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80663发布日期:2023-03-15 12:0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纺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为了便于增加纺出纱线的柔软度,常使用喷毛纺纱机器将加工出的絮状纤维喷进网袋中,然后再对网袋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从而得到较为柔软的纱线。
3.在使用喷毛纺纱机前,需要对喷毛纺纱机进行调试,调试的内容至少包括:使用于加工出絮状限位的分梳箱出口中心与用于编织网袋的针筒中轴同轴;若分梳箱出口中心未与针筒中轴同轴,则分梳箱加工出的部分絮状纤维卡在分梳箱与针筒的连接处,从而容易导致连接处堵塞;或者部分絮状纤维弥散到工作车间中,影响工作人员人员的工作进程和健康。
4.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喷毛纺纱机中的智能化水平不高,对喷毛纺纱机器进行调试时,均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调试,人工调试的速度慢,且难免存在检测不到位或者漏检的情况,可见通过人工的方式调试喷毛纺纱机效率低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提升调试调试喷毛纺纱机效率与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包括:喷毛纺纱机开机时同步启动安装在针筒上的至少三个第一激光发射器,还同步启动中轴与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的第二激光传感器;通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与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的激光感应板获取对应激光点坐标组,所述激光点坐标组包括与第一激光发射器对应的测试激光点坐标组,以及与第二激光传感器对应的中心激光点坐标;对所述测试激光点坐标组进行计算,得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判断所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所述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是否低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否,则计算所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相对于所述中心激光点坐标的x轴距离与y轴距离;依据所述x轴距离与所述y轴距离调节所述针筒的位置,直至所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所述中心激光点坐标一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激光点坐标用于表征分梳箱出口中心投影在激光感应板上的坐标,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用于表征针筒中轴的投影在激光感应板上的坐标,若两者坐标不一致时,通过计算两坐标之间的x轴距离与y轴距离,然后依据x轴距离与y轴距
离调节针筒的位置,如此便于使针筒中轴与对应的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如此部件便于以并行的方式同时检测所有的针筒中轴与对应的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还能根据检测的结果使对针筒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所有的针筒中轴均与对应的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如此便于提升调试调试喷毛纺纱机效率与质量。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测试激光点坐标组包括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所述对所述测试激光点坐标组进行计算,得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所述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所述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两两分为一组测试激光点坐标;获取其中任意两组所述测试激光点坐标,并计算出与每组所述测试激光点坐标对应的中垂线方程;计算两个所述中垂线方程交点坐标,得到所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计算出与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对应的两条中垂线,然后计算出两条中垂线的交点坐标,也即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如此便于快速得到针筒中轴的在激光感应板上的投影坐标。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与计算所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相对于所述中心激光点坐标的x轴距离与y轴距离的步骤同步进行的步骤还包括:获取与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对应的所述针筒编号信息;依据所述针筒编号信息绘制与所述针筒编号信息对应的所述针筒在所述喷毛纺纱机中的位置图像;在预设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所述位置图像。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出与针筒编号信息对应的针筒位置图像,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直观地确定对应针筒的位置。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还包括:判断预设钩针组件与所述针筒中对应的预设触接组件连接时是否产生连通信号,得到判断结果;若所述判断结果为未产生所述连通信号,则获取对应的预设钩针组件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层编号与次序编号,并将所述位置信息显示在预设的电子显示屏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电子显示屏中显示位置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确定未产生连通信号的钩针组件的位置,从而便于及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到哪些钩针组件未安装到位。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钩针组件中的第一钩针钩取第一长线时的第一张力数据组,还获取所述钩针组件中的第二钩针钩取第二长线时的第二张力数据组;对所述第一张力数据组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平均张力;对所述第二张力数据组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平均张力;判断所述第一平均张力与所述第二平均张力是否相同,若否,则调节所述第一钩针与所述第二钩针在所述钩针组件上的位置,直至所述第一平均张力与所述第二平均张力相同。