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材料输送装置及造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6337发布日期:2018-11-16 23:5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材料输送装置,涉及例如将废纸再生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抄纸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这样的技术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140730中记载的抄纸装置。在该抄纸装置中,环状的抄纸网转动,利用抄纸网对纸浆悬浮液进行过滤脱水并抄纸。此外,包括对抄纸网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清洗装置将在脱水路径上通过了抄纸网后的滤液排出到返回路径上的抄纸网上,清洗抄纸网。

此外,将残留在抄纸网表面的纤维转移到去除辊并去除,通过刮板将转移到去除辊外周面的纤维从去除辊刮去,被剥离了的纤维由纤维承接部承接。

所述抄纸装置的纤维承接部以湿纸从抄纸网正常地转移到后段的压榨部作为前提。也就是说,以在抄纸网上残留少量湿纸为前提,该少量的湿纸由纤维承接部承接。

并未设想所述抄纸装置在从抄纸网向后段的压榨部转移湿纸时发生转移错误的情况。因此,如果发生湿纸的转移错误,则纤维承接部承接从抄纸网剥离的大量湿纸。

在该情况下,纤维承接部马上变满,从纤维承接部溢出的湿纸在保持大的片断的状态下落到白水箱。设置于白水箱的搅拌装置虽然能够搅拌白水箱内的纤维,但在湿纸滞留于白水箱的时间内无法使湿纸快速地分散成纤维,纤维以大块状从白水箱流出。

因此,这成为白水系统的泵堵塞的原因、白水箱脏污的原因。此外,在发生湿纸转移错误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取出纤维承接部的湿纸的维护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白水系统的泵堵塞和白水箱脏污、在发生湿纸转移错误的情况下无需进行取出纤维承接部的湿纸的维护作业的纸材料输送装置和造纸机。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纸材料输送装置,其包括:输送部,在纸材料输送路径和回归路径上以环形轨道状转动,在纸材料输送路径的终端位置将纸材料转移到下一工序的路径上;以及承接部,承接未向下一工序的路径转移而到达所述输送部的回归路径并在回归路径上从所述输送部剥离的纸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承接部构成使纸材料分散的分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部包括从纸浆悬浮液形成湿纸的抄纸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承接部利用从输送部落下的液体来使纸材料分散。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纸材料输送装置还包括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朝向在回归路径上行进的所述输送部排出清洗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清洗机构朝向所述输送部的与纸材料输送面相反的背面排出清洗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纸材料输送装置还包括辅助剂供给部,所述辅助剂供给部供给用于辅助纸材料分散的分散用辅助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辅助剂供给部朝向所述承接部排出分散用辅助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承接部包括用于承接从所述输送部剥离的纸材料的承接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承接板具有通过孔,分散后的纸材料通过所述通过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承接板以下坡的方式倾斜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承接部由上部敞开的箱状部件构成,所述箱状部件的底部构成所述承接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部包括从纸浆悬浮液形成湿纸的抄纸网,所述纸材料输送装置还包括白水贮存部,因纸浆悬浮液的过滤而生成的液体和因湿纸的脱水而生成的液体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液体流入所述白水贮存部,构成所述承接部的所述箱状部件的一部分侧壁成为向所述白水贮存部溢流的溢流堰。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承接部位于所述白水贮存部内,所述承接板具有通过孔,分散后的纸材料通过所述通过孔,当所述白水贮存部内的液面上升时,所述白水贮存部的白水从所述承接板的所述通过孔进入所述承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承接部相对于装置主体装拆自如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造纸机,其具有从纸原料制造纸的多个工序,所述多个工序中的一个工序由所述的任一项记载的纸材料输送装置构成。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能够防止白水系统的泵堵塞和白水箱脏污、在发生湿纸转移错误的情况下无需进行取出纤维承接部的湿纸的维护作业的纸材料输送装置和造纸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废纸处理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湿纸分散部的有孔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其它的该实施方式的湿纸分散部的有孔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其它的该实施方式的湿纸分散部的倾斜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其它的该实施方式的湿纸分散部的箱状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废纸处理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废纸处理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废纸处理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废纸处理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作为造纸机的一种的废纸处理装置1包括:抄纸装置2,构成对带状的湿纸100进行抄纸的抄纸工序;脱水装置3,构成对作为纸材料的湿纸100进行脱水的脱水工序;干燥装置4,构成使湿纸(纸材料)100干燥的干燥工序;上部敞开的白水贮存部5,用于贮存从抄纸工序、脱水工序出来的滤水。

