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65282发布日期:2021-08-13 19: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8-53373号公报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具备多个纺纱单元、沿着多个纺纱单元的排列方向行进的台车、以及控制台车的动作的控制部。台车具有进行来自纺纱装置的第一纱线、与从卷取装置的卷装拉出的第二纱线的接头的接头装置;捕捉第一纱线并向接头装置引导的第一捕捉装置;以及捕捉第二纱线并向接头装置引导的第二捕捉装置。

多个纺纱单元的各个,由于纱线的纺纱条件、动作环境(所配置的位置等)、单元的个体差等,而动作状况等可能不同。因此,在以相同的控制统一地对所有纺纱单元执行接头动作的情况下,即使在一个纺纱单元中接头成功,也有在另一个纺纱单元中接头失败的情况。若接头失败,则作业时间延长并且白白地废弃纱线,或产生由作业者进行的作业。因此,接头的失败使作业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作业效率提高的纺纱机械及纺纱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纺纱机械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其分别具有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纺纱装置、以及卷绕由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自动机器,其设置为能够向针对多个纺纱单元的各个的作业位置移动,在纱线在纺纱装置与卷取装置之间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使纱线成为连续状态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控制部,其控制自动机器的动作,控制部在产生了需要接头动作的现象时,在现象是相同种类的情况下,在多个纺纱单元中的一个纺纱单元中,使自动机器以第一模式执行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一个纺纱单元不同的另一个纺纱单元中,使自动机器以与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执行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纺纱机械中,控制部在一个纺纱单元与另一个纺纱单元中,使接头动作不同。由此,在纺纱机械中,能够根据各纺纱单元的动作状况,使自动机器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与一个纺纱单元相比,在另一个纺纱单元中容易产生断纱的情况下,在另一个纺纱单元中延长捕捉纱线的时间,缓慢地拉出该纱线,由此能够减少断纱的产生。因此,在纺纱机械中,能够避免接头的失败。其结果是,在纺纱机械中,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从针对纺纱单元的接头动作开始到结束的作业时间长度不同,和/或自动机器执行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的作业内容不同也可以。由此,能够使自动机器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也可以在以断纱的产生为起因而纱线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以第一模式执行的接头动作、与以第二模式执行的接头动作,使作业时间长度和/或作业内容不同,或者也可以在以伴随着纱疵的检测的剪纱为起因而纱线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在以第一模式执行的接头动作、与以第二模式执行的接头动作中,使作业时间长度和/或作业内容不同。由此,能够根据纱线的断开状态的原因,使自动机器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实施方式中,自动机器也可以具有:接头装置,其进行来自纺纱装置的第一纱线、与从卷取装置的卷装拉出的第二纱线的接头;第一捕捉装置,其捕捉第一纱线并将第一纱线向接头装置引导;以及第二捕捉装置,其捕捉第二纱线并将第二纱线向接头装置引导,控制部也可以在接头动作中,在使第二捕捉装置的动作开始之后,使第一捕捉装置的动作开始,也可以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使从第二捕捉装置开始动作到开始第一捕捉装置的动作的时间不同。

根据纺纱单元,假设在接头动作的执行中,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也进行了缠绕。若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缠绕,则第二纱线的张力变高,可能产生第二纱线的断纱。因此,在纺纱机械中,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使捕捉第一纱线的第一捕捉装置动作的时刻不同,由此能够避免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的缠绕。由此,在纺纱机械中,能够避免第二纱线的断纱的产生,所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也可以在第一模式中,在第二捕捉装置将第二纱线向接头装置引导之前,使第一捕捉装置的动作开始,也可以在第二模式中,在第二捕捉装置将第二纱线向接头装置引导之后,使第一捕捉装置的动作开始。在该结构中,能够更可靠地避免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的缠绕。

在一实施方式中,纺纱机械也可以还具备:驱动装置,其使卷装向将被卷绕在卷装的纱线退绕的方向亦即退绕方向旋转,控制部基于第二捕捉装置的动作,控制驱动装置的动作。

在该结构中,在第二捕捉装置捕捉第二纱线并从卷装拉出时,使驱动装置的旋转与第二捕捉装置的动作一致,从而能够相对于第二捕捉装置的动作以最佳的量抽出第二纱线。因此,在纺纱机械中,能够调整第二纱线的张力(松弛量)。因此,在纺纱机械中,能够避免对第二纱线施加过度的张力,所以能够避免第二纱线的断纱的产生。

在一实施方式中,纺纱机械也可以还具备:保持装置,其在卷取装置与接头装置之间保持被第二捕捉装置捕捉到的第二纱线,并且规定第二纱线的位置,控制部在通过驱动装置使卷装旋转之后,通过保持装置保持第二纱线。

