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条印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23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条印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输送长型带条的同时进行印字、印字结束后通过割刀构件可 切断该带条地构成的带条印字装置以及可装取地安装于该带条印字装置内的 带条盒,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为了使用如下标签带即、在长型剥离纸的表面侧沿 着长度方向配列着多个临时粘接的标签、并在该剥离纸背面侧的规定位置上设 置有各标签的位置检测标记的标签带的带条印字装置及其带条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对多个标签以在长型剥离纸的表面侧沿长度方向排列的 形态临时粘接的标签带进行文字等印字的带条印字装置。关于这种带条印字装 置,已出现了各种通过标记检测传感器来检测附于该标签带背面的检测标记、 并通过该检测来执行标签带的输送控制的结构的提案(例如、日本专利特开 2000— 168181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传统的标签带上可印字的印字装置中,当标记检测传感器设 置在与热印字头分离的位置上的场合,临时关闭电源,在重新起动时, 一旦标 签间的长度余量太短,则起动时最前头的标签在未被印字的状态下进行输送, 从而有可能出现从第2张标签开始印字的问题。发明内容为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结构的 带条印字装置,当标签带的剥离纸背面侧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各标签的位置检
测标记的场合,通过将印字单元和标记检测传感器相对于割刀构件配置于规定 位置,能确保印字到最后的标签,并且,重新起动时还能确保从第1张标签开 始进行印字。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巻绕标签带的带条巻盘、并可装取 地安装于该带条印字装置内的带条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条印字装置,包括用于输送长型带条的 带条输送手段;在所述带条上进行印字的印字装置;以及配置于所述印字装置 的下游侧、将带条切断的割刀构件,所述带条,由在长型剥离纸的表面侧将多 个标签沿着剥离纸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形态加以临时粘接的标签带构成。并且, 带条印字装置具有对形成于所述剥离纸的与各标签相对的各背面侧部分的、 带条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上的位置检测标记进行检测的标记检测传感器;以及 根据从所述标记检测传感器输出的输出信号、对所述带条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 控制装置。所述印字装置具有多个印字单元,在标签上进行了印字之后,当标 签带被输送到由所述割刀构件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所述印字单元处于 下一次印字的标签的印字开始位置的下游侧的位置上。在标签上进行了印字之 后,当标签带被输送到由所述割刀构件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所述标记检测传感器处于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相对的位置检测标记位置的下游侧、且在 该印字单元的上游侧的位置。采用具有如此结构的带条印字装置,在长型剥离纸的表面侧将多个标签沿 着所述剥离纸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形态加以临时粘接的标签带, 一边通过带条输 送装置进行输送, 一边由印字装置在该标签上进行文字等的印字。又,在标签 带的剥离纸的与各标签相对的各背面侧部分的带条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上形 成有位置检测标记。并且,根据从检测该位置检测标记的标记检测传感器输出 的输出信号,对带条输送装置进行控制。又,在印字装置的下游侧,配置有将 带条切断的割刀构件。并且,在标签上进行了印字之后,当标签带被输送到由 割刀构件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印字装置的多个印字单元处于下一次印 字的标签的印字开始位置的下游侧的位置上。又,在标签上进行了印字之后, 当标签带被输送到由割刀构件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标记检测传感器处 于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相对的位置检测标记位置的下游侧、且在该印字单元的 上游侧的位置。
