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部分锚定填充纱线包装的接缝压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1759发布日期:2022-03-20 00:4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具部分锚定填充纱线包装的接缝压毡的制作方法
具部分锚定填充纱线包装的接缝压毡
1.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参考
2.下面的文献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如同全面阐述一样:2020年7月6日提交的第63/048,251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3.本发明一般而言涉及在造纸机或类似机器中生产纸及类似产品中使用的接缝压毡。尤其是涉及由四层形成的螺旋缠绕的多轴压毡的接缝。该新颖构造有助于减少接缝处的纸张痕迹(sheet marking)。


背景技术:

4.本发明涉及在造纸机的压榨部中使用的压毡。在纸产品的生产中,以高速及高精确度将由约1%的造纸纤维和分散于约99%的水中的其他固体组成的原料浆料从流浆箱唇板(slice)输送至造纸机的成形部中的快速移动的成形织物上,或两个成形织物之间。该原料经受通过成形织物的各种机构的搅拌并脱水,留下松黏性湿纤维网。然后,将该网转移至压榨部,在压榨部,随着该网在一个或者多个压毡的支承下通过至少一个、且通常是一系列压榨压区(press nip),又一部分水分被机械机构移除,在该压榨压区,水分基本上从新生纸张榨出且进入压毡内。水分被压毡接收,且在理想情况下,水分不返回网。然后,将所得纸张传递至干燥部,该干燥部包含一系列由蒸汽加热的可旋转干燥筒或罐。一个或者多个干燥织物使该纸张被导向绕这些筒的外围并与其保持接触,以致通过蒸发移除大部分残留水分。
5.压毡在纸产品的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已知的压毡是以设计成满足压毡装设在上面而生产各种纸等级的造纸机的要求的各种广泛方式制造的。一般而言,使用织造或非织造基底织物结构组合它们,一层且通常多层的纤维非织造毛层针缝于该织造或非织造基底织物结构内。该毛层提供载送纸产品的平滑表面;作为储水器,以留住在压榨压区处压出的水分;并在压毡通过该压区时,对压毡的弹性提供测量。该基底织物通常情况下由单丝、成缆单丝、多丝或类似多组分纱线织造;亦可将它们安置为非织造平面阵列。该组分纱线通常由挤出的聚合物树脂(通常情况下为聚酰胺)构成。
6.该基底织物可以是单层或多层构造,或者它们可由层压在一起的两层或多层形成。它们可以是无端织造的,以致所得织物像没有接缝的管一样;这种织物必须被制备成它们预期的机器的长度和宽度,并且必须使其以与袜子类似的方式滑到压榨部上。这种织物的一个实例提供于us 7,118,651中。在变型改良无端织造技术中,在生产期间,纬纱用于在纬向织物边缘处形成接缝环;当装设于造纸机上时,这些纱线将以预期机器方向(md)被取向,使得通过使每一侧的环靠拢在一起且通过由互相套合的环形成的所得通道来插入栓或枢轴而使织物连结。在us 3,815,645中可以找到改良无端织造织物的实例。也可以使用一层或多层经纱和纬纱平坦织造该基底织物;接缝通常情况下形成于每一端处,使该织物连结于机器上。在us 7,892,402中可以找到平坦织造基底织物的实例。上述全部构造都要求
将基底织物织造成预期的机器的全宽度和全长度。
7.为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最近对压毡的制造引入了所谓“多轴织物”。多轴压毡被众所周知,且描述于us 5,360,656、us 5,268,076、us 5,785,818及其他专利中。这些压毡的基底织物由数匝螺旋缠绕的且沿边缘连结的料条构成,该料条至少包含机器方向(md)取向的纱线。该料条通常是比以料条作为组分的预期基底织物的宽度窄的平坦织造织物;还有人建议使用md纱线的非织造阵列作为料条组分。不论该组分是织造的还是非织造的,在组合期间,每匝料条被导向绕两个对置的辊,使得其组分md纱线相对于成品织物的预期md以约1
°
至约8
°