若第二纱线松弛,则有时保持装置无法保持第二纱线。在该情况下,在接头动作后,在卷取装置开始纱线的卷绕时,可能产生纱线没有适当地横动,或纱线没有被卷绕在卷装的规定位置这样的不良情况。在纺纱机械中,通过上述驱动装置适当地保持第二纱线的张力,所以保持装置能够可靠地保持第二纱线。因此,在纺纱机械中,能够避免在接头动作后,纱线的卷绕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捕捉装置也可以能够向捕捉第一纱线的第一纱线捕捉位置以及将第一纱线向接头装置引导的第一纱线引导位置移动,第二捕捉装置也可以能够向捕捉第二纱线的第二纱线捕捉位置以及将第二纱线向接头装置引导的第二纱线引导位置移动,控制部也可以在第二捕捉装置位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时,以及第二捕捉装置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向第二纱线引导位置的移动中或者第二捕捉装置位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时,实施由第二捕捉装置进行的第二纱线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在判断为第二纱线未被第二捕捉装置捕捉的情况下,不使第一捕捉装置动作。在该结构中,在第二捕捉装置捕捉第二纱线失败的情况下,不使第一捕捉装置动作,所以能够避免第一捕捉装置的无用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也可以在判断为第二纱线未被第二捕捉装置捕捉的情况下,将失败结果分类为第二纱线捕捉位置的第二纱线的捕捉失败、和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向第二纱线引导位置的移动中或者第二纱线引导位置的第二纱线的捕捉失败并存储于存储部。在该结构中,能够确认各纺纱单元的接头动作的失败的趋势。

在一实施方式中,自动机器也可以具有在纱线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捕捉卷装的纱线并向纺纱装置引导的捕捉装置,控制部也可以通过捕捉装置将卷装的纱线向纺纱装置引导,使纺纱装置进行接头。在该结构中,通过接头使断开的纱线成为连续状态的结构中,能够避免接头的失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也可以根据纱线的纺纱条件来改变作业时间长度。在该结构中,能够根据纱线的纺纱条件(纱线的物性(纱线种类)、纱线的粗细、纺纱速度等),以最佳的条件执行接头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通过吸引空气流回收在多个上述纺纱单元的各个中由上述接头动作产生的纤维屑,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纺纱单元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回收装置例如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的排列方向的端部。

在该结构中,多个纺纱单元的各自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同,所以作用于纺纱单元的吸引空气流的吸引力可能产生差别。吸引空气流的吸引力能够对接头动作的成功率造成影响。因此,控制部基于纺纱单元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由此,在纺纱机械中,能够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的接头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纺纱单元的各个或者由多个纺纱单元构成的组的每个也可以具备:存储将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相关联的表的存储部。由此,在纺纱机械中,通过参照存储部,能够容易地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纺纱方法是在纺纱机械中执行的纺纱方法,该纺纱机械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其分别具有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纺纱装置、以及卷绕由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以及自动机器,其设置为能够向针对多个纺纱单元的各个的作业位置移动,在纱线在纺纱装置与卷取装置之间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使纱线成为连续状态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在多个纺纱单元中的一个纺纱单元中,使自动机器以第一模式执行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一个纺纱单元不同的另一个纺纱单元中,使自动机器以作业时间长度和/或作业内容与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执行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

由此,能够根据各纺纱单元的动作状况,使自动机器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的接头动作。例如,在与一个纺纱单元相比,在另一个纺纱单元中容易产生断纱的情况下,在另一个纺纱单元中延长捕捉纱线的时间,缓慢地拉出该纱线,由此能够减少断纱的产生。因此,在纺纱方法中,能够避免接头的失败。其结果是,在纺纱方法中,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纺纱机械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接头台车的结构的图。

图4a以及图4b是表示接头台车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接头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接头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接头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接头台车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机械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自动机器)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一端部框架4以及第二端部框架5。多个纺纱单元2沿一个方向排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在卷装p。落纱台车当在某纺纱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时,将卷装p落纱,将新的纱管b向该纺纱单元2供给。

在第一端部框架4收纳有通过吸引空气流回收在纺纱单元2中产生的纤维屑以及回丝等的回收装置等。第一端部框架4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一端部。在第二端部框架5收纳有用于调整从配置于供纺纱机械1设置的纤维工厂内的空气压送装置(省略图示)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空气压而向纺纱机械1的各部供给空气的空气压调整部、以及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

在第二端部框架5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15、显示画面16、以及输入键17。机台控制装置15集中地管理以及控制纺纱机械1的各部分。机台控制装置15具有:进行与外部的信号的输入输出等的输入输出接口;存储用于进行处理的程序以及信息等的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暂时存储数据的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以及通信电路等。机台控制装置15基于cpu输出的信号,将输入数据存储于ram,将存储于rom的程序加载到ram,执行已加载到ram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处理。

