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5454发布日期:2023-12-02 10:4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纱线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纱线夹持装置
1.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纺纱机或捻线机的纱线夹持装置,用于将纱线以可解除的方式固定在夹持间隙中,具有
[0002]-第一夹持单元,包含可与锭子同轴设置的内套筒和可沿轴向固定在该内套筒上的纱线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单元能够以轴向定位的方式固定在锭子的上部件上,以及
[0003]-第二夹持单元,包含夹持元件,该夹持元件是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在将介于纱线分离器与夹持元件之间的夹持间隙闭合的夹持位置与将该夹持间隙释放的打开位置之间轴向调节

[0004]
在诸如
de 10 2011 076 744 a1
的现有技术中,揭示过本文开篇所述类型的纱线夹持装置的各种技术方案

当在纺纱机或捻线机上更换满的纱筒时,借助这类纱线夹持装置能够将所谓的缠绕纱线
(umwindefaden)
固设

[0005]
为此,纱线夹持装置通常具有安设在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可旋转的上部件上的第一和第二夹持单元

第一夹持单元例如具有以抗扭的方式安设在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可旋转的上部件上的内套筒,以及在端侧贴靠在内套筒一端上的纱线分离器,其中,内套筒在另一端被固定在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上部件上,以实现轴向位置锁定

第二夹持元件
(
例如与内套筒同轴设置的外套筒
)
则以能够相对于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可旋转的上部件以及相对于第一夹持单元轴向运动的方式支承,并且通过弹簧保持在将介于纱线分离器与第二夹持单元之间的夹持间隙闭合的夹持位置中,直至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达到特定转速

[0006]
其中,第二夹持元件建构成:在夹持位置中,在无因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上部件的旋转而引起的离心力的情况下,将纱线固设在夹持间隙中

而在离心力的影响下,第二夹持元件则朝向打开位置进行轴向位移,在该打开位置中将固设于夹持间隙中的纱线释放

[0007]
就已知的纱线夹持装置而言,为了实现与第一夹持单元的内套筒的抗扭连接,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上部件的连接区域局部地呈滚花状

在安装过程中,滚花状区段切入内套筒,从而在内套筒与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上部件之间产生沿周向起作用的形锁合

然而,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上部件的局部呈滚花状的技术方案对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制造有较高要求

例如,如果滚花状区段的边沿不够锐利,则在将内套筒安装在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的上部件上的过程中,这些边沿不会以给定方式切入内套筒的塑料中

这导致取而代之地发生材料排挤过程,其中,内套筒被径向向外挤压,故内套筒的外径局部增大

这样一来,在内套筒与可相对于内套筒轴向位移的夹持元件之间可能发生非期望的摩擦,这可能导致阻塞,且进而导致纱线夹持装置失灵

[0008]
作为替代方案,
de 10 2011 076 744 a1
提出,内套筒的内侧配设有带齿系的环面,用于卡入锭子上部件的对应轮廓

这个解决方案也对内套筒以及锭子上部件的制造有较高要求

如果齿系不精确,则在内套筒侧同样发生材料排挤,其将内套筒径向向外挤压

[0009]
以此为基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夹持装置,其以简单并且可靠的方式实现内套筒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的抗扭连接

[0010]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纱线夹持装置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

[0011]
本发明的纱线夹持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夹持单元

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包括可与锭子同轴设置的内套筒和可沿轴向固定在该内套筒上的纱线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单元能够以轴向定位的方式固定在锭子的上部件上

所述第二夹持单元配备有夹持元件,该夹持元件是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在将介于纱线分离器与夹持元件之间的夹持间隙闭合的夹持位置与将该夹持间隙释放的打开位置之间轴向调节

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可以具有现有技术中揭示过的常见技术方案

据此,第二夹持单元的夹持元件例如可以建构为一体式或多组件式外套筒,其以可相对于内套筒运动的方式被内套筒支承

为此,内套筒与外套筒或夹持元件可以在其内侧或外侧上具有对应的

相互作用性连接的支承构件及移动构件

支承构件的示例是可相互卡合的凸部和凹部,其相应地建构在内套筒和夹持元件上,从而能够引起夹持元件相对于内套筒的受引导的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移动构件优选可由常见的具有数个离心力元件的离心力单元形成,这些离心力元件是以一定方式支承在内套筒与夹持元件之间,使得夹持元件能够根据锭子转速相对于内套筒运动,以相应地将夹持间隙打开和闭合

