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塑胶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32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性塑胶地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砖,尤其涉及一种不易损坏、且不会刮伤人的皮肉的弹性塑胶地砖。
一般的拼装地砖,是由弹性塑胶材料一体油压发泡而成型(即为发泡材质),一般拼装地砖柔软的本体,具有极佳的吸震效果,因此,当铺设在地板上时,可有效隔离楼层与楼层之间的噪音,同时,运用在儿童房间的地板上,更可避免儿童跌伤、摔伤等,但是,由于具弹性塑胶材质的拼装地砖是一发泡材料,属于易燃物质,而非防火建材,其尺寸厚度不一,并且一旦脏了,不易清理,必须经过刷洗才会干净,从而造成该拼装地砖上的印刷图案容易因刷洗而脱落。
而一般建筑装潢业施工的弹性塑胶地砖,为整片式或整卷式,不但需要由专业人士施工,更须在施工中将其底部涂上粘胶,使其牢固地粘贴在地面上,而无法任意更换新的弹性塑胶地砖。
因此,有一种现有技术,其第一种拼装地砖1,如


图1、2所示,该拼装地砖1是在一弹性的塑胶基材101上贴设有一仿木纹或仿磨石纹的塑胶贴皮102,该塑胶基材101与塑胶贴皮102周边是相对形成有凹凸连续的镂空部103、105与凸齿部104、106,通过该镂空部103、105与凸齿部104、106的设置,可将多数块拼装地砖1组装成预定坪数的柔软地板,并且当具有该塑胶贴皮102的拼装地砖1受灰尘粘附或被水泼湿时,可以抹布轻易抹除,清理容易且快速,比上述一般的拼装地砖清洁容易。但由于塑胶贴皮102为硬质塑胶质材质,而塑胶基材101为软质塑胶材质,每片拼装地砖1均为独立,从而形成的成品菱角太多,让使用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受脚部踏压而会产生高低的不平现象,导致每个角端崩落或翘曲的缺点;配合图2所示,做清洁擦拭时容易受缺角的角端107’刮伤手部;另外,因为现有技术第一种拼装地砖1的薄薄一层塑胶贴皮102与塑胶基材101的收缩度不但不一样,且加上塑胶贴皮102的面积与塑胶基材101的面积相同,是面对面粘贴在塑胶基材101上,所以较容易因热涨冷缩而产生严重翘曲的现象,该塑胶贴皮102同时设置有镂空部105及凸齿部106的构造,将造成所有角端107受脚部踏压而崩落的缺点,在擦拭该拼装地砖1时,因该角端107崩落产生尖刺的缺角的角端107’,容易刮伤手及容易刮伤幼儿的皮肤。
为改善上述的缺点,因此有第二种拼装地砖2,如图3、4所示,该拼装地砖2是由一矩方型的塑胶基材201及塑胶贴皮202组成,该塑胶基材201各周边均设有凹凸连续的镂空部203及凸齿部204,而该塑胶贴皮202其中两相邻的两周边则切齐贴附在塑胶基材201其相对的相邻周边上,使该塑胶贴皮202两相邻的两周边覆盖塑胶基材201相邻周边的镂空部203、凸齿部204,而该塑胶贴皮202相对的另两周边则与塑胶基材201另两周边的镂空部203的底缘205切齐,使塑胶基材201另两周边的镂空部203及凸齿部204未受塑胶贴皮202覆盖,且露出该塑胶贴皮202外侧,使用时两两拼装地砖2通过相邻的镂空部203及凸齿部204相互嵌合,其塑胶基材201的镂空部203及凸齿部204可受该塑胶贴皮202罩盖,且两两拼装地砖2的周边可切齐衔接,如此,不但具有容易擦拭的好处,且平直周边的衔接不会造成如现有技术第一种拼装地砖1其塑胶贴皮101的角端107受压脆裂崩落导致刮伤皮肉的缺点,以及该塑胶贴皮202未设置镂空部203及凸齿部204,当与该塑胶基材201对接时,并未与塑胶基材201整面面积粘合,即使两者为不同收缩度的材料,也较不易有翘曲的现象。但是,由于各拼装地砖2仅仅通过镂空部203及凸齿部204作水平方向的嵌接,只是针对第一种塑胶拼装地砖1做改进,使其菱角减少,每片靠着镂空部203及凸齿部204做嵌合,而非粘合动作,并且忽略塑胶贴皮202的一般特性,实际上,一般塑胶贴皮202在使用时,如果要使其具有弹性则施工方式为先在地上粘上整卷一层弹性泡绵,然后在泡绵上再粘上一层塑胶贴皮202,便可成为弹性塑胶地砖,虽然在使用时可减少菱角,却未对垂直方向作适度的固接,所以当使用者(成人)在拼装地砖2上行走时,尤其当脚底有湿气时(刚洗过脚或流汗时)将会微微上提该拼装地砖2(如图4假想线所示),此时,如果未即时将微脱的拼装地砖2压下,一旦幼儿走过时,会受到不平整的拼装地砖2绊倒,另外该拼装地砖2其矩方型的塑胶贴皮202其四角端206其中有两角端206并未受塑胶基材201的支撑,所以当未组装并置放一旁时,该角端206容易被踩压成塌陷或崩落而变形。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弹性塑胶地砖,它不易损坏并且不会刮伤人的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弹性塑胶地砖,包括一塑胶基材及一层胶固在该塑胶基材顶面的塑胶贴皮,该塑胶基材四周边形成有凹凸连续的镂空部及凸齿部,塑胶贴皮各周边为平直的切边,其相邻的两周边完全覆盖且密贴在与塑胶基材相对的两周边,该塑胶贴皮另两周边与塑胶基材其另两周边的镂空部底缘相切齐,且该塑胶基材另两周边的镂空部与凸齿部伸出该塑胶贴皮另两周边外侧,其特点是所述的塑胶贴皮四角端与塑胶基材四角端的凸齿部相切齐贴合使其热涨冷缩一致,所述的塑胶基材各周边前后端间均匀分配有镂空部及凸齿部。
在上述的弹性塑胶地砖中,其中,所述的塑胶贴皮在覆盖塑胶基材两周边与镂空部相对处底部设有粘胶。