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第一钩针与第二钩针钩取的长线的张力一致,从而便于得到更高质量由长线编织出的网袋。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调节所述第一钩针与所述第二钩针在所述钩针组件上的位置前的步骤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平均张力与所述第二平均张力不同的钩针组件的位置信息;将所述位置信息显示在所述电子显示屏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位置信息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获知张力不同的钩针组件的位置。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系统,包括:开机启动模块100,用于喷毛纺纱机开机时同步启动安装在针筒上的至少三个第一激光发射器,还同步启动中轴与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的第二激光传感器;激光点坐标组获取模块200,用于通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与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的激光感应板获取对应激光点坐标组,所述激光点坐标组包括与第一激光发射器对应的测试激光点坐标组,以及与第二激光传感器对应的中心激光点坐标;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获取模块300,用于对所述测试激光点坐标组进行计算,得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距离计算模块400,用于判断所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所述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是否低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否,则计算所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相对于所述中心激光点坐标的x轴距离与y轴距离;位置调节模块500,用于依据所述x轴距离与所述y轴距离调节所述针筒的位置,直至所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所述中心激光点坐标一致。
1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意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0.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便于提升调试调试喷毛纺纱机效率与质量;2.便于及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到哪些钩针组件未安装到位;3.便于提升编织出的网袋的质量。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的第一部分。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的第二部分。
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00、开机启动模块;200、激光点坐标组获取模块;300、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获取模块;400、距离计算模块;500、位置调节模块;600、连通信号判断模块;700、张力数据组获取模块;800、平均张力计算模块;900、平均张力判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参照图1及图2,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包括:s1、喷毛纺纱机开机时同步启动安装在针筒上的至少三个第一激光发射器,还同步启动中轴与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的第二激光传感器。
28.喷毛纺纱机中的分梳箱底部出口与针筒的顶部进口连接,分梳箱用于通过其内部高速旋转的分梳辊将纤维搅打成毛絮状纤维,然后将毛絮状纤维喷送至呈圆柱状的针筒中,针筒用于通过钩针将传输进其内部的长丝编织为网袋,网袋用于供毛絮状纤维进入,并网住毛絮状纤维,然后通过后续的加工步骤从而便于形成柔软度较佳的纱线。
29.在实施中,在每个分梳箱的顶壁固定有一个竖直朝上的第二激光发射器,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的中轴与分梳箱的出口中心同轴;每个分梳箱均对应连接有一个针筒,每个针筒的中轴与第二激光传感器发出激光的中轴同轴;以针筒中轴上的一个点为等边三角形中心,且此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端点均位于针筒上,在针筒对应每个端点的位置上固定一个竖直朝上的第一激光传感器。
30.s2、通过用于接收第一激光发射器与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的激光感应板获取对应激光点坐标组,激光点坐标组包括与第一激光发射器对应的测试激光点坐标组,以及与第二激光传感器对应的中心激光点坐标。
31.在分梳箱的上方设有用于接收第一激光发射器以及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的激光感应板,以激光感应板上的某一预设点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激光感应板用于根据接收的激光形成对应的激光点坐标组;具体的,激光点坐标组包括与三个第一激光发射器对应的测试激光点坐标组,以及与一个第二激光发射器对应的中心激光点坐标;需要说明的是,中心激光点坐标也即分梳箱出口中心在激光感应板上的投影坐标。
32.s3、对测试激光点坐标组进行计算,得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
33.具体的,测试激光点坐标组包括与第一个第一激光发射器对应的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与第二个第一激光发射器对应的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与第三个第一激光发射器对应的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
34.具体的,s3包括以下步骤:s301、将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两两分为一组测试激光点坐标。
35.将测试激光点坐标组中三个测试激光点坐标两两分为一组:第一组: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与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第二组: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与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第三组: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与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
