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37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露一种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是利用涂布两道以上的框胶,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形成至少包含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的框胶结构,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互相贴合的过程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水胶的流动范围将首先受到第一框胶体的限制,而从第一框胶体缝隙露出的水胶,则藉由第二框胶体的阻挡包围,而可将水胶完整地封锁于框胶结构内,从而可避免水胶胶材溢流的发生,同时,能增加制程良率,并减少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粘着固定用的框胶,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贴合制程中使用的光学胶区分为液态光学胶(Optical Clear Resin,OCR)及固态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 OCA),两者的主要用途是一致的,都是在贴合制程上用来粘着与固定基板,如图1所示之光学胶10、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以触控贴合制程来说,光学胶是使用于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之间,以及保护玻璃和触控面板之间,此光学胶需要均匀地形成于保护玻璃的背面、触控面板的两侧面和显示面板的表面上,使保护玻璃、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接合为一体,以确保产品的光学品质。其中液态光学胶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大尺寸面板的贴合,而固态光学胶的贴合尺寸目前偏向小尺寸面板。光学胶贴合方式则有硬对硬贴合(GG)、硬对软贴合(GF)、及3D贴合等。[0003]请参照图2A~图2D,依序说明现有技术中使用液态光学胶(也称水胶)贴合的流程步骤。首先,如图2A所示,提供一待贴合的第一基板20(可为保护玻璃、触控面板或显示面板)。然后,如图2B所示,于待贴合之第一基板20上涂布一道框胶(dam) 11,以防止贴合过程中发生水胶12胶材溢流,框胶11具有高黏度的特性,其涂布于待贴合之第一基板20的可视区21外。接着,如图2C所示,再涂布水胶12,水胶12具有低粘度、流动性高的特性,其涂布于第一基板20的可视区21内。最后,如图2D所示,将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相互贴合,并等待水胶12胶材扩散后,即完成涂布贴合的程序。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使用液态光学胶贴合制程所产生的缺点包括:(1)水胶的胶材具有高流动性,当二基板互相贴合受到挤压时,水胶胶材可能会从框胶和二基板间的缝隙中流出,造成胶材溢流问题。(2)胶材溢流问题,将导致需去擦胶,产生额外工时及人力,而
影响产能。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能有效解决现有的贴合制程中水胶胶材容易溢流出框胶及其所导致的各种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至少包含有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第一框胶体粘着与固定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且框围在水胶的外围,以限制水胶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的流动,第二框胶体则粘着与固定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且框围在第一框胶体的外围,以限制从第一框胶体外漏的水胶的流动。
[0007]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为保护玻璃和触控面板,或者,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为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
[0008]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缺口,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以缺口对缺口的方式平行配置,且该缺口为半开或全开。
[0009]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缺口,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以缺口和缺口互相交错的方式平行配置,且该缺口为半开或全开。
[0010]且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第一框胶体的高度和第二框胶体的高度可为相同。
[0011]且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第一框胶体和/或第二框胶体形成有至少一缺口,该缺口为斜坡状,缺口内侧的高度小于外侧的高度。
[0012]且根据 本发明之实施例,第一框胶体和/或第二框胶体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缺口,该缺口朝下挖设有凹槽。
[0013]且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弯角处的两相邻缺口的间距相对非弯角处的两相邻缺口的间距更小。
[0014]且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第一框胶体的缺口大于第二框胶体的缺口。
[0015]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是在待贴合基板上涂布两道以上的框胶,形成至少包含第一框胶体与第二框胶体之框胶结构,用以全面防止水胶胶材发生溢流的状况,因而可节省人员擦胶时间,也就是说,本发明是无须耗费额外的人力与工时,可提升生产产能,并能降低制程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0016]下文藉由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之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之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使用光学胶来贴合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A~2D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使用液态光学胶进行贴合制程的结构流程图;
