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5972发布日期:2020-02-18 14:0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



背景技术: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以聚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棉纶是改性的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有比重小、不吸水、热传导系数低、耐化学品性好、卫生性好等优点。通过向聚丙烯原料中加入添加剂的办法,可有效改善熔体的流动性,经熔融纺丝后制得0.6~0.8d的细旦短纤维,由于涤纶和棉轮具有良好的特性,故将涤纶棉轮集束在一起,形成复合丝。

但是,现有的用于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在集束过程中,需要利用张力调节装置,张力调节装置的目的是给每个盛丝筒牵出的丝条施加不同的张力,以补偿前后盛丝筒牵出的丝条短纤因与导丝架距离的不同而产生的张力差异,以保证丝束具有均匀一致的张力,但现有的张力调节装置采用弹簧调节,调节尺寸有限,且该种调节方式不易。

2、现有的牛角棒的两端采用焊接连接,使得连接处毛造,使用刮花丝条,且为了避免或减少集束纤维毛丝的产生和单丝的破断,初生纤维中有一定的含油率,丝条在通过牛角棒时,往往会在牛角棒上留下油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张力调节装置采用弹簧调节,调节尺寸有限,且该种调节方式不易以及现有的牛角棒的两端采用焊接连接,使得连接处毛造,使用刮花丝条,且为了避免或减少集束纤维毛丝的产生和单丝的破断,初生纤维中有一定的含油率,丝条在通过牛角棒时,往往会在牛角棒上留下油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包括

张力调节机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安装在送丝机架上,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推锁头、一号导辊和二号导辊,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送丝机架的内侧壁上,所述一号导辊和二号导辊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一号升降通槽和二号升降通槽,且一号升降通槽和二号升降通槽相邻设置,所述一号升降通槽和二号升降通槽内壁两侧均设有移动齿槽,且推锁头活动安装在一号升降通槽和二号升降通槽内,所述一号导辊的一端通过推锁头安装在一号升降通槽上,所述二号导辊的一端通过推锁头安装在二号升降通槽上,所述推锁头与一号导辊和二号导辊的连接处套有连接减震套;

牛角棒构件,所述牛角棒构件通过螺钉安装在送丝机架上,且牛角棒构件同条轴线等距离平行设置多组,所述牛角棒构件主要由牛角棒和油盘组成,所述油盘连接在牛角棒的底端,所述牛角棒由横杆和两组竖杆组成,且横杆和竖杆之间形成u型结构,所述横杆和竖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牛角棒的底端开设有油盘插接槽,所述油盘上设有与油盘插接槽相匹配的油盘连接条,以及油盘连接条插接在油盘插接槽内,所述牛角棒的表面开设有导油凹痕和竖向导槽,所述竖向导槽等距离分布多组,且竖向导槽的一端连通导油凹痕,所述导油凹痕的两端对准油盘;

还包括盛丝筒和集束器,所述盛丝筒设置在送丝机架前端,所述集束器设置在送丝机架的后端,所述送丝机架的尾端设有导丝环组。

优选的,所述油盘的两侧设有外扩侧边,以及外扩侧边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牛角棒底端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盛丝筒和送丝机架设置有多组,且盛丝筒的种类包括涤纶和棉轮。

优选的,所述连接减震套,包括阻尼贴片、减震弹簧和减震筒套,所述阻尼贴片黏贴在减震筒套的环形内壁上,所述减震筒套的壳体中设有空腔,以及空腔内安装有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推锁头的两端分别突出于一号升降通槽和二号升降通槽的两边。

优选的,所述导丝环组上安装有多组导丝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张力调节机构的一号导辊和二号导辊利用推锁头安装在固定板的一号升降通槽和二号升降通槽内,由于一号升降通槽和二号升降通槽内壁两侧设置移动齿槽,使用时可通过推锁头使其在移动齿槽内移动,从而带动一号导辊和二号导辊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张力的效果,改变传统的张力调节方式,且两组导辊之间额调节的距离增大,调节方式简单,可缓慢调节。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牛角棒构件的牛角棒采用一组横杆和两组竖杆组成,形成u型结构,且横杆和两组竖杆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牛角棒的表面光滑,各处的摩檫力相同,不易刮花丝条,且在牛角棒的表面开设导油凹痕和竖向导槽,可以快速的将丝条上的油珠顺着导油凹痕和竖向导槽快速的低落到油盘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力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牛角棒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牛角棒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减震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盛丝筒;200、张力调节机构;210、固定板;211、一号升降通槽;212、移动齿槽;213、二号升降通槽;220、推锁头;230、连接减震套;231、阻尼贴片;232、减震弹簧;233、减震筒套;240、一号导辊;250、二号导辊;300、牛角棒构件;310、牛角棒;311、导油凹痕;312、竖向导槽;313、油盘插接槽;320、油盘;321、外扩侧边;322、油盘连接条;400、送丝机架;500、导丝环组;600、集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包括

