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管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694发布日期:2019-04-03 00:2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管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管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纸管是用于缠绕薄膜或线缆的中心管状结构,其主要材料是再生用纸等,一般采用多层缠绕粘合形成,因此需要在制成后需要进行烘干。传统的烘干方式是将纸管放置在密闭的空间内加热烘干,然而现有的烘干房不仅烘干效率低、不均匀,而且在装拆纸管时通常需要人工进入到狭小的烘干房内,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纸管烘干装置,不仅结构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纸管烘干装置,包括带有柜门的柜体,所述柜体内部设置有由驱动机构驱使朝向柜门平移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柜门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以插入纸管内腔的定位柱;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设有若干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一输出口朝下的风管,所述风管的输出口正下方设置有固联在柜体顶部内壁的电加热管,以便于朝向柜体内部输送热风进行烘干。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杆以及滑轨,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柜体的外侧,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经减速器与丝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丝杆沿横向穿过固定板的下端,并与固定板相螺接,以驱动固定板朝向柜门平移;所述滑轨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上滑轨和下滑轨分别设置在固定板的上、下端两侧且固定安装在柜体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顶部开设有与若干风管对应的若干个喇叭状凹槽,每一所述凹槽的顶部分别与一风管的输出口连通;所述电加热管设置在凹槽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管为圆形状。

进一步的,若干个凹槽呈矩阵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从右往左包括圆头部、右直部、锥部以及左直部。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侧壁上端设置有测温热电偶。

进一步的,所述柜门的外侧壁设置有拉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热风输送均匀、烘干效率高,同时用以放置纸管的定位柱可随固定板移动至柜门处,便于人工在柜体外装拆纸管,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中:

1-柜门;2-柜体;201-凹槽;3-固定板;4-定位柱;401-圆头部;402-右直部;403-锥部;404-左直部;5-风机;6-风管;7-电加热管;8-驱动电机;9-丝杆;10-上滑轨;11-下滑轨;12-测温热电偶;13-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纸管烘干装置,包括带有柜门1的柜体2,所述柜体2内部设置有由驱动机构驱使朝向柜门1平移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靠近柜门1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以插入纸管内腔的定位柱4;所述柜体2的顶部设置有风机5,所述风机5设有若干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一输出口朝下的风管6,所述风管6的输出口正下方设置有固联在柜体2顶部内壁的电加热管7,以便于朝向柜体2内部输送热风进行烘干。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8、丝杆9以及滑轨,所述驱动电机8位于柜体2的外侧,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经减速器与丝杆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丝杆9沿横向穿过固定板3的下端,并与固定板3相螺接,以驱动固定板3朝向柜门1平移;所述滑轨包括上滑轨10和下滑轨11,所述上滑轨10和下滑轨11分别设置在固定板2的上、下端两侧且固定安装在柜体2的侧壁,以便于固定板3平稳的移动。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使固定板移动,使得用以放置纸管的定位柱可随固定板移动至柜门处,当定位柱位于柜门处时,操作人员在柜体外就可以实现装拆纸管,由于操作空间大大增加了,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若干风管6对应的若干个喇叭状凹槽201,每一所述凹槽201的顶部分别与一风管的输出口连通;所述电加热管7设置在凹槽的下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管7为圆形状,便于风机通过电加热管吹出范围广且均匀的热风。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凹槽201呈矩阵分布,以便于朝柜体2内部均匀的输送热风,保证烘干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4从右往左包括圆头部401、右直部402、锥部403以及左直部404,使用时,当纸管套入定位柱时,定位柱的圆头部先进入纸管的内腔,圆头部以利于纸管的套入,所述锥部与左直部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纸管,所述右直部起到支撑的作用。优选的,若干个定位柱呈矩阵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2的侧壁上端设置有测温热电偶12,实现实时监测炉内的温度,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柜门1的外侧壁设置有拉手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