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制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薄片制造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51816发布日期:2019-03-05 20:1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薄片制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薄片制造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纸(薄片)的制造的薄片制造装置、具备该薄片制造装置的薄片制造系统、该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具有对包含纤维与树脂(结合材料)的材料进行加压加热而形成薄片的成形部且尽量不使用水的干式的薄片制造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通过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来夹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加压加热,从而制造薄片。在第一旋转部中,被配置于旋转中心部的金属芯被软质体(橡胶层)覆盖,且软质体的外周面(表面)通过加热器而被加热。第二旋转部具有在内部设置有热源的金属芯,并且金属芯未被软质体覆盖。即,利用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而设置有硬度差,并通过使第一旋转部的软质体追随材料的凹凸而变形,从而使夹持材料时的接触面积变大,由此能够高效地对材料进行加热。进而,由于通过加热器而仅对软质体的表面进行加热,因此与对软质体的整体被加热的情况相比,软质体不易发生热劣化。

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在成形部中配置有加压部和加热器,并通过使加压部中的加压力以及加热器中的加热温度中的至少一方发生变化,从而使薄片的厚度、密度发生变化。换言之,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具有一个加压加热装置,通过改变该加压加热装置的条件,从而使薄片的厚度、密度发生变化。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由于软质体被加热,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软质体的热劣化都会进展,从而需要进行部件更换。此外,在软质体发生热劣化而需要部件更换的情况下,存在为了更换部件而使装置长时间地停止,从而使装置的效率(生产性)降低的可能性。此外,虽然也考虑不设置软质体的结构,但是在未设置有软质体的结构中,由于当材料被第一旋转部与第二旋转部夹持时,材料的凹凸会被压扁而出现局部的光泽感,因此难以制造出具有均匀的亚光感的薄片。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在改变加压加热装置的条件的情况下,由于在改变加压加热装置的条件的期间内无法制造薄片,因此装置的效率(生产性)会降低。进而,在加压加热装置(特别是加热器)寿命截止而需要部件更换等维护的情况下,存在为了更换部件而使装置长时间地停止,从而使装置的效率(生产性)降低的可能性。

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中,也存在迅速地对材料进行加热从而迅速地制造薄片这样的高速性的要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00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610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通过对将原料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来实施加热从而制造薄片,所述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以相对于该薄片制造装置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

加热器以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单元化后的加热器能够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而一体地进行拆装(更换)。而且,在由于加热器的寿命、不良状况等而无法使用薄片制造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将无法使用的加热器(被单元化了的加热器)更换为正常的加热器(被单元化了的加热器),从而能够使薄片制造装置恢复成可使用的状态。

假设,在加热器未被单元化而将加热器分解来更换无法使用的部件从而使薄片制造装置恢复至可使用的状态的情况下,加热器的分解及组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从而可能会使薄片制造装置长时间地停止。在本应用例中,如果作为库存而保留有被单元化了的正常的加热器,则无需分解、拆装加热器,通过将无法使用的加热器更换为正常的加热器,就能够使薄片制造装置恢复至可使用的状态,因此,与分解加热器来更换无法使用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薄片制造装置的停止时间,从而提高薄片制造装置的效率(生产性)。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加热器具有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其在与所述第一旋转体之间夹持所述混合物;以及移动机构,其能够切换至所述第一旋转体以及所述第二旋转体夹持所述混合物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旋转体以及所述第二旋转体不夹持所述混合物而彼此分离的位置。

加热器的构成要素(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移动机构)以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单元化后的加热器能够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而一体地进行拆装(更换)。而且,在由于加热器的寿命、不良状况等而无法使用薄片制造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将无法使用的加热器(被单元化了的加热器)更换为正常的加热器(被单元化了的加热器),就能够使薄片制造装置恢复成可使用的状态。

另外,当通过移动机构而调整至第一旋转体以及第二旋转体夹持混合物的位置时,加热器成为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状态。当通过移动机构而调整至第一旋转体以及第二旋转体不夹持混合物而分离的位置时,加热器成为不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非加热状态。因此,能够选择加热器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状态、或加热器不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非加热状态。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的加热器具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能够在与所述第一加热器不同的条件下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

在因混合物的种类变更等而对混合物的加热条件进行改变的情况下,假如加热器仅能够设定一种加热条件,则需要停止薄片的制造并改变加热器的条件。因此,会产生在改变加热器的条件期间无法制造薄片的这种损失。

在本应用例中,通过第一加热器和能够在与第一加热器不同的条件下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器,从而能够设定两种条件。另外,通过移动机构,从而能够选择利用第一加热器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情况、或通过第二加热器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情况。例如,当采用在通过第一加热器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的期间内改变第二加热器的条件这样的方式时,由于即使在改变第二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也使用第一加热器而制造了薄片,因此能够减少在改变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无法制造薄片这样的损失,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的效率(生产性)。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不同条件是指,所述混合物的加热条件、所述混合物的加压条件或者所述第一旋转体乃至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材质中的任意一项不同的情况。

当能够使混合物的加热条件、混合物的加压条件或者第一旋转体乃至第二旋转体的材质在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中有所不同时,能够减少在改变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无法制造薄片这样的损失,并且能够以最佳条件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

[应用例5]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对将原料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来实施加热从而制造薄片,所述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具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器能够在与所述第一加热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加热。

在本应用例中,通过第一加热器与第二加热器而能够设定两种加热条件。例如,当采用在通过第一加热器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的期间内改变第二加热器的条件的方式时,由于即使在改变第二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也使用第一加热器而制造了薄片,因此能够减少在改变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无法制造薄片这样的损失,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的效率(生产性)。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不同条件是指,所述混合物的加热条件、所述混合物的加压条件或者使被制造出的所述薄片的品质、质感不同的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不同的情况。

当能够使混合物的加热条件、混合物的加压条件或者使被制造出的薄片的品质、质感不同的条件在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中不同时,能够减少在改变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无法制造薄片这样的损失,从而能够以最佳条件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具有使所述混合物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加热器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和使所述混合物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加热器而被加热的第二路径,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能够进行切换。

在本应用例中,能够对使用通过第一加热器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的情况、和使用通过第二加热器而被加热的第二路径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的情况进行切换。

例如,当采用在使用通过第一加热器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来制造薄片的期间内改变第二加热器的条件的方式时,由于即使在改变第二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也使用通过第一加热器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而制造了薄片,因此能够减少在改变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无法制造薄片这样的损失,从而提高薄片制造装置的效率(生产性)。

[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加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加热器沿着所述混合物被输送的方向而配置,所述混合物通过所述第一加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加热器中的至少一方而被加热。

在本应用例中,通过第一加热器与第二加热器而能够设定两种加热条件。例如,当采用在通过第一加热器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的期间内改变第二加热器的条件的方式时,由于即使在改变更第二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也使用第一加热器而制造了薄片,因此能够减少在改变加热器的条件的期间内无法制造薄片这样的损失,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的效率(生产性)。

另外,当利用第一加热器以及第二加热器双方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时,与利用第一加热器以及第二加热器中的任意一个来加热混合物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迅速地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能够迅速地制造薄片。即,能够使薄片制造装置中的薄片的制造高速化。

[应用例9]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加热器具有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对可读取的第一信息进行存储。

如果在加热器中设置可读取第一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并将与加热器相关的信息作为第一信息而存储于第一存储单元中,则能够详细地掌握加热器的状态。

[应用例10]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信息包含将所述加热器的运转时间与所述加热器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所述累计值具有警告值和使用极限值,所述警告值用于对接近于变为无法适当使用所述加热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警告,所述使用极限值为能够适当使用所述加热器的上限。

仅利用加热器的运转时间或加热器的运转温度中的某一个而难以评价加热器的劣化状态,通过将加热器的运转时间与加热器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从而能够评价加热器的劣化状态。

另外,当累计值具有用于对接近于变为无法适当使用加热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警告的警告值时,能够通过警告值而预测加热器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时期(加热器的寿命)。当累计值具有作为能够适当使用加热器的上限的使用极限值时,能够通过使用极限值而准确地掌握变为无法使用的时期。

[应用例11]所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优选为,还具有:将种类不同的所述结合材料分别独立地收容的结合材料供给部和安装于所述结合材料供给部中且存储有能够读取的第二信息的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所述结合材料的种类以及与所述结合材料的种类相关的加热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由于在被安装于结合材料供给部的第二存储单元中以可读取的方式而存储有用于设定混合物的加热条件的第二信息(结合材料的种类、与结合材料的种类相关联的加热温度),因此能够设定加热部的加热条件。

[应用例12]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还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加热器重新运转的情况下对新的所述乘积进行计算,进而将所述新的乘积与所述累计值相加而计算出新的累计值,并将所述新的累计值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并且,在所述新的累计值超过所述警告值的情况下,催促所述加热器的更换。

控制部在加热器重新运转的情况下对新的乘积进行计算,进而将新的乘积与累计值相加而计算出新的累计值,并在新的累计值超过警告值的情况下,催促加热器的更换。即,控制部根据新的累计值与警告值,而在加热器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时期到来之前,催促新的加热器的更换。换言之,能够对加热器的寿命进行预测,并在加热器的寿命截止之前预先准备新的加热器。

当加热器寿命截止时,需要停止装置而将寿命截止了的加热器更换为新的加热器,因此会发生用于更换为新的加热器的装置停止。假设在加热器寿命截止之后准备新的加热器,则在新的加热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准备新的加热器的期间变长,从而可能会使用于更换为新的加热器的装置停止变长。另一方面,如果对加热器的寿命进行预测,并在加热器寿命截止之前预先准备新的加热器,则即使在新的加热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由于只要在加热器寿命截止之前的期间内准备新的加热器即可,因此能够抑制可能会使用于更换为新的加热器的装置停止变长的情况。

