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804阅读:1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墨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一体机上的油墨泵,具体讲是一种包括进油墨嘴、泵盖、泵体、 泵阀、拉油墨杆、泵工作板、出油墨嘴和密封圈的油墨泵。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的油墨泵的结构是这样的泵阀装在拉油墨杆的下端,拉油墨杆的上端穿过泵 盖与泵工作板连接,拉油墨杆与泵盖的孔滑配合;在泵阀圆周边的环形凹槽上套有一个密封 圈;泵盖通过嫘钉与泵体连接在一起;在泵体的底端两边分别装了一个进油墨嘴和出油墨嘴, 在进油墨嘴和出油墨嘴与泵体的连接端都分别装有一颗钢珠和一根压縮弹簧。泵工作板的一 端与滚筒上的偏心块连接,当滚筒内的电机转动带动滚筒工作时,偏心块就带动泵工作板上 下运动,从而使泵阀上下运动。当泵阀向上运动时,进油墨嘴与泵体连接端韵钢珠在吸力的 作用下被打开,出油墨管与泵体连接端的钢珠在压縮弹簧和吸力的作用下被封闭,这样油墨 就经过进油墨嘴被吸到泵体内;当泵阀向下运动时,进油墨嘴与泵体连接端的钢珠在压力的 作用下把进袖墨嘴封闭,出油墨嘴与泵体连接端的钢珠在压力作用下被冲开,这样油墨就经 过出油墨嘴输出。在吸力和压力作用下,由于钢珠的动作灵敏性不够,因此该泵体腔体的吸 油墨力小,出油墨量偏少,即泵体内的腔体在泵阀向上运动时不能全部吸饱油墨,在泵阀向 下运动时^^能全部输出油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甩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泵体腔体的吸油墨力大、出油墨量多的油墨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油墨泵它包括连接在泵体底 端进油墨处約进油墨嘴,穿过泵盖的拉油墨杆,与拉油墨杆上端连接的泵工作板,与拉油墨 杆下端连接酌泵阀以及出油墨嘴,所述泵阀圆周边的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拉油墨杆 滑配合在泵義孔中;所述泵阀上开有至少一个气孔;所述泵辨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垫;所述泵 体的腔体旁^l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与腔体相通;所述出油墨嘴位于凹槽对应上方的泵盖的上表面,并与凹槽相通。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油墨泵泵阀向下运动时,泵体腔体内的气体能通过泵阁上的气孔漏掉,使腔体内真空 而不能形成压力,当泵阀向上运动时,由于腔体内是真空的,所以腔体内对油墨的吸力明显 增大,能使腔体全部吸饱油墨;而腔体通过其旁边的凹槽与出油嘴相通,所以能使油墨完全 从出油墨嘴输出,即泵体腔体的吸油墨力大、出油墨量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油墨嘴是由两根相互垂直相交的空心管组成。这种 结构的出油墨嘴既满足了与滚筒结构的配合,也更利于油墨从出油墨嘴顺畅地输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气孔的数量可为六个或七个或八个。

附图为本实甩新型油墨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进油墨嘴,2、泵盖,3、泵体,4、泵阀,5、拉油墨杆,6、泵工作板, 7、出油墨嘴,8、密封圈,9、凹槽,10、腔体,11、密封垫,12、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油墨泵的拉油墨杆5的上端穿过了泵盖2,即拉油墨杆滑配合在泵盖孔中,使拉油墨杆5可在泵盖2上轴向运动。泵工作板6采用销钉与拉油墨杆5的上端连接在一起, 泵工作板6的另一端与滚筒上的偏心块(图中未示出)连接。拉油墨杆5的下端连接了一个 泵阀4,泵阙4的圆周边有一个环形凹槽,密封圈8就套在这个环形凹槽上;泵阀4上开了 六个气孔,根据油泵体3内腔体10的大小,气孔的数量也可为七个或八个。泵阀4的上方有 一个密封垫11套在拉油墨杆5上,密封垫11上还有一个小弹簧(图中未示出)连接在密封 垫11和拉油墨杆5之间,小弹簧的设置可以使泵阀4向上运动时的密封垫11对气孔12的封 闭效果更好。泵体3内的腔体10旁边开有一个凹槽9。泵盖.2与泵体3经螺钉紧固而密封连 接,凹槽9正上方的泵盖2开有一个出油墨孔道,出油墨孔道的外面即泵盖2的上方连接了 一个出油墨嘴7,出油墨嘴7是由两根相互垂直相交的空心管组成。进油墨嘴1带螺纹的一 端拧入泵体3下端的进油墨口处与泵体密封连接。 本实甩新型油墨泵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滚筒内的电机转动时,滚筒能够带动其上面的偏心块作上下运动,从而使与偏心块连接的泵工作板6带动拉油墨杆5在泵体3的腔体10 内作上下运动,连接在拉油墨杆5下端的泵阀4也随着拉油墨杆5在泵体3的腔体10内作上 下运动。当泵阀4向下运动时,腔体10的气孔能把贴在泵阀4上表面上的密封垫冲开,使腔 体10内的气体从泵阀4上的气孔12处漏掉,从而使腔体10内不能形成压力;当泵阀4向上 运动时,由于密封垫11贴在泵阀4的上表面,从而把气孔12封闭,密封垫11和拉油墨杆5 之间的小弹簧使密封垫11对气孔12的封闭效果更好,当气孔12被封闭后,泵阀4以下形成 真空,进而把油墨吸到腔体10旁边的凹槽9内,然后由出油墨嘴7将油墨输出。
权利要求1、一种油墨泵,包括连接在泵体(3)底端进油墨处的进油墨嘴(1),穿过泵盖(2)的拉油墨杆(5),与拉油墨杆(5)上端连接的泵工作板(6),与拉油墨杆(5)下端连接的泵阀(4)以及出油墨嘴(7),所述泵阀(4)圆周边的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8),所述拉油墨杆(5)滑配合在泵盖(2)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阀(4)上开有至少一个气孔(12);所述泵阀(4)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垫(11);所述泵体(3)的腔体(10)旁边设有一个凹槽(9),所述凹槽(9)与腔体(10)相通;所述出油墨嘴(7)位于凹槽(9)对应上方的泵盖(2)的上表面,并与凹槽(9)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墨嘴(7)是由两根相互垂直相 交的空心管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12)的数量为六个或七个或八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墨泵,它包括连接在泵体(3)底端进油墨处的进油墨嘴(1),穿过泵盖(2)的拉油墨杆(5),与拉油墨杆(5)上端连接的泵工作板(6),与拉油墨杆(5)下端连接的泵阀(4)以及出油墨嘴(7),所述泵阀(4)圆周边的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8),所述拉油墨杆(5)滑配合在泵盖(2)孔中;所述泵阀(4)上开有至少一个气孔(12);所述泵阀(4)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垫(11);所述泵体(3)的腔体(10)旁边设有一个凹槽(9),所述凹槽(9)与腔体(10)相通;所述出油墨嘴(7)位于凹槽(9)对应上方的泵盖(2)的上表面,并与凹槽(9)相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泵体腔体的吸油墨力大、出油墨量多。
文档编号B41F31/02GK201027604SQ200720105809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8日
发明者杜建国 申请人:杜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