的小角度倾斜;请参见现有技术图1。每一个连续料条匝与和其相邻布设的料条匝沿边缘接合,以构建要求宽度和长度的不间断管状基底织物。当该管从组合件辊取下并平放时,在两个对置端的每一个处具有在机器横向(cd)取向的折叠区域处连结的不间断顶面和底面;请参见现有技术图2。所完成的多轴基底织物通常情况下是两层、三层或四层构造中的一个,该两层、三层或四层构造包括螺旋缠绕的不间断管的顶面和底面、及视情况选择的布置于压平管的内部或一个外表面或两个外表面的顶上的至少一个附加平坦织物层。之后,可对该组合基底织物提供接缝,从而有利于将它们装设于它们预期的机器上。
8.图3示出图2的螺旋缠绕现有技术双层织造结构的两个对置边缘区域,其中在对置折叠区域处移除一部分cd取向纱线。这样露出该结构的md取向纱线,使得纱线环可用于在织物中形成接缝,如图4所例示。该图示出已通过使折叠区域处的md纱线形成的纱线环互相套合且横跨由此提供的通道的长度插入枢轴缝合的双层织物。
9.对于有缝压毡,且特别是在基于多轴织物的压毡的情况下,有几个与接缝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含:接缝区中的织物的物理特性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弹性和不同的透气率,这能够导致纸张破裂,因纸张在接缝斑痕处的强度较低;以及成品纸的痕迹。因此,接缝区域通常被看作成品织物的最关键区。
10.以前建议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将所谓“填塞纱线(stuffer yarns)”插入与接缝相邻的基底织物内。这些填塞纱线通常是多组分纱线,多组分纱线因与单丝相比表面积较大而在针缝工序期间有更大的机会提供毛层材料锚固,以提供更好的一致性。然而,在此,结果最好也不过是不协调,且甚至在压毡正在处理/传输的成品纸张上留下非常容易察觉的斑痕。
11.希望提供一种对接缝处的已知纸张痕迹问题予以改善的压毡基底织物构造,尤其是提供多轴压毡构造。本文提供的接缝构造解决一些或所有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2.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缝压毡,包含:基底织物,该基底织物具有cd宽度和md长度,该md长度有两个对置md端,该两个对置md端被连结以形成不间断带状物。md取向纱线在两个对置md端处形成一致环,该一致环成交指型,以限定沿cd宽度延伸的枢轴通道,并且cd取向纱线被连接到md取向纱线。环开放空间位于接缝区域中的两个对置md端中的每一个md端上的环内,而且该环开放空间限定于两个对置md端中的每一个md端处的cd纱线中的至少一个cd纱线与枢轴通道之间。为了减小成品纸产品中的接缝斑痕,将填塞封装布置于两个对置md端中的每一个md端上的环开放空间中。该填塞封装包含:至少一个cd填塞单丝纱线,该cd填塞单丝纱线具有至少与该cd取向纱线的直径一样大的直径;及至少两个cd成缆
单丝,每一个所述成缆单丝包含至少三个单丝股。缝纫线(优选地为锯齿形缝纫线形式的)延伸通过填塞封装的至少一部分和两个对置md端的每一个md端处的基底织物的一部分。锯齿形缝纫线使至少一个单丝纱线和至少两个成缆单丝的第一子集固定在环开放空间中,并且至少两个成缆单丝的第二子集在环开放空间中自由浮动。枢轴延伸通过该枢轴通道,以形成接缝。
1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两个对置md端的每一个md端上的环开放空间中使用cd填塞单丝纱线中的单一cd填塞单丝纱线。cd填塞单丝纱线中的单一cd填塞单丝纱线优选地具有为约0.5-1.2mm的直径。
14.作为另一种选择,在两个对置md端的每一个md端上的环开放空间中使用两个cd填塞单丝纱线。这些cd填塞单丝纱线优选地具有也为约0.5-1.2mm的直径。
15.在一个当前优选配置中,在两个对置md端的每一个md端上的环开放空间中存在不多于两个cd填塞单丝纱线。
16.在另一个方面,至少两个cd成缆单丝包含四个cd成缆单丝,且第一子集包含两个cd成缆单丝,及第二子集包含另外两个cd成缆单丝。
17.在用作造纸压毡的每一种情况中,将毛层纤维针缝到该基底织物上。
18.优选地,横跨接缝区域的压毡的透气率在该接缝区域外的压毡的透气率的15%内。更优选地,横跨接缝区域的压毡的透气率在该接缝区域外的压毡的透气率的10%内。
19.在一个配置中,基底织物可以是织造的。基底织物也可能是非织造的。
20.在一个优选配置中,至少一个cd填塞单丝由聚氨酯制成。
21.在一个优选配置中,至少一个cd填塞单丝纱线具有至少0.5mm的直径。
