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系统和图像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251569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图像记录系统和图像记录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系统,用于在被传输物体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该被传输物体在预定的传输路径上以预定传输方向被传输,该图像记录系统包括:记录设备,在与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于传输路径的至少一侧,该记录设备被配置为通过加热被传输到预定传输路径的预定位置的被传输物体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将图像记录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该图像包括扫描图像,当被传输物体沿传输方向从面对记录设备的位置向下游传输时,读取设备读取所述扫描图像。该记录设备在图像记录时间的前半部分内将扫描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专利说明】图像记录系统和图像记录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系统和图像记录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被传输物体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系统和图像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已知的技术是将具有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被传输物体传输到传输路径上的预定位置,并通过对其加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包括扫描图像(例如,条码)的图像(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0.2000-136022)。
[0003]在这个系统中,当图像被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之后,被传输物体从传输路径上的上述预定位置被向下传输,从而可以利用读取设备执行对扫描图像的读取(例如,扫描)O
[0004]这样,如果发生读取错误,会花费一些时间来重建(恢复)系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一种图像记录系统,用于在被传输物体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该被传输物体在预定的传输路径上以预定传输方向被传输,包括:记录设备,在与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于传输路径的至少一侧,被配置为通过加热被传输物体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而在将图像记录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所述被传输物体被传输到面对记录设备的位置,其中该图像包括扫描图像,当被传输物体沿传输方向从面对记录设备的位置向下游传输时,读取设备读取所述扫描图像,以及,其中该记录设备在图像记录时间的前半部分内将扫描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0006]根据本发明,即使·发生读取错误,也不用花费时间来重建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重写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0008]图2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像重写系统中的传输机设备和停止设备的示意图。
[0009]图3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像重写系统中的擦除设备的示意图。
[0010]图4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像重写系统中的记录设备的示意图。
[0011]图5是示出了图像重写系统的控制配置的框图。
[0012]图6A是示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着色-消色特性图。
[0013]图6B是示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着色和消色变化的机制的示意图。
[0014]图7A是用于说明图像重写系统的操作的示意图(第一部分)。
[0015]图7B是用于说明图像重写系统的操作的示意图(第二部分)。
[0016]图7C是用于说明图像重写系统的操作的示意图(第三部分)。
[0017]图8A是用于说明图像重写系统的操作的示意图(第四部分)。
[0018]图SB是用于说明图像重写系统的操作的示意图(第五部分)。[0019]图SC是用于说明图像重写系统的操作的示意图(第六部分)。
[0020]图9是示出了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密度(image density)的时间性变化的示意图。
[0021]图1OA是示出了包括记录在可重写标签(RL)上的条码的图像的示意图。
[0022]图1OB是用于说明包括记录在RL上的条码的图像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第一部分)。
[0023]图1OC是用于说明包括记录在RL上的条码的图像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第二部分)。
[0024]图1OD是用于说明包括记录在RL上的条码的图像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第三部分)。
[0025]图1lA是用于说明图1OA所示的图像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第四部分)。
[0026]图1lB是用于说明图1OA所示的图像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第五部分)。
[0027]图1lC是用于说明图1OA所示的图像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第六部分)。
[0028]图12A是示出了包括记录在RL上的二维码的图像的示意图。
[0029]图12B是用于说明包括记录在RL上的二维码的图像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第一部分)。
[0030]图12C是用于说明包括记录在RL上的二维码的图像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图像记录方法)
[0032]本发明的图像记录方法至少包括图像记录步骤,根据必要性还包括其它步骤。
[0033]<图像记录步骤>
[0034]图像记录步骤是通过加热介质来记录图像的步骤。例如,通过利用感热头对介质加热来记录图像的方法,以及通过利用激光照射对介质加热来记录图像的方法,其中照射能量是基于到介质的距离进行调整的。激光图像记录是优选的,因为可以无接触地记录图像,由此即使当介质倾斜或弯曲时,也可以实现优选的图像记录。
[0035]<图像擦除步骤>
[0036]当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应用图像记录时,可以包括图像擦除步骤,通过对其上形成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加热,擦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0037]用于对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方法的例子包括通常已知的加热方法(无接触式加热方法,例如激光照射、热气、热水和红外加热器,以及接触式加热方法,例如感热头、热印花(hot stamp)、加热块和热棍)。考虑到材料流水线,通过激光照射对热敏记录介质(例如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方法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无接触地擦除图像。
