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烫金彩绣水转印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764阅读:15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转印纸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转引纸及其制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面料烫金彩绣水转印纸。



背景技术:

水转印技术是利用水压将带彩色图案的转印纸/塑料膜进行高分子水解的一种印刷。 随着人们对产品包装与装饰的要求的提高,水转印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其间接印刷的原理及完美的印刷效果解决了许多产品表面装饰的难题,主要用于各类陶瓷,玻璃花纸等的转印。

水转印以特殊化学处理的薄膜,经印上所需的色彩纹路后,平送于水的表面,利用水压的作用,将色彩纹路图案均匀地转印于产品表面,这 时披覆膜则自动溶解于水,经清洗及烘干后,再上一层透明的保护涂层,这时产品已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现有的水转印技术多应用于家具、墙纸、窗户等硬质平面,对于柔性的面料等,转印图案由于面料的弯曲皱折,容易产生裂纹并断裂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水转印技术应用于柔性面料图案易断裂变形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料烫金彩绣水转印纸。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面料烫金彩绣水转印纸,从上向下依次为树脂层、烫金层、烫金底油层、彩绣色彩层和底纸层。

优选的,所述烫金层和树脂层之间还包括镭射烫银层及烫银底油层,所述镭射烫银层位于烫银底油层上方。

优选的,所述树脂层和烫金底油层之间还有镭射烫银层。

优选的,所述树脂层厚度为0.5-1.5毫米。

优选的,所述烫金层远离底纸层的一侧还设置有烫金UV隔离层。

优选的,所述树脂层为芳烃类石油树脂、古马龙树脂、松香或松香衍生物中的一种。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料烫金彩绣水转印纸,利用树脂层作为其余层的基本载体,应用于柔性面料时,可以拉伸延展而图案不断裂,不变形,不褪色,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将水转印技术应用于衣服面料,大大拓宽了水转印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同时树脂层还起到了原有水转印纸中保护膜的作用,简化了水转印纸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料烫金彩绣水转印纸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面料烫金彩绣水转印纸,从上向下依次为树脂层、烫金层、烫金底油层、彩绣色彩层和底纸层。

本发明中,以树脂层作为顶层,使用时,将底纸层浸泡打湿后,将面料擦净,底纸层朝上放置在面料上,静置3-10分钟后,将底纸层揭开,树脂层由于紧贴面料表面,遇水后黏附在面料表面,同时烫金层等各层也以树脂层为载体附着在面料表面,从而形成预先画好在转印纸上的全部图案。

树脂层由于具有一定的韧性和防水防腐蚀性,因此使用树脂层可以起到原有的水转印纸保护层的作用。同时,树脂层的韧性使得即使柔性面料例如皮革、布料等在拉伸变形时,树脂层本身不会断裂变形,并且能够随着面料层变形回复后恢复原状,从而使得水转印技术应用于柔性面料得以可行。树脂层的厚度一般在0.5-1.5毫米左右,能够获得需要的柔韧性和防护性能。树脂可以选择各种天然或合成树脂,例如芳烃类石油树脂、古马龙树脂、松香或松香衍生物(如氢化松香,松香脂类)等。

烫金工艺是利用热压转移的原理,将电化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烫金层转印至承印物表面以形成特殊的金属视觉效果,烫金图案复合层中烫金底油层为一层物理和化学保护隔离层,避免烫金层被污染,烫金层为电化铝等烫印金属层。

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在所述烫金层和树脂层之间还包括镭射烫银层及烫银底油层,所述镭射烫银层位于烫银底油层上方。镭射烫银层与烫金层工艺类似,只是显示的颜色为银色。镭射烫银工艺为现有水转印工艺的成熟技术。例如CN2010105145066号发明公开的镭射水转印技术。

由于镭射烫银层与烫金层工艺类似,材料也类似,同时,烫银层和烫金层通常情况下不会重叠,因此可以直接在所述树脂层和烫金底油层之间设置镭射烫银层,从而省却了烫银底油层。

所述烫金层上还设置有烫金UV隔离层。水转印纸在制造过程中,具有加热固化步骤,为防止光线中的紫外线穿透各层造成内部的烫金图案复合层被紫外线破坏,烫金层上还设置有烫金UV隔离层以阻挡紫外线。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料烫金彩绣水转印纸,利用树脂层作为其余层的基本载体,应用于柔性面料时,可以拉伸延展而图案不断裂,不变形,不褪色,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将水转印技术应用于衣服面料,大大拓宽了水转印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同时树脂层还起到了原有水转印纸中保护膜的作用,简化了水转印纸生产工艺。

前文所述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