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5482发布日期:2018-08-24 23:1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及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可以增加模塑产品厚度及表面皆为优面的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及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塑料材料制成的塑料产品,有容易释出毒素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难以回收再利用,或回收分解难以处理,回收处理费用庞大等问题,导致多年来已对全球环境保护产生严重伤害。在现今环保意识高涨的年代,寻找无毒、容易回收处理的材料,已成为研究及实际应用上的主流。

目前已有发展以纸浆纤维材料和/或植物纤维材料混合打浆为浆质材料,借由吸浆模吸浆附着浆料,再经过热压定型技术制造而成的产品,为与“塑料产品”区分,一般皆称之为“模塑产品”。模塑产品有容易回收再制造再利用的优势,符合环保再利用及节能减碳的潮流,因此快速被工商业界及普罗大众所接受并乐于采用,模塑产品经常可见的例如:碗、盘、杯盖、包装材、避震材、垫材等产品都渐有采用。

模塑产品的制造必须经过“吸浆塑形”及“热压定型”二道作业,其中,“吸浆塑形”是由一下吸浆模下降浸入一充满浆料的浆箱内,再由一抽送装置经由该吸浆模对浆箱内的浆料进行真空吸引,使该吸浆模的模面上形成一“胚料层”,当该吸浆模上升离开浆箱时,因持续抽吸作用使该胚料层逐渐降湿,接着该吸浆模连同胚料层共同上升并去与一冷压模合模挤压该胚料层,使该浆料层降低湿度并同时塑形为一“初胚品”,然后该吸浆模吸附该初胚品离开冷压模,完成吸浆塑形的作业,接着即进行“热压定型”作业,其是借由热压模对吸浆塑形后的胚料层进行热压定型作业,使原先的胚料层干燥并定型成为模塑产品的成品。

本发明人专业从事模塑产品的制造工作,经由长时间接触模塑产品的经验,发觉到模塑产品在制造上有以下缺失存在:

1.传统制造模塑产品时,吸浆模只能使胚料层一次性单层覆盖于模面上,胚料层无法多层层叠,因此厚度无法增加,导致避震效果不佳,一般只适用于成型外观较为平顺且厚度无需过厚的小型产品(例如碗、盘、杯盖等),若想要制造厚度较厚,避震效果较佳的模塑产品(例如:具有较佳避震效果的包装材),传统制造方法尚难以达成。

2.表面存在非优面,导致价值感不高。习知模塑产品上会明显存在着一侧为优面及另一侧为非优面二种表面,用于包装价值性非极高的商品(例如包装鸡蛋)时尚为合适,但倘用来包装价值性较高的商品(例如手机)时,则会因模塑产品之包装材中有“非优面”存在,造成视觉观感不佳,更会拉低整体商品的价值感。

因为习知模塑产品有厚度难以增加及表面会有一非优面的既存缺失存在,使得模塑产品在使用用途的推广上受到很大限制,无法直接用于包装价值性高的商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造组成全新的模塑产品自动成型机及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及制程全新的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及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可使表面皆为优面的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及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包括有:一浆箱,内部容装浆料,顶面为开口状;一下吸浆模,受装设支持而存在于该浆箱的顶面开口处,该下吸浆模的模面朝上,未动作时该下吸浆模的模面高于该浆箱的浆料面,该下吸浆模受一外在动力机构带动可于需要时做直立上下位移动作,该下吸浆模与一第一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一抽送装置的抽吸作用或吹送作用;一冷压上模,挂设于一导轨上而存在于该下吸浆模的上方位置,该冷压上模的模面朝下,该冷压上模的模面与该下吸浆模的模面形状对称,该冷压上模受一外在动力机构带动可于需要时沿着该导轨做水平横向位移动作,该冷压上模与一第二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二抽送装置的抽吸作用或吹送作用;一冷压下模,设置于该浆箱一侧的平台上,该冷压下模的模面朝上,该冷压下模的模面与该冷压上模的模面形状对称,该冷压下模受一外在动力机构带动可于需要时做直立上下位移动作,该冷压下模与一第三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三抽送装置的抽吸作用或吹送作用;一热压上模,与该冷压上模间定距连接共同挂设于该导轨上,该热压上模与该冷压上模受同一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而共同沿着该导轨做水平横向位移动作,该热压上模的模面朝下,该热压上模的模面与该冷压上模的模面形状相同,该热压上模与一第四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四抽送装置的抽吸作用或吹送作用;一热压下模,设置于该浆箱另一侧的另一平台上,该热压下模的模面朝上,该热压下模的模面与该热压上模的模面形状对称,该热压下模受一外在动力机构带动可于需要时做直立上下位移动作,该热压下模与一第五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五抽送装置的抽吸作用或吹送作用;及一接料盘,与该热压下模设置于同侧,并存在于该热压下模外部,该接料盘受一外在动力机构带动可于需要时做直立上下位移动作,该接料盘主要是有一平台,供接受模塑产品的成品停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是运用上述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再进行如下步骤:

