70、以及控制箱80。
[0016]载具20并排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定位部21。每一定位部21用于固定一个加工件99。
[0017]机台10包括顶架11、工作架12、承载架13、两根第一支脚14、两根第二支脚15、工作台16以及承载台17。顶架11、工作架12和承载架13皆为长方形筐体,并相互平行设置。工作架12位于顶架11和承载架13之间。工作架12和承载架13大小一样。顶架11为长度与工作架12的长度相同,宽度小于加工作架12的宽度。两根第一支脚14分别连接顶架11、工作架12和承载架13的同一侧,用于支撑顶架11、工作架12和承载架13。两根第二支脚15分别连接于工作架12和承载架13另一侧,用于支撑工作架12和承载架13。工作台16和承载台17分别放置于工作架12和承载架13上。
[0018]请结合参看图3,工作台16大致为长方体的板状。工作台16远离承载台17的一面上设有两根第一挡条160、两根第二挡条161以及第三挡条162。两根第一挡条160平行设置于工作台16上,两根第二挡条161平行设置于工作台16上,且分别连接于第一挡条160之间,从而在工作台16上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操作区163。第三挡条162与两根第一挡条160平行设置,并与两根第一挡条160和两根第二挡条161之间存在间隔。具体地,第三挡条162位于操作区163的中间位置,从而将操作区163沿着第二挡条161的方向划分为两个对称的加工区1630和待定区1632以供载具20在其滑动。其中,加工区1630靠近工作台16与第一支脚14连接的一侧。加工区1630可以放置4个载具20,加工区1630包括位于其两个末端的第一端部1631和第二端部1633。待定区1632可以放置4个载具20,待定区1632包括位于其两个末端的第三端部1635和第四端部1637。第一端部1631与第三端部1635相对且连通。第二端部1633和第四端部1637相对且相连通,从而载具20可以通过待定区1632的第三端部1635进入加工区1630,并从加工区1630的第二端部1633进入待定区1632。第一端部1631、第二端部1633、第四端部1637和第四端部1637分别可容置一个载具20。工作台16上还设有贴膜工位164、第一开口 165a、第二开口 165b、第三开口 165c、第四开口 165d以及固定件166。贴膜工位164、压第一开口 165a和第二开口 165b设置于加工区1630内。贴膜工位164和第一端部1631之间可以放置两个载具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贴膜工位164和第一端部1631相连。第一开口 165a为位于第一端部1631的长方形开口。第一开口 165a沿着平行于第一挡条160的方向开设。第二开口 165b设置第二端部1633中。第二开口 165b沿着平行于第二挡条161的方向开设。第三开口 165c靠近工作台16与第二支脚15连接的一侧,并与第一开口 165a相对。第四开口 165d设置于第四端部1637。固定件166为一板状物,其垂直固定于工作台16靠近第一支脚14的一侧,并与贴膜工位164相对应。
[0019]请参看图4和图5,工作台16上还设有第一驱动装置167、第二驱动装置168以及感应器169。
[0020]第一驱动装置167和第二驱动装置168分别用于驱动载具20沿着平行于第一挡条160的方向移动和沿着第二挡条161的方向移动。
[0021]第一驱动装置167和第二驱动装置168分别设置于工作台16远离顶架11的一面。第一驱动装置167包括第一气缸本体1670、第一气缸臂1671以及第一驱动块1672。第一气缸本体1670位于第一开口 165a的一侧。第一气缸臂1671位于第一开口 165a处。第一驱动块1672固定于第一气缸臂1671上并远离第一气缸本体1670。第一气缸本体1670用于驱动第一气缸臂1671相对第一气缸本体1670来回移动。当载具20位于第一端部1631时,第一驱动块1672可以抵挡于载具20远离第二端部1633的一侧,并拉动载具20向第二端部1633移动。
[0022]第二驱动装置168包括第二气缸本体1680、第二气缸臂1681、以及第二驱动块1682。第二气缸本体1680位于第二开口 165b的一侧。第二气缸臂1681位于第二开口 165b处。第二驱动块1682固定于第二气缸臂1681上并远离第二气缸本体1680。第二气缸本体1680用于驱动第二气缸臂1681相对第二气缸本体1680来回移动当载具20位于第三端部1635时,第二驱动块1682可以抵挡于载具20远离第四端部1637的一侧,并拉动载具20移动至第四端部1637。
[0023]感应器169设置于第四开口 165d处,用于感测是否有载具20放置于第四端部1637处是否有载具20或者其他物体。
[0024]挂膜装置40和贴膜装置50设置于加工区1630中,并与贴膜工位164相对应。挂膜装置40和贴膜装置50相邻设置,且挂膜装置40靠近第一端部1631。[0025]请参看图1、图2和图6,挂膜装置40包括设置于固定件166上的悬挂件41和撑持件42。悬挂件41包括支撑部410和悬挂部412。支撑部410自固定件166远离工作台16的一侧向上延伸而成。悬挂部412大致呈长方体柱状,其一端连接于支撑部410远离固定件166的一侧上,另一端沿着垂直于固定件166的方向向工作台16内延伸。悬挂部412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有沿着悬挂部412延伸方向延伸的肋条4120。悬挂部412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凸起4121,从而将悬挂部412分隔为第一悬挂部4122和第二悬挂部4123。第一悬挂部4122和第二悬挂部4123上分别套设有两个缠绕成圆筒状的膜带413。