构成纸材料输送装置的抄纸装置2包括抄纸部20和湿纸分散部6。抄纸部20包括:抄纸网22,构成架设在第一组辊21之间的输送部;流浆箱23,将包含纸材料的纤维的纸浆悬浮液向抄纸网22供给。

构成输送部的抄纸网22以环形轨道状转动,在构成去路的纸材料输送路径的湿纸形成移送路径22a和构成回路的回归路径22b上行进。对于抄纸网22,输送纸材料的纤维的、表侧的纸材料输送面构成对湿纸100进行抄纸的湿纸形成面,在湿纸形成移送路径(纸材料输送路径)22a上在湿纸形成面上对湿纸100进行抄纸。

抄纸后的湿纸100在湿纸形成移送路径22a的终端侧转移到下一工序的脱水装置3的路径上。抄纸网22为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呈网眼状并具有透水性、透气性。

抄纸装置2具有构成承接部的湿纸分散部6。湿纸分散部6相对于装置主体装拆自如地设置在滤水从抄纸网22向白水贮存部5下落的路径的中途。

湿纸分散部(承接部)6用于承接在回归路径22b上从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落下的湿纸100。该湿纸100不在湿纸形成移送路径22a的终端侧转移到脱水装置3的路径上,而是到达回归路径22b。

在本实施方式中,湿纸分散部6具有分散板61,该分散板构成用于承接从抄纸网22落下的湿纸100的承接板。

如图2所示,构成承接板的分散板61由排列有规定孔径的开孔61a的有孔部件构成。开孔61a构成供分散的纸材料的纤维通过的通过孔。

此外,在抄纸网22的环形轨道的内侧设置有作为清洗装置的清洗喷嘴23。清洗喷嘴23朝向与在回归路径22b上行进的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纸材料形成面)相反的背面排出清洗液。此外,在抄纸网22的环形轨道的外侧,在湿纸分散部6的上方设置有辅助液供给部24,辅助液供给部24朝向湿纸分散部6洒出分散促进用的辅助液。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清洗喷嘴23分开,单独地设置辅助液供给部24,但是清洗喷嘴23也可以兼做为辅助液供给部24排出必要的水量。

脱水装置3具有架设在第二组辊31之间的、由吸水性材料构成的吸水带32,在此,吸水带32由毛毡构成且具有透气性。

吸水带32及抄纸网22在双方的环形轨道的中途相互抵接并形成抄纸转移部201。

在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上抄纸后的湿纸100在抄纸转移部201被向吸水带32按压,并且抄纸网22沿第一组辊21的外周反转并从湿纸100离开,由此湿纸100从抄纸网22转移到吸水带32上,吸水带32从转移后的湿纸100吸水并对湿纸100进行脱水。

干燥装置4包括:干燥辊41,内置加热器等加热装置,构成加热部;构成输送带的平滑面带43,架设在干燥辊41和第三组辊42之间,由非吸水性材料构成;输送保持带45,架设在第四组辊44之间,由非吸水性材料构成。

脱水装置3的吸水带32与平滑面带43在双方的输送轨道的中途相互抵接,形成湿纸100从脱水装置3的吸水带32向干燥装置4的平滑面带43转移的脱水转移部202。

在脱水转移部202配置有夹持平滑面带43和吸水带32的一对脱水辊51、52。脱水辊51、52通过平滑面带43和吸水带32对两带间的湿纸100进行压榨脱水,并且将湿纸100按压于平滑面带43,吸水带32沿着下侧脱水辊51的外周反转并从湿纸100离开,由此湿纸100从吸水带32平滑地转移到平滑面带4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水带32的开口率小于抄纸网22的开口率,平滑面带43呈薄板状且无透气性。

输送保持带45是网眼状的具有透气性的部件且由合成树脂构成,与平滑面带43的湿纸输送面相对配置,并与平滑面带43之间夹持湿纸100。

在湿纸100的输送方向上,在比干燥辊41更靠下游侧,在平滑面带43的轨道上配置有刮板部400,刮板部400从平滑面带43剥离干纸。

对所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抄纸部20,从流浆箱23将纸浆悬浮液供给到抄纸网22,在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上对湿纸100进行抄纸。

