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复合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4949发布日期:2020-03-31 11:4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导电性复合纤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静电消除性能优异的导电性复合纤维。更详细而言,涉及使导电层在纤维表面露出3处以上而抑制纤维表面电阻率的变动,并且抑制各导电层的纤维横截面中的面积变动,进而通过均等配置来抑制原纱的卷曲,使机织物、针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提高的导电性复合纤维。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关于作为静电消除性能优异的纤维的导电性纤维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对不具有导电性的纤维的表面进行金属镀敷而赋予了导电性的纤维,使导电性碳黑分散于树脂、橡胶类之后将其涂布于纤维表面而形成了导电性被覆层的纤维等。但是,这些是采用制造工序复杂化、技术上困难的方法得到的,或者存在由于将导电性纤维供于实用的准备阶段、例如用于织造的精练工序中的化学品处理、实际使用中的磨耗、反复清洗等外部作用,使导电性容易降低,脱离实用范围之类的问题。

作为其它导电性纤维,已知钢纤维这样的金属纤维静电消除性能优异,但金属纤维成本高,而且难以与通常的有机材料混合,可纺性差,或者会在织造和染整工序中带来麻烦,或者由于穿着时的清洗容易导致断线、脱落,并且由于通电性会引起电击、火花问题,导致布帛的熔融等。

另外,作为其它类型的导电性纤维,提出了将均匀分散有导电性碳黑的聚合物纤维化的方法,但由于含有大量碳黑,因此纤维的制造困难,成本高,并且纤维物性明显降低,需要采用特殊的工序,并且难以产品化。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提案,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包含导电性碳的导电性聚合物层和与其相同的聚合物且不含导电性碳的非导电性聚合物层以多层状贴合而成的纤维,其目的是以提高静电消除性能和防止成分层间剥离为中心的耐久性提升,但该情况下包含导电性碳黑的层仍然在表面过度地露出,因此没有观察到耐化学品性、耐久性的提高。

近年来,专利文献2~4中提出了在纤维横截面中使导电层在外周部露出从而提高导电性能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2中使导电层在纤维横截面外周上露出4处以上,并使各导电层大致均等配置,由此提供具有优异的静电消除性能和静电消除耐久性的导电性纤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2-1525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780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6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7/046296号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文献2提出的导电性纤维中,使含有导电性微粒的流动性差的微量聚合物局部均匀露出、均等配置是困难的,静电消除性能也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另外,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提出的导电层部在纤维表面部分露出的导电性复合纤维也是同样的,表面露出的各导电层的纤维横截面积变动系数(cv%)大,各导电层的配置也发生参差变动,因此具有在纱线长度方向上产生波浪卷曲,得不到稳定的静电消除效果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性复合纤维,其能够抑制各导电层聚合物的纤维横截面的面积变动,并且通过准确地均等配置而抑制原纱的卷曲,使机织物、针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提高,而这些都是以往公知的导电性复合纤维无法充分达成的。

本发明为达成上述课题,采用以下技术构成。

(1)一种导电性复合纤维,由作为导电层的在聚酰胺树脂中含有导电性碳黑的聚合物、和作为非导电层的热塑性树脂构成,导电层在纤维横截面的外周面露出3处以上,各导电层的纤维横截面中的面积的变异系数cv%为10%以下,体积电阻率的平均值为4log(ω·cm)以下。

(2)根据(1)所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将各导电层的纤维横截面的外周露出部分的中点与纤维横截面的中心点连结的线段形成的角度的cv%为5%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热塑性树脂由聚酰胺或聚酯构成。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导电性复合纤维,通过使导电层在纤维表面露出3处以上来抑制纤维表面电阻率的变动,并且抑制各导电层的纤维横截面中的面积变动,另外通过均等配置来抑制原纱的卷曲,使使机织物、针织物、毯子等的抗静电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的复合喷丝头的一例,是构成复合喷丝头的主要部分的正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导电性复合纤维截面的一例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导电性复合纤维,是由作为导电层的在聚酰胺树脂中含有导电性碳黑的聚合物和作为非导电层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导电性复合纤维。

作为导电层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只要是将酰胺键重复缩聚而成的树脂即可,有尼龙6、尼龙66、尼龙12、尼龙610等,也可以是包含少量的第3成分的聚酰胺。作为导电性碳黑,可以是炉法碳黑、乙炔黑、槽法碳黑、科琴黑等的任一者,优选分散性优异的炉法碳黑。

