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3554发布日期:2019-09-21 02:04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袋机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



背景技术:

制袋机是用于制作高低压背心袋(集市、超市方便袋),平口袋(服装袋、鞋袋),医用一次性包装袋、卫生袋,彩印袋和其它各种膜袋,现有的背心袋加工,一般使用机器自动化加工,即将缠绕在辊筒外的呈长条状的原材料经过封边、裁切等步骤制成背心袋,但是背心袋折叠机构在对背心袋前端固定时,由于固定扣的击打力度过大,会对背心袋造成损害,并且不易对提前对背心袋两侧进行固定,导致背心袋在折叠时交叉在一起产生折痕或是翘边,影响产品质量,并且在对折叠后的背心袋卷打包时容易产生抓取过程掉落及无效打包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以解决现有技术背心袋折叠机构在对背心袋前端固定时,由于固定扣的击打力度过大,会对背心袋造成损害,并且不易对提前对背心袋两侧进行固定,导致背心袋在折叠时交叉在一起产生折痕或是翘边,影响产品质量,并且在对折叠后的背心袋卷打包时容易产生抓取过程掉落及无效打包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包括送料装置、履平测速装置、印刷封边装置、冲压成型装置、折叠输送装置、打包装置、连接板、底梁、支撑脚和第一调节气缸,所述送料装置前端面左右两端底部通过连接板与履平测速装置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履平测速装置底部前端左右两边通过底梁与印刷封边装置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底梁底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支撑脚,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前端安装有折叠输送装置,所述折叠输送装置前端底部左右两边通过第一调节气缸与打包装置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张力储料组件、支撑梁、熔接机构、开关钮、背心袋放置架、第二调节气缸、传送辊、放置辊、轴承、松紧盘、速度控制器、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背心袋和开关控制盒,所述送料装置内部设置有张力储料组件,所述送料装置后端顶部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顶端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熔接机构,并且支撑梁与熔接机构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支撑梁后端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关钮,所述送料装置后端中下部内侧分别与背心袋放置架上下转动连接,所述背心袋放置架外端中后部均通过第二调节气缸与送料装置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背心袋放置架内部中端均与传送辊转动连接,所述放置辊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与背心袋放置架后端转动连接,并且轴承通过松紧盘固定于背心袋放置架后端,所述放置辊均通过齿轮与速度控制器相互啮合,所述背心袋放置架前端内侧中部均安装有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所述放置辊外径左中部与由中部分别与背心袋固定插接,所述送料装置左右两端前端顶部分别安装有开关控制盒,所述履平测速装置包括传送辊组、配重履平袋、支撑柱、速度显示屏、履平风机、挡网、支杆、悬杆、速度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一小传动轮、第一大传动轮、皮带、牵引组件和防护壳,所述履平测速装置前端顶部与传送辊组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传送辊组顶端安装有配重履平袋,所述履平测速装置顶端中部左端通过支撑柱与速度显示屏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履平测速装置内部顶端中部安装有履平风机,所述履平测速装置内部底中前端至顶中后端呈七十度倾斜安装有挡网,所述履平测速装置内部后端中下部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外径左中部和右中部分别安装有悬杆,所述悬杆左端顶部均安装有速度传感器,所述悬杆左端底部均安装有第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履平测速装置内部右端面后端中部与第一电机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电机前端中部通过输出轴穿过履平测速装置与第一小传动轮固定插接,所述第一小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大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大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牵引组件固定插接,所述履平测速装置右端面且第一小传动轮、第一大传动轮和皮带外端安装有防护壳,所述印刷封边装置包括印刷机构、热切刀头机构、印刷控制面、封边控制钮、置物盒和风机,所述印刷封边装置顶端面安装有印刷机构,所述印刷封边装置顶端前部安装有热切刀头机构,所述印刷封边装置顶端面中后端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印刷控制面,所述印刷封边装置顶端面前端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封边控制钮,所述热切刀头机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置物盒,所述印刷封边装置顶端前部且热切刀头机构前部安装有风机,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框、第二防护框、废料处理道、第一传输带、第二电机、转杆、拍平叶片、第一气缸、第一承载板、第一导杆、挡风板、夹紧输送机构、第二气缸、第二承载板、第二导杆、毛刷、尼龙板、第三气缸、第一冲压板、第三导杆、第二冲压板、缓冲机构、第四气缸、压板和冲刀,所述冲压成型装置顶端面后端安装有第一防护框,所述冲压成型装置顶端面前端安装有第二防护框,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内部顶端中部设置有废料处理道,所述废料处理道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一防护框右端面底部与第二电机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二电机左端中部通过输出轴穿过第一防护框与转杆固定插接,并且转杆左端与第一防护框垂直转动连接,所述转杆外径安装有两组以上的拍平叶片,所述第一防护框顶端面前端中部与第一气缸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气缸底端通过推杆穿过第一防护框与第一承载板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承载板顶端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导杆与第一防护框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