通过由抄纸网22进行的过滤,从纸浆悬浮液脱离的滤水从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移送路径22a落下,并到达下方的回归路径22b。此外,滤水从回归路径22b的背面向表面通过,到达下方的白水贮存部5。此时,纸浆悬浮液的滤水有助于抄纸网22的回归路径22b的清洗。

在脱水装置3中,将在抄纸装置2中在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上抄纸后的湿纸100转移到吸水带32上,通过吸水带32从湿纸100吸水,将湿纸100脱水。

抄纸网22的开口率大于吸水带32的开口率,且透气性优于吸水带32的透气性。因此,剥离性大于吸水带32的剥离性,换言之,吸水带32的紧贴性优于抄纸网22的紧贴性。因此,湿纸100从剥离性高的抄纸网22容易地剥离,并容易地紧贴在紧贴性高的吸水带32上。因此,湿纸100能够容易地从抄纸网22向吸水带32转移,能够实现高转移性能。

但是,根据条件,有时湿纸100在去路的湿纸形成移送路径(纸材料输送路径)22a的终端侧未从抄纸网22向吸水带32转移,存在到达回归路径22b的湿纸100。

在该情况下,如果利用传感器等检测湿纸100到达了回归路径22b,则暂时中断抄纸动作。到达了回归路径22b的湿纸100利用自重在回归路径22b上从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落下,湿纸分散部6的分散板61承接湿纸100。

此外,进行抄纸网清洗动作并从清洗喷嘴23排出清洗液。清洗液从抄纸网22的背面朝向表面通过,由此冲洗附着在抄纸网22上的纤维,并且促进湿纸100从抄纸网22剥离。清洗液使用净水。清洗液可以连续排出,但为了节约净水的使用量,也可以间歇性地排出。

在该抄纸网清洗动作期间,在白水贮存部5进行废水处理动作。通过该废水处理动作,使贮存于白水贮存部5的白水向外部排出。由此,能够防止因抄纸网清洗动作而新流入的水导致白水贮存部5发生溢出。此外,能够防止白水贮存部5中积留过多纸浆纤维。

在湿纸分散部6,从抄纸网22落下的滤水、从清洗喷嘴23排出的清洗液以及从辅助液供给部24洒出的分散促进用的辅助液朝向落在分散板61之上而高高堆积的湿纸100落下。

该落下的滤水等成为促使湿纸100分散的手段,打散湿纸100的纤维层并使其分散。分散后的湿纸100变为小片或纤维状,并从开孔61a向白水贮存部5落下。无法通过开孔61a大小的片断的湿纸留在分散板61上,并在分散成为适当的小片之后,从开孔61a向白水贮存部5落下。

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开孔61a的大小,能够规定落下到白水贮存部5的湿纸100的片断的大小。此外,开孔61a等间隔或随机地设置在分散板61的多个部位,由此能够有效地促进层叠的湿纸的均匀分散、减量。

其结果,能够防止因大的湿纸100片断向白水贮存部5落下引起的白水系统的堵塞。此外,不需要排出积留在湿纸分散部6的湿纸100的维护。此外,湿纸分散部6相对于装置主体装拆自如地设置,因此能够根据需要拆下湿纸分散部6,并去除残留在分散板61上的少量湿纸100。

通常,分散的湿纸100落到白水贮存部5,因此不需要维护。但是,在废纸处理装置(造纸机)1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发生发霉和恶臭,需要清扫。这样,在需要对废纸处理装置(造纸机)1清扫的情况下,能够拆下湿纸分散部6而容易地进行清扫。

接下来,在抄纸网清洗动作中抄纸网22转动,在对由于抄纸动作的中断而残留在抄纸网22的湿纸100清洗结束的时点,使抄纸动作再次开始。

在脱水装置3中,在通过吸水带32的吸水而对湿纸100进行吸收脱水之后,在脱水转移部202利用脱水辊51、52进行压榨脱水,并将湿纸100转移到干燥装置4的平滑面带43上。

该平滑面带43无透气性,其紧贴性比透气性的吸水带32更高,换言之,吸水带32的剥离性优于平滑面带43的剥离性。因此,湿纸100能够容易地从剥离性高的吸水带32剥离,能够容易地紧贴在紧贴性高的平滑面带43上,湿纸100能够容易地从吸水带32向平滑面带43转移。

在干燥装置4中,湿纸100转移后的平滑面带43朝向干燥辊41行进。此外,从平滑面带43的轨道的中途起,输送保持带45与平滑面带43的输送面相对且并行行进,在输送保持带45和平滑面带43之间夹持湿纸100。