作为非导电层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只要是纤维形成性热塑性聚合物就不特别限定,纺丝性差的聚合物的工序通过性差,因此优选聚酰胺或聚酯。作为聚酰胺,只要是将酰胺键重复缩聚而成的即可,有尼龙6、尼龙66、尼龙12、尼龙610等,也可以是包含少量的第3成分的聚酰胺。另外,这些可以包含少量的添加剂、消光剂等。作为聚酯,优选重复单元的80摩尔%以上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的80摩尔%以上为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重复单元的80摩尔%以上为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并且,可以使这些以不会损害原本聚酯均聚物具有的纤维形成性的程度与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2,6-二羧酸、邻苯二甲酸、5-钠磺基间苯二甲酸等芳族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等脂族二羧酸等共聚。另外,这些可以包含少量的添加剂、消光剂等。

本发明的导电性复合纤维,导电层在纤维横截面的外周面上露出3处以上。通过露出3处以上,能够抑制纤维表面电阻率变动,能够维持稳定的静电消除性能。如果导电层露出2处以下,则纤维的表面电阻率变动增大,难以得到期望的静电消除性能。

本发明的导电性复合纤维,各导电层的纤维横截面的面积的cv%为10%以下。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抑制各导电层的导电变动,抑制在纱线长度方向上产生波浪卷曲,在制成机织物、针织物时可得到优异的静电消除性能。如果各导电层的面积的cv%大于10%,则各导电层的导电变动增大,并且在长期连续使用时会发生导电层部分缺失,无法得到稳定的静电消除性能。优选为8%以下。

本发明的导电性复合纤维,体积电阻率的平均值为4log(ω·cm)以下。通过使体积电阻率的平均值为4log(ω·cm)以下,能够得到期望的静电消除效果,能够用于地毯、防尘服等十分需要静电消除性能的用途。优选为2~3.5log(ω·cm)。

作为使体积电阻率的平均值为4log(ω·cm)以下的手段,可以采用调整聚酰胺树脂中所含有的导电性碳黑浓度、或调整导电层在纤维横截面积中所占的占有率等任一方法。导电性碳黑可以具有10-3~102(ω·cm)的固有电阻。众所周知,碳黑在粒子完全分散的情况下通常导电性不良,如果成为被称为构造体系(structure)的连锁结构则导电性提高,成为导电性碳黑。因此,通过导电性碳黑,使聚合物导电化时,需要不破坏该构造体系并且使碳黑分散。并且,作为含有导电性碳黑的复合体的导电机理,认为是通过碳黑链的接触以及隧道效应,前者更为主要。因此,如果碳黑的链长且高密度地存在于聚合物中,则接触概率增大,成为高导电性。本发明人研究的结果,如果导电性碳黑的含量小于15质量%则几乎没有效果,当达到20质量%时导电性急剧提高,当超过40质量%时大致饱和。另外,如果超过40质量%,则聚合物的流动性变差,因此导电性碳黑浓度优选为30~40质量%。作为导电层在纤维横截面积中的占有率,没有特别限定,从纺丝性、拉伸性、高阶通过性出发优选为3~10%。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抑制制丝工序、高阶加工工序中与各引导件的刮擦阻力,得到稳定的纺丝性、拉伸性和高阶通过性。

另外,将各导电层的纤维横截面的外周露出部分的中点与纤维横截面的中心点连结的线段形成的角度的cv%优选为5%以下。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抑制导电性复合纤维的纱线长度方向上产生波浪卷曲,在制成机织物、针织物时可得到优异的静电消除性能,能够用于地毯、防尘服等十分需要静电消除性能的领域。更优选为3.5%以下。

这里提到的卷曲,根据导电性复合纤维的无加重状态下的纤维长度与0.04cn/dtex加重时的纤维长度之差,如实施例中后述的那样计算卷曲率。例如,无加重状态下的纤维长度为400mm,0.04cn/dtex加重时的纤维长度为415mm时,卷曲率为3.8%。

本发明的导电性复合纤维,优选将导电层均等地配置于纤维横截面,以显示出更优异的静电消除性能。

为了形成图2所示的将导电层均等配置于纤维横截面的形态的截面,例如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11-174215号公报记载的复合喷丝头技术实施的复合喷丝头。

导电层中,与静电消除性能相应地,相对于聚酰胺树脂,以高浓度含有30~40%的导电性碳黑,在熔融时会成为聚合物的流动性降低的状态。在将这样的聚合物的流动性降低了的导电层成分进行分配时,使用通过设有多个分配孔的合流槽而反复进行多次分配、合流、计量的结构的复合喷丝头,由此能够将导电层均等配置,能够将面积cv%、角度cv%抑制在上述范围。