36.s302、获取其中任意两组测试激光点坐标,并计算出与每组测试激光点坐标对应的中垂线方程。
37.获取s301列举的三组测试激光点坐标中的任意两组,在本实施例中,选择第一组与第二组测试激光点坐标;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择第一组与第三组测试激光点坐标,或
者第二组与第三组测试激光点坐标。
38.建立与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对应的第一直线方程,依据第一直线方程获取第一直线方程的第一斜率;同时,依据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确定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与第二测试激光点坐标的中点坐标,记为第一中点坐标。
39.取第一斜率的负倒数记为第二斜率,依据第二斜率以及第一中点坐标建立第一直线方程的中垂线方程,记为第一中垂线方程。
40.建立与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对应的第二直线方程,依据第二直线方程获取第二直线方程的第三斜率;同时,依据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以及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确定第一测试激光点坐标与第三测试激光点坐标的中点坐标,记为第二中点坐标。
41.取第三斜率的负倒数记为第四斜率,依据第四斜率以及第二中点坐标建立第二直线方程的中垂线方程,记为第二中垂线方程。
42.s303、计算两个中垂线方程交点坐标,得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
43.综合第一中垂线方程与第二中垂线方程建立中垂线方程组,计算中垂线方程组的唯一解,得到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
44.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也即上述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坐标,也即针筒中轴在激光感应板上的投影坐标。
45.s4、判断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是否低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否,则计算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相对于中心激光点坐标的x轴距离与y轴距离。
46.通过s2步骤获取与分梳箱出口中心对应的中心激光点坐标,通过s4步骤获取与针筒中轴对应的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
47.获取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后,计算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然后判断该距离是否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需要解释说明的是,若该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表明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差在可接收范围之内,也即默认分梳箱出口中心与针筒中轴仍处于同轴状态;若该距离不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表明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差在不可接收范围之内,也即默认分梳箱出口中心与针筒中轴不再处于同轴状态。
48.在判断出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的情况下,依据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分别计算出两者在x轴上的x轴距离,以及在y轴上的y轴距离。
49.其中,与计算x轴距离与y轴距离同步进行的步骤还包括:s401、获取与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对应的针筒编号信息。
50.每个针筒均有其对应的针筒编号信息,针筒编号信息包括针筒编号与针筒位置。
51.在实施中,若判断出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获取对应的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以及与该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对应的针筒编号信息。
52.s402、依据针筒编号信息绘制与针筒编号信息对应的针筒在喷毛纺纱机中的位置图像。
53.获取针筒编号信息后,进一步以及该针筒编号信息确定对应针筒在喷毛纺纱机中的位置,然后将预设喷毛纺纱机图像中的该针筒的图像的图像线绘制为红色,从而得到对应针筒在喷毛纺纱机中的位置图像;绘制为红色的位置图像用于表示对应的针筒中轴未与对应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
54.s403、在预设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位置图像。
55.在工作车间中预设有电子显示屏,得到s402步骤中的位置图像后,进一步将该位置图像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获知对应针筒的位置,以便于对对应的针筒中轴未与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的现象进行处理。
56.s5、依据x轴距离与y轴距离调节针筒的位置,直至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一致。
57.需要说明的是,喷毛纺纱机上设有用于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移动针筒的位移组件。
58.通过s4步骤获取x轴距离与y轴距离后,在本实施例中,先控制位移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x轴距离,然后再控制位移组件沿y轴方向移动y轴距离,从而使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同坐标,如此也使针筒中轴与对应的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
59.通过执行上述步骤可对中轴未与对应的分梳箱出口中点同轴的针筒进行调试,从而使其中轴与对应的分梳箱出口中点同轴,从而完成对针筒位置的调试。
60.s6、判断预设钩针组件与针筒中对应的预设触接组件连接时是否产生连通信号,得到判断结果;若判断结果为未产生连通信号,则获取对应的预设钩针组件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包括层编号与次序编号,并将位置信息显示在预设的电子显示屏中。