在输送保持带45与平滑面带43之间夹持湿纸100的状态下,输送保持带45、平滑面带43和湿纸100随着干燥辊41的转动而行进,利用从干燥辊41接收的热量,湿纸100干燥而变为呈带状纸的干纸。

此外,刮板部400从平滑面带43剥离干纸。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湿纸分散部6的分散板61使用具有圆形开孔61的有孔部件,但开孔61并不限于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其它多边形都可以。此外,如图3所示,作为分散板62的有孔部件也可使用以规定网眼开孔的网材62a。

此外,如图1所示,作为湿纸分散部6的承接从抄纸网22落下的湿纸100的分散板61也可以是以朝向白水贮存部5下坡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件。

也可以在由该倾斜部件构成的分散板61的倾斜面上设置多个凹凸来促进分散。即,凹凸成为用于使湿纸100滞留在分散板61之上的手段,用于有效地确保分散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防止湿纸100未充分实施分散就向白水贮存部5流下。

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将由倾斜部件构成的分散板63的下端缘63a形成为梳齿状的形状。利用该形状,在通过梳齿时能够促进湿纸100的分散,并且能够抑制湿纸100崩落。

此外,如图5所示,作为湿纸散开部6也可以使用上部敞开的箱状部件。在此,箱状部件的底壁构成用于承接从抄纸网22落下的湿纸100的分散板64,箱状部件的一个侧壁64a构成向白水贮存部5溢流的溢流堰。

在该情况下,在箱状部件的湿纸分散部6中积存规定量的滤水等,湿纸100在滤水等中持续漂浮足够的时间。此外,充分进行湿纸100的分散,湿纸100变为小片和纤维状,并从溢流堰向白水贮存部5流出。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于图6所示的造纸机。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1的结构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此,去掉脱水装置3而在抄纸装置2之中设置压榨脱水部25。压榨脱水部25包括夹持抄纸网22和湿纸100的一对压榨脱水辊25a、25a。压榨脱水辊25a、25a将湿纸100向抄纸网22按压,并对湿纸100进行压榨脱水。

此外,作为抄纸装置2的下一工序,配置有干燥装置4。干燥装置4包括:干燥辊41,内置有加热器等加热装置而构成加热部;以及帆布带415,架设在干燥辊41和多个辊412之间。刮板部400配置成与干燥辊41滑接。在抄纸部20与干燥装置4之间形成有湿纸转移部301。湿纸转移部301形成在抄纸部20的第一组辊21中的特定的辊21与干燥装置4的多个辊412中的特定的辊412之间。

另外,图6中虽未图示辅助液供给部24,但也可以设置辅助液供给部24。

按照该结构,在湿纸转移部301,抄纸网22沿特定辊21的外周反转并从湿纸100离开,由此在抄纸部20中在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上抄纸后的湿纸100在空间上移动而转移到在干燥装置4的特定辊412上反转的帆布带415上。

在干燥装置4中,湿纸100转移后的帆布带415朝向干燥辊41行进,在帆布带415与干燥辊41之间夹持湿纸100,利用从干燥辊41接受的热量使湿纸100干燥成为干纸。此外,刮板部400从干燥辊41剥离干纸。

在湿纸转移部301未转移到帆布带415而到达回归路径22b的湿纸100利用自重进而接受从清洗喷嘴23排出的清洗液而落下到湿纸分散部6。

湿纸分散部6利用分散板61来承接在回归路径22b上从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落下的湿纸100。因过滤生成的滤水从抄纸网22朝向落到分散板61上并高高堆起的湿纸100落下,从压榨脱水部25因脱水生成的滤水从抄纸网22朝向落到分散板61上并高高堆起的湿纸100落下。此外,从清洗喷嘴23排出的清洗液和从辅助液供给部24洒出的分散促进用的辅助液落下。

该落下的滤水等成为促使湿纸100分散的手段,打散层叠的湿纸100的纤维层并使其分散。

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抄纸装置2的抄纸网22的环形轨道内设置引导板26。

按照该结构,从湿纸形成移送路径22a落下的滤水由引导板26收集,并从引导板26的下端集中到回归路径22b的抄纸网22的特定部位而落下,针对该特定部位每单位时间的滤水供给量增加,抄纸网22的清洁性提高。

图7中表示了引导板26的下端位于比分散板61的左侧端部更靠左方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从引导板26的下端落下到回归路径22b的抄纸网22的特定部位的滤水到达白水贮存部5。

