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翻页机构的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09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翻页机构的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翻页机构的打印机,它能够通过一个共用打印头在纸页的双面上进行打印。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在纸页的两面进行打印的打印机。这类打印机包括其中单独设置了分别用于正/反面的打印头的打印机,如日本专利申请JP-3-53955A中所述;以及其中包括用于翻转整张纸页,以使得能够由一个打印头进行双面打印的机构,如日本专利申请JP-59-31178A和JP-61-89876A。
但在单独设置分别用于正/反面之打印头的这类打印机中,需要一个空间,用以设置两个打印头,因此有碍打印机尺寸的减小。另外,还有一个不利之处在于,部件数量增多和成本增加。
在包括一个用于翻转整张纸页机构的这类打印机中,翻页机构是一个复杂的机构,它在多对滚筒之间传递纸页的同时翻转纸页,由此引致卡纸率较高的不利之处。另外,必须保证一条足以翻转整张纸页的纸页反转路径,这有碍打印机的小型化。而且,还有一个不利之处在于,不能忽视翻转纸页所需的时间,并由此导致打印机打印量的下降。另外,还有一个不利之处在于,不能翻转一张长于纸页翻转路径的纸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翻页机构的打印机,这种打印机可以通过一个公共打印头在纸页的双面上进行打印,并且可以通过由一对传送辊夹紧纸页的同时翻转纸页来实现减少打印机部件的数量、防止传送故障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10,它包括第一纸页路径30;关于第一纸页路径设置的打印头20,用以在记录纸页M上进行打印;一对传送辊35,包括第一辊36和第二辊37,用于沿接近打印头的第一方向(朝向出口12)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朝向入口11)传送记录纸页;第二纸页路径40沿第一辊的外周缘延伸,它在沿第二方向偏离第一辊的分叉位置47处与第一纸页路径分开,并在沿第一方向偏离第一辊的连结位置48处再与第一纸页路径连结;和路径切换器43、67,设在所述分叉位置附近,以使它被置于用来选择第一纸页路径的第一位置和用来选择第二纸页路径的第二位置,使得沿第二方向传送之记录纸页路径被切换到所述第一纸页路径或第二纸页路径。
按照这种结构,记录纸页在被所述一对传送辊夹紧的同时被翻转成J形,并因此而能由一个公共打印头在该打印纸页上实现双面打印。与记录纸页在多个辊之间传送的同时被翻转的结构相比,可以抑制卡纸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减小用为翻转路径之第二纸页路径的长度,从而能够缩小打印机的尺寸,而且还可以缩短处理时间。
所述打印机最好还包括促进元件44、69、74,它将所述路径切换器推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一个位置;和止动器45、71,它使所述路径切换器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另一个位置。
特别是,在这种结构中,即路径切换器被推到使它选择第一纸页路径的第一位置,并被保持在使它选择第二纸页路径的第二位置的结构,翻转记录纸页时,所述路径切换器不会引记录纸页的硬挺性而绕轴旋转。因此,可以保持第二纸页路径的长度恒定,并因此可以精确地实行背面打印位置设订/背面打印过程。
另外,所述打印机还可包括致动器45,它使路径切换器置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另一个位置处。
此外,所述打印机还包括支架22,打印头安装在该支架上,该支架沿基本上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和切换凸轮71,它与所述支架向预定位置的移动相适应,将路径切换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另一个位置处。
作为选择,所述打印机还包括支架22,打印头安装在该支架上,该支架沿基本上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和切换凸轮71,随着所述支架向着非打印区P2,P3移动后,它选择地被置于所述多个凸轮位置当中之一的位置处,从而在所述支架位于分布在所述非打印区中之第一切换位置P2时,使路径切换器置于第一位置,还在所述支架位于分布在另一个非打印区中的第二切换位置P3时,使路径切换器置于第二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切换凸轮包括凸轮件71b,它适于靠紧路径切换器的耦接部分67c,使该路径切换器位移。按照这种结构,所述路径切换器可以通过简单地控制所述支架的位置,而进行切换操作。
此外,所述打印机还包括切换控制器53,当沿第一纸页路径在第一方向传送之记录纸页的尾端Mb位于偏离第一方向上分叉位置的一个位置时,该切换控制器把所述路径切换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一个位置处,并且驱动所述一对传送辊,沿第二方向传送记录纸页。
所述打印机最好还包括导向元件61,该元件至少形成所述第二纸页路径的一部分,可被置于敞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其中所述敞开位置用于沿基本上与第一纸页路径平行的方向导引记录纸页,而所述闭合位置用于将记录纸页导向连接位置。按照这种结构,即使出现卡纸时,也可以在把所述导向元件设置到敞开位置之后,很容易地除去被卡住的纸页。
另外,所述打印机还包括促进元件62,它将所述导向元件推向敞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此外,所述打印机还包括支架22,打印头安装在该支架上,该支架沿基本上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和可转动的导向操作机构63,它设有用于与支架耦接之第一耦接元件63c和用于与导向元件耦接的第二耦接元件63b,其中,在所述支架被移向预定位置时,所述导向操作器通过第一耦接元件与支架耦接而绕轴转动,使第二耦接元件与导向元件耦接,抵住促进元件的推力使导向元件位移。
按照这种结构,可以通过控制支架的位置,简单地实现导向元件的切换操作。
前述打印机最好还包括导向控制器55,在沿着置于敞开位置之导向元件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的记录纸页的前端(Mb)通过更靠近连结位置之导向元件的末端之后,该导向控制器使导向元件置于闭合位置。按照这种结构,可以防止记录纸页的前端部分从第二纸页路径进入第一纸页路径时发生卡纸。
在记录纸页的前端沿第一方向被传送的情况下,当记录纸页的尾端位于比连结位置更靠近打印头的位置时,所述导向控制器最好使导向元件置于敞开位置。按照这种结构,可以在所述连结位置无弯曲地平滑传送记录纸页,并且可以保护记录纸页的打印表面。
再有,本打印机还包括定位止挡器49,它被放在伸入所述第一纸页路径的位置和从第一纸页路径缩回的位置。该定位止挡器与放置在闭合位置的导向元件一起形成第二纸页路径。
此外,所述打印机还包括打印控制器50、51、52,该控制器控制打印机在沿第一纸页路径传送之记录纸页的第一面上实行打印,并在经第二纸页路径传送之记录纸页的第二面上实行进行打印。
最好将所述打印头和第一辊关于第一纸页路径布置在同一侧。按照这种结构,无论记录纸页的传送方向如何,都能在记录纸页的两面上实行打印。


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打印机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打印机内部侧视示意图;图3是第一实施的打印机控制框图;
