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1283发布日期:2023-12-30 06:3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丙纶短纤加工领域,具体为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1、丙纶短纤广泛用于衣物、沙发布、无纺布的制作,在丙纶短纤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冷却设备对丙纶短纤进行冷却处理,使丙纶短纤快速成型。

2、公开号为cn217052566u的具有高度调节结构的丙纶短纤维生产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螺纹轴,利用转动把带动螺纹轴进行转动,进而通过螺纹轴的转动,利用螺纹轴上设置的反向螺纹,使得第一移动节和第二移动节向相反方向移动,进而分别通过第一底部导向杆和第二底部导向杆带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成剪刀式运动,进而使得对冷却机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丰富了冷却装置的应用场景,使得冷却装置实现配合不同高度的加工设备使用。

3、虽能够对丙纶短纤冷却设备的高度进行调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二顶部导向杆滑动在第二滑槽内部,当冷却设备高度调节后不能够将第二顶部导向杆锁死在第二滑槽内,以至于在对丙纶短纤冷却过程中会因误碰而造成设备发生位移,会对冷却的丝束造成崩断的风险,从而影响装置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底座和冷却机体,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冷却机体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之间滑动连接有一对滑动座,其中一个所述滑动座侧壁设置有锁紧机构;

3、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齿板,所述其中一个滑动座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齿板滑动连接在固定框内部,所述固定框底部滑动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顶部固定连接在齿板底部,所述齿板底部与固定框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框侧壁固定连接有与齿板相啮合的齿条。

4、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底座内壁之间,所述双向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有一对移动块,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两对铰链座,两对所述铰链座相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在移动块侧壁,所述铰链座与滑动座之间均交叉铰链连接有支撑杆。

5、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中部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均交错铰链连接在铰链座内部。

6、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侧壁穿过底座固定连接有手轮。

7、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一对滑槽,所述铰链座均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

8、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带有刹车的万向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记载了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通过锁紧机构的设置,可以在冷却设备高度调节后对其进行限位,避免出现设备位移造成丝束崩断的风险,从而增加了设备高度调节后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冷却机体(2),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冷却机体(2)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3),所述限位框(3)之间滑动连接有一对滑动座(4),其中一个所述滑动座(4)侧壁设置有锁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双向螺纹杆(9),所述双向螺纹杆(9)转动连接在底座(1)内壁之间,所述双向螺纹杆(9)外壁螺纹连接有一对移动块(10),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两对铰链座(11),两对所述铰链座(11)相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在移动块(10)侧壁,所述铰链座(11)与滑动座(4)之间均交叉铰链连接有支撑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中部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2)底部均交错铰链连接在铰链座(1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杆(9)侧壁穿过底座(1)固定连接有手轮(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开设有一对滑槽(15),所述铰链座(11)均滑动连接在滑槽(15)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带有刹车的万向轮(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短纤冷却线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底座和冷却机体,底座顶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冷却机体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限位框之间滑动连接有一对滑动座,其中一个滑动座侧壁设置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齿板,其中一个滑动座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齿板滑动连接在固定框内部,固定框底部滑动连接有限位销,限位销顶部固定连接在齿板底部,齿板底部与固定框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其中一个限位框侧壁固定连接与齿板相啮合的齿条,通过上述结构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冷却设备高度调节后对其进行限位,避免出现设备位移造成丝束崩断的风险,从而增加了设备高度调节后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章卫,王露伟,李家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博韬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