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79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包括:一底层,其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构成;一框架,其由一颗粒混合层包覆,所述颗粒混合层内充填有玻璃纤维,且所述颗粒混合层内充填有加强条,所述颗粒混合层附着结合于底层上成为一体;一顶层,是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构成,其附着结合于所述颗粒混合层上成为一体;一表面层,由树脂、碳酸钙粉或滑石粉构成,其附着结合于所述顶层上成为一体;以及多个排水孔,其贯穿表面层、顶层、颗粒混合层以及底层。本实用新型利用复合材料制作出具有底层、颗粒混合层、顶层以及表面层等叠层结构的水沟盖,使其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且加上框架来加强水沟盖整体的结构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水沟盖大多是以铸铁或镀锌铁条制成,加上近年来金属原物料价格高涨,导致水沟盖制作成本高昂,也成为窃贼偷窃的下手目标。当水沟盖失窃后,导致水沟直接裸露形成空洞,容易让车辆轮胎陷入,以及行人跌落摔伤意外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包括:一底层,其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构成;一框架,其由一颗粒混合层包覆,所述颗粒混合层内充填有玻璃纤维,且所述颗粒混合层内充填有加强条,所述颗粒混合层附着结合于底层上成为一体;一顶层,是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构成,其附着结合于所述颗粒混合层上成为一体;一表面层,由树脂、碳酸钙粉或滑石粉构成,其附着结合于所述顶层上成为一体;以及多个排水孔,其贯穿表面层、顶层、颗粒混合层以及底层。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利用复合材料制作出具有底层、颗粒混合层、顶层以及表面层等叠层结构的水沟盖,使其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且加上框架来加强水沟盖整体的结构强度,成为一种制造成本低廉兼具结构强度佳的水沟盖;另外其将金属件隐藏于符合材料内,不易被发现,具有一定的防盗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所述水沟盖I包括有一底层2、一颗粒混合层3、一顶层4、一表面层5以及多个排水孔11,所述底层2,其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一体成形,并成形为一适当尺寸的矩形形状;一框架34,其由所述颗粒混合层3包覆,所述颗粒混合层3内填充有玻璃纤维31、颗粒物32以及加强条33,颗粒混合层3结合于底层2上方,所述颗粒物32可为硅沙或石英沙,所述加强条33为适当长度的金属丝绒并位于颗粒物32周侧,所述框架34由多个钢筋341交错排列固定组成;所述顶层4,是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构成并结合于颗粒混合层3上方成为一体;所述表面层5,是由树脂、碳酸钙粉或滑石粉构成并结合于顶层4上成为一体;所述排水孔11,其为长条状并贯穿所述表面层5、所述顶层4、所述颗粒混合层3以及所述底层2。
[0012]本实用新型利用复合材料制作出具有底层2、颗粒混合层3、顶层4以及表面层5等叠层结构的水沟盖1,使其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且加上框架34来加强水沟盖I整体的结构强度,成为一种制造成本低廉兼具结构强度佳的水沟盖;另外其将金属件隐藏于符合材料内,不易被发现,具有一定的防盗作用。
[0013]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用水沟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层,其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构成;一框架,其由一颗粒混合层包覆,所述颗粒混合层内充填有玻璃纤维,且所述颗粒混合层内充填有加强条,所述颗粒混合层附着结合于底层上成为一体;一顶层,是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构成,其附着结合于所述颗粒混合层上成为一体;一表面层,由树脂、碳酸钙粉或滑石粉构成,其附着结合于所述顶层上成为一体;以及多个排水孔,其贯穿表面层、顶层、颗粒混合层以及底层。
【文档编号】B32B3/24GK204252257SQ201420725448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6日
【发明者】应夏英 申请人:应夏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