[0038]作为激光源,YAG激光、光纤激光和半导体激光中的任意一种都是优选的。
[0039]<读取设备>
[0040]本发明所使用的读取设备具体不受限,只要该设备能够用光照射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以及基于结果反射光是强还是弱,对图像信息进行电读取,该读取设备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的选择。因此例子包括条码读取器、二维码读取器以及OCR读取器。条码读取器、二维码读取器和OCR读取器分别被配置为读取条码符号、二维码符号和OCR字符,每个读取器都包括扫描器,用于将光学信息转换为电信息,以及解码器,用于将电信息转换为字符码。
[0041]条码符号是一种表示信息的图像载体,排列有长矩形条和空隙,通过在垂直于矩形条和空隙的方向上被扫描而被机器读取。二维符号是一种通过在平行于和垂直于本身的方向上都扫描而被机器读取的图像载体。条码符号的例子包括JAN、Code39和ITF。二维符号的例子包括QR码、DataMatrix和H)F417。
[0042]条码读取器和二维码读取器的例子包括CXD型条码读取器和CXD型二维码读取器,被配置为通过LED的光对图像进行照射以及通过CCD图像感应器接收漫反射光,从而读取图像。它们的优选之处在于其小且不贵。示例进一步包括激光类型条码读取器和激光类型二维读取器,被配置为通过用激光扫描该图像以及通过用光接收元件接收漫反射光,从而读取图像。它们的优选之处在于,可以从广范围进行读取,并且可以利用移动成分进行读取。
[0043]以下将基于图1到12C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图像重写系统1000的配置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设置了例如X、Y和Z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其中Z轴方向是垂直方向。
[0044]通过利用激光照射传输容器C中的可重写标签,图像重写系统1000重写图像,以下将详细描述。可重写标签在下文中还被称为“RL”。
[0045]这里,“图像”指的是可视信息,例如字符、标记、线、图形、条码和二维码,表示容器C中的负载(luggage)的内容和目的地、使用RL的次数等。“字符”包括由0CR(即光学字符识别)所读取的OCR字符。
[0046]特别地,条码、二维码、OCR字符等是一种由专用读取设备读取的可视信息,在以下说明中也被称为“扫描图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包括在“图像”中的并且不是扫描图像的信息可以被称为“字符等”。“读取设备”是一种被配置为将条码符号、二维符号、字符等的光学信息转换为电信息的设备,可以是包括解码器的设备,该解码器被配置为将条码符号、二维符号、字符等得电信息转换为字符码。
[0047]RL是一种根据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的不同而着色或消色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并包括根据激光的吸收情况而生成热量的光热转换材料。
[0048]容器C具有例如RL,另外还具有由长方体类似盒子单元构成的容器体,RL附在该容器体的侧表面的。这里,被传输物体,也就是要被传输的目标物,是容器体,但并不限于此。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容器C及其内容(负载)可以一起被称为容器C。
[0049]这里,容器体例如是盒型容器,具有很好的耐用性而且可以被重复使用。容器体的材料可以是例如金属、树脂和纸板。其中,树脂是优选的,因为树脂具有很好的耐用性,而且轻便易于传输。特别地,聚丙烯树脂、ABS树脂(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树脂)、以及聚乙烯树脂,都是更加优选的,因为相对于其他树脂,它们可以低成本生产。这里所列出的容器体的材料是举例的,容器体的材料并不限于此。此外,容器体可以是可折叠的,当里面没有放入物体时容器体可以折叠。可折叠容器体可以是具有相同大小的非可折叠容器体的体积的“几分之一”,非常便于传输。[0050]如图1所示,图像重写系统1000包括传输机设备10、擦除设备12、记录设备14、停止设备16、系统控制设备18和条码校验设备70。在以下说明中,包括图像重写系统1000的传输机设备10、记录设备14和部分系统控制设备18的系统可以被称为图像记录系统150。
[0051]例如,传输机设备10包括N(≥6)个带传输机单元,作为传输机单元以预定间距设置在X轴方向上,传输机设备10还包括支撑N个带传输机单元的支撑罩10a。在图1中,受附图限制,仅仅示出了传输机10的X轴方向的中间部分。在以下说明中,N个带传输机单元在布局顺序上从-X侧到+X侧,还可以被称为BCU(I)到BCU (N)。当不需要进行区别的时候,N个带传输机单元一般可以称为B⑶。
[0052]例如,每个B⑶包括例如两个辊9以及缠绕两个辊9的环形带13,两个辊9在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且辊的轴方向是Y轴方向,如图2所示。两个辊9围绕Y轴可旋转地被支撑在支撑罩IOa上。这里,两个辊9中的一个是驱动辊,另一个是从动辊。通过包括马达等的驱动设备(未示出),各个BCU的驱动辊被系统控制设备18分别驱动和控制(见图5)。
[0053]例如,每个BCU的X轴方向尺寸被设置为与容器C的X轴方向尺寸相同或者两倍大。此外,BCU的顶部在与X-Y面平行的公共面。
[0054]在系统控制设备18的指令下,通过将容器C在两个邻近的B⑶之间进行传递,上述配置的传输机设备10在+X轴方向(预定传输方向)上传输容器C。也就是,传输机设备10沿着在N个BCU上所形成的传输路径,在+X方向上依次传输多个容器C。当容器C被传输时,通过适当地停止驱动B⑶,系统控制设备18将容器C停在正在输送容器C的B⑶上。
[0055]因此,上述驱动设备优选是一种可以调整驱动辊的旋转速度的设备。这样,可以稳定容器C在传输起点和终点的状态,并可以减少传输容器C所花费的时间。此外,每个BCU的环形带13优选是一种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带。这样,在传输起点和终点处,可以抑制容器C在环形带13上的滑动。因此,容器C开始移动时的响应以及容器C的停止位置的精确性都可以被提高。
[0056]在提高传输效率方面,容器C的传输速度优选是1m / min或者更高,更优选是5m / min或者更高,特别优选是10m / min或者更高。在避免图像重写系统1000尺寸增大方面,容器C的传输速度优选是200m / min或者更低,更优选是100m / min或者更低,特别优选是50m / min或者更低。但是,容器C的传输速度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设置的,并不限于以上范围。
[0057]擦除设备12设置在例如传输设备10的-Y侧,也就是上述传输路径的-Y侧。
[0058]详细地,在面对(匹配)BCU (η)的位置上设置擦除设备12。这里,2〈n ( Ν_4。
[0059]如图3所示,擦除设备包括:包括一维排列的多个激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的一维激光阵列LA、光学系统S01、终端块17、控制面板19、控制器21和外壳12a (见图1)等。尽管没有不出,一维激光阵列LA、光学系统S01、终端块17和控制器21都被封装在外壳12a中,并且控制面板19位于例如外壳12a的侧面(或者顶面)上。
[0060]例如,一维激光阵列LA包括多个(例如,17个)未示出的在Z轴方向并排布置(一维排列)的激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这里,最+Z侧的激光二极管和最-Z侧的激光二极管在Z轴方向的距离被设置为例如10mm。例如,一维激光阵列LA将横截面在Z轴方向上延展的线形激光发射到+X侧。