底端安装有挡风板,所述夹紧输送机构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夹紧输送机构均通过连接件与冲压成型装置顶端左右水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框顶端面后端中部与第二气缸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并且第二气缸底端通过推杆穿过第二防护框与第二承载板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二承载板顶端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二导杆与第二防护框上下垂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板底端面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毛刷,所述冲压成型装置顶端面前端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尼龙板,所述第二防护框顶端面中部与第三气缸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三气缸底端通过推杆穿过第二防护框与第一冲压板顶端中部固定插接,所述第三导杆底端穿过第一冲压板前端左右两边与第二冲压板顶端面左右两端固定插接,并且第三导杆顶端与第二防护框上下垂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冲压板与第二冲压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缓冲机构,所述第二防护框顶端面且第三气缸后端位置与第四气缸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并且第四气缸底端穿过第二防护框、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后端中部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冲压板底端安装有冲刀,所述折叠输送装置包括限位板、第一滑动组件、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第二滑动组件、载物板、锁定片、第一翻转板、第二翻转板、第三防护框、第五气缸、第三承载板、第四导杆、固定压片、下压压片、第六气缸、第四承载板、第五导杆、第一传动链、放置槽、第三电机、第二小传动轮、第二大传动轮、第二传动链、传动轴和齿轮盘,所述折叠输送装置顶端面后端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限位板前后水平滑动连接,所述折叠输送装置顶端面且限位板右端均通过第二滑动组件与第一折叠板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折叠输送装置顶端面且限位板左端均通过第二滑动组件与第二折叠板左右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前端设置有载物板,并且载物板左右两端与折叠输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载物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并且开口左右两端均安装有锁定片,所述载物板后端且限位板底端设置有第一翻转板,并且第一翻转板左右两端与折叠输送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载物板前端设置有第二翻转板,并且第二翻转板左右两端与折叠输送装置转动连接,所述折叠输送装置顶端后部安装有第三防护框,所述第三防护框顶端后中部第五气缸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五气缸底端通过推杆穿过第三防护框与第三承载板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三承载板顶端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第四导杆与第三防护框上下垂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承载板底端面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压片,所述固定压片后端设置有下压压片,所述第六气缸与第三防护框顶端后中部且第五气缸前端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并且第五气缸通过推杆穿过第三防护框与第四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承载板顶端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五导杆与第三防护框上下垂直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载板底端面左右两端安装有下压压片,所述折叠输送装置内部中端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外部均安装有两组以上的放置槽,所述折叠输送装置内部右端面前端中部与第三电机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三电机右端中部通过输出轴与第二小传动轮固定插接,所述第二小传动轮前端通过第二传动链与第二大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大传动轮中部与传动轴固定插接,所述传动轴左右两端均与折叠输送装置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左端中部和右端中部分别安装有齿轮盘,并且齿轮盘外径与第一传动链内侧相互啮合,所述打包装置包括机箱、第四防护框、抓取输送机构、橡皮筋套取机构、支撑台、橡皮筋振动输送盘、橡皮筋撑开机构、第二输送带、垫块和移动轮,所述机箱顶端后部安装有第四防护框,所述第四防护框内部顶端后部安装有抓取输送机构,所述第四防护框内部顶端前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橡皮筋套取机构,所述第四防护框左右两端前端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橡皮筋振动输送盘底端均通过限位固定机构与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内端均与橡皮筋撑开机构锁紧固定,所述机箱顶端安装有第二输送带,所述机箱底端面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垫块,所述机箱底端面左右两端且垫块内端前后两边位置均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机箱后端面左右两端底部均通过第一调节气缸与折叠输送装置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印刷机构包括滑道、滑杆、横梁、滑块、第一锁紧钮、第二锁紧钮和印刷盒,所述滑道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滑杆,所述滑道与滑杆设置有横梁,并且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滑道和滑杆前后水平滑动连接,所述横梁顶端均与滑块左右水平滑动连接,所述横梁顶端面靠近滑杆一端均与第一锁紧钮螺纹连接,所述滑块顶端面中均与第二锁紧钮螺纹连接,所述滑块前端面与印刷盒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滑道底端面前后两端均与印刷封边装置顶端面中部螺栓连接,所述滑杆前后两端分别安装于印刷封边装置顶端面左右两端。

