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70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介质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热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在介质的两面上打印图象,成像设备可以被设计成在介质的相对两面上包括两个打印头。然而,这将增加成像设备的制造成本和操作成本。成像设备也可以被设计成包括单独一个打印头,其中,介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一次呈现给打印头,以用于双面打印。在这种情况下,打印头被固定而介质是转动的,或者,打印头在介质的两个表面之间移动。
于是,存在一种对改进的热成像设备的需求,该热成像设备包括一个打印头,该打印头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以面对介质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从而在介质的两面上打印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提供至少如下的优点。于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热成像设备,该热成像设备包括打印头,该打印头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以面对介质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从而在介质的两面上打印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成像设备,其包括支撑介质的压辊;打印头,该打印头包括向介质施加热量以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加热单元,该打印头围绕压辊转动,以便在第一位置使打印单元面对介质的第一表面,而在第二位置面对介质的第二表面;以及约束元件,该约束元件与打印头一起旋转,以约束压辊在介质传输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在打印头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置于由压辊和打印头所形成的打印辊隙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热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传输单元,该传输单元置于穿过压辊中心的基准线上,并且该传输单元传输介质。加热单元在打印头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所处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对称,该基准线穿过传输单元和压辊的中心。打印头的旋转中心是穿过加热单元的法线和基准线的交叉点,而压辊的中心与打印头的旋转中心偏离。压辊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端,而约束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约束器,它们约束压辊在介质传输方向上的运动。在打印头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第一和第二约束器接触压辊的第一端。第一和第二约束器之间的距离长于第一直径。该距离大约与打印头的旋转中心与压辊的中心偏离的距离相等。
根据另一方面,打印头通过旋转大约180度而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热成像设备还包括散热器,该散热器散发热量,连接到打印头上,其中,约束元件与散热器形成为一个整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热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套管,该套管具有内周,压辊的两端插入到该内周中,并且该套管旋转地支撑压辊。内周形成为狭槽,以允许压辊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移动。该狭槽在介质传输方向上尺寸增大。
从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和显著特征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清楚,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参照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清楚,图中图1和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热成像设备的横截面图;图3和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套管的视图;图5和6是用于说明打印头的旋转中心的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热成像设备的透视图;图8是沿着线I-I’截取的热成像设备的横截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打印头的旋转结构的热成像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10A到10I是说明打印头的旋转操作的视图;以及图11是用在本发明中的示例性介质的横截面图。
