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保健涤纶复合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694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纤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红外保健涤纶复合纤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穿着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穿着舒适外,还要求服装具有功能性,纤维是服装面料的构成基础,对服装面料的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涤纶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弹性高,弹性模量高,断裂强度高,热定形性好,耐热、耐光性好,抗有机溶剂以及酸、碱腐蚀,抗霉菌、抗虫蛀,坚牢耐用等,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但是涤纶纤维缺乏功能性,不具有保健性能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红外保健涤纶复合纤维,能够解决现有涤纶纤维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远红外保健涤纶复合纤维,包括:涤纶复合纤维芯体,所述涤纶复合纤维芯体的横截面呈圆形,在所述圆形横截面的中部开设有三叶形空腔,在所述三叶形空腔内填充有纳米除臭纤维,在所述圆形横截面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若干个不同形状的凹坑,所述凹坑内填充有远红外纤维,所述涤纶纤维复合芯体的外表面上还包覆有防水TPU薄膜。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除臭纤维为纳米除臭聚酯纤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坑为多边形凹坑。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凹坑包括矩形凹坑和梯形凹坑。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矩形凹坑和梯形凹坑间隔分布在圆形横截面的圆周方向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水TPU薄膜的厚度为0.01-0.03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涤纶复合纤维芯体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多个不同形状的凹坑,并在凹坑内填充远红外纤维,使其具有发射远红外线,活化人体细胞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功能,同时兼具有保温、除臭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远红外保健涤纶复合纤维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涤纶复合纤维芯体,2、防水TPU薄膜,11、空腔,12、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远红外保健涤纶复合纤维,包括:涤纶复合纤维芯体1,所述涤纶复合纤维芯体1的横截面呈圆形,在所述圆形横截面的中部开设有三叶形空腔11,在所述三叶形空腔11内填充有纳米除臭纤维,在所述圆形横截面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若干个不同形状的凹坑12,所述凹坑12内填充有远红外纤维。

其中,所述远红外纤维可以再很宽的波长范围内吸收环境或人体发射出的电磁波并辐射出波长范围在2.5~30μm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纤维所辐射出电磁波中4~14μm波长范围的红外线与人体细胞中的水分子的振动频率相同,当人体表面受到这种红外线的辐射时,会引起人体表面细胞的分子共振,产生热效应,并激活人体表面细胞,促进人体皮下组织血液的微循环,达到保暖保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

所述纳米除臭纤维为纳米除臭聚酯纤维,是通过在PET纺丝液中添加纳米二氧化钛而制得的,纳米TiO2在阳光下尤其在紫外线照射下,能自行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e-)和带正电的穴(h+),形成空穴-电子对。吸附溶解在TiO2表面的氧俘获电子形成O2-,而空穴则将吸附TiO2表面的-OH和H2O,所生成的氧原子和羟基自由基有很强的化学活性,特别是原子氧能与多数有机物反应(氧化),同时能与细菌内的有机物反应生成CO2和H2O,从而在短时间内就能杀死细菌,消除恶臭和油污。

本实施例中,所述涤纶纤维复合芯体1的外表面上还包覆有防水TPU薄膜2。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坑12为多边形凹坑。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凹坑包括矩形凹坑和梯形凹坑。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矩形凹坑和梯形凹坑间隔分布在圆形横截面的圆周方向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TPU薄膜2的厚度为0.01-0.03μm。能够提高本发明纤维的防水性能。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远红外保健涤纶复合纤维,涤纶复合纤维芯体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多个不同形状的凹坑,并在凹坑内填充远红外纤维,使其具有发射远红外线,活化人体细胞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功能,同时兼具有保温、除臭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