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573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能够在不减少容纳的液体量的情况下,防止在内部产生的气泡流出。在液体容器内,设置有开有空气流入口的第一液体室、和通过间隔壁与第一液体室分隔开开有液体流出口的第二液体室。间隔壁具有大致水平的第一间隔壁部和相比于第一间隔壁部更加朝向上方的第二间隔壁部,在第一间隔壁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在第二间隔壁部或者第二间隔壁部与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由此,能够抑制气泡从第二连通口重新产生,并且能够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引入,因此,能够防止气泡从第二液体室流出。另外,如果这样防止气泡的流出,则无需在液体容器内容纳负压产生部件,因此,液体容器的液体的容纳量不会减少。
【专利说明】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在内部容纳液体的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安装在印刷装置等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容纳在内部的液体的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上设置有供液体流出的液体流出口和供空气流入的空气流入口,当液体从液体流出口向液体喷射装置流出时,与流出的液体相当体积的空气从空气流入口流入。
[0003]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液体容器中,存在由于从空气流入口流入的空气而在液体容器内产生气泡的情况,作为该气泡从液体流出口向液体喷射装置流出的结果,存在液体喷射装置内发生堵塞的情况。因此,提出有以下技术:将液体容器内部分隔为容纳有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和容纳有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产生部件容纳室,通过从液体容纳室经由负压产生部件容纳室供应液体,防止在液体容器内产生的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专利文献I)。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05565号公报。
[0005]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S卩,因为需要将容纳有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产生部件容纳室设置在液体容器内,所以能够容纳的液体量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减少容纳的液体量的情况下、防止产生的气泡从液体容器流出的技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采用了如下构成。gp,
[0008]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并将容纳在内部的液体供应至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容器包括:
[0009]供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出的液体流出口 ;
[0010]供空气从外部流入到所述液体容器内的空气流入口 ;
[0011]第一液体室,所述第一液体室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空气流入口连通;以及
[0012]第二液体室,所述第二液体室通过间隔壁与所述第一液体室分隔,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液体流出口连通;
[0013]所述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0014]所述间隔壁具有大致水平地形成的第一间隔壁部和比所述第一间隔壁部更朝向上方形成的第二间隔壁部,
[0015]在所述第一间隔壁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第一连通Π,
[0016]在所述第二间隔壁部、或者所述第二间隔壁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室与所述第二液体室的第二连通口。[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中,在液体残留在第一液体室内的期间,伴随着液体从液体流出口流出,气泡从空气流入口流入第一液体室。在液体残留在第一液体室内的期间,每当第一液体室内的液面晃动时,液体被供应至气泡的液体膜从而气泡得到加强,因此,气泡不会轻易消失。并且,当第一液体室的液体全部用尽时,第一液体室内成为大致被气泡填满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液体进一步从液体流出口流出时,这一次气泡从第一液体室内流入第二液体室内。
[0018]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中,在分隔第一液体室与第二液体室的间隔壁上形成有朝向上方的第二间隔壁部,在所述第二间隔壁部、或者第二间隔壁部的上端与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形成有第二连通口。因此,当位于第二连通口的气泡破裂时,形成了气泡的膜的液体沿第二间隔壁部滑落,因此,液体不会残留在第二连通口的位置。结果,能够抑制当空气从第二连通口流入时产生新的气泡。另外,还能够通过空气从第二连通口流入,来抑制第一液体室内的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引入到第二液体室内。由此,能够抑制气泡混入到第二液体室内然后从液体流出口流出,因此,能够抑制在液体喷射装置内产生堵塞。另外,由此无需在液体容器内容纳负压产生部件,因此液体容器所能够容纳的液体量不会减少。
[001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中,间隔壁的第一间隔壁部被大致水平地形成,“大致水平地形成”不仅限于完全水平地形成,也包括在不超过第二间隔壁部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内缓慢倾斜地形成。并且,当缓慢倾斜地形成第一间隔壁部时,在形成于第一间隔壁部的第一连通口,也能够抑制液体残留在第一连通口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弓I入到第二液体室。
[0020]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在第二液体室的内壁面形成与间隔壁的第二间隔壁部面对的相对部。
