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70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特别是用于对图像生成装置的印刷处理单元中产生的臭氧进行排气的臭氧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图像生成装置中,为了将电荷施加给印刷处理单元的感光体,利用高压电源进行电压的施加。这时,从电场发生部(充电线部、真电极的针部等)产生臭氧,这是公知的。
臭氧不仅对人体也对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而且,会损坏配置在图像生成装置上的感光体的感光层。因此,根据图像生成装置的使用历史,虽时间的经过,不能施加适当的电压,会在感光体局部上产生不均匀的电场,引起称作“打字模糊”或“感光度不良”的弊端。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从图像生成装置向装置外排气的时候,在排出口配置臭氧过滤器,在使排出空气满足给定环境标准的状态下进行排气。
另外,关于臭氧发生部,长期以来,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法,换句话说,相对臭氧发生源配置导管等屏蔽部件,以提高换气效率,迅速除去所产生的臭氧,或者使感光体等的易受臭氧污染的部件远离臭氧发生源(参照特开平04-120556号公报、特开平08-95474号公报)。
另一方面,在近年来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中,如现有技术那样,大多开发的装置是,并不是用一个装置进行一种印刷处理,而是用一个装置进行多种印刷处理(黑、黄、红、兰)。
在这类彩色图像生成装置中,配置有对应于各印刷处理单元的排气导管、排气风扇,这使装置大型化,而且增加了成本。因此,通常,谋求相对一个排气风扇连接多个导管,对产生的臭氧高效率地吸气,并向装置外排气,减少装置内污染的方法。
作为以往的排除臭氧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设置于臭氧发生部的导管的吸气部上形成多个开口部(孔),一边将新鲜的空气导入臭氧发生部,一边将产生的臭氧吸引到导管内。
另外,上述开口部的孔径是距离排气风扇越远则越大,排气风扇的效率(吸气效率)是恒定的。
但是,根据以往的方法,通过一个排气风扇,同时从多个印刷处理单元将所发生的臭氧排气时,根据排气风扇与印刷处理单元的位置关系,在排气效率方面产生误差。
因此,以往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中,仅仅考虑排气的导管构成中的臭氧浓度不平衡,出现了在臭氧浓度高的部分对构成部件带来恶劣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减少残留在印刷处理单元内的臭氧浓度的同时,能实现臭氧浓度均匀化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各构成如下。
本发明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第1宗旨是,备有进行了分色的图像信息与分色后的色彩一致的多个印刷处理单元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从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包围上述印刷处理单元的电场发生部的屏蔽部;以及与该屏蔽部连通,对该屏蔽部内产生的臭氧进行排气的排气通路,上述排气通路具有沿着上述多个屏蔽部分别设置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以及与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连接的主排气通路,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以使流入上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与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流入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为相同方向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第2宗旨是,除了第1宗旨记载的构成外,其特征是,上述主排气通路沿着该印刷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延伸地设置在并列设置的多个印刷处理单元的一端侧,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沿着相对主排气通路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同时,沿着上述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并列地设置,在上述主排气通路上,在并列设置的两端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更内侧配置有排气风扇。
本发明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第3宗旨是,除了第1或第2宗旨记载的构成外,其特征是,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与上述主排气通路的连接部,在从相对主排气通路垂直的方向朝向流入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的下游倾斜地连接着。
本发明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第4宗旨是,除了第2宗旨记载的构成外,其特征是,流入上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和来自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为顺向方向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相对主排气通路,在沿着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的方向上,以9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连接着。
本发明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第5宗旨是,除了第2宗旨记载的构成外,其特征是,流入上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和来自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朝向主排气通路,在与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的相反方向上,以9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连接着。
根据第1~第5宗旨记载的发明,在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中,作为对臭氧进行排气的排气通路,具有沿着上述多个屏蔽部设置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以及与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连接的主排气通路,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以流入上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与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流入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为顺向方向的方式形成。因此,使空气从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向主排气通路的流动顺利,在降低各印刷处理单元内残留的臭氧浓度的同时,能实现臭氧浓度均匀化。
