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55967发布日期:2021-09-25 04:0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聚酯工业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聚酯工业丝应用于箱包、安全带、缆绳、传送带等领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而产生外观破损和力学性能的损失,因此提高聚酯工业丝的耐磨性可以有效提高上述制品的使用寿命。
3.在实际应用领域中,用于汽车安全带的聚酯工业丝对耐磨性能要求严格,工业生产中,通常情况下利用含有聚丙烯酰胺的上浆液对聚酯工业丝进行后处理,但是由于聚酯工业丝表面的活性结合基团少,因此上浆液与聚酯工业丝的结合力较差,获得的汽车安全带耐磨性能并不能提到明显提升。专利cn201310447035.5公开了一种氟聚酯高强耐磨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主要通过共聚改性的方式对聚酯本身苯环上的氢被氟取代,由于含氟聚合物通常具有低表面能、低摩擦系数和不粘附性,从而达到提升工业丝耐磨性能的目的,但聚合的过程复杂,控制条件繁琐,并不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量产。专利cn201811614070.0也公开了一种通过在聚合中加入其他功能粉体来对聚酯工业丝的耐磨性能进行改善,但也面临聚合工艺复杂,难以量产的问题。其实,聚酯工业丝耐磨性能好坏与纤维内部是否存在“弱环”或分子链长短的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在摩擦过程中,往往是低分子链部分首先发生断裂,从而引起材料的宏观破坏。保持高粘聚酯熔体的分子链长短一致,控制纺丝过程中热降解程度,从而减少“弱点”出现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的改善聚酯工业丝耐模性能,制备耐磨型聚酯工业丝。分析影响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本质原因,主要是工业丝表面的光滑程度,包括表面的沟槽、表面颗粒物、表面摩擦系数,因此,有效改善聚酯工业丝的表面特性,则可以大大提高其耐磨性。
4.因此,急迫需要研究一种能够用于制备耐磨性好的聚酯工业丝的方法,既满足聚酯工业丝耐磨性能的需要,又可以具备简单、易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后,按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进行纺丝;
8.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0.85~1.20dl/g;聚酯熔体中无小分子流动促进剂;
9.改性聚四氟乙烯为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不超过600nm(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不超过600nm能够避免纤维内部产生缺陷,进而避免纤维强力不匀率较大),酯基的质量百
分数为10~100ppm(酯基的含量小于10ppm时会使加入后与聚酯体系相容性变差;酯基的含量大于100ppm时虽对纳米粒子和聚酯的相容性提升有利,但是对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改性过程要求严格,无法批量生产);
10.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包括:挤出温度270~280℃(现有技术一般为280~300℃),冷却温度25~30℃(现有技术一般为18~24℃);
11.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不超过0.5wt%,低聚物含量不超过2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08~0.15(测试采用gb t 3960

2016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 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95%。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3.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引入的过程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含水率为20~10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含水率为20~100ppm)分别计量,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混合,喂入螺杆中熔融。
14.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引入的过程还可以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含水率为20~10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含水率为20~100ppm)分别计量,制备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后,将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含水率为20~100ppm)与干燥的聚酯切片(含水率为20~100ppm)分别计量,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混合,喂入螺杆中熔融。
15.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引入的过程也可以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含水率为20~10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含水率为20~100ppm)分别计量,制备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后,将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含水率为20~100ppm)熔融,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与聚酯熔体混合。
16.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10~20wt%。
17.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00~500nm。
18.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融

