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印版安装至粘接构件的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251208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将印版安装至粘接构件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工业的一个实施例,尤其涉及一种更容易且更廉价地将 印版以近乎完美的对齐方式安装成环形的方法,从而使最终的印刷图文
(printed image)近乎完美地对齐。
背景技术
现在,印刷工业几乎全部使用感光(photographic)或数码成像(imaged) 印版来生产印刷图文。尽管本发明主要针对柔性版印刷,但其还可以用于凸 版印刷和橡皮版印刷(offset printing)、轮转丝网印刷(rotary screen printing) 以及任何可以将扁平的物品巻绕在凹的或凸的(椭圆、圆等)滚筒上的操作 中。在某些实例中,由于印刷图文通常会随着印刷作业的变化而变化,所以 这些"印版"仅使用一次,但在另外的实例中,会重复使用印版从而保留(save) 印版。
大多数印刷机使用圆形滚筒(通常称为"印版滚筒(plate cylinder)"), 该滚筒上安装有印版。通过旋转印版滚筒,印版首先接触油墨,接着接触待 印的承印物(纸、塑料、箔片等),图文就从印版转印到纸上。在胶版印刷 (offset lithography printing)工艺中,称为"橡皮布(blanket)"的转印滚 筒位于印版和被印的承印物(substrate)之间。
当印刷单色产品时,印版在滚筒上的正确对齐对于保持相对于承印物的 正确定位是很重要的。当印刷多种颜色时,印刷机必须具有用于每种待印颜 色的一个转动滚筒和印版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印版在滚筒上的正确对齐 ("对准(registration)")是必要的,否则,除了承印物上对齐不正确之 外,成品图文和颜色的对齐也不正确。
在柔性版印刷中,印版通常连接到昂贵的印版滚筒上,该印版滚筒使用 称为"胶带(stickyback)"的双面带。胶带具有两面涂覆粘接剂的固体(通 常是橡胶或聚合物)芯或泡沫芯。如果印版用于相同或类似产品的后续处理,则希望将印版安装在滚筒上。
由于这将制约昂贵的滚筒使其不能用于其它的工作,所以已经使用了一 种替代品,其中,印版安装在中间壳或套筒上,所述中间壳或套筒在印版滚 筒上滑上滑下。这些套筒通常为金属或某种塑料或合成材料。虽然所述套筒 比印版滚筒便宜,但还是相当昂贵。因为每个套筒成本高,而且由于必须保 持大量的、与库存的印版滚筒的多种尺寸直径相匹配的空套筒,以在新的工 作列入计划时接受新的工作,所以很多印刷商提到了套筒安装的优点,但并 不使用它。
印版的对齐精度对高质量的印刷和使由于错位或"未对准"引起的浪费 最小化是很关键的。承印物和油墨的浪费对印刷公司来说通常是很大的损 失,所以印刷公司一直在努力使这种浪费最小化。浪费小还意味着生产时间 更短,从而减少劳动和管理成本。商业上可以获得大量的印版安装系统,其 将印版直接安装在滚筒上或套筒上。这些系统通常使用印版表面上的两点对 齐法,假设所有的多色图文都相对于两点对准,则整个合成的多色(或多版)
图文将会对准。该系统通常使用CCD摄像机或显微镜来得到这样的对齐。
某些系统采用可以机械对齐的连接点(孔或凸起)。同样的系统用于将印版 安装到印版滚筒上或套筒上,因此,目前套筒的使用对提高对准精度毫无用处。
这些系统在工业中用得很好,但它们有某些局限。首先,不是所有的滚 筒都恰好具有相同的直径。胶带可能会产生直径差异。因此,即使对齐了印 版的前沿或后沿或中心区域,还是不能保证之前部分和之后部分的对准(对 齐)。而且,没有办法保证安装印版的个人使用相同的压力,这将引起易变性。
因此,需要新的系统和方法以用于形成安装在套筒上的、高精度且便宜 的印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颖的系统和方法,其用于形成并将感光或数码生成 的印版或其它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为圆形构件,该圆形构件随后可以被插到 印刷机或其它装置的滚筒上。本发明假设印版上印有至少一个、优选为两个或更多个对齐标记。这些对齐标记保证印版可以在所述标记之间正确对齐的
情况下安装为圆形,以防止图文错位和图文歪斜(skew)。
除印版之外,本方法还提供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通常由金属、聚合物 泡沫、固体聚合物、橡胶等的任意组合制成,且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侧面 上具有粘接层。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侧面上也可能有粘接层。该粘接构件
的横向尺寸(lateral dimension)大致与印版的横向尺寸相同,但可以更厚或 更薄。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构件可以设置为扁平的、大致平面的、且至少一 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剂的构件。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粘接构件可以以至 少一定程度"预形成"或弯曲成大致圆形。该粘接构件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暴露位于该粘接构件的一个表面上的、紧 邻粘接板的第一边缘的至少一部分粘接剂而开始。紧邻第一边缘的区域覆盖 有防止粘在粘接剂上的脱模层(release layer)。接着,感光印版或其它扁平 的、大致平面的物体连接到粘接板,紧邻但不位于该粘接构件的边缘上。该 连接从该边缘向后留下一个区域,该区域上还没有连接任何东西。该边缘的 宽度尺寸可以在大约1/4英寸到2英寸之间变化,但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将印版固定到粘接板的剩余部分上。现在,由于初始连接位置的偏移, 还有一部分印版没有被连接到该粘接板上。
接着,部分粘接的印版和粘接板巻成圆形并保持在印版安装装置的适当 位置上。使用利用诸如显微镜、摄像机、夹具、自动视觉系统等手动或自动 对齐工艺将位于印版各端部上的对准标记正确地对齐,将脱模片从紧邻第一 端处移除,最后,将印版的第二端粘接到该粘接板的第一端上,于是形成圆 形的"套筒",该套筒随后可以安装到印刷机滚筒上。使用这种方法,每个 印版将被对齐成预先准备好以完美的对齐安装到印刷机滚筒上的圆形,从而 实质上消除了由印版不正确对齐引起的错位或歪斜。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面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 它特征及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教导的、部分组装的薄膜粘接剂和印版的侧视图;图2是印版的俯视图,该印刷板上印有记号(indicia)和多个对齐标记;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成套筒的薄膜和所连接的印版的端视图; 图4是在圆形粘接构件上对齐的、图3中的印版的两端的俯视图;以及 图5是示例性夹持和对齐装置的侧视图,所述装置可以和根据本发明的
方法一起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颖的系统和方法,其用于将感光或数码制作的印版 或其它大致扁平的物体形成为圆形套筒,然后可以将该圆形套筒插到印刷机 或其它装置的滚筒上。本发明假设除了待印的记号14 (文字或图文)以夕卜, 图2中的印版10上将具有印上的或以其它方式设置在上面的一个或多个(优 选为四个)对准标记12。尽管将与柔性版印刷方法相结合地解释本发明,但 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柔性版印刷是一种"凸版(relief)"印刷工艺,其意味着印版的图文部 分从印版的"底板(floor)"凸起(例如橡皮图章)。"活版印刷"方法也 是一种凸版印刷工艺,但胶印(offset)平版印刷的印版实质上是平面的且依 赖于印刷区域的化学性质。本发明同样适当地应用于所有上述印刷技术、以 及与印刷无关的其它技术领域中。