[0061]例如,光学系统SOl包括第一柱面透镜20、第一球面透镜22、微透镜阵列24、第二球面透镜26、第二柱面透镜28以及电流镜设备30。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第一柱面透镜20、第一球面透镜22、微透镜阵列24、第二球面透镜26和第二柱面透镜28可以被统称为透镜组。
[0062]第一柱面透镜20设置在从一维激光阵列LA发射的线形激光的光径上,并在激光的宽度方向(即,与多个激光二极管排列方向的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使该激光略微聚集。这里,作为第一柱面透镜20,小尺寸透镜被提供在接近于一维激光阵列LA的发射表面处。
[0063]第一球面透镜22设置在经过第一柱面透镜20的线形激光的光径上,并将该激光聚集至微透镜阵列24中。
[0064]微透镜阵列24设置在经过微透镜阵列22的线形激光的光径上,在激光的长度方向(即,与多个激光二极管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使该激光发散,以使光在长度方向上的分布一致。
[0065]第二球面透镜26设置在经过微透镜阵列24的线形激光的光径上,在激光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一地使该激光扩散。
[0066]第二柱面透镜28设置在经过第二球面透镜26的线形激光的光径上,并在宽度方向上使该激光略微聚集。
[0067]电流镜设备30是具有摆动镜30a的电流计,该摆动镜30a被配置为反射激光,并能够进行来回摆动的动作。这里例如,摆动镜30a能够围绕Z轴摆动。电流镜设备30包括用于检测摆动镜30a的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未显示)。
[0068]电流镜设备30设置成,使摆动镜30a定位在经过第二柱面透镜28的线形激光的光径上,并且当围绕Z轴摆动时,摆动镜30a通过反射该激光,将该激光大体上转向到+Y侧。
[0069]这里,经过透镜组的线形激光通过电流镜设备30转向,从设置在外壳12a的+Y侧的侧壁的擦除激光发射口处(未显示)发射到大体+Y侧,即例如,在传输机设备10上横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0070]通过这样,从一维激光阵列LA发射的线形激光,通过透镜组在能量密度上均匀分布并在长度方向(Z轴方向)上扩散,通过电流镜设备30大体转向到+Y侧,并施加到被传输物体上,该被传输物体位于传输机设备10上面对擦除激光发射口的位置。结果,横截面在Z轴方向上延展的线形激光被扫描在X轴方向上的被传输物体上。
[0071]终端块17包括信号输入终端,用于接收由系统控制设备18所输出的擦除开始信号、连锁信号、环境温度信号、编码信号等,以及信号输出终端,用于向系统控制设备18输出擦除预备信号、擦除继续信号、故障发生信号等。
[0072]这里,擦除开始信号是一种用于使擦除设备开始擦除过程的信号。连锁信号是一种用于紧急停止擦除过程的信号。环境温度信号是一种用于根据环境温度来校正激光功率(输出)的信号。编码信号是一种用于检测可重写标签(工作)的移动速度的信号。擦除预备信号是一种表示准备接收擦除开始信号的信号。擦除继续信号是一种表示擦除正在被执行的信号。故障发生信号是一种表示控制器21检测到例如一维激光阵列LA故障、电流镜设备30故障等的信号。
[0073]控制面板19是包括简易显示器和控制开关的用户界面,从该控制面板可以选择菜单和输入数值。例如,可以从控制面板19设定擦除条件,例如激光的扫描长度、激光的扫描速度、激光的扫描方向、激光功率、擦除开始延迟时间和工作速度等。
[0074]控制器21包括擦除条件设置单元32、擦除过程控制单元34、激光控制单元36和检流控制单元38等。
[0075]擦除条件设置单元32设置擦除条件,例如设置激光的扫描长度、激光的扫描速度、激光的扫描方向、激光功率、擦除开始延迟时间和工作速度等,这些条件是由用户从控制面板19设定的。
[0076]擦除过程控制单元34过程来自终端块17的输入信号,向激光控制单元36和检流控制单元38发出指令,并生成输出信号至终端块17。
[0077]激光控制单元36将由擦除操作控制单元34所指示的激光输出的输出功率值转换为模拟电压,且将模拟电压输出至激光驱动器40,并生成用于点火或熄灭激光的定时信号。
[0078]激光驱动器40是用于生成驱动一维激光阵列LA的电流的电路,,并根据激光控制单元36所指示的值来控制激光功率。
[0079]检流控制单元38生成模拟信号,用于使电流镜设备30的摆动镜30a以指定速度从扫描开始位置摆动到扫描结束位置,其中扫描开始位置和扫描结束位置均由擦除操作控制单元34指示,检流控制单元38并将模拟信号输出至流电驱动器42。
[0080]流电驱动器42是一种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检流控制单元38所指示的值来控制电流镜设备30的摆动镜30a的摆动角度,并将来自包含在电流镜设备30中的角度传感器的信号和检流控制单元38所指示的值进行比较,从而输出驱动信号至电流镜设备30,以使误差最小化。
[0081]回到图1,记录设备14设置在例如传输机设备10的-Y侧,即,传输路径的-Y侧,以及擦除设备12的+X侧。
[0082]更详细地,记录设备14设置在例如邻近+X侧的面对(对应于)B⑶(η+1)的位置,B⑶(η)面对(对应于)擦除设备12。
[0083]如图4所示,记录设备14包括:例如,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三个)激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源LS、光学系统S02、控制器46、主机47以及封装这些元件的外壳14a(见图1)。
[0084]例如,激光源LS在-X方向上发射激光。
[0085]例如,光学系统S02包括X轴电流镜设备48、Z轴电流镜设备50以及f Θ透镜53。
[0086]X轴电流镜设备48具有与上述的电流镜设备30相同的配置,除了其摆动镜48a围绕Y轴摆动之外。
[0087]例如,X轴电流镜设备48设置成,使摆动镜48a位于从激光源LS发射的激光的光径上,并将该激光大体转向到-Z侧。
[0088]Z轴电流镜设备50具有与上述的电流镜设备30相同的配置,除了其摆动镜50a围绕X轴摆动之外。
[0089]例如,Z轴电流镜设备50设置成,使摆动镜50a位于被X轴电流镜设备48所转向的激光的光径上,并将该激光大体转向到+Y侧。
[0090]例如,f Θ透镜53设置在被Z轴电流镜设备50所转向的激光的光径上,并将该激光聚集至位于+Y侧的被传输物体上,同时执行修正,以使形成于被传输物体上的光斑的偏移与X轴、Z轴电流镜设备48、50的摆动镜的摆动位置成比例。
[0091]已通过f Θ透镜53的激光经由形成在外壳14a的+Y侧的侧壁的记录激光发射口(未显示)发射到大体+Y侧,即例如,在传输机设备10上横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0092]通过这样,从激光源LS发射的光依次被X轴电流镜设备48和Z轴电流镜设备50转向,并经由f Θ透镜53,被施加到位于传输机设备10上面对记录激光发射口的位置处的被传输物体。结果,光斑在X轴和Z轴的二维方向上被扫描在被传输物体上。
[0093]基于从主机47输出的图像信息,控制器46生成由线段构成的绘图数据,并通过控制X轴、Z轴电流镜设备48、50的摆动镜的摆动位置,以及控制激光二极管的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在记录目标上记录(形成)图像。这里例如,使用宽度为大约0.25mm的记录线来记录字符、符号、线条图形、条形码等。
[0094]控制器46经由X轴伺服驱动器52来控制X轴电流镜设备48,并且经由Z轴伺服驱动器54来控制Z轴电流镜设备50。
[0095]X轴伺服驱动器52是一种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控制器46所指示的值来控制X轴电流镜设备48的摆动镜48a的摆动位置,将来自X轴电流镜设备48的角度传感器的信号与控制器46所指示的值进行比较,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X轴电流镜设备48,以使误差最小化。
[0096]相似的,Z轴伺服驱动器54是一种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控制器46所指示的值来控制Z轴电流镜设备50的摆动镜50a的摆动位置,将来自Z轴电流镜设备50的角度传感器的信号与控制器46所指示的值进行比较,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Z轴电流镜设备50,以使误
差最小化。
[0097]返回到图1,条码校验设备70设置在例如传输机设备10的-Y侧,以及记录设备14的+X侧。更详细地,条码校验设备70设置在例如对应于B⑶(n+3)的位置。