图4是表示检查过程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MICR读取过程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正面打印位置设定/正面打印过程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出纸过程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MICR读取过程操作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操作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正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操作示意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例打印机内部平面示意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打印机内部以及沿X-X的截面图;图14A是表示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透视图,图14B是表示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平面视图;图15A是表示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正视图,图15B是表示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右侧视图;图15C是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左侧视图;图16是第二实施例打印机的控制框图;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MICR读取位置设定/MICR读取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正面打印位置设定/正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出纸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检查翻转过程操作的示意图;图22A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部的右侧截面图,图22B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部的左侧截面图;
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部的透视图;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部平面视图;图25A是第三实施例打印机的纸页路径切换机构的左侧视图,图25B是第三实施例打印机的纸页路径切换机构的平面视图,图25C是第三实施例打印机的纸页路径切换机构的正视图;图26是表示第一纸页路径选择状态之纸页路径切换机构的透视图,图26A是表示支架与滑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26B是切换板与切换凸轮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27是表示第一纸页路径选择状态之纸页路径切换机构的透视图,图27A是表示支架与滑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27B是表示切换板与切换凸轮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28是第三实施例中切换板和翻转导向板的右侧截面图;图2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30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正面打印位置设定/正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打印机的透视图。打印机10可在一张裁剪的纸页如支票上,以及在一张连续纸页如卷筒纸上进行打印,并且有裁剪纸页入口11和一个卷筒纸腔13,支票M插入到所述裁剪纸页入口11中,卷筒纸R装在卷筒纸腔13中。裁剪纸页传送路径和卷筒纸传送路径的结构使得从裁剪纸页入口11插入的支票M以及从卷筒纸腔13拉出的卷筒纸R输送通过整个公共打印位置。在这个打印位置,有如后面所述者,打印头20和压纸辊21以极为接近的状态彼此相对。从裁剪纸页入口11插入的支票M由一对裁剪纸页传送辊35传送,并经过所述公共打印位置从裁剪纸页出口12排出。另一方面,从卷筒纸腔13拉出的卷筒纸R由一对卷筒纸传送辊(未示出)传送,再经所述公共打印位置和裁剪机构(未示出)从卷筒纸出口14被送出。
闭合和打开卷筒纸腔13的框盖16,以可垂直旋转的方式连结到近似盒状的主框15的后部。当打开框盖16时,进行卷筒纸R的更换或打印机内部的维护,而当框盖16闭合时,设在框盖16上的压纸辊21以极为接近的状态与打印头20相对。打印头20设在沿横向(传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的支架22上,并在被压纸辊21压住一面之纸页的另一面上进行点阵打印。
带有支架运动机构23的支架框17设在所述主框15的上部。支架22受到支撑,以便可由一对彼此平行的前后支架轴24和25横向运动,并根据支架运动机构23的驱动而运动。所述支架移动机构23包括一对左右滑轮26,它们设在支架框17上;皮带27缠绕在滑轮26上,该皮带在预定位置处与支架22连结;还包括支架电机28,它正向及反向旋转所述滑轮26之一。根据支架电机28的正反向驱动,使所述支架22横向移动。
打印头20的打印方法是喷墨型的,墨滴从形成在喷嘴面中的墨水喷嘴中喷出,从而在纸页上进行打印。在压纸辊21的右侧设有维护机构29,该机构包括覆盖打印头20喷嘴面的喷嘴帽;从墨嘴中经喷嘴帽抽吸墨水的抽墨泵;以及擦拭喷嘴面的喷嘴清洁器。(第一实施例)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打印机内部侧视图。在打印机10中,由第一纸页导向元件31和32形成一条纸页路径30,该路径从这个侧视图中看基本上呈L形,并且从裁剪纸页入口11(下称“入口”)延伸至裁剪纸页出口12(下称“出口”)。在第一纸页路径30上,从入口11一侧起依次布置有第一纸页检测器33、磁头34、裁剪纸页传送辊对35(以下简称“传送辊对”)、第二纸页检测器39和打印头20。
第一和第二纸页检测器33和39,比如由透射型或反射型光传感器构成,检测第一纸页路径30各个位置处支票M的存在。诸如帐号信息等由磁性墨水记录在支票M正面的磁性墨水字符记录区。磁头34读取磁性墨水字符。查询所读取的数据,即可识别支票M的有效或无效。传送辊对35由驱动辊36和压辊37构成,所述压辊37根据驱动辊36的驱动与驱动辊压接并夹紧和传送支票M。由步进电机构成的送纸电机38的能量经齿轮传动系73传递到驱动辊36。
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送纸电机38和由送纸电机38所旋转的驱动辊36的旋转方向,从入口11插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的支票M的前端Mt作为前端被传送到第一纸页路径30的下游端(朝着出口12)所沿的方向被称作“正向旋转(正向)”,支票M传送到上游端(朝着入口11)所沿的方向被称作“反向旋转(反向)”。