对齐或对准标记可以是印在印版表面或其它待对齐的大致扁平的物体 上的二维标记。这些二维标记可以包括特定的设计(例如点、十字准线标记 等)来辅助对齐。对齐或对准标记12还可以包括从待对齐的物体大致扁平 的平面上凸出的三维标记。这些凸起的顶部还可以包括对齐辅助物,例如点、 十字准线标记等。对齐标记12保证印版可以通过标记之间的适当对齐而安 装为环形,从而防止图文错位和图文歪斜。尽管两个标记被认为是最少的, 但优选地设置四个对齐标记。另外,可以仅设置一个对齐标记或具有一个或 更多个对齐特征的区域,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除了印版10以外,本方法还提供了图1中的粘接构件16。粘接构件16 通常由金属、聚合物泡沫、固体聚合物、橡胶等任意组合制成,且包括位于 至少一个表面(例如表面18)上的粘接层17。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 上也可以有粘接层。粘接构件16的横向尺寸(长和宽)大致与印版10的横向尺寸相同,但是厚度可以不同。
本发明通过暴露位于粘接构件16的一个表面18上的至少一部分粘接剂 17开始。通常, 一个表面18将会被薄硅纸或类似的脱模片覆盖。可选地, 粘接构件的一个表面18可以被脱模片覆盖以下两部分 一个覆盖表面18的 大部分的较大的脱模片、以及另一个仅设置在粘接构件16的区域24上的较 小的脱模片19,此时,印版10没有连接至粘接构件16的区域24 (非常像 印刷染色剂墨盒中使用的拉环)。
接着,将印版10连接至粘接板16,该印版10紧邻但不直接位于粘接构 件16的一个边缘20上。这种连接方法从边缘20向后留出了粘接板16的一 个区域24,该区域24上还没有连接任何东西。尽管区域24的宽度尺寸可以 在大约1/4英寸到2英寸之间变动,但优选为1英寸,但这并不是对本发明 的限制。由于最终的套筒是筒形的,因此这种预组装工艺优选为在滚筒上进 行,且所述的层叠结构将抵抗明显的弯曲,但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将印版10固定至粘接板16的其余部分。现在,由于初始连接位置的偏 移24,因而留出还没有连接到粘接板16的印版的一部分26。区域24和26 的尺寸大致相同。接着,部分粘接的印版10和粘接板16巻成图3中的圆形 部件30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位于呈圆形或"心轴"状组件 和/或对齐装置之上),并利用例如图5中的、使用夹持装置42 (或滚筒上 的吸盘或其它装置)的套筒装置40等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最终组装之前的 结构的端部可以沿大致由箭头15指出的方向朝彼此移动。印刷套筒组件装 置40可以精确地看到对齐标记12 (例如在一个或多个显微镜44下,或使用 利用摄像机的机械视觉系统),并在印版10的第二端26粘接到区域24中 的粘接构件16之前,使对齐标记沿任意需要的方向移动,以正确地对齐印 版IO的端部。
使用例如利用测微计43的手动或自动对齐处理,并使用诸如显微镜、 摄像机、自动视觉系统等设备,将位于或接近印版10的各个端部的一个或 多个对准标记12正确地对齐,并在移除脱模片19之后,最终将印版的第二 端部区域26粘接到粘接构件16的第一端部区域24,从而形成筒状的"套筒" 30,该套筒30随后可以安装在印刷机滚筒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粘接构件16设置成圆形或至少部分圆形。当粘接构件16是包括两层或更多层的多层结构时,这一点尤其必要。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将多层粘接构件16组装成为大致圆形,否则, 一旦大致扁平的物体粘 接到该粘接构件16上,由于一个或多个组件将"变形(buckle)"且不能正 确地成型,多层结构16的抵抗力将会太大而不能弯曲,从而不能形成圆形。
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尽管上述的对齐方法将同等地适用于圆形粘接 构件16以外的粘接构件,期望的是在将大致扁平的物体IO粘接到粘接构件 16的表面上之前,将粘接构件16预形成为大致圆形。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所知的,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粘接方法。
使用这个系统和方法,带有对齐标记的每个大致扁平的物体(例如印版) 将设置为圆形,以准备以完美的对齐安装在印刷机滚筒上,从而实质上消除 由不正确对齐的印版引起的错位和/或歪斜。
重要的是要注意本发明不意欲限制到必须满足本发明所述的任何一个
或多个目的或特征的一种系统或方法上。重要的是还要注意本发明不局限
于此处所述的优选的、示例性的或主要的实施例。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的 修改或替代认为落入了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任意所附的权利要求 书或它们的合法等同物替代来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以近乎完美的对齐将大致扁平的物体设置成圆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该粘接构件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长度和宽度;提供大致扁平的物体,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同,且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设置;从自该粘接构件的第一边缘起的一预定距离开始,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一边缘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到该粘接构件,以使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二边缘从该粘接构件的第二边缘伸出,产生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区域,以形成大致扁平的物体与粘接构件的结构;将粘接好的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与粘接构件的结构设置在对齐装置上,所述对齐装置包括一机构,该机构用于将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保持为彼此相关,并使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将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以及一旦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就将前述紧邻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区域粘接到紧邻所述粘接构件的顶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边缘的粘接层。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齐装置包括对齐辅助装置, 其构造为能看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以便于将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 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齐辅助装置选自由显微镜 和摄像机组成的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包括印版, 该印版的顶部表面包含待复制的记号。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齐标记包括紧邻 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一个边缘的二维对齐标记。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包括四个角, 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齐标记为四个对齐标记,各所述对齐标记分别紧邻所 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四个角中的各个角。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齐标记包括二维对齐标记。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各所述二维对齐标记包括便于所 述大致扁平的物体对齐的记号。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记号选自由点和十字准线标 记组成的组。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齐标记包括三维 对齐标记。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三维对齐标记包 括一顶部区域,该顶部区域具有便于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对齐的记号。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接构件包括大致扁平的粘 接构件。