因此,与在加热器寿命截止之后准备新的加热器的情况相比,在对加热器的寿命进行预测并在加热器寿命截止之前预先准备新的加热器的情况下,薄片制造装置的停止损失变少,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的效率(生产性)。

[应用例13]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还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加热器重新运转的情况下对新的所述乘积进行计算,进而将所述新的乘积与所述累计值相加而计算出新的累计值,并将所述新的累计值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并且,在所述新的累计值超过所述使用极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加热器的电源设为断开。

控制部在加热器重新运转的情况下对新的乘积进行计算,进而将新的乘积与累计值相加而计算出新的累计值,并且在新的累计值超过使用极限值的情况下,将加热器的电源设为断开。即,控制部在加热器处于无法适当使用的状态的情况下,自动地设为加热器无法使用的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通过无法适当使用的加热器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这样的不良情况。

[应用例14]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还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包含所述原料的种类和所述薄片的种类和所述薄片的制造速度在内的输入信息,而决定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加热温度,并对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进行切换,或者同时使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第二加热器,来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

控制部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输入信息来决定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从而能够从多个加热器(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中选择出适合于混合物的加热的加热器。即,能够自动地从多个加热器中选择适合于混合物的加热的加热器。

[应用例15]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以及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以相对于所述薄片制造装置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

例如,为了制造出材料的凹凸(混合物的凹凸)不易被压扁且具有抑制了光泽的亚光感的薄片,优选为材料的凹凸不易被压扁的加热器。为了制造出具有光泽被增强了的光泽感的薄片,优选为材料的凹凸容易被压扁的加热器。即,根据制造出的薄片的品质、质感,而使所优选的加热器的结构有所不同。

当采用如下方式时,即,薄片制造系统为了制造品质、质感不同的薄片而预先设置有优选的加热器时,通过在制造品质、质感不同的薄片的情况下更换为优选的加热器,从而能够提高制造的薄片的品质、质感,并由此提高制造出的薄片的多样性。另外,由于加热器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而可拆装,因此例如与将薄片制造装置分解来更换加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更换加热器的情况下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停止时间,从而提高薄片制造装置的效率(生产性)。

[应用例16]在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该薄片制造装置具有对将原料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被安装于所述加热器上且可读取第一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以及控制部,该薄片制造装置利用所述加热器而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所述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具有警告值,所述警告值用于对所述加热器的运转时间与所述加热器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接近于变为无法适当使用所述加热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警告,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累计值超过所述警告值的情况下,催促所述加热器的更换。

控制部在加热器重新运转的情况下对新的乘积进行计算,并将新的乘积与累计值相加而计算出新的累计值,并且在新的累计值超过警告值的情况下,催促加热器的更换。即,控制部根据新的累计值与警告值,在加热器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时期到来之前,催促新的加热器的更换。换言之,对加热器的寿命进行预测,并能够在加热器寿命截止之前预先准备新的加热器。

如果对加热器的寿命进行预测,并在加热器寿命截止之前预先准备新的加热器,则即使在新的加热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由于只要在加热器寿命截止之前的期间内准备新的加热器即可,因此与在加热器的寿命截止之后准备新的加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用于更换为新的加热器的装置停止。

[应用例17]在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该薄片制造装置具有对将原料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的多个加热器、被安装于所述加热器中且可读取第一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将种类不同的所述结合材料独立地进行收纳的结合材料供给部、被安装于所述结合材料供给部中且可读取第二信息的第二存储单元以及控制部,并通过所述加热器而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所述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具有警告值,所述警告值用于对所述加热器的运转时间与所述加热器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接近无法适当使用所述加热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警告,所述第二信息具有所述结合材料的种类以及与所述结合材料的种类相关联的加热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包含所述原料的种类和所述薄片的种类和所述薄片的制造速度在内的输入信息,而在所述多个加热器之中选择适合于所述混合物的加热的加热器。

由于控制部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及输入信息而决定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并从多个加热器中自动地选择与混合物的加热相匹配的加热器,因此能够可靠地选择与混合物的加热相匹配的加热器。

[应用例18]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方法为通过被安装于装置上的加热器而对将原料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的薄片制造方法,所述薄片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即:对于作为所述加热器而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装置上的第一加热器盒,解除其在所述装置中的电连接以及机械式的固定,从而将其从所述装置卸下的工序;代替所述第一加热器盒,对第二加热器盒实施所述装置中的电连接以及机械式的固定,从而将其安装于所述装置上的工序;以及通过被安装于所述装置上的所述第二加热器盒而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的工序。

在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方法中,由于能够代替第一加热器盒而将第二加热器盒安装于装置上,因此例如在第一加热器盒上产生不良情况而使装置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通过代替第一加热器盒而将第二加热器盒安装于装置上,从而能够将装置修复成正常的状态。例如,在制造难以通过第一加热器盒的加热而被适当地制造出的薄片的情况下,通过代替第一加热器盒而将第二加热器盒安装于装置上,从而能够适当地制造该薄片。

[应用例19]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薄片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加热器盒与所述第二加热器盒被设为,所述混合物的加热条件、所述混合物的加压条件、和制造出的所述薄片的品质、质感的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不同的规格,所述装置被设为,作为输入信息而能够选择所述原料的种类、所述薄片的种类、及所述薄片的制造速度中的至少一项来进行设定,从所述装置上拆下所述第一加热器盒的工序以及代替所述第一加热器盒而将所述第二加热器盒安装于所述装置上的工序中的任意一个工序,对应于所述装置中的所述输入信息的设定来执行。

第一加热器盒和第二加热器盒具有混合物的加热条件、混合物的加压条件或者制造出的薄片的品质、质感的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不同的规格。即,通过第一加热器盒和第二加热器盒,从而能够制造多样的薄片。

在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方法中,由于能够选择将第一加热器盒安装于装置上从而通过第一加热器盒来制造薄片的情况、或者代替第一加热器盒而将第二加热器盒安装于装置上从而通过第二加热器盒来制造薄片的情况,因此能够制造多样的薄片。例如,能够制造品质、质感不同的多样的薄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供给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添加物供给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加热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加热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加热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加热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9为表示显示在操作面板上的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0为表示累计值的示例的图。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薄片制造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薄片制造方法的工序流程。

图15a为表示图14中的步骤s1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b为表示图14中的步骤s1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a为表示图14中的步骤s1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b为表示图14中的步骤s1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a为表示图14中的步骤s1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b为表示图14中的步骤s1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未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其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变更。另外,在以下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层、各部位设为在附图上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层、各部位的比例尺与实际不同。

实施方式1

薄片制造装置的概要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供给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表示添加物供给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为,例如对于在以干式的方式而对作为机密用纸等使用完毕的废纸的原料ma进行解纤使之纤维化之后,进行加压、加热、切断,从而制造新纸(薄片s)的装置而言较为优选的装置。另外,通过在原料ma被纤维化后的物质中混合各种各样的添加物,能够按照用途而提高纸制品的粘结强度、白色度,或增加颜色、香味、阻燃等功能。此外,通过控制纸的密度、厚度、形状而进行成形,从而能够按照a4或a3等定型尺寸的办公纸张、名片纸张等用途,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厚度、尺寸的纸。

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制造部102和控制装置110。制造部102制造薄片s,控制装置110(控制部120(参照图8))对制造部102的各部进行控制。

在制造部102中,沿着薄片s的材料所移动的方向而依次配置有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旋转体49、混合部50、堆积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输送部79、薄片形成部86、切断部90。

虽然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但薄片制造装置100通过对将原料ma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树脂)的混合物(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组80(加热器81、82)来实施加热,从而制造薄片s。

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原料ma以及材料进行加湿的加湿部202、204、206、208、210、212。加湿部202、204、206、208、210、212对所述材料、和/或材料所移动的空间进行加湿。加湿部202、204、206、208、210、212的具体的结构是任意的,例如可举出蒸汽式、气化式、温风气化式、超声波式等。

供给部10具备对原料ma进行收纳的多个储料器11(收纳部)。在各个储料器11中层叠地储存有作为原料ma的废纸。供给部10从多个储料器11中的任意一个向粗碎部12供给原料ma。

原料ma只要是包含纤维的物质即可,例如可举出纸、浆料、浆料板、包含无纺布的布或者织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原料ma而使用废纸。废纸为,至少一次在印刷或笔记等使用过的纸,并且附着有调色剂、墨水的情况较多。

如图2所示,供给部10具备:装载台1101,其上积蓄有原料ma;一对供给辊1111,其将被装载于装载台1101上的原料ma送出;供给辊1112,其对原料ma进行输送;多个储料器11,其对原料ma进行收纳。

供给辊1111每次选出一张原料ma,并向检测输送通道1105送出。在检测输送通道1105上配置有测色部391以及扫描仪393。测色部391与检测输送通道1105对置设置,并对原料ma的表面的颜色进行测量而将测量值向控制装置110输出。扫描仪393与检测输送通道1105对置设置。扫描仪393具备向检测输送通道1105照射光的光源(省略图示)、对原料ma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的行传感器,并将由行传感器所读取到的图像输出至控制装置110。

原料ma通过供给辊1112而从检测输送通道1105向输送通道1102被输送,并被收容于储料器11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储料器11分别以能够沿箭头标记方向滑动的方式而被配置。各个储料器11从远离输送通道1102的位置起向接近或抵接于输送通道1102的位置移动,并对在输送通道1102上被输送的原料ma进行收纳。在储料器11中设置有将被收纳于内部的原料ma送出的馈送辊11a。被收纳于储料器11中的原料ma通过馈送辊11a而以每次一张的方式向供给通道1103送出,并输送至粗碎部12。