优选的,所述抓取输送机构包括顶梁、驱动组件、第七气缸、第五承载板、第六导杆、减震机构、第八气缸、连接组件、第一气动元件、橡皮筋卸下机构和气动夹具,所述顶梁左端与第四防护框左内侧左右滑动连接,并且述顶梁右端通过驱动组件与第四防护框右内侧左右滑动连接,所述顶梁顶端面中部通过螺栓与第七气缸锁紧固定,所述第七气缸底端中部通过推杆穿过顶梁与第五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承载板顶端面左右两端通过第六导杆与顶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六导杆外径底端与减震机构滑动连接,并且减震机构底端与第五承载板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五承载板前端面中部和后端面中部均安装有第八气缸,并且第八气缸驱动端分别与第五承载板前端面左右两端的连接组件固定插接,所述连接组件后端与第五承载板左右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底端均安装有第一气动元件,并且第一气动元件外端前后两边均设置有橡皮筋卸下机构,所述第一气动元件底端安装有气动夹具。

优选的,所述橡皮筋套取机构包括第九气缸、第二气动元件、支板、气动夹指和挡板,所述第四防护框左右两端顶部均安装有第九气缸,所述第九气缸内端均通过推杆与第二气动元件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气动元件底端与支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板底端面内端均安装有气动夹指,并且气动夹指外端夹板处与挡板上下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皮筋撑开机构包括回转气缸、竖板、第十气缸、撑开组件、撑开杆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回转气缸顶端中部与竖板固定连接,所述竖板后端左下端安装有第十气缸,所述第十气缸顶端与撑开组件转动连接,并且撑开组件前端与竖板转动连接,所述撑开组件前端中部安装有撑开杆,所述撑开组件右端撑开杆与撑开组件之间安装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回转气缸底端与支撑台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均设置有左右两块直板,并且前端呈三角状。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第一翻转板上下之间均存在0.5CM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固定压片底端呈三角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板底端且与限位板中部对应处设置有固定扣。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由四块卡板组成,并且每两块卡板通过一块连接块与第一传动链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发明所述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该制袋机固定扣对背心袋进行固定时,会带动固定扣的滑动板下端的橡胶垫对背心袋进行固定,同时由于固定扣扣住的冲击力会带动滑动板上的滑槽在定位块上端滑动,使滑动板压动弹簧,使弹簧产生形变收缩,对固定扣的冲击力进行吸收,防止对背心袋造成损坏,并且在折叠时能够提前对背心袋中部左右两端进行固定,并且在打包时能够通过抓取输送机构上的减震机构防止抓取输送时因震动造成背心袋掉落,并且在橡皮筋套取机构上安装有挡板,能够防止橡皮筋夹取至套取时橡皮筋因输送惯性左右晃动造成橡皮筋掉落或卡入撑开杆之间,同时撑开杆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能够对橡皮筋的张紧力进行检测,当橡皮筋断裂后撑开杆失去张紧力能够返回橡皮筋套取工序,解决了现有技术背心袋折叠机构在对背心袋前端固定时,由于固定扣的击打力度过大,会对背心袋造成损害,并且不易对提前对背心袋两侧进行固定,导致背心袋在折叠时交叉在一起产生折痕或是翘边,影响产品质量,并且在对折叠后的背心袋卷打包时容易产生抓取过程掉落及无效打包现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放置辊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履平测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速度传感器和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电机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印刷封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冲压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折叠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下压压片和放置槽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传动链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印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抓取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橡皮筋套取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橡皮筋撑开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9的A区局部放大图。