在驱动辊36的周围设置第二纸页导向元件41,该元件形成一条与第一纸页路径30分叉并再与第一纸页路径30连结的环形(弧形)第二纸页路径40。在所述传送辊对35的上游设置纸页路径切换机构42,该机构包括切换板43,它的宽度近似等于第一纸页路径30的宽度。切换板43受到支撑以便能绕一枢轴转动,它由从枢轴43a向后伸长的切换臂43b和从枢轴43a向前伸长的操纵臂43c组成。切换板43在切换臂43b伸入第一纸页路径30中以选择第二纸页路径40的姿态和切换臂从第一纸页路径30中缩回以选择第一纸页路径30的姿态之间切换。当操纵臂43c被弹力螺簧44向上推动时,切换臂43b伸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与第二纸页导向元件41合作,形成第二纸页路径40(第二纸页路径选择姿态)。当操纵臂43c被螺线管45抵住弹力螺簧44的推力向下拉时,切换臂43b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形成第一纸页路径30(第一纸页路径选择姿态)。
由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检测操纵臂43c的位置,该检测器46譬如由透射型或反射型的光传感器构成,从而能够知道切换臂43b的姿态,并因此而可以知道第一/第二纸页路径30和40的选择状态(切换状态)。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还检测第一纸页路径30中支票M的存在。当支票M从入口11插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时,因抵住弹力螺簧44之推力的支票M厚度使伸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的切换臂43b转动,而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因此,可以根据检测操纵臂43c位置的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的检测信号判断支票M的存在。
在下面的描述中,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指的是位于切换板43(67)和所述传送辊对35之间的一个结合点,在该结合点处第一纸页路径30和第二纸页路径40彼此分开。在该位置,切换板43(67)的转动不受位于切换板43(67)下游的支票67的尾端Mb阻碍。纸页路径连结位置48指的是位于所述传送辊对35与打印头20之间的结合点,在该结合点第一纸页路径30和第二纸页路径40彼此连结。
图3是第一实施例打印机的控制框图。打印机10包括由CPU、ROM、RAM等构成的控制部分50。第一纸页检测器33、磁头34、第二纸页检测器39、打印头20、支架电机28、送纸电机38、螺线管45、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等上述部件连结到控制部分50。控制部分50具有正面打印位置设定部分51、背面打印位置设定部分52、纸页路径切换部分53和纸页长度检测部分54,它们分别控制下面将要描述的正面打印位置设定过程、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过程、纸页路径切换过程和纸页长度检测过程。以下将参照流程图描述由控制部分50执行的检查过程控制步骤。
图4是表示检查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响应于来自主机设备(未示出)的控制命令,如MICR(磁性墨水字符识别)读取命令、正面/反面打印命令和纸页送出命令而执行这种控制。当接收到MICR读取命令时,打印机10进入等待支票M插入的状态(S401)。当从入口11插入支票M时,支票M沿第一纸页路径30传送到磁头34上支票M的MICR读取起始位置M1。在支票M沿着第一纸页路径30被进一步向出口12传送的同时,磁头34读出支票M的磁性墨水字符(S402;MICR读取过程)。由磁头34将读出的数据传递给主机装置,然后再判断支票M的有效或无效性。
如果支票M是无效的(S403;否),则根据主机装置发出的出纸命令从出口12排出支票M(S408;排出过程),并且终止检查过程。
相比之下,如果支票M无效(S403;是),则纸页路径切换机构42根据主机发出的背面打印命令选择第二纸页路径,支票M尾端Mb一侧的部分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传送到第二纸页路径40,然后支票M从纸页路径连结位置48返回到第一纸页路径30,使得支票M背面的背面打印起始位置M2与打印头20相对(S404;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过程)。支票M尾端Mb一侧的部分沿第一纸页路径30传送到出口12时,被打印上支票背签,如验证号、数据和数额(验证打印),并且在由打印头20打印之后,支票M的尾端Mb返回到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S405;背面打印过程)。
完成背面打印过程后,纸页路径切换机构42根据主机装置的正面打印命令选择第一纸页路径30,并沿第一纸页路径30传送支票M,使支票M正面的正面打印起始位置M3与打印头20相对(S406;正面打印位置设定过程)。然后,由打印头20在支票M的正面打印封面,如收款人、数据和数额,同时,支票M的前端Mt一侧沿第一纸页路径30向出口12被传送(S407;正面打印过程)。
完成正面打印过程后,根据主机装置发出的出纸命令,从出口12送出支票M(S408;排出过程),并终止检查过程。
以下参照流程图详细说明上述过程的控制步骤。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MICR读取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MICR读取过程的操作示意图。当从入口11插入支票M并根据第一纸页检测器33和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发出的检测信号判定支票M的插入时(图9),送纸电机38被正向驱动一步,以正向转动驱动辊36,由此使得支票M被驱动辊36和压辊37夹紧,并沿第一纸页路径30向出口12传送(501)。由磁头34读出记录在支票M正面上的磁性墨水字符(S502)。重复执行步骤S501和S502的过程,直到支票M的前端Mt到达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位置(S503;否)。
如果根据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信号判定检测到支票M的前端Mt(如果判定纸页存在)(S503;是;图9B),则设在控制部分50中的计数器N1开始计数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n1(S504)。在计数送纸电机38驱动步数时,在正向旋转的情况下实施增加,而在反转的情况下实施减少。结果,采用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位置为基准,可以根据距离基准位置的传送驱动步数实现支票M的位置设定。重复执行步骤S501至S504的过程,直到支票M的尾端Mb到达第一纸页检测器的检测位置(S505;否)。如果根据第一纸页检测器33的检测信号判定检测到支票M的尾端Mb(如果判定没有纸页)(S505;是;图9C),则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值c1的和mw(=c1+n1)对应于第一和第二纸页检测器33和39之间第一纸页路径30的路径长度C1,并且计算由计数器N1所计数的驱动步数计数值n1,由此检测支票M的纸页长度Mw(S506)。
这之后,直到支票M的尾端Mb到达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的检测位置(S509;否),与逐步向出口12传送支票M(S507)的同时,由磁头34读取记录在支票M上的磁性墨水字符(S508),其方式与上述步骤S501和S502相同。如果根据纸页路径检测器46的检测信号判定已经检测到支票M的尾端Mb(如果判定没有纸页)(S509;是),则MICR读取过程结束。
完成MICR读取过程后,支票M以尾端Mb位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的状态停止在第一纸页路径30上。切换臂43b的姿态是使操纵臂43c被弹力螺簧44抵住伸向第一纸页路径30。