(1)启动该下吸浆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下吸浆模下降沉浸入该浆箱的浆料内,并通过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开始吸浆,以在该下吸浆模的模面上形成一第一胚料层;

(2)吸浆时间一到,该下吸浆模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上移离开浆面回到原先位置,过程中,该第一抽送装置持续抽吸作用,使该第一胚料层脱水降湿;

(3)启动该下吸浆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下吸浆模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上升,进入该冷压上模内合模挤压该第一胚料层脱水,随即该冷压上模所连接的第二抽送装置启动抽吸作用以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同时该下吸浆模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作用,使该第一胚料层与该下吸浆模间脱开;

(4)启动该冷压上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冷压上模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沿着该导轨横向移动到该冷压下模正上方,同时该热压上模会沿着该导轨跟随该冷压上模同步移动;该过程的同时,该下吸浆模下降并再次沉浸入该浆箱的浆料内,并通过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再次吸浆,以在该下吸浆模的模面上形成一第二胚料层;

(5)该冷压下模通过所连接的第三抽送装置开启抽吸作用,同时启动该冷压下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冷压下模上升进入该冷压上模内合模挤压该第一胚料层脱水,随即该冷压下模所连接的第三抽送装置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作用,使该第一胚料层与该冷压下模间脱开,该冷压上模所连接的第二抽送装置则仍启动抽吸作用以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该过程的同时,该下吸浆模也吸附住该第二胚料层上移离开浆面回到原先位置,且该第一抽送装置持续抽吸作用,使该第二胚料层脱水降湿;

(6)该冷压下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冷压下模下降回位,且该冷压上模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沿着该导轨反向移动回位到该下吸浆模正上方,同时该热压上模会沿着该导轨跟随该冷压上模反向移动;

(7)该下吸浆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下吸浆模吸附住该第二胚料层上升,进入该冷压上模内合模,此时该第一胚料层与该第二胚料层二者即在该冷压上模与该下吸浆模间共同挤压结合成型为一厚胚品,该厚胚品的厚度即为该第一胚料层或该第二胚料层的二倍,过程中,该冷压上模所连接的第二抽送装置仍持续抽吸作用以吸附住该厚胚品,同时,该下吸浆模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则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作用,使该厚胚品与该下吸浆模间脱开;

(8)该冷压上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冷压上模吸附住该厚胚品沿着该导轨横向移动到该热压下模正上方,过程中该热压上模会沿着该导轨跟随该冷压上模同步移动;

(9)启动该热压下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下模上升进入该冷压上模内合模挤压该厚胚品,过程中并启动该热压下模所连接的第五抽送装置进行抽吸作用,随即该冷压上模所连接的第二抽送装置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作用,使该厚胚品与该冷压上模间脱开,该厚胚品即转换由该热压下模所吸附;

(10)随即该热压下模吸附住该厚胚品下降回到最原先位置,过程中持续对该厚胚品进行抽吸脱水的降湿作用;

(11)启动该热压上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上模沿着该导轨横向移动到该热压下模正上方,同时该冷压上模也会沿着该导轨跟随该热压上模同步移动到该下吸浆模正上方;

(12)启动该热压下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下模吸附住该厚胚品上升进入该热压上模内合模,此时该厚胚品即介于该热压上模与该热压下模间,因此该热压上模与该热压下模即共同对该厚胚品进行热压定型作业一端时间,使该厚胚品完全干燥成为一模塑产品;