其中:送料装置-1、履平测速装置-2、印刷封边装置-3、冲压成型装置-4、折叠输送装置-5、打包装置-6、连接板-7、底梁-8、支撑脚-9、第一调节气缸-10、张力储料组件-101、支撑梁-102、熔接机构-103、开关钮-104、背心袋放置架-105、第二调节气缸-106、传送辊-107、放置辊-108、轴承-109、松紧盘-110、速度控制器-111、第一红外线传感器-112、背心袋-113、开关控制盒-114、传送辊组-201、配重履平袋-202、支撑柱-203、速度显示屏-204、履平风机-205、挡网-206、支杆-207、悬杆-208、速度传感器-209、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10、第一电机-211、第一小传动轮-212、第一大传动轮-213、皮带-214、牵引组件-215、防护壳-216、印刷机构-301、热切刀头机构-302、印刷控制面-303、封边控制钮-304、置物盒 -305、风机-306、第一防护框-401、第二防护框-402、废料处理道-403、第一传输带-404、第二电机-405、转杆-406、拍平叶片-407、第一气缸-408、第一承载板-409、第一导杆-410、挡风板-411、夹紧输送机构-412、第二气缸-413、第二承载板-414、第二导杆-415、毛刷-416、尼龙板-417、第三气缸-418、第一冲压板-419、第三导杆-420、第二冲压板-421、缓冲机构-422、第四气缸-423、压板 -424、冲刀-425、限位板-501、第一滑动组件-502、第一折叠板-503、第二折叠板-504、第二滑动组件-505、载物板-506、锁定片-507、第一翻转板-508、第二翻转板-509、第三防护框-510、第五气缸-511、第三承载板-512、第四导杆-513、固定压片-514、下压压片-515、第六气缸-516、第四承载板-517、第五导杆-518、第一传动链-519、放置槽-520、第三电机-521、第二小传动轮-522、第二大传动轮-523、第二传动链-524、传动轴-525、齿轮盘-526、机箱-601、第四防护框-602、抓取输送机构-603、橡皮筋套取机构-604、支撑台-605、橡皮筋振动输送盘-606、橡皮筋撑开机构-607、第二输送带-608、垫块-609、移动轮-610、滑道-3011、滑杆-3012、横梁-3013、滑块-3014、第一锁紧钮-3015、第二锁紧钮-3016、印刷盒 -3017、顶梁-6031、驱动组件-6032、第七气缸-6033、第五承载板-6034、第六导杆-6035、减震机构-6036、第八气缸-6037、连接组件-6038、第一气动元件-6039、橡皮筋卸下机构-60310、气动夹具-60311、第九气缸-6041、第二气动元件-6042、支板-6043、气动夹指-6044、挡板-6045、回转气缸-6071、竖板-6072、第十气缸 -6073、撑开组件-6074、撑开杆-6075、压力检测装置-6076、固定扣-50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包括送料装置1、履平测速装置2、印刷封边装置3、冲压成型装置4、折叠输送装置5、打包装置6、连接板7、底梁8、支撑脚9和第一调节气缸10,所述送料装置1前端面左右两端底部通过连接板7与履平测速装置2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 底部前端左右两边通过底梁8与印刷封边装置3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底梁8 底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支撑脚9,所述冲压成型装置4前端安装有折叠输送装置 5,所述折叠输送装置5前端底部左右两边通过第一调节气缸10与打包装置6 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送料装置1包括张力储料组件101、支撑梁102、熔接机构103、开关钮104、背心袋放置架105、第二调节气缸106、传送辊107、放置辊108、轴承109、松紧盘110、速度控制器111、第一红外线传感器112、背心袋113和开关控制盒114,所述送料装置1内部设置有张力储料组件101,所述送料装置1后端顶部安装有支撑梁102,所述支撑梁102顶端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熔接机构103,并且支撑梁102与熔接机构103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支撑梁102后端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关钮104,所述送料装置1后端中下部内侧分别与背心袋放置架105上下转动连接,所述背心袋放置架105外端中后部均通过第二调节气缸106与送料装置1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背心袋放置架 105内部中端均与传送辊107转动连接,所述放置辊108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 109与背心袋放置架105后端转动连接,并且轴承109通过松紧盘110固定于背心袋放置架105后端,所述放置辊108均通过齿轮与速度控制器111相互啮合,所述背心袋放置架105前端内侧中部均安装有第一红外线传感器112,所述放置辊108外径左中部与由中部分别与背心袋113固定插接,所述送料装置1左右两端前端顶部分别安装有开关控制盒114,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包括传送辊组 201、配重履平袋202、支撑柱203、速度显示屏204、履平风机205、挡网206、支杆207、悬杆208、速度传感器209、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10、第一电机211、第一小传动轮212、第一大传动轮213、皮带214、牵引组件215和防护壳216,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前端顶部与传送辊组201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传送辊组201顶端安装有配重履平袋202,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顶端中部左端通过支撑柱203与速度显示屏204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内部顶端中部安装有履平风机205,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内部底中前端至顶中后端呈七十度倾斜安装有挡网206,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内部后端中下部安装有支杆207,所述支杆207外径左中部和右中部分别安装有悬杆208,所述悬杆208左端顶部均安装有速度传感器209,所述悬杆208左端底部均安装有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10,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内部右端面后端中部与第一电机211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电机211前端中部通过输出轴穿过履平测速装置2与第一小传动轮212 固定插接,所述第一小传动轮212顶端通过皮带214与第一大传动轮21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大传动轮213左端中部与牵引组件215固定插接,所述履平测速装置2右端面且第一小传动轮212、第一大传动轮213和皮带214外端安装有防护壳216,所述印刷封边装置3包括印刷机构301、热切刀头机构302、印刷控制面303、封边控制钮304、置物盒305和风机306,所述印刷封边装置3顶端面安装有印刷机构301,所述印刷封边装置3顶端前部安装有热切刀头机构 302,所述印刷封边装置3顶端面中后端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印刷控制面303,所述印刷封边装置3顶端面前端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封边控制钮304,所述热切刀头机构302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置物盒305,所述印刷封边装置3顶端前部且热切刀头机构302前部安装有风机306,所述冲压成型装置4包括第一防护框401、第二防护框402、废料处理道403、第一传输带404、第二电机405、转杆406、拍平叶片407、第一气缸408、第一承载板409、第一导杆410、挡风板411、夹紧输送机构412、第二气缸413、第二承载板414、第二导杆415、毛刷416、尼龙板417、第三气缸418、第一冲压板419、第三导杆420、第二冲压板421、缓冲机构422、第四气缸423、压板424和冲刀425,所述冲压成型装置4顶端面后端安装有第一防护框401,所述冲压成型装置4顶端面前端安装有第二防护框 402,所述冲压成型装置4内部顶端中部设置有废料处理道403,所述废料处理道403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传输带404,所述第一防护框401右端面底部与第二电机405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二电机405左端中部通过输出轴穿过第一防护框401与转杆406固定插接,并且转杆406左端与第一防护框401垂直转动连接,所述转杆406外径安装有两组以上的拍平叶片407,所述第一防护框 