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纤维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8160发布日期:2022-09-24 01:1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纤维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纤维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纤维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纺织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纺织纤维用途广泛,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造纸织毡时还可以织成纤维层,同时也常用来制造其他物料,及与其他物料共同组成复合材料。
3.在复合纺织纤维制备工艺中,需要经过配料、混料、供料、生产加热和冷却等工序,但现有生产设备的存在结构复杂和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纺织纤维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有生产设备的存在结构复杂和效率较低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纤维生产设备,包括配料机构、混合机构、中转机构、反应机构和冷却机构;
7.所述配料机构的出料端与混合机构的进料端连通,用于定量输送原料;
8.所述混合机构的出料端与中转机构的进料端连通,用于将原料混合成反应液;
9.所述中转机构的出料端与反应机构的进料端连通,用于暂存反应液;
10.所述反应机构用于提供反应空间;所述反应机构与中转机构之间还设有返回支路,所述返回支路的进料端与反应机构连通,所述返回支路的出料端与中转机构连通;
11.所述反应机构与冷却机构连通,所述冷却机构存储有冷却液,用于降低反应机构温度。
12.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中,所述配料机构包括计量箱、抽料泵、计量箱进阀和计量箱出阀;所述计量箱进阀设置于计量箱的进料端,所述抽料泵与计量箱进阀连通;所述计量箱出阀设置于计量箱的出料端,所述计量箱通过计量箱出阀与混合机构连通。
13.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中,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多个原料箱,多个所述原料箱的进料端分别与所述配料机构连通;所述原料箱设有原料箱底阀、原料泵和混料支路,所述原料箱的出料端通过原料箱底阀与原料泵连通,所述原料泵与中转机构连通;所述混料支路的一端连通于原料泵的输出端,所述混料支路的另一端于原料箱连通;所述混料支路中设有混料阀。
14.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中,所述中转机构包括中转箱、进料支路、中转循环支路和供料支路;所述进料支路的一端与混合机构的出料端连通,所述进料支路的另一端与中转箱的进料端连通,所述进料支路上设有中转循环阀;所述中转循环支路的输出端连通于中转循环阀的入口端,所述中转循环支路的输入端连通于中转箱的出料端,所述中转循环支路依次设有出料阀和中转泵;所述供料支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混合机构和中转循环支路的
输出端之间管路,所述供料支路的另一端连通于反应机构的进料端,所述供料支路上设有反应进料阀。
15.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中,所述反应机构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进料端与所述中转箱的出料端连通;所述返回支路的一端与反应釜连通,所述返回支路的另一端与中转箱连通,所述返回支路设有中转返回阀。
16.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中,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热交换器、冷却水泵、冷却水箱和回冷水支路;
17.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与反应机构的进料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出端连通;
18.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入端与冷却水箱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回冷水支路的一端与冷却水箱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回冷水支路的另一端连通于反应釜和中转返回阀之间的返回支路,所述回冷水支路中设有回冷水阀。
19.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将反应完成的反应液从反应机构返回至中转机构,并同时通过冷却机构对反应机构进行降温,加快了反应机构的冷却时间,缩短生产间隔,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结构简单,有利于生产。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料机构和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转机构、反应机构和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配料机构1、混合机构2、中转机构3、反应机构4、冷却机构5;
25.抽料泵10、计量箱11、计量箱进阀12、计量箱出阀13;原料箱21;中转箱31、进料支路32、中转循环支路33、供料支路34;返回支路41;热交换器51、冷却水泵52、冷却水箱53、回冷水支路54;
26.原料箱底阀211、原料泵212、混料支路213;混料阀214;中转循环阀321;出料阀331、中转泵332;反应进料阀341;中转返回阀411;回冷水阀541。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纤维生产设备,包括配料机构1、混合机构2、中转机构3、反应机构4和冷却机构5;
32.所述配料机构1的出料端与混合机构2的进料端连通,用于定量输送原料;
33.所述混合机构2的出料端与中转机构3的进料端连通,用于将原料混合成反应液,并储存反应液;
34.所述中转机构3的出料端与反应机构4的进料端连通,用于暂存反应液;
35.所述反应机构4用于提供反应空间;所述反应机构4与中转机构3之间还设有返回支路41,所述返回支路41的进料端与反应机构4连通,所述返回支路41的出料端与中转机构3连通;
36.所述反应机构4与冷却机构5连通,所述冷却机构5存储有冷却液,用于降低反应机构4温度。
37.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设置了配料机构1、混合机构2、中转机构3、反应机构4和冷却机构5,使用配料机构1将中的原料定量输送至混合机构2,由混合机构2进行原料混合,使原料混合成反应液;反应液转移并暂存到中转机构3中;随后,反应液通过管道进入反应机构4内进行反应;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重新流到中转机构3。由于反应液经过反应,导致反应液浓度降低,进入下一批次生产前,需要另外称取原料加入中转机构3,然后进行下一批次生产,达到节省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38.而冷却机构5内冷却液,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冷却液为水,当反应液重新流到中转机构3后,冷却机构5即可向反应机构4排入冷却液,以降低反应机构4以及纤维产品的温度,使反应机构4恢复至室温。