13. —种用于使印版在呈大致圆形的印刷设备滚筒上近乎完美地对齐的 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大致扁平的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 该粘接构件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长度和宽度;提供印版,该印版的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 同,且该印版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印版包括待复制的记号,并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印版的第一边缘 和/或第二边缘设置;从自该粘接构件的第一边缘起的一预定距离开始,将该印版的第一边缘 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将该印版粘 接到该粘接构件,以使该印版的第二边缘从该粘接构件的第二边缘伸出,产 生紧邻该印版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区域,以形成印版 与粘接构件的结构;将粘接好的所述印版与粘接构件的结构设置到对齐装置上,所述对齐装 置包括一机构,该机构用于将所述印版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保持为彼此相 关,并使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将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以及一旦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就将前述紧 邻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区域粘接到紧邻所述粘接构件的顶部 表面上的所述第一边缘的粘接层。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齐装置包括对齐辅助装置,其构造为能看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以便于将所述大致扁平的 物体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齐辅助装置选自由显微 镜和摄像机组成的组。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齐标记包括紧 邻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一个边缘的二维对齐标记。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包括四个 角,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齐标记为四个对齐标记,各所述对齐标记分别紧 邻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四个角中的各个角。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齐标记包括二维对齐标记。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各所述二维对齐标记包括便于 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对齐的记号。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记号选自由点和十字准线 标记组成的组。
21.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齐标记包括三 维对齐标记。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三维对齐标记包 括一顶部区域,该顶部区域具有便于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对齐的记号。
23. —种用于使印版在呈大致筒形的印刷设备滚筒上近乎完美地对齐的 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大致扁平的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 该粘接构件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长度和宽度;提供印版,该印版的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 同,且该印版具有形成四个角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印版包括待复制的记号并包括四个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齐标记为四个对齐标记,各所述 对齐标记分别紧邻所述印版的所述四个角中的各个角;从自该粘接构件的第一边缘起的一预定距离开始,将该印版的第一边缘 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将该印版粘 接到该粘接构件,以使该印版的第二边缘从该粘接构件的第二边缘伸出,产 生紧邻该印版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区域,以形成印版 与粘接构件的结构;将粘接好的所述印版与粘接构件的结构设置到对齐装置上,所述对齐装 置包括一机构,该机构用于将所述印版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保持为彼此相 关,并使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将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 缘相对于彼此对齐;所述对齐装置还包括对齐辅助装置,其构造为能看到所 述四个对齐标记,以便于将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 对齐;以及一旦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就将前述紧 邻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区域粘接到紧邻所述粘接构件的顶部 表面上的所述第一边缘的粘接层。