[0098]例如,条码校验设备70是这样一种设备,在随后的对容器C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条码扫描器读取条码之前,用于校验记录在RL上的条码的图像质量。
[0099]这里例如,条码校验设备70是基于激光扫描器而设计的,因此通过扫描条码来无接触地校验条码,并将校验结果(记录在RL上的条码中出现任何错误或者没有出现任何错误)输出到系统控制设备18。此外,例如,条码校验设备70包括用于显示校验结果的显示器,以及当条码中出现错误时打开的警告灯。条码中的错误例如是条码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记录、条码模糊等。
[0100]除了条码校验设备,例如可以使用条码验证设备,其中集成了读取设备和验证软件程序。这样,由读取设备读取的条码可以利用软件来验证。
[0101]停止设备16包括,例如,多个(例如四个)停止器60a到60d,以及多个(例如四个)Z致动器(未示出),如图2所示。
[0102]每个停止器均由平行于Y-Z面的平面元件构成。停止器60a设置在邻近的两个BUC (η)和B⑶(η+1)之间,可以相对于支撑罩IOa向上或向下移动。停止器60b设置在邻近的两个BUC (η+1)和B⑶(η+2)之间,可以相对于支撑罩IOa向上或向下移动。停止器60c设置在邻近的两个BUC(n+2)和B⑶(n+3)之间,可以相对于支撑罩IOa向上或向下移动。停止器60d设置在邻近的两个BUC(n+3)和BCU (n+4)之间。
[0103]四个Z致动器例如设置在支撑罩IOa上,以对应于四个停止器60a到60d,并且可以分别使对应的四个停止器60a到60d在Z轴方向上移动。
[0104]更详细地,每个Z致动器均可以在位于传输机设备10的顶面的-Z侧的备用位置(即,每个BCU的顶面)与从备用位置处突出的位于每个BCU的顶面的+Z侧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对应的停止器。
[0105]Z致动器可以是例如气缸、油缸、螺线管、或者总而言之是任意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对应停止器的设备。四个Z致动器由系统控制设备18分别驱动和控制。
[0106]以下将描述将图像记录到可重写标签(RL)上和将图像从可重写标签(RL)上擦除的机制。
[0107]该图像记录和图像形成机制是一种色调随热量可逆变化的模式。该模式由无色染料和可逆显影剂(以下也被称为“显影剂”)组成。在这个模式中,色调随热量在透明状态和着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
[0108]图6A示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vs.颜色的光密度(color optical density)变化曲线的例子,热可逆记录介质具有热可逆记录层,该热可逆记录层包括添加了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的树脂。图6B示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着色和消色机制,其中消色状态和着色状态随热量可逆地相互转换。
[0109]首先,随着初始在消色状态(A)的热可逆记录层的温度升高,在熔化温度K2时,无色染料和显影剂融化并混合在一起,该层被着色而成为熔化着色状态(B)。通过将该层从熔化着色状态(B)淬火,能够将该层冷却到室温,同时保持在着色状态,由此将该层带入安全着色状态(C),其中着色状态是稳定的。
[0110]能否获得着色状态取决于从熔化着色状态(B)降低温度的降温速度。通过缓慢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发生消色,由此得到与初始状态相同的消色状态(A),或者得到密度比通过淬火所获得的状态相对较低的状态。
[0111]当该层从着色状态(C)再次升温时,在低于熔化温度K2的温度Kl时发生消色(从D到E)。当该层从这个状态冷却时,回到与初始状态相同的消色状态(A)。
[0112]通过从熔化状态淬火获得着色状态(C),其中无色染料和显影剂已经混合,能够产生接触反应,这种状态常形成固态。这样,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的熔化混合物(即着色混合物)形成结晶,同时保持在着色状态。当形成这种状态时,可以认为着色已经稳定了。
[0113]另一方面,消色状态是一种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相位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至少一种混合物的分子聚集并形成域或结晶的状态,并被认为是一种由于通过聚集或者结晶而彼此分离,无色染料和显影剂已经稳定的状态。许多情况下,像这样,当无色染料和显影剂已经相位分离,且显影剂已经结晶时,发生更完全的消色。
[0114]图6A所示,在通过从熔化着色状态(B)缓慢冷却而消色,以及通过从着色状态升温而消色中,在温度Kl时聚集结构改变,并发生显影剂的相位分离或结晶。
[0115]此外在图6A中,在记录层已经重复升温到大于或等于熔化温度K2的温度K3之后,可能发生通过加热到擦除温度也不能被擦除的擦除错误。可以认为,因为显影剂已经热分解,变得不容易聚集或结晶,从而变得不容易与无色染料分离。当对热可逆记录介质加热时,如图6A所示,为了避免由于重复所造成的热可逆记录介质退化,最好降低熔化温度K2和温度K3之间的差值。这可实现避免由于重复所造成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退化。
[0116]下面,参考图7A到图SC说明图像重写系统1000的操作示例。以下说明的操作由系统控制装置18统一控制。记录设备14的主机47中嵌入的未示出的存储器预先存储了代表要被记录在RL上的图像的信息,即,代表例如字符等和条码的图像信息,该图像信息表示例如容器C中包括的负载的内容和目的地信息、RL被使用的次数是多少等。
[0117]在η-l个容器C上均具有RL,其上预先记录了图像,并且其中每一个都包含了负载,η-l个容器C均由操作者分别安装在运输机设备10的BCU(I)到BCU(n_l)上。
[0118]这里,每个容器C被安装在B⑶上,使得附有RL的容器体的侧面到-Y侧,即,该侧面可以面对擦除设备12和记录设备14的激光发射口。注意,由于附图限制,图7A到图SC仅仅示出了传输机设备10的X轴方向中间部分。在以下说明中,安装在传输机设备10上的η-l个容器C在排列顺序上从+X侧到-X侧也可以被称为容器Cl到容器Cn-1。
[0119]最初,四个停止器60a到60d位于备用位置。
[0120]首先,操作者操作系统控制装置18的操作面板(未显示),发出传输开始信号到系统控制装置18。
[0121]接收到传输开始信号的系统控制装置18将停止器60a从备用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并且还驱动B⑶(I)到B⑶(η)(见图7A)。结果,通过在邻近两个B⑶之间被传递,容器C在+X轴方向上被传输。这里,在邻近两个BCU之间传递容器C所要求的时间被设置为例如0.6秒。
[0122]这里例如,用于检测在传输机设备10上传输的容器C的光电传感器(未不出)设置在例如对应于B⑶(η-l)的位置。来自该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被发送到系统控制设备18。系统控制设备18包括计时器(未示出),基于接收到来自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时亥IJ,以及从这个时刻经过的时间,持续掌握每个容器C的位置,即容器C位于哪个B⑶上。
[0123]接着,当容器Cl已经从B⑶(η-l)传递到B⑶(η)时,系统控制设备18停止驱动B⑶(I)到B⑶(η)。结果,通过碰撞停止器60a,容器Cl被减速和停止(见图7B)。
[0124]这里,停止器60a的X轴方向位置相对于擦除设备12来调整,使得当容器C碰撞停止器60a时,容器C的RL可以准确面对擦除设备12。也就是说,停止器60a具有将容器C定位在准确面对擦除设备12的位置的功能。“容器C准确面对擦除设备12”是指容器C的RL面对擦除设备12的激光发射口。
[0125]接着,将擦除开始信号从系统控制设备18输出到擦除设备12。
[0126]接收到擦除开始信号的擦除设备12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在X轴方向上,利用横截面Z轴方向上延伸的线形激光(例如用60mm的长度和0.5mm的宽度)来扫描容器C的RL,由此擦除记录在RL上的图像。也就是说,擦除设备利用具有预定功率的激光来照射RL,从而无接触地擦除记录在RL上的图像。擦除设备12的擦除过程花费的时间为X(例如1.5秒)。
