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89167发布日期:2020-08-18 17:3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由pet聚酯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由涤纶纤维长丝织成的织物,具有强度好,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滑爽挺括、易洗快干等优良的性能,深受人们喜爱。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

但是,涤纶纤维织物也存在着手感硬、触感差、光泽不柔和、透气性、吸湿性差等缺点。一方面,汗渍和油污的积累,很容易累计灰尘变脏不透气导致细菌滋生,另一方面,由于透气性差,涤纶纤维织物吸湿后不易干燥,更容易滋生、积累细菌和臭味,使人体产生不舒适的湿闷感及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研究一种抗菌涤纶纤维,具备良好的抗菌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是:本发明采用碳纳米管作为抗菌剂,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处理使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增加、分散度更高,改性碳纳米管更容易与细菌的细胞表面发生相互作用结合,并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但是,由于细菌的耐药性,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大大降低。细菌一方面通过改变膜的通透性,降低抗菌活性成分进入胞内的几率;另一方面,细菌的细胞膜上会生成主动外排蛋白,使胞内的抗菌活性成分浓度很低,几乎无抗菌功效。本发明采用抗菌增效剂与抗菌剂联合使用,协同互作,抗菌增效,显著提高了改性碳纳米管的抗菌作用,降低了改性碳纳米管的使用量与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下述份均为重量份:

(1)将己二异氰酸酯和三乙烯二胺按体积比为(90-100):(1-10)混合,得到混合液,聚酯切片和混合液按固液比为1g:(5-10)ml混合,在20-30℃浸泡2-4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饼和去离子水按固液比为1g:(5-10)ml混合,在20-30℃浸泡2-4小时,过滤,滤饼在40-60℃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聚酯切片;

(2)将预处理聚酯切片90-110份、高岭土4-8份、麦饭石粉4-8份、改性碳纳米管0.3-1份、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8-1.2份、聚乙烯蜡0.8-1.2份、抗菌增效剂0.1-1.0份混合,以400-800转/分搅拌20-40分钟,在40-60℃干燥4-8小时,得到混合料;

(3)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经喷丝板喷出纺丝、卷绕、得到初生丝,平衡后拉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得到所述抗菌涤纶纤维。

所述熔融挤出的熔体温度为275-285℃,纺丝所得初生丝线密度为5-15dtex。

优选的,所述改性碳纳米管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1)将浓硫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2-4):1混合,得到酸液,将多壁碳纳米管和酸液按固液比为1g:(100-200)ml混合,在20-30℃超声分散60-90分钟,超声频率15-25khz,以6000-8000转/分离心10-20分钟,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中性,80-90℃干燥至恒重,得到酸化碳纳米管;(2)将酸化碳纳米管80-120mg加入到20-30mlsocl2中,滴加3-5滴n,n-二甲基甲酰胺,在60-80℃回流20-30小时,以6000-8000转/分离心10-20分钟,沉淀用80-120ml无水乙醇洗涤1-3次,再用80-120ml去离子水洗涤1-3次,在80-90℃干燥至恒重,得到酰氯化碳纳米管;(3)将酰氯化碳纳米管和改性剂按固液比为1g:(5-10)ml混合,在20-30℃超声分散20-30分钟,超声频率15-25khz,再在80-90℃以100-300转/分搅拌40-60分钟,以6000-8000转/分离心10-20分钟,沉淀用酰氯化碳纳米管质量20-40倍的水洗涤1-3次,再在80-90℃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优选的,所述改性剂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将柿叶10-20g粉碎,过20-40目筛,得到柿叶粉,加入100-300ml的水,在80-90℃回流提取60-90分钟,采用300目滤布过滤,滤液在60-70℃、绝对压力为0.02-0.04mpa减压浓缩至80-200ml,加入海藻酸钠0.2-0.5g、氧化锌1-2g,在60-70℃以100-300转/分搅拌20-40分钟,得到所述改性剂。