[0012]
本发明的纱线夹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分离器建构成以轴向定位的方式固定在锭子上部件上以及与锭子上部件抗扭连接,以及,纱线分离器与内套筒是可抗扭相连

为了将纱线夹持装置设置在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上部件上,将第一夹持单元的内套筒套设至锭子的上部件上

内套筒的沿套设方向的轴向位置优选可由锭子的对应技术方案定义,例如由可供内套筒一端在端侧抵靠的凸部或凸肩定义

根据本发明,所述纱线分离器用于在与套设至锭子上的套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实现对内套筒的轴向位置锁定,该纱线分离器以在另一端与内套筒作用性连接的方式在轴向上固定在锭子上

[0013]
根据本发明,除了对内套筒进行轴向位置锁定以外,所述纱线分离器还用于将内套筒与锭子抗扭连接,其中,纱线分离器为此至少能够与内套筒抗扭连接,并且进一步优选能够与锭子上部件抗扭连接

据此,除了至少在与内套筒的套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将内套筒轴向定位在锭子上部件上以外,纱线分离器还用于将内套筒与锭子抗扭连接,其中,纱线分离器在其在锭子上部件上将内套筒轴向定位的位置中扣住第一夹持单元,并且还引起与锭子上部件的抗扭连接

由于纱线分离器能够在这个位置中与内套筒抗扭连接,实现内套筒在锭子上部件上的抗扭连接,因此,在与内套筒的连接区域内,锭子无需采用用于实现抗扭连接的独立技术方案

[0014]
因此,借助纱线夹持装置能够特别简单并且可靠地将内套筒抗扭式安装锭子上部件上,其中,能够有效避免内套筒的例如在与锭子上部件上的连接元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可能导致运行故障的变形

借助本发明的纱线夹持装置,能够特别简单并且低成本地将纱线夹持装置与锭子连接

[0015]
其中,纱线分离器与锭子上部件的抗扭连接原则上可以以任意方式建构,例如采用形锁合连接,其中通过特定造型在锭子上部件与纱线分离器之间实现抗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纱线分离器是可压紧至所述锭子上部件上

[0016]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技术方案,所述纱线分离器如下建构:在纱线夹持装置在锭子上的安装位置中,纱线分离器通过压紧连接与锭子上部件抗扭连接

其中,所述压紧连接如
下建构:除了沿锭子的轴向至少在与内套筒的套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将内套筒可靠地定位以外,还确保内套筒不会相对于锭子扭转

此介于锭子与纱线分离器之间的压紧连接特别易于建立且成本低廉

[0017]
为了将纱线分离器与内套筒抗扭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纱线分离器能够以力锁合

材料接合和
/
或形锁合方式与内套筒抗扭连接

例如可以通过纱线分离器与内套筒的可相互接触的面的适当的表面设计方案来产生力锁合连接,其中,压紧力和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确保可靠的抗扭

材料接合式连接例如可借助粘贴实现

[0018]
为了建立形锁合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改进方案,纱线分离器具有能够与内套筒上的接触区段卡合

特别是能够压入该接触区段中的卡合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技术方案,纱线分离器在与内套筒的接触区域内以一定方式建构,使得在将纱线夹持装置安装在锭子上前或在安装过程中,纱线分离器上的卡合元件在定义位置上压入内套筒中,从而在内套筒与纱线分离器之间建立形锁合连接

通过本发明的这个优选技术方案,能够特别可靠并且简单地,将内套筒以大体无间隙并且抗扭的方式设置在锭子上

此外,基于纱线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在套设方向上和与之相反的方向上,均能将第一夹持单元以轴向定位的方式固定在锭子上部件上

在这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锭子上部件上或在锭子自身上可完全不设将内套筒沿套设方向固定的元件