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在长型带条上进行印字的带 条印字装置,长型带条是如下一种结构的标签带,具有在长型剥离纸的表面 侧沿着剥离纸的长度方向排列地临时粘接的多个标签;以及用于分别对表面侧 的各标签进行检测、在剥离纸的背面沿着剥离纸的长度方向与各标签相对地形 成的多个位置检测标记。并且,各自与表面侧的各标签对应的位置检测标记, 形成于与对应的标签的面上的带条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相对应的剥离纸背面 侧的位置。带条印字装置包括用于输送长型带条的带条输送部;用于在带条 上进行印字的印字部;配置于印字部的带条输送方向下游侧、将带条切断的割 刀构件;输送带条时依次对长型带条上形成的位置检测标记进行检测的标记检 测传感器;以及根据从标记检测传感器输出的输出信号、在对带条输送部控制 的同时对印字部进行控制以进行印字的控制部。并且,在标签上进行了印字之 后,当标签带通过控制部、被输送到由所述割刀构件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状 态时,所述印字部处于离带条切断位置最近的印字开始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的位置上。又,在标签上进行了印字之后,当标签带通过控制部、被输送到由 所述割刀构件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状态时,标记检测传感器处于与离带条切 断位置最近的标签对应的位置检测标记的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在该印字 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采用具有如此结构的带条印字装置,在长型剥离纸的表面侧将多个标签沿着所述剥离纸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形态加以临时粘接的标签带, 一边通过带条输送部进行输送, 一边由印字部在该标签上进行文字等的印字。又,在剥离纸的与各标签的带条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对应的剥离纸背面的位置上形成有位置检测标记。并且,根据从检测该位置检测标记的标记检测传感器输出的输出信号,对带条输送部进行控制。又,在印字部的下游侧,配置有将带条切断的割刀构件。并且,在标签上进行了印字之后,当标签带被输送到由割刀构件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印字部处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离带条切断位置最近的标签)的印字开始位置的下游侧的位置上。又,在标签上进行了印字之后,当标签带被输送到由割刀构件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标记检测传感器处 于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对应的位置检测标记的位置的下游侧、且在该印字部的上游侧的位置。


图1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将收纳盖去掉后的概略俯视外观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图1中的A—A部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热印字头概略构成图,图3 (A)为 俯视图,图3 (B)为主视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控制构成的方框图。图5为将安装于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中的带条盒的盖体去掉后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将安装于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中的带条盒的标签带拉出、 第2张的标签的位置检测标记处于与标记检测用开口部对置状态的侧视图。图7为模式表示将带条盒安装于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中、在标签带的 标签上印字后将该标签带输送到带条切断位置时的、下一次进行印字的标签、 与该标签对置的位置检测标签、各发热元件以及标记检测传感器相互之间位置 关系的概略水平剖视图。图8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印字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条印字装置及其带条盒的具体化的一实施例 作出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 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概略结 构。图1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将收纳盖去掉后的概略俯视外观图。图2 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图1中的A—A部剖视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例 的带条印字装置的热印字头概略构成图,图3 (A)为俯视图,图3 (B)为主 视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万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带条印字装置1具有配设有各种键的键盘6和收纳后 述的带条盒35 (参照图5)的盒收纳部8。该盒收纳部8被未图示的收纳盖所 盖住。在键盘6上,设置有作成文件数据(文本)用的文字输入键2、对文本 的印字作出指令的印字键3、以及改行指令和执行 选择各种处理指令的返回