401顶端面前端中部与第一气缸408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气缸408底端通过推杆穿过第一防护框401与第一承载板409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承载板409顶端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导杆410与第一防护框40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409底端安装有挡风板411,所述夹紧输送机构412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夹紧输送机构412均通过连接件与冲压成型装置4顶端左右水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框402顶端面后端中部与第二气缸413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并且第二气缸413底端通过推杆穿过第二防护框402与第二承载板414 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二承载板414顶端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二导杆415 与第二防护框402上下垂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板414底端面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毛刷416,所述冲压成型装置4顶端面前端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尼龙板417,所述第二防护框402顶端面中部与第三气缸418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三气缸418底端通过推杆穿过第二防护框402与第一冲压板419顶端中部固定插接,所述第三导杆420底端穿过第一冲压板419前端左右两边与第二冲压板421 顶端面左右两端固定插接,并且第三导杆420顶端与第二防护框402上下垂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冲压板419与第二冲压板42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缓冲机构422,所述第二防护框402顶端面且第三气缸418后端位置与第四气缸423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并且第四气缸423底端穿过第二防护框402、第一冲压板419 和第二冲压板421后端中部与压板42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冲压板421底端安装有冲刀425,所述折叠输送装置5包括限位板501、第一滑动组件502、第一折叠板503、第二折叠板504、第二滑动组件505、载物板506、锁定片507、第一翻转板508、第二翻转板509、第三防护框510、第五气缸511、第三承载板 512、第四导杆513、固定压片514、下压压片515、第六气缸516、第四承载板 517、第五导杆518、第一传动链519、放置槽520、第三电机521、第二小传动轮522、第二大传动轮523、第二传动链524、传动轴525和齿轮盘526,所述折叠输送装置5顶端面后端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滑动组件502与限位板501前后水平滑动连接,所述折叠输送装置5顶端面且限位板501右端均通过第二滑动组件505与第一折叠板503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折叠输送装置5顶端面且限位板501左端均通过第二滑动组件505与第二折叠板504左右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501前端设置有载物板506,并且载物板506左右两端与折叠输送装置5 固定连接,所述载物板506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并且开口左右两端均安装有锁定片507,所述载物板506后端且限位板501底端设置有第一翻转板508,并且第一翻转板508左右两端与折叠输送装置5转动连接,所述载物板506前端设置有第二翻转板509,并且第二翻转板509左右两端与折叠输送装置5转动连接,所述折叠输送装置5顶端后部安装有第三防护框510,所述第三防护框 510顶端后中部第五气缸511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五气缸511底端通过推杆穿过第三防护框510与第三承载板512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三承载板 512顶端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第四导杆513与第三防护框510上下垂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承载板512底端面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压片514,所述固定压片514 后端设置有下压压片515,所述第六气缸516与第三防护框510顶端后中部且第五气缸511前端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并且第五气缸511通过推杆穿过第三防护框510与第四承载板51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承载板517顶端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五导杆518与第三防护框510上下垂直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载板517底端面左右两端安装有下压压片515,所述折叠输送装置5内部中端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链519,所述第一传动链519外部均安装有两组以上的放置槽520,所述折叠输送装置5内部右端面前端中部与第三电机521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三电机521右端中部通过输出轴与第二小传动轮522固定插接,所述第二小传动轮522前端通过第二传动链524与第二大传动轮52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大传动轮523中部与传动轴525固定插接,所述传动轴525左右两端均与折叠输送装置5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525左端中部和右端中部分别安装有齿轮盘526,并且齿轮盘526外径与第一传动链519内侧相互啮合,所述打包装置 6包括机箱601、第四防护框602、抓取输送机构603、橡皮筋套取机构604、支撑台605、橡皮筋振动输送盘606、橡皮筋撑开机构607、第二输送带608、垫块609和移动轮610,所述机箱601顶端后部安装有第四防护框602,所述第四防护框602内部顶端后部安装有抓取输送机构603,所述第四防护框602内部顶端前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橡皮筋套取机构604,所述第四防护框602左右两端前端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台605,所述橡皮筋振动输送盘606底端均通过限位固定机构与支撑台60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605内端均与橡皮筋撑开机构 607锁紧固定,所述机箱601顶端安装有第二输送带608,所述机箱601底端面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垫块609,所述机箱601底端面左右两端且垫块609内端前后两边位置均安装有移动轮610,所述机箱601后端面左右两端底部均通过第一调节气缸10与折叠输送装置5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印刷机构301包括滑道3011、滑杆3012、横梁3013、滑块 3014、第一锁紧钮3015、第二锁紧钮3016和印刷盒3017,所述滑道3011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滑杆3012,所述滑道3011与滑杆3012设置有横梁3013,并且横梁3013左右两端分别与滑道3011和滑杆3012前后水平滑动连接,所述横梁3013 顶端均与滑块3014左右水平滑动连接,所述横梁3013顶端面靠近滑杆3012一端均与第一锁紧钮3015螺纹连接,所述滑块3014顶端面中均与第二锁紧钮3016 螺纹连接,所述滑块3014前端面与印刷盒3017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滑道 3011底端面前后两端均与印刷封边装置3顶端面中部螺栓连接,所述滑杆3012 前后两端分别安装于印刷封边装置3顶端面左右两端,有利于更好的对背心袋不同位置进行印刷。

