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93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可拆卸地安装到带式打印机中的带盒。
背景技术
已知带式打印机用打印头在从带盒拉出的带上执行打印字符,诸如字母等,带盒安装在该带式打印机的盒收容部中。带式打印机可以使用不同结构和宽度的多种带类型, 因此需要为带式打印机准备多种带盒以收容多种带类型。现有技术中,打印机的盒收容部中设置有检测开关,根据相应于带类型形成盒检测器,检测安装在盒收容部中的带盒类型。带盒在底面的一部分上具有盒体检测部,在该部分通孔和非通孔形成与带类型相应的图案。当带盒安装到盒收容部中吋,被不断地向上推压的每个检测开关与盒体检测部的通孔或非通孔相对设置。带式打印机通过检测哪些检测开关被压和哪些检测开关没被按压来识别带盒的类型。如上所述的带盒,通过带盒上的通孔和非通孔来检测带盒的类型,但是其存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必须事先在带盒上设置不同的通孔和非通孔,而且组装的过程中必须先确认对应的通孔和非通孔来装不同宽度的带到带盒中,这给组装带来不便,而且模具制作エ艺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盒,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使模具制作的エ艺更简单。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种带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面、底面、侧面和前面;带,所述带为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可打印的介质;检测位置,通过其可以检测带盒的型号;所述检测位置有2 个,其相对设置且2个检测位置之间可透光。还包括位于带盒前面的臂部,所述检测位置位于所述臂部相对两侧。至少所述带盒的臂部为光可导通材料做成。所述检测位置为2个检测孔。所述2个检测孔之间可透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盒,通过光检测装置来检测带盒的型号,这样只需要在打印机上对应地设置有检测装置,而带盒上无需再设置不同的通孔和非通孔来确定不同型号的带盒,避免了在组装时发生错误,而且还减少了带盒模具制作エ艺的难度,提高了带盒的通用性,节约了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层压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接收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热敏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所提供的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所提供的层压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所提供的接收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所提供的热敏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层压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接收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热敏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下文中将參照图1到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带盒1的结构。带盒1由下盖31A和上盖31B組成的壳体31,具体来说包括上底面、下底面、侧面和前面一起組成。下盖31A和上盖31B还组成一臂部40,臂部40与前面基本位于一平面上。下面将分层压式、接收式和热敏式来详细说明带盒1的结构。层压式层压式带盒1包括位于下盖3IA和上盖3IB之间的双面粘结带23、覆膜20和墨带 10。双面粘结带ぬ缠绕在第一线轴22上,覆膜20缠绕在第二线轴21上,墨带10的缠绕在第三线轴11上,且墨带10的另一端缠绕在第四线轴12上。覆膜20和墨带10在从臂部40的出口 13排出后,也就是打印位置处两者叠加到一起,具体地,墨带10更靠近打印头,在经过打印头之后,将墨带上的碳转到覆膜20上,然后覆膜20在带驱动辊30处与双面粘结带32叠加在一起,在此处,带驱动辊和打印头上的压カ辊将覆膜20与双面粘结带23上的双面胶压接到一起,然后通过带排出ロ 14排出,最后通过带式打印机上的切断装置将带20剪断,以完成打印。接收式接收式带盒1包括打印带22和墨带10,打印带23缠绕在第一线轴22上,墨带10 的缠绕在第三线轴11上,且墨带10的另一端缠绕在第四线轴12上。打印带20通过带盒的前面,然后在经过壁部40出口 13排出后与墨带10在打印位置处叠加到一起,具体地墨带10更接近打印头。打印之后的打印带20再通过带驱动辊 30,最后从排出ロ 14排出,然后通过机器上的切断装置将打印带20切断,以完成打印。[0032]热敏式在热敏式带盒1中,其只有ー种复合带20,复合带20缠绕在第一线轴22上,复合带20通过带盒1的前面部分,沿壁部40出口 13排出,后再经打印位置,最后通过带驱动辊轮30的带动从排出ロ 14排出。在上面提到的层压式、接收式和热敏式三种带盒1中,其均有ー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带盒的型号通过光检测装置来检测。在带盒的壁部40设置有检测位置,具体地至少带盒的臂部40为可光导通的材料做成,在将带盒装入到打印机中吋,此检测装置恰好位于带臂部40的内外两侧。检测装置包括光发送装置和光接收装置,其中一个位于打印头与臂之间,另一个与其相对设置。检测装置通过光的是否导通来判断带的宽度,在层压式带盒中,通过检测墨带的宽度来确定打印带的宽度,而在接收式和热敏式带盒中可直接检测出打印带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带盒,通过将带盒的臂部设置成可透光的,然后通过光检测装置来检测,这样只需要在打印机上对应地设置有检测装置,而带盒上无需再设置不同的通孔和非通孔来确定不同型号的带盒,避免了在组装时发生错误,而且还减少了带盒模具制作エ艺的难度,提高了带盒的通用性,节约了成本。实施例ニ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所提供的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所提供的层压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所提供的接收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所提供的热敏式带盒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将參照图5到图8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带盒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将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带盒1 上包括有2个检测位置41和42,检测位置41和42分别为2个相对设置的孔,至少2个检测装置之间的材料为光可通的。在机器上设置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光发送装置和光接收装置。在层压式的带盒1中,通过检测位置41处检测双面粘结带23的宽度来确定打印带20的宽度,而在接收式和热敏式带盒1中,通过检测位置42直接检测打印带20的宽度。上面有提到检测位置41和42相对设置的2个孔之间的材料为光可导通的,其还可以设置为2个孔之间为空隙。总之,只要是可透光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在带盒中设置了检测位置,通过光检测装置来检测带的型号,这样只需要在打印机上对应地设置有检测装置,而带盒上无需再设置不同的通孔和非通孔来确定不同型号的带盒,避免了在组装时发生错误,而且还减少了带盒模具制作 エ艺的难度,提高了带盒的通用性,节约了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參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带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面、底面、侧面和前面;带,所述带为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可打印的介质;检测位置,通过其可以检测带盒的型号;其特征在干,所述检测位置有2个,其相对设置且2个检测位置之间可透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带盒前面的臂部,所述检测位置位于所述臂部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干,至少所述带盒的臂部为光可导通材料做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干,所述检测位置为2个检测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干,所述2个检测孔之间可透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面、底面、侧面和前面;带,所述带为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可打印的介质;检测位置,通过其可以检测带盒的型号;所述检测位置有2个,其相对设置且2个检测位置之间可透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盒,避免了组装时发生错误、减少了带盒模具工艺的复杂程序。
文档编号B41J32/00GK202293699SQ20112041585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赵长军 申请人: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