键4、光标键C等。通过操作光标键C,可以将光标在液晶显示器(以下称为LCD) 7上进行上下 左右移动,该LCD7是以多行的形式对文字等的字符作 出显示。在该键盘6的下侧,配设有构成后述的控制回路部20的未图示的控制基板。 在盒收纳部8的左侧面部,形成有将印字后的带条排出的标签排出口 16,在该 盒收纳部8的右侧面部,设置有安装着电源适配器的适配器插入口。在该盒收纳部8上,配置有后述的热印字头9 (参照图3)、与该热印字头 9对置的压带滚筒10、该压带滚筒IO下游侧的带条送料用滚子11、以及与该 带条送料用滚子11对置的带条驱动滚子轴14。并且,在盒收纳部8内,配置 着收纳于带条盒35内的墨带送出用的色带巻装轴15等。色带巻装轴15通过 由后述的步进电机等构成的带条送料电机30 (参照图4),经由适当的驱动机 构(未图示)进行旋转驱动。色带巻装轴15被嵌插于巻装印字后的墨带的、 未图示的墨带巻装筒中,与印字速度同步地对该墨带巻装筒进行旋转驱动。带 条驱动滚子轴14通过适当的驱动机构(未图示),由带条送料电机30进行旋 转驱动。对后述的带条驱动滚子53 (参照图5)进行旋转驱动。在将后述的带条盒35安装于盒收纳部8内的场合,在与该带条盒35的侧 面部形成的后述的标记检测用开口部42 (参照图5、图6)对置的位置上,设 置有由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等构成的标记检测传感器12。构成该标记检测传感器 12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是在同一基板上并列设置有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从 发光元件将光照射到对置的剥离纸的背面,由光接收元件接收来自该剥离纸的 背面的反射光,对由后述的黑色所形成的位置检测标记39B (参照图6)是否 与该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置进行检测。通过从标记检测传感器12输出的接 通 断开信号来检测位置检测标记39B。在带条驱动滚子轴14的左侧,标签排出口 16的里侧入口部立设着固定刀 13A。在与该固定刀13A对置的标签排出口 16的前侧入口部,沿前后方向可移 动地支承着移动刀13B。该移动刀13B通过由后述的DC电机等构成的割刀电 机32 (参照图4),经由适当的驱动机构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驱动。在印字结 束后,移动刀13B与固定刀13A—起配合动作,将通过带条驱动滚子53和带 条送料用滚子11输送到带条切断位置的标签带36等切断。 在盒收纳部8中,设置有由按钮式的微动开关等构成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2、 S3、 S4、 S5。这些传感器S1 S5被设置在与带条特定部40 (参照 图5)对置的位置上,该带条特定部40是在将后述的带条盒35安装于盒收纳 部8时、对收纳于该带条盒35内的带条种类进行特定的构件。各带条种类检 测传感器S1 S5由柱塞和微动开关等构成的公知的机械式开关组成。各带条 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针对传感器S1 S5上是否有带条特定部40上形成的 贯通孔进行检测。由此,通过传感器S1 S5的接通"断开信号,可以检测收 纳于带条盒35内的带条的种类。本实施例中,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的柱塞始终从盒收纳部8的底 面伸出,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与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对置的 位置上出现了带条特定部40的后述的各贯通孔时,在不按下柱塞的情况下微 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输出断开信号。反之,当与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对置的位置上未出现有带条特定部40的后述的贯通孔时,则在按下柱塞的 情况下微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输出接通信号。盒收纳部8,通过可转动地枢支承于带条印字装置1后方的收纳盖来进行开 闭。盒收纳部8处于打开状态时,可进行带条盒35的调换等。带条的种类是由"带条类型"和"带条宽度"等所特定。作为"带条类型", 可以列举出不用保护薄膜覆盖印字带条表面的"受体带条"、用透明薄膜保护印字带条表面的"层叠带条"、在剥离纸表面的长度方向上临时粘合有多个标 签的"标签带条"等。另外,"带条宽度"包含有"6mm"、 "9mm"、 "12mm"、 "18mm" 、 "24mm"等。本实施例中,如后所述,"带条类型"是"标签带条",当"带条宽度" 是"24mm"时,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的信号即、传感孔(贯通孔)的有 无分别是"S1"表示"断开信号即、有传感孔","S2"表示"断开信号即、 有传感孔","S3"表示"接通信号即、无传感孔","S4"表示"接通信号 即、无传感孔","S5"表示"断开信号即、有传感孔"(参照图5)。关于其它带条的种类,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的接通 断开信号与 带条特定部40上形成的贯通孔的有无的关系,也同样是"接通信号时、无传 感孔"、"断开信号时、有传感孔",省略对其的说明。