22.在一个优选配置中,该cd成缆单丝具有至少0.5mm的直径。
23.在压毡是非织造多轴压毡的实施例中,基底织物可包括:多匝螺旋缠绕的第一织物结构,该第一织物结构包含md取向纱线的第一平面纱线阵列,该md取向纱线包括以第一密度排列的单一聚合物单丝;至少两层热熔融胶黏剂网,该至少两层热熔融胶黏剂网具有第一熔融温度,使用位于第一平面纱线阵列的每一侧上的热熔融胶黏剂层中的一层附接cd取向纱线阵列。第一织物结构的缠绕匝中的每一个相邻缠绕匝以相对于md的一角度取向,且接合到相邻匝,以提供压平的不间断双层管。
24.优选组合方法实现将基底织物压扁,致使其形成有两个折叠端的压平管,且接缝环位于该折叠端处。
附图说明
25.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上面的发明内容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将被最好地理解,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26.图1是示出已知螺旋缠绕工序的示例图,在该螺旋缠绕工序中,来自两个对置辊22、24之间的进料源20的一条相对窄的织物10螺旋缠绕,以制造基底织物的要求宽度和长度。在该工序中,条10的每一个连续匝与和其相邻布设的匝接合,以提供基底织物;
27.图2是包含对置的折叠区域32和34的不间断管状基底织物30的视图;织物30可以图1例示的方式由窄织物10的连续匝制成,其也可由改良无端织造工序、连结平坦织造布的对置端以提供不间断管的平坦织造工序制造,或者其也可以是绕该管以长度方向取向的纱
线的非织造胶黏剂组合件;
28.图3是图2中显示的在图1和2所示的现有技术织物中形成接缝区域的基底织物30的两个折叠边缘区域32、34的放大;
29.图4是诸如图1至3显示的现有技术基底织物中包含连结折叠端32、34的接缝区域的枢轴18的接缝区域的示意例示图。这示出将一个或者多个毛层针缝于基底织物30上之前的情形。
30.图5是通过根据现有技术由基底织物30形成的压毡31的接缝区域的视图,而且标记出高压点和低压点。在此,枢轴19由成缆纱线形成。
31.图6是在枢轴为了连结而将接缝环互相套合之前现有技术织物的两个md端的示意截面图,其中已知的填塞配置由环开放空间中的成缆单丝纱线构成。
32.图7是在枢轴为了连结而将接缝环互相套合之前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实施例的两个md端的示意截面图,其中锯齿形缝纫线(zig-zag stitch)使根据本发明的填塞封装局部地固定。
33.图8是图7所示织物的实施例的两个md端的示意截面图,其中枢轴使接缝环互相套合和连结。
34.图9示出图7所示织物实施例的一个md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35.图10示出使用压敏传感器条来显示接缝区域中的高压区和低压区的测试方法产生的接缝质量指数图。接缝质量指数图示出与比对样品相比,试验样品的接缝区域中的低压区减小的可见改善(暗区表示其为优先权申请的彩色图中的蓝色)。
36.图11示出来自形成于比对样品上的和根据本发明的试验样品上的接缝区域的印迹纸样品的照片,且例示与比对样品相比,试验样品的接缝区域中的低压区(如白色区所示)减小。
37.图12示出挂面纸板的纸张样品,其中基于依据本发明的试验样品提供了接缝斑痕与现有技术比对样品相比的可见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38.在以下的描述中使用某些术语仅为了方便,而不是限制性的。用词“顶部”、“底部”、“上”以及“下”表示所参考的附图中的方向。用词“内部”和“外部”指在两层基底织物内或外的方向。对列举为“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其中a、b及c代表列出的项目)的项目列表的参考意味着项目a、b或c中的任一单一项目或它们的组合(combination)。“一(a)”或“一(an)”指一个或多个所指出的项目。“md”指造纸机中从流浆箱到烘干部的机器方向,且是压毡的纵向。“cd”指机器横向,或在该织物平面中正交于该机器方向的方向。用语“ps”指织物的纸侧表面,其是上面承载纸产品通过造纸机的表面。“ms”指织物的机器侧,且是对置于ps的表面。除非另有说明,用语“纱线(yam)”或“多个纱线(yams)”指诸如将在基底织物的生产中使用的单一的或成缆的聚合物单丝的不间断长度,而用语“纤维(fiber)”或“多个纤维(fibers)”指相对小直径的聚合物材料,诸如毛层或稀洋纱材料中常使用的聚合物材料,该纤维具有非常小的分特(dtex)(每10,000米纤维的质量克数)。“接缝区域”指位于压毡的对置md端处的cd折叠区处的md纱线的露出纱线环。如本文中对cd和md纱线使用的“垂直”或“正交”意味着与基于由第一纱线阵列中的md纱线的螺旋缠绕造成的真正交的偏差,一般而