遍及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理解为标识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说明书中限定的事项,如详细的构造和元件是提供来有助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全面理解。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髓的前提下,在此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化和改进都是可以作出的。而且,省略了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以清晰和简明。
如图1和2所示,热成像设备包括打印头51和面对打印头51的压辊52,以支撑介质10并形成打印辊隙。打印头51围绕压辊52旋转,并移动到面对介质10的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见图1)以及面对介质10的第二表面的第二位置(见图2)。图1和2是示出用于将打印头51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的热成像设备的结构的示例。打印头51连接到支撑托架53上。在支撑托架53的外周上形成齿轮53a。马达104包括与齿轮53a啮合的涡轮105。当支撑托架53由马达104转动时,打印头51围绕压辊52旋转并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
传输单元40传输介质10。介质10由拾取辊53从纸盒70中拾取,并沿第一方向A1经传输单元40传输到打印头51和压辊52之间的位置。当介质10置于预定的打印开始位置时,传输单元沿第二方向A2传输介质10。打印头51通过将热量施加到第一表面上而在介质10的第一表面上打印图像。介质10经排出单元60暂时排出。当介质10完全穿过打印头51和压辊52时,传输单元40停止传输介质10。马达40转动支撑托架53,以将打印头51置于第二位置。传输单元40再次沿第一方向A1传输介质10到打印头51和压辊52之间的位置。介质10的第二表面面对打印头51。当介质10置于预定的打印开始位置时,传输单元40沿第二方向A2传输介质10。打印头51通过向介质10的第二表面施加热量而在其上打印图像。介质10经排出单元60排出。
用于本实施例的介质10可以具有如图11所示的结构。预定颜色的墨水层12和13分别形成在基片11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上。墨水层12和13可以具有单层结构以产生单色,或者具有多层结构,以产生多种颜色。作为示例,第一表面上的墨水层12包括两层,以产生黄色和洋红色图像,而在第二表面上的墨水层13包括单独一层,以产生青色图像。另外,墨水层12和13可以产生相同颜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热成像设备可以利用单独一个打印头51在介质10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上打印图像。热成像设备的技术范围不限于在介质第一和第二表面上的墨水层12和13的结构。
作为示例,介质10的基片11可以是透明的。可以在墨水层12和13的一个,例如墨水层12的最外表面上形成不透明薄膜。位于第一位置的打印头51将热量施加给墨水层12,以形成黄色和洋红色图像,并移动到第二位置,并向墨水层13施加热量,以形成青色图像。当从墨水层13一侧观察时,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叠加,由此形成全彩色图像。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热成像设备还可以用于双面打印,将不同的图像打印到介质10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基片11是不透明的。
打印头51包括加热单元59,将热量施加给介质10,以在其上形成图像。加热单元59必须位于由压辊52形成的打印辊隙处,以将热量有效地施加给介质10。为了确保这个,热成像设备包括约束元件54。约束元件54连接到打印头51上,并且与打印头51一同旋转。压辊52由插入到套管90和90a的内周91的其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如图3所示。压辊52包括第一端52b。约束元件54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约束器54a和54b,在打印头51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它们通过接触压辊52的第一端52b来限制压辊52在介质10的传输方向上移动。当介质10沿第二方向A2被传输时,压辊52趋于在第二方向A2上被拖曳。因此,第一和第二约束器54a和54b约束压辊52在第二方向A2上的移动。套管90和90a的内周91优选地形成为在介质10的传输方向上延伸的狭槽,如图3所示。更优选的是,狭槽在介质10的传输方向上扩大,如图4所示。参照图1,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第一约束器54a置于朝向第二方向A2的压辊52的第一端52b,并约束压辊52在第二方向A2上沿着套管90和90a的内周91移动过远。参照图2,打印头51处于第二位置,第二约束器54b置于朝向第二方向A2的压辊52的第一端52b,并约束压辊52在第二方向A2上沿着套管90和90a的内周91移动过远。
为了获得良好的打印质量,第一和第二表面的打印开始位置必须精确相同,并且打印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上的黄色、洋红色和青色图像必须精确重叠。加热单元59和压辊52的接触位置优选地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都精确相同,以在介质10的两面上打印相同质量的图像,由此获得高质量的最终图像。