本发明对碳纳米管进行三步改性处理,其中酸化处理增加了碳纳米管表面的亲水性功能基团,使其分散性更好;而酰氯化处理进一步对碳纳米管进行了功能化,引入更多的功能性基团,改变碳纳米管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结合作用力更强;改性剂中的柿叶提取物富含天然抗菌活性成分,改性剂处理则使这些天然抗菌活性成分接枝共聚在碳纳米管上,进一步增强了改性碳纳米管的抗菌性能;通过改性使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增加、分散度更高,改性碳纳米管更容易与细菌的细胞表面发生相互作用结合,并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

优选的,所述抗菌增效剂为三颗针(berberisjulianaeschneid)根提取物。

由于细菌的耐药性,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大大降低。细菌一方面通过改变膜的通透性,降低抗菌活性成分进入胞内的几率;另一方面,细菌的细胞膜上会生成主动外排蛋白,使胞内的抗菌活性成分浓度很低,几乎无抗菌功效。

本发明采用抗菌增效剂与抗菌剂联合使用,协同杀菌,抑制细菌的耐药性;通过制备三颗针根提取物作为抗菌增效剂,本发明制备的三颗针根提取物含有小檗碱、药根碱、尖刺碱等丰富的天然抗菌活性成分;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发现,三颗针根提取物与改性碳纳米管联合使用时,一方面三颗针根提取物能够抑制细菌对抗菌活性成分的外排作用,有效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三颗针根提取物与改性碳纳米管协同互作,抗菌增效,显著提高了改性碳纳米管的抗菌作用,降低了改性碳纳米管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三颗针(berberisjulianaeschneid)根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

y1取干燥的三颗针根粉碎后过300-600目筛得到三颗针根粉末,将三颗针根粉与去离子水混合,所述三颗针根粉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13,在90-100℃下搅拌2-3.5h,继续超声处理0.1-1h,超声频率20-50khz,超声功率800-1200w,离心过滤,收集滤渣备用,并将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提取物c1;

y2将y1得到的滤渣加入至醇溶液中回流提取1-3h,所述滤渣与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5):12,回流温度70-90℃,离心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提取物c2,将提取物c1与提取物c2混合,得到三颗针根提取物。所述醇溶液为80-95wt%甲醇水溶液与80-95wt%乙醇水溶液按质量比1:(1-5)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对碳纳米管进行三步改性处理,其中酸化处理增加了碳纳米管表面的亲水性功能基团,使其分散性更好;而酰氯化处理进一步对碳纳米管进行了功能化,引入更多的功能性基团,改变碳纳米管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结合作用力更强;改性剂中的柿叶提取物富含天然抗菌活性成分,改性剂处理则使这些天然抗菌活性成分接枝共聚在碳纳米管上,进一步增强了改性碳纳米管的抗菌性能;通过改性使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增加、分散度更高,改性碳纳米管更容易与细菌的细胞表面发生相互作用结合,并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

本发明采用抗菌增效剂与抗菌剂联合使用,协同杀菌,抑制细菌的耐药性;通过制备三颗针根提取物作为抗菌增效剂,本发明制备的三颗针根提取物含有小檗碱、药根碱、尖刺碱等丰富的天然抗菌活性成分;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发现,三颗针根提取物与改性碳纳米管联合使用时,一方面三颗针根提取物能够抑制细菌对抗菌活性成分的外排作用,有效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三颗针根提取物与改性碳纳米管协同互作,抗菌增效,显著提高了改性碳纳米管的抗菌作用,降低了改性碳纳米管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设备和原料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聚酯切片,采用杜邦ptx267。

氧化锌,购买自南京保克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次粒径30nm。

高岭土,购买自灵寿县强东矿产品加工厂,300目。

麦饭石粉,购买自灵寿县华伟矿产品加工厂,300目。

碳纳米管,采用深圳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壁碳纳米管,直径10-20nm,长度15μm,纯度95%。