如图3所示,在大致纵长的四角形的平板状的热印字头9前面的左端缘部,所定个数(本实施例中是128个)的各发热元件Rl Rn (n是所定个数)沿着 该左端缘部配列成一排。在该热印字头9的前面右端缘部,通过焊接等电气性 连接着挠性电缆F的另一端,该挠性电缆F的一端与设于控制基板(未图示) 上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在由电镀钢板和不锈钢板等形成的大致四角形的散热板9A前面的左端缘 部,通过粘接剂等固定着热印字头9,各发热元件Rl Rn的配列方向与该散 热板9A的左端缘部的边形成平行状。又,挠性电缆F的上端右角部,用双面 粘接带等固定于散热板9A的前面。并且,该挠性电缆F的一端侧,被插入在 穿设于散热板9A的下端缘部并朝水平方向延伸的大致长四角形的贯通孔9D 中,向后侧伸出。在散热板9A的下端缘部,形成有以所定宽度朝前侧方向延伸的大致直角形 的延伸部9B。在延伸部9B上,穿设有2个贯通孔9C、 9C。该散热板9A由小 螺钉等穿通各贯通孔9C、 9C,被安装于盒收纳部8的下侧,形成各发热元件 RI Rn的配设方向与带条盒35的开口部52 (参照图5)处的标签带36 (参照 图5)的输送方向大致正交的状态。如图4所示,带条印字装置1的控制系统是将未图示的控制基板上形成的 控制回路部20作为核心而构成。控制回路部20具有控制各构件的CPU21、通 过数据总线22与该CPU21连接的输出入接口 23、 CGROM24、 ROM25、 26、 RAM27。另外,在CPU21的内部设置有定时器21A。在CGROM24中,与代码数据相对应地存放有大量字符的各自的点图形。在ROM (点图形数据存储器)25中,存放有与字符的代码数据相关的、用 于字母文字和符号等的字符印字的印字用点图形数据。与代码数据相关的各印 字用点图形数据分类成各种书写体(黑体字系书写体、明朝体书写体等),在 每一字体中,包含有6种(16、 24、 32、 48、 64、 96的点规格)印字文字规格 的数据。又,在ROM25中,还存储有包含表现深淡程度的图形图像印字用的 图案数据。在ROM26中,存放有下列的各种程序。 根据从键盘6输入的文字和数字等的字符的代码数据、对LCDC28进行 控制的显示驱动控制程序 读出印字缓冲存储器27B的数据、以驱动热印字头9和带条送料电机30的印字驱动控制程序 决定与各印字点的形成能量对应的脉冲数的脉冲数决定程序 通过后述的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标签带36的背面形成的位置检测标记 进行检测、由带条送料电机30驱动到各标签的印字开始位置的标签带条输送 控制程序(参照图8) 印字结束时通过驱动带条送料电机30将该标签带36输送到切断位置、 再通过驱动割刀电机32将标签带36切断的切断驱动控制程序(参照图8) 其它带条印字装置1的控制方面所需的各种程序 CPU21根据被存储在ROM26中的各种程序执行各种运算。 在RAM27中,设置有文本存储器27A、印字缓冲存储器27B、计数器27C、 总印字点数计数器27D、参数存储区27E等的存储区。在文本存储器27A中, 存放有从键盘6输入的文件数据。在印字缓冲存储器27B中,作为点图形数据存放有大量的文字和符号等的印字用点图形和各点的形成能量即外加脉冲数 等,热印字头9根据存储在印字缓冲存储器27B中的点图形数据执行点印字。 在计数器27C中,存放有由热印字头9印字的1行(本实施例中是128点)的 印字点数的计数值N。在总印字点数计数器27D中,存储有由热印字头9印字 的起动时开始的总印字点数。在参数存储区27E中,存储有各种运算数据。输出入接口 23分别与键盘6、标记检测传感器12、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 S1 S5、具有用于将显示数据向液晶显示器(LCD) 7输出的视频RAM28A的 显示控制器(以下称为LCDC) 28、用于驱动热印字头9的驱动回路29、用于 驱动带条送料电机30的驱动回路31、用于驱动割刀电机32的驱动回路33进 行连接。采用该结构,当通过键盘6的文字键将文字等输入时,该文本(文件数据) 依次存储在文本存储器27A中,根据点图形发生控制程序和显示驱动控制程序, 在LCD7上显示出与通过键盘6输入的文字等对应的点图形。CPU21通过驱动 回路29将热印字头9驱动,执行存储于印字缓冲存储器27B的点图形数据的 印字。带条送料电机30与印字的动作同步地通过驱动回路31而被驱动,执行 带条的送料控制。与热印字头9的1行的印字点对应的各发热元件Rl Rn, 通过驱动回路29有选择地被发热驱动,将文字等打印在带条上。下面参照图5和图6说明安装于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1中的带条盒35 的概略结构。图5为将安装于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1中的带条盒35的盖体去掉后的 俯视图。