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聚酯纺丝原料松弛热定型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7169发布日期:2021-12-25 00:4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聚酯纺丝原料松弛热定型烘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聚酯纺丝原料松弛热定型烘箱。


背景技术:

2.现在化纤行业特别是短纤行业后纺工艺中,三维丝束经过紧张热定型和多道牵伸工序后,经卷曲切断还需要进入松弛热定型烘箱进行除湿、烘干定型。如图1所示,现有的烘箱是单层输送通道,物料沿着单层输送通道输入端的料斗进入,而后单层输送通道将其上表面的物料输送至不同的加热区位;相应区位的热风从上往下对物料进行加热烘干后,单层输送通道将物料输出下料完成物料加热烘干过程。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松弛热定型烘箱是单层单通道输送方式,所需烘箱通道长,导致整个烘箱占地长度较长;并且单层通道输送带长度过长,输送链条负荷较大,链条磨损快,热风循环系统设备繁多,设备维修率高。同时,物料分布在单层输送通道后无法实现翻转,热风只能从上往下加热、烘干物料;从而容易形成上下层温度差异,温度设置只能满足单侧烘干要求,影响烘干效果,降低产品烘干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通过设置多层输送带减少整个烘箱占地长度,降低输送链条负荷和设备维修率;通过设置中料斗和下料斗实现物料的翻转烘干,提高产品的烘干质量的一种再生聚酯纺丝原料松弛热定型烘箱。
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再生聚酯纺丝原料松弛热定型烘箱,该烘箱包括上料斗、上层输送带、中料斗、中层输送带、下料斗和下层输送带;上层输送带、中层输送带和下层输送带分别分布在上、中、下层;上料斗出料口位于上层输送带进料端上方;上层输送带出料端通过中料斗与中层输送带进料端相连接,中层输送带出料端通过下料斗与下层输送带进料端相连接;中料斗和下料斗内部都设置有转动辊,转动辊周向设置有多个转动板,并且转动辊的周向转动速度为0.6cm/s

0.8cm/s。
7.作为优选,上层输送带、中层输送带和下层输送带的带面为冲孔网板。
8.作为优选,上层输送带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中层输送带的进料端、出料端和下层输送带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上料斗、中料斗和下料斗都位于烘箱隔热层外,烘箱剩余部分位于烘箱隔热层内;烘箱隔热层内外交界处用柔性隔热材料阻断。
9.作为优选,烘箱隔热层内部包括多个加热区位;每个加热区位与一列纵向热风循环相对应,并且每个加热区位之间用柔性隔热材料阻断。
10.作为优选,每个加热区位的上层输送带、中层输送带和下层输送带内侧都设置有导热管;导热管为螺旋状,并且导热管表面分布翅片。
11.作为优选,化纤行业松弛热定型烘箱包括循环风机、集风罩、回风管道、出风管道和匀风罩;集风罩位于烘箱每个区位底部,集风罩内部设置有导流板,并且集风罩的集风口
通过回风管道与循环风机吸口相连;循环风机出口通过出风管道与匀风罩相连,并且匀风罩内部设置有导流板。
12.作为优选,化纤行业松弛热定型烘箱还包括除湿风机、压力自动调节阀和压力传感器;出风管道设置有三通口,三通口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除湿风机;压力自动调节阀安装在除湿风机进风管道端,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管道前端。
13.作为优选,烘箱两个加热区位连接一组排湿装置;整个热风循环在烘箱内部单个区位进行,整个循环系统装置除了除湿风机和循环风机在保温外壳外侧,其余部分都用保温材料包裹。
14.作为优选,烘箱一侧设置有与烘箱隔热层彼此分离的密闭保温空间,该密闭保温空间内设置有燃烧室和导流管道;该密闭保温空间与烘箱隔热层通过导流管道连通;密闭保温空间一侧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器的喷射口与燃烧室一端连通,并且燃烧室侧壁设置有进气口;燃烧室另一端连通三根导流管道,三根导流管道通过导流管道分别连通上、中、下三组导热管的一侧。导流管道设置有调节阀门,导热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化纤行业松弛热定型烘箱还包括排气管;导热管的另一侧与排气管连通,该管道贯穿烘箱保温侧壁与烘箱外相连通。
15.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再生聚酯纺丝原料松弛热定型烘箱的优点是:
16.烘箱从单层变为三层,有效利用纵向空间,占地面积较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将一条长输送带转化为多层短输送带,使得每层短输送带上输送较少的物料,从而减少了传动链条的负荷和相应的摩擦损耗;设备长度减少后区位数量减少,维修率下降;物料在输送时多方位翻滚,热风可以对物料多个表面进行加热;从而避免了只对物料一个表面加热时出现上下层温度差异的情况,保证了物料外表面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中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烘箱单个加热区位的剖视图。
21.图5为热空气循环通道和燃烧加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6‑
输送带链板、13