另外,除了第1~第5宗旨记载的发明所得到的上述共同的效果之外,根据各宗旨记载的发明,还能得到下述效果。
详细地说,根据第2宗旨记载的发明,上述主排气通路沿着该印刷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延伸地设置在并列设置的多个印刷处理单元的一端侧,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沿着相对主排气通路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同时,沿着上述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并列地设置,在上述主排气通路上,在并列设置的两端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更内侧配置有排气风扇。因此,不会使装置外形大型化,可紧凑地构成。
根据第3宗旨记载的发明,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与上述主排气通路的连接部,在从相对主排气通路垂直的方向朝向流入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的下游倾斜地连接着。因此,使空气从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向主排气通路的流动顺利。
根据第4宗旨记载的发明,流入上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和来自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为顺向方向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相对主排气通路,在沿着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的方向上,以9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连接着。因此,使空气从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向主排气通路的流动顺利。
根据第5宗旨记载的发明,流入上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和来自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朝向主排气通路,在与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的相反方向上,以9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连接着。因此,使空气从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向主排气通路的流动顺利。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全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构成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印刷处理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构成上述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及与之连通的排气导管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全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上述臭氧排气结构的印刷处理单元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构成的说明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形式的臭氧排气结构的实施例的比较例全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本实施例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7B是表示本实施例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带电器壳体内的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7C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臭氧过滤器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8A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比较例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8B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比较例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8C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比较例的臭氧过滤器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臭氧排气结构的全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1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2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10C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3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10D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1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2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11C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3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图11D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图1~图3是实施发明的形式的一个例子,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全体构成的说明图(从后方观察的断面图),图2是表示构成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印刷处理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构成上述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及与之连通的排气导管的构成的说明图。
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1如图1、图2所示,是备有多个印刷处理单元20(20a、20b、20c、20d)的图像生成装置1,该多个印刷处理单元20(20a、20b、20c、20d)使进行了分色的图像信息与分色后的色彩一致,该图像生成装置1还包括臭氧排气结构,该臭氧排气结构备有对印刷处理单元20内产生的臭氧进行排气的排气导管。