图6为带条盒35的侧视图,表示将标签带36拉出、第2张的标签的 位置检测标记处于与标记检测用开口部42对置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带条盒35,具有将上面部盖住的盖体37 以及盒本体38、标签带36。该标签带36具有长型剥离纸36A、以及在该剥离纸36A表面的长度方向上 以规定间隔临时固定的大致横长四角形的多个标签39。在该剥离纸36A的背面 的、与各标签39输送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形成有标记39A。该标记 39A的颜色是黑色,具有从剥离纸36A背面的上端附近位置延伸至剥离纸36A 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大致纵向细长的四角形形状。又,在该剥离纸36A 的背面侧部分的、与各标签39输送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上游侧端缘部之间的 中央部分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位置检测标记39B。该位置检测标记39B的颜 色是黑色,具有从剥离纸36A背面的下端附近位置延伸至剥离纸36A的宽度方 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大致纵向细长的四角形形状。该位置检测标记39B输送方 向的宽度尺寸大致与标记检测传感器12的输送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 宽度尺寸相同。标签带36收纳于带条盒35内,将剥离纸36A以其背面朝外侧 的形态巻绕在带条巻盘45上。各标签39具有基带、形成于基带的一面的感热 发色层、以及形成基带的另一面的粘接剂层,通过粘接剂层贴附在剥离纸36A 的表面。在将带条盒35安装于盒收纳部8的场合,在与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置的 侧面部,穿设有大致纵长四角形的标记检测用开口部42,该标记检测用开口部 42的宽度尺寸稍大于位置检测标记39B输送方向的宽度尺寸,高度尺寸大致与 带条盒35侧面部的高度尺寸相等。采用该结构,在将带条盒35安装于盒收纳 部8的场合,可以一边输送标签带36, 一边由标记检测传感器12通过标记检 测用开口部42对形成于标签带36背面的位置检测标记39B进行检测。 如图5所示,在盒本体38中收纳有带条巻盘45,该带条巻盘45可转动地 嵌插在立设于盒本体38的底面的盒座部48内。在盒座部48的右侧,大致圆 筒状的导向巻盘49可转动地嵌插在立设于盒本体38底面的盒座部50内。在 盒座部50的下侧,大致圆筒状的巻轴55可转动地嵌插在立设于盒本体38底 面的巻轴座部56内。在将带条盒35安装于盒收纳部8的场合,在与色带巻装 轴15对置的盒本体38的底面部,形成有直径大于该色带巻装轴15的贯通孔 57。从该带条巻盘45引出的标签带36,通过导向巻盘49、巻轴55、以及立设 于盒本体38的底面部的各导向构件58、 59,导向插入有热印字头9的开口部 52。并且,标签带36通过热印字头9与压带滚筒IO之间。在盒本体38的一 侧的下方部(图5中的左下侧部),设置有接受带条驱动滚子轴14的驱动进 行旋转的带条驱动滚子53。标签带36通过带条驱动滚子53和与该带条驱动滚 子53相对配置的带条送料用滚子11之间,向带条盒35的外部送出,到达带 条印字装置1的标签排出口 16。输送到切断位置的标签带36被固定刀13A和 移动刀13B切断,从该标签排出口16排出。在将带条盒35安装于盒收纳部8内的场合,在盒本体38的底面部的与各 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对置的角部(图5中的右上角部),设置有穿设 有各贯通孔41A、 41B、 41C的带条特定部40。各贯通孔41A、 41B、 41C分别 设置于与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l、 S2、 S5相对的位置上。采用该结构,各 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2、 S5输出断开信号,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3、 S4输出接通信号,可以检测出收纳于该带条盒35内的印字带的种类是属于带 条宽度24mm的规定的标签带36。下面参照图7,对在标签带36的标签39上印字之后该标签带36被输送到 由固定刀13A和移动刀13B切断的带条切断位置时的、下一次进行印字的标签 39与带条印字装置1侧的各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作出说明。具体来讲,图7表 示下一次进行印字的标签39与该标签39对置的位置检测标记39B、各发热元 件Rl Rn以及标记检测传感器12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图7中,位置P。是在标签带36的标签39上印字之后该标签带36被输送到 由固定刀13A和移动刀13B切断的带条切断位置PJ寸的、热印字头9的各发