输送

计量

挤出

凝固

拉伸

定型

卷绕;纺丝采用常规纺丝组件;熔体输送管道和纺丝组件的表面无涂层。
19.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还包括:熔融温度290~310℃(现有技术一般为290~310℃),输送温度290~300℃(现有技术一般为290~300℃),输送压力90~300bar(现有技术一般为90~300bar),输送速度0.5~1.5m/min(现有技术一般为0.5~1.5m/min),一辊温度75~85℃(现有技术一般为75~85℃),二辊温度90~100℃(现有技术一般为90~100℃),三辊温度125~140℃(现有技术一般为125~140℃),四辊温度(即定型温度)220~250℃(现有技术一般为200~240℃),五辊温度150~170℃(现有技术一般为150~170℃),一辊速度440~550m/min(现有技术一般为440~550m/min),后拉伸级数5(现有技术一般为5),后拉伸倍率5.5~6.5(现有技术一般为5.5~6.5),喷头拉伸比30~300(现有技术一般为30~300),卷绕速度2420~3600m/min(现有技术一般为2420~3600m/min),组件压力16~25mpa(现有技术一般为16~25mpa),组件
使用周期60~90天(现有技术一般为40~45天);本发明中通过在聚酯熔体中加入改性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来减小熔体的摩擦阻力,从而改善了聚酯熔体在输送和挤出过程中低分子量小分子的产生,因此降低了纺丝组件阻塞的概率,因此组件的使用周期延长,从常规的40~45天延长至60~90天。
20.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0.01~0.05wt%。
21.如上所述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的单丝纤度为3~10dtex,按照《gb/t 14344

2008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实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测得其断裂强度为7.6~8.8cn/dtex,初始模量为90~11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0.0%~20.0%。
22.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23.为提高聚酯工业丝在后道应用中的耐磨性,本发明向特性粘度高达0.85~1.20dl/g的聚酯熔体中添加表面改性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由于表面改性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表面能,可以降低熔体的表面摩擦系数,同时降低了高粘熔体在输送和挤出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减少因摩擦生热而发生降解导致的低分子量聚酯分子链的生成,从而从根本上减小了表面颗粒物的产生机率;此外,改性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的加入使得熔体流动阻力的减小,可以降低挤出温度,采用缓和的冷却条件,减小了因纺丝熔体内外降温速率不一致导致的降温不均匀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减少因冷却造成的表面沟槽现象,最终有效改善聚酯工业丝的表面特性,大大提高其耐磨性。
24.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在特性粘度0.95~1.2dl/g的聚酯中添加表面改性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显著降低工业丝表面沟槽、减少表面颗粒物、降低表面摩擦系数,从而有效改善聚酯工业丝的表面特性,大大提高其耐磨性,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95%;
26.(2)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简单易行,极具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8.以下各实施例中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的测试方法为:采用苯酚/1,1,2,2