言在约85
°
至95
°
内。用语“左”、“右”、“上”、“下”是参照附图使用的,且具有通常赋予的意义。除非另外指出,用语“约”意味着所指出的值的+/-10%。
39.本文中使用的用语的附加定义如下:
40.附加定义:
[0041]“压毡基底织物”:提供为无端结构或不间断环的织造或非织造纱线组合件,该无端结构或不间断环包含在两个对置折叠区处连结的两个重叠层(当平放时),该两个对置折叠区包含穿梭于该折叠处的不间断md纱线。该组合件可采取下列形式:a)无端织造结构、b)改良无端织造结构、c)在两个部位折叠以提供双层组合件的平坦织造织物、d)根据多轴组合工序形成的织物、或e)组合成提供任一前述组合件的非织造结构。本发明可应用于上述全部,但本发明在织造的和非织造的多轴基底织物构造二者中格外适用。或许除了无端织造织物之外,后处理所有基底织物,以提供由md取向组分纱线形成的接缝环,使该织物连结并因此使该织物变成无端的。这些基底织物在对该毛层纤维提供耐用载体的同时,对成品压毡提供其在其将被使用的严苛机器环境下幸存所必需的物理特性(强度、空隙容积、弹性)。
[0042]
参考图1-4,示出依据现有技术的压毡基底织物30的一种构造,在此情况下为多轴构造。图1示出正从源20松开且绕两个辊22、24缠绕的料条,该料条可以是织造的或非织造的且包含md取向纱线12和cd取向纱线16。该条的纵向边缘连结在一起,以形成织物管。图2示出被压扁而形成压毡基底织物30的织物管,该压毡基底织物30具有两个界定织物端36、38的折叠区域32、34。如图3所示,md纱线12中的不间断md纱线在可互相套合的织物端36、38处的折叠区域32、34中的每一个处以已知的方式形成环14,以形成插入枢轴18的枢轴通道19,如图4所示,从而形成无端基底织物30。
[0043]
在多轴压毡基底织物30及其他双层基底织物的情况中,在针缝工序中,将通过压扁织物管形成的双层连接在一起,在针缝工序中,将(图5所示的)一层或多层非织造纤维毛层材料28附接(图5所示的)至基底织物30,以形成压毡31。常常必需插入惯常称为“填塞纱线”的小多丝纱线的特殊纱线,以允许与邻近接缝区域的毛层纤维更好地接合和缠结,从而使得固定附接毛层材料28。该纤维毛层材料通常情况下是诸如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聚酰胺纤维的所选混合物。这些纤维中的一部分就性质来说也可能是双组分的,且包含胶黏剂组分,在后续织物处理期间,该胶黏剂组分熔融,以对所得织物提供改善的表面纤维滞留和平滑度。
[0044]
该针缝工序之后,必需再次释放过剩毛层纤维的纱线环14,致使在将成品织物连结于其预期的机器上时,接缝区域能够容纳穿过环14的枢轴18或类似保持机构。通常情况下切断此折叠区域中的毛层纤维材料28,且掠回该毛层纤维材料28,以形成非织造材料的折边,将该折边放回到接缝区域上且重新附接于该接缝区域处,以使那里的任何间断性降低到最小。
[0045]
然后,对针缝压毡31进行热定形及各种其他已知整理步骤来使其稳定。这些步骤之后,成品非织造压毡准备好装设于造纸机器的压榨部中。通过使压毡31在附接于先前压毡的一端上的同时以低速穿过压榨部、使对置接缝区域靠拢在一起、使md纱线12在折叠区域处形成的环14互相套合、且然后通过在该接缝区域处提供的枢轴通道19插入枢轴18或类似连结绳或装置,以使该织物31合拢,可装设压毡31。
[0046]
图5示出在针缝毛层28连接到基底织物30的情况下,接缝环14的区域中的压毡31的截面。在此样品中,枢轴18形成为具有多个单丝的成缆纱线。如图5中的箭头所指的,随着压毡31穿过压辊之间的压区,基于压毡31中的空隙区,形成低压区和高压区。具体地说,在与插入枢轴18的枢轴通道19相邻的接缝区域中形成低压区。如上所讨论的,试图归一化此区的一种先前已知的方法是提供填塞纱线,该填塞纱线是意在使接缝区域中的毛层纤维更好地接合并缠结的小多丝纱线。然而,如下所讨论的,这样仍未充分解决这些低压区域以避免在接缝区域中的纸张痕迹,这样不仅导致所制造的纸产品有痕迹,而且由于形成于痕迹区中的网的低抗拉强度,能够导致网撕裂。