[0021]由此,当气泡通过第二连通口从而混入到第二液体室时,气泡集中在被第二间隔壁部和相对部分隔出的区域内,形成气泡堆叠起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堆叠的气泡中,能够防止液体被供应至上层的气泡的液体膜导致气泡得到加强。结果,即使在气泡混入到第二液体室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气泡消失,因此,能够避免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
[0022]此外,在上述的气泡堆叠在被相对部与第二间隔壁部分隔出的区域内然后消失的情况下,当气泡在纵方向上堆叠时,由于液体被供应给液体膜得到加强的气泡减少,因此气泡容易消失。因此,优选将被相对部与第二间隔壁部分隔出的区域的高度设定为大于被相对部与第二间隔壁部分隔出的区域的平均宽度。
[0023]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在与第二间隔壁部面对的相对部设置与形成为死胡同状的第三液体室连接的第三连通口。此处的“死胡同状”是指只在一个位置形成有进出口(在本实用新型中为第三连通口),除了该进出口以外全部封闭的形状。由此,能够向第三液体室内引导从第二连通口混入到第二液体室内的气泡,使气泡事先残留在第三液体室内。结果,能够可靠地避免混入到第二液体室的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
[0024]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将与第二间隔壁部面对的相对部和第二间隔壁部设置为朝向下方逐渐扩展。
[0025]由此,当气泡从第二连通口混入到第二液体室时,能够沿着相对部和第二间隔壁部拉伸气泡,使得气泡的液体膜变薄。结果,能够很快使气泡消失,因此,能够避免混入到第二液体室的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
[0026]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将第二连通口的大小设定得比第一连通口大。由此,相比于空气(气泡)从第一连通口流入,空气更容易从第二连通口流入,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引入,避免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
[0027]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中,第二连通口设置在第二间隔壁部与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被设置为朝向第二连通口向上方倾斜。由此,能够沿着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向第二连通口引导在第一液体室内产生的气泡,因此,能够使第一液体室内的气泡作为空气可靠地流入第二液体室内。结果,能够抑制气泡残留在第一液体室内并且该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弓I入到第二液体室内,然后从液体流出口流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大致构成的说明图;
[0029]图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墨盒的构造的说明图;
[0030]图3是示出由于本实施例的墨盒的内部构造而避免气泡从墨盒流出的理由的说明图;
[0031]图4是示出由于在第二墨水室的内壁面形成相对部而能够使从第二连通口混入到第二墨水室的气泡消失的理由的说明图;
[0032]图5是举例说明在第二间隔壁部的中途设置有第二连通口的墨盒的说明图;
[0033]图6是示出由于在第二墨水室的内壁面形成相对部而能够使从第二连通口混入到第二墨水室的气泡消失的其他理由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为了明确上述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内容,按照以下顺序说明实施例。
[0035]A.装置构成:
[0036]B.墨盒的构造:
[0037]C.气泡自墨盒的流出被防止的理由:
[0038]A.装置构成:
[0039]图1是以所谓喷墨式打印机为例示出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大致构成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喷墨式打印机10由一边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一边在印刷纸2上形成墨点的托架20、以及使托架20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30等构成。在托架20上,设置有容纳有墨水的墨盒100、安装有墨盒100的托架箱22、以及喷射墨水的喷射头24等。在喷射头24的底面侧(朝向印刷纸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喷嘴,能够将墨盒100内的墨水引导至喷射头24,并从喷嘴向印刷纸2喷射墨水。
[0040]此外,在图示的喷墨式打印机10中,可使用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这四种墨水来印刷彩色图像,与此对应地,在喷射头24中针对每种墨水种类设置有喷嘴。并且,墨水经由通路(未图示)从相应墨盒100被供应至各个喷嘴。
[0041]使托架20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30由在内侧形成有多个齿形的正时带32和用于驱动正时带32的驱动马达34等构成。正时带32的一部分固定于托架箱22,当驱动正时带32时,可使托架20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的引导下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0042]图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墨盒100的构造的立体图。如图2的(a)所示,墨盒100由利用硬质的树脂材料形成的主体箱102和覆盖主体箱102的一侧的侧面的薄膜103等构成。在主体箱102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向喷射头24供应墨水的墨水流出口 104,在主体箱10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伴随着墨盒100内的墨水的消耗、向墨盒100内摄入空气的空气流入口 105。此外,本实施例的墨水流出口 104与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流出口相对应。