在供给部10中,在输送原料ma的过程中,测色部391对原料ma进行测色,扫描仪393实施原料ma的读取。

控制装置110取得测色部391的测色结果、和扫描仪393读取到的图像。控制装置110基于测色部391的输出值而对原料ma的表面颜色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原料ma的种类。原料ma的种类例如为ppc(影印纸)纸张、牛皮纸、再生纸等。另外,控制装置110根据测色部391的测色结果而求出无调色剂、墨水等的非印字部的白色度,并推断漂白的有无,从而对是否为牛皮纸进行判断。另外,控制装置110根据测色部391的测色结果以及扫描仪393所读取到的图像,而对附着于原料ma的颜色材料的量、种类(墨水、调色剂、树脂调色剂等)、色彩在原料ma的表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等进行检测。

控制装置110对原料ma的种类进行判断,并使与判断出的原料ma的种类相对应的储料器11向输送通道1102侧移动,从而收纳于针对原料ma的种类而各异的储料器11中。即,在各个储料器11中汇总地收纳有一种的原料ma。因此,通过选择储料器11,从而能够选择特定的种类的原料ma。

返回至图1,粗碎部12通过粗碎刃14而将由供给部10供给的原料ma裁断(粗碎),并形成粗碎片。粗碎部12例如具备夹隔着原料ma而进行裁断的一对粗碎刃14、和使粗碎刃14旋转的驱动部,即具有与所谓的碎纸机相同的结构。粗碎部12将原料ma裁断成1cm~数cm见方或者以下的尺寸的纸片。

粗碎部12具有接收由粗碎刃14裁断而落下的粗碎片的滑道(料斗)9。滑道9通过管6而与解纤部20连通。粗碎片通过滑道9而被聚集,并穿过管6而被输送至向解纤部20。

解纤部20对通过粗碎部12而被裁断了的粗碎片进行解纤。具体而言,解纤部20将通过粗碎部12而被裁断了的粗碎片拆解成一条一条的纤维,并生成解纤物。另外,解纤部20还具有使附着于被解纤物上的树脂粒、墨水、调色剂、防渗剂等物质与纤维分离的功能。

穿过了解纤部20的物质被称为解纤物。在解纤物中,除了被拆解出的纤维以外,有时还包含在对纤维进行拆解时与纤维分离的树脂粒、墨水、调色剂等色剂、防渗剂、纸力增强剂等添加剂。

解纤部20以干式的方式进行解纤。解纤部20例如能够使用叶轮研磨机。具体而言,解纤部20具有高速旋转的转子(省略图示)以及位于转子的外周的衬套(省略图示)。由粗碎部12而裁断了的粗碎片被夹在解纤部20的转子与衬套之间从而被解纤。解纤部20通过转子的旋转而产生气流。通过该气流,解纤部20能够从管6抽吸粗碎片,从而能够将解纤物向排出口24输送。解纤物从排出口24被送出至管3。

在管3上设置有解纤部鼓风机26,通过解纤部鼓风机26所产生的气流,从而将解纤物从管3向筛选部40的导入口42送出。

筛选部40根据纤维的长度而对从导入口42被导入的解纤物进行筛选。详细而言,筛选部40将通过解纤部20而被解纤了的解纤物中的预先设定的尺寸以下的解纤物设为第一筛选物,并将大于第一筛选物的解纤物设为第二筛选物。第一筛选物包括纤维或者粒子等,第二筛选物例如包括较大的纤维、未解纤片(未被充分解纤的粗碎片)、被解纤了的纤维凝结或缠绕而成的团等。

筛选部40具有鼓部41、和对鼓部4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43。

鼓部41为通过电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圆筒的筛子。鼓部41具有网(过滤器、筛网),并作为筛子而发挥功能。通过该网的网眼,鼓部41对小于网眼口(开口)的大小的第一筛选物和大于网眼口的第二筛选物进行筛选。作为鼓部41的网,例如可以使用金属丝网、将具有切口的金属板拉伸而成的多孔拉制金属网、以及在金属板上通过冲压机等而形成了孔的冲压金属板。

通过鼓部41而筛选出的第一筛选物穿过鼓部41的网眼而向空气中分散,并向位于鼓部41的下方的第一料片形成部45的网带46落下。

无法穿过鼓部41的网眼的第二筛选物通过从导入口42流入鼓部41的气流而流动从而被引导至排出口44,由此被送出至管8。管8将鼓部41的内部与管6连结。穿过管8而流动的第二筛选物与通过粗碎部12而被裁断了的粗碎片一起沿管6流动,从而被引导至解纤部20的导入口22。由此,第二筛选物返回至解纤部20,从而被解纤处理。

第一料片形成部45包括网带46、辊47、抽吸部(吸引机构)48。网带46为无接头形状的带,并被悬架在三个辊47上,通过辊47的动作,从而沿图中的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被输送。网带46的表面由排列有规定尺寸的开口的网所构成。从筛选部40落下的第一筛选物之中,穿过网眼的尺寸的微粒子向网带46的下方落下,未穿过网眼的尺寸的纤维堆积于网带46上,并与网带46一起沿箭头标记v1方向而被输送。

从网带46落下的微粒子包括解纤物中较小的粒子和密度较低的粒子(树脂粒、色剂等),且为不被用于(不适合于)薄片s的制造中的去除物。从第一筛选物中去除了去除物后的残余部分为适合于薄片s的制造的材料,并堆积在网带46上,从而形成第一料片w1。

此外,网带46在制造薄片s的运转动作中以速度v1而进行移动。网带46的输送速度v1以及网带46的输送的开始以及停止通过控制装置110而被控制。

抽吸部48从网带46的下方对空气进行抽吸。抽吸部48经由管23而与集尘部27连结。集尘部27使微粒子与气流分离。在集尘部27的下游设置有捕集鼓风机28,捕集鼓风机28从集尘部27抽吸空气。此外,捕集鼓风机28所排出的空气经由管29而被排出至薄片制造装置100之外。

如上文所述,在网带46之上堆积有从第一筛选物中去除了去除物后的纤维,从而形成了第一料片w1。通过由捕集鼓风机28实施抽吸,从而促进了网带46上的第一料片w1的形成,并且去除物迅速地被去除。

此外,对第一筛选物与第二筛选物进行筛选分离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具备鼓部41的筛选部40。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分级器而对由解纤部20解纤处理后的解纤物进行分级的结构。作为分级器,例如可以使用分级旋流器、急弯射流分级器(elbow—jetclassifier)、涡流分级器(eddyclassifier)。如果使用这些分级器,则能够对第一筛选物与第二筛选物进行筛选分离。

在网带46的输送路径中,在筛选部40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设置有使堆积于网带46的第一料片w1断开的旋转体49。第一料片w1在网带46通过辊47而折回的位置处从网带46剥离,并通过旋转体49而被断开。

第一料片w1为,纤维堆积而形成料片形状的柔软的材料,旋转体49将第一料片w1的纤维拆解,并加工成容易利用混合部50而混合添加物的状态。

旋转体49的结构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为具有板状的叶片且进行旋转的旋转叶片形状。旋转体49被配置在从网带46剥离的第一料片w1与叶片接触的位置。通过旋转体49的旋转(例如朝向图中箭头标记r所示的方向的旋转),从而叶片与从网带46剥离而被输送的第一料片w1碰撞而断开,由此生成细分体p。

通过旋转体49而断开的细分体p在管7的内部落下,并通过在管7的内部流动的气流而向混合部50移送(输送)。

混合部50具备供给包含使多个纤维粘合的树脂在内的添加物的添加物供给部52、与管7连通且供包含细分体p的气流流动的管54以及混合鼓风机56。细分体p为,从穿过了筛选部40的第一筛选物中去除了去除物的纤维。混合部50在构成细分体p的纤维中混合含有树脂的添加物。

在混合部50中,通过混合鼓风机56而产生气流,并且在管54之中,在将细分体p与添加物混合的同时进行输送。此外,细分体p在管7以及管54的内部流动的过程中被拆解,从而成为更细的纤维状。

此外,添加物供给部为“结合材料供给部”的一个示例。

如图3所示,在添加物供给部52中,以可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对添加物进行收纳的添加物盒501。在添加物供给部52中能够安装多个添加物盒501,并且排出部52a、供给调节部52b及供给管52c对应于各个添加物盒501而被设置。

添加物盒501被形成为内部中空的箱型,且被安装于添加物供给部52的排出部52a的上部。排出部52a经由供给管52c而与管54连结。另外,在排出部52a与供给管52c之间配设有供给调节部52b。供给调节部52b对从排出部52a流入供给管52c的添加物的量进行调节。

而且,被收纳于添加物盒501中的添加物经由排出部52a、供给调节部52b、供给管52c而向管54供给。

在添加物盒501的各个盒中安装有具有存储元件(csic:customerserviceintegratedcircuit:客户服务集成电路)的基板18。此外,与基板18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省略图示)以露出的方式形成在添加物盒501上。基板18经由连接端子而与控制装置110电连接。

基板18为“第二存储单元”的一个示例,并以可读取的方式存储有第二信息(添加物的信息、原料ma的种类、薄片s的种类、薄片s的制造速度等)。换言之,在分别独立地收纳种类不同的添加物(结合材料)的添加物供给部52(添加物盒501)中安装有可读取第二信息的基板18。

此外,基板18既可以是接触式的ic芯片,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的ic芯片(例如,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er:射频识别器)。

被收纳于添加物盒501中的添加物包含使多个纤维粘合的树脂(结合材料)。添加物中所包含的树脂为热可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例如由as树脂、abs树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酸醚、聚醚醚酮等构成。

另外,在被收纳于添加物盒501的添加物中,除了使纤维粘合的树脂之外,根据制造的薄片s的种类,还包含用于使纤维着色的着色剂、用于抑制纤维的凝结或树脂的凝结的凝结抑制剂以及用于使纤维等不易燃烧的阻燃剂等。