显示画面16能够显示与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和/或状态有关的信息等。操作人员使用输入键17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在显示画面16由触摸面板显示器构成的情况下,显示画面16与输入键17被一体构成。

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按顺序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存积装置11、上蜡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以规定量的纺纱单元2为单位而设置,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此外,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

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纤维束)s。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按顺序具有:后辊对、第三辊对、中间辊对以及前辊对。各辊对具有底辊和顶辊。底辊通过设置于第二端部框架5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或者可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马达(省略图示)而被旋转驱动。

空气纺纱装置7通过旋转空气流对被牵伸装置6牵伸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更详细而言(但是,省略图示),空气纺纱装置7具有纺纱室、纤维引导部、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f向纺纱室内引导。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配置于纤维束f行进的路径的周围。从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喷射空气,由此在纺纱室内产生旋转空气流。利用该旋转空气流,使构成纤维束f的多个纤维的各纤维端反转地旋转。中空导轴体将纱线y从纺纱室内向空气纺纱装置7的外部引导。

纱线存积装置11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卷取装置13之间,存积纱线y。纱线存积装置11具备从空气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的功能。

上蜡装置12在纱线存积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对纱线y上蜡。

卷取装置13将纱线y卷绕在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取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取滚筒22以及横动导纱器23。摇架臂21将纱管b支承为能够旋转。摇架臂21被支轴24支承为能够摆动。在使纱管b(卷装p)向卷取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摇架臂21以适当的压力使纱管b的表面或者卷装p的表面与卷取滚筒22的表面接触。设置于第二端部框架5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同时驱动多个纺纱单元2的卷取滚筒22。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使纱管b或者卷装p向卷取方向旋转。

在接头台车3设置有反转辊29b。反转辊29b是用于使卷装p向与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退绕方向旋转的辊。在使卷装p向退绕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摇架臂21使卷装p的表面从卷取滚筒22的表面离开(上升),接头台车3使反转辊29b与卷装p的表面接触。由此,反转辊29b能够使与反转辊29b接触的卷装p向退绕方向旋转。

各纺纱单元2的横动导纱器23设置于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共用的轴。第二端部框架5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将轴沿卷取滚筒22的旋转轴方向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导纱器23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者卷装p使纱线y以规定宽度横动。

纱线监视装置8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基于监视的信息检测纱疵的有无。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出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

张力传感器9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将张力测定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

在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和/或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单元控制器10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单元控制器10使纺纱单元2中的纺纱动作停止,由此切断纱线y。在纺纱单元2具备切断器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切断器切断纱线y。

接头台车3在由某纺纱单元2切断纱线y,或因某种理由纱线y被切断的情况下,由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3例如在纺纱机械1中设置有多台。接头台车3沿着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行进。由此,接头台车3能够向针对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的作业位置(实施接头动作的位置)移动。

如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有:接头装置26、吸管(第一捕捉装置)27、吸入口(第二捕捉装置)28、反转装置(驱动装置)29、纱线夹(保持装置)30以及接头台车控制部(控制部)31。

接头装置26在纱线y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卷取装置13之间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使纱线y成为连续状态的接头。接头装置26进行从空气纺纱装置7拉出的纱线y(以下,称为第一纱线y1。)与从卷装p拉出的纱线y(以下,称为第二纱线y2。)的接头。接头装置26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或者机械地连接纱线y的打结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捻接器为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吸管27被支轴27a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空气纺纱装置7的第一纱线y1并向接头装置26引导。吸管27在捕捉第一纱线y1时,吸引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的第一纱线y1。吸管27构成为能够向待机位置p11、捕捉来自空气纺纱装置7的第一纱线y1的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以及将第一纱线y1向接头装置26引导的第一纱线引导位置p13移动。待机位置p11与第一纱线引导位置p13也可以是相同的位置。吸管27的待机位置p11、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以及第一纱线引导位置p13可以通过传感器(省略图示)来检测,也可以通过编码器来检测,也可以基于后述的第一驱动部40(步进电机)的驱动量(脉冲数等)来检测。

吸管27通过第一驱动部40(参照图3)的动作,向待机位置p11、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以及第一纱线引导位置p13移动。第一驱动部40例如是步进电机。第一驱动部40的动作被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即、吸管27的移动(转动)被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

吸入口28被支轴28a支承为能够转动,从卷取装置13捕捉第二纱线y2并向接头装置26引导。吸入口28构成为能够向待机位置p21、捕捉来自卷取装置13的第二纱线y2的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以及将第二纱线y2向接头装置26引导的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移动。待机位置p21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也可以是相同的位置。吸入口28的待机位置p21、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以及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可以通过传感器(省略图示)来检测,也可以通过编码器来检测,也可以基于后述的第二驱动部41(步进电机)的驱动量(脉冲数等)来检测。