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购买自杭州大地化工有限公司。

聚乙烯蜡,采用霍尼韦尔ac-6a。

海藻酸钠,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柿叶,购买自亳州市亲民中药材批发商行。

三颗针(berberisjulianaeschneid)根,购买自亳州市亲民中药材批发商行。

对比例1

抗菌涤纶纤维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1)将己二异氰酸酯和三乙烯二胺按体积比为95:5混合,得到混合液,聚酯切片和混合液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饼和去离子水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过滤,滤饼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聚酯切片;

(2)将预处理聚酯切片100份、高岭土6份、麦饭石粉6份、碳纳米管0.5份、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聚乙烯蜡1份混合,以600转/分搅拌30分钟,在50℃干燥6小时,得到混合料;

(3)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经喷丝板喷出纺丝、卷绕、得到初生丝,平衡后拉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得到涤纶丝;其中所述熔融挤出的熔体温度为282℃,纺丝环吹风温为20℃,风速为1m/s,丝室温度为32℃,卷绕速度为1200m/min,喷丝头拉伸比为145,纺丝所得初生丝线密度为10dtex,拉伸的温度为28℃,拉伸比为3.5,松弛热定型温度为70℃,得到所述抗菌涤纶纤维。

实施例1

抗菌涤纶纤维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1)将己二异氰酸酯和三乙烯二胺按体积比为95:5混合,得到混合液,聚酯切片和混合液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饼和去离子水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过滤,滤饼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聚酯切片;

(2)将预处理聚酯切片100份、高岭土6份、麦饭石粉6份、改性碳纳米管0.5份、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聚乙烯蜡1份混合,以600转/分搅拌30分钟,在50℃干燥6小时,得到混合料;

(3)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经喷丝板喷出纺丝、卷绕、得到初生丝,平衡后拉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得到涤纶丝;其中所述熔融挤出的熔体温度为282℃,纺丝环吹风温为20℃,风速为1m/s,丝室温度为32℃,卷绕速度为1200m/min,喷丝头拉伸比为145,纺丝所得初生丝线密度为10dtex,拉伸的温度为28℃,拉伸比为3.5,松弛热定型温度为70℃,得到所述抗菌涤纶纤维。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将浓硫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得到酸液,将多壁碳纳米管和酸液按固液比为1g:150ml混合,在25℃超声分散80分钟,超声频率20khz,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中性,85℃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实施例2

抗菌涤纶纤维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1)将己二异氰酸酯和三乙烯二胺按体积比为95:5混合,得到混合液,聚酯切片和混合液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饼和去离子水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过滤,滤饼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聚酯切片;

(2)将预处理聚酯切片100份、高岭土6份、麦饭石粉6份、改性碳纳米管0.5份、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聚乙烯蜡1份混合,以600转/分搅拌30分钟,在50℃干燥6小时,得到混合料;

(3)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经喷丝板喷出纺丝、卷绕、得到初生丝,平衡后拉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得到涤纶丝;其中所述熔融挤出的熔体温度为282℃,纺丝环吹风温为20℃,风速为1m/s,丝室温度为32℃,卷绕速度为1200m/min,喷丝头拉伸比为145,纺丝所得初生丝线密度为10dtex,拉伸的温度为28℃,拉伸比为3.5,松弛热定型温度为70℃,得到所述抗菌涤纶纤维。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1)将浓硫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得到酸液,将多壁碳纳米管和酸液按固液比为1g:150ml混合,在25℃超声分散80分钟,超声频率20khz,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中性,85℃干燥至恒重,得到酸化碳纳米管;(2)将酸化碳纳米管100mg加入到25mlsocl2中,滴加4滴n,n-二甲基甲酰胺,在70℃回流24小时,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100ml无水乙醇洗涤2次,再用100ml去离子水洗涤2次,在85℃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实施例3

抗菌涤纶纤维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1)将己二异氰酸酯和三乙烯二胺按体积比为95:5混合,得到混合液,聚酯切片和混合液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饼和去离子水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过滤,滤饼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聚酯切片;

