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版印刷装置及柔性版印刷方法

文档序号:248194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版印刷装置及柔性版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版印刷装置及柔性版印刷方法,详细来说,涉及通用性优良的柔性版印刷装置及柔性版印刷方法,不选择薄膜的种类,无论薄膜透明或者不透明,都能够分别从薄膜两面侧辨认正像地进行印刷。
背景技术
以往,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ペツトボルト简称PET)瓶等容器的外周面上卷紧或者贴紧由印刷了商品名称或照片、图案等图像的塑料薄膜构成的带状的腰袋标签、或由热收缩性薄膜构成的收缩标签,对容器进行装饰。以往的这种收缩标签有未能有效利用薄膜的另一面的问题。这是因为,以往的收缩标签只不过使用凹版印刷机仅在薄膜的单面上进行印刷。
本发明的发明人提早着眼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收缩标签及可以适合应用于制造它的双面印刷装置,该收缩标签将薄膜两面作为信息面,可以使可显示的信息量倍增而能够提高促进销售的效果,另外,通过在背面印刷优惠券(ク一ポン券)或者快速兑奖券(スピ一ドくじ)等对消费者有用的信息,在消费者愉悦的同时会主动从容器上剥离而有效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专利文献1)。
该双面印刷装置,在转筒周围设置多个印刷单元,因此,使各转筒逆向旋转时,可以在经由各印刷单元的薄膜的两面上以1通路(パス)进行多色印刷。各面上可印刷的色数由各转筒周围设置的印刷单元的数量决定。例如,如果各转筒上设置有6个印刷单元,则薄膜的各面上分别可以进行各6色印刷(双面合计最多12色)。
使用该双面印刷装置在薄膜两面上进行多色印刷时,可以分别明确辨认各面的印刷,另外,专门使用例如着色为乳白色等的不透明薄膜,以便不能从表面透视成为薄膜背面的信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7323号公报可是,作为收缩标签等薄膜标签,要求使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薄膜。这种薄膜可以透视容器内部液体,另外,与乳白色等的不透明薄膜相比价格低廉。
使用这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薄膜以在薄膜的两面上显示信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在薄膜的一面上印刷表里翻转的镜像以便可以从另一侧作为正像进行辨认之后,由白色墨水等固定在整个表面上来印刷遮光层,并且可以采用施以别的印刷的方法,以便在该遮光层上可以从该一面侧作为正像进行辨认。由此,仅在薄膜的一面上进行印刷,即可从薄膜的双面辨认各自的印刷作为正像。这种薄膜标签仅是单面的印刷即可,因此,无需双面印刷装置,可以通过使用一般的单面印刷装置来进行多色单面印刷。
但是,顾客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实际情况是,印刷业者必须根据这样的顾客的要求来选择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薄膜和不透明的薄膜,并以单面印刷、双面印刷等各种印刷方式进行印刷。但是,分别准备双面印刷装置、单面印刷装置,并且根据薄膜的种类选择性地使用这些,会导致装置的设置空间、设备成本等的增加,因此,现实上较困难。
如果进行这种单面印刷的薄膜标签也可以使用上述双面印刷装置来制造,则无需准备单面印刷专用的装置,装置可以具有通用性,可以灵活对应顾客的要求,因此非常方便。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双面印刷装置中,可以印刷在薄膜的单面上的色数受限于一个转筒周围设置的印刷单元的数量。例如,在各转筒上分别设置各6个印刷单元的装置中,仅限于6色。虽然考虑了在两个滚筒之间使用翻转棒(タ一ンバ一)将薄膜的印刷面翻过来,并经由两个转筒,从而在薄膜的单面上以装置具有的最大色数进行印刷的方法,但是,由于经由翻转棒会对薄膜产生拉伸,难以使每种颜色对准印刷位置,因此,尤其对收缩标签那样的较薄的薄膜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并不现实。
另外,以增加可以在薄膜的单面上印刷的色数为目的,还考虑了增加具有向与两个转筒中的一个相同的方向旋转的转筒和印刷单元的印刷部,并在薄膜双面上印刷的情况下,如以往那样,经由在相反方向上旋转的两个滚筒的方法,以及在薄膜单面上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经由在同一方向上旋转的两个滚筒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无谓地导致装置大型化,因此仍然不现实。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通用性优良的柔性版印刷装置及使用其的柔性版印刷方法,无论薄膜透明或者不透明,不选择薄膜的种类,即使仅薄膜单面的印刷也无需使用翻转棒,能以装置的最大色数进行印刷,并且不占用设置空间。
