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铺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9904发布日期:2021-03-23 11:1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铺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铺棉机,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新型的纤维材料不断出现,随着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在纺织纤维材料领域的应用与拓展,纺织纤维已从传统的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时代,步入了生物基因、纳米技术应用的时代,已然出现的如彩棉、各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中的功能性差别性纤维等,新型纤维材料大多具有可纺性不及天然纤维的特点,人们尝试着将这些新型与可纺性强的纤维混纺,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需要用到混配机械-混铺棉机。

在棉纺制品的前纺加工过程中,需先将不同种类的棉花进行开松再混合,混铺棉机是开清棉机械中用于混棉的一种棉箱机械。一般有较大容积的储棉箱,机内装有帘子和角钉机件,对抓棉机喂入的原料进行扯松与混和,同时具有初步的开松除杂作用。现有的混铺棉机存在混棉不充分,棉料纤维扭结等现象,混合效果差,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混铺棉机,可以提高混棉均匀性,混棉充分,减少棉料扭结现象,提高混棉效果,保证产品后序生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铺棉机,包括混棉箱,所述混棉箱的一端上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混棉箱内对应入料口的下方设置有送棉平帘,所述送棉平帘的输出端设置有送棉斜帘;

所述送棉斜帘靠近出料一端侧部设置有均棉打手,所述均棉打手将送棉斜帘上输送的棉花进行一次开松混合;所述送棉斜帘的出料端设置有剥棉打手,所述剥棉打手将送棉斜帘输送出的棉花二次开松混合;所述剥棉打手的下方设置有输棉箱,所述输棉箱的上下均开口,所述输棉箱的下开口处设置有输棉罗拉组;所述输棉罗拉组出棉端下方设置有出棉平帘;

所述剥棉打手包括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为可转动的圆柱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辊上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棒针组。

进一步地,所述均棉打手包括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周向均匀布置多个齿板;所述齿板为长方形板,所述齿板的长度与第一转动辊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每个棒针组包括多个棒针,多个棒针沿第二转动辊)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成一排,所述棒针的端部为针尖状。

进一步地,所述输棉罗拉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输棉罗拉,所述输棉箱内的棉花经两个输棉罗拉送出。

进一步地,所述出棉平帘的进料端上方设置有均棉机构;所述均棉机构为振动式,均棉机构包括齿形辊,所述齿形辊可转动,所述齿形辊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齿形辊还与振动电机连接,通过振动电机带动齿形辊产生振动。

进一步地,所述送棉斜帘倾斜设置;所述送棉斜帘的倾斜角为35°-42°。

进一步地,所述混棉箱对应输棉箱的上开口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吸尘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混棉均匀性,混棉充分,减少棉料扭结现象,提高混棉效果,保证产品后序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均棉打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剥棉打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混棉箱,2-入料口,3-送棉平帘,4-送棉斜帘,5-吸尘箱,6-均棉打手,61-第一转动辊,62-齿板,7-剥棉打手,71-第二转动辊,72-棒针,8-输棉箱,9-均棉机构,10-输棉罗拉,11-出棉平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铺棉机,包括混棉箱1,所述混棉箱1为箱体结构,所述混棉箱1的一端上部设置有入料口2,棉花通过入料口2送入混棉箱1内。

所述混棉箱1内对应入料口2的下方设置有送棉平帘3,所述送棉平帘3的输出端设置有送棉斜帘4,所述送棉斜帘4倾斜设置;所述送棉斜帘4的倾斜角为35°-42°。

所述送棉斜帘4靠近出料一端侧部设置有均棉打手6,所述均棉打手6将送棉斜帘4上输送的棉花进行一次开松混合;所述均棉打手6包括第一转动辊61,所述第一转动辊61周向均匀布置多个齿板62,所述齿板62为长方形板,所述齿板62的长度与第一转动辊61的长度相同。

所述送棉斜帘4的出料端设置有剥棉打手7,所述剥棉打手7将送棉斜帘输送出的棉花二次开松混合;所述剥棉打手7包括第二转动辊71,所述第二转动辊71为可转动的圆柱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辊71上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棒针组,每个棒针组包括多个棒针72,多个棒针72沿第二转动辊71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成一排,所述棒针72的端部为针尖状。