[0026]撑持件42包括第一撑持部420、第二撑持部421以及连接部423。第一撑持部420和第二撑持部421分别为大小基本相同的圆柱体。第一撑持部420和第二撑持部421的中部设有环绕第一撑持部420和第二撑持部421的凹槽4201和4211。第一撑持部420和第二撑持部421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166面向工作台16的一侧;另一端分别沿着悬挂部412延伸方向延伸。第一撑持部420的中轴线与悬挂部412的中轴线对齐,第二撑持部421位于第一撑持部420和悬挂部412之间,且其位于第一撑持部420远离贴膜装置50的一侧。连接部423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基部4230以及自第一基部4230 —端延伸出的第二基部4231。第一基部4230与第一撑持部42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基部4231与第二撑持部421的另一端连接。膜带413可以从悬挂部412上分别向经过第一撑持部420和第二撑持部421向贴膜装置50的一侧拉伸,由于第二撑持部421位于悬挂部412的一侧,而第一撑持部420与悬挂部412相对,从而使膜带413被绷紧。另外,由于第一撑持部420和第二撑持部421的中部设有凹槽4201,从而可以将两个膜带413在第一撑持部420和第二撑持部421上间隔开。
[0027]请参看图7,贴膜装置50包括固定板51、两个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56、安装盒53、以及5根转轴54。固定板51大致为矩形板,其一侧通过螺丝锁附的方式固定于固定件166上,并与贴膜工位164相对。第一连接件52和第二连接件56 —端固定于固定板51远离工作台16的一侧,另一端穿过固定板51。第一连接件52和第二连接件56大致为圆柱体,且第一连接件52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件56。第一连接件52和第二连接件56排列成一直线,且两个第一连接件52对称地设置于第二连接件56的两侧。安装盒53包括矩形的顶部530、以及自顶部530上延伸出的两个侧壁531。两个侧壁531分别与固定件166平行。顶部530远离侧壁531的一侧与第一连接件52和第二连接件56相固定,且顶部530中心位置与第二连接件56连接,从而使得安装盒53在两个第一连接件52的作用下保持平衡。5根转轴54为大小相同的圆柱体,每一转轴54两端分别转动地固定于两个侧壁531上,以使每一转轴54垂直于固定件166。5根转轴54位于同一平面上,每一转轴54的圆周壁540突出于两个侧壁531,与贴膜工位164相对。转轴54和贴膜工位164之间可供承载加工件99的载具20从其中滑过,且转轴54的圆周壁540与加工件99的顶面990相抵。
[0028]请再次参看图2,控制箱80位于承载台17上,用于控制自动贴膜机100的工作。具体地,控制箱80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67、第二驱动装置168、贴膜装置50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箱80在感应器169感应到物体时停止工作。
[0029]操作盒70设置于第三开口 165c的位置,供工作人员操控控制箱80。操作盒70上设有启动按钮71、停止按钮72以及指示灯73。启动按钮71按压后可启动控制箱80,以控制自动贴膜机100处于工作状态。停止按钮72按压后,关闭控制箱80以控制自动贴膜机100停止工作。指示灯73用于提示自动贴膜机100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还是异常工作状态。若自动贴膜机100处于异常工作状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按压停止按钮72使自动贴膜机100停止工作。
[0030]在初始状态下,待定区1632中放满载具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每一载具20上放置两个加工件99。加工区1630中并没有放置任何载具20,第一驱动块1672位于第一端部1631远离第二端部1633的一端,第二驱动块1682位于第二端部1633远离第四端部1637的一端。膜带413自悬挂部412经依次经第一撑持部420、第二撑持部421、贴膜装置50而穿出。下面以第一个载具20上的加工件99贴膜的过程为例说明自动贴膜机100的工作过程。
