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捻机中空锭用假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3388发布日期:2019-12-24 21:40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捻机中空锭用假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种花捻机中空锭用假捻器。



背景技术:

假捻器在纺织业内被广泛使用。假捻器的工作原理为:由于纱线的两端都是被控制的,在纱线两端之间加捻,纱线上可以产生数量相等但捻向不同的捻回,可以增加与纱线设计捻向相同段的强力,同时会使纱线的另一段产生退捻或反向加捻。

假捻器是粗纱工序不可缺少的器材,是影响纱线各项指标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假捻器能有效降低粗纱伸长率、条干不匀和重量差异,选好、用好假捻器是提高纱线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有假捻器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的粗纱与细纱之间的切换需要更换假捻器,增加工人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2、现有假捻器用胶水粘结,安装、拆卸需要敲击,易损坏花捻中空锭;

因此,现急需一种即可使用粗线也可细线,合二为一,节省人工,使用寿命长的一种花捻机中空锭用假捻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即可使用粗线也可细线,合二为一,节省人工,大大加强捻度,不会产生失捻现象的花捻机中空锭用假捻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捻机中空锭用假捻器,为中空圆柱体结构的假捻器,所述的假捻器包括连接在花捻中空锭上的连接部和假捻部;

所述假捻部的外壁上开设有供纱线从内部中空处穿出的内径较大的出线孔,出线孔的下方设有用于将纱线从外部重新穿入内部中空的内径较小的回线孔,出线孔与回线孔之间设有便于纱线卡入和高速旋转时防止纱线滑出的沉槽,纱线在沉槽中可左旋又可右旋,回线孔与沉槽的结合处假捻部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倾斜旋转向下并一直延伸至假捻部的底端面的斜切槽;

当使用粗纱时,粗纱从出线孔处穿出形成假捻;

当使用细纱时,细纱从出线孔处穿出后再通过斜切槽卡入回线孔并从假捻器内部中空圆孔底部穿出形成假捻。

进一步的,为了纱线的快速卡入假捻器内部中空圆孔,所述的假捻部外壁的螺旋斜切槽所夹圆心角为100°~180°。

进一步的,为了导引纱线,所述的出线孔、回线孔为由内而外斜向向下伸出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线孔的相对的假捻器壁上开设有使旋转假捻器保持静平衡和便于卡入纱线的工艺孔。

进一步的,为了卡入纱线假捻器内部中空圆孔,防止纱线滑出,所述的沉槽与回线孔结合处的斜切槽的开口尺寸为0.3~0.8mm,斜切槽的开口高于回线孔的中心点。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纱线的卡入假捻器内部中空圆孔,所述的斜切槽的两个切面为易于纱线卡入的斜坡面。

进一步的,为了拆卸方便,不易损坏工件,所述的连接部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卡设橡胶圈的卡槽。

进一步的,为了制造方便,产品使用寿命长,所述的连接部和假捻部为陶瓷材料一体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方便,即可使用粗线也可细线,合二为一,节省人工,且斜切槽高于回线孔中心点的位置,防止纱线跑出,大大加强捻度,不会产生失捻现象,同时也便于规模化生产,假捻器采用橡胶固定在中空锭上,拆卸方便,不易损坏工件,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粗纱的使用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细纱从出线孔穿出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细纱卡入斜切槽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细纱进入假捻器内部中空圆孔状态示意图。

图中1.假捻器,2.连接部,3.假捻部,4.卡槽,5.出线孔,6.回线孔,7.沉槽,8.斜切槽,10.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6所示的一种一种花捻机中空锭用假捻器,为中空圆柱体结构的假捻器1,假捻器1包括连接在花捻中空锭上的连接部2和假捻部3;

假捻部3的外壁上开设有供纱线从内部中空处穿出的内径较大的出线孔5,出线孔5的下方设有用于将纱线从外部重新穿入内部中空的内径较小的回线孔6,出线孔5与回线孔6之间设有便于纱线卡入和高速旋转时防止纱线滑出的沉槽7,回线孔6与沉槽7的结合处假捻部3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倾斜旋转向下并一直延伸至假捻部3的底端面的斜切槽8,即可左旋转又可右旋转;

当使用粗纱时,粗纱从出线孔5处穿出形成假捻;

当使用细纱时,细纱从出线孔5处穿出后再通过斜切槽8卡入回线孔6并从假捻器1内部中空圆孔底部穿出形成假捻。

假捻部3外壁的螺旋斜切槽8所夹圆心角为180°。

出线孔5、回线孔6为由内而外斜向向下伸出的孔。

回线孔6的相对的假捻器1壁上开设有使旋转假捻器1保持静平衡和便于卡入纱线的工艺孔10。

沉槽7与回线孔6结合处的斜切槽8的开口尺寸为0.3mm,斜切槽8的开口高于回线孔6的中心点。

斜切槽8的两个切面为易于纱线卡入的斜坡面。

连接部2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卡设橡胶圈的卡槽4。

连接部2和假捻部3为陶瓷材料一体成型件。

工作过程:具体的花捻中空锭子上安装假捻器1,花捻中空锭子与假捻器1为间隙配合,通过安装在卡槽4内的橡胶圈既能保证假捻器的正常工作,又能拆卸、安装方便,不会破坏工件,也可选择粘结连接,出线孔5的直径大于回线孔6的直径,出线孔5和回线孔6为由内而外斜向向下伸出的孔,既方便整个工件的脱模有能保证纱线假捻伸出时的顺滑,在高于回线孔6的中心线、出线孔5和回线孔6的结合处开设180°倾斜向下并一直延伸到假捻部3底端的斜切槽8,同时在旋转时保持静平衡在回线孔6的相对面的假捻器1设有工艺孔10,并且为了保证纱线更好的卡入斜切槽8内,斜切槽8的两个切面为易于纱线卡入的斜坡面。

实施例1:

具体的如图3所示的安装后花捻中空锭内的粗纱穿入假捻器1的内部中空处后从出线孔5处穿出,粗纱在假捻器的作用下产生假捻,使粗纱捻度增加,强度提高。

实施例2:

具体的如4~6所示的细纱穿入假捻器1的内部中空处后从出线孔5处穿出,穿出后的细纱卡入180°倾斜向下的斜切槽8内,卡入后的细纱从内部中空处穿出,完成细纱的假捻。

由上可知,安装、使用方便,即可使用粗线也可细线,合二为一,节省人工,且斜切槽高于回线孔中心点的位置,防止纱线跑出,大大加强捻度,不会产生失捻现象,同时也便于规模化生产,假捻器采用橡胶固定在中空锭上,拆卸方便,不易损坏工件,使用寿命长。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