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8344发布日期:2023-06-04 15:4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聚酯纤维加工,尤其涉及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


背景技术:

1、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

2、传统的熔融装置在对聚酯纤维进行熔融时,需要将聚酯纤维倒入熔融箱内,再经过熔融箱底部出口进行收集,但是当其冷却后容易导致出口堵塞,不便于对底部出料口进行更换,因此需要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连接柱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位于限位块和第一安装槽之间,所述输送管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头,且限位块的外表面与连接头的外底部相贴合,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安装有盖子。利用把手对连接柱进行拉动,使得限位块对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向把手方向进行位移,使得限位块解除对连接头的限位,便于连接头从输送管内部取出进行更换,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便捷性,方便对连接头进行及时的更换,避免影响工作效率。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头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且收集箱与输送管的位置相对应。收集箱便于对熔融完毕的聚酯纤维进行收集。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且转动柱远离电机的一端延伸至本体的内部。电机便于带动转动柱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搅拌柱对本体内部聚酯纤维进行搅拌,使其熔融更彻底,避免堆积导致内部聚酯纤维熔融速度缓慢。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柱,所述搅拌柱设置有两个,且呈上下分布。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本体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第二安装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输送管的内部。固定柱通过转动带动限位环对输送管进行关闭,避免聚酯纤维在熔融时进入输送管内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柱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且限位盘位于第二安装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盘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限位槽之间活动连接有限位柱。限位盘利用限位柱和限位槽实现对固定柱的限位,从而提升限位环在输送管内安装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通过设置限位块、弹簧和连接柱,利用把手对连接柱进行拉动,使得限位块对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向把手方向进行位移,使得限位块解除对连接头的限位,便于连接头从输送管内部取出进行更换,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便捷性,方便对连接头进行及时的更换,避免影响工作效率。

10、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柱和限位环,利用限位柱和限位槽实现对限位盘和固定柱的限位,有利于提升限位环在输送管内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聚酯纤维在未熔融时进入输送管被收集。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2),所述输送管(2)远离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所述安装块(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柱(5),且连接柱(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所述连接柱(5)远离把手(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所述连接柱(5)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6),且弹簧(6)位于限位块(8)和第一安装槽(4)之间,所述输送管(2)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头(9),且限位块(8)的外表面与连接头(9)的外底部相贴合,所述连接头(9)的底部安装有盖子(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9)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11),且收集箱(11)与输送管(2)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且转动柱远离电机(17)的一端延伸至本体(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柱(18),所述搅拌柱(18)设置有两个,且呈上下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所述第二安装槽(1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远离第二安装槽(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4),且限位环(14)位于输送管(2)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3)远离限位环(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15),且限位盘(15)位于第二安装槽(12)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槽(12)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6),所述限位盘(15)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限位槽(16)之间活动连接有限位柱。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聚酯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耐酸碱再生聚酯纤维用熔融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所述输送管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安装有盖子。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块、弹簧和连接柱,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便捷性,方便对连接头进行及时的更换,避免影响工作效率,设置固定柱和限位环,有利于提升限位环在输送管内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聚酯纤维在未熔融时进入输送管被收集。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堂,喻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闽松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