如上所述,在MICR读取过程中,与读取支票M上磁性墨水字符的过程并行地实行检测支票M纸页长度Mw的检测过程。或者可以独立地实行这两个过程。例如,可以首先执行纸页长度的检测,并再执行磁性墨水字符的读取。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的控制程序流程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的操作示意图。如上所述,在结束MICR读取过程的同时,支票M的尾端Mb位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并且切换臂43b处于第二纸页路径选择姿态,同时切换臂43b伸进第一纸页路径30中(图10A)。当反向驱动送纸电机38,从而以此位置关系使驱动辊36反向旋转时,从尾端Mb一侧起始,支票M被传送到第二纸页路径40中,并再返回到第一纸页路径30。结果,支票M的背面面对磁头20。此时,支票M的传送距离等于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经第二纸页路径40到打印头20的路径长度C2与支票M的尾端Mb到背面打印起始位置M2之间的长度ML2之和。因此,距离之和(C2+ML2)被转变成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并使送纸电机38被反向驱动步数(c2+ml2),由此传送支票M,直到背面打印起始位置M2与打印头20相对(S601,图10B)。
继步骤S601的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过程之后,驱动打印头20,以执行背面打印,同时通过反向驱动送纸电机38,以使驱动辊36反向旋转而传送支票M,把尾端Mb导向出口12(S602,图10C)。完成背面打印之后,为了返回支票M,直到尾端Mb位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使送纸电机38被正向驱动步数(c2+ml2+s1),从而正向旋转驱动辊36,其中所述驱动步数是步骤S601的背面打印位置设定中传送的步数(c2+ml2)与步骤S602的背面打印中传送的步数s1之和,由此传送支票M,支票M的前端导向出口12(S603,见图10A)。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正面打印位置设定/正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正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操作的示意图。在结束背面打印过程的同时,支票M的尾端Mb位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并且切换臂43b处于第二纸页路径选择姿态,其中切换臂43b伸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首先,操纵臂43c被螺线管45拖曳,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切换臂43b,由此将切换臂43b的姿态变成第一纸页路径选择姿态(S701,图11A)。当送纸电机38被反向驱动,从而同时使驱动辊36反向旋转时,支票M的正面打印起始位置M3与打印头20相对。此时,支票M的传送距离等于支票M的尾端Mb到正面打印起始位置M3间的长度ML3与第一纸页路径30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到打印头20的路径长度C3之差。因此,距离之差(ML3-C3)被转变成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并且送纸电机38被反向驱动步数(ml3-c3),由此传送支票M,至正面打印起始位置M3与打印头20相对(S702,图11B)。
然后,驱动打印头20,以执行正面打印,同时通过正向驱动送纸电机38,以使得驱动辊36正向旋转而传送支票M,支票M的前端Mt导向出口12(S703,图11C)。正面打印结束后,取消螺线管45对操纵臂43c的拖曳(S704)。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出纸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在支票M无效的情况下,启动送纸电机38正向驱动,以向出口12传送支票M。当支票M有效并且已经执行背面打印过程或正面打印过程时,继续驱动向出口12传送。然后,把支票M传送至它的尾端Mb被传送辊对35夹紧的位置。也即根据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的检测信号传送支票M,直到其尾端Mb位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S801,S802)。继续使送纸电机38正向转动步数c4,通过把第一纸页路径30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到传送辊对35的路径长度C4转变成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而得到这个步数,从而送出支票M(S803)。可以根据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信号判定支票M从打印机10的取出。
接下来,参照附图继续说明打印机的其它实例。在对与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进行描述时,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和标号,并且省去详细的描述。(第二实施例)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内部平面视图,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内部以及沿X-X的截面图。在第二实施例中,压辊37可以相对于驱动辊36缩回,并在压辊37抵住驱动辊36压支票M的姿态与压辊37从驱动辊36缩回的姿态之间切换操作,以使支票M能从其间通过。驱动辊36设在横向延伸的驱动辊轴56上按预定间隔分开的多个位置处。相反,压辊37设在压辊轴57上按预定间隔分开的多个位置处,其中压辊轴57在其后侧平行于驱动辊轴56延伸。压辊轴57设在可绕框架支撑轴18a转动的压辊框架18上,从而相对于驱动辊36推进和缩回压辊37。比如,通过按诸如螺线管这样的致动器驱动推进或者缩回操作而打开和闭合第一纸页路径30。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定位止挡器49设在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下方。该定位止挡器49用于对从入口11插入的支票M定位,并在止挡器49伸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以耦接固定支票M的前端Mt的姿态和止挡器49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以使支票M能够通过的姿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定位止挡器49设置成可绕驱动辊轴56转动。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推力促使定位止挡器49伸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并且抵住弹簧的推力向缩回方转过支票M的厚度。
