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纸帘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92681发布日期:2024-03-13 20:4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捞纸帘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造纸,特别涉及一种捞纸帘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1、宣纸作为中国传统的字画用纸,其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蒸煮、打浆、捞纸、压榨、焙干、剪纸等多道工序,针对捞制工序,其捞纸作业主要工具是捞纸帘,具体作业时,捞纸帘担置并平铺在帘框上,一个或者两个捞纸技师手持帘框在浆池内来回摆动进行捞纸,以使纸浆均匀的分布在捞纸帘的表面,然后将帘框从浆池内抬出,待初步沥水后,将捞纸帘从帘框上分开并将其纸浆所在面扣合在叠放的湿纸台上,再将捞纸帘与该纸浆层揭起分离,如此反复进行,即可得到层层叠放的湿纸即构成纸贴。为了纸面的完整和平整度,以及后续工序的进行,因此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层层叠放的湿纸的边沿平齐,如何保证纸贴边沿的平齐基本取决于捞纸技师的目测与经验,即使是经验极为丰富的捞纸技师也存在纸贴边沿偶尔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频繁目测对齐则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对捞纸帘的落至位置进行定位且方便技师放帘作业。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包括布置于纸贴托台一侧边沿处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及第三定位部,额杆杆身与间距布置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贴靠配合时限定额杆杆身处在相同的铅锤面内,额杆的一端与第三定位部抵靠时限制该端的位置。

4、上述方案通过在纸贴托台一侧边沿处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及第三定位部,额杆杆身与间距布置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贴靠配合时限定额杆杆身处在相同的铅锤面内,额杆的一端与第三定位部抵靠时限制该端的位置,从而限定了捞纸帘的落至位置,对捞纸帘进行了定位,保证了从捞纸帘的表面揭下的湿纸层层叠放整齐,方便了捞纸技师的放帘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纸贴托台(a)一侧边沿处的第一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21)及第三定位部(22),额杆(30)杆身与间距布置的第一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21)贴靠配合时限定额杆(30)杆身处在相同的铅锤面内,额杆(30)的一端与第三定位部(22)抵靠时限制该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纸贴托台(a)一侧边沿处的立式间距布置有第一定位杆(10)、第二定位杆(20),位于第一定位杆(10)、第二定位杆(20)上的第一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21)共铅锤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杆(20)上有第二定位部(21)及第三定位部(22),第三定位部(22)自第一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21)共铅锤面向纸贴托台(a)所在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杆(10)、第二定位杆(20)由竹子的秆茎段剖分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杆(10)的圆心角小于第二定位杆(20)的圆心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杆(10)上与额杆(30)相切的母线或贴合的剖切沿形成的面为第一定位部(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杆(20)位于纸贴托台(a)的角部,第二定位杆(20)与第一定位部(11)共铅锤面的剖切沿为第二定位部(21),额杆(30)的一端抵靠的竹筒内弧形面为第三定位部(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捞纸帘的定位装置,包括布置于纸贴托台一侧边沿处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及第三定位部,额杆杆身与间距布置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贴靠配合时限定额杆杆身处在相同的铅锤面内,额杆的一端与第三定位部抵靠时限制该端的位置,从而限定了捞纸帘的落至位置,对捞纸帘进行了定位,保证了从捞纸帘的表面揭下的湿纸层层叠放整齐,方便了捞纸技师的落帘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赵胡鲲,朱永锋,戴光明,张九玲,齐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