吸入口28通过第二驱动部41(参照图3)的动作,向待机位置p21、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以及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移动。第二驱动部41例如是步进电机。第二驱动部41的动作被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即、吸入口28的移动(转动)被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

在吸入口28设置有传感器32。传感器32配置于能够检测被吸入口28吸引的第二纱线y2的位置。传感器32例如是光学式传感器(投光部、受光部)。传感器32若检测出被吸入口28吸引的第二纱线y2,则将检测信号向接头台车控制部31输出。

反转装置29使卷取装置13的卷装p反转。反转装置29具有支承臂29a、和反转辊29b。支承臂29a的一端与支轴连结。由此,支承臂29a能够以支轴为中心摆动。支承臂29a通过马达等驱动部(省略图示),向反转辊29b不与卷装p接触的退避位置(参照图2)、反转辊29b与卷装p接触的接触位置(参照图5)移动。支承臂29a的摆动被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

反转辊29b设置于支承臂29a的另一端。反转辊29b通过第三驱动部42(参照图3),向与卷取装置13的卷取滚筒2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三驱动部42例如是步进电机。第三驱动部42的动作被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即、反转装置29的旋转被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

纱线夹30在卷取装置13与接头装置26之间保持被吸入口28捕捉的第二纱线y2,并且规定第二纱线y2的位置。纱线夹30限制卷装p的轴向上的第二纱线y2的位置。纱线夹30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接头装置26与卷装p之间。纱线夹30夹持第二纱线y2。纱线夹30具有限制板30a、和一对限制杆30b。限制板30a的一端与支轴连结。由此,限制板30a能够以支轴为中心摆动。

一对限制杆30b配置于限制板30a上。一对限制杆30b各自的一端与设置于限制板30a的轴连结。由此,一对限制杆30b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的动作,能够以轴为中心摆动。一对限制杆30b的各个向相互接近的接近方向以及相互分离的分离方向移动。在一对限制杆30b接近的位置,一对限制杆30b相互平行地延伸。此时,被一对限制杆30b夹住的纱线y位于卷装p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

纱线夹30通过限制板30a的摆动,能够向限制板30a与纱线通道重叠的限制位置(参照图5)、限制板30a不与纱线通道重叠的退避位置(参照图2)移动。限制位置是以纱线y不通过横动导纱器23横动的方式,纱线夹30限制纱线y的位置。限制板30a当在图2所示的侧面观察时,通过摆动,其前端的位置相对于纱线通道沿前后移动。纱线夹30通过驱动部(省略图示)的动作,向限制位置以及退避位置移动。纱线夹30的动作被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

接头台车控制部31统一控制接头台车3的动作。接头台车控制部31具有:进行与外部的信号的输入输出等的输入输出接口;存储用于进行处理的程序以及信息等的rom、暂时存储数据的ram等存储部;cpu以及通信电路等。接头台车控制部31基于cpu输出的信号,将输入数据存储于ram,将存储于rom的程序加载到ram,执行加载到ram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处理。接头台车控制部31能够与机台控制装置15通信。

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接头台车3的接头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动作是指用于连结断开的纱线y(第一纱线y1、第二纱线y2)的各装置的一系列动作。各装置各自的动作也可以说是接头动作之一。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接头装置26、吸管27、吸入口28、反转装置29以及纱线夹30的动作。

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的一个纺纱单元2中,使接头台车3以第一模式执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与一个纺纱单元不同的另一个纺纱单元2中,使接头台车3以作业时间长度(周期时间)与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执行接头动作。关于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段详述。

一个纺纱单元2以及另一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是一台或者多台纺纱单元2。一个纺纱单元2以及另一个纺纱单元2根据各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况而设定。各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况是纱线y的纺纱条件、纺纱单元2的动作环境(配置有纺纱单元2的位置等)、由纺纱单元2的个体差等引起的纺纱单元2的特性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个纺纱单元2与一个纺纱单元2相比,在接头动作的执行中,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容易缠绕。

接头台车控制部31进行由吸入口28执行的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接头台车控制部31基于吸入口28的传感器32的检测信号,进行成功与否判断。具体而言,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规定时间(例如1.0秒)以上检测出第二纱线y2的情况下,判断为由吸入口28进行的第二纱线y2的捕捉成功。

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时,进行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并且,接头台车控制部31也可以在吸入口28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向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的移动中实施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也可以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时实施。此外,接头台车控制部31也可以在吸入口28动作的期间总是实施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接头台车控制部31能够适当地设定实施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的时刻。实施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的时刻例如能够通过操作第二端部框架5的显示画面16以及输入键17来适当地改变。