[0043]在图2的(b)中,通过破坏薄膜10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墨盒100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墨盒100的内部大致通过间隔壁112被分隔为两个腔室,间隔壁112的上侧的腔室为第一墨水室110,间隔壁112的下侧的腔室为第二墨水室120。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墨水室110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液体室对应,本实施例的第二墨水室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液体室对应。
[0044]分隔第一墨水室110和第二墨水室120的间隔壁112具有朝向右下方缓慢地倾斜的第一间隔壁部113和以比第一间隔壁部113大的斜度向左上方倾斜的第二间隔壁部114。另外,在第二墨水室120的内壁面,形成有与间隔壁112的第二间隔壁部114面对的相对部117,相对部117和第二间隔壁部114被设置为朝向下方逐渐扩展。此外,在相对部117的左侧(第二间隔壁部114的相反侧)形成有第三墨水室130,第三墨水室130经由设置在相对部117的下端的第三连通口 118与第二墨水室120连通。
[0045]第一墨水室110和第二墨水室120通过设置在第一间隔壁部113的两个位置的第一连通口 115、和设置在第二间隔壁部114与第一墨水室110的天花板的交界处的第二连通口 116相互连通。另外,第一墨水室110经由附图右侧的联络通路106、以及设置在联络通路106的上游的墨水室和空气通路(未图示)等与主体箱102上表面的空气流入口 105连接,第二墨水室120经由未图示的联络通路与墨水流出口 104连接。在具有这样的构造的墨盒100中,当墨水从墨水流出口 104向喷射头24流出时,首先,上游侧的未图示的墨水室内的墨水消失,接下来,第一墨水室110内的墨水消失,最后,第二墨水室120内的墨水消失,从而墨盒100变空。
[0046]在此,当墨水从墨水流出口 104流出时,与流出的墨水相当体积的空气从空气流入口 105流入,因此,存在由于流入的空气而在墨盒100内产生气泡的情况。当该气泡与墨水一起流出到喷墨式打印机10时,可能发生在喷墨式打印机10内产生堵塞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墨盒100中,通过采用上述的内部构造,来避免在墨盒100内产生的气泡向喷墨式打印机10流出。
[0047]C.气泡自墨盒的流出得以避免的理由:
[0048]图3是示出了由于本实施例的墨盒100的内部构造而使得气泡自墨盒的流出得以避免的理由的说明图。图3不出了第一墨水室110内的墨水开始消耗时起的、墨盒100的内部的情况。
[0049]如图3的(a)所示,当第一墨水室110内的墨水开始消耗时,由于空气经由联络通路106从上游侧流入到第一墨水室110,在第一墨水室110内产生气泡。并且,由于气泡像这样持续产生,当第一墨水室110内的墨水消失时,如图3的(b)所示,第一墨水室110内成为被气泡占满的状态。
[0050]在此,在本实施例的墨盒100中,第一墨水室110与第二墨水室120的间隔壁112的第二间隔壁部114向上方倾斜,在该第二间隔壁部114与第一墨水室110的天花板的交界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 116。因此,当第二连通口 116的位置的气泡破裂时,形成气泡膜的墨水沿第二间隔壁部114滑落,因此,抑制了在第二连通口 116形成墨水膜。结果,当第二墨水室120内的墨水被消耗时,如图3的(c)中的虚线的箭头所示,空气经由第二连通口 116从第一墨水室110流入到第二墨水室120,因此,抑制了第一墨水室110内的气泡从第一间隔壁部113的第一连通口 115被引入至第二墨水室120内。由此,能够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 115混入到第二墨水室120内、并且该气泡流出到喷墨式打印机10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喷墨式打印机10内产生堵塞。
[0051]另外,由图2的(b)中示出的墨盒100的内部构造明确可知,本实施例的墨盒100的第二间隔壁部114的第二连通口 116被形成为大于第一间隔壁部113的第一连通口 115。由此,相比于空气(气泡)从第一连通口 115流入,空气更容易从第二连通口 116流入,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 115被引入。
[0052]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墨盒100中,设置有第一连通口 115的第一间隔壁部113也向下方缓慢地倾斜(参照图2的(b))。因此,还能够抑制在第一连通口 115形成墨水膜,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 115被引入。
[0053]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墨盒100中,第一墨水室110的天花板被形成为朝向第二连通口 116缓慢地向上方倾斜。因此,能够沿着第一墨水室110的天花板向第二连通口 116引导在第一墨水室110中产生的气泡,并且能够使第一墨水室110内的气泡作为空气可靠地流入到第二墨水室120内。结果,能够抑制气泡残留在第一墨水室110内并且该气泡从第一连通口 115被引入到第二墨水室120内、然后从墨水流出口 104流出的情况。
[0054]在此,即使使用上述的墨盒100的构造,也可能发生气泡在墨水膜被维持的情况下通过第二连通口 116,混入第二墨水室120内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墨盒100中,通过事先在第二墨水室120的内壁面形成与第二间隔壁部114面对的相对部117,来使从第二连通口 116混入到第二墨水室120的气泡消失。
[0055]图4是示出由于在第二墨水室120的内壁面形成相对部117而能够使从第二连通口 116混入到第二墨水室120的气泡消失的理由的说明图。如图4的(a)所示,当事先在与第二间隔壁部114面对的位置形成相对部117时,从第二连通口 116混入的气泡集中在被第二间隔壁部114与相对部117分隔出的区域内,形成气泡堆叠起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堆叠的气泡中,能够事先使上层的气泡远离墨水面,因此,能够防止墨水下落到气泡上从而加强墨水膜(维持膜的厚度)。结果,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上层的气泡的墨水膜变薄,不久,如图4的(b)所示,能够使气泡消失。因此,即使从第二连通口 116混入第二墨水室120,也能够避免该气泡向喷墨式打印机10流出,避免在喷墨式打印机10内产生堵塞。
[0056]此外,在如上述地气泡堆叠在被相对部117与第二间隔壁部114分隔出的区域内然后消失的情况下,当气泡在纵方向上堆叠时,由于墨水下落而墨水膜得到加强的气泡减少,因此气泡容易消失。因此,优选将被相对部117与第二间隔壁部114分隔出的区域的高度设定为大于被相对部117与第二间隔壁部114分隔出的区域的平均宽度。
[0057]另外,如图4的(b)所示,在相对部117的下端设置有第三连通口 118,第三连通口118与死胡同状的第三墨水室130连通。因此,即使在气泡逸出到被第二间隔壁部114与相对部117分隔出的区域之外的情况下,也能够事先使气泡存留在第三墨水室130内,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气泡向喷墨式打印机10流出。