本发明的其他课题根据下述记载显而易见。
上述课题可以由下述柔性版印刷装置解决,该柔性版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在卷绕传送长条状薄膜的转筒周围分别设置有进行柔性版印刷的1个或者2个以上的印刷单元;第1传送路径,将上述薄膜的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的一个印刷部的转筒上之后,传送上述薄膜以便于将上述薄膜的另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的另一个印刷部的转筒上,从而在该薄膜的两面上进行印刷;以及,第2传送路径,传送上述薄膜以便于将上述薄膜的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的各转筒上,从而在该薄膜的单面上进行印刷,并且,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任意一个印刷部的转筒被设置为可正逆向旋转。
上述转筒被设置为可正逆向旋转的印刷部的印刷单元,优选由可正逆向旋转的旋转体形成。
另外,上述课题可由下述柔性版印刷方法解决,该柔性版印刷方法,使用上述柔性版印刷装置以可以分别从薄膜两面侧辨认正像的方式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在薄膜的两面分别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以上述第1印刷部的转筒的旋转方向和第2印刷部的转筒的旋转方向相互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各旋转转筒,并且,通过上述第1传送路径传送具有遮光性的长条状薄膜,且在上述薄膜的一个面上通过上述第1印刷部或上述第2印刷部印刷正像后,在上述薄膜的另一面通过上述第2印刷部或上述第1印刷部印刷正像,仅在薄膜的一面上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以上述第1印刷部的转筒的旋转方向和上述第2印刷部的转筒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旋转各转筒,并且,通过上述第2传送路径传送长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薄膜,由上述第1印刷部或上述第2印刷部,在上述透明或半透明薄膜的一个面上印刷镜像,以便从该薄膜的另一面侧可以作为正像辨认后,在上述镜像上上印刷遮光层,并由上述第1印刷部或上述第2印刷部在该遮光层上印刷正像。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用性优良的柔性版印刷装置及使用其的柔性版印刷方法,不选择薄膜的种类,无论薄膜透明或者不透明,即使仅薄膜单面的印刷也无需使用翻转棒,能以装置的最大色数进行印刷,并且不占用设置空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装置一个使用例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印刷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印刷单元的另一例子的结构图;图4(a)是表示在薄膜上形成表面侧印刷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在薄膜上形成背面侧印刷的状态的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薄膜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装置的另一使用例的结构图;图7(a)是表示在薄膜上形成表面侧印刷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在薄膜上形成背面侧印刷的状态的图,(c)在薄膜上形成背面侧印刷的状态的图;图8是图7所示的薄膜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装置的一个使用例。该图中,100表示柔性版印刷装置,1表示放出长条状薄膜F的放出部,2表示卷绕印刷后的薄膜F的卷绕部。在放出部1上安装有卷绕在原膜辊(原反ロ一ル)上的长条状薄膜F。该柔性版印刷装置100是由薄膜F制造贴紧在PET瓶等容器的主体部的收缩标签的标签制造装置的一种形态。该薄膜F是以可制造收缩标签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薄膜、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薄膜为基材的单轴延伸加工的热收缩性薄膜。
3表示对从放出部1放出的薄膜F进行印刷的第1印刷部。4表示对从放出部1放出的薄膜F进行印刷的第2印刷部。
第1印刷部3具有将薄膜F卷绕旋转并传送的转筒(压筒)31和设置在该转筒31周围进行多色印刷的多个印刷单元32a~32f。这里表示了分别供给不同颜色墨水的6个印刷单元32a~32f。第1印刷部3可以通过这6个印刷单元32a~32f进行6色印刷。各印刷单元32a~32f在被卷绕于转筒31来传送的薄膜F上形成通过柔性版印刷的印刷图像。