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吸入口28捕捉第二纱线y2失败的情况下,将该失败结果存储于存储部。接头台车控制部31根据捕捉失败时的吸入口28的位置,分类并存储失败结果。具体而言,接头台车控制部31将失败结果分类为“找断纬错误”、和“口上升时的拉紧”。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的成功与否判断中判断为失败的情况下,将该失败分类为“找断纬错误”。即、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吸入口28未能捕捉第二纱线y2的情况下,将该失败结果分类为“找断纬错误”。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向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的移动中的成功与否判断,或者在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的成功与否判断中判断为失败的情况下,将该失败结果分类为“口上升时的拉紧”。即、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吸入口28捕捉到第二纱线y2后第二纱线y2被切断而没有检测出第二纱线y2的情况下,将该失败结果分类为“口上升时的拉紧”。

与由接头台车控制部31存储于存储部的失败结果相关的数据,在第二端部框架5的显示画面16中,能够以纺纱单元2为单位来确认。另外,该数据也能够用(反映)于反转装置29的动作的控制。

接着,详细说明接头台车3的动作(纺纱方法)。在接头台车3中,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的一个纺纱单元2中,使接头台车3以第一模式执行接头动作,在与一个纺纱单元2不同的另一个纺纱单元2中,使接头台车3以作业时间长度和/或作业内容与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执行接头动作。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模式的接头动作、和第二模式的接头动作是在发生了伴随着断纱和/或纱疵的检测的剪纱之后进行的一次的一系列接头动作。即、不包含在接头动作中途失败等而再一次进行接头动作的情况下,作业时间长度变长,或作业内容不同的情况。

接头台车控制部31将各纺纱单元2的各个与接头动作的模式(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针对各纺纱单元2的模式设定例如能够通过操作第二端部框架5的显示画面16以及输入键17而适当地改变。

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从吸入口28开始动作之后到使吸管27的动作开始的时间长度不同。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一模式中,在吸入口28将第二纱线y2向接头装置26引导之前使吸管27的动作开始。即、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一模式中,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之前,使吸管27动作。在第一模式中,将作业时间长度设定为“t1”。作业时间长度t1根据一个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况等而设定。

如图4b以及图8所示,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二模式中,在吸入口28将第二纱线y2引导至接头装置26之后使吸管27的动作开始。即、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二模式中,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之后,使吸管27动作。在第二模式中,将作业时间长度设定为“t2”。作业时间长度t2比作业时间长度t1长(t2>t1)。作业时间长度t2根据另一个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况等而设定。此外,作业时间长度不包含例如因吸入口28捕捉第二纱线y2失败,再次执行第二纱线y2的捕捉动作的结果而变长的时间长度。即、各模式作业时间长度不是实际接头动作所需的时间长度,而是指预先设定的时间长度。

更详细地说明接头动作。若在一个纺纱单元2中产生断纱或者剪纱,则在该纺纱单元2中使摇架臂21摆动,由此卷装p从卷取滚筒22离开。机台控制装置15向接头台车3发送用于使接头台车3移动到上述一个纺纱单元2的控制信号。接头台车3若接收控制信号,则行进到上述一个纺纱单元2,在与该一个纺纱单元2对应的作业位置停止行进。接头台车控制部31若接收控制信号,则从存储部取得与控制信号表示的纺纱单元2对应的接头动作的模式。这里说明接头台车控制部31取得了第一模式的情况。

接着,设置于接头台车3的制动部件(省略图示)与卷装p接触,停止卷装p的惯性旋转。也可以在卷装p的旋转已经停止的情况下,不使制动部件动作。或也可以在卷取装置13设置制动部件,利用该制动部件使卷装p的惯性旋转停止。

接下来,接头台车控制部31使吸入口28以及反转装置29动作。具体而言,接头台车控制部31使吸入口28移动到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使反转装置29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而且,在与由反转装置29进行的卷装p的反转开始相同的时刻使吸入口28的吸引开始(图4a)。接头台车控制部31若使反转装置29的旋转开始,则使纱线夹30动作。纱线夹30夹持第二纱线y2。由此,吸入口28能够吸引通过反转装置29而从卷装p抽出的第二纱线y2。

接头台车控制部31若吸入口28从位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之后经过规定时间(0秒以上),则进行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判断为第二纱线y2被吸入口28捕捉的情况下,使吸入口28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移动到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由此,成为通过吸入口28,将第二纱线y2引导到接头装置26的状态。

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判断为由吸入口28进行的第二纱线y2的引导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吸入口28再次向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移动,进行一系列动作。在由吸管27进行的第一纱线y1的捕捉开始的情况下,也可以暂时取消吸管27的捕捉。

如图6所示,在第一模式中,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二纱线y2被吸入口28捕捉的情况下,使吸管27动作。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之前(吸入口28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向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的移动中)(参照图4a),使吸管27动作。吸管27从待机位置p11移动到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在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处捕捉第一纱线y1。吸管27若捕捉第一纱线y1则从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移动到第一纱线引导位置p13,向接头装置26引导第一纱线y1。