四氯乙烷(质量比50:50)作为溶剂,将充分干燥称量好的的实验样品在90~100℃下充分溶解,配制成0.5g/dl的溶液,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直径0.8mm的乌氏粘度计进行测量,恒温水浴温度为(25
±
0.05)℃,记录纯溶剂和溶液的流经时间,由一点法,计算出特性粘度,特性粘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29.30.式中:η
sp
为增比粘度(η
sp
=t1/t0‑
1,t1为溶液流出时间,t0为纯溶剂流出时间);[η]为特性粘度,dl/g;c为溶液浓度,g/dl。
[0031]
以下各实施例中聚酯工业丝的低聚物含量的测试方法为:准确称取适量聚酯样品用滤纸包裹放入索氏萃取器中,设定恒温水浴锅温度为80℃,以氯仿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萃取结束后,将萃取物过滤并放入烘箱中烘干至质量恒定,然后称量,并将萃取所用溶剂蒸馏回收,聚酯中低聚物的质量分数由下式计算:
[0032][0033]
式中:c0为聚酯中低聚物的质量分数,%;m0为用于提取的聚酯样品质量,mg;m
b
为提取前烧瓶质量,mg;m
a
为提取并烘干后烧瓶质量,mg。
[0034][0035]
实施例1
[0036]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37]
配置甲基丙烯酸酯体积含量为37.5%的氯苯溶液,将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聚合度为5
×
103,平均粒径为300nm)置于前述溶液中(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与前述溶液的质量比为1:2),在氩气氛围中用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00s,使甲基丙烯酸酯在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的表面发生化学接枝聚合,在表面形成一层的接枝聚合物,获得平均粒径为300nm且酯基的含量为20ppm的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
[0038]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结构式如式(i),其中,
[0039]
实施例2
[0040]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41]
配置甲基丙烯酸乙酯体积含量为37.5%的氯苯溶液,将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聚合度为5
×
103,平均粒径为350nm)置于前述溶液中(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与前述溶液的质量比为1:2),在氩气氛围中用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50s,使甲基丙烯酸乙酯在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的表面发生化学接枝聚合,在表面形成一层的接枝聚合物,获得平均粒径为350nm且酯基的含量为30ppm的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
[0042]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结构式如式(i),其中,
[0043]
实施例3
[0044]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45]
配置甲基丙烯酸丙酯体积含量为37.5%的氯苯溶液,将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聚
合度为5
×
103,平均粒径为400nm)置于前述溶液中(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与前述溶液的质量比为1:2),在氩气氛围中用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00s,使甲基丙烯酸丙酯在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的表面发生化学接枝聚合,在表面形成一层的接枝聚合物,获得平均粒径为400nm且酯基的含量为40ppm的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
[0046]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结构式如式(i),其中,
[0047]
实施例4
[0048]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49]
配置甲基丙烯酸丁酯体积含量为37.5%的氯苯溶液,将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聚合度为5
×
103,平均粒径为450nm)置于前述溶液中(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与前述溶液的质量比为1:2),在氩气氛围中用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300s,使甲基丙烯酸丁酯在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的表面发生化学接枝聚合,在表面形成一层的接枝聚合物,获得平均粒径为450nm且酯基的含量为60ppm的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
[0050]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结构式如式(i),其中,
[0051]
实施例5
[0052]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53]
配置甲基丙烯酸戊酯体积含量为37.5%的氯苯溶液,将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聚合度为5
×
103,平均粒径为450nm)置于前述溶液中(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与前述溶液的质量比为1:2),在氩气氛围中用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500s,使甲基丙烯酸戊酯在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的表面发生化学接枝聚合,在表面形成一层的接枝聚合物,获得平均粒径为450nm且酯基的含量为80ppm的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
[0054]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结构式如式(i),其中,
[0055]
实施例6
[0056]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57]
配置甲基丙烯酸己酯体积含量为37.5%的氯苯溶液,将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聚合度为5
×
103,平均粒径为400nm)置于前述溶液中(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与前述溶液的质量比为1:2),在氩气氛围中用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600s,使甲基丙烯酸己酯在聚四氟乙烯纳米粉体的表面发生化学接枝聚合,在表面形成一层的接枝聚合物,获得平均粒径为400nm且酯基的含量为100ppm的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
[0058]
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的结构式如式(i),其中,
[0059]
实施例7
[0060]
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61]
(1)原料的准备;
[0062]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0.85dl/g;
[0063]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
[0064]
(2)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后,按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进行纺丝;
[0065]
引入的过程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干燥后含水率5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干燥后含水率30ppm)分别计量,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混合,喂入螺杆中熔融。
[0066]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融

输送

计量

挤出

凝固

拉伸

定型

卷绕。
[0067]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熔融温度290℃,输送温度290℃,输送压力90bar,输送速度0.5m/min,挤出温度270℃,冷却温度25℃;一辊温度75℃,二辊温度90℃,三辊温度125℃,四辊温度220℃,五辊温度150℃,一辊速度440m/min,后拉伸级数5,后拉伸倍率5.5,喷头拉伸比30,卷绕速度2420m/min,组件压力16mpa,组件使用周期90天。
[0068]
制得的聚酯工业丝的单丝纤度为10dtex,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0.01wt%,低聚物含量为2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15,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 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为95%;按照《gb/t 14344

