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处理苧麻的变性方法

文档序号:10950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重处理苧麻的变性方法
本发明属于纤维素纤维改性技术。
苧麻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纤维,其纤维平均长度达6厘米左右,具有很高的强力,但由于它的大分子排列整齐,结晶度高,因而其伸度低脆性大,耐劳性和抗折皱性能低。这些缺点对印染纺织加工和服用性能都带来不利影响。苧麻的变性方法国外有碱法、乙酰化法和氨法等;国内已有碱法、磺化法、烷基化法和乙酰化法等,这些方法除碱法已工业化应用,磺化法已中试应用外,其它方法还属实验室规模。碱性改性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因用碱浓度大,条件选择不当就易产生破坏作用,碱变性后一般仅能纺40支左右纯麻纱,且毛羽较多,现有的对精干麻进行各种改性处理的研究多数是提高某一方面的性能,而降低了其它性能,或者不能纺制更高支纱。本发明针对苧麻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纤维,及其存在的缺点,采用新工艺方法对苧麻纤维进行变性处理,即精干麻先用二甲基亚砜溶液处理,而后用一定浓度的碱溶液处理。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产品性能得到较全面的提高,可以制取60支的高支麻纱及高档织物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经济及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案如下精干麻于浓度为20%~50%的二甲基亚砜水溶液中浸渍2小时,取出后用离心机甩干,甩干的溶液可回收重用,被浸渍过的麻甩干后用13~15%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5分钟,取出后用离心机甩干碱液回收再用。经碱处理的苧麻经水洗后用硫酸中和至中性,用热水洗去残存的酸和盐类,再经离心机脱水后给油烘干,即得成品变性麻。处理全过程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其工艺流程如下精干麻→二甲基亚砜处理 ()/(离心甩干) 水洗 ()/(甩干) NaoH处理→甩干水洗→酸中和→水洗 ()/(脱水) 塗油 ()/(脱干) 烘干(成品麻)本发明提供的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本工艺处理的精干麻可以制取疏松的可纺高支纱的苧麻纤维,其纤维手感柔软、富于光泽,有卷曲性,耐疲劳性比脱胶麻提高2~3倍,可与涤、睛、丝纺制成高级面料。本工艺所用试剂二甲基亚砜和氢氧化钠可以在浸渍处理液中不断补充,调节浓度后重用,重用次数最高达20次。稀的氢氧化钠可供苧麻脱胶配制煮练液,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污染。整个变性处理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减少设备投资和能耗,操作条件也比较平稳。
实施例一称取精干麻1公斤,用50%的二甲基亚砜溶液浸泡2小时,取出后用水洗去二甲基亚砜溶液,再在离心机上甩干,然后浸于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甩去碱液,洗涤纤维上的残碱,用酸中和至中性,水洗后烘干即得柔软、松散的变性麻。
实施例二称取精干麻一公斤,用30%的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浸泡2小时,取出后用水洗去二甲基亚砜溶液,再在离心机上甩干后浸于14%氢氧化钠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甩去碱液,洗涤残碱用酸中和至中性经水洗干燥后得变性麻。
实施例三将实施例二的投料量放大至20公斤/批,其它条件按实例二进行。
变性苧麻纤维性能表
上述结果除水保留值及上色率外,均由广州工检所测定。
现有技术处理与本发明工艺处理后改性麻纤维物性对比表
由上表可见,新工艺与已有技术比较突出的优点是,改性后麻纤维的强度和勾结强度较高,而且上色率较高。
权利要求
1.一种苧麻纤维的变性工艺,它包括用二甲基亚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精干麻,其特征为使用二甲基亚砜和氢氧化钠双重处理精干麻。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其浓度可以采用20%~50%之间的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可以采用13%~1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二甲基亚砜-氢氧化钠双重改性工艺,其处理过程的特征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处理。
专利摘要
本发明采用浓度20~50%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和浓度为13~15%的氢氧化钠双重处理苧麻新工艺。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经双重处理后的精干麻疏松手感柔软,富有光泽,有卷曲性,可以制取高支纱苧麻纤维,并适宜与毛、涤、睛、丝混纺与交织,制取高档织物。本工艺方法所用的试剂二甲基亚砜和氢氧化钠可以补充浓度后重用,稀的溶液可以供苧麻脱胶配制煮练液,因此减少污染。整个工艺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工艺条件较平稳,并减少设备的投资。
文档编号D01C1/00GK87100433SQ87100433
公开日1988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22日
发明者梁锋, 李法琛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