在第二实施例中,后面将有描述的形成第二纸页路径40之翻转导向板61可相对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并在闭合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其中闭合位置时导向板61与第一纸页路径30连结,形成第二纸页路径40,敞开位置时导向板61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基本上与第一纸页路径30平行。纸页路径切换机构42根据支架22的运动而实行切换操作,代替第一实施例中螺线管45的切换操作。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不设置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
图14A是表示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透视图,图14B是表示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平面视图,图15A是表示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正视图,图15B是表示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右侧视图;图15C是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的左侧视图。用于形成第二纸页路径40的翻转导向板61可转动地支撑在驱动辊轴56上。在翻转导向板61中,形成一个宽度近似于第一纸页路径30宽度的导向部分61a,从而基本上与驱动辊36的切平面平行。导向部分61a可相对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并且在闭合位置(图15C中的实线所示)和敞开位置(图15C中的双点虚线所示)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其中在闭合位置时,导向部分61a与第一纸页路径30连结,形成第二纸页路径40;在敞开位置时导向部分61a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基本上与第一纸页路径30平行。翻转导向板61通过扭转螺簧62的推力被推到闭合位置。
在翻转导向板61的右端部上形成伸向右侧的耦接凸伸61b。在支架22之活动区中的右侧非打印区内(本例中为基端位置一侧)设置可绕垂直取向支撑轴63a横向转动的操纵杆63。在操纵杆63的上端部形成一个将与翻转导向板61的耦接凸伸61b耦接的第一耦接件63b,并且在操纵杆63的下端部形成一个将与支架22耦接的第二耦接件63c。扭转螺簧64沿逆时针方向推动操纵杆63,第二耦接件63c从后侧与翻转导向板61的耦接凸伸61b耦接。逆时针方向推动操纵杆63之扭转螺簧64的推力小于将翻转导向板61推到闭合位置之扭转螺簧62的推力。
当支架22移到右侧非打印区中的位置P2时,支架向右推动操纵杆63的第二耦接件63c,并且根据此推动,操纵杆63向左转动,使得第一耦接件63b从后侧推动耦接凸伸61b,由此把翻转导向板61移到敞开位置。当支架22从右侧非打印区中的位置P2向左移动时,由扭转螺簧64推动翻转导向板61转动,再把翻转导向板61移到闭合位置。按这种方式,翻转导向板61在闭合位置和敞开位置之间实行切换操作,其中在闭合位置时导向部分61a的上端部与第一纸页路径30连结,而在敞开位置时导向部分61a的上端部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基本上与第一纸页路径30平行。处于闭合位置的翻转导向板61与定位止挡器49相对,以与定位止挡器49协同形成第二纸页路径40。
切换板67的宽度近似等于第一纸页路径30的宽度,并受到支撑,而成为绕设置在驱动辊轴56之下的枢轴68转动。切换板67基本上呈弧形界面的形状。在切换板67的后端部中形成第一导向部分67a,用以把支票M从第一纸页路径30导向第二纸页路径40,在切换板67的前端部中形成第二导向部分67b,用以把支票M导向翻转导向板61。第二导向部分67b被扭转螺簧69向上推,使得第一导向部分67a的姿态为导向部分61a伸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以选择第二纸页路径40。另外,第一导向部分67a通过设在左侧非打印区中的凸轮元件59(见图12)切换操作到一种姿态,即导向部分61a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以选择第一纸页路径30,并且所述凸轮元件59还根据支架22向左侧非打印区中位置P3的移动执行切换操作。
图16是第二实施例打印机的控制框图。控制部分50除了有第一实施例的各部分51至54,还有控制翻转导向板61之敞开和闭合操作的翻转导向敞开/闭合部分55。在第二实施例中,有如上述,纸页路径切换部分53由支架22的位置控制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螺线管的驱动控制,切换板67的姿态。这之后,参照流程图说明由控制部分50所执行的检查过程的控制程序。
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当接收到检查过程命令(组)时,打印机10进入等待支票M插入的状态(S401)。在等待状态下,支架22位于右侧非打印区中的基端位置。因而,翻转导向板61处于敞开状态,并且切换板67处于伸出状态(第二纸页路径选择状态)。由于定位止挡器49被弹簧推着,所以止挡器处于伸出状态,并且传送辊对35的滚筒36和37被切换操作为敞开状态(见图21A)。
当支票M从入口11插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并被推到使其前端Mt被定位止挡器49是耦接固定,同时切换板67抵住扭转螺簧69的推力而转动的位置时,根据第一和第二纸页检测器33和39的检测信号,判定支票M的插入。按照支票的插入判断,压辊框架18转动,滚筒36和37之间的间隙闭合,夹紧固定支票M,并且所述过程转移到MICR读取过程(S402)。
图17是第二实施例中MICR读取位置设定/MICR读取过程控制程序的流程图。首先,执行MICR读取位置设定过程,以便将记录在支票M的磁性墨水字符记录区中之磁性字符的MICR读取起始位置M1定位到磁头34上。具体地说,通过送纸电机38的反向驱动,使驱动辊36反向转动,沿第一纸页路径30向入口11传送支票M,直到支票的前端Mt到达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位置(S1701,S1702)。如果根据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信号判定检测到支票M的前端Mt(如果判定没有纸页)(S1702,是),则由设在控制部分50中的计数器N1开始计数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n1(S1703)。结果,采用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位置为基准,可以根据从基准位置开始的传送驱动步数执行支票M的位置设定。
然后,继续向着入口11传送支票M,把支票M的MICR读取起始位置M1定位到磁头34上(S1704)。此时,支票M的传送距离等于第一纸页路径30自第二纸页检测器39之检测位置到磁头34的路径长度C5与支票M的前端Mt到MICR读取起始位置M1的长度ML1之差。因此,距离差(C5-ML1)被转换成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并使送纸电机38被反向驱动步数(c5-ml1),从而传送支票M,直到MICR读取起始位置M1被定位在磁头34上。