热元件Rl Rn的位置。位置P。存在于比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输送方向下 游侧的标签前头位置P,略微上游侧的位置,并存在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 印字开始位置P3的下游侧位置,B卩,图7中,a<b。图7中,位置P,。是标记检测传感器12的位置。标记检测传感器12配设于 各发热元件Rl Rn的上游侧,同时处于位置检测标记39B的位置P4的稍下游 侧位置,即,图7中,c<e。在标签带36的标签39上印字之后,该标签带36被输送到由固定刀13A和 移动刀13B切断的带条切断位置时的、从各发热元件的位置P。至标签39的印 字开始位置P3为止的输送方向长度作为Ll (图7中,Ll-b — a)。又,从标 记检测传感器12的位置Pu)至位置检测标记39B的位置P,为止的输送方向长度 作为L2 (图7中,L2二e — c)。此时,各发热元件Rl Rn与标记检测传感器 12被配设成了 LDL2。采用该结构,在通过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标签带36的位置检测标记39B 作了检测之后,能将与该位置检测标记39B对应的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可 靠地输送到与各发热元件Rl Rn相对的位置。下面参照图8说明上述结构的带条印字装置1的印字控制处理。图8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1的印字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首先,在步聚(以下简称为S) l中,CPU21执行的是通过各 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对收纳于盒收纳部8的带条盒中的带条是否属于 标签带作出判定的判定处理。当判定为收纳于盒收纳部8的带条盒属于收纳有标签带36的带条盒35的 场合(SI: YES) , CPU21执行S2。在S2中, 一旦按下键盘6的印字键3, 则通过旋转驱动带条送料电机30使带条驱动滚子53和带条送料用滚子11旋 转来输送标签带36,直至CPU21通过标记检测传感器12检测到位置检测标记 39B为止。接着,在S3中,CPU21根据从文字输入键2输入的、存储于RAM27的印 字缓冲存储器27B内的印字数据,将标签带36输送到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 该输送是通过进一步旋转驱动带条送料电机30而使带条驱动滚子53和带条送 料用滚子11旋转来执行的。在S4中,当热印字头9的各发热元件Rl Rn与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相 对时,CPU21通过各发热元件Rl Rn将存储于印字缓冲存储器27B内的1行 即、各发热元件Rl Rn的一列大小的文字等打印在标签39上。其次,在S5中,CPU21执行的是对存储于印字缓冲存储器27B内的l张的 量的文字等是否已全部印字输出作出判定的判定处理。当存储于RAM27的印字缓冲存储器27B中的l张的量的文字等未全部打印 完的场合(SI: NO), 一边由带条驱动滚子53将标签带36送出, 一边通过 各发热元件Rl Rn将下一列部分的文字等打印在标签39上。反之,当存储于RAM27的印字缓冲存储器27B中的文字等已全部打印完的 场合(SI: YES),在S6中,CPU21使带条送料电机30旋转驱动规定角度, 通过使带条驱动滚子53旋转来将标签带36输送到带条切断位置。接着,在S7中,CPU21使割刀电机32驱动,将移动刀13B朝前侧方向移 动,通过该移动刀13B和固定刀13A将标签带36切断。然后,在S8中,执行的是对在印字缓冲存储器27B中是否已存储有对下一 张标签39进行印字的文字等的印字数据作出判定的判定处理。当印字缓冲存 储器27B中存储有对下一张标签进行印字的文字等的印字数据的场合(Sl: YES) , CPU21再次执行Sl以后的处理。反之,当印字缓冲存储器27B中没有对下一张标签进行印字的文字等的印 字数据的场合(S8: NO) , CPU21结束该项处理。这样,可将存储在印字缓冲存储器27B中的文字等打印在标签带36的各标 签39上。另一方面,在S1中,当判定为安装于盒收纳部8的带条盒不是收纳有标签 带36的带条盒35、而是通常的被印字带的场合,(SI: NO) , CPU21执行 S4以后的处理。这样,可将存储在印字缓冲存储器27B中的文字等打印在不是标签带36的 通常的被印字带上。在以上作了详细说明的本实施例的带条印字装置1中,在标签带36的标签 39上印字之后,在该标签带36被输送到带条切断位置时,热印字头9的各发 热元件Rl Rn的位置(P。),处于比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的标签前头位置(PO略微上游侧,并处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P3)的下游侧。即,图7中,a<b。又,标记检测传感器12配设于各发热 元件Rl Rn的上游侧,同时处于位置检测标记39B的位置(P4)的稍下游侧(图7中,c<e=。在标签带36的标签39上印字之后,在该标签带36被输送 到由固定刀13A和移动刀13B切断的带条切断位置时,从各发热元件Rl Rn(P。)至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P3)为止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l (图7中, Ll=b — a)大于从标记检测传感器12 (P,。)至位置检测标记39B (P4)为止的 输送方向的长度L2 (图7中,L2 = e — c),即按照Ll》L2的要求来配设各发 热元件Rl Rn和标记检测传感器12。