[0127]当对容器C的擦除过程完成时,擦除设备12将擦除完成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设备18。
[0128]从擦除设备12接收到擦除完成信号的系统控制设备18将停止器60a从突出位置移动到备用位置,将停止器60b从备用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并开始驱动B⑶(I)到BCU (η+1)。
[0129]接着,当容器Cl已经从B⑶(η)传递到B⑶(η+1),容器C2已经从B⑶(η_1)传递到B⑶(η)时,系统控制设备18停止驱动B⑶(I)到B⑶(η+1)。结果,通过分别碰撞停止器60b和60a,容器Cl和C2被减速和停止(见图7C)。
[0130]这里,停止器60b的X轴方向位置相对于记录设备14来进行调整,使得当容器C碰撞停止器60b时,容器C的RL可以准确面对记录设备14。也就是说,停止器60b具有将容器C定位在准确面对记录设备14的位置的功能。“容器C准确面对记录设备14”是指容器C的RL面对记录设备14的激光发射口。
[0131]接着,系统控制设备18将记录开始信号输出到记录设备14,并将擦除开始信号输出到擦除设备12。
[0132]这里如图9所示,例如,记录在RL上的条码密度从记录条码完成的时刻(这个时刻是时间O秒)逐渐上升,当记录完成之后经过预定时间T(例如1.2秒)时,达到可以由条码校验设备70读取条码的参考值(例如0.8),接着在例如100秒的时间达到例如1.6,最后高点稳定在例如大约1.65。记录在RL上的字符等的密度也如图9所示地变化。另一方面,如果记录在例如不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上,条码的密度在记录完成后一直保持不变。上述预定时间T大体上是2秒或者更短,尽管是取决于RL的特性。
[0133]可以看到,将记录在RL(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条码密度从记录完成时上升到上述参考值是花费了 一些时间的。
[0134]因此,希望在RL上记录图像时,条码记录越快完成越好。
[0135]因此例如,记录设备14在从时间t0到时间tl(例如0.3秒)的一段时期内在容器Cl的RL上记录条码,其中时间to是指接收记录开始信号(这是O秒)的时间(见图10B),在从时间tl到时间t2(例如0.9秒)的一段时期内在容器Cl的RL上记录字符等(见图10B)。也就是说,记录设备14在记录时间的前半部分记录条码(长度为例如0.9秒)。可以看出,通过记录设备14的记录过程花费时间Y (例如0.9秒)。这样,满足X>Y的关系,其中X是通过擦除设备12进行擦除过程所花费的时间,Y是通过记录设备14进行记录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注意,“记录时间”是记录图像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
[0136]通过使用在二维方向上沿着X轴和Z轴的斑点形激光来扫描RL,一举进行记录设备14在容器Cl的RL上的图像记录。也就是说,记录设备通过利用具有预定功率的激光来照射RL,无接触地在RL上记录图像。
[0137]同时,擦除设备2采取与对容器Cl的擦除过程一样的方式,对容器C2进行擦除过程。
[0138]当对容器Cl的记录过程完成时,记录设备14发送记录完成信号到系统控制设备18。
[0139]从接收到来自记录设备14的记录完成信号开始,经过时间Ζ,系统控制设备18将停止器60b从突出位置移动到备用位置,并开始驱动B⑶(η+1)到B⑶(N)(见图8Α)。
[0140]这里,时间X (例如1.5秒)、时间Y (例如0.9秒)和时间Z满足0〈Z ( X-Y (例如
0.6秒)的关系。这里,时间Z被设置为例如0.4秒。
[0141]当完成对容器C2的擦除过程时,擦除设备12发送擦除完成信号到系统控制设备18。
[0142]从擦除设备12接收到擦除完成信号的系统控制设备18将停止器60a从突出位置移动到备用位置,并开始驱动BCU(I)到BCU (η)。
[0143]当容器Cl从B⑶(n+2)传递到B⑶(n+3)时,容器Cl的RL面对条码校验设备70,且记录在RL上的条码被扫描和校验(见图SB)。也就是,校验在条码中是否出现任何错误。这种校验可以通过传输容器C来进行,或者可以通过将容器C停止在面对条码校验设备70的位置来进行。当通过传输容器Cl来进行校验时,可以用低于正常传输速度的速度来传输容器Cl。
[0144]当容器Cl面对条码校验设备70时,容器Cl的RL上记录的条码密度达到了条码校验设备70可以读取的密度(值)。
[0145]接着,当系统控制设备18从条码校验设备70接收到表示条码没有错误的校验结果时,系统控制设备用BCU (n+3)到BCU(N)将容器Cl传输到传输机线,该传输机线具有多个分支点,用于按照例如传递目的地和内容(负载)类型对容器进行分类(见图SC)。通过安装在传输机线上的条码扫描器(或者条码阅读器)来读取记录于容器Cl的RL上的条码,从而进行这种分类。
[0146]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设备18从条码校验设备70接收到表示容器Cl的RL上记录的条码有错误的校验结果时,系统控制设备停止驱动BCU (n+3),并将停止器60d从备用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结果,通过碰撞停止器60d,容器Cl被减速和停止。条码校验设备70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条码有错误,并打开警告灯通知操作者,提示他/她将容器Cl从BCU (n+3)移开。随此,操作者将容器Cl从B⑶(n+3)移开,并根据需要调整系统。这样,容器Cl可以被安装在B⑶(I)到B⑶(η-l)中的没有安装容器C的一个B⑶上,使得容器Cl可以再次经历擦除过程、记录过程、条码校验设备70的校验、以及随后的过程。
[0147]此后,以同样的方式,容器C2受到条码校验设备70的校验以及随后的过程,容器C3到Cn-1受到擦除过程、记录过程、条码校验设备70校验、以及随后的过程。
[0148]如上所述,通过停止容器C,图像重写系统1000进行图像重写,该容器C在X轴方向上在传输机设备10上(预定传输路径上)被传输,该图像重写系统使容器C在准确面对擦除设备12的位置开始擦除过程,此后,该图像重写系统将容器C停止在准确面对记录设备14的位置,以使容器C开始记录过程。已经进行图像重写的容器C被传输到准确面对条码校验设备70的位置,以校验记录在RL上的条码,接着根据校验结果,该容器C例如被移除或者传输到分类传输机线。
[0149]包括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图像重写系统1000中的图像记录系统150是用于将图像记录在容器C的RL上的图像记录系统,该容器C以预定传输方向(+X方向)在预定传输路径上被传输,该图像记录系统150包括记录设备14,该记录设备14设置在传输路径的-Y侦牝并被配置为通过加热RL来在被传输到面对记录设备的位置的容器C的RL上记录图像。该图像包括扫描图像,当容器C被传输到面对记录设备的位置的传输方向下游侧(+X侧)时,该扫描图像被条码校验设备70读取(或者进行读取过程)。在图像记录时间的前半段中(即,从图像记录的开始到结束的时段),记录设备14将扫描图像记录在RL上。
[0150]这样,从在RL上记录条码完成时开始,直到在RL上记录图像完成时结束,在这一段时期中条码密度增加。因此,在记录图像完成之后很快就可以开始读取条码(可读性校验)。此外,根据校验结果,可以立即开始随后的过程(例如,移除或分类容器C)。
[0151]结果,即使记录设备14和条码校验设备70之间的距离很短,也可以安全地进行可读性校验,而不影响过程效率。
[0152]这样,即使一个容器C被条码校验设备70校验出读取错误,随后会有少量的记录有条码的容器C像这个容器C 一样不可读。因此,通过停止系统的操作,去除少量的被检测为读取错误的容器C,并根据需要调整系统,可以恢复系统。
[0153]结果,当发生读取错误时,图像记录系统150不用花费太多时间重建。
[0154]与普通的热敏纸张相比,热可逆记录介质(RL)在加热之后立即着色的密度较低,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使密度增加。因此,从记录扫描图像(例如条码)完成时,到开始扫描图像的可读性校验的,需要保证一定的时间。
[0155]因此,如果条码校验设备70被设置在某个程度上远离记录设备14的位置,即使在图像记录到容器C完成之后立即将容器C向下游传输,容器C的条码密度也将随时间上升,致动当容器C面对条码校验设备70。因此,当容器C开始面对条码校验设备70时,可以立即进行条码的可读性校验。