如图7所示,接头台车控制部31使接头装置26执行将被吸管27引导来的第一纱线y1、与被吸入口28引导来的第二纱线y2连结的接头。接头装置26通过将第一纱线y1的纱端第二纱线y2的纱端加捻或者连结,来连接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在由接头装置26进行的接头结束之后,吸入口28向待机位置p21返回,吸管27向待机位置p11返回。据此,由接头台车3进行的第一模式的接头动作结束。

若接头动作结束,则机台控制装置15例如向接头台车3发送用于使接头台车3移动到下一个纺纱单元2(要求接头动作的其它的纺纱单元2)的控制信号。接头台车3若接收控制信号,则移动到下一个纺纱单元2。

接下来,对第二模式的接头动作进行说明。若在另一个纺纱单元2中产生断纱或者剪纱,则机台控制装置15向接头台车3发送用于使接头台车3移动到上述另一个纺纱单元2的控制信号。接头台车3若接收控制信号,则进行到上述另一个纺纱单元2,在与该另一个纺纱单元2对应的作业位置停止行进。接头台车控制部31若接收控制信号,则从存储部取得与控制信号表示的纺纱单元2对应的接头动作的模式。这里对接头台车控制部31取得了第二模式的分情况进行说明。

第二模式仅吸管27开始动作的时刻与第一模式不同。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判断为吸入口28到达了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的情况下,使吸管27的动作开始。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判断为由吸入口28进行的第二纱线y2的捕捉或者引导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吸管27动作。而且,接头台车控制部31也可以使吸入口28再次向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移动,进行一系列动作。

如图8所示,具体而言,接头台车控制部31使吸管27从待机位置p11移动到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在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使吸管27捕捉第一纱线y1。吸管27若捕捉第一纱线y1则从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移动到第一纱线引导位置p13,向接头装置26引导第一纱线y1。

接着,如图7所示,接头台车控制部31使接头装置26执行将被吸管27引导来的第一纱线y1、被吸入口28引导来的第二纱线y2连结的接头。接头装置26通过将第一纱线y1的纱端与第二纱线y2的纱端加捻或者连结,来连接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在由接头装置26进行的接头结束之后,吸入口28向待机位置p21返回,吸管27向待机位置p11返回。据此,由接头台车3进行的第二模式的接头动作结束。

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至少任一个中,接头台车控制部31也可以以被吸入口28引导的第二纱线y2具有最佳的松弛的方式,控制反转装置29。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反转装置29的旋转时间或者每单位时间的旋转速度。若加快反转装置29的旋转速度,则第二纱线y2容易松弛(第二纱线y2的张力减少),若减慢反转装置29的旋转速度,则第二纱线y2很难松弛(第二纱线y2的张力增大)。接头台车控制部31从存储部取得反转装置29的第三驱动部42的控制量(旋转时间或者每单位时间的旋转速度),基于已取得的控制量控制第三驱动部42。第三驱动部42的控制量基于吸入口28的控制量(移动时间以及移动速度)而设定。控制量是第二驱动部41(步进电机)的频率、脉冲数等。由此,以第二纱线y2具有最佳的松弛的方式,第二纱线y2被从卷装p抽出。

例如,接头台车控制部31判断为由吸入口28进行的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失败的结果是“口上升时的拉紧”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反转装置29的旋转时间或者每单位时间的旋转速度。此外,也可以省略使反转装置29的动作与吸入口28的移动同步的控制。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在产生了需要接头动作的现象时,在上述现象是相同的种类的情况下,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一个纺纱单元2与另一个纺纱单元2中,使接头动作的作业时间长度和/或作业内容不同。由此,在纺纱机械1中,能够根据各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况,使接头台车3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2的接头动作。例如,在与一个纺纱单元2相比在另一个纺纱单元2中容易产生断纱的情况下,在另一个纺纱单元2中延长捕捉纱线y的时间,缓慢地拉出该纱线y,由此能够避免断纱的产生。因此,在纺纱机械1中,能够避免接头的失败。其结果是,在纺纱机械1中,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从针对纺纱单元2的接头动作开始到结束的作业时间长度不同,和/或使接头台车3执行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的作业内容不同也可以。例如,在一系列接头动作中,接头台车3也可以在第一模式中,进行向纺纱单元2喷射空气而进行清扫的清扫动作,也可以在第二模式中不进行清扫动作。该例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例如,接头台车3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二模式中进行清扫动作,而在第一模式中不进行清扫动作。接头台车3通过追加进行的动作并不限于清扫动作,也可以构成为进行其它的适当的动作。由此,能够使自动机器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由于断纱的产生而纱线y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使在第一模式中执行的接头动作、与在第二模式中执行的接头动作的作业时间长度和/或作业内容不同,或者在由于伴随着纱疵的检测的剪纱而上述纱线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在以第一模式执行的接头动作、与以第二模式执行的接头动作中,使作业时间长度和/或作业内容不同。由此,根据纱线y的断开状态的原因,能够使自动机器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2的接头动作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接头台车3具有:进行来自空气纺纱装置7的第一纱线y1、与从卷取装置13的卷装p拉出的第二纱线y2的接头的接头装置26;捕捉第一纱线y1并将第一纱线y1向接头装置26引导的吸管27;以及捕捉第二纱线y2并将第二纱线y2向接头装置26引导的吸入口28。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接头动作中,在使吸入口28的动作开始之后,使吸管27的动作开始,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使从吸入口28开始动作到使吸管27的动作开始的时间不同。