[0047]
图6示出在枢轴为连结而将接缝环14互相套合之前另一个现有技术织物30’的两个md端的示意截面图,该现有技术织物30’与上面讨论的基底织物30类似。在此,在环开放空间42中提供由成缆单丝纱线21构成的已知填塞设置。
[0048]
图7和8示出依据本发明利用具有接缝区域的基底织物130形成的压毡131的实施例的两个md端136、138的示意性截面图。压毡基底织物130与上面讨论的现有技术基底织物30类似,并且能够由所指出的任一方法形成,并且包含:md取向纱线112(与上面的12类似),其中md环114形成于织物端136、138处;cd取向纱线116(与上面的16类似);以及枢轴118,该枢轴118通过插入互相套合的md环114形成的枢轴通道119连结来自两个织物端136、138的互相套合的md环114。通过基底织物130针缝一层或多层毛层纤维材料(未示出但与28类似),以形成压毡131。在此情况中,基底织物130具有与现有技术织物30类似的cd宽度和md长度,并且连结两个对置的md端136、138以形成不间断带状物。
[0049]
如图8和9所示,在接缝区域中,在两个对置md端136、138中的每一个md端上,环开放空间142位于环114内。将环开放空间142限定于两个对置md端136、138中的每一个md端处的cd纱线116中的至少一个与枢轴通道119之间。依据本发明,在两个对置md端136、138中的每一个md端上,填塞封装150位于环开放空间142中。填塞封装150包含:至少一个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其具有至少与cd取向纱线116的直径d
cd
一样大的直径d
sm
;及至少两个cd成缆单丝154a-d,其中所述cd成缆单丝154a-d中的每一个包含至少三个单丝股156。在一个配置中,在两个对置端136、138的每一端上,在环开放空间142中,可使用单一cd填塞单丝纱线152a。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在两个对置md端136、138的每一个md端上,在环开放空间142中,使用两个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更优选地,在对置md端136、138的每一端上,在环开放空间142中,使用不多于两个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
[0050]
仍参考图7-9,提供通过两个对置md端136、138的每一个md端处的基底织物130的一部分和填塞封装150(如图9中的161所指的)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缝纫线160,缝纫线160优选地为锯齿形缝纫线形式的。锯齿形缝纫线160使至少一个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和至少两个成缆cd单丝154a、154b的第一子集固定在环开放空间142中,而与枢轴通道119相邻的至少两个cd成缆单丝154c、154d的第二子集在环开放空间142中自由浮动。在优选配置中,至少两个cd成缆单丝154a-154d包含四个cd成缆单丝154a-154d,且第一子集包含两个cd成缆单丝154a、154b,及第二子集包含另外两个cd成缆单丝154c、154d。在两个md端136、138的连接状态下,接缝环114互相套合,且枢轴118通过枢轴通道119安放,以形成接缝。
[0051]
为了完成压毡131,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知到(如上所述的)毛层纤维28被针缝到基底织物130上。
[0052]
锯齿形缝纫线160具有的优点是,填塞封装150的局部被固定定位且不浮动。与现有技术有缝压毡31相比,由于环14成交指型,所以环114的端将在环开放区42中浮动的填塞21推到一起且将其朝向织物30的各自本体移动。然后,在针缝毛层28期间,这使它们与织物缠结,且因此,两个大开放区保留在与枢轴通道19相邻的接缝区域内。在本发明的情况中,通过将优选地包含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以及一个子集的cd成缆单丝154a、154b的一些填塞封装纱线锚固定位,当对置的接缝环114成交指型时,它们不朝向基底织物130的本体迁移。
[0053]