[0156]然而,这样,当一个容器C由条码校验设备70校验出读取错误时,随后会有大量的记录有条码的容器C像这个容器C 一样不可读,并需要移除许多被检测为读取错误的容器C。也就是,当发生读取错误时,要花费时间来恢复系统。
[0157]此外,当在RL上记录图像时,记录设备14在记录条码之后记录整个字符等。
[0158]这样,从记录条码完成时到记录图像完成时,这段时间可以被最大化。因此,当记录图像完成时,条码密度可以被最大化,这还会带来过程效率的大大提高。
[0159]此外,直到记录在RL上的条码密度变成条码校验设备70可以读取的密度(值),该条码才被条码校验设备70读取。这样,可以安全地避免条码不可校验(不可读)。
[0160]从在RL上记录条码完成时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例如1.2秒),在RL上记录的条码密度变成可以由条码校验设备70所读取的密度(值),反之,从在RL上记录图像的前半段记录时间(例如0.9秒的长度),到开始由条码校验设备70读取该条码,这段时间(例如
1.1秒)等于或小于预定时间。这样,从在RL上记录图像,到开始由条码校验设备70读取该条码,这段时间(例如0.65秒)等于或小于预定时间。
[0161]这样,可以在记录图像完成之后的最短时间内开始读取条码,这会带来过程效率的大大提闻。
[0162]条码校验设备70设置在记录设备14的传输方向下游侧(+X侧),读取在位于面对自身的位置处的容器C的RL上所记录的条码。因此,条码校验设备70可以在传输容器C时自动读取容器C的RL上所记录的条码,或者可以通过停止容器C来读取。
[0163]记录在RL上的条码通过条码校验设备70进行校验,并进行适应于校验结果的过程。因此,例如,在随后的分类过程中,可以避免条码读取器的读取错误。
[0164]此外,图像重写系统1000包括图像记录系统150和擦除设备12,该擦除设备12位于记录设备14的-X侧(容器C的传输方向的上游侧)。因此,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过程效率。
[0165]此外,用于使容器C的RL上记录的图像被擦除设备12擦除的时间X(例如1.5秒),用于使记录设备14在RL上记录图像的时间Y(例如0.9秒),以及从记录设备14在RL上记录图像完成到开始传输容器C的时间Z (例如0.4秒),满足X>Y且0〈Z ( X-Y(例如0.6秒)的关系。
[0166]这样,从在容器C上记录图像完成,到容器C被传输到面对条码校验设备70的位置时,可以保证一段长时间,而不会降低擦除设备12和记录设备14的操作速度。因此,当容器C被传输到面对条码校验设备70的位置时,可以保证使容器C的条码密度等于或者高于上述参考值,而不会降低图像重写过程效率。因此,过程效率可以获得更大的提高。
[0167]与普通的热敏纸张相比,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加热之后立即着色的密度趋于降低,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使密度增加。这是因为用于普通热敏纸张的显影剂是由低分子材料构成的,因此可以平稳地与无色染料起反应,反之,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影剂是由长链烷基构成的,由于长链烷基的空间体积问题,因此要花费时间与无色染料起反应。
[0168]当需要从RL被加热之后立即进行图像记录到图像达到某个密度的这段时间时,图像记录系统150是特别有效的。例如,图像密度达到1.0所需要的时间优选是0.1秒或更长,特别优选是0.2秒或更长,还特别优选是0.3秒或更长,更加优选是0.5秒或更长,还更加优选是1.0秒或更长。
[0169]加热后即刻的图像密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测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方法。
[0170](I)利用能够获取图像的设备(例如,数字视频相机、具有连续快门功能的数字相机等),在加热后立即获取记录在RL上的图像。
[0171](2)利用(I)中的相同设备,获取具有已知密度的多个不同图像(例如灰度色标)。
[0172](3)从⑵中获取密度与图像的关联性,并将⑴中所获取的图像转换到该密度。
[0173]以下将详细说明构成可重写标签(RL)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0174]<热可重写记录介质>
[0175]热可逆记录介质优选包括支撑元件,以及在支撑元件上的热可逆记录层,该热可逆记录层包括光热转换材料,以及还包括根据需要适当选择的其它层,例如第一隔氧层、第二隔氧层、紫外线吸收层、背面层、保护层、中间层、内涂层、胶层、粘层、着色层、空气层以及反光层。这些层可以是单独一层,或者可以是多层。然而,为了抑制所施加的具有特定波长的激光的能量损失,设置在光热转换层以上的层应该优选是由几乎不吸收特定波长的材料所构成的层。
[0176]-热可逆记录层_
[0177]热可逆记录层包括:无色染料,它是供电子赋色化合物;以及显影剂,它是受电子化合物,通过加热可逆地改变其色调,并根据需要包括粘合剂树脂以及其它化合物。
[0178]作为供电子赋色化合物的无色染料,以及作为受电子化合物的可逆显影剂,可以通过加热可逆地改变它们的色调,并且是随着温度变化可逆地呈现出产生视觉变化现象的材料。由于加热温度和加热之后冷却速度的差异,它们可以在相对着色状态和相对消色状态之间转换。
[0179]-无色染料-
[0180]无色染料是一种本来就无色或者是浅色调的染料前体。无色染料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从通常已知的染料中适当选择。这样的例子包括三苯甲烷苯酞基无色化合物、三芳基甲烷无色化合物、荧烷基无色化合物、氮杂苯酞基无色化合物、以及色烯并吡唑基(chromenopyraZole-based)无色化合物。在这些中,突烧基或者苯酞基无色染料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们着色/消色特性、色调、耐存储性等良好。
[0181]-可逆显影剂-
[0182]可逆显影剂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它可以根据热量因素进行可逆地着色和消色,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的例子包括:包含在一个分子中的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的一个或多个单元,(I)具有使得无色染料着色的着色能力的结构(例如,酚羟基基团、羧酸基团和磷酸基团),以及(2)控制分子间粘合力的结构(例如,其中的长链烃基团相互连接的结构)。包含杂原子的二阶或者更高连接基团可以出现在连接位点。此外,长链烃基团可以自身包括至少类似的连接基团或者芳族基团。
[0183]作为一种具有如以上(I)描述的使得无色染料着色的着色能力的材料,苯酚是特别优选的。
[0184]作为一种具有如(2)所述的控制分子之间的粘合力的结构,包括8个或者更多的碳原子的长链烃基团是优选的。所包括的碳原子数量特别优选是11或者更多。碳原子数量的上限优选是40或更少,更优选是30或者更少。
[0185]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被记录在RL上的图像中,首先记录条码(扫描图像),此后,记录整个字符等(除了扫描图像以外的图像)。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简而言之,只需要在记录时间的前半部分记录条码,可以在记录条码之前记录字符等的部分(见图1OC到图11A)。
[0186]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被记录在RL上的图像中,通过具有读取功能的设备读取的信息是一个条码。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简而言之,被记录在RL上的图像只需要包括至少一个条码或者至少一个二维码(例如,QR码(注册商标))。当被记录在RL上的图像包括条码和二维码时,优选地,能够校验条码和二维码的校验设备设置在记录设备14的+X侧,而不是条码校验设备70的+X侧,或者,能够校验二维码的二维码校验设备设置在条码校验设备70的+X侧或-X侧。当记 录包括条码和二维码的图像时,优选地最后记录字符等的至少一部分。
