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防折芯板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67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薄型防折芯板设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薄型防折芯板设计,由基板及分别压合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铜层和下表面的第二铜层组成,所述第一铜层和第二铜层上蚀刻有电路图形,所述第一铜层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一边缘部,第二铜层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二边缘部,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区域不相同且上不重叠,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之间形成一应力区域,分散了较薄的芯板蚀刻时的板边应力,降低折板风险,此设计防止印制线路板的芯板上电路层的蚀刻制作过程中,板边应力过于集中,造成芯板折板报废。
【专利说明】薄型防折芯板设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芯板,具体涉及一种薄型防折芯板设计。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印制线路板内层的芯板工艺边板边设计都是上下两面的铜边重合设计,此类设计对于芯板厚度(不含铜)大于0.100mm,由于基板厚度足够支撑,不存在折板风险;但对于芯板(不含铜)厚度小于等于0.100mm,尤其0.076mm和0.050mm这两类芯板,由于蚀刻后基板很薄,蚀刻图形时,应力集中在上下铜面边缘重合处,折板几率大,易造成产品报废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薄型防折芯板设计。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薄型防折芯板设计,由基板及分别压合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铜层和下表面的第二铜层组成,所述第一铜层和第二铜层上蚀刻有电路图形,所述第一铜层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一边缘部,第二铜层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二边缘部,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区域不相同且不重叠,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之间形成一应力区域。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均为平面状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之间相差0.5_。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缘部为锯齿状设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凸起,每一第一凸起为三角形;所述第二边缘部为锯齿状设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凸起,每一第二凸起为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外顶点之间的连线和第二凸起外顶点之间的连线相隔一定距离。
[0008]进一步地,所述每一第一凸起对应一第二凸起呈前后对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上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在厚度方向上对应于其中二第二凸起的中间,所述第二凸起在厚度方向上对应于其中二第一凸起的中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层的第一边缘部呈波浪线状,所述第二铜层的第二边缘部对应第一边缘部呈波浪线状。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层的第一边缘部呈方波状,所述第二铜层的第二边缘部对应第一边缘部呈方波状。
[0012]综上所述,本发明薄型防折芯板设计通过第一铜层和第二铜层的边缘处对应设有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区域不相同且上不重叠,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之间形成一应力区域,使挤压后的切力分散在应力区域上,分散了较薄的芯板蚀刻时的板边应力,降低折板风险,防止印制线路板的芯板上电路层的蚀刻制作过程中,板边应力过于集中,造成芯板折板报废。【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薄型防折芯板设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发明薄型防折芯板设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发明薄型防折芯板设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7]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薄型防折芯板设计,该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包括基板10、及分别压合于基板10上表面的第一铜层20和下表面第二铜层30。所述第一铜层20和第二铜层30上分别蚀刻有电路图形。所述第一铜层20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一边缘部21,第二铜层30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二边缘部31,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区域不相同且不重叠,所述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之间形成一应力区域40。
[001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均为平面状设置,所述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之间相差0.5mm,通过在所述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之间形成的应力区域40,增强第一铜层20和第二铜层30的边缘部分之间受外力挤压时的承受力,并使挤压后的切力分散在应力区域40上,降低折板风险。
[0019]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边缘部21a为锯齿状设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凸起211a,每一第一凸起211a为三角形。所述第二边缘部31a为锯齿状设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凸起311a,每一第二凸起311a为三角形,每一第一凸起211a对应一第二凸起311a呈前后对齐设置,所述第一凸起211a外顶点之间的线和第二凸起311a外顶点之间的连线相隔一定距离。通过在所述第一边缘部21a和第二边缘部31a厚度方向之间形成的应力区域40,增强第一铜层20和第二铜层30的边缘部分之间受外力挤压时的承受力,并使挤压后的切力分散在应力区域40上,降低折板风险。
[0020]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边缘部21b为锯齿状设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三角形第一凸起211b。所述第二边缘部31b为锯齿状设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三角形第二凸起311b,所述第一凸起211b外顶点之间的线和第二凸起311b外顶点之间的连线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边缘部21与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上呈交错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凸起211b在厚度方向上对应于其中二第二凸起311b的中间,所述第二凸起311b在厚度方向上对应于其中二第一凸起211b的中间,通过在所述第一边缘部21b和第二边缘部31b厚度方向之间形成的应力区域40,增强第一铜层20和第二铜层30的边缘部分之间受外力挤压时的承受力,并使挤压后的切力分散在应力区域40上,降低折板风险。
[0021]可以理解地,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铜层20的第一边缘部21呈波浪线状或方波状,所述第二铜层30的第二边缘部31对应第一边缘部21呈波浪线状或方波状,所述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区域不相同且不重叠,所述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之间相差一定距离。
[0022]综上所述,本发明薄型防折芯板设计通过第一铜层20和第二铜层30的边缘处对应设有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所述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区域不相同且上不重叠,所述第一边缘部21和第二边缘部31厚度方向之间形成一应力区域40,使挤压后的切力分散在应力区域40上,分散了较薄的芯板蚀刻时的板边应力,降低折板风险,防止印制线路板的芯板上电路层的蚀刻制作过程中,板边应力过于集中,造成芯板折板报废。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防折芯板设计,由基板及分别压合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铜层和下表面的第二铜层组成,所述第一铜层和第二铜层上蚀刻有电路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层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一边缘部,第二铜层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二边缘部,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区域不相同且不重叠,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之间形成一应力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均为平面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之间相差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为锯齿状设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凸起,每一第一凸起为三角形;所述第二边缘部为锯齿状设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凸起,每一第二凸起为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外顶点之间的连线和第二凸起外顶点之间的连线相隔一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凸起对应一第二凸起呈前后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厚度方向上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在厚度方向上对应于其中二第二凸起的中间,所述第二凸起在厚度方向上对应于其中二第一凸起的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层的第一边缘部呈波浪线状,所述第二铜层的第二边缘部对应第一边缘部呈波浪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防折芯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层的第一边缘部呈方波状,所述第二铜层的第二边缘部对应第一边缘部呈方波状。
【文档编号】B32B15/20GK103496213SQ201310451395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魏建设 申请人:东莞美维电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