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使纤维料幅脱水和干燥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4224发布日期:2019-04-03 04:1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用于使纤维料幅脱水和干燥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这种类型的设备长久以来是已知的,其中,由旧纸制成的纤维悬浮液具有更高份额的杂质。

与之相应,由此制成的纤维料幅尤其是当所述元素具有较高粘附性、尤其光滑表面时导致与该纤维料幅接触的元素的更为严重的污染,

出于该原因,两个压隙通常具有两个独立的脱水带,从而使得纤维料幅能够可靠地在两个压隙之间导引。然而这会带来纤维料幅在压隙之后较高的返潮。

为了减少返潮已知的是,仅大多数情况下上部的脱水带导引经过第二压隙。纤维料幅然后在第二压隙之后粘附在相关压辊的光滑的周向表面上,然后通过开式牵引转运至后续的干燥组的工作带上。

在此借助开式牵引对纤维料幅的转运尤其在较高机器速度的情况下存在问题,并且是耗费的转移。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对纤维料幅尽可能高强度脱水、更可靠的料幅运行和尽可能少返潮的情况下简化所述转移。

根据本发明,所述技术问题解决的方式是,输送带在纤维料幅下运行,转接的工作带是干燥网,并且后续的机器单元是干燥组,在所述干燥组中纤维料幅蜿蜒地、交替地导引经过加热的干燥筒和抽吸的导向辊,并且后续的干燥组的干燥筒、优选第一干燥筒配有至少一个卸料刮刀,其中,在所述卸料刮刀下具有碎浆机,并且带有卸料刮刀的干燥筒的轴线和后续的、抽吸的导向辊的轴线相互垂直位错并且相互间具有水平间距,所述水平间距大于干燥筒的半径和导向辊的半径的总和的80%。

因为纤维料幅在压榨部中总是被至少一个工作带导引,所以料幅导引即使在较高机器速度下也是非常稳定的。此外,还能够以料幅宽度经过压榨部至少转移至后续干燥组的第一干燥筒,这同样非常可靠地完成。

仅转移至压榨部的末端存在问题,因为纤维料幅借助卸料刮刀从输送带的卸料鉴于在此所需的按压压力会易于导致输送带的损坏。

轴线之间的水平间距为碎浆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并且用于使纤维料幅在转移时稳定且可靠地从卸料刮刀导出至布置在卸料刮刀下方的碎浆机中。由此降低了风险,防止纤维料幅在转移时不继续导引至碎浆机中而是导引至干燥筒或干燥网并且在此导致机器元件的损坏。

在此有利的是,带有卸料刮刀的干燥筒的轴线和后续的、抽吸的导向辊的轴线相互间所具有的水平间距甚至大于该干燥筒的半径和导向辊的半径的总和的90%和尤其大于95%。

在第二压隙之后,纤维料幅粘附在光滑的输送带上,从而相对置的相对粗糙的脱水带直接在压隙之后、最多在压隙之后200mm处顺利转移走,并且避免了返潮。

输送带随后将料幅可靠地导引至后续的机器单元的工作带。随后,输送带被清洁设备清洁,所述清洁设备将清洁流体以至少50bar的压力对准导引纤维料幅的侧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跟随其后的刮刀。

在此有利的是,清洁设备将清洁流体以至少100bar的压力、优选以至少120bar的压力对准输送带的导引纤维料幅的侧面。

鉴于较高压力并且为了确保与刮刀的充分接触,输送带应该在清洁设备的区域中支承在至少一个导向辊上。

为了高强度但是节省体积的脱水,应该将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压隙延长地构造。延长的压隙在此有利地通过筒状的压辊和靴式压辊构成,所述靴式压辊具有柔性的辊套,所述辊套从带有内凹压榨面的压靴压向筒状的辊子。

在此已证实最理想的是,延长的压隙沿机器运行方向延伸至少250mm和/或具有至少800kn/m的线性力。

为了更可靠地支承纤维料幅,输送带应该在纤维料幅下方运行。在此,当输送带在导引纤维料幅的侧面上沿机器运行方向具有小于12μm、优选小于10μm和尤其小于8μm的粗糙度时,形成了纤维料幅在输送带上充分的粘附。