这之后,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由磁头34读取记录在支票M上的磁性墨水字符,并在向出口12逐步传送支票M的同时,检测支票M的纸页长度Mw(S1705至S1709;见图21B)。然后,继续磁性墨水字符的读取过程,直到支票M的MICR读取结束位置M4到达磁头34。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果根据第一检测器33的检测信号判定检测到支票M的尾端Mb(如果判断没有纸页)(S1708;是),则由设在控制部分50中的计数器N2开始计数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n2(S1712)。结果,采用第一纸页检测器33的检测位置为基准,可以根据从基准位置开始的传送驱动步数执行支票M的位置设定。然后继续磁性墨水字符的读取过程,直到计数器N2对驱动步数的计数值n2超过值(c6-ml4),即通过把第一纸页路径30从第一纸页检测器33的检测位置到磁头34的路径长度C6与支票M的尾端Mb到MICR读取结束位置M4的长度ML4之差转换成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所得到的值(S1713,否)(S1710,S1711)。如果驱动步数计数值n2超过步数(c6-ml4)(S1713,是),或者如果MICR读取结束位置M4到达磁头34,则结束MICR读取过程。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的MICR读取过程中,在读取支票M的磁性墨水字符之前,实行检测支票M之前端Mt的过程(搜索支票M前端的过程),然后与读取磁性墨水字符并行地执行检测支票M的纸页长度Mw的过程。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检查翻转过程的操作示意图。为了把支票M从尾端Mb起始传送到第二纸页路径40上,将支票M的尾端Mb定位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具体地说,朝向出口12传送支票M,直到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计数值n2达到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c7,这对应于沿第一纸页路径30从第一纸页检测器到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的路径长度C7(S1801)。之后,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执行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过程(S1803)和背面打印过程(S1805),并且返回支票M,直到尾端Mb位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S1807)。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背面打印位置设定之前和之后打开和闭合翻转导向板61(S1802,S1804;图21C,图21D),并在背面打印之后传送支票M之前打开翻转导向板61(S1806)。如图21C所示,在翻转导向板61位于敞开位置状态传送支票M的情况下,在由位于敞开位置的翻转导向板61导引所述尾端Mb的同时,按侧视图看基本为J形的形状传送支票,并在第一纸页路径30中导引所述前端Mt。因此,防止支票M的前端和尾端摩擦到一起,并因此而能减少卡纸的发生。特别是,能够避免可能会在比如没有设置翻转导向敞开/闭合机构60的第一实施例结构中所发生的卡纸,以及当支票M的尾端Mb从第二纸页路径40返回到第一纸页路径30时,在纸页路径连结位置48附近所发生的卡纸。背面打印之后,首先将翻转导向板61设置为打开位置,再传送支票M。因此在纸页路径连结位置48中,支票M不被导向部分61a的上端部分弯曲,并且因此支票M的打印表面不会被导向部分61a的上端部分摩擦,致使支票M可以更平滑地被传送,并能保护打印表面。
在支票M的尾端Mb传送到某一个位置的条件下,即超过在S1803的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过程中导向部分61a的上端位置时,在步数达到(c2+ml2)之前,可以执行步骤S1804的过程,即翻转导向板61从敞开位置向闭合位置的切换操作。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正面打印位置设定/正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第二实施例中S1901到S1904的正面打印过程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中S701到S704的正面打印过程相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切换板43的切换操作。也即为促使切换板43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并切换到第一纸页路径选择姿态,支架22移到左侧非打印区中的位置P3(S1901),而且为了促使切换板43伸入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并切换操作到第二纸页路径选择姿态,支架22从左侧非打印区中的位置P3移动(S1904)。
图20是第二实施例中出纸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支票被传送到其尾端Mb被传送辊对35夹紧固定的位置(S2001,S2002)。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不设置纸页路径切换检测器46,并因此而使送纸电机38被正向驱动,直到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计数值n2达到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c8,这对应于从第一纸页检测器33到传送辊对35的路径长度C8。
图22A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部右侧截面图,图22B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部左侧截面图。如图所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翻转敞开/闭合机构60的结构,所述操纵杆63被张力螺管螺簧72顺时针推动。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纸页路径切换机构42的结构,或在于在等待插入支票M的状态下,切换板67被扭力螺簧74推动,以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并建立第一纸页路径选择姿态。下面将说明纸页路径切换机构42。
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部透视图,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部平面视图,图25A是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纸页路径切换机构的左视图,图25B是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纸页路径切换机构的平面视图,图25C是第三实施例打印机内纸页路径切换机构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在支架框17上设置可横向滑动的滑板65。滑板65是一个横向伸长的板状元件。在滑板65的左、右两侧和中心区域中分别形成横向延伸的狭槽65a。固定到支架框17的导向销(未示出)分别经狭槽65a插入到左、右两侧中。滑板65由导向销支撑,从而可以横向滑动。此时,对滑板65施加预定的滑动阻力,并且通过滑动阻力将滑板65固定到后面会要说明的每个凸轮位置。固定到支架框17的螺丝(未示出)经狭槽65a插入到中心区。滑板65通过螺丝防止滑脱。
耦接爪65b和65c分别直立在滑板65的横向两端。耦接爪65b和65c在支架移动区的左右非打印区中与支架22耦接,从而导致滑板65随着支架22向外部移动。