(2)将预处理聚酯切片100份、高岭土6份、麦饭石粉6份、改性碳纳米管0.5份、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聚乙烯蜡1份混合,以600转/分搅拌30分钟,在50℃干燥6小时,得到混合料;

(3)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经喷丝板喷出纺丝、卷绕、得到初生丝,平衡后拉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得到涤纶丝;其中所述熔融挤出的熔体温度为282℃,纺丝环吹风温为20℃,风速为1m/s,丝室温度为32℃,卷绕速度为1200m/min,喷丝头拉伸比为145,纺丝所得初生丝线密度为10dtex,拉伸的温度为28℃,拉伸比为3.5,松弛热定型温度为70℃,得到所述抗菌涤纶纤维。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1)将浓硫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得到酸液,将多壁碳纳米管和酸液按固液比为1g:150ml混合,在25℃超声分散80分钟,超声频率20khz,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中性,85℃干燥至恒重,得到酸化碳纳米管;(2)将酸化碳纳米管100mg加入到25mlsocl2中,滴加4滴n,n-二甲基甲酰胺,在70℃回流24小时,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100ml无水乙醇洗涤2次,再用100ml去离子水洗涤2次,在85℃干燥至恒重,得到酰氯化碳纳米管;(3)将酰氯化碳纳米管和改性剂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超声分散25分钟,超声频率20khz,再在85℃以200转/分搅拌50分钟,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酰氯化碳纳米管质量30倍的水洗涤2次,再在85℃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所述改性剂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将柿叶15g粉碎,过40目筛,得到柿叶粉,加入200ml的水,在85℃回流提取80分钟,采用300目滤布过滤,滤液在65℃、绝对压力为0.03mpa减压浓缩至100ml,加入海藻酸钠0.3g、氧化锌1.5g,在65℃以200转/分搅拌30分钟,得到所述改性剂。

实施例4

抗菌涤纶纤维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1)将己二异氰酸酯和三乙烯二胺按体积比为95:5混合,得到混合液,聚酯切片和混合液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饼和去离子水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过滤,滤饼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聚酯切片;

(2)将预处理聚酯切片100份、高岭土6份、麦饭石粉6份、改性碳纳米管0.3份、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聚乙烯蜡1份、抗菌增效剂0.2份混合,以600转/分搅拌30分钟,在50℃干燥6小时,得到混合料;

(3)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经喷丝板喷出纺丝、卷绕、得到初生丝,平衡后拉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得到涤纶丝;其中所述熔融挤出的熔体温度为282℃,纺丝环吹风温为20℃,风速为1m/s,丝室温度为32℃,卷绕速度为1200m/min,喷丝头拉伸比为145,纺丝所得初生丝线密度为10dtex,拉伸的温度为28℃,拉伸比为3.5,松弛热定型温度为70℃,得到所述抗菌涤纶纤维。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1)将浓硫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得到酸液,将多壁碳纳米管和酸液按固液比为1g:150ml混合,在25℃超声分散80分钟,超声频率20khz,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中性,85℃干燥至恒重,得到酸化碳纳米管;(2)将酸化碳纳米管100mg加入到25mlsocl2中,滴加4滴n,n-二甲基甲酰胺,在70℃回流24小时,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100ml无水乙醇洗涤2次,再用100ml去离子水洗涤2次,在85℃干燥至恒重,得到酰氯化碳纳米管;(3)将酰氯化碳纳米管和改性剂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超声分散25分钟,超声频率20khz,再在85℃以200转/分搅拌50分钟,以8000转/分离心15分钟,沉淀用酰氯化碳纳米管质量30倍的水洗涤2次,再在85℃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所述改性剂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将柿叶15g粉碎,过40目筛,得到柿叶粉,加入200ml的水,在85℃回流提取80分钟,采用300目滤布过滤,滤液在65℃、绝对压力为0.03mpa减压浓缩至100ml,加入海藻酸钠0.3g、氧化锌1.5g,在65℃以200转/分搅拌30分钟,得到所述改性剂。