进一步的,所述抓取输送机构603包括顶梁6031、驱动组件6032、第七气缸6033、第五承载板6034、第六导杆6035、减震机构6036、第八气缸6037、连接组件6038、第一气动元件6039、橡皮筋卸下机构60310和气动夹具60311,所述顶梁6031左端与第四防护框602左内侧左右滑动连接,并且述顶梁6031 右端通过驱动组件6032与第四防护框602右内侧左右滑动连接,所述顶梁6031 顶端面中部通过螺栓与第七气缸6033锁紧固定,所述第七气缸6033底端中部通过推杆穿过顶梁6031与第五承载板60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承载板6034顶端面左右两端通过第六导杆6035与顶梁603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六导杆6035 外径底端与减震机构6036滑动连接,并且减震机构6036底端与第五承载板6034 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五承载板6034前端面中部和后端面中部均安装有第八气缸6037,并且第八气缸6037驱动端分别与第五承载板6034前端面左右两端的连接组件6038固定插接,所述连接组件6038后端与第五承载板6034左右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038底端均安装有第一气动元件6039,并且第一气动元件6039外端前后两边均设置有橡皮筋卸下机构60310,所述第一气动元件 6039底端安装有气动夹具60311,有利于更好的对背心袋进行抓取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橡皮筋套取机构604包括第九气缸6041、第二气动元件 6042、支板6043、气动夹指6044和挡板6045,所述第四防护框602左右两端顶部均安装有第九气缸6041,所述第九气缸6041内端均通过推杆与第二气动元件6042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气动元件6042底端与支板6043固定连接,所述支板6043底端面内端均安装有气动夹指6044,并且气动夹指6044外端夹板处与挡板6045上下滑动连接,有利于防止橡皮筋夹取至套取时橡皮筋因输送惯性左右晃动造成橡皮筋掉落或卡入撑开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橡皮筋撑开机构607包括回转气缸6071、竖板6072、第十气缸6073、撑开组件6074、撑开杆6075和压力检测装置6076,所述回转气缸 6071顶端中部与竖板6072固定连接,所述竖板6072后端左下端安装有第十气缸6073,所述第十气缸6073顶端与撑开组件6074转动连接,并且撑开组件6074 前端与竖板6072转动连接,所述撑开组件6074前端中部安装有撑开杆6075,所述撑开组件6074右端撑开杆6075与撑开组件6074之间安装有压力检测装置 6076,所述回转气缸6071底端与支撑台605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有利于通过压力检测装置6076对橡皮筋的张紧力进行检测,当橡皮筋断裂后撑开杆失去张紧力能够返回橡皮筋套取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501均设置有左右两块直板,并且前端呈三角状,有利于更好的对背心袋折叠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501、第一折叠板503、第二折叠板504和第一翻转板508上下之间均存在0.5CM的间隙,有利于更好的对背心袋折叠进行履平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压片514底端呈三角状,有利于更好的对背心袋折叠进行履平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转板508底端且与限位板501中部对应处设置有固定扣5081,有利于更好的通过固定扣5081锁住折叠后的背心袋提手处。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槽520由四块卡板组成,并且每两块卡板通过一块连接块与第一传动链519固定连接,有利于更好的对背心袋进行输送,并且不影响第一传动链519运行。