图1中的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可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而顺时针方向旋转(设此为正向旋转)。
另外,第2印刷部4具有将薄膜卷绕旋转并传送的转筒(压筒)41、和设置在该转筒41周围进行多色印刷的多个印刷单元42a~42f。这里表示了供给各自不同颜色的墨水的6个印刷单元42a~42f。第2印刷部4可以通过这6个印刷单元42a~42f进行6色印刷。各印刷单元42a~42f在被卷绕在转筒41上进行传送的薄膜F上形成通过柔性版印刷的印刷图像。
图1中的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可以在与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向(正向旋转)以及与其相反方向(逆向旋转)的两个方向上旋转。不特别限定转筒41可以在正向旋转及逆向旋转两个方向上旋转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使电机的旋转方向翻转的方法,或者在用于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到转筒41上的未图示的传递齿轮上附加逆向旋转用齿轮的方法等。图1的形态表示了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相对于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的旋转方向逆向旋转的工作状态。
第2印刷部4中的印刷单元42a~42f的结构不特别限定,只要在转筒41正向旋转及逆向旋转时的任一种都可以在薄膜F上印刷即可,例如,可以采用图2及图3所示的结构。
图2表示了一个印刷单元42的结构的一例。
印刷单元42具有表面上形成有柔性版(凸版)的印版滚筒421、向该印版滚筒421的表面供给墨水的金属墨辊422及填充有墨水的密闭腔(クロ一ズドチヤンバ)(closed chamber)423。在密闭腔423内,通过未图示的供给装置供给墨水。密闭腔423侧面的开口424和金属墨辊422的表面接触。因而,密闭腔423内的墨水粘附在金属墨辊422的表面上。另外,开口424的各侧缘具有刮墨功能,用于调整供给到金属墨辊422表面的墨水量。
这些印版滚筒421及金属墨辊422均被设置为可正逆向旋转。因而,转筒41顺时针正向旋转时,印版滚筒421逆时针方向旋转,金属墨辊422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在薄膜F上形成通过柔性版印刷的印刷图像。另一方面,转筒41向逆时针方向逆向旋转时,这次印版滚筒421顺时针方向旋转,金属墨辊422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同样可以在薄膜F上形成通过柔性版印刷的印刷图像。
使用这种密闭腔423的印刷单元42适合于使用水性墨水或油性墨水的情况。
图3表示了一个印刷单元42的另一结构的例子。
印刷单元42具有表面上形成有柔性版(凸版)的印版滚筒425、向该印版滚筒425的表面上供给墨水的金属墨辊426及填充有墨水的开放腔(オ一プンドチヤンバ)(opened chamber)427。开放腔427的上部被开口。形成在开放腔427底部的开口428与金属墨辊426的表面相接触。因而,开放腔427内的墨水粘附在金属墨辊426的表面上。另外,开口428的各侧缘具有刮墨功能,用于调整向金属墨辊426表面的墨水量。
这些印版滚筒425及金属墨辊426均被设置为可正逆向旋转。因而,转筒41向顺时针方向正向旋转时,印版滚筒425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金属墨辊42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由开放腔427粘附的墨水被供给到印版滚筒425,可以在薄膜F上通过柔性版印刷形成印刷图像。
另外,转筒41向逆时针方向逆向旋转时,印版滚筒42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金属墨辊42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由开放腔427粘附的墨水被供给到印版滚筒425,同样可以在薄膜F上形成通过柔性版印刷的印刷图像。
使用这种开放腔427的印刷单元42适合于使用紫外线硬化型墨水(UV墨水)的情况。
这些图2及图3所示的印刷单元42全部由旋转体构成。因此,即使通过转筒41正逆方向旋转而使薄膜F的传送方向变为正逆方向,也可以根据其旋转方向对薄膜F进行印刷。
第1印刷部3的各印刷单元32a~32f也可以具有与其同样的结构,但是不特别限定。
另外,图1中,5a~5j是在传送薄膜F时进行导引的导引辊。
6、7、8分别是对第1印刷部3及第2印刷部4中印刷的印刷面进行干燥的干燥部。各印刷单元32a~32f、42a~42f中使用的墨水,可以使用能通过柔性版印刷来对薄膜F进行印刷的任意墨水,因此,干燥部6、7、8根据使用的墨水选择干燥方法。一般可以采用热风干燥。使用紫外线硬化型墨水(UV墨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紫外线灯等紫外线照射装置。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干燥部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各印刷单元32a~32f、42a~42f的二次侧,以便于每次通过一个印刷单元进行印刷时可以立即对其印刷面进行干燥。
