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玻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756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玻镁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复合玻镁板,属于非金属矿物制造新型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防水的复合玻镁板;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玻镁板,包括玻镁板芯、塑料层、玻璃纤维层和防腐层,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塑料层由1~3层塑料布构成,塑料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为2~6层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防腐蚀层;本发明的基体为玻镁板芯,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塑料层可以防水,并且塑料层的外层还设置有2~6层玻璃纤维布,而且塑料层设置在玻璃纤维布内,就算发生火灾,复合玻镁板也不会起火,能够防火。
【专利说明】一种复合玻镁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一种复合玻镁板,属于非金属矿物制造新型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氯氧镁凝胶材料是一种气凝性材料,具有免烧、免蒸生产制品的节能功能,氯氧镁材料具有极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它具有突出的防火性和耐磨性,使得这种材料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农业生产、环保行业、机械包装、交通和轻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玻镁板是氯氧镁凝胶材料行业的主导产品,它具有突出的防火性能,耐火极限可达到f 4h,具有优良的抗折、抗冲击、隔热、保温、抗腐蚀和低收缩性能,具有优于各类人造板材的综合性能。玻镁板在环境15°C以上即可硬化固结;玻镁板完全不含石棉及放射性元素,并能吸纳工农业生产中具有污染性废弃物,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和废气,因此是绿色环保型材料。它作为墙体材料、建筑模板和包装板,代替了传统的粘土砖和木质板,是保护土地和木材资源的战略材料。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防水的复合玻镁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玻镁板,包括玻镁板芯、塑料层、玻璃纤维层和防腐层,所述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所述塑料层由广3层塑料布构成,所述塑料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为2飞层玻璃纤维布,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防腐蚀层。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防腐蚀层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木皮层。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15~25份,轻烧粉10-20份,锯末30-50份,水20~25份,改性剂0.3~1份,镁橄榄石粉1~20份,滑石粉I飞份,树脂胶黏剂0.1~0.5份。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15份,轻烧粉20份,锯末50份,水25份,改性剂1份,镁橄榄石粉1份,滑石粉1份,树脂胶黏剂0.5份。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25份,轻烧粉10份,锯末30份,水20份,改性剂0.3份,镁橄榄石粉20份,滑石粉5份,树脂胶黏剂0.1份。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20份,轻烧粉15份,锯末40份,水22份,改性剂0.5份,镁橄榄石粉10份,滑石粉3份,树脂胶黏剂0.3份。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轻烧粉为东北大石桥生产。
[0011] 作为优选的,所述改性剂为磷酸,或为三聚磷酸钠,或为铝酸盐。[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布层采用低碱玻璃纤维布。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防腐蚀涂层采用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1:1.5混合而成,所述防腐层的厚度为0.3?1_。
[00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基体为玻镁板芯,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塑料层可以防水,并且塑料层的外层还设置有2飞层玻璃纤维布,而且塑料层设置在玻璃纤维布内,就算发生火灾,复合玻镁板也不会起火,能够防火,玻璃纤维层的外层还设置有防腐层,可以防止外界的因素对玻镁板芯造成腐蚀,对玻镁板芯提供多一层保护,防腐层的外层设置有木皮层,复合玻镁板的外表面大方美观,在装修的时候,不需要多余的涂料和油漆,节约装修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一:
一种复合玻镁板,包括玻镁板芯、塑料层、玻璃纤维层和防腐层,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塑料层由I层塑料布构成,塑料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为2层低碱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防腐蚀层,防腐蚀涂层采用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1:1.5混合而成,防腐层的厚度为0.3mm,防腐蚀层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木皮层,其中,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15份,轻烧粉20份,锯末50份,水25份,磷酸I份,镁橄榄石粉I份,滑石粉I份,树脂胶黏剂0.5份,轻烧粉为东北大石桥生产。
[0017]实施例二:
一种复合玻镁板,包括玻镁板芯、塑料层、玻璃纤维层和防腐层,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塑料层由3层塑料布构成,塑料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为6层低碱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防腐蚀层,防腐蚀涂层采用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1:1.5混合而成防腐层的厚度为1mm,防腐蚀层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木皮层,其中,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25份,轻烧粉10份,锯末30份,水20份,三聚磷酸钠0.3份,镁橄榄石粉20份,滑石粉5份,树脂胶黏剂0.1份,轻烧粉为东北大石桥生产。
[0018]实施例三:
一种复合玻镁板,包括玻镁板芯、塑料层、玻璃纤维层和防腐层,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塑料层由2层塑料布构成,塑料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为4层低碱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防腐蚀层,防腐蚀涂层采用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1:1.5混合而成,防腐层的厚度为0.5mm,防腐蚀层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木皮层,其中,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20份,轻烧粉15份,锯末40份,水22份,铝酸盐0.5份,镁橄榄石粉10份,滑石粉3份,树脂胶黏剂0.3份,轻烧粉为东北大石桥生产。
[0019]实施例四:
一种复合玻镁板,包括玻镁板芯、塑料层、玻璃纤维层和防腐层,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塑料层由2层塑料布构成,塑料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为3层低碱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防腐蚀层,防腐蚀涂层采用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1:1.5混合而成,防腐层的厚度为0.8mm,防腐蚀层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木皮层,其中,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18份,轻烧粉16份,锯末45份,水22份,磷酸0.8份,镁橄榄石粉16份,滑石粉4份,树脂胶黏剂0.3份,轻烧粉为东北大石桥生产。
[0020]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那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镁板芯、塑料层、玻璃纤维层和防腐层,所述玻镁板芯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塑料层,所述塑料层由广3层塑料布构成,所述塑料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为2飞层玻璃纤维布,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上均覆盖有防腐蚀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层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木皮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15~25份,轻烧粉10-20份,锯末30~50份,水20~25份,改性剂0.3~1份,镁橄榄石粉I~20份,滑石粉I~5份,树脂胶黏剂0.1-0.5 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15份,轻烧粉20份,锯末50份,水25份,改性剂1份,镁橄榄石粉1份,滑石粉1份,树脂胶黏剂0.5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25份,轻烧粉10份,锯末30份,水20份,改性剂0.3份,镁橄榄石粉20份,滑石粉5份,树脂胶黏剂0.1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镁板芯采用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所述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数配制:六水氯化镁20份,轻烧粉15份,锯末40份,水22份,改性剂0.5份,镁橄榄石粉10份,滑石粉3份,树脂胶黏剂0.3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烧粉为东北大石桥生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为磷酸,或为三聚磷酸钠,或为招酸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层采用低碱玻璃纤维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玻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涂层采用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1:1.5混合而成,所述防腐层的厚度为0.3~1_。
【文档编号】B32B17/02GK103991251SQ201410159926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徐高强 申请人:徐高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