图26是表示第一纸页路径选择状态下的纸页路径切换机构透视图,图26A是表示支架与滑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6B是表示切换板与切换凸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7是表示第一纸页路径选择状态下的纸页路径切换机构透视图,图27A是表示支架与滑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7B是表示切换板与切换凸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8是切换板和翻转导向板的右侧截面图。如图所示,固定到主框架15上的切换凸轮支架70被置于滑板65之下,并由切换凸轮支架70支撑切换凸轮71,从而可以横向滑动。在切换凸轮71的后端部分上形成一个向上延伸的L形耦接凸伸71a。耦接凸伸71a安装在形成于滑板65上的耦接爪65d之间。按照这种结构,切换凸轮71随着滑板65移动。
在切换凸轮71的左后端部分上形成一个向上延伸并升高,同时还横向伸长的凸轮件71b。在凸轮件71b的前端部分上形成一个以预定的角度倾斜的斜坡部分71c。在切换板67的左前侧上形成一个向前延伸的耦接部分67c,它连结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导向部分67b。切换板67的耦接部分67c位于切换凸轮71凸轮件71的左侧。当支架22移到左侧非打印区中的位置P3时,滑板65移到左凸轮位置,并如图27所示那样,切换凸轮71的凸轮件71b的斜坡部分71c升高到切换板67的耦接部分67c,而且该耦接部分67c在凸轮件71b的平坦部分71d上滑移。在此情况下,根据耦接部分67c的向上转动,切换板67伸进第一纸页路径30中,选择第二纸页路径40。相反,当支架22移到右侧非打印区中的位置P2时,滑板65移到右侧凸轮位置,并如图26所示那样,切换凸轮71的凸轮件71b不与切换板67的耦接部分67c耦接。在此状态下,扭力螺簧74的推力促使切换板67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从而选择第一纸页路径30。
控制部分50的结构以及检查过程的基本控制程序实际上都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不过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等待支票M插入的状态下,切换板67受到扭力螺簧74的推动,形成第一纸页路径选择姿态,切换板67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MICR读取过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对第二实施例及附图(图17)的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在此省去对该过程的描述。
图2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为把支票M传送到第二纸页路径40,首先以与步骤S1801相同的方式将支票M的尾端Mb定位在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S2901)。之后,将支架22移到左侧非打印区中的位置P3,并且将切换板67切换操作成为第二纸页路径选择姿态,其中切换板67伸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S2902)。根据支架22的移动,翻转导向板61移到闭合位置。送纸电机38被反向驱动,以使驱动辊36被反向转动,由此将支票M送到第二纸页路径40中并再传送,直到其尾端Mb通过切换板67第二导向部分67b的顶端部分,使位于翻转导向板61的导向部分61a的下端部分。此时,支票M的传送距离等于第二纸页路径40上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到导向部分61a下端部分的路径长度C9。于是,路径长度C9被转换成送纸电机38驱动的步数,并且送纸电机38被反向驱动步数c9,从而传送支票M,直到其尾端Mb位于翻转导向板61导向部分61a的下端部分(2903)。
然后,暂时停止支票M的传送,并使支架22移到右侧非打印区中的位置P2,从而将翻转导向板61移到敞开位置(S2904)。作为选择,也可以在继续传送的同时切换操纵翻转导向板。此时,根据支架22的移动,切换板67被切换操作成第一纸页路径选择姿态,其中切换板67从第一纸页路径30缩回。翻转导向板61移到敞开位置之后,送纸电机38又被反向驱动,以传送支票M,直到支票M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开始的传送距离达到(C2+ML2),从而执行背面打印位置设定(S2905)。支票M沿处于敞开位置中的翻转导向板61传送,并且基本上与第一纸页路径30平行。继而,从右侧非打印区P向左移动以闭合翻转导向板61,由此形成第二纸页路径40(S2906)。根据翻转导向板61的移动,支票M的尾端Mb一侧被导向部分61a导引,移到第一纸页路径30中,并且背面打印起始位置M2置于打印头20上。这之后,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驱动打印头20,在反向驱动送纸电机38以传送支票M的同时,进行背面打印(S2907)。完成背面打印之后,支架22移到右侧非打印区P2,将翻转导向板61移到敞开位置(S2908),并且返回支票M,直到其尾端Mb位于纸页路径分叉位置47(S2909)。
图30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正面打印位置设定/正面打印过程控制步骤的流程图。首先,根据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信号检测支票M的前端Mt。具体地说,反向驱动送纸电机38,并且逐步传送支票M,直到支票M的前端Mt到达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位置(S3001,S3002)。另外,使送纸电机38被反向驱动预定的步数s2(任意的),以传送支票M,至其前端Mt位于距离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位置一定距离的上游侧(S3003)。接着使送纸电机38被正向驱动,并且逐步地驱动支票M,直到支票的前端Mt到达第二纸页检测器39的检测位置(S3004,S3005)。结果,就能消除纸页驱动系统的空转。然后,将支票M的前端Mt与正面打印起始位置M3之间的距离ML3′转变成送纸电机38的驱动步数,由此传送支票M,至正面打印起始位置M3与打印头20相对(S3006)。正面打印位置设定完成之后,与前端Mt指向出口12传送支票M的同时驱动打印头20,进行正面打印(S3007)。
出纸过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对第二实施例及附图(图20)的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在此省去对该过程的描述。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沿驱动辊36的外部周缘形成一条弧形的第二纸页路径40,充当用于翻转支票M的纸页路径。因此,支票在被传送辊对35夹紧固定的同时可按J形翻转,并因此而能由公共打印头20在支票M上实行双面打印。与记录纸页在多个辊之间传递的同时被翻转的结构相比,可以抑制卡纸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小充当翻转路径的第二纸页路径40的长度,使得可以缩小打印机的小大,并缩短处理时间。因为打印头20和驱动辊36位于第一纸页路径30的同侧,所以即使在支票M沿传送方向的长度长到,使背面打印期间尾端Mb一侧的部分和前端Mt一侧的部分在打印头20的位置处彼此重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支票M的背面打印。
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将形成第二纸页路径40的翻转导向板61构造成使其能够转动。因此,可以防止支票M的端部沿前进方向,即尾端Mb从第二纸页路径40进入第一纸页路径30时被卡纸。当支票M返回到第一纸页路径30时,不会在纸页路径连结位置48处弯曲。因此,可以更平滑地传送支票M,并且可以保护支票M的打印表面(后打印面)。