此外,第二压隙与纤维料幅向转接的工作带输出的输出部位之间的路径应该短于2.5m、优选短于2m并且尤其短于1.5m。

为了使纤维料幅即使在压隙之前也能可靠地导引,有利的是,纤维料幅至少在第一压隙之前、优选在每个压隙之前都导引经过相应压隙的两个工作带的尽可能长的导引路径。

由于纤维料幅在第一压隙之后以大致相同的强度粘附在两个脱水带上,第一压隙的上部脱水带在下部脱水带的抽吸过程中从纤维料幅转移走。

特别有利的是,本发明应用在用于制造具有50至180、优选50至120g/m2之间单位面积重量的纤维料幅的机器中。

以下应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在所附图像中,附图示出了剖切用于制造单位面积重量在50至120g/m2之间的包装纸的造纸机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所述造纸机带有压榨部和后续的干燥组,所述包装纸至少部分由通过旧纸构成的纤维悬浮液制成。

所示压榨部包括两个压隙2、3,所述压隙分别由两个挤压在一起的压辊4、5、6、7构成。独立的压辊对在此承载在基座形式的支承件的端部上,所述基座支承在机架上。

为了经济的脱水,两个压隙2、3延长地构造。为此,压隙2、3分别通过筒状的压辊5、7和靴式压辊4、6构成。

靴式压辊4、6具有柔性的辊套,所述辊套从带有内凹压榨面的压靴向筒状的压辊5、7挤压。在此力求达到的是,压隙2、3在机器运行方向16上的长度为至少250mm,并且线性力至少为800kn/m。

纤维料幅1与两侧各一个脱水带8、9一起导引经过第一压隙2。与此相对,利用上部脱水带10和下部的光滑且不透水的输送带11使纤维料幅1导引经过第二压隙3。

在此,脱水带8、9、10实施为吸水的压毡。

第一压隙2的上部脱水带8将纤维料幅1从前置成型器的成型网17转移至页成型部。随后,下部脱水带9也与纤维料幅1形成接触,从而使纤维料幅1在第一压隙2之前导引经过压隙2的两个脱水带8、9的尽可能长的导引路径。

在第一压隙2之后,纤维料幅1与两个脱水带8、9共同运行,随后上部脱水带8转移走。为了在上部脱水带8转移走的过程中能够确保纤维料幅1的可靠导引,下部脱水带9在该区域中被布置在其下方的抽吸箱18抽吸。

然后通过单独导引的下部脱水带9将纤维料幅1转移至第二压隙3的另一个上部脱水带10。

所述(另一个)上部脱水带10在第二压隙3之后最多200mm处从纤维料幅1转移走,这避免了尤其在较小单位面积重量的情况下返潮的风险。

此后,仅下部输送带11单独地将纤维料幅1导引至工作带12的转移处,在此为用于干燥纤维料幅1的干燥部的带有仅三个干燥筒19的后续干燥组19的干燥网。

在干燥组中,纤维料幅1在干燥网的支承下蜿蜒交替地导引经过被加热的干燥筒19和抽吸的导向辊20。

在此,后续干燥组的第一干燥筒19配有卸料刮刀24。卸料刮刀将纤维料幅1在转运时与干燥筒19分离,随后将纤维料幅导入处于卸料刮刀下方的碎浆机23。

为了使纤维料幅1在以料幅宽度转移时设计可靠且稳定,带有卸料刮刀24的第一干燥筒19的轴线和后续抽吸的导向辊20的轴线相互垂直错移。此外,所述轴线相互间还具有水平间距22,所述水平间距22在此大于干燥筒19和导向辊20的半径总和的95%。

上述脱水带8、10以及干燥网在纤维料幅1转移期间分别包绕抽吸的导向辊21。

为了尤其在单位面积重量为50至120g/m2时和/或机器速度大于1.000m/min时可靠的料幅运转,第二压隙3与纤维料幅1向转接的干燥网输出的输出部位之间的路径短于1.5m。在此,输送带11的相对光滑的表面沿机器运行方向16在导引纤维料幅的侧面上以小于10μm的粗糙度rz保证纤维料幅1在输送带11的充分粘附。

鉴于纤维料幅的高份额的杂质,通过纤维料幅1与输送带11的接触会导致对输送带11的相对严重的污染。

然而为了实现尽可能长久且可靠的运行,输送带11在纤维料幅1输出之后被清洁设备13剧烈清洁。

清洁设备13将清洁流体、在此为水以至少100bar的压力对准输送带11的导引纤维料幅的侧面。随后,剥落的污垢被后续的刮刀14从输送带11上去除。

鉴于高压,输送带11在清洁设备13以及卸料刮刀14的区域中支承在至少一个导向辊15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