9表示将第1印刷部3及第2印刷部4上印刷的长条状薄膜F裁切为预定宽度的裁切刀。制造销售的长条状薄膜原膜的宽度通常并不是最适合制造收缩标签的宽度。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设置裁切刀9,使宽度成为最适合收缩标签的制造。这里,最适当的宽度是考虑了薄膜F的热收缩率的宽度。
10是粘合剂涂敷部。该粘合剂涂敷部10在薄膜F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划定涂敷区域并涂敷粘合剂。涂敷机不特别限定。
11是张力导引辊。该张力导引辊11的宽度为薄膜F宽度的大约一半的长度。薄膜F由后述的夹紧辊13施加张力,但是,可以进一步由该张力导引辊11施加张力。图1中,为了将水平方向上传送过来的薄膜F的传送方向变更为垂直方向,张力导引辊11设置在角部。
12为弯折部。该弯折部12使经由张力导引辊11的薄膜F的两端部逐渐靠近并且以覆盖粘合剂的涂敷面的方式重叠,从而使薄膜F形成长条的袖状(筒状)。
13是夹紧辊。该夹紧辊13对经由弯折部12且两端部重叠的薄膜F施加张力并粘合该两端部,形成长条袖状的收缩标签。然后,将收缩标签卷绕在卷绕部2上。
然后,说明通过图1所示的使用例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对薄膜F进行印刷的方法。
首先,由放出部1放出的薄膜F依次经由导引辊5a、5b、5c、5d,卷绕在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的表面,使另一面Fb与该表面接触。卷绕在转筒31上的薄膜F通过转筒31正向旋转被传送,并由设置在其周围的6个印刷单元32a~32f,在薄膜F的一个面Fa上如图4(a)所示地连续形成6色柔性版印刷的表面侧印刷P1。该表面侧印刷P1可以从薄膜F的一个面Fa侧作为正像来辨认。
脱离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的薄膜F,在其一个面Fa上形成的表面侧印刷P1立即通过干燥部6干燥。然后,薄膜F依次经由导引辊5e、5f,卷绕在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的表面。这时,薄膜F卷绕在转筒41上,使形成了表面侧印刷P1的一个面Fa与转筒41的表面接触。
卷绕在转筒41上的薄膜F,转筒41相对于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的转动方向逆向旋转而被传送,并由设置在其周围的6个印刷单元42a~42f,如图4(b)所示,在薄膜F的另一个面Fb上连续形成6色柔性版印刷的背面侧印刷P2。该背面侧印刷P2可以从薄膜F的另一面Fb侧作为正像来辨认。
脱离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的薄膜F,形成在另一个面Fb上的背面侧印刷P2立即由干燥部8干燥。然后,薄膜F依次经由导引辊5g、5h传送到裁切刀9。然后,薄膜F经过导引辊5i并依次经由粘合部10、张力导引辊11、弯折部12、夹紧辊13,成为袖状收缩标签并卷绕在卷绕部2。
图5表示由图1所示使用例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印刷的薄膜F的截面。如该图所示,在薄膜F的各面Fa、Fb上,分别在对应位置形成有表面侧印刷P1和背面侧印刷P2。该形态中使用的薄膜F,表面侧印刷P1和背面侧印刷P2不互相影响,并且需要具有遮光性,以便可以分别明确辨认。该薄膜F可以使用预先着色的不透明薄膜,优选使用预先着色为乳白色的不透明薄膜。另外,薄膜F使用透明或者半透明薄膜,还可以使用在该表面背面中任意一面上通过使用白色墨水等来印刷遮光层而具有遮光性的薄膜。
图1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的使用例中,可以分别在薄膜F的各面Fa、Fb上进行与印刷单元32a~32f、42a~42f的数量对应的各6色(两面合计最大12色)的印刷。
另外,该图1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的使用例中,为了使由放出部1放出的薄膜F的一面Fa经由第1印刷部3后,使另一面Fb经由第2印刷部4来传送,导引辊5a、5b、5c、5d、5e、5f、5g发挥作用。由这些导引辊5a、5b、5c、5d、5e、5f、5g形成的传送路径构成第1传送通路。
接着,图6表示了与图1不同的同一柔性版印刷装置100的使用例。根据该图6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的使用例,说明在薄膜F上进行印刷的方法。
在图6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的使用例中,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其旋转方向被切换,沿着与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正向旋转)。另外,使用的薄膜F为透明或半透明的薄膜。