图1所示的复合喷丝头,以从上开始层叠有计量板1、分配板2和吐出板3这三种构件的状态组入纺丝组件内,供于纺丝。

图1例示的喷丝头中,计量板1对各吐出孔6的聚合物量进行计量并使其流入,通过分配板2控制单纤维的截面中的复合截面及其截面形状,通过吐出板3将由分配板2形成的复合聚合物流压缩并吐出。

为了避免使复合喷丝头的说明变得复杂,对于层叠于计量板1上方的构件没有进行图示,可以使用与纺纱机和纺纱组件配合而形成流路的构件。通过结合现有的流路构件来设计计量板1,能够原样利用现有的纺纱组件及其构件。因此,不需要特意为了该喷丝头而专门设计纺纱机。另外,实际上可以在流路-计量板之间或计量板1-分配板2之间层叠多枚流路板(未图示)。其目的是在喷丝头截面方向和单纤维的截面方向上设置输送聚合物的流路,成为将该聚合物高效导入分配板2的结构。从吐出板3吐出的复合聚合物流,采用以往的熔融纺丝法,在冷却固化后赋予油剂,采用将未拉伸纱线暂时卷取后进行加热拉伸的方法、或在不将未拉伸纱线暂时卷取的状态下进行加热拉伸的直接纺丝拉伸法,成为复合纤维。

本发明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制造中,优选将复合喷丝头(吐出板3)紧下方的氧浓度控制为1%以下。氧浓度(%)使用新コスモス电器公司制作的氧浓度计xp3180e,将检测管的顶端贴在吐出板下表面进行测定。测定吐出板下表面的中心部、将吐出板下表面4等分的其中1个区域的最外层的吐出孔的位置、以及吐出板下表面的中心部与最外层吐出孔的中间点这三个点,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有效抑制喷丝头被污染,进而使复合截面的形成稳定化。特别是在使用对于热稳定性和氧稳定性敏感的聚酰胺纤维的情况下,能够更显著地发挥作用。其结果,能够大大提高随时间推移的复合截面的形成稳定性,能够将导电层正确地均等配置。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再者,实施例中的物性值采用以下所述的方法进行测定。

(1)纤度(dtex)

基于jisl1013(2010)8.3.1正量纤度(a方法)进行测定。再者,聚酰胺的官方水分含量为4.5%,聚酯的官方水分含量为0.4%。

(2)体积电阻率

使用超绝缘电阻仪(川口电气制teraohmmeterr-503)对纤维测试长度10cm之间施加100(v)的电压,测定温度20℃、湿度30%rh的条件下的电阻值(ω/cm),由下式算出。

rs=r×d/(l×sg)×10-6

rs:电阻率(log(ω·cm))

r:电阻值(ω)

d:每10000m的纱线质量(g)

l:测试长度(cm)

sg:纱线密度(g/cm3)

(3)各导电层的面积cv(%)

使用keyence制数码显微镜(vhx-2000),将导电性复合纤维的横截面扩大100倍~300倍,测定1根单丝的各导电层部的面积,计算cv值。

(4)角度cv(%)

使用keyence制数码显微镜(vhx-2000),将导电性复合纤维的横截面扩大100倍~300倍,分别测定1根单丝的各导电层部的纤维外周露出部分的中点与纤维横截面的中心点连结的线段(图2的两点划线)形成的角度,计算cv值。

(5)表面电阻率变动

将要在中温中湿度(25℃、相对湿度为60%)下进行测定的试料至少在该气氛中保持48小时后再进行测定。使纱线在由喂纱辊和卷取辊构成的一对镜面辊中行进时,利用以在辊间行进的纱线与由连接到hioki制绝缘电阻仪sm-8220的两根棒端子构成的探测器接触的方式设置的装置,在棒的粗度φ2mm、棒端子之间接触的纱线的距离2.0cm、施加电压100v、喂纱速度1m/分钟、辊间的纱线张力0.5cn/dtex、绝缘电阻纱线的采样率为1秒10m长度的条件下,测定电阻值,将所得到的电阻值的平均[ω]除以棒端子间接触的纱线的距离(2.0cm)求出的值作为平均电阻率p[ω/cm]。另外,计算所得到的全部电阻值的标准偏差q,然后根据p与q的比计算平均电阻率变动系数cv(cv=q/p)。

