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盘干坯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9538发布日期:2019-02-19 18:3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餐盘干坯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盘成型用的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对由植物纤维的浆液所成型的餐盘湿坯进行加热干燥以形成餐盘干坯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消费品,餐盘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在餐盘生产过程中,离不开餐盘的湿坯成型步骤、将成型后的湿坯进行干燥以形成干坯的步骤及将干坯切边以形成餐盘的步骤。其中,在餐盘的干坯成型过程,由于现有的用于对湿坯进行加热干燥的干坯成型装置设计不合理,使得现有的干坯成型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及湿坯在加热干燥以形成干坯过程中无被定位固定而造成干坯形状各异,无法确保湿坯转变成干坯的质量,合格率极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合格率高、干坯质量好且结构简单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格率高、干坯质量好且结构简单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餐盘干坯成型机构,设于一机架上并用于对湿坯加热干燥以形成干坯,包括上腔体、加热干坯上模、升降驱动器、下腔体、加热干坯下模及水平驱动器。所述上腔体沿所述机架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升降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驱使所述上腔体升降;所述加热干坯上模安装于所述上腔体的底端部处并具有匹配湿坯之上表面轮廓的上模芯单元;所述加热干坯下模安装于所述下腔体的顶端部处并具有匹配湿坯之下表面轮廓的下模芯单元;所述下腔体沿所述机架水平方向滑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水平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驱使所述下腔体水平移动而使所述下模芯单元选择性地与所述上模芯单元正对或错开。

较佳地,所述上腔体具有形成于所述上腔体内的上真空腔及形成于所述上腔体外并与所述上真空腔相通的上真空口,所述上模芯单元开设有与所述上真空腔相通的上真空孔。

较佳地,所述下腔体具有形成于所述下腔体内的下真空腔及形成于所述下腔体外并与所述下真空腔相通的下真空口,所述下模芯单元开设有与所述下真空腔相通的下真空孔。

较佳地,所述加热干坯上模具有形成于所述加热干坯上模内的上加热腔、形成于所述加热干坯上模外并与所述上加热腔相通的上加热入口接头及形成于所述加热干坯上模外并与所述上加热腔相通的上加热出口接头。

较佳地,所述上腔体之顶端的四周角落处各安装有沿所述机架上下方向布置的上下导柱,所述机架对应地安装有上下导套,所述上下导柱呈滑动地穿置于所述上下导套内。

较佳地,所述上腔体之顶端的四周角落处的上下导柱从四周包围所述升降驱动器。

较佳地,所述升降驱动器为气缸或液压缸。

较佳地,所述加热干坯下模具有形成于所述加热干坯下模内的下加热腔、形成于所述加热干坯下模外并与所述下加热腔相通的下加热入口接头及形成于所述加热干坯下模外并与所述下加热腔相通的下加热出口接头。