张力调节机构200,所述张力调节机构200安装在送丝机架400上,所述张力调节机构200包括固定板210、推锁头220、一号导辊240和二号导辊250,所述固定板210通过连接杆固定在送丝机架400的内侧壁上,所述一号导辊240和二号导辊250设置在固定板210上,所述固定板210上开设有一号升降通槽211和二号升降通槽213,且一号升降通槽211和二号升降通槽213相邻设置,所述一号升降通槽211和二号升降通槽213内壁两侧均设有移动齿槽212,且推锁头220活动安装在一号升降通槽211和二号升降通槽213内,所述一号导辊240的一端通过推锁头220安装在一号升降通槽211上,所述二号导辊250的一端通过推锁头220安装在二号升降通槽213上,所述推锁头220与一号导辊240和二号导辊250的连接处套有连接减震套230;

牛角棒构件300,所述牛角棒构件300通过螺钉安装在送丝机架400上,且牛角棒构件300同条轴线等距离平行设置多组,所述牛角棒构件300主要由牛角棒310和油盘320组成,所述油盘320连接在牛角棒310的底端,所述牛角棒310由横杆和两组竖杆组成,且横杆和竖杆之间形成u型结构,所述横杆和竖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牛角棒310的底端开设有油盘插接槽313,所述油盘320上设有与油盘插接槽313相匹配的油盘连接条322,以及油盘连接条322插接在油盘插接槽313内,所述牛角棒310的表面开设有导油凹痕311和竖向导槽312,所述竖向导槽312等距离分布多组,且竖向导槽312的一端连通导油凹痕311,所述导油凹痕311的两端对准油盘320;

还包括盛丝筒100和集束器600,所述盛丝筒100设置在送丝机架400前端,所述集束器600设置在送丝机架400的后端,所述送丝机架400的尾端设有导丝环组500。

所述油盘320的两侧设有外扩侧边321,以及外扩侧边321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牛角棒310底端的宽度,使得低落的油珠可滴落到油盘320中;所述盛丝筒100和送丝机架400设置有多组,且盛丝筒100的种类包括涤纶和棉轮,增加多样性;所述连接减震套230,包括阻尼贴片231、减震弹簧232和减震筒套233,所述阻尼贴片231黏贴在减震筒套233的环形内壁上,所述减震筒套233的壳体中设有空腔,以及空腔内安装有减震弹簧232,在推动推锁头220时产生的震动在经过推锁头220和导辊的连接处时,利用连接减震套230可削弱震动;所述推锁头220的两端分别突出于一号升降通槽211和二号升降通槽213的两边,使得可在固定板210的后侧推动推锁头220;所述导丝环组500上安装有多组导丝环,可根据需求设置相应数量的导丝环。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涤纶棉轮复合丝的集束装置,在工作时,由于张力调节机构200的一号导辊240和二号导辊250的一端安装在推锁头220上,推锁头220活动安装在固定板210的一号升降通槽211和二号升降通槽213内,且一号升降通槽211和二号升降通槽213内壁两侧设置移动齿槽212,当需要调节张力时,可向上或者向下推动一号导辊240或二号导辊250的推锁头220在移动齿槽212内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一号导辊240或者二号导辊250的位置上移或者下移,从而调节一号导辊240和二号导辊250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张力的效果,改变传统的张力调节方式,且两组导辊之间调节的距离增大,调节方式简单,可缓慢调节,其中在调节过程中利用推锁头220和导辊之间的连接减震套230,可降低产生的震动,将牛角棒构件300的牛角棒310采用一组横杆和两组竖杆组成,形成u型结构,且横杆和两组竖杆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牛角棒310的表面光滑,各处的摩檫力相同,当丝条经过时,不易刮花丝条,且在牛角棒310的表面开设导油凹痕311和竖向导槽312,丝条在经过牛角棒310表面时,丝条上的油珠会流道牛角棒310的表面,然后油珠顺着竖向导槽312流入倾斜设置的导油凹痕311,然后通过导油凹痕311流入到油盘320内,在实际使用时,盛丝筒100内的丝条送入到送丝机架400的张力调节机构200并进行调节,然后经过牛角棒构件300和导丝环组500输送到集束器600内,进行集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