24. —种用于使大致扁平的物体在粘接构件上近乎完美地对齐且使所产 生的结构巻成圆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该粘接构件 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长度和宽度;提供大致扁平的物体,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 相同,且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 有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 体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设置,所述粘接构件和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构造 为从自该粘接构件的第一边缘起的一预定距离开始,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 的第一边缘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 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到该粘接构件,以使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二边缘 从该粘接构件的第二边缘伸出,产生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二边缘 的、未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区域,以形成大致扁平的物体与粘接构件的结构; 而且还构造为将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与粘接构件的结构巻成筒形,且对齐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而且, 一旦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一边缘和 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就将前述紧邻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二边缘的 未粘接区域粘接到紧邻所述粘接构件的顶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边缘的粘接层。
25. —种用于使印版在粘接构件上近乎完美地对齐且使所产生的结构巻 成圆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该粘接构件 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长度和宽度;提供印版,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同,且该 印版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印版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 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印版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所述粘接构件和 所述印版构造为从自该粘接构件的第一边缘起的一预定距离开始,将该印 版的第一边缘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 续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到该粘接构件上,以使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二 边缘从该粘接构件的所述第二边缘伸出,产生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 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区域,以形成大致扁平的物体与粘接构 件的结构;而且还构造为将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与粘接构件的结构巻成筒 形,且对齐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而且, 一旦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 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就将前述紧邻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 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区域粘接到紧邻所述粘接构件的顶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 边缘的粘接层。
26. —种用于使印版在粘接构件上近乎完美地对齐且使所产生的结构巻 成圆形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该粘接构件具有 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长度和宽度;印版,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同,且该印版 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印版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少一 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印版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设置,所述粘接构件和 所述印版构造为从自该粘接构件的第一边缘起的一预定距离开始,将该印 版的第一边缘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将该印版粘接到该粘接构件,以使该印版的第二边缘从该粘接构件的第二 边缘伸出,产生紧邻该印版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未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区域, 以形成印版与粘接构件的结构;而且还构造为将所述印版与粘接构件的结构巻成筒形,对齐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而且, 一旦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就将前述紧邻所述印版的所述第二边缘的 未粘接区域粘接到紧邻所述粘接构件的顶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边缘的粘接层;以及对齐装置,所述对齐装置包括一种机构,该机构用于将所述印版的第一 边缘和第二边缘保持为彼此相关,并使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将所述 印版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所述对齐装置包括对齐 辅助装置,其构造为能看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以便于将所述印版 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
27. —种用于使大致扁平的物体在粘接构件上近乎完美地对齐且使所产 生的结构巻成圆形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该粘接构件具有 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长度和宽度;以及大致扁平的物体,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 同,且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 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设置,所述粘接构件和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构造 为从自该粘接构件的第一边缘起的一预定距离开始,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 的第一边缘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 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到该粘接构件,以使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二边缘 从该粘接构件的第二边缘伸出,产生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二边缘的、 未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区域,以形成大致扁平的物体与粘接构件的结构;而 且还构造为将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与粘接构件的结构巻成筒形,对齐该第 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而且, 一旦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 边缘相对于彼此对齐,就将前述紧邻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二边缘的 未粘接区域粘接到紧邻所述粘接构件的顶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边缘的粘接 层。