(13)热压定型作业时间一到,该热压上模所连接的第四抽送装置启动抽吸作用,以吸附住该模塑产品,同时该热压下模所连接的第五抽送装置启动吹送作用,以使该模塑产品与该热压下模间脱开,然后该热压下模向下移动回位;随即该热压上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上模沿着该导轨反向移动到该接料盘正上方,同时该冷压上模也沿着该导轨跟随该热压上模同步移动到该热压下模正上方;

(14)启动该接料盘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接料盘上升到距该热压上模一掉落距离的指定位置停留,该掉落距离恰可供该模塑产品顺利掉落,且不影响该热压上模后续离开的动作,随即该热压上模所连接的第四抽送装置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作用,使该模塑产品与该热压上模间脱开,因此该模塑产品的成品即被吹落于该接料盘的平台上停留;

(15)该热压上模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上模沿着该导轨横向移动到该热压下模正上方,同时该冷压上模也沿着该导轨跟随该热压上模同步移动到该下吸浆模正上方;该过程同时,该接料盘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接料盘下降回到原位,因此即可将该模塑产品的成品取离而集合,以完成一轮循环。

上述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中,将该模塑产品的成品自该接料盘上取离的动作可借由人工手动直接取离或借由机械手臂自动取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显著的进步:

1.本发明揭示该下吸浆模双次进入该浆箱内吸浆,以分别形成第一胚料层及第二胚料层,并搭配该冷压上模先接收该第一胚料层后与该冷压下模挤压,再接收该第二胚料层共同挤压为厚胚品,最后该厚胚品转由该热压上模和该热压下模接收并热压定型为模塑产品。如此构造组成及制造方法是目前任何习知模塑产品制造机所无。

2.本发明于制程中所形成的厚胚品,是由该下吸浆模双次进入该浆箱内吸浆,以分别形成第一胚料层及第二胚料层,并搭配该冷压上模先接收该第一胚料层后与该冷压下模挤压,再接收该第二胚料层共同挤压为厚度加倍的厚胚品。因该厚胚品的外表面是由该下吸浆模与该冷压上模紧密挤压所形成的优面,所以再经该热压上模和该热压下模热压定型后的模塑产品的外表面即皆为优面,使用上足以提升包装商品的整体价值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的构造组成示意图。

图2至图16是本发明中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连续步骤示意图。

图中:

1、自动成型机10、下吸浆模

11、导轨20、浆箱

31、冷压上模32、冷压下模

41、热压上模42、热压下模

50、接料盘p、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及一种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的整体构造组成如图1所示,乃为一种特别适用于制造出模塑产品的自动成型机1,构造组成上主要包括有:

一浆箱20,内部容装浆料,顶面为开口状。

一下吸浆模10,受装设支持而存在于该浆箱20的顶面开口处,该下吸浆模10的模面朝上,未动作时该下吸浆模10的模面高于该浆箱20的浆料面,该下吸浆模10的模面为外凸者,该下吸浆模10受一外在动力机构(例如动力缸体,并不局限)带动而可于需要时做直立上下位移动作,该下吸浆模10与一第一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一抽送装置的抽吸(真空)作用或吹送(送风)作用。

一冷压上模31,挂设于一导轨11上而存在于该下吸浆模10的上方位置,该冷压上模31的模面朝下,该冷压上模31的模面与该下吸浆模10的模面形状对称,故该冷压上模31的模面为内凹者,该冷压上模31受一外在动力机构(例如马达、滑轨及滚轮的配置,并不局限)带动而可于需要时沿着该导轨11做水平横向位移动作,该冷压上模31与一第二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二抽送装置的抽吸(真空)作用或吹送(送风)作用。

一冷压下模32,设置于该浆箱20一侧(例如左侧)较该浆箱20为高的平台上,该冷压下模32的模面朝上,该冷压下模32的模面与该冷压上模31的模面形状对称,故该冷压下模32的模面为外凸者,该冷压下模32受一外在动力机构(例如动力缸体,并不局限)带动而可于需要时做直立上下位移动作,该冷压下模32与一第三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三抽送装置的抽吸(真空)作用或吹送(送风)作用。

一热压上模41,与该冷压上模31间定距连接而共同挂设于该导轨11上,该热压上模41与该冷压上模31会受同一外在动力机构(例如马达、滑轨及滚轮的配置,并不局限)带动而共同沿着该导轨11做水平横向位移动作,该热压上模41的模面朝下,该热压上模41的模面与该冷压上模31的模面形状相同,故该热压上模41的模面为内凹者,该热压上模41与一第四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四抽送装置的抽吸(真空)作用或吹送(送风)作用。

