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8717发布日期:2021-09-18 00:3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每台条并卷联合机有两个牵伸区,每个牵伸区采用三上三下皮辊罗拉气动加压的牵引形式,三根皮辊上面对应三根清洁皮子,在牵伸区上方安装有两个吸风口的吸风管道,用于清洁牵伸区的飞花,并且在通风管道吸风口下方安装有光电保护,一旦有大量棉纤维吸入风管或者飞花不能及时吸走时,光电保护就会动作,在显示屏上显示报警“充满故障”,这时机器就会停止运行。而这两个吸风口因经常吸入大量棉纤维而造成停车,严重时因过多的棉纤维被吸入纤维分离器而将吸风电机卡死,引起过载保护。处理此处故障需要将纤维分离器上方的管道拆开,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条并卷联合机的运转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包括设置在牵伸区上方设有的第一吸风罩和设置在牵伸区下方的第二吸风罩;所述第一吸风罩整体呈上大下小的罩状结构,由多个罩体壁依次连接围成;所述第一吸风罩的下方开口为第一吸风口,所述第一吸风罩内侧空间为第一吸风管道;所述第二吸风罩的上方开口为第二吸风口,所述第二吸风罩内侧空间为第二吸风管道;所述第一吸风管道具有光滑的侧壁;所述第二吸风管道侧壁上排布有多个带沟槽的齿结构;实际工作中,第一吸风管道上端会外接小型负压机,第二吸风管道下端外接小型负压机,与第一吸风管道的外接负压机同时工作,功率和风力小于第一吸风管道外接负压机;
6.所述第一吸风口下方安装有第一吸尘槽,所述第一吸尘槽正对于牵伸区的清洁棒,使所述吸风口与清洁棒距离减少,从而能够及时吸走牵伸区的各种杂质;
7.所述第二吸风口上方安装有第二吸尘槽,所述的第二吸尘槽正对于整个牵伸区;
8.所述第一吸尘槽和所述第二吸尘槽的正投影区域均覆盖整个牵伸区;
9.所述第一吸风管道和所述第二吸风管道一同构成吸风主管道;
10.所述多个带沟槽的齿结构在第二吸风管道内表面交错重叠排布,纵向(沿第二吸风管道高度方向)上首尾相连,横向(沿第二吸风管道侧壁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2.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第一吸风罩由四个罩体壁依次连接围成;所述罩体壁为曲面形,四个罩体壁的上边缘处于同一高度,四个罩体壁的下边缘处于同一高度。
13.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罩体壁的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为:从第一吸风口向上由大变小。
14.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罩体壁下边缘长20cm~100cm,所述第一吸风管道高(即第一吸风罩上边缘与下边缘之间的距离)20cm~100cm。
15.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带沟槽的齿结构中沟槽的深度h为10μm~50μm,宽度s为20μm~100μm,深宽比为0.3~0.5,槽脊最大厚度t为3μm~15μm。
16.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第一吸尘槽与所述清洁棒之间的距离为2cm~10cm。
17.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第二吸尘槽与所述牵伸区之间的距离为2cm~10cm。
18.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第一吸尘槽和所述第二吸尘槽均为长方体形状。
19.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第二吸风管道为长方体形状。
20.如上所述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所述第二吸风口各边长度为20cm~100cm,所述第二吸风管道高20cm~100cm;
21.所述的第一吸风管道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带沟槽的齿结构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带沟槽的齿结构与所述第二吸风管道侧壁一体成型。
2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吸风管道侧壁上排布有多个带沟槽的齿结构,利用fluent软件对第二吸风管道内表面进行减阻模拟,将流体域模型简化为矩形管流动湍流减阻模型,流体域底部分别采用光滑平面和沟槽面结构,沟槽面结构采用顺流向沟槽结构,通过与光滑平面结构的对比来分析讨论沟槽面的减阻效果。用壁面剪切应力的变化表示减阻率,通过rng k