为了精确匹配介质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打印开始位置,并且使得加热单元59和压辊52的接触位置相同,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本实施例的热成像设备将打印单元59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设置(见图1和图2),该基准线连接传输单元40和压辊52的中心52a。然后,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时,加热单元59和传输单元40之间的距离等于在打印头51处于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59和传输单元4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容易地匹配打印开始位置。传输单元40包括一对辊41和42,这对辊41和42彼此接触地转动。在此,基准线L1连接这对辊41和42的接触点40a和压辊52的中心52a。
更具体地说,当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时,传输单元40将从纸盒70拾取的介质10沿第一方向A1传输。当介质10的尾端穿过传感器43时传输单元40停止传输介质10。然后,传输单元40在第二方向A2上传输介质10。在介质的尾端再次穿过传感器43之后,当介质10在第二方向A2上传输预定时间段时,介质10到达打印开始位置。另外,在打印头51处于第二位置时,传输单元40将第一表面上打印有图像的介质10沿第一方向A1传输,并在介质10的尾端穿过传感器43时停止。然后,传输单元40再次在第二方向A2上传输介质10。如果在介质10的尾端穿过传感器43之后,介质10在第二方向A2上传输与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时相同的时间段,则,介质10到达打印开始位置。因此,通过简单的控制方法,可以精确匹配打印开始位置。
由于在本发明的热成像设备中打印头51围绕压辊52旋转,以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优选的是,打印头51的旋转中心是压辊52的中心52a。例如,如果压辊52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彼此间隔大约180度,,如图5的虚线所示,加热单元59必须精确位于线L2上,在压辊52处于第一位置时,该线L2径直穿过压辊的中心52a。这确保了在打印头51处于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59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地位于线L2上。
然而,由于制造或装配误差,加热单元59会具有位置误差B。即,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5的实线所示,打印头51可以从线L2偏离。当打印头51围绕压辊52的中心52a旋转大约180度并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59位于相对于压辊52的中心52a对称的点处,如图5中阴影部分所示。那么,加热单元59和传输单元40之间的距离取决于打印头51是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而有所不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的热成像设备中,加热单元59的法线L3与基准线L1的交叉点是打印头51的旋转中心RC。加热单元59的位置如图5所示,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时加热单元59的位置与打印头51处于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59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因此,加热单元59和传输单元40之间的距离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约束器54a和54b之间的距离比压辊52的第一端52b的直径长压辊52的中心52a偏离打印头51的旋转中心RC的距离那么多,如图1和2所示。
旋转中心RC的这种移动不限于打印头5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隔大约180度的情况。例如,加热单元59的法线L3与基准线L1的交叉点被设定为打印头51的旋转中心RC,即使在打印头51的第一和第二位置间隔大约120度,如图6所示。
根据如上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时加热单元59的位置可以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于打印头51处于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59的位置。这是通过将加热单元59的法线L3与基准线L1的交叉点设定为打印头51的旋转中心RC来实现的。另外,压辊52与加热单元59的接触条件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和处于第二位置时相同。因此,打印头51在它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的打印开始位置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方法而精确匹配,由此获得高质量的彩色图像。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热成像设备的透视图,图8是沿着线I-I’截取的热成像设备的横截面图,图9是说明将打印头51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的结构的热成像设备的透视图。旋转打印头51的方法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参照图7和8,框架100包括基底101,该基底101带有底板102垂直于基板101的和侧板102和102a。其中排列介质10的纸盒70安装在框架100的一侧上。拾取介质10的拾取辊63放置在纸盒70之上。排出单元60在纸盒70之上接触拾取辊63,并包括将其上打印有图像的介质10排出的排出辊61以及接触排出辊61的导辊62。在本实施例中,拾取辊63和排出辊61彼此接触,并且由单独一个驱动马达(未示出)驱动。驱动马达可以连接到侧板102a上。打印头51和压辊52放置在排出单元60的相对侧,在侧板102和102a之间。介质10由传输单元40传输。传输单元40包括一对辊41和42,这对辊被迫使彼此接触。驱动马达的旋转力仅被传递到辊41和42中的一个上,这个然后驱动另一个。