本实用新型弹性塑胶地砖由于采用了上述所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塑胶贴皮不会架空而塌陷变形。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塑胶基材四角端与塑胶贴皮的四角端相切齐贴合,使其热涨冷缩能一致,所以该塑胶贴皮四角端未组装前不会有架空而导致受踩踏塌陷变形的缺点;2.整体粘合平整牢靠。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塑胶贴皮覆盖塑胶基材的镂空部处底部设有适量粘胶,所以,两该拼装地砖10可通过镂空部、凸齿部做水平方向嵌固,以及通过粘胶作垂直方向粘固,不用在该塑胶基材底部涂上胶便能整体粘合不损害地面。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弹性塑胶地砖的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是现有技术第一种拼装地砖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第一种拼装地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第二种拼装地砖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第二种拼装地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弹性塑胶地砖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弹性塑胶地砖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弹性塑胶地砖,是由多数拼装地砖10所组成,该拼装地砖10是在一塑胶基材11顶面胶固有一层塑胶贴皮12,塑胶基材11四周边形成有凹凸连续的镂空部111及凸齿部112,塑胶贴皮12各周边121、122、123、124均为平直的切边,其相邻的两周边121、122是与塑胶基材11相对的两周边113、114切齐对接,使塑胶贴皮12两周边121、122完全覆盖塑胶基材11两周边113、114,该塑胶贴皮12另两周边123、124则与该塑胶基材11其另两周边115、116的镂空部111底缘117相切齐,使该塑胶基材11另两周边115、116的镂空部111与凸齿部112伸出塑胶贴皮12另两周边123、124外侧,而该塑胶贴皮12四角端125均与该塑胶基材11四角端118相切齐贴合,而塑胶基材11其各周边113、114、115、116前后端间的镂空部111、凸齿部112则均匀分配,且该塑胶贴皮12覆盖塑胶基材11两周边113、114与镂空部111相对处底部126设有适量的粘胶127。
如图5、6所示,组装时只须将两两拼装地砖10相互对接,利用该镂空部111与凸齿部112相互对接,就可使原本凸伸出该塑胶贴皮12外侧的镂空部111与凸齿部112,可受另一块拼装地砖10的塑胶贴皮12所覆盖的镂空部111与凸齿部112嵌接,且使塑胶基材11覆盖镂空部111底部126上的粘胶127与另一块拼装地砖10稳定粘固,如此,两该拼装地砖10可通过镂空部111、凸齿部112做水平方向嵌固,以及通过该粘胶127作垂直方向的粘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弹性塑胶地砖由于塑胶基材11四角端118是与塑胶贴皮12的四角端125相切齐贴合,使其热涨冷缩能一致,所以该塑胶贴皮12四角端125未组装前不会有架空而导致受踩踏塌陷变形的缺点;并且,该塑胶贴皮12覆盖塑胶基材11的镂空部111处底部126设有适量粘胶127,所以,两该拼装地砖10可通过镂空部111、凸齿部112做水平方向嵌固,以及通过粘胶127作垂直方向粘固,不用在该塑胶基材11底部涂上胶便能整体粘合不损害地面。
权利要求1.一种弹性塑胶地砖,包括一塑胶基材及一层胶固在该塑胶基材顶面的塑胶贴皮,该塑胶基材四周边形成有凹凸连续的镂空部及凸齿部,塑胶贴皮各周边为平直的切边,其相邻的两周边完全覆盖且密贴在与塑胶基材相对的两周边,该塑胶贴皮另两周边与塑胶基材其另两周边的镂空部底缘相切齐,且该塑胶基材另两周边的镂空部与凸齿部伸出该塑胶贴皮另两周边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贴皮四角端与塑胶基材四角端的凸齿部相切齐贴合,所述的塑胶基材各周边前后端间均匀分配有镂空部及凸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塑胶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贴皮在覆盖塑胶基材两周边与镂空部相对处底部设有粘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塑胶地砖,包括一塑胶基材及一塑胶贴皮,塑胶基材四周形成凹凸的镂空部及凸齿部,塑胶贴皮周边为平直的切边,其相邻两周边密贴在与塑胶基材相对的两周边,塑胶贴皮另两周边与塑胶基材其另两周边的镂空部底缘相切齐,塑胶基材另两周边的镂空部与凸齿部伸出该塑胶贴皮另两周边外侧,其特点是:塑胶贴皮四角端与塑胶基材四角端的凸齿部相切齐贴合,塑胶基材各周边前后端间均匀分配有镂空部及凸齿部。
文档编号B32B3/02GK2405995SQ9925660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5日
发明者魏英洲 申请人:魏英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