[0019]
特别优选地,所述卡合元件是可压入内套筒的由可因力作用而变形的材料形成的接触区段中,以将内套筒夹持在锭子上部件上

例如,纱线分离器上的选取的或所有的卡合元件可以具有特定尺寸,使得在将纱线夹持装置安装在锭子上的过程中,这些卡合元件能够以一定方式压入内套筒的由例如含塑料的材料形成的接触区段中,从而发生朝向内套筒中心的材料排挤,这导致内套筒在相应材料排挤部位上的内径减小,进而引起将内套筒夹持至锭子上部件上的夹紧力

优选地,纱线分离器通常可由含金属的材料建构,故尤其是在这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卡合元件能够更加可靠并且更加轻松地压入内套筒的接触区段中

特别优选地,所述由含金属材料建构的纱线分离器是用烧结法制造,而不采用常见的车削方法

借此能够在纱线分离器上极其精确地形成特别是呈多边形的卡合元件

这样便能既沿周向也沿轴向将第一夹持单元以简单并且可靠的方式固定在锭子上部件上,而无需在内套筒和
/
或锭子上部件上增设任何其他固定元件

其中,内套筒的内径优选是根据锭子上部件的外径选择,使得基于内套筒的内径,能够将内套筒套设至锭子上部件上,以及能够通过卡合元件的压入产生夹持作用

[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于内套筒上的接触区段具有能够与所述卡合元件作用性连接的耦合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技术方案,在内套筒的接触区段中设有与纱线分离器上的卡合元件的形状匹配的耦合元件,在纱线夹持装置安装于锭子上的状态下,这些耦合元件与对应的卡合元件以形锁合方式沿周向共同起作用,从而确保可靠的抗扭连接

其中,所述卡合元件和所述耦合元件特别优选可建构为齿系,借此,在轴向和周向上,均通过纱线分离器特别可靠地实现对内套筒的抗扭以及轴向定位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在介于接触区段与纱线分离器之间的区域内设有连接元件,其建构成与该接触区段和该纱线分离器以力锁合和
/
或形锁合方式抗扭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元件用作适配器元件,其在轴向上既能够与纱线分离器也能够与内套筒的接触区段抗扭连接

因此,通过使用连接元件,能够将纱线分离
器与内套筒以与其技术方案无关的方式在连接区域内抗扭地相连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用作适配器,其至少将纱线分离器与内套筒在周向上以力锁合和
/
或形锁合方式相连,这样一来,纱线分离器与接触区段便无需相互匹配

[0022]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可建构成借助夹持或压紧配合将第一夹持单元以抗扭方式轴向固定在锭子上部件上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优选能够通过过盈配合设置在锭子上部件上,以及
/
或者如前文所述具有卡合元件,用于在纱线夹持装置的安装过程中借助纱线分离器侧和
/
或接触区段侧的材料排挤产生与锭子上部件的夹持作用

作为替代方案,介于纱线分离器与连接元件之间以及
/
或者介于内套筒的接触区段与连接元件之间的作用性连接可如下实现:通过在纱线分离器和
/
或接触区段上设置对应的卡合元件,在连接元件侧引起如前文所述的材料排挤,以将第一夹持单元夹持在锭子上部件上

具有材料排挤的构件或对应的构件区段是由可因力作用而变形的材料形成,例如由含塑料的材料形成

如前所述,内径是根据锭子上部件的外径建构,故能借助材料排挤产生夹持作用或压紧配合或过盈配合

[002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元件建构为保持环或者齿圈,其能特别可靠地实现力锁合和
/
或形锁合式抗扭连接,其中,保持环在此提供足够的摩擦力矩,齿圈确保可靠的形锁合连接

[0024]
进一步优选地,不同于先前已知的方案,纱线分离器可借助烧结法用含金属材料制成,从而特别是能够更加精确地形成多边形形状

[0025]
下面结合图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阐释

其中:
[0026]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夹持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0027]
图2为纱线夹持装置的内套筒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8]
图3为图1的纱线夹持装置的纱线分离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9]
图4为纱线分离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0030]
图5为纱线分离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1]
如图1所示的用于将纱线夹持在锭子
(
在此未示出
)
的上部件上

