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蚕丝毛巾的拉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5479发布日期:2020-07-21 12:42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工蚕丝毛巾的拉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工蚕丝毛巾的拉丝机构。



背景技术:

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一种天然纤维;属于多孔性物质,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而被世人誉为“纤维皇后”。

由此蚕丝在毛巾织造领域大量应用,科学试验证明,蚕丝毛巾对皮肤有特别柔和的保养作用,纤维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可以帮助皮肤维持表面脂膜的新陈代谢,这是其他各种天然纤维所不能比拟的;据统计有关纤维对人体皮肤的刺激系数为:纱布36.7%、棉20.5%、麻20.0%、羊毛16.7%、蚕丝7.4%;因此,用蚕丝毛巾洗脸不会伤及新的皮肤层,尤其适合敏感性肌肤的人使用;在生产蚕丝毛巾的工艺中,拉丝尤为关键;现有技术中,除了手工拉丝外,越来越多的加工者选用拉丝机进行自动化抽丝,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拉丝机均为大型拉丝机,投资成本高,所以大部分农户仍采用传统拉丝方式,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使用拉丝机构时,拉丝机构难以定位丝线的位置,拉线混乱造成丝线打结,影响拉丝拉丝的使用效果,同时由于拉丝机构难以除去丝线外侧的杂质,还需使用者后期使用时除去,影响拉丝机构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工蚕丝毛巾的拉丝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在拉丝过程可准确定位丝线位置,去除丝线外侧杂质;同时具有捻线的功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工蚕丝毛巾的拉丝机构,包括机架、铁锅、定位装置、除杂装置、加捻装置、收线装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上横梁对称的设有u型槽,所述铁锅的边缘对称的设有圆柱耳,所述u型槽内放置有圆柱耳;所述机架的上横梁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定位辊;所述定位架上套接有定位辊;所述机架的上横梁设有除杂装置,所述除杂装置包括第一竖梁、弯杆、弹簧、除杂球;所述第一竖梁上设有若干圆柱孔,在圆柱孔内插接有弯杆,所述弯杆的头端连接有弹簧,在弹簧的下端连接有除杂球;所述机架的上横梁设有加捻装置,所述加捻装置包括第二竖梁、摇把、捻辊;所述第二竖梁上转动连接有摇把,所述摇把的头端连接有捻辊;所述机架的上横梁设有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包括l型梁、第三竖梁、转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收线轴、纺锤座;所述l型梁与第三竖梁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主动锥齿轮,所述l型梁竖直向下设有收线轴,所述收线轴下端设有从动锥齿轮,且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l型梁上设有纺锤座,且纺锤座与收线轴同心;所述机架的下横梁设有电机座,在电机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端设有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定位辊、除杂球、收线轴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机架与上横梁垂直的梁上设有u型槽,所述在u型槽内放置铁锅的锅把,三点稳定放置铁锅;所述机架的下横梁之间设有集水槽,所述积水槽的侧边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内安装有水阀;所述机架的下横梁上(铁锅的下方)放置有加热架;所述机架的上横梁后端设有扶手;所述机架的竖梁上设有行走轮。

进一步,所述定位辊采用木材、橡胶、聚氨酯或硅胶材质,所述定位辊的轴向设有v型槽。

进一步,所述除杂球采用塑料材质,所述除杂球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前端孔径大于后端孔径,所述通孔的前端和后端均进行圆角处理,所述通孔的圆周内部等角度设有钢柱,所述钢柱上设有锥形弹簧,且锥形弹簧前端开口大,所述通孔的前端设有滑槽。

进一步,所述捻辊采用木材、橡胶、聚氨酯或硅胶材质,所述捻辊的轴向设有螺纹盘绕的弧状突起,所述弧状突起高度小于1mm。

进一步,所述铁锅、定位辊、除杂球、捻辊、纺锤座由低到高设置,且相邻部件之间有一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申请设置铁锅配合加热架,便于煮蚕茧工艺,使得蚕茧发胀,提高剥离效率;

2.本申请在定位辊上设置v型槽可以保证拉取丝线的运动轨迹,便于有序的拉取丝线;

3.本申请在除杂球的通孔内设置锥形弹簧,可以聚拢丝线,进一步剥离丝线上的杂质;

4.本申请设置捻辊,可以使拉出来的丝线加捻,提高了丝线的抗拉强度和弹性;

5.本申请设置集水槽,既有利于铁锅内水直接倾倒,同时丝线上残留的水滴也不会直接滴到地面上;