一热压下模42,设置于该浆箱20另一侧(例如右侧)较该浆箱20为高的另一平台上,该热压下模42的模面朝上,该热压下模42的模面与该热压上模41的模面形状对称,故该热压下模42的模面为外凸者,该热压下模42受一外在动力机构(例如动力缸体,并不局限)带动而可于需要时做直立上下位移动作,该热压下模42与一第五抽送装置连接,可接受该第五抽送装置的抽吸(真空)作用或吹送(送风)作用。

一接料盘50,与该热压下模42设置于同一平台上,并存在于该热压下模42外部,该接料盘50受一外在动力机构(例如动力缸体,并不局限)带动而可于需要时做直立上下位移动作,该接料盘50主要是有一平台,供接受模塑产品的成品p停留。

上述构造即组成本发明的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其中,所提及的外在动力机构及第一、二、三、四、五抽送装置因皆非本发明的主要构成,且其作用明显可成立,故未示于图,以免图面过于复杂难辨。

根据上述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的构造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运用上述模塑产品双次下吸浆自动成型机,再进行如下步骤:

(1)如图2所示,启动该下吸浆模10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下吸浆模10下降沉浸入该浆箱20的浆料内,并通过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开始吸浆,以在该下吸浆模10的模面上形成一第一胚料层。

(2)如图3所示,当吸浆时间一到,该下吸浆模10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上移离开浆面回到原先位置(该浆箱20的顶面开口处)。过程中,该第一抽送装置持续抽吸作用,使该第一胚料层脱水降湿。

(3)如图4所示,启动该下吸浆模10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下吸浆模10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上升,进入该冷压上模31内合模挤压该第一胚料层脱水,随即该冷压上模31所连接的第二抽送装置启动抽吸作用以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同时该下吸浆模10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则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送风)作用,使该第一胚料层与该下吸浆模10间脱开。

(4)如图5所示,启动该冷压上模31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冷压上模31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沿着该导轨11横向移动到该冷压下模32正上方,同时该热压上模41会沿着该导轨11跟随该冷压上模31同步移动。该过程的同时,该下吸浆模10下降并再次沉浸入该浆箱20的浆料内,并通过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再次吸浆,以在该下吸浆模10的模面上形成一第二胚料层。

(5)如图6所示,该冷压下模32通过所连接的第三抽送装置开启抽吸作用,同时启动该冷压下模32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冷压下模32上升进入该冷压上模31内合模挤压该第一胚料层脱水,随即该冷压下模32所连接的第三抽送装置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送风)作用,使该第一胚料层与该冷压下模32间脱开,该冷压上模31所连接的第二抽送装置则仍启动抽吸作用以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该过程的同时,该下吸浆模10也吸附住该第二胚料层上移离开浆面回到原先位置(该浆箱20的顶面开口处),且该第一抽送装置持续抽吸作用,使该第二胚料层脱水降湿。

(6)如图7所示,该冷压下模32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冷压下模32下降回位,且该冷压上模31吸附住该第一胚料层沿着该导轨11反向移动回位到该下吸浆模10正上方,同时该热压上模41会沿着该导轨11跟随该冷压上模31反向移动。

(7)如图8所示,该下吸浆模10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下吸浆模10吸附住该第二胚料层上升,进入该冷压上模31内合模,此时该第一胚料层与该第二胚料层二者即在该冷压上模31与该下吸浆模10间共同挤压结合成型为一厚胚品,该厚胚品的厚度即为该第一胚料层或该第二胚料层的二倍,过程中,该冷压上模31所连接的第二抽送装置仍持续抽吸作用以吸附住该厚胚品,同时,该下吸浆模10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则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送风)作用,使该厚胚品与该下吸浆模10间脱开,此时该第一抽送装置的吹送(送风)作用也令该厚胚品降湿。

(8)如图9所示,该冷压上模31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冷压上模31吸附住该厚胚品沿着该导轨11横向移动到该热压下模42正上方,过程中该热压上模41会沿着该导轨11跟随该冷压上模31同步移动。该过程的同时,该下吸浆模10可以开始进行下一轮循环的起始动作,亦即由该下吸浆模10下降沉浸入该浆箱20的浆料内,并通过所连接的第一抽送装置开始吸浆,以在该下吸浆模10的模面上形成一属于下一轮循环的第一胚料层。