[0019]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A~4B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迭位框胶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和部份放大图,其缺口为全开形式;
[0021]图4C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迭位框胶结构的实施例的部份放大示意图,其缺口为半开形式;
[0022]图5A~5B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交错位框胶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和部份放大图,其缺口为全开形式;
[0023]图5C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交错位框胶结构的实施例的部份放大图,其缺口为半开形式;
[0024]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用框胶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符号说明:
[0026]10光学胶
[0027]11 框胶
[0028]12 水胶
[0029]20第一基板
[0030]30第二基板
[0031]21可视区
[0032]40、50、60 框胶结构[0033]41、51、61 第一框胶体
[0034]42、52、62 第二框胶体
[0035]100触控显示装置
[0036]110保护玻璃
[0037]120、140 接合层
[0038]130触控面板
[0039]150显示面板
[0040]160背光模组
[0041]511、521、611、621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2]请参照图3,绘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此框胶结构40至少包含有第一框胶体41和第二框胶体42,用来将第一基板20、第二基板30加以粘着与固定,第一基板20、第二基板30可为玻璃、塑胶、金属等材质,以触控显示装置而言,可譬如为保护玻璃、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或模组等;其中,第一框胶体41框围于水胶12的外围,第二框胶体42则框围于第一框胶体41的外围,藉以利用第一框胶体41限制水胶于基板20、30内的流动范围,并利用第二框胶体42限制从第一框胶体41外漏的水胶12的流动。第一框胶体41和第二框胶体42所框围的形状可为任意形状,例如矩形或圆形。此框胶结构40的制作方式,实务上是通常于涂布第一框胶体41和第二框胶体42后,等待第一框胶体41和第二框胶体42呈现半凝固的状态,再进行水胶12之滴胶作业,使水胶12得以受到第一框胶体41和第二框胶体42的框围,避免造成水胶12溢流的状况。
[0043]以下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种类型的框胶结构的实施例。
[0044]请参照图4A与图4B,其分别绘示一种迭位框胶结构50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和部份放大图。这种迭位框胶结构50中,第一框胶体51和第二框胶体52分别形成多个缺口 511、521,且第一框胶体51和第二框胶体52是以缺口 511对缺口 521的方式平行配置,该些缺口 511、521可为全开或半开的缺口,如图4A、4B所示的第一框胶体51和第二框胶体52是具有全开的缺口 511、521,另如图4C所示则为具有半开的缺口 521的第二框胶体52的部份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第一框胶体51和第二框胶体52间乃互为平行,不可重迭,以免造成胶量过多。当第一基板20、第二基板30贴合时,多余的水胶12可以由第一框胶体51的缺口 511扩散流出,且进一步受到第二框胶体52的阻挡,而防止发生水胶12胶材的溢流。同时,当水胶12扩散流动时可能会产生气泡,气泡因受到贴合压力挤压,是可由第一框胶体51的缺口 511逸出,并可容易地从第二框胶体52的缺口 521流动而释放至外面,将可避免气泡所造成的产品瑕疵。故,藉由迭位框胶结构50,可增强框胶结构的强度,并有效防止水胶12的胶材溢流,无须再加入额外的擦胶作业,可节省人员及制程时间,从而提升产能。
[0045]请参照图5A与图5B,其分别绘示一种交错位框胶结构60的立体图和部份放大图。这种交错位框胶结构60中,第一框胶体61和第二框胶体62分别形成多个缺口 611、621,且第一框胶体61和第二框胶体62是以缺口 611和缺口 621互相交错的方式平行配置,该些缺口 611、621可为全开或半开的缺口,如图5A、5B所示的第一框胶体61和第二框胶体62是具有全开的缺口 611、621,另如图5C所示则为具有半开的缺口 621的第二框胶体62的部份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第一框胶体61和第二框胶体62间亦互为平行,不可重迭,以免造成胶量过多。此交错位框胶结构60,其优点和迭位框胶结构50相近,再者,由于水胶12在第一基板20、第二基板30贴合时的扩散流动,会先往低处流动而后流至高处,就会将水胶12胶材封锁在第一框胶体61和第二框胶体62中间,水胶12胶材就不易溢流出去,故可使得水胶12胶材的溢流风险进一步降低。
[0046]简而言之,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种框胶结构中,当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的缺口皆为全开缺口,并以缺口对缺口的方式平行配置时,其制程会较为简单,并可提高排气效率;当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的缺口皆为半开缺口,并以缺口对缺口的方式平行配置时,相对全开缺口则可提高防溢胶效果;当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的缺口皆为全开缺口,并以缺口和缺口互相交错的方式平行配置时,其相对缺口对缺口将在防溢胶效果上进一步提升;而当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的缺口皆为半开缺口,并以缺口和缺口互相交错的方式平行配置时,将可相对前述几种框胶结构达到最佳的防溢胶效果。当然,第一框胶体的缺口和第二框胶体的缺口可以全部设计为全开缺口或半开缺口 ;或者,可互相搭配,呈现第一框胶体的缺口为全开缺口、第二框胶体的缺口为半开缺口的情况,或呈现第一框胶体的缺口为半开缺口、第二框胶体的缺口为全开缺口的情况。