根据纺纱单元2,有时在接头动作的执行中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缠绕。若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缠绕,则第二纱线y2的张力变高,可能产生第二纱线y2的断纱。因此,在纺纱机械1中,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通过使第一纱线y1的吸管27动作的时刻不同,能够避免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的缠绕。由此,在纺纱机械1中,能够避免第二纱线y2的断纱的产生,所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一模式中,在吸入口28将第二纱线y2向接头装置26引导之前使吸管27的动作开始,在第二模式中,在吸入口28将第二纱线y2向接头装置26引导之后使吸管27的动作开始。在该结构中,能够更可靠地避免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缠绕。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纺纱单元2具备使卷装p向将卷绕在卷装p的纱线y退绕的方向亦即退绕方向旋转的反转装置29。接头台车控制部31基于吸入口28的动作,控制反转装置29的动作。在该结构中,在吸入口28捕捉第二纱线y2并从卷装p拉出时,使反转装置29的旋转与吸入口28的动作一致,从而能够相对于吸入口28的动作以最佳的量抽出第二纱线y2。因此,在纺纱机械1中,能够调整第二纱线y2的张力(松弛量)。因此,在纺纱机械1中,能够避免对第二纱线y2施加过度的张力,所以能够避免第二纱线y2的断纱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纺纱单元2具备在卷取装置13与接头装置26之间保持被吸入口28捕捉到的第二纱线y2,并且规定第二纱线y2的位置的纱线夹30。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通过反转装置29使卷装p旋转之后,通过纱线夹30保持第二纱线y2。

若第二纱线y2松弛,则有时纱线夹30无法保持第二纱线y2。在该情况下,在接头动作后在卷取装置13开始纱线y的卷绕时,困难产生纱线y没有通过横动导纱器23而适当地横动,或纱线y未被卷绕在卷装p的规定位置(端面掉落)这样的不良情况。在纺纱机械1中,由于通过反转装置29适当地保持第二纱线y2的张力,所以纱线夹30能够可靠地保持第二纱线y2。因此,在纺纱机械1中,在接头动作后,能够避免纱线y的卷绕的不良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吸管27能够向捕捉第一纱线y1的第一纱线捕捉位置p12以及将第一纱线y1向接头装置26引导的第一纱线引导位置p13移动。吸入口28能够向捕捉第二纱线y2的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以及将第二纱线y2向接头装置26引导的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移动。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时,以及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时,实施由吸入口28进行的第二纱线y2的捕捉的成功与否判断。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判断为第二纱线y2未被吸入口28捕捉的情况下,不使吸管27动作。在该结构中,在吸入口28捕捉第二纱线y2失败的情况下,不使吸管27动作,所以能够避免吸管27的无用动作。

在尽管吸入口28无法捕捉第二纱线y2,但也使吸管27动作来执行一系列接头动作的情况下,需要从最初重新进行接头动作。在该情况下,要废弃由吸管27捕捉并引导到接头装置26的第一纱线y1,会产生浪费。另外,在纱线y存积在纱线存积装置11的情况下,需要由作业者除去该纱线y的作业,所以费事。在纺纱机械1中,在吸入口28捕捉第二纱线y2失败的情况下,不使吸管27动作,所以能够实现第一纱线y1的废弃量的减少,并且能够实现作业者的麻烦的减少。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中,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判断为第二纱线y2未被吸入口28捕捉的情况下,将失败结果分类为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的第二纱线y2的捕捉失败、和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向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的移动中或者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的第二纱线y2捕捉失败并存储于存储部。

在该结构中,能够确认各纺纱单元2中的接头动作的失败的趋势。因此,能够基于该趋势来实施各纺纱单元2的维护(调整)。另外,能够区别由吸入口28引起的接头动作的失败、和由接头装置26引起的接头动作的失败。在接头动作的失败是由接头装置26引起的情况下,只要进行接头装置26的调整即可。