此外,添加物中所包含的树脂为“结合材料”的一个示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七个添加物盒501被安装于添加物供给部52中。被收纳在各个添加物盒501中的添加物的种类是任意的。例如,通过安装分别收纳不同颜色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盒501,从而能够从添加物供给部52分别向管54供给黄色的添加物、品红色的添加物、蓝绿色的添加物。此外,也可以安装收纳白色的添加物、无色(单色)的添加物等的添加物盒501,还可以安装收纳其他颜色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盒501。

添加物供给部52能够从被安装于添加物供给部52的多个添加物盒501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添加物盒501供给添加物。例如,控制装置110通过对添加物供给部52进行控制,从收纳有黄色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盒501、收纳有蓝绿色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盒501供给添加物,从而能够制造出绿色的薄片s。

返回至图1,通过混合鼓风机56所产生的气流,从而在管7中落下的细分体p与由添加物供给部52所供给的添加物被抽吸至管54的内部,并穿过混合鼓风机56内部。通过混合鼓风机56所产生的气流和/或混合鼓风机56所具有的叶片等旋转部的作用,从而构成细分体p的纤维与添加物被混合,纤维与添加物的混合物经由管54而被移送至堆积部60。

堆积部60将穿过了混合部50的混合物从导入口62导入,并将相互缠绕的解纤物(纤维)拆解,并使之在空气中分散的同时落下。而且,堆积部60在从添加物供给部52被供给的添加物的树脂为纤维状的情况下,将缠绕在一起的树脂拆解。由此,堆积部60能够使混合物均匀性良好地堆积在第二料片形成部70上。

堆积部60具有鼓部61、和对鼓部6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63。鼓部61为通过电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圆筒的筛子。鼓部61具有网(过滤器、筛网),并且作为筛子而发挥功能。通过该网的网眼,鼓部61使小于网眼口(开口)的纤维或粒子通过,并从鼓部61落下。鼓部61的结构例如与鼓部41的结构相同。

在鼓部6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料片形成部70。第二料片形成部70使穿过了堆积部60的穿过物堆积,从而形成作为“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料片w2。

第二料片形成部70例如具有网带72、辊74、抽吸机构76。网带72为无接头形状的带,且被悬架于多个辊74上,通过辊74的动作,从而沿图中箭头标记v2所示的方向被输送。网带72例如为金属制、树脂制、布制或无纺布等。网带72的表面由排列有规定尺寸的开口的网构成。从鼓部61落下的纤维或粒子中的穿过网眼的尺寸的微粒子向网带72的下方落下,无法穿过网眼的尺寸的纤维堆积于网带72上,并与网带72一起沿箭头标记方向被输送。网带72在制造薄片s的运转动作中以恒定的速度v2进行移动。

网带72的网眼较为微小,能够设为使从鼓部61落下的纤维、粒子的大部分不会穿过的尺寸。

抽吸机构76被设置在网带72的下方(与堆积部60侧相反的一侧)。抽吸机构76具有吸风机77,通过吸风机77的吸引力,从而产生从堆积部60朝向网带72的气流。

通过抽吸机构76,从而将因堆积部60而分散于空气中的混合物抽吸至网带72上。由此,促进了网带72上的第二料片w2的形成,从而能够增大从堆积部60排出的排出速度。另外,通过抽吸机构76而能够在混合物的下落路径上形成下降气流,从而能够防止在下落过程中解纤物、添加物相互缠绕的情况。

吸风机77也可以使从抽吸机构76抽吸到的空气穿过未图示的捕集过滤器而排出至薄片制造装置100之外。或者,也可以使吸风机77抽吸到的空气送入至集尘部27中,从而对抽吸机构76抽吸到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去除物进行捕集。

如此,通过经由堆积部60与第二料片形成部70,从而形成了富含空气而柔软蓬松状态的第二料片w2。堆积于网带72上的第二料片w2向薄片形成部86被输送。

在网带72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设置有将网带72上的第二料片w2向薄片形成部86送出的输送部79。输送部79例如具有网带79a、辊79b、抽吸机构79c。

抽吸机构79c具备鼓风机(省略图示),通过鼓风机的抽引力而使网带79a产生上升气流。该气流对第二料片w2进行抽吸,从而第二料片w2与网带72离开而吸附于网带79a上。网带79a通过辊79b的自转而移动,并将第二料片w2向薄片形成部86进行输送。

如此,输送部79将形成于网带72上的第二料片w2从网带72剥离并输送。

薄片形成部86具备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压的加压部84、以及对由加压部84加压了的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组80。在薄片形成部86中,由加压部84而加压了的第二料片w2通过加热器组80而被加热,从而形成薄片s。即,在薄片形成部86中,通过对作为纤维与树脂(添加物)的混合物的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从而使混合物中的多个纤维相互经由树脂而粘合在一起,由此形成薄片s。

此外,加热器组80为“加热器”的一个示例。

加压部84由一对压延辊85(加压辊)构成,并以预定的夹持力来夹持第二料片w2以对之进行加压。第二料片w2的厚度通过加压而变小,从而提高了第二料片w2的密度。一对压延辊85的一方为被电机(省略图示)驱动的驱动辊,另一方为从动于驱动辊而旋转的从动辊。压延辊85通过电机(省略图示)的驱动力而旋转,并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压,并且将通过加压而成为高密度的第二料片w2向加热器组80进行输送。

加热器组80具有被配置于加压部84侧的第一加热器81和被配置于切断部90侧的第二加热器82。即,第一加热器81以及第二加热器82沿着第二料片w2被输送的方向而依次配置。另外,第二料片w2通过第一加热器81以及第二加热器82中的至少一方而被加热。

此外,关于加热器81、82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

切断部90将通过薄片形成部86而形成的薄片s切断,并加工成预定尺寸的薄片s(单页纸)。详细而言,切断部90具有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第一切断部92、以及在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第二切断部94。在切断部90中,第一切断部92被配置于薄片s的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第二切断部94被配置于薄片s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而且,利用薄片形成部86而成形的薄片s通过第一切断部92与第二切断部94,从而被切断加工成预定尺寸的单页纸。

通过切断部90而实施了切断加工的单页的薄片s朝向托盘96被排出,并被装载于托盘96上。

加热器的概要

图4至图7为表示加热器的结构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4为表示第一加热器81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第二加热器82的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4以及图5中,为了便于理解加热器81、82中的加热辊(第一旋转体171、第二旋转体172、第3旋转体173)的结构,由虚线来图示加热辊(第一旋转体171、第二旋转体172、第三旋转体173)以外的构成要素。在图6以及图7中,为了便于理解加热器81、82中的移动机构190的结构,由虚线来图示移动机构190以外的构成要素。

另外,在图4至图6中,图示了加热器81、82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的状态。在图7中,图示了加热器81、82未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7,对加热器81、82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加热器81具有:第一旋转体171a、在与第一旋转体171a之间夹持第二料片w2的第二旋转体172a、第三旋转体173、移动机构190、旋转自如的轮脚175、作为“第一存储单元”的一个示例的基板17。第二加热器82具有:第一旋转体171b、在与第一旋转体171b之间夹持第二料片w2的第二旋转体172b、第三旋转体173、移动机构190、旋转自如的轮脚175、基板17。

另外,对于第一加热器81而言,第一加热器81的构成要素(第一旋转体171a、第二旋转体172a、第三旋转体173、移动机构190、轮脚175、基板17)被单元化(盒体化),从而以一体的方式相对于制造部102的主体(省略图示)而可拆装。同样,对于第二加热器82而言,第二加热器82的构成要素(第一旋转体171b、第二旋转体172b、第三旋转体173、移动机构190、轮脚175、基板17)被单元化(盒体化),从而以一体的方式相对于制造部102的主体而可拆装。

换言之,作为“加热器”的一个示例的加热器组80以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100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另外,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的加热器组80具有第一加热器81和能够在与第一加热器81不同的条件下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器82。

轮脚175被用于使加热器81、82能够移动。操作者通过轮脚175而使加热器81、82容易移动,从而能够相对于制造部102的主体(省略图示)而进行拆装。

在加热器81、82中安装有具有存储元件(csic)的基板17。另外,与基板17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省略图示)以露出的方式形成在加热器81、82上。基板17经由连接端子而与控制装置110电连接。

基板17为“第一存储单元”的一个示例,并且以可读取的方式存储有第一信息(将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换言之,在加热器组80(加热器81、82)中安装有可读取第一信息的基板17。

此外,基板17既可以是接触式的ic芯片,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的ic芯片(例如,rfid)。

在第一加热器81中,第一旋转体171a、第二旋转体172a及第三旋转体173均为在内部具有热源h的加热辊。第一旋转体171a与第二旋转体172a对被加压部84加压且提高了密度的第二料片w2进行夹持,并对该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第三旋转体173以与第二旋转体172a的外周面相接的方式被配置,并对第二旋转体172a的外周面进行加热。第二旋转体172a的外周面(与第二料片w2相接的面)被内部的热源h加热,进而也被第三旋转体173加热。通过设置第三旋转体173,从而能够迅速地对第二旋转体172a的外周面进行加热。

另外,第一加热器81具有对第一旋转体171a、第二旋转体172a及第三旋转体173的温度(例如,外周面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省略图示)。

此外,第三旋转体173并非第一加热器81的必需的构成要素,其能够被省略。

第一旋转体171a以及第二旋转体172a在从旋转中心朝向外周面的方向上,依次配置有热源h、金属芯181、软质体185、剥离层188。第3旋转体173在从旋转中心朝向外周面的方向上,依次配置有热源h、金属芯181、剥离层188。即,第三旋转体173具有从旋转体171a、172a中省略了软质体185的结构。

金属芯181为在内部具有空腔的中空的部件,且由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构成。在剖视观察金属芯181的情况下,金属芯181的中心成为旋转体171a、172a的旋转中心。热源h例如为卤钨灯,且被配置于中空的金属芯181的内部。