烘箱、l3

物料输送通道、q1

加热区位一、q2

加热区位二、l1

热空气循环通道、l2

燃烧加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图2

5所示的一种再生聚酯纺丝原料松弛热定型烘箱,该烘箱包括上料斗171、上层输送带18、中料斗172、中层输送带19、下料斗173和下层输送带20;上层输送带18、中层输送带19和下层输送带20分别分布在上、中、下层;上料斗171出料口位于上层输送带18进料端上方;上层输送带18出料端通过中料斗172与中层输送带19进料端相连接,中层输送带
19出料端通过下料斗173与下层输送带20进料端相连接;中料斗172和下料斗173内部都设置有转动辊174,转动辊174周向设置有多个转动板175,并且转动辊174的周向转动速度为0.6cm/s

0.8cm/s。在工作时,物料沿着上料斗171进料口端下落至上层输送带18进料端;而后上层输送带18将物料输送至中料斗172,中料斗172中的转动辊174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转动板175跟随转动辊174转动将中料斗172内的物料翻转后物料从中料斗172出料口落入进入中层输送带19;中层输送带19将物料输送下料斗173,下料斗173中的转动辊174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转动板175跟随转动辊174转动将下料斗173内的物料再次翻转后物料从下料斗173出料口落入进入下层输送带20;从而实现物料外表面的翻转烘干。
[0026]
上层输送带18、中层输送带19和下层输送带20的带面为冲孔网板。热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可以穿过三层物料并且实现热空气自上而下的对流。上层输送带18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中层输送带19的进料端、出料端和下层输送带20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上料斗171、中料斗172和下料斗173都位于烘箱隔热层外,烘箱剩余部分位于烘箱隔热层内;烘箱隔热层内外交界处用柔性隔热材料阻断。从而使得烘箱内部与外界空气隔断减少热能损失。烘箱隔热层内部包括多个加热区位;每个加热区位与一列纵向热风循环相对应,并且每个加热区位之间用柔性隔热材料阻断。保证每个加热区位都是彼此独立,每个区位的温度可单独调节。每个加热区位的上层输送带18、中层输送带19和下层输送带20内侧都设置有导热管5;导热管5为螺旋状,在有效的容纳空间里面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且导热管5表面分布翅片以增加热量传递面积。
[0027]
化纤行业松弛热定型烘箱包括循环风机11、集风罩14、回风管道12、出风管道9和匀风罩7;集风罩14位于烘箱每个区位底部,集风罩14内部设置有导流板保证吸风口远近端的进风风量平衡,并且集风罩14的集风口通过回风管道12与循环风机11吸口相连;循环风机11出口通过出风管道9与匀风罩7相连,并且匀风罩7内部设置有导流板保证出风口远近端的出风风量平衡。
[0028]
化纤行业松弛热定型烘箱还包括除湿风机8、压力自动调节阀15和压力传感器16;出风管道9设置有三通口,三通口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除湿风机8;压力自动调节阀15安装在除湿风机8进风管道端,压力传感器16安装在管道前端。在工作时,压力传感器16实时检测热风循环回路中的风压;因为物料中含有水分,在加热、烘干过程中液态水转变成气态水,体积膨胀,热风循环回路中的风量增加,压力就会增加,不经处理则会导致循环风机负载过大;另外内部循环风湿度过大,会影响物料烘干效果。因此,压力传感器16信号输出至压力控制器,通过pid自动调节压力调节阀15开口大小,保证自动定量排放含湿热风。烘箱两个加热区位连接一组排湿装置;整个热风循环在烘箱内部单个区位进行,整个循环系统装置除了除湿风机8和循环风机11在保温外壳外侧,其余部分都用保温材料包裹以减少热量的损耗。
[0029]
烘箱一侧设置有与烘箱隔热层彼此分离的密闭保温空间,该密闭保温空间内设置有燃烧室2和导流管道3;该密闭保温空间与烘箱隔热层通过导流管道3连通;密闭保温空间一侧设置有燃烧器1,燃烧器1的喷射口与燃烧室2一端连通,并且燃烧室2侧壁设置有进气口21;燃烧室2另一端连通三根导流管道3,三根导流管道3通过导流管道分别连通上、中、下三组导热管5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燃烧机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相应热风循环通道。导流管道3设置有调节阀门4,导热管5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来调节导流管道阀门的开合度;化纤
行业松弛热定型烘箱还包括排气管10;导热管5的另一侧与排气管10连通,该管道贯穿烘箱保温侧壁与烘箱外相连通用于将燃烧机燃烧后的热空气排至烘箱外。原有烘箱导热管是用导热油加热,而导热油是通过锅炉加热并且包括两次热量传导过程:第一次由天然气燃烧发热传导给导热油,第二次由导热油通过导热管传导给循环空气;即热量经历二次传导,热传递效率低下。而且导热油管道分支较多,输送管道长,途中热量损耗严重。而此种加热方式是通过燃烧器直接燃烧发热并且通过导热管一次热传导给热空气循环通道,大大提高热量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