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糊盒机用防刮花出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0464发布日期:2021-05-28 10:4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糊盒机用防刮花出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糊盒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糊盒机用防刮花出纸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包装印刷行业中,糊盒机的应用是包装盒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印刷好、模切成型的纸板折叠成型并粘好糊口,机器糊盒代替了传统手工糊盒的工作方式,不仅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出纸装置是糊盒机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糊盒机的出纸装置是将堆叠的原料纸盒进行分纸并将单张纸盒输送至糊盒机中的装备。

现有糊盒机的出纸装置通常为纸盒一张张的堆叠在送纸皮带上面,送纸皮带转动,通过上面纸盒压着皮带产生的摩擦力把最下面的纸盒送出去,出纸刀可调整间隙防止出双张纸盒,但这种传统的出纸方式对于纸盒经上光、过油等处理的表面容易产生刮花,为解决这一行业问题,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糊盒机用防刮花出纸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糊盒机用防刮花出纸装置,包括有糊盒机架和设置在糊盒机架上的纸盒输送装置,所述出纸装置位于纸盒输送装置的进料端,所述出纸装置包括有出纸机架、和设置在出纸机架上能够将纸盒负压送入纸盒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的负压送纸部件、和滑移连接在出纸机架上用于承接堆叠的纸盒的纸盒承接台、和用于驱动纸盒承接台在出纸机架上滑移的送纸驱动部件,所述负压送纸部件位于纸盒承接台的上方,并且送纸驱动部件带动纸盒承接台在出纸机架上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远离负压送纸部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负压送纸部件包括有至少两个转动连接在出纸机架上的送纸转辊、和绕设在送纸转辊之间的送纸输送带、以及能够将纸盒吸附在送纸输送带上的负压设备,所述送纸输送带上布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送纸输送带的厚度方向,所述负压设备包括有负压机和抵接在送纸输送带内侧壁上的吸嘴、以及连通负压机与吸嘴的通风管,负压机通过通风管在吸嘴处形成负压时吸嘴能够通过通气孔将纸盒吸附在送纸输送带的外侧壁上,送纸转辊带动送纸输送带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被吸附在送纸输送带上的纸盒送入输送装置的进料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纸驱动部件包括有两个转动连接在出纸机架上的驱动转辊、和绕设在两个驱动转辊之间的驱动带、以及用于带动驱动转辊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纸盒承接台与驱动带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转辊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驱动带带动纸盒承接台在出纸机架上升降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纸装置包括有用于检测纸盒承接台上堆叠纸盒距离负压送纸部件间距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驱动电机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纸盒承接台包括有至少一侧开口设置的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内固定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列的承接杆,所述承接杆的长度方向沿框架主体的开口深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纸盒输送装置包括有位于输送平面下方的承接输送带组件和位于输送平面上方的上压输送带组件,所述上压输送带组件弹性抵接在承接输送带组件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出纸装置利用负压吸起最上面的纸盒,不产生纸盒与皮带或纸盒与纸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解决了表面上光、过油的纸盒的刮花问题,大大提高了糊盒机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出纸装置于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负压送纸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纸盒承接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糊盒机出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糊盒机架;11、纸盒输送装置;111、承接输送带组件;112、上压输送带组件;2、出纸机架;3、负压送纸部件;31、送纸转辊;32、送纸输送带;33、负压设备;331、吸嘴;332、通风管;4、纸盒承接台;41、框架主体;42、承接杆;43、置物杆;5、送纸驱动部件;51、驱动转辊;52、驱动带;53、驱动电机;6、送纸皮带;7、出纸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4所示,一种糊盒机用防刮花出纸装置,包括有糊盒机架1和设置在糊盒机架1上的纸盒输送装置11,出纸装置位于纸盒输送装置11的进料端,出纸装置包括有出纸机架2、和设置在出纸机架2上能够将纸盒负压送入纸盒输送装置11的进料端的负压送纸部件3、和滑移连接在出纸机架2上用于承接堆叠的纸盒的纸盒承接台4、和用于驱动纸盒承接台4在出纸机架2上滑移的送纸驱动部件5,负压送纸部件3位于纸盒承接台4的上方,并且送纸驱动部件5带动纸盒承接台4在出纸机架2上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远离负压送纸部件3,当送纸驱动部件5带动纸盒承接台4逐渐靠近负压送纸部件3的过程中,负压送纸部件3能将堆叠在纸盒承接台4上的纸盒从上至下依次地负压送入纸盒输送装置11的进料端。