本发明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使用原理如下:

第一,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松紧盘110松开轴承109,然后将放置辊108卸下,再将背心袋113安装在放置辊108左右两端位置,然后将放置辊108安装回背心袋放置架105上,然后通过松紧盘110将轴承109锁紧,从而将放置辊 108锁紧,然后将背心袋113手动穿过送料装置1连接至牵引组件215上,然后将设备接通过电源及供气组件,再通过PLC控制器将运行程序进行植入,从而启动制袋机运行;

第二,运行时,首先背心袋113由放置辊108上抽出,并且抽出时能够通过速度控制器111防止背心袋113抽出速度发生变化影响机器正常运作,并且背心袋113能够通过张力储料组件101对背心袋113进行储料输送,并且能够防止背心袋113松垮产生褶皱影响加工,并且送料装置1上的背心袋113放置架 105能够通过第二调节气缸106将高度调节,当背心袋113发生断裂时第一红外线传感器112能够通过对应的反光板进行反射,从而使机器停止运行,然后使用者可通过熔接机构103将背心袋113断裂端重新融合连接在一起,然后可通过开关控制盒114重新启动机器运行;

第三,然后第一电机211能够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小传动轮212旋转,从而使第一小传动轮212通过皮带214带动第一大传动轮213旋转,从而使第一大传动轮213带动牵引组件215运行,从而将背心袋113牵引至履平测速装置2 上,然后能够通过履平风机205运行产生风力,从而将背心袋113吹平,从而还能够起到除尘作用,并且还能够通过速度传感器209对背心袋113的传输速度进行检测,并且能够将检测后的数据显示在速度显示屏204,然后背心袋113 能够通过传送辊组201输送至印刷封边装置3上,并且在输送时还能够通过配重履平袋202对背心袋113进行压平输送;

第四,背心袋113输送至印刷封边装置3上时,能够通过印刷机构301上的印刷盒3017对背心袋113所需的LOGO、商标的进行印刷,并且印刷机构301 还能够通过横梁3013在滑道3011和滑杆3012上前后滑动来调节所需要印刷的前后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横梁3013右端顶部的第一锁紧钮3015进行位置锁定,并且还能够通过滑块3014在横梁3013上左右滑动来调节所需要印刷的左右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滑块3014顶端的第二锁紧钮3016进行位置锁定,印刷后的背心袋113能够通过印刷封边装置3前端的热切刀头机构302进行封边剪切,并且能够通过风机306对背心袋113进行风力推送;

第五,然后通过冲压成型装置4后端的第二电机405通过转杆406带动拍平叶片407旋转,从而将封边剪切后的背心袋113进行拍平且依次叠合,并且能够通过挡风板411进行挡风,防止背心袋113随着风力吹出,影响叠合,然后能够通过夹紧输送机构412对背心袋113进行夹紧输送至尼龙板417顶端,并且在输送至尼龙板417顶端时能够通过第二气缸413驱动第二承载板414上的毛刷416向下运行对背心袋113进行履平,履平毛刷416复位,然后第四气缸423能够驱动压板424向下运行,使压板424压住背心袋113后端中部,接着第三气缸418驱动第一冲压板419和第二冲压板421向下运行,并且通过第二冲压板421底端的冲刀425对背心袋113进行冲压成型,并且能够通过第一冲压板419与第二冲压板421之间的缓冲机构422进行缓冲,防止压力过大尼龙板417受损,成型后第一冲压板419与第二冲压板421复位,然后夹紧输送机构412将成型后的背心袋113输送至折叠输送装置5上,同时压板424能够抵住切下的残料,辅助与成型后的背心袋113分离,分离后压板424复位;