参照图7和9,打印头51连接到一对支撑托架53上。散发打印头51产生的热量的散热器55连接到打印头51上。第一和第二约束器54a和54b形成在散热器55的侧壁55a上。这种结构允许部件的数量减少,并且制造过程简化,这是由于图1和2的约束元件54与散热器55形成为单独一个整体。形成在散热器55的侧壁55a上的铰接轴81插入到支撑托架5上形成的铰接孔82中,并且打印头51以能够使打印头51围绕铰接孔82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支撑托架53上。旋转导引件103连接到支撑托架53上。打印头51被第二弹性元件83向压辊52弹性偏压。例如,第二弹性元件83可以是一端连接到打印头51上而另一端连接到旋转导引件103上的拉伸弹簧,该旋转导引件103覆盖压辊52,如图9所示。
形成在散热器55的侧壁55a上的轴84插入到支撑托架53上形成的通孔85中。优选的是,通孔85是以铰接孔82为中心的弧,以允许打印头与压辊52形成接触和脱离接触。另外,第一和第二约束器54a和54b优选地形成为以铰接孔82作为它们中心的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马达的功率不直接传递到压辊52。压辊52通过与介质10形成接触而被转动,而介质10由传输单元40传输。
套管90连接到侧板102上。套管90包括内周91和第一外周92,该第一外周92与内周91偏心位置误差B那么大,如图5和6所示,并且套管90还包括第二外周93和第三外周94。套管90a(见图3)连接到侧板102a上。套管90a包括内周91、第一外周92、和第三外周94。压辊52的两端插入到套管90和90a的每个内周91中。优选的是,套管90和90a的内周91具有如图3和4所示的狭槽形式,或者在介质10的传输方向A1和A2上扩大的狭槽形式。第一外周92可旋转地插入到支撑托架53上形成的支撑孔86内。旋转凸轮95可旋转地耦合到第二外周93上。旋转凸轮95包括凸轮单元97,该凸轮单元97接触齿轮96和轴84。马达104(见图7)包括与齿轮96啮合的涡轮105。马达所连接的托架106连接到侧板102上。套管90和90a的第三外周94插入到侧板102和102a上所形成的相应的孔107中。套管90的第二外周93的一端由托架106支撑。托架106确保旋转凸轮95不与第二外周93分离。优选的是,第三外周94与第一外周92同心。根据上述结构,支撑托架53和旋转凸轮95二者具有相同的旋转中心,该旋转中心是打印头51的旋转中心RC。支撑托架53具有圆形外周87。彼此分离大约180度的第一和第二连接沟槽88和89形成在外周87上。闭锁元件20从侧板102枢转。第一弹性元件25将力朝向第一和第二连接沟槽88和89施加到闭锁元件20上。在本实施例中,闭锁元件20从由旋转凸轮95从第一和第二连接沟槽88和89中释放,并且由第一弹性元件25与第一和第二连接沟槽88和89相连接。闭锁元件20包括突起21和凸轮随动件22,其中该突起闭锁到第一和第二连接沟槽88和89内,而凸轮随动件22与旋转凸轮95的凸轮单元97相接触。
图10A到10I是打印头51的旋转操作的视图。虽然在图10A到10I中没有特别示出,但是旋转凸轮97和支撑托架53的旋转中心与压辊52的中心52a距离位置偏差B那么远。
如图10A所示,打印头51压靠在压辊52上。而且,闭锁元件20的突起21闭锁到第一连接沟槽88内。从而,打印头51闭锁在第一位置。由拾取辊63从纸盒70输出的介质10被传输到传输单元40。优选的是,打印头51在介质10被传输到打印头51和压辊52之间之前与压辊52分开。
参照图10B,旋转凸轮95在方向C1上旋转,并且凸轮单元97推动轴84。支撑托架53并不旋转,这是由于闭锁元件20的突起21闭锁在第一连接沟槽88内。在轴84被沿着通孔85在方向D1上被推动时,打印头51围绕铰接孔82旋转,并与压辊52分离。在此,由于第一和第二约束器54a和54b具有圆弧形式,打印头51可以自由旋转,而不会与压辊52的第一端52b干涉,如图9所示。在这种状态下,传输单元40将介质10在方向A1上传输,并将介质10供给到打印头51和压辊52之间。即使压辊52被旋转,介质10也可以被毫无阻力地输入到打印头51和压辊52之间,这是因为打印头51和压辊52是分离的。
当介质10的尾端穿过传感器43时,传输单元40停止传输介质10。参照图10C,旋转凸轮95在方向C2上旋转。支撑托架53不旋转,这是由于闭锁元件20的突起21闭锁在第一连接沟槽88内。打印头51由第二弹性元件83的弹力而围绕铰接孔82在方向D2上旋转,并被迫使与压辊52相接触。
从此,传输单元40开始在第二方向A2上传输介质。压辊52趋于在第二方向上被拖曳。第一约束器54a接触压辊52的第一端52b,以约束压辊52被拖曳过远。因此,打印头51的加热单元59被定位在压辊52形成的打印辊隙处。在介质10的尾端再次穿过传感器43之后预定时间段,介质10位于打印开始位置,并且打印头51向介质10的第一表面施加热量,以打印洋红色和黄色图像。洋红色和黄色图像取决于例如打印头51的温度和加热时间而选择性地产生。例如,可以通过施加高温热量较短时间来形成洋红色图像,而可以通过长时间施加低温热量来形成黄色图像。排出单元60暂时排出介质10。在介质10的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完成之后,传输单元40停止传输介质10。
现在,执行将打印头51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程序,以在介质10的第二表面上打印图像。
参照图10D,当旋转凸轮95在方向C2上旋转时,凸轮单元97推动凸轮随动件22,并在方向E1上枢转闭锁元件20。然后,突起21与第一连接沟槽88分离,提升支撑托架53,使得它可以自由旋转。因此,凸轮单元97连续在方向C2上转动并推动轴84。然后,如图10E所示,取代在方向D1上推动打印头51,支撑托架53在方向C2上旋转。在支撑托架53在方向C2上旋转的同时,凸轮单元97推动轴84。因此,打印头51实际上可以稍微与压辊52分离。当凸轮单元97不再接触凸轮随动件22时,由于第一弹性元件25的弹力,闭锁元件20连续接触支撑托架53的外周87。