特别是在此同样未示出的纺纱机或捻线机上的纱线夹持装置1包括:第一夹持单元2的可相对于锭子上部件抗扭设置的内套筒
3a
,所述第一夹持单元除内套筒
3a
以外还具有可压紧至锭子上部件上的纱线分离器
4a
,所述纱线分离器在轴向上将纱线夹持装置1以逆向于其套设方向的方式固设至锭子上部件上

[0032]
为了实现内套筒
3a
与锭子上部件的抗扭连接,该可抗扭地压紧至锭子上部件上的纱线分离器
4a
在与内套筒
3a
的接触区域内配设有同轴环绕式设置的

形式为齿部
15
的卡合元件
9(
参阅图
3)。
[0033]
在纱线夹持装置1安装于锭子上部件上的状态下,齿部
15
在端侧压入内套筒
3a
上的接触区段
8a
中,并且引起接触区段
8a
朝向内套筒中心的材料排挤,从而将内套筒以抗扭的方式轴向夹持在锭子上部件上,并且确保内套筒
3a
抗扭地设置在锭子上部件上

作为替代或补充方案,根据另一实施例,纱线分离器
4a
可通过过盈配合以抗扭并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锭子上部件上

[0034]
以与内套筒
3a
同轴的方式设有可沿轴向相对于内套筒
3a
移动的夹持元件6,其形成可套设至内套筒
3a
上的外套筒,并且能够以已知方式沿纵轴
11
相对于内套筒
3a
和纱线分
离器
4a
移动

纱线分离器
4a
与夹持元件6的面向彼此的面形成纱线夹持装置1的夹持间隙7,可将纱线夹持在该夹持间隙中且进而夹持在锭子上

根据这个实施例,可轴向移动的夹持元件6借助螺旋压缩弹簧
12
以轴向预紧的方式支承在内套筒
3a
上,从而在锭子的休止位置中设于夹持位置中,在所述夹持位置中,夹持元件6与纱线分离器4接触

为了使得夹持元件6自动化地朝向将纱线释放的打开位置移动,纱线夹持装置1以已知的方式包括在此未示出的离心力单元,其离心力机构包括数个离心力元件,一旦锭子以特定最小转速旋转,这些离心力元件便将可轴向移动的夹持元件6与纱线分离器
4a
间隔开,从而将夹持间隙7打开并且将设于夹持间隙7中的纱线释放

[0035]
图2以有所简化的方式示出内套筒
3b
的另一实施例,为了实现与如图3所示的纱线分离器
4a
的抗扭连接,该内套筒在接触区段
8b
中具有同轴环绕的

由数个耦合元件
10
构成的齿系
14。
内套筒
3b
上的齿系
14
的技术方案与如图3所示的纱线分离器
4a
的齿系
14
的技术方案匹配,故在纱线夹持装置1在锭子上部件上的安装位置中,能够在纱线分离器
4a
与内套筒
3b
之间实现可靠的抗扭连接

[0036]
图4示出纱线分离器
4b
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耦合元件9由截球体
16
构成,在安装第一夹持单元2的过程中,这些截球体压入内套筒
3a
的接触区段
8a
中,并且通过抗扭地设于锭子上部件上的纱线分离器
4b
来确保抗扭连接

[0037]
图5示出纱线分离器
4c
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用于实现与内套筒
3a
的抗扭连接的卡合元件9由数个沿周向相继设置的接片
17
构成,这些接片构成多边形接触面,其与内套筒
3a
的接触区段
8a
建立沿周向以形锁合方式起作用的连接

[0038]
附图标记表
[0039]1纱线夹持装置
[0040]2第一夹持单元
[0041]
3a

3b
内套筒
[0042]
4a

4b

4c
纱线分离器
[0043]5第二夹持单元
[0044]6夹持元件
[0045]7夹持间隙
[0046]
8a

8b
接触区段
[0047]9卡合元件
[0048]
10
耦合元件
[0049]
11
纵轴
[0050]
12
螺旋压缩弹簧
[0051]
13
密封元件
[0052]
14
齿系
[0053]
15
齿部
[0054]
16
截球体
[0055]
17
接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