[0187]在上述实施例中,从记录条码完成时(即记录条码完成之后),当经过预定时间(例如1.2秒)时,条码密度变为条码校验设备70可以读取的密度(值),从已经过记录时间的前半部分,直到开始由条码校验设备70读取该条码时,这段时间(例如1.1秒)小于预定时间。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从记录条码完成时(即在记录图像完成之前),当经过预定时间T’ (例如,等于或小于0.6秒的时间)时,条码密度变为条码校验设备可以读取的密度。同样,优选地,从已经过前半段记录时间到开始由条码校验设备70读取条码时,所经过的这段时间小于预定时间T’。也就是,优选地,从记录图像完成到开始由条码校验设备70读取条码,这段时间小于预定时间T’。
[0188]在上述实施例中,条码校验设备70被提供(设置)在记录设备14的+X侧(容器C的传输方向的下游侧)。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简而言之,可以提供任何其他的设备,只要这个设备具有读取记录在RL上的条码的功能。特别地,可以提供条码扫描器(条码读取器),或者可以提供上述条码验证设备。当提供条码读取器时,可以进行分类等,不需要提前校验或验证。或者例如,人工操作员可以将具有条码读取功能的设备拿在手中,扫描传输或停止的容器C的RL上的条码。
[0189]在上述实施例中,满足X>Y的关系,其中X是擦除设备12擦除RL上记录的图像所花费的时间,Y是记录设备14在RL上记录图像所花费的时间。然而,也可以满足X≤Y的关系。这样优选地,从记录设备14记录在RL上的图像完成时,直到开始传输容器C,这段时间Z是O。结果,在X ( Y的条件下,可以将擦除设备12和记录设备14的操作速度提高到最大值,由此提高了图像重写过程效率。
[0190]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包括多个停止器的停止设备16,但是也可以不提供。这样,通过由系统控制设备18仅仅驱动控制传输机设备10的方式,将容器C停止在准确面对擦除设备12和记录设备14的位置。
[0191]在上述实施例中,停止设备16包括四个停止器60a到60d。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停止设备不需要包括设置在B⑶(n+2)和B⑶(n+3)之间的停止器60c。此外,除了分别在之间设置有四个停止器60a到60d的两个邻近BCU的组,停止器还可以设置在至少另一组的两个邻近B⑶之间。
[0192]在上述实施例中,平板元件被用作停止器。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何其他的元件,只要它可以将容器C停止在准确面对擦除设备或记录设备的位置。用作停止器的元件的优选例子是,可以吸收一定量的与容器C碰撞能量(S卩,不需要那么高的还原系数),且在准确定位容器C时表现良好的元件。
[0193]在上述实施例中,BCU (带传输机单元)被用作包括在传输机设备10中的多个传输机单元。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包括多个辊的辊传输机单元,这些辊在X轴方向上并排排列,且这些辊的轴方向是Y轴方向。这种辊传输机单元被配置为类似带传输机单元,环形带从中被移除。辊传输机单元的多个辊的优选例子是那些在其外圆周表面具有高摩擦系数的辊。
[0194]在上述实施例中,传输机设备10被用作传输机设备。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进行适当修改。例如,通过结合带传输机单元和辊传输机单元而得到的设备可以被用作传输机设备。特别地,在包括RL准确面对记录设备14的位置的区域中,可以使用能够准确控制容器C的位置的带传输机单元,其中,对于在传输路径上定位容器C要求区域准确性,反之,对于在传输路径上定位容器C不要求那么高准确性的区域中,可以使用简单配置且耐用性良好的辊传输机单元。此外,当被传输物体的传输速度相对低时,可以仅仅通过辊传输机单兀来配置传输机设备。
[0195]在上述实施例中,传输机设备10的多个B⑶并排设置在X轴方向,S卩,在X轴方向的延长线上。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至少部分的B⑶可以设置在与X-Y面平行的曲面上。
[0196]在上述实施例和修改实例中,记录设备14设置在传输机设备10的一侧(例如,在-Y侧)。然而,它也可以设置在传输机设备10的另一侧(例如,在+Y侧),或者可以设置在传输机设备10的两侧(例如在+Y侧和-Y侧)。当记录设备14设置在一侧或者另一侧时,RL需要被附在容器C上至少面对记录设备14的一个位置上。当记录设备14设置在两侧时,RL只需要被附在容器C上面对至少一个记录设备14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当记录设备14设置在两侧,且RL仅仅被附在容器C的一侧时,在将容器C安装在传输机设备10上时,没有必要将容器C上附有RL的一侧置于设置有记录设备14的一侧。因此,由于设置有记录设备14的一侧和附有RL的一侧不同,可以避免在RL上没有记录图像的错误。
[0197]在上述实施例中,半导体激光器被用作擦除设备12和记录设备14的激光。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激光器。激光源的例子包括YAG激光、光纤激光、半导体激光和光纤耦合激光器。为了实现提供良好可见性的激光记录,需要均匀加热用激光照射的介质的记录区域。然而,通常的激光具有高斯分布,中央部分的激光强度较强。如果利用这种激光记录图像,会出现周边区域比中央区域更暗的反差,这会损害可见性并且降低图像质量。作为一种用于避免出现这种问题的方式,可以将光分布改变光学元件(例如,非球面透镜和DOE元件)结合到光径中。然而,这会增加设备成本,同时伴有将光学设计复杂化的问题,该光学设计是用于避免像差为基础的光分布失真。这里,如果使用光纤耦合激光器,从光纤终端发射的激光可以很容易获得顶帽状,即使没有光分布改变光学元件。因此,使用光纤耦合激光器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这能够实现具有高可见性的图像记录。
[0198]此外,利用具有高斯分布的其他类型的激光器时,光柱在保持高斯分布时,其直径随着与焦点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行宽随着与焦点的距离增加而增加,由此降低了可见性其。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光纤耦合激光器,在焦点处的光分布将是顶帽状,并且随着与焦点距离的增加,光柱直径增加,但是光分布的中央的高强度部分的直径不增加。因此,使用光纤耦合激光器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即使与焦点的距离增加了,图像行宽也不会增加。
[0199]通常,激光在焦点处以及在远离焦点的位置上具有高斯分布,并且仅仅增加光柱直径。因此,当能量密度保持不变时,打印行宽与光柱直径成比例地增加。
[0200]利用光纤耦合激光器,激光与光纤耦合,并在整个光纤中均匀分布,由此在焦点形成顶帽状光分布。随着与焦点距离的增加,光柱直径增加,但是光分布变成与高斯分布类似。当能量变得高于某个值时,打印行被着色。因此,即使能量密度保持不变,只要利用高斯分布的中央部分完成打印,即使光柱直径随着与焦点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行宽也不会增加,由此实现与在焦点处所获得的行宽几乎相同的行宽。
[0201]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图像重写系统1000提供了一个擦除设备和一个记录设备。然而,可以在X轴方向上并排提供多个至少是擦除设备或者至少是记录设备。这样,增加擦除设备的数量是优选的,因为与记录设备相比,擦除设备消耗更长的过程时间。
[0202]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激光照射RL来擦除图像的配置被用作擦除设备。然而,可以使用通过将例如加热辊或加热板与RL接触来擦除图像的配置。
[0203]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激光照射RL来记录图像的配置被用作记录设备。然而,可以使用通过将例如感热头与RL接触来记录图像的配置。
[0204]在上述实施例中,图像记录系统150被用作图像重写系统1000的一部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只有图像记录设备150可以被用来传输具有其上没有记录图像的RL的容器C,并对容器C执行记录过程、条码校验和后续的过程。