当通过各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检测出收纳于带条盒35的带条是属 于规定的标签带36的场合,旋转驱动带条送料电机30来进行标签带36的输 送,由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该标签带36的背面形成的位置检测标记39B进行 检测(S1 S2)。然后,由带条送料电机30旋转驱动规定步数,使标签39的 印字开始位置与热印字头9的各发热元件Rl Rn相对,执行存储于印字缓冲 存储器27B内的文字等的打印,同时与其同步地旋转驱动带条送料电机30(S3 S5: NO)。当标签39的印字结束后,CPU21将带条送料电机30旋转 驱动规定旋转量,将标签带36输送到带条切断位置,对割刀电机32进行驱动, 由移动刀13B将标签带36切断,由此,被切断的标签带36从标签排出口 16 排出(S5: YES S8: NO)。热印字头9的各发热元件Rl Rn,在标签39上进行了印字之后,当标签 带36被输送到由固定刀13A和移动刀13B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由于 被配置在了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的下游侧的位置上,因此, 即使下一张标签39是最后的标签39,也可通过各发热元件Rl Rn确保从标 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进行打印。又,在标签39上进行了印字之后,当标签带 36被输送到由固定刀13A和移动刀13B执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标记检 测传感器12被配置于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相对的位置检测标记39B的位置 的下游侧、且在该发热元件Rl Rn的上游侧的位置。这样,在将标签带36切 断之后,即使临时关闭电源,重新起动时,也可通过标记检测传感器12可靠 地对第1张的标签39的位置检测标记39B作出检测,同时根据来自该标记检
测传感器12的输出信号,能可靠地将标签带36输送到第1张的标签39的印 字开始位置。将标签39上印字后的标签带36输送到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由于能尽可 能地将位置检测标记39B靠近与标记检测传感器12相对的位置,因此,为了 检测位置检测标记39B,可实现输送标签带36的输送长度的縮短化,可进一步 縮短各标签39间的空白长度。由于标签带36巻绕在可装取地安装于带条印字装置1内的带条盒35内, 因此,可容易地进行标签带36的调换和补充等。当通过带条种类检测传感器S1 S5检测到是属于收纳有标签带36的带条 盒35的场合,由于能可靠地将标签带36输送到各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 因此,即使使用各种带条盒的场合,也能可靠地在标签39上进行打印。当安 装了收纳有不属于标签带36的带条的带条盒的场合,由于不是根据来自标记 检测传感器12的输出信号地进行带条的输送,因此,能可靠地在所希望的带 条上执行印字输出。通过将带条盒35安装于带条印字装置1内,可将标签带36输送到在开口 部52,通过各发热元件Rl Rn在各标签39上进行印字,同时通过标记检测 用开口部42,由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标签带36的位置检测标记39B进行检测, 能可靠地将标签带36输送到该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当标签39的可印字的前头位置处于该标签39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缘部的 场合,在由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位置检测标记39B作出检测之后,可减少标 签带36输送到该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的输送量,并可縮短各标签39间的 空白长度。上述实施例中,各位置检测标记39B形成于与剥离纸背面侧的各标签的输 送方向终端位置相对的位置的靠带条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因此,在标签 上印字后标签带被输送到割刀构件进行的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能尽可能地将 位置检测标记39B靠近与标记检测传感器12相对的位置,因此,为了检测位 置检测标记39B,可实现输送标签带的输送长度的縮短化,可进一步縮短各标 签间的空白长度。在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带条盒35中,若采用了当位置检测标记39B处于标 记检测用开口部42的位置的场合、标签的可印字的前头位置在开口部52露出 的结构,则通过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位置检测标记39B进行检测,能可靠地 将标签带输送到该标签的印字开始位置。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作各 种改良和变形。例如,也可采用如下结构。