较佳地,所述水平驱动器为气缸或液压缸。

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包括上腔体、加热干坯上模、升降驱动器、下腔体、加热干坯下模及水平驱动器,上腔体沿机架上下方向滑设于机架上,升降驱动器安装于机架上并用于驱使上腔体升降,加热干坯上模安装于上腔体的底端部处并具有匹配湿坯之上表面轮廓的上模芯单元,加热干坯下模安装于下腔体的顶端部处并具有匹配湿坯之下表面轮廓的下模芯单元,下腔体沿机架水平方向滑设于机架上,水平驱动器安装于机架上并用于驱使下腔体水平移动而使下模芯单元选择性地与上模芯单元正对或错开;故在对湿坯加热干燥以形成干坯过程中,先将湿坯置于下模芯单元处;接着,由水平驱动器通过对下腔体的驱使而使下腔体上的加热干坯下模之下模芯单元与加热干坯上模的上模芯单元正对;然后,由升降驱动器驱使上腔体移向下腔体,直到上模芯单元与下模芯单元合模为止,从而将湿坯压紧于上模芯单元与下模芯单元之间,对湿坯进行定位固定;与此同时,由加热干坯上模和加热干坯下模一起对湿坯进行加热干燥以形成干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在对湿坯进行定位固定的同时进行湿坯加热,有效地防止湿坯在加热过程中因没被定位固定而造成干坯形状各异,因而确保了湿坯转变成干坯的合格率及质量,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安装于机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中的上腔体、加热干坯上模及升降驱动器安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中的上腔体、加热干坯上模及升降驱动器安装在一起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中的下腔体、加热干坯下模及水平驱动器安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中的下腔体、加热干坯下模及水平驱动器安装在一起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20设于机架30上,由机架30对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20提供支撑。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20用对湿坯加热干燥,使干燥后的湿坯变成干坯,包括上腔体21、加热干坯上模22、升降驱动器23、下腔体24、加热干坯下模25及水平驱动器26。上腔体21沿机架30上下方向滑设于机架30上,使得上腔体21能相对机架30上下升降;具体地,上腔体21之顶端的四周角落处各安装有沿机架30上下方向布置的上下导柱212,机架30对应地安装有上下导套31,上下导柱212呈滑动地穿置于上下导套31内,使得上腔体21的四周角落处受到机架30的支撑,从而使得上腔体21能更平稳可靠地悬置于机架30上,提高上腔体21上下滑移的可靠性,但不限于此。升降驱动器23选择为油缸以提供更大的动力,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气缸或其它的液压缸,故不以此为限;升降驱动器23安装于机架30上,由机架30对升降驱动器23提供支撑固定;升降驱动器23用于驱使上腔体21升降,较优的是,当升降驱动器23为气缸或液压缸时,此时的升降驱动器23的输出端与上腔体21连接,升降驱动器23被上腔体21之顶端的四周角落处的上下导柱212从四周包围,但不限于此。加热干坯上模22安装于上腔体21的底端部处并具有匹配湿坯之上表面轮廓的上模芯单元221,加热干坯下模25安装于下腔体24的顶端部处并具有匹配湿坯之下表面轮廓的下模芯单元252,下腔体24沿机架30水平方向滑设于机架30上,使得下腔体24能相对机架30的水平滑移;水平驱动器26选择为油缸以提供更大的动力,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气缸或其它的液压缸,故不以此为限;水平驱动器26安装于机架30上并用于驱使下腔体24水平移动,从而使下模芯单元251选择性地与上模芯单元221正对或错开,以满足定位固定湿坯的目的。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2所示,上腔体21具有形成于上腔体21内的上真空腔及形成于上腔体21外并与上真空腔相通的上真空口211,上模芯单元221开设有与上真空腔相通的上真空孔,以藉由上真空口211与外界的真空发生装置(如真空泵)而使得上模芯单元221的上真空孔处形成负压,故在对湿坯加热过程中能对湿坯之上表面进行真空吸附,进一步地防止湿坯于加热过程中变形,因而确保湿坯转变成干坯的质量,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如图2所示,加热干坯上模22具有形成于加热干坯上模22内的上加热腔、形成于加热干坯上模22外并与上加热腔相通的上加热入口接头222及形成于加热干坯上模22外并与上加热腔相通的上加热出口接头223,以藉由上加热腔、上加热入口接头222及上加热出口接头223的配合,使得上加热腔内的加热油与外界的加热油循环起来,从而能连续不断地对加热干坯上模22提供加热能源,提高湿坯转换干坯的速度及效率,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4及图5所示,下腔体24具有形成于下腔体24内的下真空腔及形成于下腔体24外并与下真空腔相通的下真空口241,下模芯单元251开设有与下真空腔相通的下真空孔,以藉由下真空口241与外界的真空发生装置(如真空泵)而使得下模芯单元251的下真空孔处形成负压,故在对湿坯加热过程中能对湿坯之下表面进行真空吸附,进一步地防止湿坯于加热过程中变形,因而确保湿坯转变成干坯的质量,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加热干坯下模25具有形成于加热干坯下模25内的下加热腔、形成于加热干坯下模25外并与下加热腔相通的下加热入口接头252及形成于加热干坯下模25外并与下加热腔相通的下加热出口接头253,以藉由下加热腔、下加热入口接头252及下加热出口接头253的配合,使得下加热腔内的加热油与外界的加热油循环起来,从而能连续不断地对加热干坯下模25提供加热能源,提高湿坯转换干坯的速度及效率,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20包括上腔体21、加热干坯上模22、升降驱动器23、下腔体24、加热干坯下模25及水平驱动器26,上腔体21沿机架30上下方向滑设于机架30上,升降驱动器23安装于机架30上并用于驱使上腔体21升降,加热干坯上模22安装于上腔体21的底端部处并具有匹配湿坯之上表面轮廓的上模芯单元221,加热干坯下模25安装于下腔体24的顶端部处并具有匹配湿坯之下表面轮廓的下模芯单元251,下腔体24沿机架30水平方向滑设于机架30上,水平驱动器26安装于机架30上并用于驱使下腔体24水平移动而使下模芯单元251选择性地与上模芯单元221正对或错开;故在对湿坯加热干燥以形成干坯过程中,先将湿坯置于下模芯单元251处;接着,由水平驱动器26通过对下腔体24的驱使而使下腔体24上的加热干坯下模25之下模芯单元251与加热干坯上模22的上模芯单元221正对;然后,由升降驱动器23驱使上腔体21移向下腔体24,直到上模芯单元221与下模芯单元251合模为止,从而将湿坯压紧于上模芯单元221与下模芯单元251之间,对湿坯进行定位固定;与此同时,由加热干坯上模22和加热干坯下模25一起对湿坯进行加热干燥以形成干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干坯成型机构20在对湿坯进行定位固定的同时进行湿坯加热,有效地防止湿坯在加热过程中因没被定位固定而造成干坯形状各异,因而确保了湿坯转变成干坯的合格率及质量,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值得注意者,在上模芯单元221与下模芯单元251合模过程中,藉由上真空口211与外界的真空发生装置(如真空泵)而使得上模芯单元221的上真空孔处形成负压,以对湿坯之上表面进行真空吸附而定位;同样,藉由下真空口241与外界的真空发生装置(如真空泵)而使得下模芯单元251的下真空孔处形成负压,以对湿坯之下表面进行真空吸附而定位;同时,藉由上加热腔、上加热入口接头222及上加热出口接头223的配合,以湿坯之上表面进行加热;藉由下加热腔、下加热入口接头252及下加热出口接头253的配合,以湿坯之下表面进行加热。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