2008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实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测得其断裂强度为7.6cn/dtex,初始模量为90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0%。
[0069]
对比例1
[0070]
一种聚酯工业丝的纺丝方法,基本同实施例7,不同之处仅在于未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挤出温度为280℃(试验发现无法继续再低,否则熔体流动困难),冷却温度为20℃(试验发现无法继续再高,否则无法保证冷却效果)。
[0071]
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中低聚物含量为3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3,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 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为89%。
[0072]
与实施例7相比,对比例1的低聚物含量比实施例7更高,表面静摩擦系数更大,摩擦后的强度保持率更小,这是因为熔体的表面摩擦系数大,高粘熔体在输送和挤出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大,因摩擦生热而发生降解导致的低分子量聚酯分子链的生成,表面颗粒物的产生机率大,且冷却条件会造成的表面沟槽现象,表面特性差,因此耐磨性差。
[0073]
实施例8
[0074]
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75]
(1)原料的准备;
[0076]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0.95dl/g;
[0077]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制得;
[0078]
(2)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后,按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进行纺丝;
[0079]
引入的过程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干燥后含水率5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干燥后含水率30ppm)分别计量,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混合,喂入螺杆中熔融。
[0080]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融

输送

计量

挤出

凝固

拉伸

定型

卷绕。
[0081]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熔融温度293℃,输送温度292℃,输送压力130bar,输送速度0.7m/min,挤出温度271℃,冷却温度26℃;一辊温度76℃,二辊温度92℃,三辊温度127℃,四辊温度225℃,五辊温度155℃,一辊速度460m/min,后拉伸级数5,后拉伸倍率5.7,喷头拉伸比60,卷绕速度2622m/min,组件压力17mpa,组件使用周期85天。
[0082]
制得的聚酯工业丝的单丝纤度为8dtex,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0.02wt%,低聚物含量为1.8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14,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 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为96%;按照《gb/t 14344

2008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实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测得其断裂强度为7.8cn/dtex,初始模量为9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9%。
[0083]
实施例9
[0084]
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85]
(1)原料的准备;
[0086]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1dl/g;
[0087]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采用实施例3的方法制得;
[0088]
(2)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后,按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进行纺丝;
[0089]
引入的过程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干燥后含水率5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干燥后含水率30ppm)分别计量,制备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后,将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与干燥的聚酯切片分别计量,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混合,喂入螺杆中熔融;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10wt%。
[0090]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融

输送

计量

挤出

凝固

拉伸

定型

卷绕。
[0091]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熔融温度296℃,输送温度294℃,输送压力150bar,输送速度0.9m/min,挤出温度272℃,冷却温度27℃;一辊温度77℃,二辊温度94℃,三辊温度129℃,四辊温度230℃,五辊温度158℃,一辊速度480m/min,后拉伸级数5,后拉伸倍率5.9,喷头拉伸比90,卷绕速度2832m/min,组件压力18mpa,组件使用周期80天。
[0092]
制得的聚酯工业丝的单丝纤度为7dtex,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0.02wt%,低聚物含量为1.4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13,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 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为97%;按照《gb/t 14344

2008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实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测得其断裂强度为8cn/dtex,初始模量为9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7%。
[0093]
实施例10
[0094]
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95]
(1)原料的准备;
[0096]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1.04dl/g;
[0097]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采用实施例4的方法制得;
[0098]
(2)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后,按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进行纺丝;
[0099]
引入的过程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干燥后含水率5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干燥后含水率30ppm)分别计量,制备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后,将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与干燥的聚酯切片分别计量,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混合,喂入螺杆中熔融;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20wt%。
[0100]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融

输送

计量

挤出

凝固

拉伸

定型

卷绕。
[0101]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熔融温度299℃,输送温度296℃,输送压力200bar,输送速度1m/min,挤出温度273℃,冷却温度28℃;一辊温度78℃,二辊温度96℃,三辊温度131℃,四辊温度235℃,五辊温度162℃,一辊速度500m/min,后拉伸级数5,后拉伸倍率6,喷头拉伸比140,卷绕速度3000m/min,组件压力19mpa,组件使用周期75天。
[0102]
制得的聚酯工业丝的单丝纤度为6dtex,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0.03wt%,低聚物含量为1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12,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为98%;按照《gb/t 14344