(6)卷曲率

测定导电性复合纤维的无加重状态下的纤维长度和施加0.04cn/dtex加重时的纤维长度,由下述式计算卷曲率。小数点第2位四舍五入。

cr=(f2-f1)/f1×100

cr:卷曲率(%)

f1:无加重状态下的纤维长度(mm)

f2:施加0.04cn/dtex加重时的纤维长度

(7)地毯评价

在总纤度为2800dtex的尼龙6卷曲纱线中利用空气喷嘴使导电性复合纤维混纤,将所得到的包含导电性复合纤维的卷曲纱线以十二分之一的比例放入,以单位面积重量400g/m2、高度4.0m进行线束加工,将该线束切断为30cm×30cm的幅度,基于jisa1455(床研式带电试验)以各级别测定5次带电电位,测定出除去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外的3次的平均带电电位,进行评价。

s:带电电位-40v以下

a:带电电位-41v~-50v

b:带电电位-51~-60v

c:带电电位-61v以上

[实施例1]

使用作为导电层聚合物的含有35质量%的导电性碳黑的尼龙基体的片材(dic制,商品名“carborexnyronyt-01”)和作为非导电层聚合物的尼龙6的片材,分别利用压力熔化器将各片材在熔融温度280℃以导电层聚合物为5质量%、非导电层聚合物为95质量%的比例熔融,通过纺丝组件、喷丝头进行合流从而复合形成,以导电层聚合物在纤维表面上均等露出3处的方式从纺纱喷丝头中吐出。纺纱喷丝头使用图1所示的从上开始层叠计量板1、分配板2和吐出板3这三类构件并层叠多枚分配板而形成了微细流路的纺纱喷丝头。接着,在将纺纱喷丝头紧下方的氧浓度控制为1.0%以下的状态下,从纺纱喷丝头吐出的聚合物通过18℃的冷风进行冷却,利用乳化油进行给油后,以900m/分钟的速度得到未拉伸纱线。然后,在温度25℃、湿度70%的环境下使未拉伸纱线老化24小时后,以拉伸机的供给辊速度150m/分钟、热板温度160℃、拉伸辊速度450m/分钟进行卷取,得到20dtex-2细丝的3点露出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3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3.0%,角度cv值为2.0%。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表面电阻率变动为0.30σ,卷曲率为2.3%,在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能够将带电电位抑制为-45v,综合评价为a,属于合格水平。

[实施例2]

变更为导电层聚合物3质量%、非导电层聚合物97质量%、导电层露出6处,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5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6.1%,角度cv值为3.1%。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由于导电层露出6处而将表面电阻率变动抑制为0.10σ。卷曲率为2.8%的水平,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抑制为-38v,综合评价为s,属于合格水平。

[实施例3]

变更为导电层露出6处,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2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6.0%,角度cv值为3.0%。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由于导电层露出6处而将表面电阻率变动抑制为0.10σ。卷曲率为2.9%的水平,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抑制为-30v,综合评价为s,属于合格水平。

[实施例4]

使用含有45质量%的导电性碳黑的尼龙基体的片材作为导电层聚合物,并且变更为导电层露出6处,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1.9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6.1%,角度cv值为4.9%。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由于导电层露出6处而将表面电阻率变动抑制为0.12σ。由于导电层聚合物的熔融粘度增高,卷曲率为4.7%的水平,但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抑制为-45v,综合评价为a,属于合格水平。

[实施例5]

变更为导电层聚合物7质量%、非导电层聚合物93质量%、导电层露出9处,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2.8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6.7%,角度cv值为3.3%。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由于导电层露出9处而将表面电阻率变动抑制为0.08σ,结果良好。卷曲率为3.3%的水平,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抑制为-28v,综合评价为s,属于合格水平。

[实施例6]

变更为导电层聚合物10质量%、非导电层聚合物90质量%、导电层露出12处,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2.5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8.2%,角度cv值为3.5%。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由于导电层露出12处而将表面电阻率变动抑制为0.06σ,结果良好。卷曲率为4.9%的水平,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抑制为-46v,综合评价为a,属于合格水平。

[实施例7]

使用作为导电层聚合物的含有35质量%的导电性碳黑的尼龙基体的片材(dic制,商品名“carborexnyronyt-01”)和作为非导电层聚合物的聚酯片材,分别利用压力熔化器将各片材在熔融温度285℃以导电层聚合物为5质量%、非导电层聚合物为95质量%的比例熔融,通过纺丝组件、喷丝头进行合流从而复合形成,以导电层聚合物在纤维表面上均等露出3处的方式从纺纱喷丝头中吐出。纺纱喷丝头使用图1所示的从上开始层叠计量板1、分配板2和吐出板3这三类构件并形成了微细流路的纺纱喷丝头。接着,在将纺纱喷丝头紧下方的氧浓度控制为1.0%以下的状态下,从纺纱喷丝头吐出的聚合物通过18℃的冷风进行冷却,利用乳化油进行给油后,以900m/分钟的速度得到未拉伸纱线。然后,在温度25℃、湿度70%的环境下使未拉伸纱线老化24小时后,以拉伸机的供给辊速度135m/分钟、热板温度170℃、拉伸辊速度400m/分钟进行卷取,得到20dtex-2细丝的3点露出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3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3.1%,角度cv值为2.1%。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表面电阻率变动为0.31σ,卷曲率为2.4%,在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能够将带电电位抑制为-44v,综合评价为a,属于合格水平。