(a) 前述实施例是由标记检测传感器12对位置检测标记39B进行检测, 但也可在上下方向上并设2个标记检测传感器12,由上侧的标记检测传感器 12检测标记39A,由下侧的标记检测传感器12检测位置检测标记39B。采用 该结构,在对多个标签39连续进行印字的场合,根据标记39A和位置检测标 记39B双方的输出信号可执行标签带36的输送控制。(b) 前述实施例是将位置检测标记39B形成了黑色的大致纵长的四角形的 标记,但也可形成大致纵长的四角形的磁性标记,标记检测传感器12由磁性 传感器构成。采用该结构,可实现标记检测传感器12的小型化。(c) 前述实施例中,当将标签带36输送到带条切断位置的场合,各发热 元件Rl Rn被配设于比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前头位置稍许靠近印字开始位 置的位置,但各发热元件Rl Rn也可配设于大致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前 头位置对应的位置、或者相对于该前头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的附近 位置。这样,在由标记检测传感器12检测到位置检测标记39B之后,能将与 该位置检测标记39B相对的标签39的印字幵始位置更加正确地控制输送到与 各发热元件Rl Rn相对的位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应该 根据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加以理解。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条盒,其在带条印字装置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标签带以剥离纸的背面朝外侧的形态进行卷绕的带条卷盘;与所述印字单元相对、并让从所述带条卷盘引出的标签带通过的第1开口部;以及在所述第1开口部的上游侧侧面部可对所述位置检测标记进行检测地形成的第2开口部,在将带条盒安装于带条印字装置内的场合,所述第2开口部处于与所述标记检测传感器相对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条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位置检测标记处于所 述第2开口部的位置时,所述标签的可印字的前头位置在所述第1开口部露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印字的前头位置是所 述标签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缘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条盒,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条特定部,该带条特 定部形成于所述带条盒的规定位置,并且,与所述带条种类检测手段配合动作, 对收纳于带条盒内的带条种类作出特定。
5. —种带条盒,在带条盒内,具有巻绕于带条巻盘的被印字带, 一边从所 述带条巻盘拉出被印字带, 一边在该被印字带上进行文字等的印字,其特征在 于,所述被印字带包含标签带,该标签带在长尺状的剥离纸的表面侧将多个标 签以沿着所述剥离纸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形态加以临时粘接,并在所述剥离纸的 与各标签相对的各背面侧部分的带条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位置检测 标记,所述带条盒具有从所述带条巻盘导出的标签带一边通过一边印字的第1开口部;以及在所述第1开口部的上游侧侧面部可对所述位置检测标记进行检测地形成的第2开口部,将所述标签带以所述剥离纸的背面朝外侧的形态巻绕在所述带条巻盘上,当所述位置检测标记处于所述第2开口部的位置时,所述标签的可印字的 前头位置在所述第1开口部露出。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印字的前头位置是所述标签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缘部。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条盒,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条特定部,该带条特 定部形成于所述带条盒的规定位置,并对收纳于带条盒内的带条种类作出特 定。
全文摘要
一种带条印字装置,在标签带(36)的标签(39)上进行了印字之后,当将该标签带(36)输送到带条切断位置时,热印字头(9)的各发热元件(R1~Rn)成为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标签前头位置的略微上游侧相对,同时与下一次印字的标签(39)的印字开始位置的下游侧的位置相对(图7中、a<b)。又,标记检测传感器(12)配设于各发热元件(R1~Rn)的上游侧,同时成为与位置检测标记(39B)相对的位置的略微下游侧的位置相对的状态(图7中、c<e)。
文档编号B41J3/36GK101157308SQ20071018499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5日
发明者原田大令, 野野村祯人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