2008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实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测得其断裂强度为8.2cn/dtex,初始模量为10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5%。
[0103]
实施例11
[0104]
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105]
(1)原料的准备;
[0106]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1.08dl/g;
[0107]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采用实施例5的方法制得;
[0108]
(2)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后,按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进行纺丝;
[0109]
引入的过程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干燥后含水率5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干燥后含水率30ppm)分别计量,制备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后,将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熔融,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与聚酯熔体混合;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10wt%。
[0110]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融

输送

计量

挤出

凝固

拉伸

定型

卷绕。
[0111]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熔融温度302℃,输送温度297℃,输送压力230bar,输送速度1.2m/min,挤出温度278℃,冷却温度29℃;一辊温度81℃,二辊温度98℃,三辊温度133℃,四辊温度240℃,五辊温度165℃,一辊速度520m/min,后拉伸级数5,后拉伸倍率6.2,喷头拉伸比180,卷绕速度3224m/min,组件压力20mpa,组件使用周期70天。
[0112]
制得的聚酯工业丝的单丝纤度为5dtex,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0.04wt%,低聚物含量为0.8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11,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 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
度保持率为98%;按照《gb/t 14344

2008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实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测得其断裂强度为8.4cn/dtex,初始模量为10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3%。
[0113]
实施例12
[0114]
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115]
(1)原料的准备;
[0116]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1.15dl/g;
[0117]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采用实施例5的方法制得;
[0118]
(2)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后,按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进行纺丝;
[0119]
引入的过程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干燥后含水率5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干燥后含水率30ppm)分别计量,制备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后,将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熔融,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与聚酯熔体混合;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15wt%。
[0120]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融

输送

计量

挤出

凝固

拉伸

定型

卷绕。
[0121]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熔融温度306℃,输送温度299℃,输送压力270bar,输送速度1.3m/min,挤出温度280℃,冷却温度29℃;一辊温度83℃,二辊温度99℃,三辊温度136℃,四辊温度245℃,五辊温度168℃,一辊速度540m/min,后拉伸级数5,后拉伸倍率6.4,喷头拉伸比250,卷绕速度3456m/min,组件压力22mpa,组件使用周期65天。
[0122]
制得的聚酯工业丝的单丝纤度为4dtex,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0.05wt%,低聚物含量为0.4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1,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为98%;按照《gb/t 14344

2008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实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测得其断裂强度为8.6cn/dtex,初始模量为112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
[0123]
实施例13
[0124]
一种提高聚酯工业丝耐磨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125]
(1)原料的准备;
[0126]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1.2dl/g;
[0127]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表面含有酯基的聚四氟乙烯纳米粒子采用实施例6的方法制得;
[0128]
(2)向聚酯熔体中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后,按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进行纺丝;
[0129]
引入的过程为:将干燥的聚酯切片(干燥后含水率50ppm)与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干燥后含水率30ppm)分别计量,制备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后,将干燥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熔融,按最终制得的聚酯工业丝要求的比例与聚酯熔体混合;改性聚四氟乙烯/聚酯母粒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20wt%。
[0130]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融

输送

计量

挤出

凝固

拉伸

定型

卷绕。
[0131]
聚酯工业丝的加工工艺参数:熔融温度310℃,输送温度300℃,输送压力300bar,输送速度1.5m/min,挤出温度278℃,冷却温度30℃;一辊温度85℃,二辊温度100℃,三辊温
度140℃,四辊温度250℃,五辊温度170℃,一辊速度550m/min,后拉伸级数5,后拉伸倍率6.5,喷头拉伸比300,卷绕速度3600m/min,组件压力25mpa,组件使用周期60天。
[0132]
制得的聚酯工业丝的单丝纤度为3dtex,聚酯工业丝中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为0.05wt%,低聚物含量为0.2wt%,聚酯工业丝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08,依据纺织行业标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实验方法fz/t 01054

2012采用2.5kg六角棒2500次摩擦实验后强度保持率为99%;按照《gb/t 14344

2008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实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测得其断裂强度为8.8cn/dtex,初始模量为11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