在这里,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1与操作者的位置关系是,操作者位于图1所示的图像生成装置1的对峙一侧。换句话说,图像生成装置1的未图示的一侧面为操作侧,图1的正面看到的左右方向与操作者面向操作侧的情况的左右方向相反。
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前侧(F侧)表示操作者一侧,后侧(R侧)表示图像生成装置1后侧,即图1中图示的面一侧。
首先,说明图像生成装置1的全体构成。
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1如图1所示,是对图像信息进行分色,按每一色彩形成图像,将彩色图像输出的所谓数字彩色打印机,大致由图像生成部108和给纸部109构成,基于来自连接到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图中省略)的印刷作业,在记录用纸上形成多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图像生成部108是电子照相方式的,使用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形成多色图像,主要由曝光单元10、印刷处理单元20、定影单元27、转印带单元30、转印带清洁单元37构成。
图像生成部108的概略构成是,在图像生成装置1的框体1a一端侧的上部配置有定影单元27,在该定影单元27的下方,从框体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配置有转印带单元30,同时,在该转印带单元30的下方配置有印刷处理单元20,进一步在该印刷处理单元20的下方配置着曝光单元10。另外,在转印带单元3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转印带清洁单元37。进一步,在图像生成部108的上部,邻接定影单元27设置有排纸托盘43。
在该图像生成部108的下侧,构成给纸部109。
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印刷处理单元20,设置有对应于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的4个印刷处理单元20a、20b、20c、20d。
这些印刷处理单元20a、20b、20c、20d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在框体1a内,分别备有每种颜色的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鼓21a、21b、21c、21d;使该感光体鼓21a、21b、21c、21d带电的带电器22a、22b、22c、22d;显像器23a、23b、23c、23d;以及清洁器单元24a、24b、24c、24d等。
在这里,标注在对应于每一种颜色的构成要素上的a、b、c、d的记号,虽然记载着分别与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对应的内容。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指定对应于特定颜色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的情况之外,将相对各种颜色所设置的构成要素集中起来,记载为感光体鼓21、带电器22、显像器23、清洁器单元24。
感光体鼓21配置成其外周面的一部分与转印带31的表面接触的形式,同时,沿着鼓的外周面接近地配置有作为电场发生部的带电器22、显像器23及清洁器单元24。
带电器22如图2、图3所示,主要由栅极电极221、针状电极222、电极夹223、作为屏蔽部的带电器壳体224构成。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带电器22,虽然使用了充电型带电器,但是,也可以使用辊型带电器,刷型带电器等。
带电器22配置成在隔着感光体鼓21,与配置转印带单元30的位置相反的一侧,栅极电极221与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相接触。换句话说,栅极电极221配置在感光体鼓21的下方。
栅极电极221形成为格子状或网格状,以给定电位给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均匀地带电。
针状电极222呈细锯齿状,经由栅极电极221与感光体鼓21对峙,同时沿着感光体鼓21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着。
电极夹223沿着感光体鼓21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着,将针状电极222保持在带电器壳体224内。
带电器壳体224是将针状电极222与外部屏蔽的屏蔽部,包围着针状电极222及电极夹223,同时,呈使栅极电极221侧开口的箱状,在该开口部配置着栅极电极221。
于是,带电器22在感光体鼓21的下方设置成配置栅极电极221的带电器壳体224的开口侧朝向上方,针状电极222配置在该栅极电极221的下方的状态。
带电器壳体224如图3所示,在F侧、F侧与R侧的大致中央部及R侧的3个部位,形成构成吸气部225的开口部225a、225b、225c。
开口部225a、225b、225c沿着带电器壳体224的长度方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该开口部225a、225b、225c的开口面积以印刷处理单元的断面面积的5%程度形成。
另外,沿着带电器壳体224的针状电极222下方一侧面224a形成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
一侧面224a上,如图3所示,在F侧、F侧与R侧的大致中央部及R侧的3个部位,与开口部225a、225b、225c对应地在3个部位形成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连通的连通孔226。连通孔226的开口呈矩形形状,以大致相同的开口面积形成。
显像器23如图2所示,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按每一种颜色容纳在每一显像器23中,沿着感光体鼓的旋转方向(图中的箭头A方向),配置在带电器22的下游侧。而且,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供给形成于该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使其显像化。
清洁器单元24在感光体鼓的旋转方向上配置在带电器22的上游侧。另外,清洁器单元24如图2所示,具有清洁板241,该清洁板241沿着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对接地配置着,构成为刮取并回收该感光体鼓21上残留的调色剂的结构。图中的符号242是用于输送经过回收的调色剂的输送螺杆。
曝光单元10如图1所示,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以各种颜色的每一种颜色在各感光体鼓21上照射激光,生成静电潜像,主要由备有激光照射部11a的激光扫描单元(LSU)11;多角镜12及以各种颜色的每一种反射激光的反射镜13a、13b、13c、13d、14a、14b、14c构成。
从激光照射部11a发出的激光通过多角镜12进行分色之后,由反射镜13a~13d、14a~14c反射,按每一种颜色照射在各自的感光体鼓21上。
此外,激光扫描单元11也可以是采用写入头的结构以代替激光照射部11a,该写入头将EL(Electro Luminescence)、LED(Light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并列成阵列状。
转印带单元30主要由转印带31、转印带驱动辊32、转印带从动辊33、转印带张紧机构34及中间转印辊35a、35b、35c、35d构成。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全部使用中间转印辊35a、35b、35c、35d的情况下,记载为中间转印辊35。