[0047]本发明中,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的尺寸、形状、数量,及缺口的尺寸、形状、数量,皆可视实际应用而予以适当变化。具体而言,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框胶体的高度是和第二框胶体的高度相同,而可提高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粘着力,使得发生裂胶的机会最小,亦即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将不会容易产生分离、剥落的现象,然在实务上,第一框胶体的高度和第一框胶体的高度亦可设计成不同高度,譬如,第一框胶体的高度是可较第二框胶体的高度为低,让内部气泡更容易排出;又,在实务上,第一框胶体的缺口和第二框胶体的缺口,其尺寸可设计为全部一致或不一致,在尺寸一致的情况下,是可以提高排除气泡的效果,再者,第一框胶体的缺口可大于第二框胶体的缺口,从而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贴合过程产生的气泡可以快速从第一框胶体的缺口跑出,而从第一框胶体溢出的缺口可以被缺口相对更小的第二框胶体很好的拦截。另,在实务上,第一框胶体的缺口和/或第二框胶体的缺口亦可设计为斜坡状,缺口内侧(即靠近可视区)的高度小于外侧(即远离可视区)的高度,使水胶胶材可以缓慢地流出缺口,或者,缺口也可朝下挖设凹槽,以容纳多余的水胶,此些设计皆可避免造成胶材大量流出的现象。此外,由本发明的框胶结构弯角处的两相邻缺口的间距相对非弯角处的的两相邻缺口的间距更小。即弯角处的框胶体的长度相对边缘处可适当更短,因弯角处气泡聚集现象最严重,该设计有利于角落气泡的排除。以第一框胶体为例,如非弯角处的的两相邻缺口的间距为2cm,,则弯角处的两相邻缺口的间距可为1cm。
[0048]接着,本发明的框胶结构是以触控显示装置100为应用例来进行说明,实务上亦可为显示装置、平板电脑、智慧型手机、笔记型电脑、桌上型电脑、电视、卫星导航、车上显示器、航空用显示器或可携式DVD放影机等。
[0049]请续参照图6,绘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用前述框胶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100由上而下依序包含保护玻璃110、接合层120、触控面板130、接合层140、显示面板150及背光模组160。
[0050]其中,保护玻璃110设置于触控显示装置100的最外侧,用以保护触控显示装置100的结构;接合层120和140是用于接合保护玻璃110、触控面板130及显示面板150成一体;触控面板130是利用接合层120来设置于保护玻璃110的背面上,用以进行触控功能;显示面板150是利用接合层140来设置于触控面板130上,用以显示影像,显示面板150可譬如为液晶显示面板;而背光模组160是设置于显示面板150的背面,用以提供背光至显示面板150。
[0051]其中,接合层120形成于保护玻璃110和触控面板130之间,接合层140形成于触控面板130和显示面板150之间,用以接合组装上述基板成一体,且接合层120和140的材料包含前述的框胶结构40、50或60以及水胶12。请参照图3、4A-4C或5A-5C,水胶12形成于基板20 (可为上述保护玻璃110、触控面板130或显示面板150)的可视区内,框胶结构40、50或60则形成于可视区外,其至少具有第一框胶体41、51或61和第二框胶体42、52或62,并藉由第一框胶体41、51或61框围住水胶12,亦藉由第二框胶体42、52或62进一步框围住第一框胶体41、51或61,而可确保水胶12的流动范围,并可确保水胶12的形成品质。
[0052]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及电子装置,乃是利用涂布两道以上的框胶,于二基板间形成至少包含第一框胶体和第二框胶体的框胶结构,使得基板在互相贴合的过程中,基板内水胶的流动范围将首先受到第一框胶体的限制,而漏出第一框胶体缝隙的水胶,则藉由第二框胶体的阻挡包围,而可将水胶完整地封锁于框胶结构内,从而可避免发生水胶胶材溢流的问题,因而无须进行额外的擦胶作业,使制程时间与成本予以降低,同时,还可确保水胶的形成品质,从而提升制程良率,并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0053]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故即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述之特征及精神所为之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第一框胶体,粘着与固定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且框围在水胶的外围,以限制该水胶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内的流动;及 第二框胶体,粘着与固定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间,且框围在该第一框胶体的外围,以限制从该第一框胶体外漏的该水胶的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分别为保护玻璃和触控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分别为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胶体和该第二框胶体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缺口,该第一框胶体和该第二框胶体以缺口对缺口的方式平行配置,且该缺口为半开或全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胶体和该第二框胶体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缺口,该第一框胶体和该第二框胶体以缺口和缺口互相交错的方式平行配置,且该缺口为半开或全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胶体的高度和该第二框胶体的高度为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胶体和/或该第二框胶体形成有至少一缺口,该缺口为斜坡状,缺口内侧的高度小于外侧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胶体和/或该第二框胶体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缺口,该缺口朝下挖设有凹槽。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胶体和该第二框胶体弯角处的两相邻缺口的间距相对非弯角处的的两相邻缺口的间距更小。
10.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胶体的缺口大于该第二框胶体的缺口。
【文档编号】B32B37/10GK103950265SQ201410084586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锺曜阳 申请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