[0205]在上述实施例中,容器被用作被传输物体。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被传输物体可以是除了容器、被包装物体等之外的其它接收装置。
[0206]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数量值仅仅是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0207]示例
[0208]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示例。
[0209]在每个例子中,由理光有限公司(Ricoh Company Ltd.)所制造的热可重写记录介质REWRITABLE LASER MEDIA RLM-100L的图像密度是根据以下过程(I)到(3),在记录之后立即测量的(见图9)。
[0210](I)在热可重写记录介质上记录8mmX8mm(=64mm2)固态图像,同时利用理光有限公司所制造的数字相机CX-5连续拍摄。
[0211](2)利用理光有限公司制造的数字相机CX-5,拍摄由柯达日本有限公司所制造的KODAK GRAY SCALE。
[0212](3)通过⑵的结果,由柯达日本有限公司所制造的KODAK GRAY SCALE的各个区域的相片的密度柱状图(从O到255)与密度值相关。在(I)中拍摄的图像的密度值是通过密度柱状图的三次函数逼近法计算的。
[0213]以下将参考图1OA到图12C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在图1OB到图10D、图1lA到图1lC和图12和图12C中示出的图像,按照指定到多个区域的数量的顺序,记录多个四边形框中所包含的多个区域的信息。
[0214](示例 I)
[0215]容器是以30米/分的传输速度被传输机设备传输,并被停止在面对激光打标机(记录设备)的位置,该激光打标机在垂直于传输路径的方向上设置在传输路径的一侧(例如,-Y侧),由此在容器的RL上记录图像。从由激光打标机完成图1OA所示的图像记录,直到开始传输容器时,这段时间被设置为0.1秒。这里,由理光有限公司制造的激光打标机可重写激光打标机LDM200-110被用作激光打标机,由三高有限公司(Sanko C0.Ltd.)制造的容器0RIC0N32B被用作容器,以及由理光有限公司制造的热可逆记录介质REWRITABLELASER MEDIA RLM-1OOL 被用作 RL。
[0216]从开始传输后面容器(容器2),直到容器2到达面对激光打标机的位置,这段时间被设置为0.65秒,其中容器2从传输路径的上游侧传输到面对激光打标机的位置,与上述已经被记录的容器(容器I)的传输,是同时开始的。从容器2到达面对激光打标机的位置,直到开始由激光打标机记录,这段时间被设置为0.20秒。激光打标机被调整到具有18.2瓦的激光输出,以及3,000毫米/秒的扫描速度。图1OA所示的包括条码的图像是按照图1OB所示的写入顺序来记录的,使得条码可以在0.00秒到0.21秒的时段内被记录,即,在记录时间(0.83秒的长度)的前半部分内被记录。
··[0217]容器I的条码的读取(扫描)是利用条码扫描器完成的,该条码扫描器被设置在传输方向上距离激光打标机350毫米的下游位置。当图像已经被正确记录时,该条码可以被成功读取(100次扫描中有26次成功读取)。这里,由基恩士公司制造的条码扫描器BL-1301HA被用作条码扫描器。
[0218]当发生打印错误,图像没有被正确记录时,控制设备通过激光打标机停止图像记录,以避免图像被记录在容器2上。结果,所付出的无用功仅仅是召回容器1,并再次记录一条记录信息(见表1)。
[0219]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记录系统,包括: 记录设备,在与传输路径的预定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于预定传输路径的至少一侦牝被配置为通过加热被传输到预定传输路径的预定位置的被传输物体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将图像记录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其中,该图像被记录在沿传输路径上传输方向被传输的被传输物体所持有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其中,该图像包括扫描图像,当被传输物体沿传输方向从面对记录设备的位置向下游传输时,读取设备读取所述扫描图像,以及 其中,该记录设备在图像记录时间的前半部分内将扫描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在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扫描图像的密度已经变成读取设备可以读取的密度之后,由读取设备读取所述扫描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从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所述扫描图像完成后经过预定的时间,扫描图像的密度变成可以由读取设备读取的密度,以及 其中,从图像记录完成到开始读取扫描图像的时间短于所述预定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所述预定的时间是2秒或者更短。`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所述扫描图像包括条码。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所述扫描图像包括二维码。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所述记录设备通过利用激光照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来记录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支撑元件;位于该支撑元件上的光热转换材料,该光热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将所述光转换为热量;以及热可逆记录层,该热可逆记录层包括无色染料和热可逆显影剂,并被配置为根据温度可逆地改变自身色调。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具有在近红外范围内的吸收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是金属硼化物或者金属氧化物。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图像记录系统, 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是酞菁基化合物。
12.—种图像记录方法,包括: 通过加热被传输到预定传输路径的预定位置的被传输物体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将图像记录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以及 在记录之后,将被传输物体从传输路径上的预定位置向下游传输,并校验扫描图像的可读性,其中,该图像被记录在沿预定传输路径传输的被传输物体所持有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其中,该图像包括要被读取设备读取的扫描图像,以及 其中在记录时,在图像记录时间的前半部分内所述扫描图像被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在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扫描图像的密度已经变成可以由读取设备读取的密度之后,进行可读性校验。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从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所述扫描图像完成后经过预定的时间,扫描图像的密度变成可以由读取设备读取的密度,以及 其中,从图 像记录完成到开始读取扫描图像的时间短于所述预定的时间。
【文档编号】B41J2/32GK103862881SQ20131075737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大井克也, 浅井敏明, 山本和孝, 石见知三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