所述剥棉打手7的下方设置有输棉箱8,剥棉打手7开松混合后的棉花自动落入输棉箱8内,所述输棉箱8的上下均开口,所述输棉箱8的下开口处设置有输棉罗拉组,所述输棉罗拉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输棉罗拉10,所述输棉箱8内的棉花经两个输棉罗拉送出。

所述输棉罗拉组出棉端下方设置有出棉平帘11,所述出棉平帘11将从混铺棉机出来的棉花输送至下一工序。

所述出棉平帘11的进料端上方设置有均棉机构9,通过均棉机构9使棉花开松混合更加均匀;所述均棉机构9为振动式,均棉机构9包括齿形辊,所述齿形辊可转动,所述齿形辊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齿形辊还与振动电机连接,通过振动电机带动齿形辊产生振动,使齿形辊转动时同时振动,使均棉效果更好。

所述混棉箱1对应输棉箱8的上开口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吸尘箱5,通过吸尘箱5吸除混铺棉机内产生的粉尘,棉絮及杂质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棉花从入料口进入到混棉箱1中,然后经送棉平帘3输送至送棉斜帘4上,在送棉斜帘上经过均棉打手6一次开松混合,然后经剥棉打手7二次开松混合后落入输棉箱8内,经输棉箱底部的输棉罗拉组输送至出棉平帘11上,经出棉平帘11上方的均匀机构再一次均匀混合后输送至下一工序。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混棉均匀性,混棉充分,减少棉料扭结现象,提高混棉效果,保证产品后序生产。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铺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棉箱(1),所述混棉箱(1)的一端上部设置有入料口(2);所述混棉箱(1)内对应入料口(2)的下方设置有送棉平帘(3),所述送棉平帘(3)的输出端设置有送棉斜帘(4);

所述送棉斜帘(4)靠近出料一端侧部设置有均棉打手(6),所述均棉打手(6)将送棉斜帘(4)上输送的棉花进行一次开松混合;所述送棉斜帘(4)的出料端设置有剥棉打手(7),所述剥棉打手(7)将送棉斜帘输送出的棉花二次开松混合;所述剥棉打手(7)的下方设置有输棉箱(8),所述输棉箱(8)的上下均开口,所述输棉箱(8)的下开口处设置有输棉罗拉组;所述输棉罗拉组出棉端下方设置有出棉平帘(11);

所述剥棉打手(7)包括第二转动辊(71),所述第二转动辊(71)为可转动的圆柱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辊(71)上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棒针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铺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棉打手(6)包括第一转动辊(61),所述第一转动辊(61)周向均匀布置多个齿板(62);所述齿板(62)为长方形板,所述齿板(62)的长度与第一转动辊(61)的长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铺棉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棒针组包括多个棒针(72),多个棒针(72)沿第二转动辊(71)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成一排,所述棒针(72)的端部为针尖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铺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棉罗拉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输棉罗拉(10),所述输棉箱(8)内的棉花经两个输棉罗拉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铺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棉平帘(11)的进料端上方设置有均棉机构(9);所述均棉机构(9)为振动式,均棉机构(9)包括齿形辊,所述齿形辊可转动,所述齿形辊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齿形辊还与振动电机连接,通过振动电机带动齿形辊产生振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铺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棉斜帘(4)倾斜设置;所述送棉斜帘(4)的倾斜角为35°-4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铺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棉箱(1)对应输棉箱(8)的上开口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吸尘箱(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铺棉机,包括混棉箱,所述混棉箱的一端上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混棉箱内对应入料口的下方设置有送棉平帘,所述送棉平帘的输出端设置有送棉斜帘;所述送棉斜帘靠近出料一端侧部设置有均棉打手,所述均棉打手将送棉斜帘上输送的棉花进行一次开松混合;所述送棉斜帘的出料端设置有剥棉打手,所述剥棉打手将送棉斜帘输送出的棉花二次开松混合;所述剥棉打手的下方设置有输棉箱,所述输棉箱的上下均开口,所述输棉箱的下开口处设置有输棉罗拉组;所述输棉罗拉组出棉端下方设置有出棉平帘;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混棉均匀性,混棉充分,减少棉料扭结现象,提高混棉效果,保证产品后序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华;郭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信纤维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