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切换板67被扭力螺簧47推到第一纸页路径选择姿态,选择第一纸页路径30,并被切换凸轮71支撑到第二纸页路径选择姿态,选择第二纸页路径40。因此当支票M翻转时,切换板67不会因记录纸页的硬挺性而转动。由此可以保持第二纸页路径40的长度恒定,并可精确地执行背面打印位置设定/背面打印过程。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包括翻转机构的打印机,其中纸页在被一对传送辊夹紧固定的同时,呈J形翻转,使得无论纸页的长度如何,都能够实现在纸页上进行双面打印,防止传送故障,减少部件数量,并减小打印机的大小。特别是,本发明优选用于实行特殊的应用,如支票打印机,不在纸页的整个表面上进行打印,而只在背面的一个严格的区域上进行打印。
虽然以上已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对实施例的说明,它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及最佳实施模式作出的改型和应用以及熟知的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机,其中,包括第一纸页路径;关于第一纸页路径设置的打印头,以在记录纸页上进行打印;一对传送辊,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用于沿接近打印头的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传送记录纸页;第二纸页路径沿第一辊的外周缘延伸,它在沿第二方向在偏离第一辊的分叉位置处与第一纸页路径分开,并在沿第一方向偏离第一辊的连结位置处再与第一纸页路径连结;和路径切换器,设在所述分叉位置附近,以使它被置于用来选择第一纸页路径的第一位置和用来选择第二纸页路径的第二位置,使得沿第二方向传送之记录纸页路径被切换到所述第一纸页路径或第二纸页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促进元件,把所述路径切换器推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一个位置;和止动器,把所述路径切换器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另一个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致动器,它把所述路径切换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另一个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支架,打印头安装在该支架上,该支架沿基本上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和切换凸轮,它与所述支架向预定位置的移动相适应地使所述路径切换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的另一个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支架,打印头安装在该支架上,该支架沿基本上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和切换凸轮,随着所述支架向着非打印区移动,将它选择地置于所述多个凸轮位置当中之一的位置处,从而在所述支架位于分布在非打印区中之第一切换位置时,把路径切换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并在所述支架位于分布在另一个非打印区中的第二切换位置时,把路径切换器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切换凸轮包括凸轮件,它适于靠紧路径切换器的耦接部分,以使该路径切换器位移。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切换控制器,当沿第一纸页路径在第一方向传送之记录纸页的尾端位于偏离第一方向上分叉位置的一个位置时,该切换控制器把所述路径切换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中之一位置处,并且驱动一对传送辊,沿第二方向传送记录纸页。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导向元件,该元件至少形成所述第二纸页路径的一部分,它被置于敞开位置和闭合位置,所述敞开位置用于沿基本上与第一纸页路径平行的方向导引记录纸页,而所述闭合位置用于将记录纸页导向连接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促进元件,它将所述导向元件推向敞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支架,打印头安装在该支架上,该支架沿基本上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和可转动的导向操作机构,它设有用于与支架耦接的第一耦接元件以和用于与导向元件耦接的第二耦接元件;在所述支架被移向预定位置时,所述导向操作器通过第一耦接元件与支架耦接而绕轴转动,使第二耦接元件与导向元件耦接,抵住促进元件的推力使导向元件位移。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导向控制器,当沿着被置于敞开位置之导向元件在第二方向上传送的记录纸页前端通过更为靠近连结位置之导向元件的端部之后,所述导向控制器将所述导向元件置于闭合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当记录纸页的前端位于比连结位置更靠近打印头的位置时,所述记录纸页的前端沿第一方向被传送的情况下,所述导向控制器把导向元件置于敞开位置。
13.如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定位止挡器,它被放在伸入所述第一纸页路径的位置和从该第一纸页路径缩回的位置;该定位止挡器与放置在闭合位置的导向元件一起形成第二纸页路径。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还包括打印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打印机在沿第一纸页路径传送之记录纸页的第一面上实行打印,并在经第二纸页路径传送之记录纸页的第二面上实行打印。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打印头和第一辊关于第一纸页路径布置在同一侧。
全文摘要
在带翻页机构的打印机中,由公共打印头在纸页的双面打印。由一对传送辊在夹紧固定纸页的同时翻转纸页,实现减少打印机部件并防止传送故障等。所述打印机(10)包括第一纸页路径(30)。打印头(20)设在第一纸页路径上以在记录纸页(M)上实行打印。一对传送辊(35)包括第一辊(36)和第二辊(37),用于沿接近打印头的第一方向(朝向出口12)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朝向入口11)传送记录纸页。第二纸页路径(40)沿第一辊的外周缘延伸,在第二方向偏离第一辊的分叉位置(47)处与第一纸页路径(30),并在沿第一方向偏离第一辊的连结位置(48)处再与第一纸页路径连结。在分叉位置附近设置路径切换器(43,67),以使它被置于用来选择第一纸页路径的第一位置和用来选择第二纸页路径的第二位置,使得沿第二方向传送之记录纸页路径切换到第一纸页路径或第二纸页路径。
文档编号B41J3/60GK1463227SQ02801971
公开日2003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4日
发明者佐佐木俊幸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