转印带31使用厚度75μm~120μm程度的薄膜形成环状。转印带31的材质使用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等。
另外,转印带31通过转印带驱动辊32、转印带从动辊33、转印带张紧机构34及中间转印辊35伸展地架设着,其表面与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接触,并通过转印带驱动辊32的驱动力朝向副扫描方向(图中的箭头B方向)移动。
转印带驱动辊32配置在框体1a的一端侧,卷挂转印带31进行驱动并输送该转印带31,同时,设置成在转印带31与记录用纸重合的状态下,与转印辊36一起夹持并压接记录用纸的同时输送记录用纸的形式。
转印辊36相对于转印带驱动辊32大致水平地平行对峙着,并且相对于卷挂在该转印带驱动辊32上的转印带31,配置成用给定的密合度压接的形式,而且构成为,施加用于将转印带31上形成的多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电压,即施加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
另外,为了正常地得到转印带31与转印辊36之间的密合度,通过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转印带驱动辊32或转印辊36的任何一方,而另一方的辊用弹性橡胶、发泡性树脂等软质材料形成。
转印带驱动辊32或转印辊36的下方设置有调整辊26。调整辊26调整从给纸部109供给的记录用纸的尖端与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尖端,并向转印辊36侧输送。
转印带从动辊33配置在框体1a的另一端侧,与转印带驱动辊32一起从框体1a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大致水平地架设转印带31。
中间转印辊35配置在从转印带驱动辊32到转印带从动辊33卷挂的转印带31的内侧空间中,并设置成使与转印带31的内侧面对接的外侧面和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接触的形式。
另外,中间转印辊35如图2所示,备有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351,该金属轴的外周面由EPDM、发泡尿烷等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覆盖。
这样构成的中间转印辊35,为了将感光体鼓21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施加与高电压的转印偏压、即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通过弹性材料352,相对转印带31施加均匀的高电压。
转印带清洁单元37如图1所示,具有设置在转印带从动辊33附近,配置成与转印带31对接的形式的清洁板37a,通过该清洁板37a,刮取并回收残留在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
定影单元27如图1所示,备有通过加热辊27a与加压辊27b构成的一对定影辊271;以及处在该定影辊271上方的输送辊27c,将记录用纸从定影辊271的下方送入,并从输送辊27c的上方送出。
在定影单元27的上方设置有排纸辊28,通过该排纸辊28将输送辊27c输送的记录用纸以记录用纸排出到排纸托盘43上。
定影单元27的调色剂像的定影是通过基于温度检测器(图中省略)的检测值对设置在加热辊27a内部或附近的加热灯等加热装置(图中省略)进行控制,保持加热辊27a为给定温度(定影温度),同时,利用加热辊27a与加压辊27b夹持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用纸,并进行旋转输送,通过加热·加压,在该记录用纸上对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
另外,邻接定影单元27的两面印刷用两面原稿输送路径S 3自定影单元27的后方朝下方到给纸部109附近的部位构成,借助于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在该两面原稿输送路径S 3上面的输送辊29a、29b,在将记录用纸翻转的状态下,再次向转印辊36输送。
具体地讲,输送辊29a配置在定影单元27的后方,输送辊29b沿上下方位于输送辊29a的下方,同时,沿横向方向配置在与调整辊26大致相同的位置。
下面,说明给纸部109的构成。
给纸部109备有用于容纳图像生成所使用的记录用纸的手插托盘41及给纸盒42,从手插托盘41或给纸盒42将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地供给到图像生成部108。
手插托盘41如图1所示,在图像生成装置1的框体1a的一侧端(图中的右侧),设置成使用时向外方张开,不使用时可容纳在一侧端,仅载置少数张(必要的张数)使用者所希望种类的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地送入图像生成装置1的框体1a的内部。
在手插托盘41的记录用纸的给纸方向(图中箭头C方向)下游侧的图像生成装置1的框体1a内,在曝光单元10的下方设置拾取辊41a,并在给纸方向下游侧大致水平地设置输送辊41b、41c、41d。
拾取辊41a与从手插托盘41给纸的记录用纸的一端部的表面接触,借助于辊的摩擦阻力,可靠地一张一张地输送。
最下游侧的输送辊41d设置在输送辊41b、41c的更上方,借此,将记录用纸向上方输送。
由上述拾取辊41a及输送辊41b、41c、41d构成记录用纸输送路径S1。
另一方面,给纸盒42设置在框体1a的图像生成部108及曝光单元10的下侧,可大量地容纳根据装置的规格所规定的尺寸或者使用者预先确定的尺寸的记录用纸。
给纸盒42的一端部(图中的左侧端部)的上面设置有拾取辊42a,在该拾取辊42a的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图中的箭头D方向)下游侧,在斜上方设置有输送辊42b。
拾取辊42a与设置在给纸盒42上的记录用纸的最上部的记录用纸的一端部的表面接触,借助于辊的摩擦阻力,可靠地将纸一张一张地抽出并输送。
输送辊42b将从拾取辊42a抽出的记录用纸沿着框体1a内的一端侧形成的记录用纸输送路径S2向上方输送到图像生成部108。
下面,参照

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1的臭氧排气结构的构成。
图4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形式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全体构成的说明图,图5是概略地表示上述臭氧排气结构的印刷处理单元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构成的说明图。
本实施形式图像生成装置1的臭氧排气结构100如图4所示,在一根主排气导管101上,连接有设置于各印刷处理单元20a、20b、20c、20d上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b、110c、110d,通过一个排气风扇102同时进行排气。
主排气导管101构成臭氧排气结构100的主排气通路,在并列设置于图像生成装置1内的印刷处理单元20a~20d的一端侧,沿着该印刷处理单元20a~20d的排列方向延伸地设置着。
排气风扇102在主排气导管101上设置在并列设置的印刷处理单元20中的第3种色调与第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20c、20d上配置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c、110d之间。
换句话说,排气风扇102产生的主排气导管101内的空气流生成从印刷处理单元20的第1种色调侧通过第3种色调朝向排气风扇102的空气流R1;以及从印刷处理单元20的第4种色调侧朝向排气风扇102的空气流、即与上述空气流R1相反方向的空气流R2。