软质体185例如由硅橡胶、聚氨酯橡胶、氟素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等构成。软质体185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可挠性材料)构成,在第二料片w2具有凹凸的情况下,软质体185会追随于第二料片w2的凹凸而发生变形。当软质体185追随于第二料片w2的凹凸而发生变形时,第二料片w2的凹凸不易被压扁,从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薄片s具有抑制了光泽的亚光感。

剥离层188由pfa(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与聚四氟乙烯的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构成。当设置剥离层188时,第二料片w2或者薄片s容易从旋转体171a、172a剥离。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具有软质体185的加热辊(旋转体171a、172a)称为软辊。

在第二加热器82中,第一旋转体171b、第二旋转体172b及第三旋转体173均为在内部具有热源h的加热辊。第一旋转体171b与第二旋转体172b对被加压部84加压而提高了密度的第二料片w2进行夹持,并对该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第三旋转体173以与第二旋转体172b的外周面相接的方式被配置,并对第二旋转体172b的外周面进行加热。第二旋转体172b的外周面被内部的热源h加热,进而也被第三旋转体173加热。通过设置第三旋转体173,从而能够迅速地对第二旋转体172b的外周面进行加热。

另外,第二加热器82具有对第一旋转体171b、第二旋转体172b及第三旋转体173的温度(例如,外周面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省略图示)。

此外,第三旋转体173并非第二加热器82的必需的构成要素,其能够被省略。

第一旋转体171b以及第二旋转体172b在从旋转中心朝向外周面的方向上依次配置有热源h、金属芯182、剥离层188。即,第二加热器82的旋转体171b、172b具有从第一加热器81的旋转体171a、172a中省略了软质体185的结构。如上文所述,第三旋转体173在从旋转中心朝向外周面的方向上,依次配置有热源h、金属芯181、剥离层188。

金属芯182由与金属芯181相比热传导率较高的材料构成,并且与金属芯181相比更容易传输热源h的热量。详细而言,金属芯182由铜或者包含铜的合金构成。另外,由于旋转体171b、172b不具有软质体185,因此与具有软质体185的旋转体171a、172a相比,热源h的热量更容易被传输至外周面。因此,旋转体171b、172b与旋转体171a、172a相比,更迅速地被加热,从而能够迅速地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

由于旋转体171b、172b不具有软质体185,因此在第二料片w2具有凹凸的情况下,对第二料片w2进行压迫,从而压扁第二料片w2的凹凸。因此,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薄片s,其第二料片w2的凹凸被压扁,从而具有光泽被增强了的光泽感。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不具有软质体185的加热辊(旋转体171b、172b)称为硬辊。

如此,为了制造第二料片w2的凹凸不易被压扁而具有抑制了光泽的亚光感的薄片s,优选为使用软辊(旋转体171a、172a)。为了制造第二料片w2的凹凸容易被压扁而具有光泽被增强了的光泽感的薄片s,优选为使用硬辊(旋转体171b、172b)。

此外,亚光感以及光泽感为“薄片的品质、质感”的一个示例。

如图6以及图7所示,移动机构190具有:对第一旋转体171的旋转轴191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第一轴承部193、对第二旋转体172的旋转轴192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第二轴承部194、第一杆195a、第二杆195b。第一轴承部193与第二轴承部194以能够绕旋转轴196进行旋转的(能够相对移动)方式而相互连接。第一杆195a的一端侧以能够绕旋转轴197a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设置于第二轴承部194上,第二杆195b的一端侧以能够绕旋转轴197b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设置于第一轴承部193上。在第一杆195a上设置有施力部件198(弹簧)。施力部件198的一端侧连接于旋转轴197a,施力部件198的另一端侧连接于第二杆195b的另一端侧199。

另外,移动机构190具有绕旋转轴197b而对第二杆195b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省略图示)。

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当使第二杆195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成为第一旋转体171与第二旋转体172位移至相互接触的位置的图6的状态。此时,通过施力部件198,从而第一轴承部193(第一旋转体171)朝向第二轴承部194(第二旋转体172)侧被施力,第二轴承部194朝向第一轴承部193侧被施力。

另外,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当使第二杆195b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旋转体171与第二旋转体172成为相互分离的图7所示的状态。

如此,移动机构190从加热器81、82不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加热器81、82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另外,移动机构190从加热器81、82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变化成加热器81、82不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

即,移动机构190在第一旋转体171与第二旋转体172夹持第二料片w2的位置、和第一旋转体171与第二旋转体172不夹持第二料片w2而分离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因此,通过设置移动机构190,从而能够选择如下状态中的任意一个,即:第一旋转体171a与第二旋转体172a夹持第二料片w2且仅由第一加热器81加热第二料片w2的状态;第一旋转体171b与第二旋转体172b夹持第二料片w2且仅由第二加热器82加热第二料片w2的状态;以及第一旋转体171a、171b与第二旋转体172a、172b夹持第二料片w2且由第一加热器81以及第二加热器82双方加热第二料片w2的状态。

如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能够选择仅由第一加热器81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第一模式、仅由第二加热器82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第二模式、由第一加热器81以及第二加热器82的双方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第三模式。即,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能够通过第一加热器81以及第二加热器82中的至少一方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

此外,由于在第一模式中由软辊(旋转体171a、172a)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因此在制造具有光泽被抑制了的亚光感的薄片s的情况下被使用。由于在第二模式中由硬辊(旋转体171b、172b)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因此在制造具有光泽被增强了的光泽感的薄片s的情况下被使用。由于在第三模式中由软辊(旋转体171a、172a)以及硬辊(旋转体171b、172b)双方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因此在提高薄片s的制造速度的情况下被使用。

优选的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根据添加物中所含有的树脂、添加物中所含有的颜色材料等而发生变化。另外,优选的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根据在制造原料ma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浆料的种类(原料ma的种类)而发生变化。例如,在由以针叶树的浆料所制造出的原料ma而形成的第二料片w2和由以阔叶树的浆料所制造出的原料ma而形成的第二料片w2之间,优选的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发生变化。另外,优选的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也根据将原料ma解纤而生成的纤维的长度、粗细而发生变化。

如此,由于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根据原料ma的种类、添加物的种类以及解纤物(纤维)的状态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在对原料ma的种类、添加物的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需要改变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

假设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仅有一个加热器并对原料ma的种类、添加物的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需要停止薄片制造装置100中的薄片s的制造,并且需要改变加热器的温度以便以优选的加热温度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由于在变更加热器的温度期间,薄片制造装置100无法制造薄片s,因此会产生薄片制造装置100无法制造薄片s的损失(以下,称为条件变更损失)。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第一加热器81和能够在与第一加热器81不同的条件下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器82,并且能够在两个加热器81、82中分别设定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加热条件)。例如,当在利用两个加热器81、82中的一方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期间内变更两个加热器81、82中的另一方的温度时,由于即使在变更两个加热器81、82中的另一方的温度的期间内,也是利用两个加热器81、82中的一方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而制造薄片s,因此,伴随着加热器81、82的温度变更而产生的条件变更损失变小,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假设薄片制造装置100只有一个加热器并对加热第二料片w2而形成的薄片s的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下,例如在从具有亚光感的薄片s切换为具有光泽感的薄片s的情况下,需要将加热器由软辊更换为硬辊。由于在将加热器由软辊更换为硬辊的期间内,薄片制造装置100无法制造薄片s,因此会产生薄片制造装置100无法制造薄片s的条件变更损失。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软辊(第一加热器81)以及硬辊(第二加热器82)双方,并能够通过移动机构190而进行切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无需将加热器由软辊更换为硬辊,也无需将加热器由硬辊更换为软辊,因此薄片制造装置100无法制造薄片s的条件变更损失变小,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两个加热器81、82,因此当利用两个加热器81、82双方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时,与利用两个加热器81、82中的一方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快薄片s的处理速度,从而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如此,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利用两个加热器81、82中的至少一方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因此与仅利用一个加热器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条件变更损失,进而加快薄片s的处理速度,由此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器”的一个示例的加热器组80具有第一加热器81和能够在与第一加热器81不同的条件下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器82,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此外,本申请中的“不同条件”是指,使第二料片w2的加热条件、第二料片w2的加压条件、和第一旋转体171、第二旋转体172的材质(例如,软质体185的有无)中的任意一项不同。

另外,本申请中的“不同条件”是指,使第二料片w2的加热条件、第二料片w2的加压条件、和使制造的薄片s的品质、质感(例如,亚光感、光泽感)不同的条件中的任意一项不同。

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概要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图9是表示显示在操作面板上的画面例的附图。详细而言,在图9中,图示了用于操作者对薄片制造装置100进行操作的操作画面160。图10是表示累计值的示例的图。另外,图10的横轴为加热器的运转时间,图10的纵轴为累计值。

如图8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20、操作面板140、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旋转体49、混合部50、堆积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输送部79、加压部84、加热器组80、切断部90、测色部391、扫描仪393、基板17、基板18。控制部120具备存储部130。

控制部120、操作面板140、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旋转体49、混合部50、堆积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输送部79、加压部84、加热器组80、切断部90、测色部391、扫描仪393、基板17、基板18经由总线150而相互连接。

控制部120与操作面板140被安装于控制装置110之中,且为控制装置110的构成要素。

存储部130例如由以可读取的方式存储规定的信息的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以可写入/读取的方式存储各种信息的ram等构成。

控制部120对制造部102的各部(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旋转体49、混合部50、堆积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输送部79、加压部84、加热器组80、切断部90)进行控制。

操作面板140例如为具有触摸面板机构的液晶显示面板。操作面板140具有设定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工作所需的各种条件的功能、和显示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状态的功能。

如图9所示,当接通了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电源时,操作画面160被显示在操作面板140上。在操作画面160中配置有动作指示部161、速度设定部162、薄片设定部163、告知部164、盒信息显示部165。