在优选配置中,横跨接缝区域的压毡的透气率在该接缝区域外的压毡的透气率的15%内,且更优选地在10%内。
[0054]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压毡可包含织造基底织物130以及非织造基底织物130。
[0055]
单丝填塞封装150防止形成枢轴通道119的md环114压扁,且还通过填充较高百分比的环空隙区来减小环114的伸张度。另外,基于填塞封装150提供增加的填充,在接缝的区域中,透气率及压力变得更一致,造成了较小的接缝痕迹。
[0056]
对图10进行分析,以测试压毡31的比对样品在接缝区域中的接缝质量及压毡131的试验样品在接缝区域中的接缝质量。比对样品依据已知的现有技术在环开放空间42中采用多丝填塞纱线,如图6所示,而试验样品采用包含两个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的填塞封装150,该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具有与cd取向纱线116的直径相同的直径(但直径可以不同),而且在两个对置的md端136、138的每一个md端上,在环开放空间142中,提供四个cd成缆单丝154a-d,每一个所述cd成缆单丝包含至少三个单丝股。锯齿形缝纫线160将两个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及两个cd成缆单丝154a、154b固定定位,而允许两个cd成缆单丝154c、154d在环开放空间142中浮动。
[0057]
图10中的示图是接缝区上的压力一致性的直接测量,且深色区(优先权申请中的彩色照片中的蓝色)指低压区,而较浅区表示较高压区。这些表示对压毡131承载的纸张形成斑痕的可能性,且试验样品中的深蓝色区造成的较小差异条意味着纸张痕迹的可能性较小。
[0058]
参考图11,压毡31的比对样品及压毡131的试验样品示于接缝区中。这些样品在测试造纸机中运行,且当样品穿过压区时,将压敏膜插入接缝区中的压区内。接缝区域中的这些样品中的每一个上所得的印迹示于图11中。从比对样品能够看出,在接缝区域中存在大的白色/浅色区(低压区)。然而,对于试验样品,此白色/浅色区减小50%或更多,且优选地超过75%。
[0059]
图12示出未增强的挂面纸板样品,其中可见到现有技术比对样品的接缝斑痕,而依据本发明的试验样品的接缝斑痕几乎不可见。
[0060]
在优选实施例中,md纱线112和cd纱线116二者均优选地是聚酰胺单丝或成缆纱线。这些可由聚酰胺-6/10或任一其他适宜聚酰胺或其共聚物形成。也可使用聚氨酯聚合物形成的单丝。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优选地为聚氨酯,而且优选地具有0.5mm或更大的直径。cd成缆单丝154a-d优选地由聚酰胺-6/10形成,并且也优选地具有0.15mm或更大的直径。示例性成缆单丝可由以1x3、2x3、2x2、2x4、2x5、或2x6组态成缆的0.20mm直径的单丝形成。成缆单丝也可由以1x3、2x3、2x2、2x4、2x5、或2x6组态成缆的0.15mm直径的单丝形成。其他适宜的聚酰胺或其共聚物可用于cd填塞单丝纱线152a、152b和cd成缆单丝154a-d中的任
何一个或二者。锯齿形缝纫线160也由聚酰胺形成。
[0061]
由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应当明白且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做许多物理变更(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仅示例性地说明了其中一些变更),而不改变其中具体实施的创造性概念和原理。还应当明白,仅并入优选实施例的一部分的大量实施例是可能的,对于并入的那些部分,这样并不改变其中具体实施的创造性概念和原理。因此,本实施例和视情况选择的组态在所有方面都被看做示例性的和/或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畴不是由前面的描述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指出,且因此,落入所述权利要求书的等同意义和范围内的对此实施例的所有替代实施例和变更均涵盖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