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的构成在本实施形式中,除了向主排气导管101的连接部的形状外,其主要部分的构成是相同的,参照图3,基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的构成进行说明。
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如图3所示,具有矩形状的断面,在带电器22的长度方向上沿着带电器壳体224延伸地设置着,F侧被封住,R侧连接地设置在主排气导管101上。换句话说,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的空气变成从F侧向R侧的排气。
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的与带电器壳体224对峙的壁部上形成有连通孔112a、112b、112c,这些连通孔112a、112b、112c与形成在该带电器壳体224上的3个部位的连通孔226对峙,并与该带电器壳体224的内部连通。连通孔112a、112b、112c的开口部呈矩形形状,以与上述连通孔226的开口部大致相同的开口面积形成。
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b、110c如图4所示,相对于主排气导管101大致垂直地连接在一起。
另一方面,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如图4、图5所示,相对于主排气导管101,在其一端侧的连接部110d1朝向与该主排气导管101内的空气流方向R2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连接在该主排气导管101上。
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内的空气流如图2、图4所示,通过分别设置在带电器壳体224上的栅极电极221或吸气部225,从带电器壳体224内在沿着转印带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流入。即是说,该空气流方向R3,变成与从主排气导管101内的印刷处理单元的第1种色调侧通过第3种色调侧朝向排气风扇102的空气流方向R1相同的方向。
在这里,参照

本实施形式的臭氧排气结构100的臭氧排气时的空气流。
首先,说明空气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流入主排气导管101内的情况。
通过印刷处理单元20a~20c并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内的空气如图4所示,沿着空气流R 3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内的同时,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的F侧改变方向沿着R侧方向流动。
然后,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流入主排气导管101内时的空气流R4,在与主排气导管101的连接部附近,沿着主排气导管101内的空气流R1,改变方向并流入。
连续地观察上述空气流时,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内的空气流方向(R 3)和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内流入主排气导管101内的空气流方向(R4)为大致相同的方向。
接着,说明空气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流入主排气导管101内的情况。
通过印刷处理单元20d并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内的空气如图4、图5所示,沿着空气流R 3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内的同时,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的F侧改变方向沿着R侧方向流动。
然后,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流入主排气导管101内时的空气流R5,借助于与主排气导管101的连接部110d1,沿着与主排气导管101内的空气流R2相反的方向、即空气流R1的方向,一次改变方向之后,流入主排气导管101内。
换句话说,连续地观察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的空气流时,与上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的情况同样,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内的空气流方向(R3)和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内流入主排气导管101内的空气流方向(R5)为大致相同的方向。
如上文所述,由于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内的空气流方向(R3)和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内流入主排气导管101内的空气流方向(R4、R5)为大致相同的方向,因此,导管内的空气流可以顺利地流动。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1的图像输出。
图像生成装置1,在从给纸部109供给的记录用纸上,以所谓的中间转印方式,通过转印带单元30将感光体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
首先,带电器22以给定电位使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均匀带电。
在带电的感光体鼓21上,通过从曝光单元10照射激光,在每种颜色的感光体鼓21上形成每种颜色的静电潜像。
接着,显像器23将调色剂供给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显像化(作为调色剂像)。
然后,将生成在感光体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
从感光体鼓21到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由接触地配置在转印带31里侧的中间转印辊35完成。
通过在中间转印辊35上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借助于该中间转印辊35,将均匀高电压施加到转印带31上,使其变成相反极性(+)。借此,感光体鼓21上的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鼓21与转印带31旋转接触之际,转印到转印带31上。
形成在各感光体鼓21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在转印带31移动的同时,随着与各感光体鼓21旋转接触,顺次地重叠并被转印,在转印带31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
于是,按每种颜色在感光体鼓21上通过调色剂显像后的静电潜像在转印带31上层叠,使印刷用图像作为多色调色剂像再现在转印带31上。
在转印带31移动、记录用纸与该转印带31重合的位置,转印在转印带31上的多色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辊36从转印带31转印到记录用纸上。
通过与感光体鼓21接触附着在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或没有通过转印辊36在记录用纸上转印而残留在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由于是后续工序中发生调色剂混色的原因,因此,通过转印带清洁单元37除去并回收。