工作指示部161包括作为用于指示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工作的按钮而发挥功能的开始指示按钮161a、停止指示按钮161b、中断指示按钮161c、待机指示按钮161d。操作者利用工作指示部161的按钮而选择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工作。

速度设定部162具有作为用于指定薄片s的制造速度的按钮而发挥功能的设定部162a。操作者通过对设定部162a进行操作,并利用下拉菜单,从而能够从预先设定的多个速度中选择薄片s的制造速度。

另外,通过速度设定部162而选择的薄片s的制造速度被存储于控制部120的存储部130中。

薄片设定部163具有作为用于指示薄片制造装置100所制造的薄片s的条件的按钮而发挥功能的颜色设定部163a、纸种设定部163b、原料设定部163c。

操作者通过颜色设定部163a进行操作,并利用下拉菜单,从而能够从多个颜色中选择薄片s的颜色。另外,薄片s的颜色的信息能够改读为与添加物中所含有的颜色材料相关的信息。

另外,通过颜色设定部163a而选择的薄片s的颜色被存储于控制部120的存储部130中。此外,根据薄片s的颜色而选择所使用的添加物盒501的种类。例如,在制造绿色的薄片s的情况下,选择收纳有黄色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盒501、和收纳有蓝绿色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盒501。

操作者通过对纸种设定部163b进行操作,并利用下拉菜单,从而能够从预先设定的多个纸种中选择薄片s的纸种。

另外,通过纸种设定部163b而选择的薄片s的纸种为“薄片的种类”的一个示例,且被存储于控制部120的存储部130中。

操作者通过对原料设定部163c进行操作,并利用下拉菜单,从而能够从预先设定的多个种类中选择原料ma的种类。利用原料设定部163c而可选择的原料ma为收纳在供给部10的储料器11中的原料ma。

另外,通过原料设定部163c而选择的原料ma的种类被存储于控制部120的存储部130中。

如此,当接通了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电源并在操作面板140上显示了操作画面160时,通过操作面板140,从而将薄片s的制造速度、薄片s的颜色、薄片s的纸种和原料ma的种类作为输入信息而存储于控制部120的存储部130中。

另外,在添加物被收纳于添加物盒501的时刻处,添加物的信息作为第二信息而被存储于安装在添加物盒501上的基板18中。添加物的信息为结合材料的种类、与结合材料的种类相关联的加热温度等。即,在添加物被收纳在添加物盒501的时刻处,结合材料的种类、和与结合材料的种类相关联的加热温度等作为第二信息而被存储于安装在添加物盒501上的基板18中。

换言之,以可读取的方式被存储在基板18中的第二信息包括结合材料的种类、和与结合材料的种类相关联的加热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告知部164为将告知给操作者的内容通过文本或图像而显示的显示区域。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告知部164上显示有“请实施更换加热器的准备”这样的消息。

盒信息显示部165为显示与被安装(安置)在添加物供给部52中的添加物盒501相关的信息的显示区域。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在盒信息显示部165上显示有被收纳于添加物盒501中的添加物的颜色、余量。

作为“第一存储单元”的一个示例的基板17被安装于加热器81、82上,且以可读取的方式存储有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含将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另外,将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具有:警告值,其用于对接近于变为无法适当使用加热器81、82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警告;使用极限值,其为能够适当使用加热器81、82的上限。

换言之,第一信息具有: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的乘积被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用于对接近于变为无法适当使用加热器81、82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进行警告的警告值;作为能够适当使用加热器81、82的上限的使用极限值。

在图10中,图示了使用加热器81、82中的加热器81,并利用job1、job2、job3、job4及job5来制造薄片s的情况下的累计值的状态。另外,图10中,设为在实施了job5之后加热器81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情况。

如图10所示,在job1中,加热器81的运转温度为a11,加热器81的运转时间为a21。job1中的累计值a31由下文所示的(1)式来表示。

a31=a11×a21…(1)

在job2中,加热器81的运转温度为a12,加热器81的运转时间为a22。job2中的累计值a32由下文所示的(2)式来表示。

a32=a12×a22…(2)

在job3中,加热器81的运转温度为a13,加热器81的运转时间为a23。job3中的累计值a33由下文所示的(3)式来表示。

a33=a13×a23…(3)

在job4中,加热器81的运转温度为a14,加热器81的运转时间为a24。job4中的累计值a34由下文所示的(4)式来表示。

a34=a14×a24…(4)

在job5中,加热器81的运转温度为a15,加热器81的运转时间为a25。job5中的累计值a35由下文所示的(5)式来表示。

a35=a15×a25…(5)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累加而得到的累计值称为累计值a1,将用于对接近于变为无法适当使用加热器81、82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警告的警告值称为警告值b,将作为能够适当使用加热器81、82的上限的使用极限值称为使用极限值c。

例如,以170℃、100小时的条件而使用了加热器81、82的情况下的累计值a1为170×100℃·小时,即1.7×104℃·小时。以170℃、50小时的条件而使用了加热器81、82,又以185℃、50小时的条件而使用了加热器81、82的情况下的累计值a1为(170×50+185×50)℃·小时,即1.8×104℃·小时。以170℃、50小时的条件而使用了加热器81、82,再以185℃、50小时的条件而使用了加热器81、82,又以190℃、20小时的条件而使用了加热器81、82的情况下的累计值a1为(170×50+185×50+190×20)℃·小时,即2.2×104℃·小时。

在以下的说明中,加热器81、82的寿命是指,加热器81、82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时期、或者加热器81、82所能够适当使用的期间。例如,预测加热器81、82的寿命是指,对加热器81、82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时期进行预测。例如,加热器81、82的寿命较长是指加热器81、82所能够适当使用的期间较长。

加热器81、82的寿命(加热器81、82所能够适当使用的期间)依存于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和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例如,如果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较长,则加热器81、82的劣化将会逐渐进展,如果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较高,则加热器81、82的劣化将会逐渐进展。例如,即使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相同,但如果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变高,则加热器81、82也会加快劣化,从而加热器81、82的寿命会变短。即使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相同,但如果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变低,则加热器81、82的寿命也会变长。

因此,加热器81、82的劣化的程度能够根据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a1来评价。

另外,加热器81、82的寿命根据加热器81、82的构成要素而发生变化。例如,由于软质体185容易热劣化,因此具有软质体185的第一加热器81的寿命短于不具有软质体185的第二加热器82的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器81以及第二加热器82的各自的使用极限值c被默认设定。第一加热器81的使用极限值、第二加热器82的使用极限值为,以事先的耐久试验等的经验值而分别被设定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极限值c乘以0.95而得到的数值被默认设定为警告值b。例如,在使用极限值c为1×106℃·小时的情况下,警告值b被设定为9.5×105℃·小时。此外,警告值b的设定是任意的,例如,能够将使用极限值c乘以0.9而得到的数值设为警告值b。

这些使用极限值c的变更(设定)、警告值b的变更(设定)经由操作面板140而被实施。

控制部120取得被存储于基板17中的第一信息(累计值a1、警告值b、使用极限值c)。另外,控制部120在使加热器81、82重新运转的情况下,对重新运转的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运转温度的乘积d进行计算,进而将累计值a1与新计算出的乘积d相加而计算出新的累计值a2,并将之登录于基板17中。即,在使加热器81、82重新运转的情况下,被存储于基板17的累计值a1被替换为新的累计值a2。

如此,控制部120在加热器组80(加热器81、82)重新运转的情况下,利用重新运转的加热器组80(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运转温度而计算出新的乘积d,进而将新的乘积d与累计值a1相加而计算出新的累计值a2,并将新的累计值a2存储于基板17中。

进而,由于在新的累计值a2超过警告值b的情况下,接近于加热器81、82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状态,因此控制部120使操作画面160的告知部164显示对接近于加热器81、82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警告的“请实施加热器81、82的更换的准备”之类的消息(参照图9)。当显示有“请实施加热器81、82的更换的准备”之类的消息时,操作者实施用于将接近寿命的加热器81、82更换为无劣化的新的加热器81、82的准备。

换言之,控制部120在新的累计值a2超过警告值b的情况下,催促接近寿命的加热器81、82的更换。另外,换言之,控制部120根据新的累计值a2和警告值b,而对加热器81、82的寿命(加热器81、82无法适当使用的时期)进行预测,并在加热器81、82接近寿命(加热器81、82无法适当使用的时期)的情况下,催促加热器81、82的更换。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控制方法中,对加热器81、82的寿命进行预测,并结合加热器81、82的寿命而预先准备新的加热器81、82。

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设置旋转警示灯(注册商标)、蜂鸣器等,并通过旋转警示灯的光、蜂鸣器的声音等对加热器81、82接近于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警告。

另外,由于当新的累计值a2达到使用极限值c时,加热器81、82无法适当使用,因此控制部120停止制造部102的工作,并使操作画面160的告知部164显示“加热器的更换”之类的消息,并切断加热器81、82的电源,使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薄片s的处理自动地停止。于是,抑制了通过已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加热器81、82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这种不良情况。

当“加热器的更换”之类的消息被显示于操作画面160的告知部164上时,操作者将无法适当使用的加热器81、82更换为新的加热器81、82。

由于在加热器81、82中,加热器81、82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拆装(更换),因此例如与分解加热器81、82而仅更换劣化了的部件(构成要素)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加热器81、82的更换时间。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设置旋转警示灯(注册商标)、蜂鸣器等,并通过旋转警示灯的光、蜂鸣器的声音等而告知加热器81、82变为无法适当使用的情况。