ε湍流模型分析得出,当沟槽高度为0.01~0.05mm,深宽比为0.3~0.5时,壁面剪切应力和壁面摩擦阻力都比光滑平面小,表现出了明显的减阻效果,减阻率最高可达10%,并且随着流速的增大减阻率有下降趋势并逐渐平稳。模拟显示光滑平面的流动显得杂乱,而沟槽壁面的流场更平稳些,其减阻机理为普遍认同的涡减阻理论,湍流中会产生很多的涡结构,涡结构与表面接触摩擦会产生能量损失,导致阻力增加,涡结构的扩散也会产生二次涡,同样会使阻力增加。而沟槽可以将涡抬升,使涡停留在沟槽槽脊上方,这就使得沟槽内的速度梯度和速度脉动减小,小于平面上的速度梯度和速度脉动,壁面剪切应力也随之减小;同时,沟槽结构还减小了涡的横向迁移,减弱了涡的猝发、缠结及边界层外的湍流,因而排布有该种参数的多个带沟槽的齿结构比光滑平面具有更有效的减阻效果。同时,第一吸风管道形状呈上大下小,亦可以有效避免牵伸区杂质在通风管道内堆积。
23.本实用新型的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的使用过程为:牵伸区由三上三下皮辊罗拉组成,通过三级罗拉(组)之间的速度差对棉网进行拉伸。棉网从罗拉与皮辊之间进入,经过三级罗拉(组)后,按设定牵伸倍数拉伸成所要求的棉网,高速运转的皮辊与棉网摩擦产生静电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及杂质,以及由牵伸区牵引作用而形成的短绒、杂质等疵点均出现在牵伸区。此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的作用,各种杂质会经过牵伸区上方的第一吸尘槽到达第一吸风口并进入第一吸风管道,沿着
第一吸风管道壁面向上移动,由于第一吸风管道形状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杂质更容易在第一吸风口处形成高速上升的状态,不断被牵引离开牵伸区。部分未被第一吸风口清洁的杂质,会经过第二吸尘槽到达第二吸风口并进入第二吸风管道,第二吸风管道内表面排布有多个带沟槽的齿结构,经模拟发现,该种结构及相关参数的设置导致杂质迅速沿着第二吸风管道壁面运行,甚至比流经光滑面快速得多。该纺织条并卷联合机新型牵伸区清洁装置对于牵伸区的清洁有相当大的改善,降低了值车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条并卷联合机的运转效率,且能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24.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能够及时吸走牵伸区的各种杂质,对于牵伸区的清洁有相当大的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并且大大降低了值车工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风罩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吸风管道内表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吸风管道内表面带沟槽的齿结构的放大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吸风管道内表面带沟槽的齿结构中沟槽的放大图,其中h为沟槽的高度,s为沟槽的宽度,t为槽脊厚度;
31.其中,1

牵伸区,2

第一吸风罩,3

第一吸风口,4

第一吸风管道,5

第二吸风罩,6

第二吸风口,7

第二吸风管道,8

带沟槽的齿结构,9

第一吸尘槽,10

清洁棒,11

第二吸尘槽,12

罩体壁,13

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内”、“外”、“上”、“下”、“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
义。
36.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牵伸区1上方的第一吸风罩2和设置在在牵伸区1下方的第二吸风罩5;第一吸风罩的下方开口为第一吸风口3,述第二吸风罩的上方开口为第二吸风口6;第一吸风罩2内侧空间为第一吸风管道4,第二吸风罩5内侧空间为第二吸风管道7;
37.如图1、图2所示,第一吸风罩2整体呈上大下小的罩状结构,由四个罩体壁12依次连接围成;其中罩体壁12为曲面形,四个罩体壁12的上边缘处于同一高度,四个罩体壁12的下边缘处于同一高度;罩体壁12的曲率半径从第一吸风口3向上由大变小;每个罩体壁12下边缘长20cm~100cm,第一吸风管道4高20cm~100cm;
38.第一吸风管道4具有光滑的侧壁,其材质为不锈钢;
39.如图1、图3、图4所示,第二吸风管道7为长方体形状,第二吸风管道7高20cm~100cm,第二吸风口6的四边尺寸为20cm~100cm;第二吸风管道7侧壁上排布有多个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第二吸风管道侧壁一体成型的带沟槽的齿结构8;多个带沟槽的齿结构8在第二吸风管道7内表面交错重叠排布,纵向上首尾相连,横向上交错排列;如图5所示,其中带沟槽的齿结构8中沟槽的深度h为10μm~50μm,宽度s为20μm~100μm,深宽比为0.3~0.5,槽脊最大厚度t为3μm~15μm;
40.第一吸风口3下方安装有正对于牵伸区1的清洁棒10的长方体形状的第一吸尘槽9,且第一吸尘槽9与清洁棒10之间的距离为2cm~10cm;
41.第二吸风口6上方安装有正对于牵伸区1的长方体形状的第二吸尘槽11,且第二吸尘槽11与牵伸区1之间的距离为2cm~10cm;
42.第一吸尘槽9和第二吸尘槽11的正投影区域均覆盖整个牵伸区1;
43.第一吸风管道4和第二吸风管道7一同构成吸风主管道。
4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能够及时吸走牵伸区的各种杂质,对于牵伸区的清洁有相当大的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并且大大降低了值车工的工作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