61.为了保证针筒编织网袋的质量,需要保证针筒中的每个钩针组件安装在针筒中的预设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针筒包括针筒本体,以及若干层安装在筒本体中的钩针组件,每层均包括一定数量的钩针组件,钩针组件用于钩取长丝;具体的,钩针组件包括安装在筒本体上的针座,每个针座上均连接有第一张力传感器与第二张力传感器,第一张力传感器上连接有用于钩取第一长丝的第一钩针,第二张力传感器上连接有用于钩取第二长丝的第二钩针;筒本体上设有与每个针座一一对应的触接组件,触接组件包括两个用于与针座触接的触接头,当针座安装到预设位置上后,针座可连通对应的两个触接头,两个触接头共同电连接有逻辑控制器,逻辑控制器与电子显示屏电连接。
62.在实施中,调试时,将所有钩针组件安装到针筒中后,通过逻辑控制器获取针座使对应两个触接头连通时产生的连通信号,然后判断每个钩针组件安装到针座上后是否产生连通信号;若未产生连通信号,则获取对应预设钩针组件的位置信息;具体的,位置信息包括钩针组件的层编号与次序编号,并将位置信息显示在预设的电子显示屏中;如此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确定未安装到位的钩针组件,从而便于将未安装到位的钩针组件调试到安装到位的状态。
63.s7、获取钩针组件中的第一钩针钩取第一长线时的第一张力数据组,还获取钩针组件中的第二钩针钩取第二长线时的第二张力数据组。
64.第一钩针钩取第一长丝时第一张力传感器会检测到对应的第一张力数据,第二钩针钩取第二长丝时第二张力传感器会检测到对应的第二张力数据;在检测时,第一张力传
感器与第二张力传感器均以相同的频率对张力进行检测,然后将由第一张力数据构成的第一张力数据组与由第二张力构成的第二张力数据组实时传输到逻辑控制器中。
65.s8、对第一张力数据组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平均张力;对第二张力数据组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平均张力。
66.逻辑控制器对接收到第一张力数据组后,删除其中数据时序排前三的第一张力数据,接着对第一张力数据组进行平均计算,得到第一平均张力;逻辑控制器对接收到第二张力数据组后,删除数据时序排前三的第二张力数据,接着对第二张力数据组进行平均计算,得到第二平均张力。
67.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以第一张力数据组为例,时序靠前的三个第一张力数据检测的是第一钩针刚钩取第一长丝时的第一长丝张力,此时张力相较于正常水平的第一长丝张力偏高,不宜作为进行平均计算时的第一张力数据;第二张力数据组亦然。
68.s9、判断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是否相同,若否,则调节第一钩针与第二钩针在钩针组件上的位置,直至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的张力差值阈值。
69.调节第一钩针与第二钩针在钩针组件上的位置前的步骤还包括:s901、获取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不同的钩针组件的位置信息。
70.s902、将位置信息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
71.在判断出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不同的情况下,逻辑控制器获取对应钩针组件的位置信息,然后将对应的位置信息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知晓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不同的钩针组件的位置,然后对钩针组件上的第一钩针与第二钩针的位置进行调试,直至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的张力差值阈值,此时默认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处于相等状态,如此可使用于编织网袋的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张力相仿,从而便于提升编织出的网袋质量。
7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并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73.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系统,应用实施例1中介绍的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参照图3,喷毛纺纱机调试系统包括:开机启动模块100,用于喷毛纺纱机开机时同步启动安装在针筒上的至少三个第一激光发射器,还同步启动中轴与分梳箱出口中心同轴的第二激光传感器。
74.激光点坐标组获取模块200,用于通过用于接收第一激光发射器与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的激光感应板获取对应激光点坐标组,激光点坐标组包括与第一激光发射器对应的测试激光点坐标组,以及与第二激光传感器对应的中心激光点坐标。
75.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获取模块300,用于对测试激光点坐标组进行计算,得到测试
中心激光点坐标。
76.距离计算模块400,用于判断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之间的距离是否低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否,则计算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相对于中心激光点坐标的x轴距离与y轴距离。
77.位置调节模块500,用于依据x轴距离与y轴距离调节针筒的位置,直至测试中心激光点坐标与中心激光点坐标一致。
78.连通信号判断模块600,用于判断预设钩针组件与针筒中对应的预设触接组件连接时是否产生连通信号,得到判断结果。
79.张力数据组获取模块700,用于获取钩针组件中的第一钩针钩取第一长线时的第一张力数据组,还获取钩针组件中的第二钩针钩取第二长线时的第二张力数据组。
80.平均张力计算模块800,用于对第一张力数据组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平均张力;对第二张力数据组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平均张力。
81.平均张力判断模块900,用于判断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是否相同,若否,则调节第一钩针与第二钩针在钩针组件上的位置,直至第一平均张力与第二平均张力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的张力差值阈值。
82.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3中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的步骤。此处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中的步骤。
83.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4中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一种喷毛纺纱机调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8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
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85.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