一直以来,当新的累计值a2达到使用极限值c,且制造部102的工作在中途停止时,由制造部102正在处理中的材料(第一料片w2、第二料片w2)会变为不良状态。另外,在制造部102的工作在中途被停止了之后又准备新的加热器81、82的情况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以准备新的加热器81、82,从而存在制造部102的停止时间变长的不良情况。详细而言,在没有新的加热器81、82作为库存的情况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以准备新的加热器81、82,从而存在制造部102的停止时间变长的不良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加热器81、82的寿命进行预测而计划更换新的加热器81、82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制造部102正在处理中的材料(第一料片w2、第二料片w2)变为不良状态的损失。另外,如果对加热器81、82的寿命进行预测并预先准备新的加热器81、82,则即使在没有新的加热器81、82作为库存的情况下,由于只要在加热器81、82变为无法使用之前准备新的加热器81、82即可,因此能够抑制在准备新的加热器81、82的期间停止制造部102的处理这样的损失。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控制方法中,由于能够对加热器81、82的寿命进行预测,并结合加热器81、82的寿命而预先准备新的加热器81、82,因此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另外,在对原料ma的种类、添加物的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或对薄片s的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有时会使制造部102的处理停止。如果利用该制造部102的处理停止的期间而更换为预先准备的新的加热器81、82,则能够进一步减少停止制造部102的处理的损失。

另外,由于在加热器81、82中,加热器81、82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从而能够一体地更换,因此与加热器81、82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而需要分别更换加热器81、82的构成要素的情况相比,加热器81、82的更换时间变短,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停止制造部102的处理的损失。在寻求少量多品种的生产的当前尤为有效。

如上文所述,在被安装于加热器81、82上的基板17中存储有第一信息(加热器81、82的运转时间与加热器81、82的运转温度的乘积依次相加而得到的累计值等)。在被安装于添加物盒501的基板18中,以可读取的方式存储有第二信息(结合材料的种类、和与结合材料的种类相关联的加热温度等)。另外,在控制部120的存储部130中存储有输入信息(薄片s的制造速度、薄片s的颜色、薄片s的纸种、原料ma的种类等)。

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能够选择被存储于存储部130的输入信息中的原料ma的种类、薄片s的种类及薄片s的制造速度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设定。

控制部120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及输入信息来决定加热器81、82的加热温度,并对第一加热器81与第二加热器82进行切换、或者同时采用第一加热器81与第二加热器82,从而对混合物进行加热。

另外,控制部120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及输入信息来决定加热器81、82的加热温度,并选择多个加热器(第一加热器81、第二加热器82)中的适合于混合物的加热的加热器。即,自动地选择多个加热器(第一加热器81、第二加热器82)中的适合于混合物的加热的加热器。

例如,在选择了具有亚光感的薄片s的纸种的情况下,控制部120通过软辊(第一加热器81)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例如,在选择了具有光泽感的薄片s的纸种的情况下,通过硬辊(第二加热器82)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例如,在作为薄片s的制造速度而选择了高速的情况下,控制部120利用第一加热器81以及第二加热器82的双方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

由于加热器的选择、加热温度的设定自动地被实施,因此与操作者手动地实施加热器的选择、加热温度的设定的情况相比,用于制造薄片s的操作被高效化,进而能够防止操作失误。

实施方式2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1中,薄片形成部86a由单点划线所包围。

在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1中,薄片形成部的结构有所不同,而其它结构均相同。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形成部86a具有加压部84、两个加热器81、82、对路径1、2进行切换的两个挡板88、89。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形成部86具有加压部84、两个加热器81、82,而不具有对路径进行切换的挡板。这一点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主要的不同点。

以下,参照图11,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而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a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1所示,搭载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a上的薄片形成部86a具有:加压部84、两个加热器81、82、两个挡板88、89。

第一加热器81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第二加热器82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

在图11中,在挡板88与挡板89之间所图示的粗实线表示沿着第一路径1而被输送的第二料片w2或者薄片s。即,在图11中,在挡板88与挡板89之间所图示的粗实线相当于第一路径1。

在挡板88、89处于图中由实线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第一路径1,从而第二料片w2沿着第一路径1被输送,并通过第一加热器81而被加热。

在图11中,在挡板88与挡板89之间所配置的粗虚线表示沿着第二路径2而被输送的第二料片w2或者薄片s。即,在图11中,在挡板88与挡板89之间所配置的粗虚线相当于第二路径2。

在挡板88、89处于图中由虚线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第二路径2,从而第二料片w2沿着第二路径2而被输送,并通过第二加热器82而被加热。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a具有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第一加热器81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1、和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第二加热器82而被加热的第二路径2,第一路径1与第二路径2能够通过两个挡板88、89而进行切换。

在具有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第一加热器81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1和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第二加热器82而被加热的第二路径2,且第一路径1与第二路径2能够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具有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第一加热器81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1、和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第二加热器82而被加热的第二路径2,且第一路径1与第二路径2能够进行切换的情况下,例如,由于即使因加热器81、82的寿命等致使两个加热器81、82中的一个无法使用,也能够使用两个加热器81、82中的另一方,因此薄片制造装置100a无法制造薄片s的这种损失进一步变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另外,在具有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第一加热器81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1、和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第二加热器82而被加热的第二路径2,且第一路径1与第二路径2能够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即使省略移动机构190,也能够选择仅利用第一加热器81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状态、以及仅利用第二加热器82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状态。

即,能够从加热器81、82上省略移动机构190,以实现加热器81、82的低成本化。

实施方式3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2中,薄片形成部86b由单点划线所包围。

在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中,薄片形成部的结构有所不同,而其它结构均相同。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形成部86b具有加压部84、两个加热器组80a、80b、以及对路径1、2进行切换的两个挡板88、89。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形成部86具有加压部84、一个加热器组80,而不具有对路径进行切换的挡板。这一点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主要的不同点。

以下,参照图12,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而对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b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2所示,被搭载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b上的薄片形成部86b具有:加压部84、两个加热器组80a、80b、两个挡板88、89。

加热器组80a具有第一加热器81a和第二加热器82a。即,加热器组80a由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的第一加热器81a、和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的第二加热器82a构成。

加热器组80b具有第一加热器81b和第二加热器82b。即,加热器组80b由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的第一加热器81b、和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的第二加热器82b构成。

在两个加热器组80a、80b的两端配置有两个挡板88、89。

在图12中,在挡板88与挡板89之间所图示的粗实线表示沿着第一路径1被输送的第二料片w2或者薄片s。即,在图12中,在挡板88与挡板89之间所图示的粗实线相当于第一路径1。

在挡板88、89处于图中由实线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第一路径1,从而第二料片w2沿着第一路径1而被输送,并通过加热器组80a而被加热。即,在第一路径1上配置有两个加热器81a、82a,并且沿着第一路径1被输送的第二料片w2通过两个加热器81a、82a中的至少一方而被加热。

在图12中,在挡板88与挡板89之间所配置的粗虚线表示沿着第二路径2而被输送的第二料片w2或者薄片s。即,在图12中,在挡板88与挡板89之间所配置的粗虚线相当于第二路径2。

在挡板88、89处于图中虚线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第二路径2,从而第二料片w2沿着第二路径2而被输送,并通过加热器组80b而被加热。即,在第二路径2上配置有两个加热器81b、82b,并且沿着第二路径2被输送的第二料片w2通过两个加热器81b、82b中的至少一方而被加热。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b具有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加热器组80a而被加热的第一路径1、和使第二料片w2在被输送的同时通过加热器组80b而被加热的第二路径2,且第一路径1与第二路径2能够通过两个挡板88、89而进行切换。

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b具有四个加热器81a、81b、82a、82b,因此能够设定四种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即,由于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相比,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b能够设定多种的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因此伴随着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的变更而产生的条件变更损失进一步变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另外,当采用具有两个加热器组80a、80b的方式时,例如,由于即便因加热器81a、81b、82a、82b的寿命等而致使两个加热器组80a、80b中的一个无法使用,也能够使用两个加热器组80a、80b中的另一方,因此抑制了薄片制造装置100b无法制造薄片s的这种损失,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实施方式4

薄片制造系统的概要

图13为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薄片制造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此外,在图13中,薄片制造装置100c由虚线所包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系统1000具有薄片制造装置100c、第二加热器82。

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c为“装置”的一个示例。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系统1000的薄片制造装置100c与实施方式1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薄片形成部的结构,其他结构相同。即,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形成部86c具有加压部84、一个加热器81(第一加热器81)。实施方式1的薄片形成部86具有加压部84、两个加热器81、82(第一加热器81、第二加热器82)。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加热器81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加热器81相同。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c为通过对将原料ma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器81来加热从而制造薄片s的薄片制造装置,并且第一加热器81以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系统1000的第二加热器82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第二加热器82相同,并且以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

这些点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主要的不同点。

以下,参照图13,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而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系统1000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系统1000具有薄片制造装置100c、以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了的第二加热器82。

被搭载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的第一加热器81为具有软质体185的软辊,并通过追随第二料片w2的凹凸而发生变形,以使得第二料片w2的凹凸不易被压扁,由此使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薄片s具有抑制了光泽的亚光感。

第二加热器82不具有软质体185,从而不易追随第二料片w2的凹凸而发生变形,由此使得压扁第二料片w2的凹凸并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而形成的薄片s具有第二料片w2的凹凸被压扁且光泽被增强了的光泽感。

换言之,第一加热器81与第二加热器82被设为第二料片w2的加热条件、第二料片w2的加压条件和制造出的薄片s的品质、质感(亚光感,光泽感等)的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有所不同的规格。而且,为了制造具有光泽被抑制了的亚光感的薄片s,优选为使用第一加热器81,而为了制造具有光泽被增强了的光泽感的薄片s,优选为使用第二加热器82。此外,第一加热器81为“第一加热器盒”的一个示例。第二加热器82为“第二加热器盒”的一个示例。

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在制造具有光泽被增强了的光泽感的薄片s的情况下,与第二料片w2的凹凸不易被压扁的第一加热器81相比,优选为使用第二料片w2的凹凸容易被压扁的第二加热器82,从而需要将第一加热器81(软辊)更换为第二加热器82(硬辊)。