下面,说明给纸部109的记录用纸的供给动作。
在使用载置在手插托盘41中的记录用纸的情况下,以通过操作面板(图中省略)的指示控制的定时,利用拾取辊41a从手插托盘41将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地送入装置内部。
送入装置内部的记录用纸由输送辊41b、41c、41d沿记录用纸输送路径S1向图像生成部108输送。
另一方面,在使用容纳在给纸盒42中的记录用纸的情况下,拾取辊42a从给纸盒42内将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输送,并通过输送辊42b将记录用纸沿记录用纸输送路径S2向图像生成部108输送。
从手插托盘41或给纸盒42输送的记录用纸,以通过调整辊26调整记录用纸尖端与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尖端的定时,向转印辊36侧输送,将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用纸被大致垂直地输送并到达定影单元27,在定影单元27中,通过加热辊27a与加压辊27b,在记录用纸上对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
通过定影单元27后的记录用纸,在单面印刷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排纸辊28以面朝下的方式排出到排纸托盘43上。
另一方面,在两面印刷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排纸辊28夹住记录用纸后,使该排纸辊28反转,将记录用纸向两面原稿输送路径S 3导引,再次通过输送辊29a、29b向调整辊26输送。
这时,记录用纸在转印面翻转的同时,改变输送的前后方向。
换句话说,最初转印时成为开始侧的端部在里面转印时成为结束侧,最初转印时成为结束侧的端部在里面转印时成为开始侧。
并且,将调色剂像转印并热定影到记录用纸里面之后,通过排出辊28将记录用纸排出到排纸托盘43上。
以上,进行向记录用纸的转印动作。
下面,基于实施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1的臭氧排气结构的臭氧排气。
本实施例,作为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1的臭氧排气结构100如图4所示,将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c的向主排气导管101上的连接部的形状做成直线形状,将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的向主排气导管101上的连接部的形状做成沿着空气流R 3的方向倾斜的形状。
在以上构成的臭氧排气结构100中,测定第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20d的带电器壳体224以及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内的臭氧浓度,确认臭氧的排气状态。
另外,作为本实施例的比较例,臭氧排气结构200的构成如图6所示,将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210a~210d的向主排气导管201上的连接部的形状全部做成直线形状,与上述实施例同样,测定第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20d的带电器壳体224以及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210d内的臭氧浓度,比较臭氧的排气状态。
臭氧浓度的测定,图像生成装置1的运转条件是,将栅极电压设为-600V、放电针电流设为-600μA,在每一经过时间,测定过滤器前带电器壳体224内以及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210d内的各个F侧、R侧及F侧与R侧的大致中央部C的臭氧浓度。
图7A~图7C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臭氧浓度测定结果的曲线。图7A是表示本实施例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7B是表示本实施例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带电器壳体内的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7C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臭氧过滤器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
图8A~图8C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比较例臭氧浓度测定结果的曲线。图8A是表示比较例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8B是表示比较例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8C是表示比较例的臭氧过滤器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
本实施例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内的臭氧浓度如图7A所示,在F侧为2ppm,中央部C及R侧约为9ppm,在空气流方向上随着朝向上游侧逐渐变高。
带电器壳体224内的臭氧浓度如图7B所示,在F侧、中央部C及R侧都约为7ppm,成为大致均匀的状态。
另外,臭氧过滤器前的臭氧浓度如图7C所示,约为0.6ppm弱。
另一方面,比较例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210d内的臭氧浓度如图8A所示,在F侧、中央部C不能测定,在R侧约为3~4ppm。
本实施例的带电器壳体224内的臭氧浓度如图8B所示,在F侧、中央部C及R侧都约为9ppm,高于第1实施例的浓度。
另外,臭氧过滤器前的臭氧浓度如图8C所示,约为0.5ppm。
通过上述测定结果,根据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由于与主排气导管101连接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的连接部110d1做成沿着流入印刷处理单元20d的空气流R 3的方向倾斜的形状,因此,流入主排气导管101的空气流方向R5与空气流R3接近同一方向,在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内流动的空气流变成顺利的流动,能高效率地进行印刷处理单元20内的空气循环。
因此,可使带电器壳体224内的臭氧均等地排气,将臭氧浓度均匀地降低。