[0031]首先,将第一个载具20从待定区1632的第三端部1635移动至加工区1630的第一端部1631,按压启动按钮71,控制箱80开始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67工作,使第一气缸臂1671向第一气缸本体1670移动预定的第一距离。接着,将第二个载具20从待定区1632的第三端部1635移动至加工区1630的第一端部1631,按压启动按钮71,控制箱80开始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67工作,使第一气缸臂1671向第一气缸本体1670移动预定的第一距离,第二个载具20推动第一个载具移动预定的第一距离而使第一个载具20向贴膜工位164移动,此时转轴54将两个膜带413分别滚压于加工件99的顶面990,从而两个膜带413分别贴附于顶面990上。然后,将第三个载具20从待定区1632的第三端部1635移动至加工区1630的第一端部1631,按压启动按钮71,控制箱80开始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67工作,使第一气缸臂1671向第一气缸本体1670移动预定的第一距离,第三个载具20推动第二个载具20于贴膜工位164,第一个载具20被推动至第二端部1633上,此时转轴54进一步滚压于加工件99的顶面990,从而两个膜带413更加紧密地贴附于顶面990上。最后,控制箱80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68工作,使得第二气缸臂1681推动第一载具20移动预定的第三距离以使第一载具20移动至第四端部1637,从而可便操作人员拿取贴膜的加工件99。
[0032]重复上述操作,可以依次对第二、第三……第n个载具20上的加工件99进行贴膜操作。
[0033]上述自动贴膜机100,无需用手工对加工件99进行贴膜,比较方便。自动贴膜机100可以同时对两个加工件99进行贴膜,提高了贴膜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贴膜机,其用于对加工件进行贴膜,其特征在于:自动贴膜体机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上的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上的贴膜工位、以及设置于贴膜工位处的挂膜装置和贴膜装置,所述挂膜装置绕设有膜带,所述膜带从贴膜装置靠近挂膜装置的一侧进入所述贴膜装置,并从贴膜装置远离挂膜装置的另一侧伸出所述贴膜装置,当所述加工件从所述贴膜工位靠近挂膜装置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挂膜装置另一侧移动时,所述膜带位于所述贴膜装置和所述加工件之间,且所述贴膜装置与所述加工件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膜装置包括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的中部分别设有凸起,从而将悬挂部分隔为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所述第一悬挂部和所述第二悬挂部各自可绕设有一个膜带,所述贴膜工位可容置两个加工件,一个加工件与第一悬挂部相对应,另一个加工件与所述第二悬挂部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膜装置还包括撑持件,所述膜带经过所述撑持件向所述贴膜装置延伸,所述撑持件用于使膜带向远离所述贴膜设备的一侧撑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撑持件包括第一撑持部和第二撑持部,所述第一撑持部和所述第二撑持部位于所述悬挂部和所述贴膜工位之间,所述第二撑持部与所述悬挂部相对,所述第一撑持部位于所述悬挂部和所述第二撑持部之间并位于所述悬挂部远离所述贴膜设备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连接件、安装盒、以及若干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盒上,所述若干转轴固定于所述安装盒中,且所述若干转轴的圆周面突出于所述安装盒外与所述膜带相对,所述转轴将所述膜带压于所述加工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两根平行的第一挡条、两根平行的第二挡条、以及第三挡条;所述两根第二挡条连接于两根第一挡条之间,并与所述两根第一挡条围成操作区,所述第三挡条与所述第一挡条平行,并将所述操作区分隔成加工区和待定区;所述加工区和待定区用于供所述加工件在其内滑动,所述贴膜工位于所述加工区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区包括位于所述加工区两个末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待定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待定区两个末端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相对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相对且互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载具,所述载具用于装载所述加工件,所述载具可以在所述加工区和待定区内移动,所述载具可以从所述第四端部进入所述第一端部,所述载具可以从所述第二端部进入所述第三端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载具向所述第二端部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载具移动至所述第四端部。
【文档编号】B32B37/00GK103568444SQ20121025220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路秋生, 吴冬月, 张俊, 李兆勇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