6.本申请结构简单且可移动,可大大减轻使用者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铁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除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除杂球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除杂球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加捻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收线装置和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u型槽1-1、电机座1-2、集水槽1-3、出水口1-4、水阀1-5、加热架1-6、扶手1-7、行走轮1-8、铁锅2、圆柱耳2-1、定位装置3、定位架3-1、定位辊3-2、v型槽3-3、除杂装置4、第一竖梁4-1、弯杆4-2、弹簧4-3、除杂球4-4、圆柱孔4-5、通孔4-6、钢柱4-7、锥形弹簧4-8、滑槽4-9、加捻装置5、第二竖梁5-1、摇把5-2、捻辊5-3、弧状突起5-4、收线装置6、l型梁6-1、第三竖梁6-2、转轴6-3、主动锥齿轮6-4、从动锥齿轮6-5、收线轴6-6、纺锤座6-7、电机7、主动皮带轮7-1、皮带7-2、从动皮带轮7-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工蚕丝毛巾的拉丝机构,包括机架1、铁锅2、定位装置3、除杂装置4、加捻装置5、收线装置6、电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横梁对称的加工u型槽1-1,所述铁锅2的边缘对称的焊接圆柱耳2-1,所述u型槽1-1内放置有圆柱耳2-1,铁锅2在机架1上实现了可旋转,便于倾倒铁锅2内的废水;所述机架1的上横梁焊接定位装置3,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定位架3-1、定位辊3-2;所述定位架3-1上套接有定位辊3-2,优选的定位辊3-2采用木材、橡胶、聚氨酯或硅胶材质,所述定位辊3-2的轴向加工v型槽3-3,保证丝线的运动轨迹,便于有序拉取丝线;所述机架1的上横梁焊接除杂装置4,所述除杂装置4包括第一竖梁4-1、弯杆4-2、弹簧4-3、除杂球4-4;所述第一竖梁4-1上加工若干圆柱孔4-5,便于弯杆4-2的高度调节,在圆柱孔4-5内插接有弯杆4-2,所述弯杆4-2的头端连接有弹簧4-3,在弹簧4-3的下端连接有除杂球4-4,保证丝线聚集在一起的同时弹簧4-3可提高丝线的抗拉强度;所述机架1的上横梁焊接加捻装置5,所述加捻装置5包括第二竖梁5-1、摇把5-2、捻辊5-3;所述第二竖梁5-1上通过轴承连接有摇把5-2,所述摇把5-2的头端连接有捻辊5-3,优选的捻辊5-3采用木材、橡胶、聚氨酯或硅胶材质,所述捻辊5-3的轴向设有螺纹盘绕的弧状突起5-4,且弧状突起5-4高度小于1mm,旋转摇把5-2带动捻辊5-3,螺纹盘绕的弧状突起5-4摩擦丝线横向运动,起到捻线的效果,提高了丝线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所述机架1的上横梁焊接收线装置6,所述收线装置6包括l型梁6-1、第三竖梁6-2、转轴6-3、主动锥齿轮6-4、从动锥齿轮6-5、收线轴6-6、纺锤座6-7;所述l型梁6-1与第三竖梁6-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6-3,所述转轴6-3上安装主动锥齿轮6-4,所述l型梁6-1竖直向下通过轴承连接有收线轴6-6,所述收线轴6-6下端安装从动锥齿轮6-5,且从动锥齿轮6-5与主动锥齿轮6-4啮合,所述l型梁6-1上焊接纺锤座6-7,且纺锤座6-7与收线轴6-6同心,转轴6-3旋转带动主动锥齿轮6-4,主动锥齿轮6-4将扭力传递给从动锥齿轮6-5,从动锥齿轮6-5带动收线轴6-6旋转,收线轴6-6上放置纺锤即可收集丝线;所述机架1的下横梁焊接电机座1-2,在电机座1-2上安装电机7,所述电机7的轴端设有主动皮带轮7-1通过平键固定,所述主动皮带轮7-1通过皮带7-2连接有从动皮带轮7-3,所述从动皮带轮7-3与转轴6-3通过平键固定;所述定位辊3-2、除杂球4-4、收线轴6-6在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铁锅2、定位辊3-2、除杂球4-4、捻辊5-3、纺锤座6-7由低到高设置,且相邻部件之间有一定距离,保证丝线缠绕时的运动轨迹平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1与上横梁垂直的梁上加工u型槽1-1,所述在u型槽1-1内放置铁锅2的锅把,三点稳定放置铁锅2;所述机架1的下横梁之间焊接集水槽1-3,既有利于铁锅2内水直接倾倒,同时丝线上残留的水滴也不会直接滴到地面上,所述积水槽的侧边加工出水口1-4,所述出水口1-4内安装有水阀1-5;所述机架1的下横梁上(铁锅2的下方)放置有加热架1-6,铁锅2配合加热架1-6,便于煮蚕茧工艺,使得蚕茧发胀,提高剥离效率;所述机架1的上横梁后端焊接扶手1-7;所述机架1的竖梁上安装行走轮1-8,移动便捷可大大减轻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除杂效果,所述除杂球4-4采用塑料材质,所述除杂球4-4上加工通孔4-6,所述通孔4-6前端孔径大于后端孔径,保证丝线从前到后逐渐聚拢,所述通孔4-6的前端和后端均进行圆角处理,避免运动的丝线接触到尖锐的棱角,导致丝线断裂,所述通孔4-6的圆周内部等角度设有钢柱4-7,连接方式可采用金属胶水粘接或加热钢柱4-7插入通孔4-6熔接,所述钢柱4-7上焊接锥形弹簧4-8,且锥形弹簧4-8前端开口大,可以进一步剥离丝线上的杂质,所述通孔4-6的前端设有滑槽4-9,保证锥形弹簧4-8刮掉的杂质经滑槽4-9掉落到集水槽1-3内。

本装置的工作流程为:在铁锅2内加水,将蚕茧放入水中,开始加热,水开,可将火调低以保持水温,用毛刷缠绕丝线,将若干丝线合股放入v型槽3-3内,再将丝线穿过除杂球4-4内的锥形弹簧4-8,从通孔4-6内穿出,再将丝线搭在捻辊5-3的弧状突起5-4上,最后将线缠绕在纺锤上;给电机7通电,电机7主轴带动主动皮带轮7-1旋转,皮带7-2连接从动皮带轮7-3转动,从动皮带轮7-3连接转轴6-3转动,转轴6-3旋转带动主动锥齿轮6-4,主动锥齿轮6-4将扭力传递给从动锥齿轮6-5,从动锥齿轮6-5带动收线轴6-6旋转,收线轴6-6上放置的纺锤即可收集丝线;以适当的速度旋转摇把5-2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移动便捷,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并且在拉丝和捻线方面表现突出。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