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6703发布日期:2022-03-23 11:2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和造纸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


背景技术:

2.造纸机械是包括原料准备、制浆、造纸、直到制成卷筒或平张成品,以及加工纸和纸板的机械,造纸机械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备料设备、制浆设备、造纸机、脱水设备等。
3.在目前的脱水设备中,多数的脱水元件采用塑料材质来制成,但是目前的塑料材质脱水元件容易变形,且抗腐蚀能力较弱,使得其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更换,较为繁琐,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材质的脱水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包括基体树脂外壳,所述基体树脂外壳由主体连接件和配合连接件组成,所述配合连接件设置于主体连接件的底部,所述主体连接件和配合连接件的内部均匀嵌设有多数的增强纤维;
6.所述主体连接件包括安装部、翻边部和限位腔体,两个所述翻边部连接于安装部底端的两侧,所述限位腔体是由安装部底端和两个翻边部侧壁构成的开放型空腔结构;
7.所述配合连接件包括配合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配合部的底端。
8.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和翻边部呈一体化设置,两个所述翻边部呈对称设置,所述翻边部呈l字型。
9.优选的,所述配合部和连接部呈一体化设置,所述配合部与连接部呈t字型。
10.优选的,所述限位腔体的空腔结构呈t字型,所述配合连接件与限位腔体的内腔相互配合。
11.优选的,所述安装部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边线处均开设有倒角,所述安装部的底端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与限位腔体的内腔相互连通。
12.优选的,所述安装部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腔呈等腰梯形。
13.优选的,每两根所述增强纤维之间的最小距离范围为10-60μm。
14.优选的,所述增强纤维具体为高性能玻璃纤维。
15.优选的,所述主体连接件与配合连接件的相接触面均开设有防滑纹理,所述主体连接件和配合连接件的材质为乙烯基酯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
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利用主体连接件和配合连接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限位腔体安装于主体连接件的底部即可完成拼装,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避免了用金属产生锈蚀
的问题,同时保证足够的力学强度;
18.(2)本实用新型利用安装部和通槽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通槽的开设,便于给安装部的形变以形变空间,使得安装部被挤压时,有一定的形变能力,防止由于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基体树脂外壳;2、主体连接件;21、安装部;22、翻边部;23、限位腔体;24、通槽;25、缓冲槽;26、连接槽;3、配合连接件;31、配合部;32、连接部;4、增强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包括基体树脂外壳1,基体树脂外壳1由主体连接件2和配合连接件3组成,配合连接件3设置于主体连接件2的底部,主体连接件2与配合连接件3的相接触面均开设有防滑纹理,从而通过主体连接件2与配合连接件3的相接触面的贴合,便于增大主体连接件2与配合连接件3的相接触面的摩擦力,防止主体连接件2与配合连接件3之间随意的相互滑动,使得主体连接件2与配合连接件3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主体连接件2和配合连接件3的材质为乙烯基酯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主体连接件2和配合连接件3的内部均匀嵌设有多数的增强纤维4,每两根增强纤维4之间的最小距离范围为10-60μm,增强纤维4具体为高性能玻璃纤维,通过增强纤维4的嵌入,便于增加主体连接件2和配合连接件3的强度,从而直接增强基体树脂外壳1的力学性能。
24.主体连接件2包括安装部21、翻边部22和限位腔体23,两个翻边部22连接于安装部21底端的两侧,限位腔体23是由安装部21底端和两个翻边部22侧壁构成的开放型空腔结构,安装部21和翻边部22呈一体化设置,两个翻边部22呈对称设置,翻边部22呈l字型,安装部21的边线处开设有倒角,两个翻边部22相对的边线处开设有倒角,安装部21的中部开设有通槽24,通槽24内壁的边线处均开设有倒角,通过通槽24的开设,便于给安装部21的形变以形变空间,使得安装部21被挤压时,有一定的形变能力,防止由于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断裂现象,安装部21的底端开设有缓冲槽25,缓冲槽25的内腔与限位腔体23的内腔相互连通,安装部2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26,连接槽26的内腔呈等腰梯形,通过连接槽26的开设,便于与外部的梯形部件进行连接配合。
25.配合连接件3包括配合部31和连接部32,连接部32连接于配合部31的底端,配合部31和连接部32呈一体化设置,配合部31与连接部32呈t字型,限位腔体23的空腔结构呈t字型,配合连接件3与限位腔体23的内腔相互配合,从而通过翻边部22的内折翻边形成的限位腔体23,对配合部31和连接部32的位置进行限位,便可实现对主体连接件2与配合连接件3
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主体连接件2与配合连接件3的位置更加稳定。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7.产品的加工工艺大体为,布置增强纤维4,将增强纤维4浸渍树脂,增强纤维4通过浸胶槽浸渍树脂,浸渍树脂的增强纤维4通过预成型模具基本定形,再进入成型模具加热,并连续不断固化成型重复6-10次,其中,加热温度130℃-160℃,最终产品在夹持牵引下出模,自然冷却,切割;
28.使用时,将配合连接件3对准限位腔体23的内腔,通过限位腔体23安装于主体连接件2的底部即可完成拼装,通过增强纤维4的加入使得材料增加主体连接件2和配合连接件3的强度,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非常切合使用条件,且生产效率高,相较于一般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化学耐腐蚀性,避免了长时间使用会锈蚀的问题,完全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包括基体树脂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外壳(1)由主体连接件(2)和配合连接件(3)组成,所述配合连接件(3)设置于主体连接件(2)的底部,所述主体连接件(2)和配合连接件(3)的内部均匀嵌设有多数的增强纤维(4);所述主体连接件(2)包括安装部(21)、翻边部(22)和限位腔体(23),两个所述翻边部(22)连接于安装部(21)底端的两侧,所述限位腔体(23)是由安装部(21)底端和两个翻边部(22)侧壁构成的开放型空腔结构;所述配合连接件(3)包括配合部(31)和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连接于配合部(31)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和翻边部(22)呈一体化设置,两个所述翻边部(22)呈对称设置,所述翻边部(22)呈l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31)和连接部(32)呈一体化设置,所述配合部(31)与连接部(32)呈t字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腔体(23)的空腔结构呈t字型,所述配合连接件(3)与限位腔体(23)的内腔相互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的中部开设有通槽(24),所述通槽(24)内壁的边线处均开设有倒角,所述安装部(21)的底端开设有缓冲槽(25),所述缓冲槽(25)的内腔与限位腔体(23)的内腔相互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26),所述连接槽(26)的内腔呈等腰梯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两根所述增强纤维(4)之间的最小距离范围为10-60μ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4)具体为高性能玻璃纤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连接件(2)与配合连接件(3)的相接触面均开设有防滑纹理,所述主体连接件(2)和配合连接件(3)的材质为乙烯基酯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拼装的复合型脱水元件,包括基体树脂外壳,基体树脂外壳由主体连接件和配合连接件组成,配合连接件设置于主体连接件的底部,主体连接件和配合连接件的内部均匀嵌设有多数的增强纤维,主体连接件包括安装部、翻边部和限位腔体,两个翻边部连接于安装部底端的两侧,限位腔体是由安装部底端和两个翻边部侧壁构成的开放型空腔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主体连接件和配合连接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限位腔体安装于主体连接件的底部即可完成拼装,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避免了用金属产生锈蚀的问题,同时保证足够的力学强度。学强度。学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叶健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元龙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