首先,由放出部1放出的薄膜F依次经由导引辊5a、5j、5g,并卷绕在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的表面上,使另一面Fb与该表面接触。卷绕在转筒41上的薄膜F通过转筒41正向旋转被传送,并由设置在其周围的6个印刷单元42a~42f,在薄膜F的一个面Fa上如图7(a)所示地形成由6色柔性版印刷的表面侧印刷P10。该表面侧印刷P10是将图像表里翻转的镜像,以便于可以从薄膜F的另一个面Fb侧作为正像来辨认。
脱离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的薄膜F,其一个面Fa的表面侧印刷P10立即由干燥部7干燥。然后,薄膜F依次经由导引辊5f、5d,卷绕在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的表面上。这时,薄膜F与第2印刷部4相同,卷绕在转筒31上使薄膜F的另一个面Fb与转筒31接触。
卷绕在转筒31上的薄膜F,通过转筒31正向旋转而被传送,并由设置在其周围的6个印刷单元32a~32f,如图7(b)所示,由白色墨水等从表面侧印刷P10上印刷遮光层P11,以遮盖该表面侧印刷P10。然后,在薄膜F上,如图7(c)所示,这次由柔性版印刷形成背面侧印刷P12并且可以从薄膜F的一面Fa侧作为正像进行辨认。
脱离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的薄膜F,作为印刷面的一个面Fa立即由干燥部6干燥。然后,薄膜F依次经由导引辊5e、5k、5h传送到裁切刀9。然后,薄膜F经过导引辊5i,依次经由粘合部10、张力导引辊11、弯折部12、夹紧辊13,成为袖状收缩标签并卷绕在卷绕部2。
图8表示通过该图6所示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印刷的薄膜F的截面。如该图所示,该薄膜F仅在其一面Fa上形成表面侧印刷P10、遮光层P11和背面侧印刷P12。
在该图6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的使用例中,仅在薄膜F的一个面Fa上进行各印刷部3、4的印刷单元32a~32f、42a~42f的合计色数(最大12色)的印刷。
另外,在该图6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的使用例中,为了使由放出部1放出的薄膜F的一面Fa按顺序依次经由第2印刷部4、第1印刷部3而传送薄膜F,导引辊5a、5j、5g、5f、5d、5e发挥作用。由这些导引辊5a、5j、5g、5f、5d、5e形成的传送路径构成第2传送通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使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和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分别反方向旋转,从而可以与现有装置同样地在薄膜F的各面Fa、Fb上分别进行印刷。这时,可以在各面Fa、Fb上印刷的色数是分别设置在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上的印刷单元32a~32f、42a~42f的数量。即,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分别为各6色(两面合计最大12色)。
另外,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切换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的旋转方向以使第1印刷部3的转筒31和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同方向,从而可以使用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两者,仅在薄膜F的单面上进行多色印刷。这时,在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之间不需要利用翻转棒将薄膜F翻转。因此,不会因薄膜F延伸而导致印刷位置难以对准,可以在薄膜单面上进行多色印刷。这时,薄膜F的单面上可印刷的色数是与分别设置在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上的印刷单元32a~32f、42a~42f的全部色数相当的色数。即,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最大为12色,可以进行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的多色印刷。
此外,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在传送部存在着例如图1的使用例时的辊5k、5j和图6的使用例时的辊5b、5c那样地,印刷时未使用的辊。这些看起来虽然是无用的结构,但是,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仅以附加这些辊,就生成可以将第2印刷部4设置为能够正逆旋转的结构。即,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装置100将一方的印刷部(第2印刷部4)的转筒41设置为能够正逆旋转,在薄膜F的单面上由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双方印刷的情况,以及在薄膜F的一面由第1印刷部3印刷、薄膜F的另一面Fb由印刷部4印刷的情况,这双方的印刷无需增加印刷部,任一个都能以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中使用的最大色数来进行,因此,可以选择多种印刷方式,具有极高的通用性。