28. —种用于使大致扁平的物体在粘接构件上近乎完美地对齐的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粘接构件,其具有一长度和一宽度,且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以及大致扁平的物体,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同,且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 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设置,所述粘接构件和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构造 为从该粘接构件上的一预定位置开始,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一边缘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到该粘接构件;而且还构造为使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对齐。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粘接构件设置为大致扁平 的构件。
30.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粘接构件设置为大致圆形 的构件。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大致圆形的所述粘接构件是单 层结构。
32.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大致圆形的所述粘接构件是多层结构。
33. —种用于使大致扁平的物体在粘接构件上近乎完美地对齐的方法, 所述系统包括下列步骤提供粘接构件,其具有一长度和一宽度,且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 上具有粘接层;以及提供大致扁平的物体,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 相同,且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 有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 体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设置,所述粘接构件和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构造 为从该粘接构件的一预定位置开始,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一边缘粘接 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到该粘接构件上;而且还构造为使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 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对齐。
34. —种用于使大致扁平的物体在大致圆形的粘接构件上近乎完美地对 齐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大致圆形的粘接构件,其具有一长度和一宽度,且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 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以及大致扁平的物体,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 同,且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 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设置,所述粘接构件和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构造 为从该粘接构件的一预定位置开始,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一边缘粘接 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接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将该大致扁平的 物体粘接到该大致圆形的粘接构件,而且还构造为使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 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对齐。
35. —种用于使大致扁平的物体在大致圆形的粘接构件上近乎完美地对 齐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大致圆形的粘接构件,其具有一长度和一宽度,且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 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所述大致圆形的粘接构件构造为在具有粘接层的所述 至少一个表面上对齐在初始时为大致扁平形状的物体;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 的长度和宽度与所述粘接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近似相同,且该大致扁平的物体 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大致扁平的物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齐标记紧邻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 缘设置,所述粘接构件和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构造为从该粘接构件的一预 定位置开始,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的第一边缘粘接到该粘接构件的、具有粘 接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继续将该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到该大致圆形的粘 接构件;而且还构造为使所述大致扁平的物体的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对齐。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大致圆形的粘接构件是多层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系统和方法,用于将大致扁平的物体粘接到粘接层并在粘接层上对齐,而且便于将诸如印版之类的大致扁平的物体以近乎完美的对齐安装成筒形。该方法包括提供大致扁平的物体,例如印版;以及粘接构件,该粘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优选地,该粘接构件的尺寸与该印版的尺寸近似相同。将该印版安装到该粘接构件,以使该粘接构件的一个区域初始时未被该印版所覆盖,且该印版的一个区域从该粘接构件伸出。
文档编号B41C3/08GK101321625SQ200680045223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杰拉尔德·J·加特纳 申请人:杰拉尔德·J·加特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