三颗针(berberisjulianaeschneid)根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

y1取干燥的三颗针根粉碎后过500目筛得到三颗针根粉末,将三颗针根粉与去离子水混合,所述三颗针根粉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2:13,在95℃下搅拌2.5h,继续超声处理0.5h,超声频率25khz,超声功率1000w,离心过滤,收集滤渣备用,并将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提取物c1;

y2将y1得到的滤渣加入至醇溶液中回流提取2h,所述滤渣与醇溶液的质量比为3:12,回流温度75℃,离心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提取物c2,将提取物c1与提取物c2混合,得到三颗针根提取物。所述醇溶液为92wt%甲醇水溶液与92wt%乙醇水溶液按质量比1:2的混合物。

对比例2

抗菌涤纶纤维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1)将己二异氰酸酯和三乙烯二胺按体积比为95:5混合,得到混合液,聚酯切片和混合液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饼和去离子水按固液比为1g:8ml混合,在25℃浸泡3小时,过滤,滤饼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聚酯切片;

(2)将预处理聚酯切片100份、高岭土6份、麦饭石粉6份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聚乙烯蜡1份、抗菌增效剂0.5份混合,以600转/分搅拌30分钟,在50℃干燥6小时,得到混合料;

(3)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经喷丝板喷出纺丝、卷绕、得到初生丝,平衡后拉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得到涤纶丝;其中所述熔融挤出的熔体温度为282℃,纺丝环吹风温为20℃,风速为1m/s,丝室温度为32℃,卷绕速度为1200m/min,喷丝头拉伸比为145,纺丝所得初生丝线密度为10dtex,拉伸的温度为28℃,拉伸比为3.5,松弛热定型温度为70℃,得到所述抗菌涤纶纤维。

三颗针(berberisjulianaeschneid)根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

y1取干燥的三颗针根粉碎后过500目筛得到三颗针根粉末,将三颗针根粉与去离子水混合,所述三颗针根粉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2:13,在95℃下搅拌2.5h,继续超声处理0.5h,超声频率25khz,超声功率1000w,离心过滤,收集滤渣备用,并将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提取物c1;

y2将y1得到的滤渣加入至醇溶液中回流提取2h,所述滤渣与醇溶液的质量比为3:12,回流温度75℃,离心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提取物c2,将提取物c1与提取物c2混合,得到三颗针根提取物。所述醇溶液为92wt%甲醇水溶液与92wt%乙醇水溶液按质量比1:2的混合物。

测试例1

依据国家标准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待测试样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实验菌种选择: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293)及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表1抗菌效果测试结果表

比较对比例1与实施例1-3可知,本发明对碳纳米管进行三步改性处理,其中酸化处理增加了碳纳米管表面的亲水性功能基团,使其分散性更好;而酰氯化处理进一步对碳纳米管进行了功能化,引入更多的功能性基团,改变碳纳米管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结合作用力更强;改性剂中的柿叶提取物富含天然抗菌活性成分,改性剂处理则使这些天然抗菌活性成分接枝共聚在碳纳米管上,进一步增强了改性碳纳米管的抗菌性能;通过改性使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增加、分散度更高,改性碳纳米管更容易与细菌的细胞表面发生相互作用结合,并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

进一步,比较对比例2与实施例3-4可知,本发明采用抗菌增效剂与抗菌剂联合使用,协同杀菌,抑制细菌的耐药性;通过制备三颗针根提取物作为抗菌增效剂,本发明制备的三颗针根提取物含有小檗碱、药根碱、尖刺碱等丰富的天然抗菌活性成分;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发现,三颗针根提取物与改性碳纳米管联合使用时,一方面三颗针根提取物能够抑制细菌对抗菌活性成分的外排作用,有效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三颗针根提取物与改性碳纳米管协同互作,抗菌增效,显著提高了改性碳纳米管的抗菌作用,降低了改性碳纳米管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