上面所说明的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分别设置有6个印刷单元32a~32f、42a~42f。但是,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上设置的印刷单元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增减。另外,在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中,印刷单元的数量不需要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上面说明的图6的柔性印刷装置100表示制造通过仅在薄膜F的一面Fa上进行印刷来可以从薄膜F两面辨认印刷的产品的方式,但是,当然也可以制造仅从薄膜F的任意一面来辨认印刷的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在卷绕传送长条状薄膜的转筒周围分别配置有进行柔性版印刷的1个或者大于等于2个的印刷单元;第1传送路径,将上述薄膜的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的一个印刷部的转筒上之后,传送上述薄膜以便将上述薄膜的另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的另一个印刷部的转筒上,从而在该薄膜的两面进行印刷;以及第2传送路径,传送上述薄膜以便将上述薄膜的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的各转筒上,从而在该薄膜的单面进行印刷,并且,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任意一个印刷部的转筒被设置为可正逆向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筒被设置为可正逆向旋转的印刷部的印刷单元,由可正逆向旋转的旋转体形成。
3.一种柔性版印刷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版印刷装置,以可以分别从薄膜两面侧辨认正像的方式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在薄膜的两面分别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以上述第1印刷部的转筒的旋转方向和第2印刷部的转筒的旋转方向相互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旋转各转筒,并且,通过上述第1传送路径传送具有遮光性的长条状薄膜,且在上述薄膜的一个面由上述第1印刷部或上述第2印刷部印刷正像后,在上述薄膜的另一面由上述第2印刷部或上述第1印刷部印刷正像;仅在薄膜的一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以上述第1印刷部的转筒的旋转方向与上述第2印刷部的转筒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旋转各转筒,并且,通过上述第2传送路径传送长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薄膜,由上述第1印刷部或上述第2印刷部在上述透明或半透明薄膜的一个面上印刷镜像,以便从该薄膜的另一面侧可以作为正像辨认,然后在上述镜像上印刷遮光层,并且,由上述第2印刷部或上述第1印刷部在该遮光层上印刷正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通用性良好的柔性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1印刷部(3)和第2印刷部(4),在卷绕传送长条状薄膜的转筒周围分别配置有进行柔性版印刷的1个或者大于等于2个的印刷单元;第1传送路径,将上述薄膜的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的一个印刷部的转筒上之后,传送上述薄膜以便于将上述薄膜的另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的另一个印刷部的转筒,从而在该薄膜的两面上进行印刷;以及第2传送路径,传送上述薄膜以便于将上述薄膜的一面卷绕在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的各转筒上,从而在该薄膜的单面印刷,并且,上述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中任意一个印刷部的转筒被设置为可正逆向旋转。
文档编号B41M1/04GK1891457SQ200610003778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日
发明者小林淳一 申请人:高宝库国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