在支撑托架53旋转例如大约180度之后,闭锁元件20由于第一弹性元件25的弹力而在方向E2上转动,突起21闭锁到第二连接沟槽89内,并且支撑托架53被闭锁而不能转动,如图10F所示。打印头51被置于面对介质10的第二表面的第二位置处。由于打印头51的旋转中心RC与压辊52的中心52a不同,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时加热单元59的位置与打印头51处于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59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因此,加热单元59和传输单元40之间的距离在打印头51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都相同。
即使在旋转凸轮59持续在方向C2上旋转,由于突起21闭锁在第二连接沟槽89内,支撑托架53不旋转。反之,如图10G所示,打印头51随着轴84沿着通孔85被推动而与压辊52分离。
在这种状态下,传输单元40在方向A1上传输介质10,在介质10的尾端穿过传感器43之后,传输单元40停止。当旋转凸轮95在方向C1上旋转时,由于突起21闭锁在第二连接沟槽89内,支撑托架53不旋转。反之,如图10H所示,打印头51随着轴84沿着通孔85返回而与压辊52形成接触。
传输单元40再次在第二方向A2上传输介质10。压辊52趋于在方向A2上被拖曳。接触压辊52的第一端52b的第二约束器54b约束压辊52被拖曳过远。因此,打印头51的加热单元59被置于由压辊52形成的打印辊隙处。在介质10的尾端再次穿过传感器43预定时间段之后,打印头51向介质10的第二表面施加热量,以在介质10上打印青色图像。在两个表面上打印了图像的介质10由排出单元60排出到热成像设备的外侧。
当图像打印完成后,旋转凸轮95在方向C1上转动,如图10I所示。凸轮单元97推动凸轮随动件22,并在方向E1上枢转闭锁元件20。然后,突起21从第二连接沟槽89中解脱,并且支撑托架53被释放使得它可以自由旋转。当凸轮单元97推动轴84时,支撑托架53转动,直到突起21由第一弹性元件25的弹性力闭锁到第一连接沟槽88内为止。然后,打印头51返回到如图10A所示的第一位置。打印头51可以在图10A所示的状态下或者在如图10B所示的打印头51与压辊52分离的状态下等待下一次打印操作。
根据上述结构,如果介质10的基片11是透明的,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重叠而形成全彩色图像。如果基片11是不透明的,通过在介质10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上打印不同的图像,可以实现双面打印。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热成像设备具有以下益处第一,约束元件确保了打印头一直处于由压辊形成的打印辊隙处,即使在打印头的位置变化到第一或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通过使第一和第二位置相对于基准线对称地定位,可以轻易匹配打印开始位置;
第三,通过使打印头的旋转中心不同于压辊的中心,无论打印头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压辊与加热单元的接触条件可以相同;第四,通过将散热器和约束元件形成单独一体,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过程;第五,通过将套管的内周形成为狭槽或在介质传输方向上扩大的狭槽,压辊在它由约束元件约束之前可以轻易移动;第六,由于打印头转动,介质的传输路径可以简化,并且热成像设备可以更可靠。而且,热成像设备可以比传统打印机小。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成像设备,包括支撑介质的压辊;打印头,该打印头包括向介质施加热量以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加热单元,该打印头围绕压辊旋转,以便在第一位置使加热单元面对介质的第一表面,并且在第二位置使加热单元面对介质的第二表面;以及约束元件,该约束元件与打印头一起旋转,以约束压辊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在打印头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处于由压辊和打印头形成的打印辊隙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打印头旋转大约180度,以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像设备,还包括散热器,该散热器散发热量,连接到打印头上,其中,约束元件与散热器形成为单独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像设备,还包括套管,该套管具有内周,压辊的两端插入到该内周内,并且该内周可旋转地支撑压辊,其中内周形成为狭槽,以允许压辊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内周形成为在介质传输方向上尺寸增大的狭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像设备,还包括传输单元,该传输单元位于穿过压辊中心的基准线上,并且传输介质;其中打印头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对称,该基准线穿过传输单元和压辊的中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打印头的旋转中心是穿过加热单元的法线与基准线的交叉点;并且压辊的中心与打印头的旋转中心偏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压辊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端;以及约束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约束器,在打印头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和第二约束器通过接触压辊的第一端来约束压辊在介质传输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和第二约束器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直径长打印头的旋转中心偏离压辊的中心的距离那么多。