第六,成型后的背心袋113输送至折叠输送装置5后,首先能够通过锁定片507对成型背心袋113左右两端中部进行固定,然后夹紧输送机构412复位,并复位时能够将尼龙板417上的残料推入废料处理道403,并且通过废料处理道 403内的第一传输带404传输导出,同时第五气缸511驱动固定压片514向下运行对成型背心袋113加强固定,然后第一折叠板503和第二折叠板504先后对背心袋手提处进行折叠压平,然后通过固定扣5081进行固定折叠处,接着固定压片514复位且限位板501后移、锁定片507复位,接着通过第一翻转板508 和第二翻转板509先后对背心袋进行前后折叠,然后第六气缸516驱动下压压片515向下运行,将折叠后的背心袋113中部下压再次折叠,且将背心袋113 由载物板506上的开口压入放置槽520内,然后下压压片515和限位板501复位,然后第三电机521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二小传动轮522旋转,从而使第二小传动轮522通过第二传动链524带动第二大传动轮523旋转,从而使第二大传动轮523通过传动轴525带动齿轮盘526旋转,从而使齿轮盘526带动第一传动链519向前运行;

第七,然后第七气缸6033驱动气动夹具60311向下运行,再通过气动夹具 60311将背心袋113夹住,然后第七气缸6033驱动气动夹具60311向上运行,并且气动夹具60311向上运行时能够通过减震机构6036防止抓取输送时因震动造成背心袋掉落,接着气动夹具60311通过顶梁6031与第四防护框602之间的驱动组件6032向前运行至橡皮筋撑开机构607处,同时橡皮筋振动输送盘606 运行将橡皮筋输送至夹取盘上,然后第二气动元件6042驱动气动夹指6044向下运行,且下压至夹取盘时气动夹指6044外端的挡板6045会向上缩,然后气动夹指6044将橡皮筋夹住,再通过第二气动元件6042驱动气动夹指6044向上运行,且气动夹指6044外端的挡板6045会向下伸展,然后通过第九气缸6041 驱动气动夹指6044向内端运行使橡皮筋套在撑开杆6075上,挡板6045能够防止橡皮筋夹取至套取时橡皮筋因输送惯性左右晃动造成橡皮筋掉落或卡入撑开杆6075之间,然后气动夹指6044复位,接着第十气缸6073通过撑开组件6074 使撑开杆6075向外张开,同时撑开杆6075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6076能够对橡皮筋的张紧力进行检测,当橡皮筋断裂后撑开杆6075失去张紧力能够返回橡皮筋套取工序,然后回转气缸6071能将套有橡皮筋端向内侧旋转,接着第八气缸6037驱动气动夹具60311向外端运行,接着将背心袋113插入撑开的橡皮筋内,然后通过第一气动元件6039驱动橡皮筋卸下机构60310夹紧,使拨杆抵在橡皮筋后端,接着第八气缸6037驱动气动夹具60311向内端运行,从而通过橡皮筋卸下机构60310将橡皮筋卸下缠绕在背心袋113中部,然后第七气缸6033 驱动气动夹具60311向下运行,再通过气动夹具60311将背心袋113松开放置于第二输送带608上,最后通过第二输送带608输送走。

本发明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全自动背心袋制袋机,该制袋机固定扣5081对背心袋进行固定时,会带动固定扣5081的滑动板下端的橡胶垫对背心袋进行固定,同时由于固定扣5081扣住的冲击力会带动滑动板上的滑槽在定位块上端滑动,使滑动板压动弹簧,使弹簧产生形变收缩,对固定扣5081的冲击力进行吸收,防止对背心袋造成损坏,并且在折叠时能够提前对背心袋中部左右两端进行固定,并且在打包时能够通过抓取输送机构603上的减震机构6036防止抓取输送时因震动造成背心袋掉落,并且在橡皮筋套取机构604上安装有挡板6045,能够防止橡皮筋夹取至套取时橡皮筋因输送惯性左右晃动造成橡皮筋掉落或卡入撑开杆6075之间,同时撑开杆6075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6076能够对橡皮筋的张紧力进行检测,当橡皮筋断裂后撑开杆6075失去张紧力能够返回橡皮筋套取工序,解决了现有技术背心袋折叠机构在对背心袋前端固定时,由于固定扣的击打力度过大,会对背心袋造成损害,并且不易对提前对背心袋两侧进行固定,导致背心袋在折叠时交叉在一起产生折痕或是翘边,影响产品质量,并且在对折叠后的背心袋卷打包时容易产生抓取过程掉落及无效打包现象的问题。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