但是,代替于此,在图7中也可以构成为,分散板61的端部位于比引导板26的下端更靠左方的位置。由此,从引导板26的下端落下到回归路径22b的抄纸网22的特定部位的滤水在到达白水贮存部5之前能够用于使分散板61上的湿纸100分散。

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引导板26与湿纸形成移送路径22a及压榨脱水部25对应地配置,收集到引导板26的滤水不落下到抄纸网22上,而是导向白水贮存部5。此外,仅利用从清洗喷嘴23排出的净水的清洗液来清洗抄纸网22。

按照该结构,代替收集到引导板26的滤水,从清洗喷嘴23排出净水,由此抄纸网22的清洁性变得更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清洗喷嘴23,但也可以不使用清洗喷嘴23,仅利用从辅助液供给部24供给的辅助液来分散。

如图9所示,湿纸分散部6也可以配置在白水贮存部5的内部。在该情况下,湿纸分散部6由上部敞开的箱状部件构成,箱状部件的底壁构成用于承接从抄纸网落下的湿纸100的分散板65。分散板65由具有供分散的湿纸100通过的多个开孔65a的有孔部件构成。此外,当白水贮存部5的液面上升时,白水贮存部5的白水从分散板65的开孔65a进入湿纸分散部6的内部。

按照该结构,湿纸分散部6利用分散板65来承接在回归路径22b上从抄纸网22的湿纸形成面落下的湿纸100。朝向落到分散板65上并高高堆起的湿纸100,从抄纸网22落下因过滤而生成的滤水,并从压榨脱水部25落下因脱水而生成的滤水。此外,从清洗喷嘴23排出的清洗液、从辅助液供给部24洒出的分散促进用辅助液落下。

该落下的滤水等成为促进湿纸100分散的手段,打散层叠的湿纸100的纤维层并使其分散。

此外,当白水贮存部5的液面上升时,白水贮存部5的白水从分散板65的开孔65a进入湿纸分散部6的内部,由此溶解层叠在分散板65上的湿纸100。散开的小片湿纸100及纤维从开孔65a流出到白水贮存部5,当白水贮存部5的液面下降时,白水从开孔65a流出,由此促进湿纸100的小片及纤维的流出。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分散板61、62、63、64、65为平板状,但也可形成为曲面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纸材料例示了湿纸,作为纸材料输送装置例示说明了抄纸装置2。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并不限于抄纸装置,只要是具有输送纸材料的辊或带的装置就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纸材料输送装置中。

此外,纸材料并不限于湿纸,也可以是干燥的干纸,进而也可以是纤维、或纤维与粘结剂等添加剂的混合物。

纸材料的纤维即可以使用木材纸浆,也可以使用对废纸实施裁断、粉碎、破碎等处理而得到的材料。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部的一个例子,对抄纸网22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输送部也可以是输送用鼓或辊、脱水用带、吸水带或干燥用带。

此外,作为纸材料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说明了湿纸形成移送路径22a。但并不限定于此,纸材料输送路径可以是吸水带的湿纸输送路径,也可以是作为干燥用带的平滑面带的纸材料输送路径,还可以是辊或鼓、其它带的纸材料输送路径。

湿纸100在回归路径22b上利用自重从湿纸形成面落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剥离手段将纸材料从输送部剥离。剥离手段可以使用剥离板、送风、供给剥离用液体等。

作为承接部的一个例子说明了湿纸分散部6。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承接部不使纸材料分散,而保持堆积状态来承接。

作为承接板的一个例子说明了分散板6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承接板仅承接从输送部剥离的纸材料而不使其分散地保持堆积状态。

堆积在承接部及承接板的纸材料可以通过人工回收,也可以另外设置向装置外自动排出的机构。

作为通过孔说明了开孔61、网材62a等。但并不限定于此,通过孔也可以是设有纸材料通路的配管或多孔质部件。

在湿纸分散部6中,利用从抄纸网22落下的滤水来打散湿纸并使其分散。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使用从抄纸网22落下的滤水而是利用清洗抄纸网22的清洗液或朝向湿纸分散部6洒出的辅助液来使纸材料分散。此外,也可以利用送风等其它机构来使纸材料分散。

作为分散部的一个例子说明了湿纸分散部6。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纤维等其它纸材料分散。

也可以不设置清洗手段及辅助液供给部2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