上述出纸装置在工作状态下通过送纸驱动部件5带动纸盒承接台4逐渐靠近负压送纸部件3,负压送纸部件3便能够将堆叠在纸盒承接台4上的纸盒从上至下依次地负压送入纸盒输送装置11的进料端,该出纸装置利用负压吸起最上面的纸盒,不产生纸盒与皮带或纸盒与纸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解决了表面上光、过油的纸盒的刮花问题,大大提高了糊盒机的生产质量。

负压送纸部件3包括有至少两个转动连接在出纸机架2上的送纸转辊31、和绕设在送纸转辊31之间的送纸输送带32、以及能够将纸盒吸附在送纸输送带32上的负压设备33,送纸输送带32上布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贯穿送纸输送带32的厚度方向,负压设备33包括有负压机和抵接在送纸输送带32内侧壁上的吸嘴331、以及连通负压机与吸嘴331的通风管332,负压机通过通风管332在吸嘴331处形成负压时吸嘴331能够通过通气孔将纸盒吸附在送纸输送带32的外侧壁上,送纸转辊31带动送纸输送带32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被吸附在送纸输送带32上的纸盒送入纸盒输送装置11的进料端。

其中负压机为公知技术,采用通常设计可选用气泵;当纸盒靠近送纸输送带32时,负压机可通过通风管332在吸嘴331处形成负压,吸嘴331通过通气孔将纸盒吸附在送纸输送带32的外侧壁上,送纸转辊31带动送纸输送带32转动,即可实现将纸盒负压送入纸盒输送装置11的进料端,因此吸嘴331可设置有多个,并且沿送纸输送带32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该负压送纸部件3不产生纸盒与皮带或纸盒与纸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解决了表面上光、过油的纸盒的刮花问题。

送纸驱动部件5包括有两个转动连接在出纸机架2上的驱动转辊51、和绕设在两个驱动转辊51之间的驱动带52、以及用于带动驱动转辊51转动的驱动电机53,纸盒承接台4与驱动带52固定连接,驱动电机53带动驱动转辊5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驱动带52带动纸盒承接台4在出纸机架2上升降滑移。由于吸嘴331只能将贴合或是靠近至送纸输送带32一定范围内的纸盒实现吸附,因此送纸驱动部件5能够随着负压送纸部件3将纸盒依次送入纸盒输送装置11的进料端,逐渐带动纸盒承接台4靠近负压送纸部件3,使负压送纸部件3能够不间断的持续送纸,大大提高了糊盒机的生产效率。

出纸装置包括有用于检测纸盒承接台4上堆叠纸盒距离负压送纸部件3间距的传感器,传感器与驱动电机53之间通信连接有控制模块。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检测出纸盒承接台4上堆叠纸盒最上端面距离送纸输送带32的间距,驱动电机53的设置能够实现通过带动驱动转辊51调节驱动带52的的转动速度,进而实现调控纸盒承接台4的升降速度,控制模块为公知技术,采用通常设计可选用单片机,能够根据传感器检测出的间距尺寸来实现调节驱动电机53的转速,使整个出纸装置能够处于持续、稳定的工作状态,能够实现纸盒输送的自动化,有利于提高出纸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此外,当传感器还未检测到纸盒距离送纸输送带32到设定范围内时,还可增加驱动电机53的转速来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当纸盒承接台4上的纸盒加工完后,驱动电机53能够快速带动纸盒承接台4复位。

纸盒承接台4包括有至少一侧开口设置的框架主体41,框架主体41内固定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列的承接杆42,承接杆42的长度方向沿框架主体41的开口深度方向设置。纸盒承接台4可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成e字形结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对纸盒的承接,同时也能够配合落地的置物杆43实现纸盒堆的快速上料,置物杆43设置有多个并且间隔排列设置,一置物杆43可位于相邻两承接杆42之间。如纸盒承接台4在上料作业时,可在置物杆43上设置托盘,再在托盘上堆叠纸盒,当纸盒承接台4完成一次作业并且复位落地后,由于置物杆43的高度尺寸大于纸盒承接台4落地时的高度尺寸,因此可将置物杆43上的纸盒堆连带托盘一起推送到置物杆43的另一端,也就是纸盒承接台4的上方,在纸盒承接台4上升的过程中将纸盒托起,该设计提高了纸盒的上料速度,进而有利于提高糊盒机的加工效率。

纸盒输送装置11包括有位于输送平面下方的承接输送带组件111和位于输送平面上方的上压输送带组件112,上压输送带组件112弹性抵接在承接输送带组件111上。上压输送带组件112为公知技术,采用通常设计可选用弹性臂将上压输送带按压向承接输送带,使两者之间保持弹性抵接,能够实现对纸盒的夹持输送,进而可以有效衔接负压送纸部件3送过来的纸盒,使整个糊盒机能够处于持续、稳定的工作状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