另外,根据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的连接部110d1的形状,从臭氧过滤器前的臭氧浓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一实事可以看出,对吸气侧的吸气作用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构成,根据本实施形式,在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100中,将臭氧从印刷处理单元20侧排气用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连接地形成在主排气导管101上,使流入带电器壳体224内的空气流方向R 3与自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流入主排气导管101的空气流R4、R5为顺向方向,因此,使在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内的空气流动顺利,在降低各印刷处理单元20a~20d内残留的臭氧浓度的同时,能实现臭氧浓度均匀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式,由于设置在各印刷处理单元20a~20d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与一根主排气导管101连通,用一个排气风扇102同时进行排气,所以,能节省空间地、简洁地构成排气导管结构,而且也减少了构成部件数目。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形式,通过将臭氧排气用排气风扇102设置在第3种色调与第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c、110d之间,能在图像生成装置1副扫描方向的外形尺寸内设置排气风扇102,装置外形不会大型化,可紧凑地构成。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形式,由于以变成与流入印刷处理单元20d内的空气流方向R3大致相同的方向(顺向方向)的方式,形成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与主排气导管101的连接部110d1,因此,即使该连接部110d1是在与主排气导管101内的空气流方向R 2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形状,也能使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d向主排气导管101的空气流动顺利。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形式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的第2实施形式。
此外,本实施形式图像生成装置的构成具有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1同样的构成,可以参照上述的说明,因此,除了下文所示的臭氧排气结构的构成之外,省略了装置构成的说明及动作、作用的说明。
图9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臭氧排气结构的全体构成的说明图。
本实施形式的臭氧排气结构300如图9所示,在一根主排气导管301上,连接有设置于各印刷处理单元20a、20b、20c、20d上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b、310c、310d,通过一个排气风扇302同时进行排气。
主排气导管301构成臭氧排气结构300的主排气通路,在并列设置于图像生成装置内的印刷处理单元20a~20d的一端侧,沿着该印刷处理单元20a~20d的排列方向延伸地设置着。
排气风扇302在主排气导管301之上设置在并列设置的印刷处理单元20中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20d上配置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d的更外侧。
换句话说,排气风扇302产生的主排气导管301内的空气流,生成从印刷处理单元20的第1种色调侧通过第4种色调朝向排气风扇302的空气流R1。
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的构成在本实施形式中,其主要部分的构成是相同的,可以参照图3和上述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的构成说明。
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F侧被封住,R侧连接地设置在主排气导管301上。因此,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内的空气变成从F侧向R侧的排气。
流入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的空气流,如图2、图9所示,通过分别设置在带电器壳体224上的栅极电极221或吸气部225,从带电器壳体224内在沿着转印带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流入。即是说,该空气流方向R3,变成与从主排气导管301内的印刷处理单元的1种色调侧通过4种色调侧朝向排气风扇302的空气流方向R1相同的方向。
在以上构成的臭氧排气结构300中,测定印刷处理单元20a~20d的带电器壳体224以及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内的臭氧浓度,确认臭氧的排气状态。
臭氧浓度的测定,图像生成装置1的运转条件是,将栅极电压设为-600V、放电针电流设为-600μA,在每一经过时间,测定带电器壳体224内以及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内的各个F侧、R侧及F侧与R侧的大致中央部C的臭氧浓度。
图10A~图10D是表示本实施形式的带电器内臭氧浓度测定结果的曲线。图10A是表示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第1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10B是表示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第2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10C是表示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第3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10D是表示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第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的带电器壳体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
图11A~图11D是表示本实施形式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的臭氧浓度测定结果的曲线。图11A是表示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1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11B是表示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2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11C是表示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3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11D是表示上述图像生成装置的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内各部位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曲线。
本实施形式的带电器壳体224内的臭氧浓度如图10A~10D所示,在从1种色调到4种色调的全部带电器壳体中,在F侧、中央部C及R侧均为约6~8ppm。因此,可以看出,从4种色调的全部印刷处理单元20a~20d附近,臭氧被均等地排气。
另一方面,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内的臭氧浓度如图11A~图11D所示,在从1种色调到4种色调的全部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中,R侧与中央部C约为8~10ppm。F侧约为2.5~3ppm。