[0058]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墨盒100中,在第二间隔壁部114与第一墨水室110的天花板的交界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 116,但是,如在图5中示出的墨盒200那样,即使在第二间隔壁部114的中途设置第二连通口 116,也能够使气泡集中(堆叠)在被第二间隔壁部114与相对部117分隔出的区域然后使气泡消失。
[0059]图6是示出由于在第二墨水室120的内壁面形成相对部117而能够使从第二连通口 116混入到第二墨水室120的气泡消失的其他理由的说明图。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墨盒100中,第二间隔壁部114和与第二间隔壁部114面对的相对部被形成为朝向下方逐渐扩展(参照图2的(b))。因此,如图6的(a)所示,当气泡从第二连通口 116混入到了第二墨水室120内时,能够沿着相对部117与第二间隔壁部114拉伸所混入的气泡的墨水膜。结果,气泡的墨水膜变薄,不久,如图6的(b)所示,能够使气泡消失,因此,能够避免该气泡从第二墨水室120流出从而使喷墨式打印机10发生堵塞。
[0060]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墨盒100中,通过采用在图2的(b)中示出的内部构造,避免了气泡从墨水流出口 104流出。因此,没有必要以防止气泡从墨水流出口104流出为目的而在墨盒100内设置在墨盒100内容纳了多孔质材料等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产生部件容纳室。结果,能够在不减少墨盒100能够容纳的墨水的量的情况下,防止气泡从墨水流出口 104流出。
[0061]以上,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全部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可以在本实施例的墨盒的第二墨水室内设置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传感器。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墨盒中,气泡的向第二墨水室的混入被抑制,并且即使气泡已混入,也能够促进气泡的消失。因此,如果在第二墨水室内设置传感器来检测墨水余量,则能够在不存在由于气泡附着在传感器上等而对墨水余量进行误检测的情况下,准确地检测墨水余量。
[0062]符号说明
[0063]10:喷墨式打印机;
[0064]100:墨盒;
[0065]102:主体箱;
[0066]103:薄膜;
[0067]104:墨水流出口;
[0068]105:空气流入口;
[0069]106:联络通路;
[0070]110:第一墨水室;
[0071]112:间隔壁;
[0072]113:第一间隔壁部;
[0073]114:第二间隔壁部;
[0074]115:第一连通口;
[0075]116:第二连通口;
[0076]117:相对部;
[0077]118:第三连通口;[0078]120:第二墨水室;
[0079]130:第三墨水室。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并将容纳在内部的液体供应至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容器包括: 供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出的液体流出口; 供空气从外部流入到所述液体容器内的空气流入口; 第一液体室,所述第一液体室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空气流入口连通;以及第二液体室,所述第二液体室通过间隔壁与所述第一液体室分隔,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液体流出口连通, 所述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壁具有大致水平地形成的第一间隔壁部、和比所述第一间隔壁部更朝向上方形成的第二间隔壁部, 在所述第一间隔壁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第一连通口,在所述第二间隔壁部、或者所述第二间隔壁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室与所述第二液体室的第二连通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液体室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间隔壁的所述第二间隔壁部面对的相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对部形成有与死胡同状的第三液体室连接的第三连通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部与所述第二间隔壁部被设置为朝向下方逐渐扩展。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部与所述第二间隔壁部被设置为朝向下方逐渐扩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大小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大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大小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大小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大小。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大小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大小。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通口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隔壁部与所述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 所述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被设置为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口向上方倾斜。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3391474SQ201320301165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野濑宏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