由于在第一加热器81中,第一加热器81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进行更换(可拆装),因此与第一加热器81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加热器81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拆下。另外,第二加热器82也与第一加热器81同样,由于第二加热器82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进行更换(可拆装),因此与第二加热器82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第二加热器82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

因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加热器81更换为第二加热器82,从而缩短将第一加热器81更换为第二加热器82的更换时间,由此能够减少在将第一加热器81更换为第二加热器82的情况下制造部102的处理停止的这种损失。

另外,在代替第一加热器81而更换为第二加热器82的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在制造具有光泽被抑制了的亚光感的薄片s的情况下,需要将第二加热器82更换为第一加热器81,并使薄片制造装置100c返回至初始的状态。

由于在第二加热器82中,第二加热器82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进行更换(可拆装),因此与第二加热器82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第二加热器82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拆下。另外,由于在第一加热器81中,第一加热器81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进行更换(可拆装),因此与第一加热器81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加热器81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

因此,即使在使薄片制造装置100c返回至初始的状态的情况下,也会缩短将第二加热器82更换为第一加热器81的更换时间,从而能够减少在将第二加热器82更换为第一加热器81的情况下制造部102的处理停止之类的损失。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缩短了在更换加热器81、82的情况下的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停止时间,从而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效率(生产性)。

薄片制造方法

图1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方法的工序流程。图15至图17为表示图14中的步骤s1的状态的示意图。

详细而言,在图15中,图示了将第一加热器81拆下前的状态。在图16以及图17中,图示了将第一加热器81拆下后的状态。另外,图15a、图16a及图17a为从短边方向观察第一加热器81的图(从与薄片s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观察的图),并省略了图6所示的移动机构190的构成要素的图示的一部分。图15b、图16b及图17b为从长边方向观察第一加热器81的图(从薄片s的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图)。

接下来,参照图14至图17,对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方法包括将第一加热器81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拆下的工序(步骤s1)、和将第二加热器82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的工序(步骤s2)。

此外,步骤s1为,“对于第一加热器盒,解除其在装置中的电连接以及机械式的固定,从而将其从装置上拆下的工序”的一个示例。步骤s2为,“代替第一加热器盒,对第二加热器盒实施在装置中的电连接以及机械式的固定,从而将该第二加热器盒安装于所述装置上的工序”的一个示例。

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能够选择被存储于存储部130的输入信息中的原料ma的种类、薄片s的种类、及薄片s的制造速度中的至少一项来进行设定。另外,控制部120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及输入信息来决定第二料片w2的加热温度,并选择优选的加热器81、82以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

详细而言,通过操作面板140的操作画面160,从而作为输入信息而输入了薄片s的制造速度、薄片s的颜色、薄片s的纸种及原料ma的种类,并存储于控制部120的存储部130中。控制部120选择优选的加热器81、82以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并且使操作画面160的告知部164显示优选的加热器81、82。另外,操作者根据显示在操作画面160的告知部164的内容,而更换为优选的加热器81、82。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的将第一加热器81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拆下的工序(步骤s1)以及代替第一加热器81而将第二加热器82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上的工序(步骤s2)中的任意一个对应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的输入信息的设定而被执行。

在以下的说明中,操作者根据显示在操作画面160的告知部164的内容,而将第一加热器81更换为第二加热器82。

在步骤s1中,解除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的电连接以及机械式的固定,从而将第一加热器81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拆下。

如图15a以及图15b所示,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主体109中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01、第二固定部102。如图15a所示,第一固定部101以夹持第一加热器81的两个轮脚175的方式被配置,从而抑制了第一加热器81的短边方向上的移动。即,第一固定部101对第一加热器81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控制。

如图15b所示,第二固定部102被设置为与第一加热器8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相接。另外,在第一加热器8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部103,以便与第二固定部102相接。

在第二固定部102以及第三固定部103上,具有将第一加热器81(基板17)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控制部120)电连接的电极部(省略图示)、以及将第一加热器81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主体109)机械式地固定的固定部(省略图示)。即,通过连结第二固定部102与第三固定部103,从而第一加热器81和薄片制造装置100c被电连接,并且被机械式地固定。

此外,将第一加热器81和薄片制造装置100c连接的结构与将连接第二加热器82和薄片制造装置100c连接的结构相同。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第二加热器82与第一加热器81同样,均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控制部120)电连接,并且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主体109)机械式地固定。

在步骤s1中,如图16b所示,使第一加热器81沿图中的箭头标记的方向移动,并将第二固定部102与第三固定部103分开,从而解除第一加热器81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电连接以及第一加热器81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机械式的固定。此时,如图16a所示,由于通过第一固定部101而抑制了第一加热器81的短边方向上的移动,因此第一加热器81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另外,在步骤s1中,如图17a以及图17b所示,使第一加热器81沿图中的箭头标记的方向移动,从使第一加热器81远离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主体109,而将第一加热器81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主体109上拆下。

即,在步骤s1中,经由图15所示的状态、图16所示的状态及图17所示的状态,解除第一加热器81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电连接,并解除第一加热器81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机械式的固定。

此外,在将第一加热器81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主体109上的情况下,经由图17所示的状态、图16所示的状态、图15所示的状态,而将第一加热器81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电连接,并将第一加热器81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机械式地固定,从而将第一加热器81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主体109上。

在步骤s2中,将第二加热器82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电连接,并将第二加热器82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主体109)机械式地固定。

将第一加热器81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连接的结构与将第二加热器82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连接的结构相同。因此,经由图17所示的状态、图16所示的状态及图15所示的状态,以与将第一加热器81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主体109上的情况相同的顺序,而将第二加热器82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主体109上。

换言之,在步骤s2中,代替第一加热器81,而对第二加热器82实施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的电连接以及机械式的固定,从而将该第二加热器82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

由于在第一加热器81中,第一加热器81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进行更换(可拆装),因此与第一加热器81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加热器81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拆下。另外,第二加热器82也与第一加热器81相同,由于第二加热器82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进行更换(可拆装),因此与第二加热器82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第二加热器82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

因此,步骤s1以及步骤s2的操作时间、即由于步骤s1以及步骤s2而使得薄片制造装置100c无法制造薄片s的时间变短。因此,能够缩短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停止时间,从而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效率(生产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所读取到的发明的主旨或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改变例。以下,列举出改变例来进行说明。

改变例1

在实施方式1中,对由加压部84加压后的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数量为两个。对由加压部84加压后的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例如,即使对由加压部84加压后的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数量为一个,但只要加热器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进行更换,则与加热器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而需要将加热器分解来更换劣化了的构成要素的情况相比,更换加热器的时间也会变短,因此能够缩短伴随着加热器的更换而产生的停止时间,从而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效率(生产性)。

因此,即使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数量为一个,加热器的构成要素被单元化的结构仍被包含于本申请的技术应用范围中。

改变例2

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设置有两个构成要素被单元化且能够一体地进行更换的加热器81、82,但是也可以采用设置有两个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而难以一体地进行更换的加热器。

当加热器为两个时,如果在利用两个加热器的一方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期间内,改变两个加热器的另一方的加热温度,则能够获得伴随着加热器的温度变更而产生的条件变更损失变少这样的效果。

因此,即便在加热器的构成要素未被单元化而难以一体地进行更换加热器的情况下,能够设定多个加热器的加热温度的结构也包含于本申请的技术应用范围中。

改变例3

虽然在实施方式1、2中,在加热器组80中配置有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的第一加热器81与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的第二加热器82,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加热器组80中配置有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的第一加热器81和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的第一加热器81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加热器组80中配置有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的第二加热器82和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的第二加热器82的结构。

另外,虽然在实施方式3中,在加热器组80a、80b中配置有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的第一加热器81a、81b和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的第二加热器82a、82b,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加热器组80a中配置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的第一加热器81a和具有软辊(旋转体171a、172a)的第一加热器81b,在加热器组80b中配置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的第二加热器82a和具有硬辊(旋转体171b、172b)的第二加热器82b的结构。

改变例4

在实施方式1中,软辊(旋转体171a、172a)为在内部具有热源h的加热辊。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软辊(旋转体171a、172a)在内部不具有热源h,而通过其他的加热辊(例如,第三旋转体173)而对其外周面进行加热的结构。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软质体185的软辊在内部不具有热源,而软辊的外周面通过其他的加热辊而被加热的结构。

当只有软辊的外周面通过加热辊而被加热时,与在内部具有热源h而对软辊的整体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软质体185不易发生热劣化,从而延长软辊的寿命。

改变例5

在实施方式4中,被搭载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的加热器(第一加热器81)的数量并不限定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被搭载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的加热器的数量既可以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同为两个,也可以与实施方式3同为四个。例如,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c可以为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参照图1)、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a(参照图11)和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b(参照图12)中的任意一个相同的结构。

另外,薄片制造系统1000所具有的加热器(第二加热器82)的数量、即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而可拆装的加热器(第二加热器82)的数量并不限定为一个,可以为多个。通过增多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而可拆装的加热器的数量,从而能够提高由薄片制造系统1000制造出的薄片s的多样性。即,在通过被安装于薄片制造装置上的加热器而对将原料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制造薄片的薄片制造系统中,当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而可拆装的加热器的数量(加热器的种类)增多时,能够制造出品质、质感(亚光感、光泽感等)不同的多样的薄片s。

符号说明

17…基板;80…加热器组;81…第一加热器;82…第二加热器;100…薄片制造装置;171、171a、171b…第一旋转体;172、172a、172b…第二旋转体;173…第三旋转体;175…轮脚;191、192…旋转轴;193…第一轴承部;194…第二轴承部;195a…第一杆;195b…第二杆;197a、197b…旋转轴;198…施力部件;199…另一端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