通过上述结果,根据本实施形式,由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相对于主排气导管301连接成使空气流为相同的状态,因此,在主排气导管301内产生相同方向的空气流R4,能使臭氧均等地排气。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构成,根据本实施形式,在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300中,将臭氧从印刷处理单元20侧排气用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连接地形成在主排气导管301上,使流入带电器壳体224内的空气流方向R3与自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流入主排气导管301的空气流R4为顺向方向,因此,在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内的空气流动顺利,在降低各印刷处理单元20a~20d内残留的臭氧浓度的同时,能实现臭氧浓度均匀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式,由于设置在各印刷处理单元20a~20d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与一根主排气导管301连通,用一个排气风扇302同时进行排气,所以,能节省空间地、简洁地构成排气导管结构,而且也减少了构成部件数目。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形式,通过将排气风扇302设置在4种色调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d的外侧,经过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从相同方向进行排气,同时,在与流入各印刷处理单元20a~20d的空气流方向R 3大致相同的方向(顺向方向)上产生空气流R4,因此,能使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310a~310d内的空气流变成圆滑流动,实现臭氧浓度的均匀化。
另外,本发明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或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得到各种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形式中,虽然带电器壳体224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110a~110d独立地构成,但是,也可以使该排气导管的构成同时备有带电器壳体的功能或排气导管的功能,采用一体的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是备有使进行了分色的图像信息与分色后的色彩一致的多个印刷处理单元的图像生成装置中的臭氧排气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从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包围所述印刷处理单元的电场发生部的屏蔽部;以及与该屏蔽部连通,对该屏蔽部内产生的臭氧进行排气的排气通路,所述排气通路具有沿着所述多个屏蔽部分别设置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以及与所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连接的主排气通路,所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以使流入所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与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流入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为相同方向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排气通路沿着该印刷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延伸地设置在并列设置的多个印刷处理单元的一端侧,所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沿着相对主排气通路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同时,沿着所述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并列地设置,在所述主排气通路上,在并列设置的两端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更内侧配置有排气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与所述主排气通路的连接部,在从相对主排气通路垂直的方向朝向流入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的下游倾斜地连接着。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与所述主排气通路的连接部,在从相对主排气通路垂直的方向朝向流入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的下游倾斜地连接着。
5.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其特征是,流入所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和来自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为顺向方向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相对主排气通路,在沿着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的方向上,以9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连接着。
6.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其特征是,流入所述屏蔽部内的空气流方向和来自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的主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通路,朝向主排气通路,在与主排气通路的空气流方向的相反方向上,以9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连接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备有多个印刷处理单元的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在包括对印刷处理单元内产生的臭氧进行排气的排气导管的臭氧排气结构中,排气导管主要由沿着多个带电器壳体设置的各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以及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连接的主排气导管构成,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以使流入带电器壳体内的空气流方向与从印刷处理单元侧排气导管流入主排气导管的空气流方向为顺向方向的方式形成。
文档编号B41J2/525GK1766761SQ2005101180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5日
发明者藤井智彦, 村上进, 堀孝志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