[实施例8]

变更为导电层露出6处,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7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2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6.1%,角度cv值为3.1%。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由于导电层露出6处而将表面电阻率变动抑制为0.11σ。卷曲率为2.9%的水平,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抑制为-31v,综合评价为s,属于合格水平。

[比较例1]

使用作为导电层聚合物的含有35质量%的导电性碳黑的尼龙基体的片材(dic制,商品名“carborexnyronyt-01”)和作为非导电层聚合物的尼龙6的片材,分别利用压力熔化器将各片材在熔融温度280℃以导电层聚合物为5质量%、非导电层聚合物为95质量%的比例熔融,通过纺丝组件、喷丝头进行合流从而复合形成,以导电层聚合物在纤维表面上均等露出2处的方式从纺纱喷丝头中吐出。纺纱喷丝头使用图1所示的从上开始层叠计量板1、分配板2和吐出板3这三类构件并形成了微细流路的纺纱喷丝头。接着,在将纺纱喷丝头紧下方的氧浓度控制为1.0%以下的状态下,从纺纱喷丝头吐出的聚合物通过18℃的冷风进行冷却,利用乳化油进行给油后,以900m/分钟的速度得到未拉伸纱线。然后,在温度25℃、湿度70%的环境下使未拉伸纱线老化24小时后,以拉伸机的供给辊速度150m/分钟、热板温度160℃、拉伸辊速度450m/分钟进行卷取,得到20dtex-2细丝的2点露出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3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3.1%,角度cv值为2.2%。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表面电阻率变动为0.42σ,卷曲率为2.4%,在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高达-56v,综合评价为b,属于不合格水平。

[比较例2]

使用含有20质量%的导电性碳黑的尼龙基体的片材作为导电层聚合物,并且变更为导电层露出3处,除此以外在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4.5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2.8%,角度cv值为2.0%。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表面电阻率变动为0.29σ,卷曲率为2.3%,但由于体积电阻率高,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高达-65v,综合评价为b,属于不合格水平。

[比较例3]

变更为纺纱喷丝头紧下方的氧浓度为2.0%、导电层露出6处,除此以外在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2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11.0%,角度cv值为6.0%。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表面电阻率变动为0.30σ,卷曲率为5.8%,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高达-57v,综合评价为b,属于不合格水平。

[比较例4]

使用层叠了计量板、分配板(没有层叠分配)和吐出板这3枚构件的纺纱喷丝头,变更为导电层露出6处,除此以外在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2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13.0%,角度cv值为7.0%。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表面电阻率变动为0.41σ,卷曲率为8.1%,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高达-70v,综合评价为c,属于不合格水平。

[比较例5]

使用作为导电层聚合物的含有35质量%的导电性碳黑的尼龙基体的片材(dic制,商品名“carborexnyronyt-01”)和作为非导电层聚合物的聚酯片材,分别利用压力熔化器将各片材在熔融温度285℃以导电层聚合物为5质量%、非导电层聚合物为95质量%的比例熔融,通过纺丝组件、喷丝头进行合流从而复合形成,以导电层聚合物在纤维表面上均等露出6处的方式从纺纱喷丝头中吐出。纺纱喷丝头使用层叠了计量板、分配板(没有层叠分配)和吐出板这3枚构件的纺纱喷丝头。接着,在将纺纱喷丝头紧下方的氧浓度控制为1.0%以下的状态下,从纺纱喷丝头吐出的聚合物通过18℃的冷风进行冷却,利用乳化油进行给油后,以900m/分钟的速度得到未拉伸纱线。然后,在温度25℃、湿度70%的环境下使未拉伸纱线老化24小时后,以拉伸机的供给辊速度135m/分钟、热板温度170℃、拉伸辊速度400m/分钟进行卷取,得到20dtex-2细丝的6点露出导电性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值为3.3log(ω·cm),各导电层的面积cv值为12.9%,角度cv值为6.9%。使用所得到的导电性复合纤维进行评价,结果表面电阻率变动为0.37σ,卷曲率为7.9%,在地毯的导电性能评价中带电电位高达-66v,综合评价为c,属于不合格水平。

附图标记说明

1计量板

2分配板

3吐出板

4计量槽a

5计量槽b

6吐出孔

7导电层

8非导电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