9.如权利要求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打印头通过旋转大约180度而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成像设备,还包括散热器,该散热器散发热量,连接到打印头上,其中约束元件与散热器形成为单独一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成像设备,还包括套管,套管具有内周,压辊的两端插入到该内周中,并且该内周可旋转地支撑压辊,其中内周形成为狭槽,以允许压辊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内周形成为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尺寸增大的狭槽。
13.一种热成像设备,包括支撑介质的压辊;打印头,该打印头包括向介质施加热量以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加热单元,该打印头围绕压辊旋转,以便在第一位置使加热单元面对介质的第一表面,并且在第二位置使加热单元面对介质的第二表面;散发热量并连接到打印头上的散热器;位于穿过压辊的中心的基准线上并传输介质的传输单元;以及约束元件,该约束元件与打印头一起旋转,以约束压辊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在打印头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处于由压辊和打印头形成的打印辊隙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在打印头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的位置相对于穿过传输单元和压辊的中心的基准线对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打印头的旋转中心是穿过加热单元的法线与基准线的交叉点;并且压辊的中心与打印头的旋转中心偏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压辊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端;以及约束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约束器,在打印头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和第二约束器通过接触压辊的第一端来约束压辊在介质传输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和第二约束器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直径长打印头的旋转中心偏离压辊的中心的距离那么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打印头通过转动大约180度而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成像设备,其中,约束元件与散热器形成为单独一体。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成像设备,还包括套管,套管具有内周,压辊的两端插入到该内周中,并且该内周可旋转地支撑压辊,其中内周形成为狭槽,以允许压辊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移动。
20.一种热成像设备,包括支撑介质的压辊;打印头,该打印头包括向介质施加热量以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加热单元,该打印头围绕压辊旋转,以便在第一位置面对介质的第一表面,并且在第二位置面对介质的第二表面;散发热量并连接到打印头上的散热器;套管,套管具有内周,压辊的两端插入到该内周中,以便可旋转地支撑压辊;位于穿过压辊的中心的基准线上并传输介质的传输单元;以及约束元件,该约束元件与打印头一起旋转,以约束压辊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在打印头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处于由压辊和打印头形成的打印辊隙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成像设备,其包括支撑介质的压辊;打印头,该打印头包括向介质施加热量以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加热单元,该打印头围绕压辊旋转,以将加热单元移动到面对介质的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以及面对介质的第二表面的第二位置;以及约束元件,该约束元件与打印头一起旋转。约束元件约束压辊在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在打印头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单元处于由压辊和打印头形成的打印辊隙处。
文档编号B41J11/04GK1778563SQ2005101181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6日
发明者孙明甫, 韩东勋, 李龙德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