以上,虽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自动机器是沿着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行进的接头台车3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自动机器并不限于接头台车3。自动机器只要是能够向针对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的作业位置移动的台车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使从吸入口28开始动作到吸管27开始动作的时间长度不同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接头动作的两个模式的作业时间长度不同即可。因此,例如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也可以将吸管27的动作开始时刻设为相同,而使吸管27的驱动时间长度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这两个模式中执行接头动作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根据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况,设定三个以上的模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二模式中,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之后使吸管27动作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使从吸入口28开始动作到开始吸管27的动作的时间长度不同即可。因此,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二模式中,例如也可以在吸入口28位于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之前(从第二纱线捕捉位置p22向第二纱线引导位置p23的移动中途)使吸管27动作。例如,接头台车控制部31也可以在吸入口28的移动量(转动量)成为3/4以上的情况下,使吸管27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入口28被第二驱动部41驱动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吸入口28也可以被凸轮机构驱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一个凸轮机构驱动接头装置26和吸入口2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头台车控制部31相关联地存储各纺纱单元2与接头动作的模式(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机台控制装置15也可以存储各纺纱单元2的各个与接头动作的模式。在该情况下,机台控制装置15在向接头台车3发送的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模式的信息。接头台车控制部31若接收控制信号,则基于控制信号所含的模式,执行接头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由吸入口28进行的第二纱线y2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将该失败结果存储于接头台车控制部31的存储部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将失败结果存储于设置在机台控制装置15的存储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头台车控制部31若接收来自机台控制装置15的控制信号,则从存储部取得与控制信号表示的纺纱单元2对应的接头动作的模式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接头台车控制部31也可以基于纺纱单元2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回收装置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端部。在该结构中,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同,所以作用于纺纱单元2的吸引空气流的吸引力可能产生差别。吸引空气流的吸引力能够对接头动作的成功率造成影响。因此,接头台车控制部31基于纺纱单元2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由此,在纺纱机械中,能够执行适合于各纺纱单元2的接头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一个纺纱单元2以及另一个纺纱单元2根据各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况而设定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即、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根据各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况(动作环境)而设定。作为动作环境也能够包含纺纱单元2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即、能够基于纺纱单元2与回收装置之间的距离,设定一个纺纱单元2以及另一个纺纱单元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牵伸装置6的底辊的至少一部分、卷取装置13的卷取滚筒22以及横动导纱器23通过设置于第二端部框架5的多个驱动马达分别同时驱动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底辊、卷取滚筒22以及横动导纱器23也可以通过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驱动马达而被独立地驱动。

在该结构中,在各纺纱单元2中,能够以不同的纺纱条件(纱线的物性(纱线种类、原料)、纱线的粗细(支数)、纺纱速度等)制造纱线。在该情况下,在由一个纺纱单元2制造的纱线y与由另一个纺纱单元2制造的纱线y相比难以切断的情况下,在一个纺纱单元2中以第一模式执行接头动作,在另一个纺纱单元2中以第二模式执行接头动作。另外,接头台车控制部31也可以根据纱线y的纺纱条件来改变作业时间长度和/或作业内容。在该结构中,根据纱线y的纺纱条件,能够以最佳的条件执行接头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过接头台车控制部31控制吸管27、吸入口28、反转装置29以及纱线夹30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各装置也可以被机台控制装置(控制部)15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作为使断开的纱线y成为连续状态的方法,使用接头装置26(捻接器或者打结器)的形态。然而,也可以通过接头使断开的纱线y成为连续状态。在该情况下,将从接头台车卷装p拉出的纱线y向空气纺纱装置7供给,机台控制装置15或者单元控制器10开始牵伸装置6的牵伸动作与空气纺纱装置7的纺纱动作,由此使纱线y成为连续状态。即、接头台车3执行接头动作的一部分。接头台车控制部31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使上述供给动作的作业时间长度(拉出时间长度、拉出速度)和/或作业内容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纺纱单元2中,纱线存积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的功能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利用输送辊与夹持辊从空气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也可以在利用输送辊与夹持辊从空气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的情况下,代替纱线存积装置11,或除了纱线存积装置11之外,设置利用吸引空气流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弛管和/或机械的补偿器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以在纺纱机械1的高度方向上,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以在下侧供给的纱线在上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在该情况下,上述实施方式“口上升时的拉紧”相当于“口下降时的拉紧”。

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也可以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

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以纺纱单元2为单位设置。

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省略上蜡装置12以及张力传感器9。

在图1中,纺纱机械1以卷绕筒子形状的卷装p的方式进行了图示,但也可以卷绕锥形状的卷装。在锥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虽因纱线的横动而产生纱线的松弛,但该松弛能够被纱线存积装置11吸收。各结构的材料以及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材料以及形状,能够采用各种材料以及形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