39.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将反应完成的反应液从反应机构4返回至中转机构3,并同时通过冷却机构5对反应机构4进行降温,加快了反应机构4的冷却时间,缩短生产间隔,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所述纺织纤维生产设备结构简单,有利于生产。
40.具体地,所述配料机构1包括计量箱11、抽料泵10、计量箱进阀12和计量箱出阀13;所述计量箱进阀12设置于计量箱11的进料端,所述抽料泵10与计量箱进阀12连通;所述计量箱出阀13设置于计量箱11的出料端,所述计量箱11通过计量箱出阀13与混合机构2连通。
41.计量箱11用于定量输送原料,抽料泵10的进液端设置于原料桶中,当需要进行配料时,打开计量箱进阀12,并打开抽料泵10,将原料桶的原料抽取到计量箱11,等原料达到需求后,关闭计量箱进阀12和抽料泵。采用上述结构,可精确的添加原料,避免因原料的用量出现错误而生产出残次品的问题。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并联的计量箱11,一个计量箱为1吨计量箱,另一个为250l计量箱,两个计量箱11均设有计量箱进阀12和计量箱出阀13,通过两个计量箱11配合使用,可精确配置原料。通过对应的计量箱进阀12开关,抽料泵10将原料输送至
对应的计量箱11中。
43.具体地,所述混合机构2包括多个原料箱21,多个所述原料箱21的进料端分别与所述配料机构1连通;所述原料箱21设有原料箱底阀211、原料泵212和混料支路213,所述原料箱21的出料端通过原料箱底阀211与原料泵212连通,所述原料泵212与中转机构3连通;所述混料支路213的一端连通于原料泵212的输出端,所述混料支路213的另一端于原料箱21连通;所述混料支路213中设有混料阀214。
44.采用上述结构,如果反应完成后,需要生产另外一种纤维产品生产时,则将中转机构3的反应液回收至对应原料箱21,再从另一个的原料箱21输送另一种反应液到中转机构3中进行生产。通过设置多个原料箱21,可以同时存储多种不同类型产品的反应液,可按照需要将反应液输入至反应机构4进行反应,提高生产效率。
45.原料箱21通过混料支路213实现混料的目的,混料支路213设有混料阀214。在混料前,连通配料机构1和混合机构2,开启混料阀214和原料泵212,原料箱21中的原料被原料泵212抽出,原料通过混料支路213重新返回原料箱21中,达到混合原料的目的。在混料完成后,关闭混料阀214,原料泵212将混合后的原料输送至中转机构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原料的循环流动实现混料的目的,使原料的混合更加充分。
46.具体地,所述中转机构3包括中转箱31、进料支路32、中转循环支路33和供料支路34;所述进料支路32的一端与混合机构2的出料端连通,所述进料支路32的另一端与中转箱31的进料端连通,所述进料支路32上设有中转循环阀321;所述中转循环支路33的输出端连通于中转循环阀321的入口端,所述中转循环支路33的输入端连通于中转箱31的出料端,所述中转循环支路33依次设有出料阀331和中转泵332;所述供料支路34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混合机构2和中转循环支路33的输出端之间管路,所述供料支路34的另一端连通于反应机构4的进料端,所述供料支路34上设有反应进料阀341。
47.中转箱31用于暂存反应液,反应液进入反应机构4前和反应液反应完成后,都需要经过中转箱31,起到中转的作用。在反应液需要进入中转箱31时,开启中转循环阀321,并关闭反应进料阀341、出料阀331和中转泵332,反应液从混合机构2流出,通过进料支路32进入中转箱31。
48.由于反应液经过反应,导致反应液浓度降低,进入下一批次生产前,需要另外称取原料加入中转机构3,通过中转循环支路33进行混合,使新添加的原料与已经反应过的反应液混合更充分。在中转箱31混料时,开启出料阀331、中转循环阀321和中转泵332,关闭反应进料阀341和混合机构2出料端设置的出料阀,反应液从中转循环支路33重新回到进料支路32,再通过进料支路32回到中转箱31内,实现混合的目的。
49.在向反应机构4需要供料时,打开反应进料阀341、出料阀331和中转泵332,关闭中转循环阀321和混合机构2出料端设置的出料阀,反应液通过中转循环支路33上的中转泵332泵送至进料支路32,再通过进料支路32进入供料支路34,最后流向反应机构4。
50.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机构4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进料端与所述中转箱31的出料端连通;所述返回支路41的一端与反应釜连通,所述返回支路41的另一端与中转箱31连通,所述返回支路41设有中转返回阀411。
51.反应液进入反应釜进行反应,反应釜可以参考现有的纺织纤维反应釜,反应釜安装有蒸汽盘管和温度控制元件,反应釜通过蒸汽盘管加热,温度控制元件包含了蒸汽阀、温
度计和电子控制系统等结构,用于控制蒸汽盘管温度,从而在反应时控制反应釜的温度。此外,反应釜具有甩干功能。在反应完成后,反应液通过返回支路41返回至中转箱31,随后,反应釜启动甩干功能,甩干,将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完全排出。当中转返回阀411开启后,返回支路41连通,使反应液返回至中转箱31;当中转返回阀411关闭后,返回支路41断开,反应液无法流入中转箱31。
52.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5包括热交换器51、冷却水泵52、冷却水箱53和回冷水支路54;
53.所述热交换器51的一端与反应机构4的进料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51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泵52的输出端连通;
54.所述冷却水泵52的输入端与冷却水箱53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回冷水支路54的一端与冷却水箱5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回冷水支路54的另一端连通于反应釜和中转返回阀411之间的返回支路41,所述回冷水支路54中设有回冷水阀541。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液为水,当反应釜排出反应液并甩干后时,冷却水泵52启动,并使冷却液通过热交换器51进行换热,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随后,冷却液通过管路流入反应机构4,冷却反应机构4和纤维产品。在反应机构4冷却完后,反应液通过回冷水支路54流至冷却水箱53,由冷却水箱53存储冷却液;反应釜再次启动甩干功能,甩干,最后,从反应釜取出纤维产品。采用上述结构,可快速为反应机构4和纤维产品降温,缩短生产间隔,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回冷水阀541用于连通回冷水支路54。
5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