(9)如图10所示,启动该热压下模42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下模42上升进入该冷压上模31内合模挤压该厚胚品,过程中并启动该热压下模42所连接的第五抽送装置进行抽吸作用,因此在上下皆抽吸作用下可以使该厚胚品快速脱水,随即该冷压上模31所连接的第二抽送装置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送风)作用,使该厚胚品与该冷压上模31间脱开,因此该厚胚品即转换由该热压下模42所吸附。

(10)如图11所示,随即该热压下模42吸附住该厚胚品下降回到最原先位置,过程中持续对该厚胚品进行抽吸脱水的降湿作用。

(11)如图12所示,启动该热压上模41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上模41沿着该导轨11横向移动到该热压下模42正上方,同时该冷压上模31也会沿着该导轨11跟随该热压上模41同步移动到该下吸浆模10正上方。

(12)如图13所示,启动该热压下模42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下模42吸附住该厚胚品上升进入该热压上模41内合模,此时该厚胚品即介于该热压上模41与该热压下模42间,因此该热压上模41与该热压下模42即共同对该厚胚品进行热压定型作业一端时间,使该厚胚品完全干燥成为一模塑产品。

(13)如图14所示,热压定型作业时间一到,该热压上模41所连接的第四抽送装置启动抽吸作用,以吸附住该模塑产品,同时该热压下模42所连接的第五抽送装置启动吹送(送风)作用,以使该模塑产品与该热压下模42间脱开,然后该热压下模42向下移动回位。随即该热压上模41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上模41沿着该导轨11反向移动到该接料盘50正上方,同时该冷压上模31也沿着该导轨11跟随该热压上模41同步移动到该热压下模42正上方。

(14)如图15所示,启动该接料盘50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接料盘50上升到距该热压上模41一掉落距离的指定位置停留,该掉落距离恰可供该模塑产品顺利掉落,且不影响该热压上模41后续离开的动作,随即该热压上模41所连接的第四抽送装置停止抽吸作用,转换成吹送(送风)作用,使该模塑产品与该热压上模41间脱开,因此该模塑产品的成品p即被吹落于该接料盘50的平台上停留。

(15)如图16所示,该热压上模41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热压上模41沿着该导轨11横向移动到该热压下模42正上方,同时该冷压上模31也沿着该导轨11跟随该热压上模41同步移动到该下吸浆模10正上方。该过程同时,该接料盘50所连接的外在动力机构带动该接料盘50下降回到原位,因此即可将该模塑产品的成品p取离而集合,以完成一轮循环。将该模塑产品的成品p自该接料盘50上取离的动作可借由人工手动直接取离或借由机械手臂自动取离。

经过以上诸项步骤一一进行后,所预期的模型产品即可制造成型,且所述制造成型的模塑产品厚度明显增加为二倍。因此本发明在制造及使用上具备如下优异功效:

1.本发明揭示该下吸浆模10双次进入该浆箱20内吸浆,以分别形成第一胚料层及第二胚料层,并搭配该冷压上模31先接收该第一胚料层后与该冷压下模32挤压,再接收该第二胚料层共同挤压为厚胚品,最后该厚胚品转由该热压上模41和该热压下模42接收并热压定型为模塑产品。如此构造组成及制造方法是目前任何习知模塑产品制造机所无。

2.本发明于制程中所形成的厚胚品,是由该下吸浆模10双次进入该浆箱20内吸浆,以分别形成第一胚料层及第二胚料层,并搭配该冷压上模31先接收该第一胚料层后与该冷压下模32挤压,再接收该第二胚料层共同挤压为厚度加倍的厚胚品。因该厚胚品的外表面是由该下吸浆模10与该冷压上模31紧密挤压所形成的优面,所以再经该热压上模41和该热压下模42热压定型后的模塑产品的外表面即皆为优面,使用上足以提升包装商品的整体价值感。

3.本发明于制程中所形成的厚胚品,最后是转由该热压上模41和该热压下模42接收并对厚胚品进行热压定型工作,若热压时间必须较长,则该热压上模41和该热压下模42的构成也可以设置成在同侧有二组以上,以对同一厚胚品进行二段以上的热压定型工作,借以降低整体热压工时,并可使模塑产品表面更呈优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